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论文,本文共18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论文

论传统翻译教学与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传统翻译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论文摘要: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课题,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但应注意传统翻译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利弊,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Cotterall&Crabe()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网络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中国传统说教式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主流环境中,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途径,但同时又没了依靠。少了竞争,这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个考验,同时也对翻译教师提出了考验。

结语

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各有利弊,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构建个体语言体系,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教学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万能模式,为了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及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纯粹的教师课堂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但纯粹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那些基础薄弱,自居定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折中的办法就是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按不同比例进行整合,形成动态的整合模式,以利于学生的翻译学习与能力的建构。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5月-20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年9月-1月,开发软件

2月-20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9月-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广州)、19(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一、前言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技能进行分解,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科学训练方法。微格教学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成为不少国家师范院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英国的教育学士课程中,开设微格教学达四十二周,每周五课时,共计开210课时。在澳大利亚的高等师范院校,采用微格教学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开课率达80%。我国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微格”教学。直到1994年12月,微格教学首次被引入我国体育教学领域。但由于我国国情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所至,微格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进展速度非常缓慢,本文对微格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前线分析,丰富和发展微格教学的理论研究。

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特点与微格教学法的比较

(一)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工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不仅需要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而且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运用动觉、位觉、触觉等来感知自己身体的动作。特别是通过本体感觉来感知自己身体运动时用力的大小、方向和动作的幅度,以便有效地控制动作。

2.运动与休息合理交替。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中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学生只有通过感知动作,运用观察、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才能掌握动作技术概念和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要不断受到刺激,承受一定的负荷。较长时间的刺激和负荷,就会引起学生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产生疲劳。疲劳的产生和积累,又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这就需要减轻和消除所产生的疲劳。

3.感知、思维和身体练习紧密结合。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学生需要运用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接收教师发出的信息(包括示范和讲解)。这些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大脑的分析与综合,再以指令的形式传出,指挥身体进行相应的运动。这实际上是感知、思维与练习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它反映出体育教学过程具有认识与实践、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三个环节中感知是基础,思维是核心,身体练习是结果。

4.具有时空性的特点。从时空特征看,体育教学过程有开始、发展和结束。在教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师生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在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一般是:在开始阶段,教师主导地位与作用较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逐渐加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二)微格教学的基本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微格教学中的教案的编写、教学实践、反馈和评价、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教学实践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教育教学理论能够得到具体的贯彻和体现,激发了师范生对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师范生学习教法、钻研教法、掌握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2.目标明确,施教真实。微格教学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不同的教学技能后,再将它们放大分别加以训练。这样有利于被培训者集中精力学习和实践特定的教学技能。同时,微格教学从始至终涉及到正常状态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授课教师要根据被培训技能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收集教材、编写教案、准备教具和设计选择教学手段等,在这些方面授课教师都可真实地进行施教。

3.重点突出,内容集中。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师范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设定的一两项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目标,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上,注重了经验的直接获取,突出重点内容的操作与控制。

4.容易控制,反馈及时。微格教学过程减少了教学场景的可变因素,使教师能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而每一节课的结束,被培训者都会通过记录、评价等方法手段获得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自我教育,压力小且有安全感。微格教学可以通过录像了解自己教学行为的信息,发现和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师范生或在职教师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必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而担心。

6.集思广益,有利创新。微格教学多为分组进行,是一种带有研讨性、观摩性和交流性的集体活动,大家在一起能够相互听课、评课,这充分为培训者提供了教学创新的教学机会,为教学的科学研究拓宽了一条新的渠道。

(三)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

三、结论

(一)在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应用微格教学法,比传统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讲解技能和直观演示技能,所以说在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实施微格教学比传统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

(二)在体育教师教教学技能培养中应用微格教学法,教学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易于控制和掌握,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三)在微格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的手段,反馈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反馈及时、准确,有利于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掌握。

(四)微格教学的评价系统比传统教学的更加完善,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准确、合理,不但能客观的评价体育教师的活动,而且还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雷敏.微格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

[2]曹莉.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实习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6(17)

[3]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张秀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5]袁建国.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程序设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2,25(1).

[6]张学研,王崇喜.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J].体育科教2000,(11)

[7]王鲁克.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l.体育学刊,2002,(2)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因受传统学校体育观的影响相对滞后,传统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还是体质评价都忽视的学校体育的长期效应,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培养。近几年我针对教学模式中出现的种种弊病,在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剖析,为体育教学改革增砖添瓦!

一、传统教学模式

(一)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是受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以运动技能教育观为指导,注重“三基”的传授。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三基”为教学目标;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的模式。教学过程遵循“泛化—分化—定型—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练习,逐步掌握运动技能。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结构过程为:教学准备(教师提出教学任务与目标),定向认识学习(教师讲解示范,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练习部分(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巩固练习、应用练习),教学结束(教师对学习结果作总结评价)。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运动技术的系统传授,使学生简洁有效的掌握“三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教学规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身体锻炼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身体锻炼模式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教学目标。按照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循回练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采用非竞技的简单运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提出课程的任务,准备活动;教学组织与指导;学生练习,运动负荷监控;练习结果评价,放松整理。

3、模式分析

身体锻炼模式通常以练习法为主,并且采用练习强度和脉搏频率的监控,所以对发展体能、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但该模式由于以“炼”为主,并且练习密度高,运动负荷大,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几种现代教育模式

(一)“快乐体育”模式

1、模式依据

“快乐体育”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以促进学生身体为基础,通过运动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快乐,身心得到发展;它主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的思想。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环境优化,情感驱动,能力评价,协同教学,快乐体验。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创造留有空间,使学生能够互帮互学。学生可以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及体育设施要求都比较高,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放羊课”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

(二)“主动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掌握体育技能为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扬弃以往的那种被动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体育能力。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启动发问,问题导入,尝试练习,集体讨论,验证练习,归纳总结。

3、模式分析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在思想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接受式、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注重了体育的多功能教育。

(三)“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是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相互借鉴而改造形成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认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体育兴趣。以体育学习的情景体验规律和学习的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构建教学过程结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结构

(1)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性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形成学习目标与课题阶段(学习的初步讨论,明确问题)。

(2)中间部分:尝试性学习技术阶段(边想边练,寻求答案,明白道理),学习技术阶段(在明白一定道理的技术上练习,加深理解)。

(3)结束部分:对学习的结果归纳(身体和认识,情感方面),放松整理活动。

3、模式分析

“成功体育”注重体育教学的多种功能,创设有利于动机培养和激发,谋求整体效益。在教学中营造了和谐师生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习者营造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出现了教学整体上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教学方面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注重社会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过度强调“技能体育”和“体质体育”。

现代体育教学拓宽了体育教学的功能,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培养,又强调学生情感的培养,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必须从属于教师的教,师生关系始终是“上下”,“主从”关系。

现在体育教学提倡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强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为主,实行民主教学。

(三)教学组织

传统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统一行动的,有严密的课堂组织与严格的课堂纪律,教师自始至终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现代体育教学组织注重快乐化、民主化。组织形式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服务,而且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自学、自练,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是以竞技体育的指标去实施教学过程和效果。现代体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健康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体系,健康的内涵包括身、心、群三维价值理念。在考试评价方法上,采用绝对评价指标与弹性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小结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非一无可取,现在体育教学模式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将更加丰富多彩。值得指出的是,在反思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教学,应该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赋予新的内涵。现代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的多向性,不能将体育教学单一化,公式化,更不能固守某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N].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3]张军.体育教学模式论[J].教育与研究,2005.

高校拓展训练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对高校拓展训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拓展训练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授课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不相同。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拓展训练在高校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加深,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智育,很大一部分力量开始向非智力因素转移。部分高校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希望大学生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配合意识能力,增强沟通能力等。

一、拓展训练的定义和意义

拓展训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人们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

拓展训练项目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对生活、工作给予启发。例如:完成项目过程中大家是如何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是以怎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困难的;是如何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中教练引导学员把训练当作一面镜子,看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和训练中相似的点进行对照,从而得到启示。

二、拓展训练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教师授课方向来看,传统教学一般以知识传授为主、有的以技能提升为主,而拓展训练以问题解决为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想各种方法来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从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或者主导性来看,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来控制教学的过程,而拓展训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活动的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收获来看,传统教学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拓展训练则以学生个性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从教师角色来看,传统教学多为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拓展训练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不直接教授,而以引导为主;从教学过程来看,传统教学的过程一般是教师讲、学生讨论、练习,而拓展训练一般是每名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角色、进入角色、行动中学习;传统教学一般以学生最后获得知识为主,而拓展训练更看重的是学生态度、精神的转变,由消极变为积极,由错误转为正确;从学习成果类型上看,传统教学主要以学习专业课程、基础知识为主,学校也更加重视,对于人文知识、社会学知识则重视程度偏弱,教学手段落后。而拓展训练是以学生行动感悟、教师引导掌握人文知识、社会学知识和技能如执行力、领导力、沟通等为主;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上看,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较好、但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学生“高分低能”。而拓展训练作为现代教学的补充,在学生学习常规课堂上的内容外,又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更好的符合时代需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用之才。所以从上述过程上来看,拓展训练使学生更有有趣参加、也更加积极主动。以往教师、家长逼学生学习的状况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特别投入的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进步。

(一)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

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需求来说都渴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上课更有效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拓展训练的着力点在于教学内容和手段因素。拓展训练之所以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因为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着显着的不同。

传统教学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课程教学的一般模式是:讲解――听;或者讲解――听――学生练习。但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并且需要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才能完成,所以传统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满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而体验式的模式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它的一般模式是: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领悟做人的道理,激发想象的潜能,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集体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拓展训练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

1、“镜子”原理的应用――看自己

“镜子”原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别人看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进步的一面镜子。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每个人都会成为别人的镜子,同时在别人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个参训者都在“事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都能在“事件”中的别人身上找到自己,同时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为别人提供素材,这样就能更直观、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个人修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正是从发现自己的不足开始,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缺点。

2、体验中反思――想自己

体验中反思,是指每个训练内容结束后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这个过程在拓展训练中也叫“原景重现”。与课堂上传授知识不同,拓展训练课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心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更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反思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反思是进步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让当事者从认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开始,进而迁移到反思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类似问题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效的修正。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后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甚至出了问题采取归咎于外的态度,认为总是别人的错、自己做得很好,就不会取得进步、甚至会在类似的事情上重复犯错。

3、拓展训练主张“不拿别人的问题说话”――说自己

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用一些案例来阐述观点,虽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许多学生认为这些案例、事件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己无关,慢慢的过渡到不愿意关注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而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涉及到的主角就是参训者本人,事件则是刚刚发生过在参训者自己身上的。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加上“体验”后想的、和大家分享的也是和自己相关的事,就使得参训者的兴趣更浓,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训练效果,为人文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原始的、更有说服力的依据。随着一个人个人修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很自然的就会对和自己有关的事去负责。敢于去承担责任,这也是一个人人文素质提高的标志之一。由于训练中大家思考的、交流的内容都是和自己有关的事,也让大学生更生动、更直观的看到自己在团队的不足,从而得到改正和提高。

4、拓展训练的“教师”是全体参训者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过:“有形的东西越多人参与分配,每个人得到的越少;无形的东西越多人参与分配,每个人得到的越多。”拓展训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后大家坐在一起分享、交流心得来提高,而不只是教师为主体不停的灌输理论。这样的学习模式也使得大家在每次遇到问题时都能从很多个角度、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思考,“角度”多了、“老师”多了,自然能让同学们清晰的判断团队中谁做得更好,什么样的行为更能被群体、被社会所接受。

三、小结

高校拓展训练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他们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他们各自的优势能很好的融合、相互促进;同时又能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做到更好的为教育服务、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5―17。

内科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研究论文

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内科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质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单向的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二手知识,不能做到互动,必然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诊治疾病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相继开展了案例教学,编印案例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医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讲授法,而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单纯的讲授在教学中就显示出不可避免的问题[14]。①讲授法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影响所传递知识的性质、速率和供给量,如果过多使用,必然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5]。②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到所学知识。③讲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学生常忘记教师所讲的许多内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

2案例式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用于商业和法律课程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学法传入我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如同其他基于问题的方法一样,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脱离有意义的背景情况而进行的学习相比,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

3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置于医生的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例如在高血压病的教学中,老师提出以下病例:患者34岁男性,3d前跑步过程中出现了喘憋症状,当时休息约5min后缓解,后在次日夜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数分钟后好转。在住院前9h,患者在上网时(凌晨1点多)突然再次出现明显喘憋,不能平卧,持续不缓解,遂来急诊,在急诊监护示血压230/130mmHg,心率110次/min,左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既往史:体检时发现高血压。自幼体重超重,3年前体重最高130kg.入院查体:血压210/110mmHg,心率115次/min,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腹饱满,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K3.17mmol/L;肌酐、尿素氮正常;尿常规尿蛋白++;甲状腺功正常;血皮质醇升高未超过正常1倍,立卧位变化也未超过1倍;心脏彩超:左房前后径5cm,左室舒张末内径6.4cm,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左室射血分数29%.在讨论中,有的小组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有的小组认为是嗜铬细胞瘤,学生在鉴别诊断上进行了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种类、主要的鉴别要点、鉴别目的(治疗原则不同)等知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等知识。无形中在学生的大脑中对该章节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4案例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输出改变为多向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由单一的授课人变成了医生、护士、患者。这种角色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而且对教师的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有的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在幻灯讲解上花费时间过多、病例讲解不够透彻等。随着案例式教学的长期、广泛开展,教师的经验逐步增加,这一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要布置预习内容,提前下发病例以供学生讨论准备。学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新课预习,准备讨论发言稿,查阅文献等。这样才可能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4.2缺乏适用、规范的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上还存在案例取材不够精当、代表性不强,借鉴意义不大等问题。学生反映,有的教学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案例面太窄、太专业,有的案例大而空,有的案例过于肤浅,希望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借鉴意义和比较特征。

案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主要依据有3个方面:一是大纲的要求;二是教材的要求,即要依据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来确定;三是培训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教师在编写案例时,要针对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着眼提高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细研精编。

4.3相对于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显得时间不足

我们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本环节的学习效果:一是加强教师的督导作用,在布置完任务后要进行课前辅导。二是课堂讨论随机点名发言,其发言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也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起到督促作用。

5经验及体会

案例式教学注重的是案例,在课堂上串讲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学生讨论发言时间紧张,表达不充分。在主要讨论的病例基础上,可以再穿插一些小病例,常用于鉴别诊断部分。在下发病例后,教师对学生的督导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显得比较茫然;另有部分学生对预习抓得不紧。这些现象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的初期,教师仍然处于一种主导地位。随着案例式教学的不断深入开展,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师资人员,在教学中必将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于美方.大学教学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471.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疆,王润兰.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5]李成良,顾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研究的论文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数字化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那么,到底还要不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呢,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式下又应当如何应用呢,以下内容和同仁一起讨论。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现代的思想来为学生提供知识的一种新兴教育方式,顾名思义,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在于信息,要求教师对于信息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水平。信息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关键在于,重点强调情境的创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创设教师所需要的特殊或特定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信息化情境的创设来将知识通过探究、协商、合作和解决的多重手段来传递知识,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更好的理解知识、消化知识。

(二)信息化教学的手段

1.“三通两平台”: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享的范围涉及“校校-班班-人人”。2.“名师优课”:鼓励全国有能力的名师进行以“晒课”为形式的资源共享。[1]3.“微课”:顾名思义,微课即在微视频的基础上,制作8分钟左右的优质学习资源。[2]4.“翻转课堂”:即颠覆传统教学方式,将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环节,课堂上不再是传统的教授与听讲,而是就知识本身进行一定的实践与讨论。[3]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也可以理解为将相关学习资源放入某个系统平台,转换成信息化的聚合器,学生通过自己个体的具体需要来从中选取相关资源来进行学习。[4]6.“创客教育”:创客教育旨在将学生转变为教育的创造者。让学生通过“做”来实践“学”,并能从中体验出创新和创造的意义。[5]7.“慕课变革”:针对目前慕课的发展现状,进行更深层面的改革,例如更为优化的设计,更为积极的教法与学法,更规则的学习认证。[6]8.“增强现实,丰富交互式学习新体验”:在个别科目或授课内容中加入AR技术及AR环境的切身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共鸣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7]9.“学习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学习者的个人习惯、学习偏好、成绩分析以及教学推荐等,并以此来选取具有精准针对性的学习路径。[8]

(三)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1.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意义:信息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丰富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更为通畅,最大化的提高了教师自我升值的可能。2.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信息化教学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新了获取知识的环境,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成长,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以及辨别优劣知识的能力等。3.信息化教学对未来教育的意义:极大地创新了教育的环境,通过高新技术的手段,将教学工作从简单的传道论述上升到了借助多种环境、多种设备、多种方法来进行,颠覆了以往对于教学的传统看法,为教育以及教学注入了新生的活力。

二、传统教学

(一)传统教学的定义

传统教学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助;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

(二)传统教学的方法

1.教师讲授,学生恭听: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教育方式中沿用最久远的一种,这种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通过教师的口耳相传,学生心领神会。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这种方式也是传统教学中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一般是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品评。3.布置作业,课堂解答:第三种较为常见的传统教学手段是,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来进行解答,然后教师进行批阅及公布答案。

(三)传统教学的意义

1.传统教学对教师的意义:传统教学要求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要具备充分的准备,其次,传统教学要求教师对于教学科目知识的掌握要全面透彻,最后,传统教学对于教师教态有很严肃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教师对于自身素质、涵养以及形态的高要求。2.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主要是以听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个人魅力等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模仿。3.传统教学对未来教育的意义:传统教学主要是以“讲”为主,讲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教师尽全力“修炼”自身,针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教育的进步。

三、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对比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内容丰富,机动灵活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易跟进时代及发展趋势,教学方式也会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催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调动。2.提高效率,扩充容量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准的完成对既定知识的传递和引导,要求教学内容较于以往要有更宽泛的体现,要求教学方法较于以往要有更多样性的选择。3.形象直观,突出重点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上,知识的展现不再单一,而是既丰富又生动,突出展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劣势

1.教师过分依赖信息化手段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过分依赖使用PPT、视频或者AR等手段,而忽视了授课本身的含义;或者有的教师对于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并没有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真正的意义。2.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互动信息化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信息化的材料上,教师本身退居次席,这其中有的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而有的教师则捉襟见肘,疲于应付。3.教师教学才能的发挥受限部分学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归于片面,导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体态、语言、肢体的锻炼和应用,因此教学效果也会出现偏差。

(三)传统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教师可以积极的将自己想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完整的传达给学生,这个传达的过程不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明确感受学生学会与否,并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随时调整学习的进度。2.有利于系统传授学科知识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来及时的修订讲授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机动灵活的修改部分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系统的接受教师对于知识的传达。3.有利于师生相互交流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面对面交流的界面,通过双方的神态、表情和动作,双方都能够清楚的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可以根据双方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教学中经常会伴有讨论,讨论也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通过讨论可以使得双方的想法获得碰撞,同时激发新的灵感的诞生。4.传统教学的劣势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规范、轻创新,以板书讲授为主,费时、费力、信息容量小,信息显示形式比较单调、呆板。传统教学的缺点包括:(1)教学手段相较于信息化教学来看过于单薄,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有限,范围有限。(2)传统教学使得教师局限于自身或者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也会逐渐的落后于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3)传统的教学由于以教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惯于通过教师来传达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学习惰性,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和眼界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结语

信息化教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一定会得到大力的推广。信息化教学可以解放一定的人力、物力,使之投入到更有用的领域;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彻底颠覆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传统教育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信息化教育的推广,使得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育地位变成了双方同时为主,教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努力构建的活动,教育不再是学生一个人在学习,而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共同讨论、共同进步;信息化教学能够汇集了当前所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公平教育的实现,为我国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传统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这些素质包括专业修养、专业技能、思想品德、体态语态等,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教学可以培养心性,培养品性等等,传统教学不同于信息化教学的最显著一点就在于,传统教学强调“思想”的传递,在传统教学中,人性化的因素一直贯穿其中,这些都不是信息化教学能够代替的,因此,不能说有了信息化教学就放弃传统教学,而是应当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点,实现教育全方位的优化提升。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长短,传统教学传承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很多教师都选择信息化教学,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起来;教育部长陈宝生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教师在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要忘记作为一个教师的本分,不是多媒体的操作者,而是一名真正的教师,教师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优良品德以及教师所应该掌握的教育学理论及技法,不应该被抛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天花乱坠的展示信息化技能,也应与学生进行思想上、肢体上的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习的知识、技能,还能获得学习的思想和精神。因此,不仅不能够摒弃传统教学,反而更应该加强教师传统教学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意义。

试论传统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一项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英语成绩,对于目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课堂;策略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实验

随着人们对教育规律和对学习者研究的深入.教学观念也在逐步的改变.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逐渐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法所代替,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也随之成为了近来外语界的共识与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探讨学生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这对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用于教学,提供个性化教学环境。其应用于英语的改革教学效果已为国外许多文献证明(Appel&Mullen.;Wible,Kuo.etal。)。在国内,黄晓燕(2001).张华(.),杨敏(2002),詹英(2002)薛淑琴(2003)等对网络教学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贾国栋.刘丽燕对基于局域网的大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来,很多大学在教育部倡导进行的“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机下,正开展各种基于网络教学的各方面研究。周群()、李川(2005)、贾卫国(2005)、李新民()和李建华(2006)等人就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网络教学模式、网络平台构建和评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实证研究少,而就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行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少。

二、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研究对象是经测试选取的两个自然班,共60名湘南学院刚入学的医学临床专业一年级学生,每班学生30人,其中一班为实验班,另外一班为对照班,两班学生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二)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实施

实验班和对照班每周4节课,为期一年,每班180个学时。对照组每周4节课。均在传统课堂上运作.即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讲授听、说、读、写、译的知识,对对照组学生的学习采用终结性评估。实验组任课教师每周2节课综合教程课重在“读和译”,老师除了讲解课文的难点、重点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综合教程的教学中突出“自主”与“参与”两个原则。每周另外2节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和同学进行听、说操练,当学生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时,教师轮流值班进行辅导,对实验组学生的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在形成性评估中主要是建立学生档案.在学习档案中放入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表、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大学阶段学习计划、学期计划和周计划.每周学习内容、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效果、每周的计划完成情况、学习心得、英语学习的突出成绩。不足之处,教师随时抽查学习档案并进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为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填写每周计划监控表(如表1)

(三)数据收集

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英语自主学习量表测试的成绩,该量表由作者参考庞维国(2003)、文秋芳()、Horwitz(1987)、()’Malley和Chamot(1990)、Nunarl(1995)及()xford(1990)编制而成。它由84个题目组成。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动机、学习内容、环境、自我评估、学习过程、计划与结果。量表采用利克特五分制.1=一点也不像我;2=基本不像我;3一有点像我;4基本像我;5=很像我。量表的可靠性分析表明该量表可靠性系数为0.8886大于可靠性系数0.85,表明该量表可靠性强。二是学生英语水平测试成绩。我们在训练结束采用了6月进行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了测试。采用已考过的四级测试卷主要是因为其信度和效度可靠,同时也是为了测试的公准性。

三、实验研究结果

经过对回收的6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了解到,经过培训,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对自己的独立学习有帮助,“帮助很大”占了56%,100%能学会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90%学会了有计划的学习,85%能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内容,85%学会了评价自己学习。82%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学生自己认为应该对学习负责占了96%,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加强。同时笔者就培训前后英语自主学习水平及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差异显著。

表2是研究对象培训前后对自主学习水平比较,表3是研究对象培训前后学习成绩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主学习水平的前测平均分分别为179.6333和182.5333.标准差分别为21.46068和20.50478,两班之间的自主学习水平差异不明显,对照班比实验班稍微好些。在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主学习水平平均分为210.3667和183.7000,标准差分别为l1.09567和23.45161,差异明显。实验班从前测的179.6338上升到后测的210.3667,提高明显,而对照班从前测的182.5333上升到后测的183.7000,提高不明显。独立样本T测试显示。试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的自主学习水平差异显著(P=0.000

统计表明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4.5678,标准差为8.75468;对照班的平均分62.4333,标准差为10.23576。实验班的最低分为55.00,而对照班的最低分为43.00;实验班的最高分为92.00,对照班的最高分为83.00。采用了SPSS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测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后的成绩差异明显(P=0.000

四、对结果的讨论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水平和英语成绩。其原因如下:

(一)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该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它大大拓宽了教材内容,使英语语言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化,使教学更生动、有趣,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传统策略教学和网络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只要在能连接到网络的地方。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在任何时间自由灵活地浏览到不同的相关主题,从而达到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教学信息承载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该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扩大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三)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精力及灵活性较计算机都有很大差别,所以只能把教学步骤严格地划分为精读、泛读、口语及听力教学,其中阅读占了很大比例,这样学生就无暇训练其他的相关技能。但基于传统策略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它在学习系统中综合了多种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绽合运用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在该模式的教学中,应用“学习档案”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在该模式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意义重大。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展情况,有的放矢,学有目标,同时学生能很好的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进而又能有效的计划自己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与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向网络化大力推进。本文是本人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基于网络下的教学活动,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 Internet 交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课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非常快。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如软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当人们还未完全熟练Windows 95时,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Me 、Windows XP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使人们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还跟得上知识的更新。可以这样讲,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烟消云散,而成了过眼云烟了;而硬件,几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曾几何时,80×86的机器一统天下,PⅡ, PⅢ,PⅣ的相继推出,不经意间就把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促使该学科的内容也要随着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整个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必须跟得上更新换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术教育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其他学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程则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传统的教学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书本+粉笔”的模式,网络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现在的中学,特别是达标中学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有着自己的网络教室,这样为我们更好地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提供很大方便:

一.在网络教室上课

中小学地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多实践,多动手。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里,除了少量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章节无需通过演示说明外,其他的大部分是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在课堂上要强调的是学生操作技能培养,把上课地点设在网络教室,教师以“任务驱动”方式,以某个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授相关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演示,就可以马上在自己的电脑较熟练地操作,消化吸收本课堂的知识,并及时反馈信息给教师。在网络教师上课,教师也可以把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及注意事项以WEB页面的形式储存在Web服务器上,供学生自学使用。

二.通过联网的机器在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的探讨与交流

现在的网络教室一般都装上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如南京远志科技的LanStar,北京深蓝易思的EasyClass等,借助这类软件,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老师提出的某个问题,学生可直接用文字或声音与老师交流,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形成一个讨论小组,相互探讨,学生还可以就个别问题单独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方便地在教师机监视控制学生机的操作情况,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促进,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针对性、合作性及情境创设的原则。

1、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网络教师里,把全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层次高的、中等的、低的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让每个小组出一版电子报刊,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就要相互协调分工,有的要负责统筹,有的要文本输入,有的要负责图片处理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3、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创作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完成一定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最后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完成的比较出色的作品在网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让学生在自己同学中比较,从同学中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我们一直主张这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整个教学的重点已经由老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他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在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时,将起到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

三.通过Internet获取更多的知识

Internet是个大课堂,它的信息包罗万象。从Internet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网上的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正是学生很想了解的。在Internet上,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而且这些信息都是比较详实,比较全面的,这对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是非常有好处的;网上的BBS论坛、留言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新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网络知识竞赛,组织个人网站的评比,可以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的Internet上,有很多的教育类网站,非常便于同学们补充课堂知识和自学,如K12,我省的曙光网等等。针对现在的学生一旦上网,很喜欢上聊天室,玩游戏这一现象,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必要的时候,就切断学生机器与Internet的连接。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时候,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要注意信息道德的培养。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和网络客随时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要组织学生有关这方面的多种形式的讨论,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观。

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和我们信息技术课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

提高学生“学一会一用”知识的能力,实现大学教学理性的回归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从知识教学内涵和宗旨出发,详细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有效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序进行辅助知识教学提供了参考思路。

关键词:

知识教学;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知识的有序性

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管理自动化和信息交互等特点,为“以人为本”的知识教学拓展了应用空问。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进行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网络课程的构建”、“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但由于对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以及盲目追求功利教学评价的驱使,致使许多学校出现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混乱、教学环节松散、知识交叉结构无序等现象。由此带给一些学生非理性的选择,造成专业知识体系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本文在剖析知识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从辅助课堂知识教学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深人研究,旨在构建有用且可用的网络知识教学辅助环境。

1知识教学的本质与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1.1知识教学的内涵分析

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知识教学是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组织、设计及讲解,指导学生接受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即“学一会一用”。知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其过程有两个重要的转变:学科教材知识到教师知识的转变,教师知识到学生知识的转变。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的涉及范围是知识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有所知方能有所言,所言是其所知的语言形式。教师主要依靠课堂“所言”教学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进行传播。面对面的课堂“所言”教学,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信息。同时,学生参与知识传播过程,共同创建知识交往的场景,在相互理解的对话中实现双方精神的融合,极大地激发教学的生命力,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因此,课堂教学是知识教学的主要手段。

1.2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的有效辅助性

学科教材知识到教师知识的转变是知识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网络教学具有教学资源共享、知识信息获取便捷、信息交流无心理障碍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理解和传播知识的不足,解决学生畏缩回避心态引起的信息交流阻碍等问题。同时,网络教学能够提供模拟仿真实验环境,辅助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尽管如此,没有课堂教学,单纯依靠网络教学手段只能实现知识的传递与被动地接收(包括噪声)。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教学归根结底是课堂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灵沟通、精神沟通以及“所言”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其辅助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模式有用且可用。

2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用且可用性分析

2.1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的类别

(1)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应用模式

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应用模式是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的基础模式,主要包括电教模式、局域网机房共享的软件和数字出版物模式等。学生只能在指定的环境、指定的时间段、指定的教学内容片段限制下被动地接收与课堂教师知识教学相同或相近或有限补充的专门知识。这种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场景表现不足,特别对外语教学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2)基于Intranet的校园网教学资源模式

基于Intranet的校园网教学资源的模式是应用互联网技术面向校内教师和学生搭建的、具有浏览和下载功能的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平台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课件、教案及教学大纲、数字教学出版物、部分教师视频资料等。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获取上具有主动性,缺点是资源的知识面拓展不够,更新较慢,有效的补充不足,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料有限。 (3)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模式是各地区教育部门和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如高校、网校等。这种模式是面向大众的教学资源传播,在信息资源规划上主要以信息内容的知识面广为主,很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以上种种网络知识教学模式在技术实现和应用上都具有很大优势,对教学的补充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无论哪种都忽视了知识教学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接收者能够接受的问题。知识传播的要义是要收者接受,并将其转化成智慧,能应用在社会中。

2.2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用且可用性分析

信息传播的宗旨是信息接收者接受。课堂知识教学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效的接受知识,作为辅助教学的网络教学更应该如此。

首先,有价值的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对接收者是有用的;其次,有用的信息要通过传播渠道的正确传递才能接收;然后,接收的信息能满足接收者的需要,即可用。只有有用且可用的信息才能被接收者有效地接受。为此,有效的网络知识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坚守这样的原则,即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教学动机的纯洁性。

教学组织的有序性。网络的虚拟性带来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知识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是指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配合课堂知识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获取信息资源以补充理解上的不足,强调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有序。

教学活动的交互性。课堂知识教学强调互动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网络交互性在消除了面对面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缺少了教者感受学者生命力的交流场景。教学活动的交互性是指有效利用网络论坛形式的平台,安排特定专题的开放教学活动,在指定的时间限制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专题讨论,以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主动性是在自身内心意愿的驱使下兴奋、充满活力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行为的主动性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完成学习任务后自觉、主动地进行知识补充,即学会学习;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即个性化选择知识学习。网络知识但没有引导的主动很容易陷入盲动,没有指导的个性化很容易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应进行整体规划与分类规划,强调引导下的主动,指导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教学动机的纯洁性。主要是指在规划网络教学资源及平台的过程中,应摒弃无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而标榜所谓先进教学手段的功利心理,杜绝附和、满足个体和社会某种功能性价值需求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知识教学理念,坚守教学理性,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网络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有助于建立规范的网络辅助教学,避免急功近利影响大学理性教学的根本。有把握知识教学的要义,完成“学一会一用”的学习过程。

网络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尤其促进了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横跨时代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而且实现了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一、网络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内涵

网络教学中,教师将欲教授的知识与网络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则利用网络手段,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充分发挥其自觉能动性,努力“发现”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实质是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的精力更多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上,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而能够从自身学习需求出发,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其创造性见解不断融入到主体认知不断生成的过程。

二、网络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网络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尽可能整合各种资源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并且可以从个体方面体验到有能力去对待他的外部世界。

建构主义者认为,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是由个人的经验决定的。每个人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教师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权威的知识应该由学生主动地建构意义,以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对学习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后,使原有的知识结构由于新知识的进入而调整和改变。

(二)网络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1.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开放性是网络信息时代固有的特性,也是网络精神的核心。网络的便捷、快速、共享、资源丰富等特性使网络学习富有优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信息的局限性。

2.自主学习的深度参与性。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容易调动或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应当鼓励学生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参与,使学生能够做到自我识别、自我控制、自我选择、自我培养。

3.自主学习的自律性。自律性是学习主体表现出来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具体体现为自觉学习。自觉学习要求学习主体的自觉性或醒悟性,对自己学习的目标、意义、过程、行为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加约束学习行为, 确保学习主体主动选择信息,通过构建将新获取的知识融汇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三)当前网络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

1.学习主体的自制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力。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教师教给我的知识学会了就行了, 这是传统教学中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方法,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时,经常浏览与课程无关的内容,甚至玩网络游戏、聊天。

2. 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学习目的的明确与否决定着其学习积极性高低、学习主动性强弱以及最终学习效果的好坏。进入大学后,因为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很多学生对学习比较放松,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另外,很多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平时不学习,也不知怎么学习,考试临时抱佛脚。学习上不善于归纳、总结、提高,在学习、考试时过分依赖教师。

三、网络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

(一)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理解为“我想学”。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有了需求,才能表现出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愉快的过程。无论学习任何知识都能达到预期目的。学习是一种责任。自主学习要求将学习责任从教学主体转移到学习主体上。学生只有主动承担起学习责任, 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大的潜力。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有对学习的独立的要求,表现为其要求独立学习的一种欲望。对于有章可循的规律,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对于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因个体差异不同,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力不同,所以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也应该迥异。强化个别化学习指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等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主动参与自学目标设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课程;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对认知策略、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及时修正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学习资源上网,引导学生积极上网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网络环境;优化多媒体学习资源,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加强学习制度建设,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运行机制

1.建立网上与多媒体自学检查制度。可以建立教师监测制度,要求学生在学校提供的计算机教室学习,每门课程要保证一定学时个别化自学,教师现场指导,作出记录,形成考核指标之一。

2. 建立自学笔记检查制度。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做好笔记,教师定期检查记录。

3.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制度。“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学习小组,教师组织将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必要时作及时的指导与点拨,学生可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师生、生生之间不必直接面对。教师通过网络把问题分散到各个小组中,学生之间将各自查阅的资料, 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来共同解决问题。

网络教学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21 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自主学习必将迎来美好辉煌的明天。

江西新余一中   付益孙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自己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感受,初步分析了多媒体网络这一新型教育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同时也谈到了在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并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及实际,提出了要和传统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服务。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电化教育主体,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结合多媒体及其组合发挥其作用已成为新的趋势,在此新形式下,如何将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也是我们英语教师面对着的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1.构建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的课程教学结构。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他可根据网上资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学方法上偏重于语法知识、词汇的讲授,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十分不利。而在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和目标,通过语言实践过程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变学生“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 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本课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接触全新的多元化的英语材料,阅读各种英语说明文字,聆听纯正的英语录音,欣赏有英语解说的影片,使学生融入到一个多媒体的全英语的语言环境。

2.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英语课堂情景化,有动感而逼真的画面,声与形的结合,醒目的色彩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一步步地出示画面,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的`语言叙述,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变化多样,形象多彩,引人入胜。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这是过去任何一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都无法达到的境界,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多媒体英语教学则能帮助教师组织更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讲解演示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教学更富直观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得教学是师生互动、人与电脑互动的过程。教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利用优美的外国名曲、生动的卡通动画、美国式的场景环境等声、色、图、文多种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学习境界,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互动的合作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二、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不当

在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精心的设计,只是盲目使用,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些公开课中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有的从出示教学目标,讲授新课一直到达标检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了电脑。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媒体只是起了一个花架子的作用。

2.部分英语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有局限性

有些教师把课堂电化教学错误地认为是教学过程的“电器化”,教师在其中只充当了“播音员”和“讲解员”的角色,以至造成教学内容容量过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上的“消化不良”,使教学过程变成了现代的“填鸭式”,与传统的“填鸭式”相比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学生在教师进行板书的同时可以进行相关的思考和做笔记,而在多媒体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点击鼠标来代替粉笔板书,这就相对减少了学生的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做笔记,教师就点击到了下一页,教师只顾及到了自己的“高节奏,高效率”,而未考虑到学生的思考及消化过程,学生做笔记跟不上,慢慢地干脆就不做笔记了,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不利,此种现象在高三、高补复习课时尤为常见。

3.以多媒体代替有效的常规教学手段

有些教师一味追赶时髦,以多媒体代替有效的常规教学手段。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所短,总的来说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它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挂图的方便简洁,是多媒体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它常规媒体有机结合,“和平共处”。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可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幻灯、挂图、直观教具和实物、光盘资料、报刊杂志等,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语言基本训练,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并逐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4.部分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听说训练不够

多媒体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此“高节奏,高效率”下,也有部分教师只注重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听说训练,近些年来,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向是“听说领先,淡化语法,侧重阅读理解”,因此,在课件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向,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开口,例如可以使用图片构成故事情节适当加一些重要词汇,使学生愿意开口说,至于听力方面的训练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应适当的加入原文朗读或配上相关的英语背景音乐,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活生生的英语语言,同时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点感受,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英英互译时,要注意先用英语解释,然后再按鼠标呈现其内容,而不要一下子就把它的意思展示出来,不要忽略了学生听的过程,从而忽略了课堂上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听力训练。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取长补短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不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电化教学方法,都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使用多媒体教学已3年,有些感悟,认为多媒体教学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把握教学重难点,防止电教为“电灌”,要求学生主动思考的,决不“包办”。其次对重点词汇及句型进行教学时,要适当留点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及思考,点击鼠标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学生上课光看,光听,课后没有笔记去复习巩固,效果肯定不会好。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重要的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在高三进行语法复习和第一轮教材复习时如果学生有统一复习用书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书进行复习,而没有必要再去用多媒体赶“时髦”,制作一些与学生手头复习用书内容大同小异的课件,增加师生负担,费力不讨好!笔者在执教-高三学生时就是如此做的,经过高考的验证,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也会对它产生一种依赖,对教师也有些负面影响,如单词拼写的能力会下降,这一点笔者自身深有体会,发现由于这几年多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单词的拼写能力比以前有明显的下降,现在要在黑板上写点什么,并不像以前那样自信,“下笔如有神”了,因此教师该在黑板上该写的时候还是要写一些,这也利于培养自己的单词拼写能力,千万不要等到哪天突然停了电,感觉好像自己都没办法上课了。

总之,多媒体网络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同传统的教学相比,它具有强大的优势,是教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的出现,促使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地思考,在教育思路和方法上都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和传统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不断地探索,使之更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服务,为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服务。

主要参考书目:

1.徐昌和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误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17-20

2.肖玉敏   “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第3期   9-12

3.孙伟英  “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整合对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影响”,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年第1期  15-16

4.古旭奇  《多媒体优化组合、讨论式教学初探》 广东教育 第1期

5.周巧玲  “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   第3期  8-10

关于网络教学与生理学论文

1、根据成教学员特点,设计《生理学》网络教学

《生理学》是桥梁课程,对于知识的积累、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成教学员此前或多或少的学习过此课程,但学员理论水平和技能参差不齐。因此,要想使学员对生理学学习感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时必须考虑成人教育特点,做到必须、够用,要注意与临床实践结合,如舍去繁琐难懂的“电压钳、膜片钳”原理等,增加与临床实践结合紧密的心电图产生机制。经过精选后确定的学习内容为45学时,其中30学时进行网络课堂教学,主要为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脏泵血功能、心脏电生理、呼吸运动的调节、尿液生成原理和神经系统等学习理解较困难的内容。网络自学15学时,包括血液、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内分泌和感官等章节,内容简单易懂便于自学。

2、丰富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网络学习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和网络自学根基,我校以BB平台为基础,开发生理学网络学习的平台功能,学员登录平台后,可获得教师基本情况、联系方式、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信息,进而导航课程学习,知道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如何考试;可浏览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片、文字、电子书、授课课件、授课教案、授课视频和生理学虚拟实验等;学员还可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在线检测;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或离线互动、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施网络实时课堂教学,引导学员网络自学

成教《生理学》网络教学模式为:网络实时课堂教学+网络自学+虚拟实验+适时辅导+统一考核的学习方式。

(1)网络课堂教学:以网络平台为基础,进行实时网络视频教学,要求学生到各网点现场听取实时授课,远程互动及时答疑,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提交网络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并及时点评反馈,以确保学员最基本的课程学习时间。

(2)网络自学:学员按照规定自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完成在线测试、网络作业→进行在线互动、讨论学习问题”),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

(3)网络实验生理实验教学一直网络学习是短板,我校通过观看网络平台上实验视频,组织学员进行虚拟实验,尽量弥补网络学习无实验的不足。

(4)适时集中辅导:成教学员工作繁忙,网络学习时间有限,教师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交流互动平台上学生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辅导时进行针对性解答,并在网络实时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次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性陈述。

(5)期末总评:改变一锤定音考核方法,实施考核的多元化,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过程性评价30%,加大网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网络登录次数、网络自测、网络作业和发帖等)在期末总评比例,督促网络学习。

4、实施效果测评

4.1学生问卷调查

9月至10月组织了“网络教学实施效果”问卷调查,以了解“网络教学”过程中,成教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参加期末考试学生人数290人(本科学生:156人,高职专科学生:134人),收回本科学生问卷共计98份,有效问卷95份;高职专科共计144份,有效问卷132份;共计242份,有效227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是必要的,进而能够紧跟教师指导思路,思考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

4.2对实施前后生理学成绩统计分析

应用SPSS12.0对医学专业本科级(对照组142人)和级(实验组134人)成教学员的生理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4级学员成绩分布直方图向呈高分段偏正态分布,成绩较好,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高于2011级学员,P<0.05。

5、小结

网络实时课堂教学和网络自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受时空限制,节约学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成本,受到学员的认可。网络学习促使学员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成教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员网络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升华,有益于学员终身学习。

【摘要】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和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系统实现了有机整合,并且促进了教育教学与组织管理等多种活动的信息化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数字化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信息量增长速度加快,对于信息提取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在大量数据当中获取重要的信息也逐渐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文章将高校教育教学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数据挖掘技术;运用

一、数据挖掘概述

所谓的数据挖掘,具体指的就是在海量且模糊随机数据当中提取出隐含其中,同时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过程。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可以对海量数据予以深入挖掘与分析,进而获得数据当中所隐含的潜在信息内容,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有力支持[1]。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2.1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应用

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务管理部门会在学期期末测评学员领导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态度以及教学方法等,并且根据最终的评分结果来明确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受评价人员对标准理解以及把握程度的影响,学生评价仍存在随意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评分结果很难对教学效果进行真实地反映,因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评估。但是,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教学质量评估方面,通过对关联规则算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将教学质量评价当中的不同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设定,并通过Apriori的算法来扫描数据集,在数据挖掘的作用下,获取学历、年龄以及职称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样也可以获得教学质量和方法的关系[2]。为此,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就可以将获得的规律应用在教学管理实践当中,合理地设置督学小组并制定出听课制度,将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真实且客观地反映出来,实现高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2.2课程体系结构的有效完善

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当中的专业建设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要具备高质量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在对学生成绩数据库以及毕业生去向数据库等多种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以后,可以通过对关联分析与序列模式的分析和探究,获得数据与数据间存在的相关性。其中,课程间的关系和先后顺序亦或是课程和课程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等等。在此基础上,保证学习高级课程前事先学习先行课程。以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为例,在教学中将《C语言》作为重要的先行课程,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内容的时候可以具备良好语言基础,更深入地理解并灵活地应用数据结构当中的算法。而在完成《数据结构》学习以后,应根据学生就业走向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是否安排《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了有效地提高,更利于学生未来就业。除此之外,对内容重复的课程进行有效地压缩,将落后的课程内容适当地删除,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由此可见,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对于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改革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网络教学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在网络教学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Web文件以及Web活动当中选择出用户较为感兴趣的有价值模式以及信息,这就是所谓的Web挖掘[3]。因为接受教育对象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个人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的差异等。为此,网络教学也必须要能够适应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可以把不同用户学习状况与轨迹详细记录并存放至数据库当中,通过对WEB挖掘技术的合理运用,在序列模式挖掘的作用下合理地分类文档,以保证学生信息检索速度的提高。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访问浏览的数据挖掘并分析,针对访问的数据展开聚类分析,以保证更好地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为其推送相关内容。与此同时,可以在相关联的页面当中合理地设置超链接,对网站结构予以有效地改善,确保页面间的链接与用户访问的习惯更吻合。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大量数据信息当中处理并提取出更具价值的信息内容,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评估与决策方面,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更为明显。除此之外,该技术也可以应用在网络教学当中,使得网络教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上文针对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展开了相关性地研究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进行决策,为学生提供更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侯锟.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8(7):51-52.

[2]孙健,赵鹏,雷鸣等.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17):146.

[3]梁晶华.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本科教学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0-11,12.

作者:马英英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摘要】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也可能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完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使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提升,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以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势必会接收到不同教师的评价,学生如何在不同教师的评价下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如何掌握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法,都是目前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话题。

1.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而不是单纯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主观意识的评价。另外,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语气,多用积极向上的话语来激励学生进步,而不是采取呵斥、侮辱的词语来伤害学生自尊。同时,教师也应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学生将所有知识都掌握得非常好,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教师同样是从学生时代成长起来的,因此应该更加了解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等,可以以交流或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2.积极使用激励的话语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全部都使用赞扬的话语,因为会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可以多使用激励学生进步的话语,如在教师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时,可以说学生相较于上一次有了哪些进步,继续努力一定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等。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用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3.使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

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而言,其通常将教师的评价视为评价自身的唯一标准,因此可以设定多种评价板块,如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等,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师对其评价后产生自卑心理,也能够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性格养成和素质提升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能使家长更加了解学生,而不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可以充分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分析,通过自我评价,可以针对自己某段时间内的学习、为人处事、对未来的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4.改变评价内容和目标

传统的评价内容和目标多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如今应丰富评价内容和目标,如个人素质、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并且对学生来说也较为公平,毕竟单以学习成绩一个标准来定位学生是非常不科学的。当代教育讲求培养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并且通过教师的评价和指导使学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如此一来则可以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5.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擅长的领域都不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应多使用鼓励、激励的正能量话语,但也要把握好分寸,使学生既不骄傲又不自卑,这也是一项非常考验教师评价能力的艺术,教师将评价的作用发挥得好则可以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否则势必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6.发挥诊断功能

人们通常会误认为评价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整体论断,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心中也是一样,因此今后应尽量使学生和教师充分认识到评价的真正作用,评价可以使教师、学生本人以及周围的人更加清晰明了其正处于何种状态,以便于进一步发现学生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帮助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教师起到除了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另一个作用。所谓教书育人,教书是一部分,育人也是一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人认知自我。

【参考文献】

[1]黄济,王晓燕.历史经验与教学改革———兼评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J].教育研究,(4).

[2]姜玉莲,刘莉.第七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真正的魔术师———信息技术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3).

[3]韩翠萍,黄淑珍,王娅.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S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发展性评价为例[J].教学与管理,(12).

[4]李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法改革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

作者:庄敬诒 单位:昆山市周市镇金澄幼儿园

论网络与物理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在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网络远程学习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发挥好网络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就要做到认识教师在未来教学中的责任,进一步发挥主动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大胆开拓创新教育的新路子。从而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世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物理应用意识,提高物理应用能力。而在研究性的集体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怎样学习。

关键词:发挥作用 激发兴趣 拓宽思路如何将现代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急需攻克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将多媒体运用于物理教学等都给我带来了快捷,方便和灵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将网络运用于教学的诸多优点,很多教师都开始在教学中运用了网络技术,而在广泛地运用网络的.同时,教师应认识在未来教学中的责任,进一步发挥主动作用。对于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的高速发展等教师都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当从现代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网络环境的教学新规律,积极发挥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未来教师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学生学习的引导者,(2)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引导就是指明方向,指导学生寻找途径,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协作就是同学生一起研讨问题,让学生从中学会、获得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和创新信息的方法,提高运用能、创新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激发学习兴趣和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乐趣。例如讲“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课时,利用flash课件,能听到水流声,感受到长江,黄河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利用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来进行水力发电的原理,还让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受到的压力都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之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讲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就可以通过下载相关的课件解决这一难题。下载的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浮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还应大胆开拓创新教育的新路子。我校教师大胆探索,借助网络工具,揭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世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物理应用意识,提高物理应用能力。而在研究性的集体活动中,学生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怎样学习。这也便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了。

关键词::知识链;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策略

摘要:高校图书馆承担着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从知识链的视角加强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具有现实必要性。基于知识链和资源共享的视角,建立并优化网络资源整合体系,提供更便捷的读者服务,能够带动网络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其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信息传播载体更加多元,这意味着网络信息的收藏、整合、加工、传播及存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做好网络信息的收集,加强数字化转型发展,以高效的网络信息整合带来优质的读者服务体验,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奠定信息资源基础。网络信息量大,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如何确保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的有效筛选和整合是关键,知识链的信息整合模式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