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马的成语故事,本文共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马的成语故事

田忌赛马

战国时,孙膑(bìn)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执掌军事大权,他就派人把孙膑骗到魏国来,砍去了他的双腿,使他无脸见人。

齐国使者出访魏国,了解到孙膑机智过人,通晓军事,就将他悄悄带到了齐国。

执掌齐国政权的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干,以贵宾的礼节加以接待。有一次,田忌与齐国公子比赛跑马射箭。孙膑发现田忌的马远远赶不上公子的马,就对田忌说:“将军有把握赢吗?”田忌答道:“我缺乏好马,怎么会赢呢?”孙膑说:“将军虽无好马,但有智慧,凭智慧战胜对方才是真正的胜利。”田忌一听,感到有些糊涂,难道仅凭智慧就可以使马一跃千里?孙膑说:“将军这次比赛,马不如对方好,但箭法精于对方,如果赛马能赢整个比赛就会获胜。赛马不是分成上、中、下三等马进行吗?将军不妨以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是输;以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是赢;以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还是赢。二胜一负,胜利自然是将军的。”

到了比赛这一天,双方以千金作为赌注。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去比赛,结果大获全胜。从此,田忌对孙膑更加尊重,并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就任命他为军师。

含义及用法:后世以“田忌赛马”的典故比喻一方在不利条件下运用智慧战胜对方。

白驹过隙

【释义】比喻时间过得极快,一闪而过。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

孔子佩服老子学问高深,便向老子请教道学方面的知识。

老子说:“你想问道的学问,就应该去掉杂念,清净精神,心志专诚,洗涤身心,然后才能听讲玄道。不过今天我先粗略地给你说一说吧!我先说人吧。人活在天地之间,时间非常短暂,好像骏马过狭窄的空隙,一闪而过。世上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生的生,死的死,生了死,死了生。生死往来皆是变化,本来是不足为奇的。可是对于死,人们却感到悲伤,这是人还被生死的观念所束缚,如果把死看成是骨肉埋在地下,精神散于天空,变成无形的东西,这便是从有形归之无形,也就没什么可以感到悲哀的了。道本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关键在于领悟,领悟到了,你就得到了道。”

下马作威【出处】《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悚息。

西汉有个叫班伯的少年,家世显贵,常出入宫中,很受皇帝的信任。

当时,定襄石、李两家大姓对抗朝廷,捕杀地方官吏,弄得定襄一带人心惶惶。班伯正准备出使北方的匈奴,听到此事,主动向皇上请求去定襄做太守。

定襄的豪绅大姓听说来了一位年少气盛的新太守,料定他走马上任初期,要雷厉风行,大抓大杀,显示一下威风(“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悚息”)。因此,他们把犯了罪的人藏起来,然后静静地观看。

班伯首先请来了当地的豪绅大姓,对他们客气地说:“在座的都是父兄师父,今后有什么事,还需要大家鼎力支持。班伯一人治理不好定襄,也不打算在定襄呆得太久。定襄是在座诸位的’,要治理好也是诸位的事。我这次来,只同大家交上朋友。”说完,班伯对年长的行了儿、孙礼。从这以后,班伯果然不问定襄的事,日日广交朋友。久而久之,他结交了不少的人,逐渐了解到那些犯法的人匿藏在何处。于是,班伯召集民吏,分头捕获,不到十天,郡中震动。定襄很快恢复了秩序。

后人将此典概括为“下马威”,指新官上任,装腔作势地显示威风。

一日千里

【拼音】yīrìqiānlǐ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形容人进步很快或事企发展极其迅速。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主人公】

【近义词】日新月异、风驰电掣、逐日追风

【反义词】停滞不前、慢条斯理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

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

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

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

“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山戎”,在讲“齐大非偶”这个成语时,我们就曾说过,山戎去侵略齐国,结果让郑国的公子忽给赶跑了。而这一回,山戎侵略的对象是燕国,燕庄公抵挡不了,只好向齐桓公求救。

齐桓公本来不想答应,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南方的楚国正在兴起,变得强大起来,已经威胁到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所以齐桓公想要全力对付楚国,不想损耗自己的实力去救援北边的燕国。

但管仲却说道:“燕国来求救,我们一定得出兵帮助他们。不仅要出兵,您还得亲自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想对付南方的楚国,就得先保证我们的北方是太平的。否则,一旦北方的燕国被山戎打败,那直接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北方边界。那样,我们在对付南方楚国的时候,就有后顾之忧,不能全心全意与楚国周旋了。而如果您亲自出兵,将山戎打败,那么,燕国就会感激我们,成为我们后方有力的屏障。而且,我们救援了燕国,也可以树立威望,巩固您的霸主地位。将来,向哪个国家借兵或是借粮,就会很顺利。”

管仲的话让齐桓公恍然大悟,于是,他决定马上出兵,救援燕国。因为齐桓公亲自出马,所以,带上了管仲、隰[xí]朋、王子成父(fǔ)这些重量极的人物。――鲍叔牙这次并没有跟着去,他是齐桓公绝对信任的人,所以他留下来镇守齐国,并且为出征的齐桓公提供足够的粮草与兵器铠甲。

齐国的军队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与战斗,已经变得十分精锐。山戎听说齐国军队要来,急忙在燕国周边抢夺了许多粮草财物,然后向北方逃窜。管仲认为,如果不赶尽杀绝,等齐军一走,山戎便会又折回来侵略燕国。因此,齐军和燕军合在一起,火速向北方追击。他们在蓟(jì)门关(现在的北京地区)外赶上山戎,杀得山戎落花流水,死伤无数,山戎首领带着残兵败将逃往附近的孤竹国。

孤竹国君接纳了山戎首领。齐燕两国联军逼近孤竹国,讨伐孤竹国收容山戎首领的罪过。孤竹国君赶紧让人杀了山戎首领,让使者把山戎首领的脑袋献给齐桓公。齐桓公却想连孤竹国一块儿灭了,但是孤竹使者欺骗他说:“我们国君带着军队逃进北边的荒漠里去了。”

于是,齐燕联军立即向北方荒漠追去。这一天,大军到了一处荒山,竟然到处找不到水源。要知道,大军几万人,要是没有水喝的话,那后果是十分可怕的。这时,隰朋就说道:“蚂蚁冬天居于山之阳面,夏天居于山之阴面,蚂蚁喜欢近水而居,顺着蚁穴挖下去,必能得到水。”兵士们马上四散开来,寻找蚁穴挖掘,果然发现了好几处水源。齐桓公对隰朋的智慧十分赞叹,说道:“隰朋可以说是圣人了啊!”

军队有了水之后,便烧火做饭,稍做休息之后便又继续追击。哪里知道却误入大沙漠之中,而且狂风大作,黄沙迷眼,四周一片车声马嘶,看不清东南西北。士兵们根本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眼看大家都乱成一团,齐桓公也着慌了,忙来问管仲,说道:“仲父啊,走不出去了啊!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管仲说道:“别着急。燕国军队的马匹大都是北方的,它们应该识得道路。我们挑一些老马,让它们在队伍前面走吧。”于是,齐桓公马上让人挑了几匹老马在前头走着。大军跟着老马徐徐而行。果然经过一番艰苦的行进之后,真的走出了沙漠地带,回归了大路。

别有天地

李白,字太白,自号背莲居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生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大。

李白年轻的时候,爱好剑术,轻财仗义,善于作诗。25岁那年,他身佩宝剑,辞别亲人,离开故乡,出外远游。几年间,漫游了现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他才能出众,抱负远大,渴望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在黑暗的官 场里,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十多年没有结果。

四十一岁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见,他的才能在京中轰动一时。但当时的唐玄宗是个一心追求享乐的“太平天子”,国家政务操纵在*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个歌功 颂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权贵面前没有丝毫媚态,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诽谤,逐渐不受唐玄宗信任。

当李白看清唐玄宗确实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他担心会因小人的诽谤而遭祸害,就自动要求离开朝廷。在长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认清了现实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 败,写出了许多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篇。

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又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他产生了求仙访道的想法,希望摆脱丑恶的现实追求美好生活。《山中问答》就是他写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诗,诗意是这样的:有人问我为什么栖宿在碧山,我微笑着没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闲。且看那桃花随着流水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这里另有一种境界,不同于黑暗、污浊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