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本文共6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九、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

(4)计将安出(产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

社会认为好 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语文复习资料(中考)]

一、心理调节是必要的,要有比较合理的心理暗示。语文是一门很特别的学科,既有规范的识记内容,又有相当灵活的理解分析,更有体现综合能力的作文。在考前如果对识记部分已经比较有把握,就可以大胆地心理暗示自己:语文是考验点滴功夫的,不要指望临时突击。在复习上,做到有数即可,做到头脑清晰是最为关键的。敢于放弃漫无目的的零散复习甚至敢于对自己说,随时可以战斗了。

二、审题比做题更重要。很多学生考试出来都说自己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答得挺顺利的,谁知分数下来却是误差巨大,对于考后估分来说,影响不必多言了。所以沉心静气地仔细审题,搞清楚每一道题考的究竟是哪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就会很有针对性地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解答。例如“请简要概括文段的大意,连标点不超过40个格子(2分)”。这道题的提问很简洁,恰恰是考生觉得最不要研究的,而事实上,这类型的题失分率却很高。仔细推敲一下,拿到题后,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在试卷答题处找到第40个格子,在里面打一个句号,提醒自己。第二件事就是整理文段的大意,记叙文抓六要素,议论文,说明文抓段落中心句,并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规范而条理清晰的解答才能保证得分率。

三、古诗文当中的名句要理解意思,不要认为会默写就可以了,在有要求填空当中,杜绝默写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

四、课外古文翻译是一个难点,确实看不太懂某个字的意思时,多结合语境去“猜”,不要小看“猜”这个技巧,它比起一些学生放弃填写更体现出一种考试经验和情商。翻译时尽量采用组词法,慎用换词法。例如“卸”这个字出现在语段中,翻译成“卸下”要比翻译成“搬”、“脱”等意思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

五、阅读题中说明文是阅读障碍的,但恰恰这种文体的结构最理性,之所以产生难度大的错觉是因为许多考生总是在大量的专业术语面前纠缠不清,总觉得不搞明白就做不出题。而事实上,专业术语是属于专业领域的,考试考的是语文能力,是对文字的理解,对结构的整体把握。考生完全可以把什么“分子”、“血红蛋白”、“流线型”等词汇看成1234或者ABCD,根本就不必花工夫去研究,造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六、记叙文是个人情感色彩比较浓重的文体,阅读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作者本身的情感点,不要过多地受命题者的题目影响,简言之,就是做记叙文阅读要在先不看题目的情况下整体阅读一遍全文,心里问自己——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有了基本概念后再看题答题。

七、作文是关键。

A、无论是命题还是话题,都不会无话可说,不要紧张自己会不会偏题走题,顺着确定的中心点走,阅卷老师更看重你的创造力和由点到面的叙述能力。

B、拿到试卷千万不要迫不及待地去看作文题,无论好写还是难写,都会对冷静解答前面的题目起到负面影响,一定要到最后专门的作文时间里全心投入写作。

C、一定要有分段意识,大量的学生喜欢三段打天下,多分段的好处当然不是故意让大家增加空格,而是分段意识强的学生,他们的作文会传递给他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信息。

D、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其它文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什么要像什么,很多学生在文体上的杂糅失分实在可惜。

E、万一写不完怎么办,如果考场上老师说还有五分钟收卷,对你来说,在确定肯定写不完的情况下,请当机立断,把正在进行的细节描写放弃,转成记叙情节,或者取消举例证明,重新回到论点的解析上。记住,两个考生同样只写了437个字,一个结尾是“我端起手中的……”和“一切都显得美好无比。”显然后者可以解释为短小精悍,而前者只会狼狈地“告诉”阅卷老师:“对不起,我没写完”。

F、选材上,稳字当头,创新为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拿手的,熟悉的事物就是别人熟悉的,了解的。考试作文还是扣住情感做文章比较好,不要卖弄网络词汇,动漫术语,这样只会让老师形成阅读障碍。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五、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七、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无论写什么文体,一定要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主旨,并在文章中时刻体现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虚。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现硬伤。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复习资料

1.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架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行路难

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0.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斜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2.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3.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准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4.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6.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一:《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复习资料】

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

1.教育方面

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3.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4.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5.感悟方面

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行“仁、义、礼、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快乐得忘了忧愁。

【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释义》看到了就害怕。

《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诗文默写必考题三:《三峡》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