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图义仓》阅读答案,本文共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丰图义仓》阅读答案

丰图义仓 阅读答案

①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 四年竣工。“丰图义仓”意为“丰年储粮,荒年赈灾,储粮备荒,防患于未然”,被御封为“天下第一仓”。

②丰图义仓在 、布局、构建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能。

③丰图义仓建在朝邑镇(今大荔县朝邑镇)黄河西岸南寨子老崖顶上。义仓坐东面西,东、南、西三面系悬崖绝壁。所在的朝邑县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黄洛渭三角洲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为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

④ 丰图义仓依山就势,雄伟壮观,似一座军防城堡,高出地面30多米,地势险要。仓基土层干燥,通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粮食储存。丰图义仓分为内城和外城。【A】外城夯土筑城,三面绝壁,是义仓的第一道防线。【B】西城门顶及城角的角堡、西城墙外的护城水沟,均具有防御功能。【C】内城为城中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是仓城合一的 构筑形式, 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内城城墙环绕一周,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分别为东仓门和西仓门。城墙内为仓洞,仓洞依墙而建,小而独立,相隔排列,共58洞。仓洞间有砖瓦结构的廊檐,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具有防雨、防潮以及临时储粮的功能。内城的中心是晾晒粮食的空地,空地边有一眼水井,供人畜饮水,方便至极。

⑤仓洞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 米、宽4米、储粮90余吨。由松木板铺成的仓洞地面,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为通风道,四周有四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排出潮气,保持仓体干燥。这种小而独立的仓洞,可将粮食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仓洞采取散粮储存的方式,洞门为插板式,随着洞内粮食的增高插板随着加高,顶端几个插板可以依据洞外天气打开,排出洞内湿气,保持仓内干燥。仓洞上面的地面由青砖铺成,四周高中间低,巧妙地将雨水汇集于中间,由分段水槽排向院内,院内地面同样是四周高中间低,雨水汇聚地沟,可以很快集中排 出墙外。由东小门砖砌水道排向崖下。仓顶、院内地面排水通畅,雨停即干。仓墙、仓顶均为厚实的砖体,使仓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年四季处于十七、八度的恒温状态,这种恒温状态符合粮食的低温、低湿、低氧的“三低”仓储要求。

⑥光绪二十六年和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大旱,丰图义仓开仓放粮,救人无数,阎敬铭也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救时宰相”。如今的丰图义仓作为国家粮仓朝邑粮站,仍发挥着储粮功能,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 储食史上堪称一绝。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1、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 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3 分)

2、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3分)

外城西北角有砖砌走廊,是粮仓管理人员通往对面大寨子住宅区的通道。

3、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浪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 3 分)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

A .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有丰厚的粮食资源,这是丰图义仓建在朝邑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B .丰图义仓不仅建造了用于长期储存娘食的仓洞和环形回廊,还专门设计有晾晒粮食的空地和方便人畜饮水的水井。

c .仓洞地面由松木板铺成,木板下面的通风道及木板上面的四个排气孔,可以排出潮气,保持洞内干燥。

D .仓洞上面的地面四周高中间低,配以分段水槽;院内地而四周低中间高,下设地沟,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

参考答案:

1、(3分)选址

2、(3分)【C】处

3、(3分)⑴防火、防盗、防入侵;⑵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⑶低温、低湿、低氧。

4、(3分)A

①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丰图义仓”意为“丰年储粮,荒年赈灾,储粮备荒,防患于未然”,被御封为“天下第一仓”。

②丰图义仓在 、布局、构建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能。

③丰图义仓建在朝邑镇(今大荔县朝邑镇)黄河西岸南寨子老崖顶上。义仓坐东面西,东、南、西三面系悬崖绝壁。所在的朝邑县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黄洛渭三角洲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为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

④丰图义仓依山就势,雄伟壮观,似一座军防城堡,高出地面30多米,地势险要。仓基土层干燥,通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粮食储存。丰图义仓分为内城和外城。【A】外城夯土筑城,三面绝壁,是义仓的第一道防线。【B】西城门顶及城角的角堡、西城墙外的护城水沟,均具有防御功能。【C】内城为城中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是仓城合一的 构筑形式, 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内城城墙环绕一周,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分别为东仓门和西仓门。城墙内为仓洞,仓洞依墙而建,小而独立,相隔排列,共58洞。仓洞间有砖瓦结构的廊檐,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具有防雨、防潮以及临时储粮的功能。内城的中心是晾晒粮食的空地,空地边有一眼水井,供人畜饮水,方便至极。

⑤仓洞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 米、宽4米、储粮90余吨。由松木板铺成的仓洞地面,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为通风道,四周有四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排出潮气,保持仓体干燥。这种小而独立的仓洞,可将粮食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仓洞采取散粮储存的方式,洞门为插板式,随着洞内粮食的增高插板随着加高,顶端几个插板可以依据洞外天气打开,排出洞内湿气,保持仓内干燥。仓洞上面的地面由青砖铺成,四周高中间低,巧妙地将雨水汇集于中间,由分段水槽排向院内,院内地面同样是四周高中间低,雨水汇聚地沟,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墙外。由东小门砖砌水道排向崖下。仓顶、院内地面排水通畅,雨停即干。仓墙、仓顶均为厚实的砖体,使仓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年四季处于十七、八度的恒温状态,这种恒温状态符合粮食的低温、低湿、低氧的.“三低”仓储要求。

⑥光绪二十六年和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大旱,丰图义仓开仓放粮,救人无数,阎敬铭也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救时宰相”。如今的丰图义仓作为国家粮仓朝邑粮站,仍发挥着储粮功能,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 储食史上堪称一绝。

1、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 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3 分)

2、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3分)

外城西北角有砖砌走廊,是粮仓管理人员通往对面大寨子住宅区的通道。

3、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浪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 3 分)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

A .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有丰厚的粮食资源,这是丰图义仓建在朝邑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B .丰图义仓不仅建造了用于长期储存娘食的仓洞和环形回廊,还专门设计有晾晒粮食的空地和方便人畜饮水的水井。

c .仓洞地面由松木板铺成,木板下面的通风道及木板上面的四个排气孔,可以排出潮气,保持洞内干燥。

D .仓洞上面的地面四周高中间低,配以分段水槽;院内地而四周低中间高,下设地沟,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

参考答案:

1、(3分)选址

2、(3分)【C】处

3、(3分)⑴防火、防盗、防入侵;⑵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⑶低温、低湿、低氧。

4、(3分)A

《丰图义仓》说明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丰图义仓

①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丰图义仓”意为“丰年储粮,荒年赈灾,储粮备荒,防患于未然”,被御封为“天下第一仓”。

②丰图义仓在、布局、构建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能。

③丰图义仓建在朝邑镇(今大荔县朝邑镇)黄河西岸南寨子老崖顶上。义仓坐东面西,东、南、西三面系悬崖绝壁。所在的朝邑县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黄洛渭三角洲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为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

④丰图义仓依山就势,雄伟壮观,似一座军防城堡,高出地面30多米,地势险要。仓基土层干燥,通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粮食储存。丰图义仓分为内城和外城。【A】外城夯土筑城,三面绝壁,是义仓的第一道防线。【B】西城门顶及城角的角堡、西城墙外的护城水沟,均具有防御功能。【C】内城为城中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是仓城合一的构筑形式,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内城城墙环绕一周,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分别为东仓门和西仓门。城墙内为仓洞,仓洞依墙而建,小而独立,相隔排列,共58洞。仓洞间有砖瓦结构的廊檐,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具有防雨、防潮以及临时储粮的.功能。内城的中心是晾晒粮食的空地,空地边有一眼水井,供人畜饮水,方便至极。

⑤仓洞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火、防盗、防入侵等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储粮90余吨。由松木板铺成的仓洞地面,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为通风道,四周有四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排出潮气,保持仓体干燥。这种小而独立的仓洞,可将粮食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仓洞采取散粮储存的方式,洞门为插板式,随着洞内粮食的增高插板随着加高,顶端几个插板可以依据洞外天气打开,排出洞内湿气,保持仓内干燥。仓洞上面的地面由青砖铺成,四周高中间低,巧妙地将雨水汇集于中间,由分段水槽排向院内,院内地面同样是四周高中间低,雨水汇聚地沟,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墙外。由东小门砖砌水道排向崖下。仓顶、院内地面排水通畅,雨停即干。仓墙、仓顶均为厚实的砖体,使仓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年四季处于十七、八度的恒温状态,这种恒温状态符合粮食的低温、低湿、低氧的“三低”仓储要求。

⑥光绪二十六年和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大旱,丰图义仓开仓放粮,救人无数,阎敬铭也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救时宰相”。如今的丰图义仓作为国家粮仓朝邑粮站,仍发挥着储粮功能,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储食史上堪称一绝。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8、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3分)

9、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处。(3分)

外城西北角有砖砌走廊,是粮仓管理人员通往对面大寨子住宅区的通道。

10、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粮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3分)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有丰厚的粮食资源,这是丰图义仓建在朝邑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丰图义仓不仅建造了用于长期储存粮食的仓洞和环形回廊,还专门设计有晾晒粮食的空地和方便人畜饮水的水井。

C.仓洞地面由松木板铺成,木板下面的通风道及木板上面的四个排气孔,可以排出潮气,保持洞内干燥。

D.仓洞上面的地面四周高中间低,配以分段水槽;院内地面而四周低中间高,下设地沟,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

参考答案:

8、【答案】选址【解析】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补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能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②与③④⑤之间是总分关系,第④段照应的是布局,第⑤段照应的是构建。从文章的第③段内容分析所要补写的词语,在第③段内,隐含着这些信息:“建在……老崖顶上”,“黄洛渭三角洲……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等,所以所填词语应该是丰图义仓的“选址”。

9、【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句子连贯的考…查看完整答案(在第四页)…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把选项与文本信息做一比较,找出不同,从而得出正确答案。选项B中,把仓洞的“临时储粮的功能”当作了“长期储存粮食”的功能,选项C中的信息是“木板上面的四个排气孔”,而文本信息是“四周有四个排气孔”,选项D中,“院内地面而四周低中间高”与文本“院内地面同样是四周高中间低”不相符。通过比较,选项A和原文信息一致。

天鹅(节选)

布封

天鹅面目美丽,体态优雅,这与它温和的天性相称。天鹅让看它的人赏心悦目,它到哪里,就使哪里因有这装饰物而增色不少。人人喜爱它,欢迎它,赞赏它。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动物能像它那样配受人们如此怜爱,因为事实上大自然没有对其他任何动物赐予这样多的高贵与柔美,并使我们意识到大自然造物竟能达到如此完美的高度。天鹅身姿俊美,形体丰腴,容貌俏丽,色泽白洁,柔和而又传神的动作,时而英姿焕发,时而悠然自得。总而言之,天鹅浑身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令欣赏者感到心旷神怡,感到天鹅不同凡响,同时还认为天鹅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还把天鹅说成天下是第一美女的父亲。上述一切都证明这个风趣而才气横溢的神话是合乎情理的。

我们看到天鹅那样雍容潇洒,在水上轻捷自如地游动,不得不承认它不仅是水禽里的第一航行家,而且是最完美的天然航行术典范。它高昂的头颈、丰满前挺的胸脯很像是劈波斩浪的船首;它宽阔的腹部像是船底;为了有利于快速航行,天鹅的身躯向前倾斜,顺势渐渐向后抬起,最终像船尾一样翘着。它的尾巴是真正的舵,脚蹼是船桨;它的大翅膀迎风半张而鼓起,是推动这艘有生命的轮船的帆,自己操纵着自己前进。

天鹅深知自己高贵,因而很自豪;又深知自己俊美,因而洁身自好。它似乎有意显示自己的全部优点,为求引人注目,为求别人赞美。实际上,天鹅的确令人百看不厌,无论是在远处如有翅的船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宽广的水上游弋,还是应着人声的召唤,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边,天鹅都以各种温柔、流畅和优雅的动作展示自己的美姿和妩媚,让人们任情观赏。

天鹅天生丽质,并且有热爱自由的美德。我们无法对它强制或如奴隶一样禁闭它。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湖沼水泊里。如果天鹅感到不能享受充分的独立,感到被奴役,被囚禁,它就不再停留并安居在那里。它随自己的意愿在水上到处浮游,或者上岸,或者离岸游至湖心,或是沿水边来到高岸下遮阴,钻进灯心草丛中,藏身在最僻静的港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独处地,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与人做伴的欢乐。天鹅似乎喜爱与人接触,它把我们当做自己栖息地的主人与朋友,而不是统治者和暴君。

(1)从选文看,天鹅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人们把天鹅认为是“爱情之鸟”“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喜爱它,欢迎它,赞赏它”,这三句能任意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拿天鹅与船作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天鹅热爱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本文与课文《马》在表现的主旨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试简要分析。

①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面目美丽,体态优美;是水禽里的第一航行家;高贵而俊美;热爱自由。

(2)因为天鹅的美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意识里,人们总爱把美的缘由归结到它身上。

(3)不能。因为只有喜爱,才会欢迎,进而赞赏,三者之间有着逻辑层次关系。

(4)船是水上的行驶工具,这人人知道。在这里,作者把天鹅的各部分和船相对应对比,人们很容易懂得了天鹅所以能在水上自如地游动的道理。

(5)它生活在无拘无束的湖沼水泊里,但它并不定居在那里,当它感到不自由,它就到处游荡,岸上水里都可。

(6)

①主旨:都表达出作者对所描写对象的由衷的赞美。

②《马》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对比,通过对比,可以使描写对象的特征更突出;《天鹅》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通过比喻,使文章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

1.天鹅布封节选阅读答案

2.敲雪阅读答案(节选)

3.海燕节选阅读答案

4.晏子使楚节选阅读答案

5.白杨礼赞阅读答案(节选)

6.老人与海阅读答案【节选】

7.这就是生活阅读答案(节选)

8.钱塘观潮节选阅读答案

9.三亚落日节选阅读答案

10.赤壁赋节选阅读答案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小题1】①到 ②以……为乐 ③……的原因 ④命名

【小题1】C

【小题1】民/生 不 见 外 事

【小题1】(1) (我)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2) 野花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好的)树木也都秀美而茂盛。

【小题1】与民同乐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4)中的名为动词,命名的意思;(2)中“乐”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乐”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而这个连词的用法的能力。A、表并列。B、表并列。C、表修饰。D、表顺承。例句中“而”的作用为“表修饰”,所以选“C”。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时候,除了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1)中乐、简、之”以及“(2)中“芳、秀、繁阴”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醉翁亭记》通过作者外出游玩来表现与民同乐的情怀,本文中“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以及“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指欧阳修)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来分析与《醉翁亭记》与之相似的政治思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所不至 ( ) ②乐生送死 ( )

③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 )④名其亭 ( )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仰而望山”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年又最高B.水落而石出C.朝而往D.而吾蛇尚存【小题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民 生 不 见 外 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5】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就是: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涵煦:滋润化育。②本:描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数:计算,列举

C.道其风俗之美 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命名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耸然而特立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B.辟地以为亭 不然,籍何以至此

C.盖天下之平久矣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吾其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 窈然”“ 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1.A(“按”义近于“考”,查核)

2.C(均为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3.A(原文“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4.(1)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关键词“诸”、倒装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所以”1分,判断句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都看过,很爱这里的风景。由于这样,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玩。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此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剧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死光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江淮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描绘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