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卑微的力量经典美文,本文共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卑微的力量经典美文

卑微的力量经典美文

在我们家附近,有一处垃圾收购站,由一对从外地来的夫妻经营,他们还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起生活。垃圾站周围的大人们,都不让自己家的孩子和垃圾站那家的小孩子玩,嫌他家脏,怕孩子染上什么传染病。

暑假里,小外甥到我家来玩,一转眼的工夫便不见了,原来他跑到那个垃圾收购站,和那个孩子玩了。为找小外甥,我第一次走进这户收购垃圾的人家。他们家屋里屋外堆满了各种垃圾,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我捂着鼻子,拉起小外甥就往外走。可小外甥怎么也不肯走,还硬拉着我进去,让我看什么好玩的瓶子。我半信半疑地跟着他来到里间的一个用破木板搭起的架子前,布帘子一掀起,我惊呆了。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瓶儿,有玻璃的,有陶瓷的,大大小小大约有个,有许多还成为系列,如红楼梦系列酒瓶儿。这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酒瓶儿摆在一起,加上瓶子上的商标,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图画。

从那家垃圾收购站回来后,我一直在想:这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确有许多看似卑微的生命,他们就如小草一般,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中,寂寞而顽强地生长着。当你看到垃圾屋内藏着的那幅奇特的用酒瓶儿拼成的图案时,你一定会联想起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那突然出现的一大片绿洲。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即使是卑微的生命,有时也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关于卑微,关于爱》美文分享

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用唯一一条腿蹬着三轮,另一条腿不知因为什么在膝盖之上被残忍地截断。可以看出他是那么努力地试图让车前进。后面坐了一个更老的老人,是他母亲,眼神空洞而茫然。

阿苏凑近电脑屏幕,凝视着屏幕上的老人。一如所有老人所具有的淡然,可图片中的老人,淡然中却藏着阿苏捉摸不透的神情。

那个母亲不希望子女能成龙成风,让自己安享晚年。

望着新生的孩子,没有那个母亲会去想,将来若是潦倒了,会到和孩子拾荒的地步。

仅凭一条腿,一辆三轮,那么年迈的.躯体,每一天,到底是怎样撑过来的。

这两位老人,各自都在想些什么呢。他们是从哪个角落来,而此时此刻,他们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或许,没有出发点,更没有目的地。

此刻他们紧紧依赖着对方,少了任何一个,另一个的未来,又将会是怎样。

阿苏,倒在靠椅上,毫无来由地,一滴眼泪滑落下来。

“我无能为力。”

总有一些人,被生活逼迫地无能为力。

当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那是多么悲凉的心情。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愿意端起饭碗,靠别人施舍的同情心过活。

上铺的女孩子,每每遇见一个乞讨者,都一定要给他些钱。

“他们都那么可怜。”

阿苏也想像那样的,是啊他们都那么可怜。

可常常是,犹豫着犹豫着,就走过了。

六月的杭城,阳光虽然没有七月火辣,也算闷得慌。周日正午,阿苏匆匆忙忙赶往老师家补习。

——“小姑娘”——声音在左边,阿苏移开太阳伞,一眼就见到了坐在路边的老妇。她年纪应该不算很老,皮肤棕黑,发质枯燥,眼里满是乞求,使她看上去万分苍老。阿苏走过去,卸下书包,拿出钱包。最少面额是20元,20,20,阿苏很歉疚得解释给她听,——“那个,不好意思我没有零钱”

不忍心看到老妇眼里的失落,阿苏似是做错了事般,将钱包塞进书包,连拉链也没顾得上拉,就逃了开。

“我有能力,可我那么自私。”

校门口总有一个老人,摊着一双红黑的枯燥的手向路过的人们乞讨。那些人里面大多是学生,大概是他觉得成年人太冷漠太警惕,对于他这种身份的人常常有一副厌恶、鄙夷的嘴脸。这所百年名校养育了大批重孝重德的优秀学子,所以他才选择在这里乞讨吧。

有个朋友在寝室里提及了这个老人。

她常常在遇见这个老人,而且几乎每次都会给他钱。那次她往老人手里放了两块钱后,与之前的迭迭道谢不同,老人咧开嘴,道:“你真可爱,我的小乖乖。”

阿苏想象着,傍晚的夕阳怎样温柔地贴着老人家,他嘴角勾起了怎样慈爱的弧度,眼里泛着怎样宠溺的光,他用怎样欢喜的嗓音,那么真切地说出,——“你真可爱,我的小乖乖。”

阿苏平时也给老人钱,他那双眼睛,不容人拒绝。只是没有朋友那么频繁。

有个晚上,阿苏做了个梦,关于那个老人的。

“人们都只是路过他时想到他是多么可怜,或许他更想要的是尊重、关怀,和爱。”

放学铃想后,阿苏拎起早已整理好的书包风风火火冲出教室。在便利店挑好面包,买了矿泉水,一起放进塑料袋。她兴冲冲奔向老人常常站的地点。

她像是个暗恋小帅哥的女孩子,兴冲冲地捧着礼物要送给那个他。

老人怔怔地结果塑料袋,然后终于反应过来了一样。他像上了发条的玩偶,不停鞠躬,一下一下,嘴里不停念叨着“谢谢谢谢”。阿苏没有想过老人会因为一个面包一瓶水,向自己行那么大的礼。

感觉很痛心,不知道如何回应。

她匆匆转过身要离去。

一滴泪,却滑落下来。

因为卑微,所以绽放美文

人生有时会有一种卑微的感觉,不管是生而富贵,还是贫困,都无法逃脱这种感觉。山外有山,任何人都有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仰望苍茫、深邃的星空,任何人都会感到无可奈何的渺小。尽管这种情绪所占的比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但它终究是人生的一部分。

当我们青春年少的时候,会激情飞扬,充满梦想,认为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然而,当我们长大了些的时候,又会发现人生不总是一马平川、春风得意,会与艰难相随,与困苦为伴。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当然是人之所愿。可是,人生俗世间,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千帆过尽,在太多太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彷徨、茫然、沮丧面前,终有一天,我们领悟了世界之复杂,人生之曲折,发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时时力不从心。

佛教说,六道轮回,生死只是表层上的事情,而托起生命的载体是人的心灵。就像非洲茫茫万里沙漠中生长的’一种依米小花,需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扎根吸取营养,第六年才能吐蕊开花,两天后整束花随即凋零,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绽放。相对于风沙、毒虫和干旱,它是那样渺小和卑微,绽放时却是那样娇艳绚丽。绽放与凋零,对于依米小花是一生一世的轮回,花儿虽小,生存虽艰难,但是她最终盛开了。

一直在想,人生如果没有落差,动力从何而来?一个人如果从未有过绚丽的梦想,也从未看清自己的卑微,是不是有点可悲?人这一生,其实也如花开花落、草木荣枯,一季芬芳,转瞬即逝。只有经历了卑微的历练,才会把绽放看得尤为可贵,有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磨难,才会把生活里的是是非非看得很淡。

因为卑微,所以珍惜。不要轻易衡量过去生活的幸与不幸,世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喜泣无常。卑微能使人了解人生的浮沉荣辱,也能使人了知世事的沧桑变幻。于卑微处追寻高贵,于繁华处体会荒凉,方能从容涉过流变的岁月,方能最终绽放生命之花,直至终老,圆满人这一世的轮回。

因为卑微,所以绽放。人生原本可以美丽如童话,一路走来,樱花伤逝,红莲绽放,些许纯真,些许梦幻,些许伤痕,些许无畏。也许有荒漠沼泽,也许有雨雪风霜,但历遍世路纷歧,而不改往昔清纯,历尽艰难跋涉,仍要绽放一季芬芳。

人性之中,总有向往和期待,无论经历了卑微最终是否能完全绽放在投入地追逐梦想,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之后,我们终于长大了。

卑微的力量作文

“称其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说微小的事物却能表达深远的意义。这就是卑微的力量。

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它时不时地提醒着我们不要忽视卑微的力量。

物理课上,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杯子中装满水,上面附上一张纸,紧密地贴在水面上,然后迅速地将杯子倒置,怪现象出现了,水竟然没有漏出来,而纸也完好无损,同学们哇了一声,表示惊叹,物理老师笑了笑,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么?”待物理老师解释完原理,我却丝毫没有触动,尽管也很惊奇这一现象,但我却从更深处探求这一现象,一张纸能赋予无穷的力量,使水不流出来,顿时感叹这卑微的力量,生活提醒了我,不能忽视卑微的力量。

科技发展日星月异,前些天,家里新置了一个“小玩意”,这引起了我的好奇,爸爸说这是一个蒸蛋器,我吓了一跳,不用锅,用这小小的器皿却能把蛋蒸熟,我迫不及待地想试试,然后就照着说明书,实行了全步骤。只待十五分钟后,蛋熟的那一刻了。可是,没过五分钟,我却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吱吱作响,我以为是鸡蛋熟了,心里料想:“竟这么快。”我喜出望外的打开蒸盖,取下鸡蛋,放入凉水中,剥开蛋壳,只见里面还未成型,我尖叫了一声,爸爸以为我出什么事了,急忙赶过来,我埋怨的说:“这是什么破玩意,根本没有用嘛。”爸爸询问我蒸蛋的过程,我一一向他叙述,果然,中间一步漏了,我只将水放在放在器皿下边,却忘记给鸡蛋钻眼了,这样,鸡蛋不透气,不能吸收水分,自然也就蒸不熟了。我站在那,久久不作声,爸爸以为我是惭愧了,对我说了句:“没什么,下次再试试,会成功的。”其实不然,我在思索,生活再次提醒了我,不要忽视卑微的.力量。

生活的两次提醒,让我如醍醐灌顶,就像对于一个珍贵的瓷器,包装它的破碎纸和碎纸屑是与它同等珍贵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卑微的力量,时刻保持清醒的心。

小智慧,大道理,生活中蕴含了真知,我们要善于思考,发掘蕴含在生活中的卑微的力量,方能成就大事。

卑微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卑微力量作文500字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卑微,常使我们不屑一顾,可是,请注意!有时卑微者体内也储存着令人震撼的力量!

(一)蚂蚁逃生

一片荒芜的草原,一团汹涌的山火悄悄蔓延开来。

一于此,长于此的蚂蚁家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不过,面对这烈火,它们并非四散开来,各自奔命,而是——迅速聚集一起,拥成一片,慢慢凝成一颗生命的黑团,毫不畏惧地飞速流动,直至逃离火海。

倘若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倘若没有外层的牺牲,渺小而卑微的它们必将消失于烈火之中。

何等的’悲壮!何等的震撼!小小的躯壳竟有这般力量,这般的勇气和智慧!我低头——感慨卑微,敬重卑微。

(二)小草避风

一座美丽富饶的海岛上,百千树木竞相生长,引起游人阵阵赞叹。

不料,一天,可怖的台风席卷了这座小岛——百千树木不复存在,只留下残枝断叶,有的甚至已被连根拔取,随着台风消逝不见!

附近的游人大叹可惜,感慨之余,却发现大树们无一完好,而小灌木、草丛却依旧如故,在阳光下相映成趣。 强大者惨遭灭顶之灾,卑微者却安然无恙,这种情形不得不使人深思。

我不禁再次低头——感慨卑微,敬重卑微。

蚂蚁、小草——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不屑一顾的卑微者,然而,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它们身上时常体现出、爆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梦想,从来不卑微美文

4月,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教授与另外两名著名学者联名写了一封推荐信,连同复旦大学的申请一起送到了教育部,请求特批一位只有高中文凭的38岁的三轮车夫考博士,申请很快就得到了许可。而这位三轮车夫也不负厚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层层考核,最终以“准博士生”的身份叩开了复旦大学的校门,这位三轮车夫就是蔡伟。

从小时候开始,蔡伟就很喜欢古代文学,他还特别喜欢练习书法,没想到正是在临摹书帖时,他对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一开始蔡伟的语言成绩就已经出类拔萃,有时语文老师遇到生僻字也会向他请教。高二时,蔡伟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锡圭教授的一篇论文,从此被研究古文字的学科——“小学”所深深吸引。可是,由于数学和英语成绩不好,蔡伟没有越过高考这关,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家胶管厂的工人。

由于胶管厂经济效益不好,3年后蔡伟下岗了,他先是在一家商场门口摆摊维持生计,之后又蹬起了三轮车。对于物质生活蔡伟没有太高的要求,工作之余他将古文字研究当成了自己全部的精神寄托。

凡是能抽出来的时间,蔡伟大部分都泡在锦州市图书馆里,在这里蔡伟饱读古代经典。但是图书馆中有很多古籍不能外借,复印对蔡伟来说又太贵了,于是他想出了一招:抄。《方言》和《尔雅》这两本晦涩难懂的“小学”典籍也被他全文抄写了下来,而且倒背如流。在手抄《尔雅》的扉页上,蔡伟还写上“积微言细,自就鸿文”,意思是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这是他的自勉,也是一直藏在他心中的梦想。

有些人对蔡伟的`行为很不理解,觉得他有点傻。“一个摆地摊、蹬三轮的,还要抽时间看书,真酸”,“饭都吃不饱了,还有工夫看‘闲书’,真是不务正业”。但对于蔡伟而言,研究古文字带给他的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1995年,一直坚持自学的蔡伟给裘锡圭教授写了一封信。在学术圈内,裘教授的严谨务实,是出了名的,看了蔡伟提出的一些学术见解后,裘教授大为赞赏,回信鼓励他:“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裘锡圭教授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看到文章后写信告知裘教授“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是叹词。后来裘教授又在《文物》上发表文章《“佐子”应读为“嗟子”》,并热情称赞蔡伟“其言甚为有理”。

之后,蔡伟在国学网上陆续发了一些文章,“他写东西不多,很谨慎,难得的是,能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教授说,蔡伟的一些想法很有见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极’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

9月,经专家引荐,蔡伟来到上海,参与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的整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蔡伟在古文字研究上表现出的能力让同事们刮目相看。特别是蔡伟对古籍经典有惊人的记忆,研究中心的一些研究生需要找很久的资料或史实,蔡伟竟然能马上说明出处,并能迅速翻阅到某本古籍的第几页佐证。这次合作让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教授们达成了共识:一定要破格吸收蔡伟报考博士,成为古文字研究的专业人员。

204月,在裘教授等多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推荐下,已经坚持自学的蔡伟终于获得了考博的机会并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都是一个卑微的角色,但是卑微的人依然可以有梦想,梦想却从来都不卑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已梦想成真。

卑微与超越美文

一个朋友在某个深夜给我打电话,说她失眠了。原因是前几日她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小差错,被老板训斥了一番。这令她心绪烦乱。惶惶不可终日,唯恐被老板炒鱿鱼,尽管她一直干得不错。

还有一个朋友曾向我抱怨,他在一家上市公司打工,职位不低,薪水不薄,然而内心的卑微感却始终挥之不去,时刻提醒他凡事须谨小慎微,看老板脸色行事。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这种卑微情结或许存在于每一个没有底气或实力的人心里,你若不是老板,就得小心翼翼地收敛起你内心的狂傲,老老实实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纵然你有千般能耐和万丈豪情,也敌不过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

鲜明张扬的个性被生存的重负挤压得荡然无存,于是会有唯唯诺诺和言听计从,会有瞻前顾后和草木皆兵,因此泯灭了才情,扼杀了创造力。只图维持不求突破。总觉得自己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卑微,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使脆弱的心灵摇摆不定。

那么,这时候的你放低的就不仅仅是心态,更是一种做人的尊严。

在读书的时候,班里有一位残疾的女同学,瘸了一条腿,但我在她身上却看到了超出常人的智慧和大气。她才华横溢,文学、体育、音乐无不精通:她乐观积极,从未觉得自己与旁人有什么不同。和我们一起参加集体运动时,她灿烂的笑容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曾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可以有跪着的双腿,却不可有跪着的人生。”

或许,身体是卑微的,灵魂却可以骄傲。

你可以是卑微的,但你可以用独立的姿态成全自己的骄傲,恪守信念,坚持原则,宠辱不惊,泰然自若,坦然面对生命的无常。你可以尽量预见最坏的结局,却以最乐观的态度去争取和完成。

留一份骄傲给自己吧,它能让你获得超越一切的动力,赢得长久的尊重,你的人生会因此璀璨生辉!

卑微的优越感美文

飞机离开地面的一瞬间,座位后面一个四五岁大小的孩子开始欢呼,声音很大。飞机在上升,穿过云层时有些颠簸,每颠簸一下,都能听见身后的小孩“大呼小叫”。那个时候,我愿意用“大呼小叫”来形容他,尽管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困得眼皮儿直打架,我实在不想忍受这个孩子一句句“太好玩了”的亢奋。落座前我听到孩子喊身边的一老一少“姥姥”和“妈妈”,想回过头提醒一下她们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但还是忍住了。

石家庄到成都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我迷迷糊糊打着盹儿,中途没有再听到这个孩子说话的声音,估计是睡着了。飞机开始降落的时候,机舱广播里提醒旅客调直座椅的声音“喊”醒了我。我听见身后小孩的妈妈要与孩子姥姥换座位,“靠着窗户你就能看见外面了”。我装作不经意地回头,扫了一眼这一家人,姥姥坐在靠窗的位置,孩子坐在中间,妈妈坐在靠走廊的位置,他们三个都直直地看着窗外。飞机降落的过程中,一直听见孩子的姥姥在说:“你看那楼多小啊,那么宽的路在飞机上看就跟一根线似的’。”飞机着陆的瞬间,老人注意到了机翼上扰流板的变化,我听见她对女儿和外孙说:“你看飞机翅膀上的小铁板都竖起来了。”

即便看不到她的表情,我也能感受到老人亢奋的心理。估计这是老人这辈子第一次坐飞机,也许是这一家人第一次坐飞机,所以他们不想放过飞机飞行中一丝一毫的变化。离开机舱下飞机时,我故意走在他们身后,看到小孩的妈妈背着一个双肩包,有些破旧;小孩的姥姥手里拎着一个绿色手提袋,手提袋个头不小,看得出她有些吃力;小孩依旧兴奋,一路蹦蹦跳跳。

我突然开始原谅小孩在飞机起飞时的“大呼小叫”,原谅他的妈妈和姥姥对他的纵容。我也有些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去指责他们的不文明。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坐飞机时,那种亢奋应该和他们一模一样吧,只不过不会像小孩那样“大呼小叫”。

小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呼小叫当然不对,按照“文明公约”里的约束,这是不文明的表现。阻止甚至批评他们都没什么错。但是,那天下飞机时我却在心里真切地感觉,如果当时我指责他们,哪怕是委婉地提醒,都不见得我的文明会“高级”多少。

不知道这一家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属于没有见过世面的那个阶层,头一次坐飞机,表达亢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表达的形式有些逾矩。之所以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出面制止小孩子在飞机上闹腾,准确地说,是害怕自己无意中流露出的优越感滋生内心对他们的歧视。

如果说我和这一家人同属一个阶层,可能有些虚伪或者矫情,但我一定是从他们这个阶层走过来的。与富人歧视穷人相比,我更担心穷人之间的相互歧视,或者说曾经的穷人歧视现在的穷人。

记得几年前媒体报道过的一则新闻。2017年8月13日,在温州打工的许兴权带着即将分娩的老婆坐中巴车赶往医院待产。结果半路上老婆的羊水破了,司机说“那么脏,别把车上弄得又脏又臭”,把他们赶下了车。

司机无情,乘客冷漠,许兴权的老婆只好“路边产女”。这是当时被媒体关注过的“冷漠中巴”的故事。

一直记得这则新闻,并不仅仅因为故事本身的悲凉,而是同一阶层间的相互歧视刺痛了我。如果许兴权经济稍微宽裕一些,他可能也不忍心让即将分娩的妻子乘坐中巴到医院待产。即便贫寒,享受这个世界的温暖也是他们的权利,但“冷漠中巴”一下子在温暖与冰冷之间画下了分界线。

歧视他们的并不是什么权贵,而是和自己同属一个阶层的穷人。中巴司机是强势群体吗?不是。中巴乘客是强势群体吗?也不是。但只要被歧视者的境遇比自己更差,我们的眼皮就有可能不自觉地向上翻起。

小时候记得家里的老人们常常讲“穷帮穷,亲帮亲”,穷人与穷人之间,他们更应懂得彼此的不容易,互相帮衬。所以,每每看到同处底层的人相互歧视、相互伤害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内心所感受到的触动远远胜过“富人歧视穷人”。

小区胡同口有一个常年卖牛肉板面的。有一天中午,胡同口又来了一个活动摊贩卖凉面,卖板面的感觉被卖凉面的抢了生意,要将他赶走。我碰巧看到这一幕,因为和卖板面的摊主还算熟悉,于是多了一嘴:“你又不是城管,干吗要赶人家?”

这样的场景远远算不上我们曾经热议过的“底层互害”,但依然让人看到穷人之间相互撕扯的影子。只要比对方稍微“强势”那么一丁点儿,这种“强势”也会化作一种优越感去歧视同一阶层中比自己更为弱小的他者,而从不觉得这种“优越感”有多么卑微。

与那些“落差”鲜明的歧视相比,真的,我更害怕由这种卑微的优越感滋生而来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