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观后感,本文共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观后感

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讲述了从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一段历史,文章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语言精妙绝伦,读完它,我才体会到三国的魅力。

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各地纷纷起义,声势最强的要数由张角、张良、张宝带领的黄巾军。这时,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备在桃园与关羽和张飞结义,他们立下了许多战功,但是刘备只被封为一个小官,因为不服气,所以辞了官,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与吴国联盟,,随后刘备关羽张飞相继死去。魏国将蜀国和吴国吞并,把国号改为晋。

《三国演义》真是有魅力。

这个寒假,我看了《三国演义》这部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这部电视剧反映了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在众多人物当中,我最崇拜的是魏国的创始人—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相国曹参的后裔。我非常欣赏他求贤若渴的品质.他为了求得关羽,不惜赠送千里马、玉帛、美女,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上奏秦皇帝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在许攸来投他时,他竟然连鞋子都没穿就跑出大帐迎接许攸,官渡之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许攸功不可没。曹操的伟大就在于能够理贤下士,重视人才。但曹操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缺点。他生性多疑,导致屡次中了诸葛亮的计。因为杨修猜到了曹操的内心所想,曹操就认为杨修是个危险人物,于是找了个借口把杨修军法处置了,曹操也因此大败而归。曹操临死前夕,曾召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认为只有开颅手术才可医治,曹操误以为华佗要杀他,因此把华佗斩了,一代神医就这样死于一代枭雄之手,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性的’悲剧。

后人称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的雄才伟略是人所不及的,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评价的那样:曹操知人善用,多谋善断,这个人很行,是真男子,大英雄,刘备不能堪称枭雄,他只能称是明主,不听信谗言,他的天下是诸葛亮帮他打下来的,几乎所有事情,他都需要诸葛亮来出谋划策,后来,他却为了替自己兄弟报仇,丧失了六十万将士的性命.六十万啊!他举的可是倾国之兵啊!难道他没有想过曹操会趁此机会攻打四川吗?朝中虽有诸葛亮等人把持,可兵力不够,如何抵挡?刘备有时的表现是不顾大局,有时还有点惧强之嫌。不然,在捉了刘岱之后为什么不把他杀了,既然你已和曹操为敌,对待俘虏只有招降和斩首两种,他这么做就是就惧怕曹操的势力。因为当时刘备的势力还不及曹操的十分之一。而曹操的主力部队在袁绍那里,所以没有一举歼灭刘备,使得刘备侥幸逃过此劫才一步步壮大起来的。

刘备的得力助手诸葛亮堪称一代奇才,他知天时,晓地利,还未出茅庐,就把天下分得一清二楚。他机智聪明,思维缜密,尽职尽忠,临死时把蜀国上下安排得脱脱当当.诸葛亮曾七擒孟获,六出岐山,还招降了文武双全的姜维。最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那个情节。当时诸葛亮已经料定曹操必定经过华容道,于是,诸葛亮在通往华容道的各个关卡都设了伏兵,意在把曹操给逼上华容道。因为他清楚,以他们当时的势力,无法与东吴抗衡,曹操一死,天下就会落到孙权手中,刘备岂不失去了统领天下的机会?同时,他很清楚关羽的为人,此人意气深重,必定会放过曹操,于是演绎出感人至深的“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但我觉得诸葛亮跟错了人,如果他辅佐曹操,天下早就统一了,又何必跟着刘备动征西讨呢?

《三国演义》是一部巨作,此片气势磅礴,真实地再现了三国时期战事连绵,哀鸿遍野的战争场面,及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英雄时代,堪称文坛佳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的智慧都倾注在军师的天职上,献给了刘备创业的进程,没有怨言。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耳熟能详的历史无一不透着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与精力。出师一表争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义”的真谛。

《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刘备、张飞、关羽他们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登门拜访,不畏艰辛,最后成功的请到“卧龙”从这个故事,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还有一个故事: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因为 我就是觉得这个好 所以 我就如很多装B人士所说的那样浅薄了

当初 看中央八的预告片的时候 就觉得 哇塞 画风够大气 音乐也够大气(后来发现那一上来就“好长啊”的片尾曲挺搞笑的)

于是就决定一定要看到这部动画片

正式播出了以后 就每天一集不落的看 看的不亦乐乎的 觉得里面人物年龄形象都很到位 人物性格刻画得也很有谱

当时 老泪纵横啊

这么多年了 好歹让我看到了中国动画腾飞的一日了

上网一查 说是中日合拍 郁闷了一阵

然后好好研究了字幕 发现 日本人并不占很重的分量 大多数还都是中国人在做的

网上有人说这个是新瓶装旧酒 炒冷饭

我说大哥 那个《三国演义》是名著啊 内容就是那个内容 大家都想看忠实原著的影视/动画作品 所以人家也只好按着书来 没办法出新 想看新的的话那就去看什么胡说三国 滥写三国去吧 没有的话 可以自己写一本去 编成你家自己的故事也没人管

有人说人物形象不分明 其实看电视剧的话也是看不出来谁对谁的 那个时侯人们就都穿那样的衣服 那又有什么办法 人其实就是这样的 穿上同样的衣服 长的再不同也是双胞胎 长的再一样的人只要穿的迥异 那也能看出分别 还别说那是画儿了 你们崇拜的日本动漫又怎样了呢?把头发去掉 长得不是都一样么?

别说我爱国 在动漫和足球这两方面我一点也不爱国 恨铁不成钢

我承认我喜欢日本动漫我也承认我喜欢皮克斯短片 我觉得是正常人都会觉得那些比中国动漫好得多

但是我好歹没被那些蒙住双眼 中国怎么就不可能出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呢?我觉得这个就很好 真的很好 (哦 除了年轻时候的诸葛亮的配音和台词太娘了以外)

我就是一普通的小观众 我看不出来一部动画片要花多少钱

我就是一普通的小观众 我看不出来3d 4d 5678d的要用什么样的技术

我就是一普通的小观众 我就知道 做人得摸着良心说话 做人不能崇洋媚外 做人得容得起人家进步 做人不能那么不厚道 做人不能那么装B(←对不起 我真不想用那么不文明的词儿)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欢迎口水。

制作很精良。主要是二维动画,辅以三维动画的技术,可能是二维动画能达到的最好效果了。很有惊艳的感觉。画面极为繁复,一般只能在电影动画里看到,在电视动画里很少见。

一般的动画片,背景极其粗糙,就是寥寥几笔,有个大概意思就行了。近几年央视出的动画片,比如西游记,还有哪吒,背景都非常丰富漂亮。八九十年代的动画,如果有一队士兵奔跑,这些士兵一定长得一模一样。再比如如果要表现一条大街,一定是一个静态的画面,行人都是不动的,只是镜头移动一下而已。这样画省时间啊。但是这套三国,士兵的脸孔绝对没有雷同的感觉,当然我相信他们有几个模板,但在制作中克服了掩盖了这点。街道行人,绝对都是动的。主角的服饰、战马的佩挂,历历在目,甚至人物衣服都在飘动。耗费工时不知是普通动画片的多少倍。尤其是诸葛出场的三顾茅庐一集,绝对是下了双倍的力气,风光和雪景非常迷人。

但是最明显的不足是人物造型基本没有变化。我看到的只有刘备、诸葛亮、赵云有年纪的变化,其他人物没有变老的痕迹。当然这可能有点强人所难,因为电视动画片的绘画档次上,很难捕捉人物细微的面部特征。所有人物的特征是一目了然的,再加上服饰的差别,力求达到一眼就可以分辨的程度。把一个人从年轻画到年老,对电视动画片来说可能要求过高了。

但是因此造成了一个更大的缺欠,就是观众对年代没有任何把握。有些相隔很多年的事情,看起来像是接连发生的。这套动画不给地图,不注年代,人物又不变老,观众看起来就会产生错觉。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三国故事实在是太多了。这套动画几乎囊括了所有利于树立人物形象的故事。但是也有不可忍受的遗漏:张辽的合肥之战一句话带过。这可是一代名将张文远最扬名立万的一战啊。没有了合肥之战,太史慈彻底就没有任何提及了。荒诞的不得了。曹植的七步诗没有任何提及。也是挺不可思议的。其他的小故事像击鼓骂曹之类的不提也就罢了。

经典场面忠实原著。很多经典场面在《三国演义》里有每个人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动作,这套动画都严格的重现了。有的地方不太一样,比如典韦之死,不如原著好。对貂蝉的故事做了重彩。貂蝉在正史里只是个没有名字的人物,到了演义里有了名字,但是没有详细说明其归宿。所以留给后人的想象空间很大。这套动画作的演绎应该是成功的。

里面的音乐我很喜欢。总共有三首片头曲和两首片尾曲。有点像晚会歌曲或者说是学院派流行歌曲。我刚开始听不喜欢。后来觉得挺好听的,并且和整体气氛和风格很般配,倒不是市井流行乐能达到的效果。每到武将发威的时候,都有一种很铿镪的声音,好像经常在香港武打片里听到,可能是南粤的民俗音乐。

总体讲我认为三国迷应该看。

英雄的岁月以冬去春来的概念计算,以风雨加身来锤炼洗礼,然后他老去。英雄不怕末路,大不了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再大不了,轰轰烈烈一死,令后人慷慨扼腕。可是,当他老去……

刀锋未冷,臂腕已沉重。他高傲的凤目睥睨尔曹春秋大义统领你的灵魂,勇气、忠义、威严都是你的名字。然而,你要得了别人的命,却改不了自己的命。

粗莽如你,竟有细腻情怀。想来那风中垂髫轻扬的夏侯涓,便是你多年来属意的画中人。秋天的菠菜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你历史上莫须有的爱情。就为赵云长坂坡一句“翼德救我”,你有时真的就是个救星。

“小白脸”常山赵子龙也会老的。你是看起来最干净最纯粹也最可靠的一个人,阿斗欠你的不止是命,还是那份千金不换的忠义情。好像你总是为难自己,直到你成为“老将军”。

白帝城又一春,园中桃花灿烂,如火如荼,花间你憔悴枯槁的面孔仿佛一尊饱经沧桑的雕像。功败的你此时惦念的是过去的时光。颤抖的手拿起鼓槌,一声擂下,片刻的停顿,仿佛是这鼓声忽然带你回到了那曾经的战场。你在雨中擂鼓,鼓声在雨中模糊,回忆在那年风吹花飞的桃园里,壮士的豪情融为一体,他们都已不在,你还在。称了帝又如何,最难得一团和气。你比织鞋编席时更寂寞,你比这雨中零落的桃花更失落。

丞相多智而近妖。你毕竟不是神。你的智慧通于天达于地,而天意要你灯灭人亡。因为,天机是属于天的,你知晓天机是人间难得,更是有逆天的危险。羽扇纶巾是你,迎风笑谈是你,俊朗神秀是你,奇诡莫测是你,使诈用奸是你,赤胆忠心是你,鞠躬尽瘁是你,识英才是你,错用人是你。忽然苍老是你。周郎地下有知,会感欣慰?毕竟你也未成功。会感同情?终究英雄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

周郎,你若念在家里等你回来的小乔,美丽得你总也看不够的小乔,会否冷静明智些?当很多人都老去,东吴到了第三代,青年才俊陆逊俨然新星升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不错啊。这沧海桑田是一代代人相继献身造就的。

曹操,你很会写信:“致亲爱的本初:你为三代将门之后,居然连简单的火攻战术都不懂,实在无颜见先人哪。”不错,愚蠢的袁绍跟你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你本身你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你虽然战败过,这一生却是成功的了。

奔逃的张任,草丛里的刀在闪光。张辽的气质是男人,很不同于他人。驰马的关平,雨中不歇去报信。年少的曹丕英秀无匹,眉目间却有一丝少年的忧郁。不幸的貂蝉知道自己不应是玩物、工具,放舟江海了却余生。姜维的自尽倒有几分末路的意思,但承担不起失败和肩上的责任更多些吧!

祁山的雨无遮拦地直坠,有谁去告诉明天的太阳,这里曾停过谁的马,流连过谁悲怆的眼神。

第42集中,是一场熊熊烈火的恶战。今天,我看了一集三国演义。剧中整个江面都是大火,一个个火球从东面扔往西面,一支支火箭在刹那间射了出去,一下子曹营变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不得不跳下水,驱赶火焰。

一场恶战过后,曹操兵败了。兵败后,曹操才知道原来是孙刘联盟。黄盖并不是来投降了,他使用了苦肉计。

曹操逃到了一个地方,大笑起来。可谁知道赵云出来了。他四处逃窜,又逃到了一个地方,又大笑起来。可谁知道张飞又来了,他逃过了张飞。事情终于平息多了。

此时,来到了一个三岔口,前面有两条道路。左边是大道,没有炊烟;右边是华容道,有炊烟。曹操下令,往右走,走花容道。万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提前想到了曹操肯定会选华容道,他觉得我诸葛亮不会用笨办法的,我今就用这办法。刚走到华容道,关羽出现了。曹操跟他讲旧情,关羽竟然放他走了。

我觉得曹操真是一个奸诈的人,曹操知道关羽是个讲旧情的人,竟然动嘴皮子讲旧情。讲到了上次自己放关羽一马的事。关羽就放他了。我觉得这集拍的很好,把那种刚开场的火势汹涌给拍下来了。这场战争也很惊险很刺激,火势非常大,非常猛也拍下来了。虽然诸葛亮没有出现,但我觉得诸葛亮很机智,在三岔口这个地方,一边放烟雾,一边不放烟雾,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会选择烟雾的地方,就让关羽去了。

但我觉得战争是可怕,我希望和平!

今晚,我看完了《三国》,也是在今年夏天看完《三国演义》的,感触都不少,两次也相似,三国演义。

首先,我敬佩曹操的雄才大略、礼贤下士、识英雄重英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刘备的忠厚仁义、爱民如子、礼贤下士;赵云的武艺超群、有胆有识、忠心不二;关羽的忠义壮举、技压群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的勇猛过人、粗中有细;黄忠的忠贞不渝、老当益壮、致死报国;马超的武艺高超、嫉恶如仇、忠勇报国;鲁肃的顾大体、识大局,足智多谋;周瑜的雄姿英发、威风凛凛;陆逊的城府心机、战略战术;司马懿的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坚持不懈……

其次,我也感受到了不少人物的负面特征,由于是不好的反面意思,我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最后,我要说,这两部同题材的新旧两个版本的电视剧,所给我最大的共同感受就是:曹操、诸葛亮以及司马懿这三个大人物,尤其是前两者,我由衷敬佩,他们各自都有很多我所需要学习、需要借鉴的东西。我也很乐意向他们学习那些优秀的东西。

总之,这两部电视剧给我的感悟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他们将一直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向前进!不是有句俗语说“少不看聊斋,老不读三国”嘛,我想也应该有这其中的道理吧。

追寻你留下的痕迹,只想拥抱你在千百年前留在历史红尘深处的背影。

——题记

又一次这样习惯地想起你,又一次自然地写下你的名字,又一次我望着天空发呆。孙策,孙策,又一次被你乱了心跳……

大概是五年前吧,无聊地陪姥姥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见到了他:提枪驭马,一袭白袍,驰骋疆场。小时候的我,胆小懦弱,总被人欺负。那时候,我看着他无所畏惧的飒爽英姿,刹那间觉得莫名的感动,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无比强烈的勇气。或许是从那以后,我逐渐变得坚强。从那以后,我记住了他的名子——孙策。

后来,我读起了《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他沙场上的霸气,我看到他礼贤下士的谦逊,我也感受到了他曾寄人篱下的不甘与无奈。而这所有之中,最感动我的,是他对梦想的坚定。那是一种任何逆境与挫折都无法磨灭的坚定。当我漫步于黑夜时,我总要抬头望一望,每当此时,心底便漫出一堆堆的感动;每每此时,从身体某处发出一股力量,蔓延周身;每每此时,你带我穿越黑夜,直达黎明。

我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因为想要更了解你,想要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那个已经被历史模糊的身影,我却贪心地想看清他。我开始上网查询关于你的记录。我花去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三国志》,原版和白话的都买了。前者是想了解你那时的语言习惯,后者是怕自己看不懂或是理解偏差。你站在漫漫历史之路的那一头,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我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坚定地迈着步伐,即使是再远的跋涉也不愿退缩,因为你就站在那里,从没移开过脚步。就算我穷尽一生或许也望不到你的脊背,但我的旅途中没有这些无聊的伤感,我只知道我是一步步地靠近你,一点点勾勒出你的容颜。

我站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触摸着江南的气息,我比以前到任何地方都要用心,因为一千多年前,是这片土地孕育了你,造就了你,你曾是这片土地的王者,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英雄,是江东男儿敬佩的小霸王,是江南少女心中的孙郎。在这里,你遇到了那个“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那个辅佐你成就霸业的周瑜,那个你一生的知己。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征战无数。杀戮与征服,吞并与占领,本无正义之分。孙策就是正义之流吗?我不敢苟同。我只知道每当攻占城池时,孙策严令三军,不抢百姓一分一毫,在那样纷乱的时代,却能使江东将相同力,军民同心。那时的孙策,不过是弱冠之年,二十出头而已。

江南又飘起了细雨,朦朦胧胧,迷离婆娑。是否一千多年以前的某一天,你也独自在这片江南雨中惆怅呢?也许你曾在这里,在雨中纵马驰骋,扬起一片尘埃。我似乎听到那一声无奈的叹息与战马的嘶鸣逐渐消失在耳畔。

二十六载的年华,却有着比六十载还要精彩的人生;二十六个春秋,成就了江东的小霸王;二十六载的长度,你在历史的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即使经过千年的风雨,也磨不掉你的痕迹。我知道,叫做“孙策”的那条痕迹,无论是在那段历史上还是在我的人生中都是怎么样也无法抹去的了。

我沿着你留下的痕迹,摸索前行,将你的痕迹一点点更深地隽刻。

说来惭愧,活到20岁才看完三国,还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如果可以为自己找理由的话,我喜红楼多情儿女,不喜三国英雄儿郎。另外就是我胆小,打打杀杀的场景令我胆寒。

可是,《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炎黄子孙,特别是我一向拥护国学,岂能?前不久,易说她电脑上有三国的电视剧,我立刻要了来,想,就是逼,也要强迫自己看完。后来,显然,我多虑了。

至今日,我看完了95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很多时候我总忘记历史是纵向的,总有每个朝代、每辈人是同时存于世上的错觉。后来终于寻得了究竟,实则是我不忍承认那些载入史册、留名青史的英雄俊杰们已不存在,每送走一位,都觉悲痛不已。

周瑜,字公瑾,死时仰天长问“既生瑜,何生亮?”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字仲谋,十八岁继承父兄基业,掌管江东,撑起东吴。另有孙策、鲁肃、陆逊等,故“江东自古英雄出少年”。

曹操,字孟德,世人称其为枭雄、奸才等,后人评其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生子昂、丕、彰、植、熊、冲。曹冲称象的故事足以说明冲之睿智,却因聪明误,招其兄丕陷害而死。曹植留下脍炙人口诗词歌赋若干,其中以七步诗名气最大,其清高之品性倒是让我甚为喜欢。曹丕承父业,建大魏。

关羽,字云长,桃园三结义排老二,却最先亡,杯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杀文丑,挂印封金……,亡于傲气;张飞,字翼德,老三,长坂坡断喝三声吓退敌军……,在离我家不远的阆中被部下所杀,亡于酒气和暴脾气;刘备,字玄德,老大,建蜀汉,立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国训,生有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字孔明,关于这位旷世奇才的智慧我不想赘述,刘备三顾茅庐将孔明请出山时,诸葛亮嘱咐家中小童阿三“好生看管家园,等我功成归来,再躬耕南阳。”却于北伐时死于军中,孔明该在梦中回过多少次南阳啊?

另外说说司马懿,字仲达,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人物放在魏国里,单独列出来吧,是否属于晋?其子司马昭平了蜀汉,其孙司马炎建了晋朝,平了东吴,再次一统天下。

大概说了说几位重要人物的简历,说的不详细,一则,我也记不全,二则,记得住的也没法三言两语说出来,每个人都是漫漫一生呵。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教给人很多东西,很多我们早已从字里行间、老人口中得知的道理,却,总是要花一生才能悟懂它,几十年岁月匆匆,我们又被下辈称为历史,下辈又花一生参悟我们告诉他们的话语。历史,仿佛没意思,周而复始,生命交替罢了。

实,很少有人读史。历史是枯燥的,却也是生动的,是祖宗先辈们用生命演绎的剧情。历史的每一秒都是岔路口,向左向右决定着太多的生生死死,决定着是遗臭万年还是万世敬仰,而每一秒历史都在进行无法反悔的选择。历史的魅力与遗憾就在此吧。

还记得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写了不在官场,云游四海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明月告诉我们不要过多为名利所缚。同样的,《三国演义》里的斗智、斗谋、斗阵,上方谷那场救了司马懿的大雨使得我明白有时还要尽凭天意。晋朝的陶渊明应该明白这个理儿。

在我小的时候,根本不喜欢看书。更不用说看历史书了,连碰都不碰。只喜欢玩“老鹰捉小鸡”、“僵尸抓人”等疯狂游戏。可是有一天,我竟突然特别喜欢看书了,而且是历史书!我想你们一定会说:“不可能吧!”我今天就回答你们:“这是绝对可能的。”

记得那一天,我和爸爸去了图书馆。这就不对了,我怎么会去自己最讨厌的图书馆呢?那是爸爸逼我去的。我到了那边就坐在地上发呆,还回想着昨天和伙伴们玩得最爽的一次“僵尸抓人游戏”。这时,突然听到一声“爆炸”声!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跟我说话呢!他说:“远远(我的小名),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叫《三国演义》“不听!不听!太无聊了。”“听一下吧,或许你喜欢呢!”我无奈,只好心不在焉地听下去。脑子里还想着游戏呢!可在无意中听到了一点,感觉挺有意思,就抢过来看。我是越看越精神,越看越兴奋。该回家了都舍不得放下这本书,爸爸让我借回家再看,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连连喊:“太好了!耶”!

现在,我已经把整本《三国演义》都看完了。里面的每一回都十分经典,怪不得能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下面我给你介绍一回:“刘备联袁抗曹”。刘备收复了徐州后,曹操就派了大部分人马来攻打徐州。刘备则派手下糜芳前往袁绍大营,让袁绍发兵攻取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因为曹军有很多都用在攻打徐州上,兖州近似一座空城。这个建议被袁绍手下的能臣许攸采纳,但因为袁绍小儿生病,袁绍拒绝发兵,许攸力劝,说不能因为一个儿子而失去战机。袁绍大怒,打了许攸二十军棍。可刚打完,袁绍儿子病好了。袁绍极为高兴,正想发兵。这边,曹操特意派老弱残兵攻打徐州,士兵全部死光。曹操让这些士兵死就是为了引刘备出城。他把精英部队安排在后方的营寨里。刘备居然以为曹操伤亡很大,不能坚持多久。就率兵夜袭,不料中了奸计,士兵死伤、投降无数。徐州城失陷,刘、关、张三兄弟失散。刘备被困于芒肠山,关羽的下邺城也守不住了。因为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才华,所以劝关羽归降。关羽说可以,但立下了三约:第一,降汉不降曹。第二,善待两位嫂嫂。第三,一旦知兄长下落便去寻找。曹操统一,从此关羽暂归曹操。而此时,刘备投奔袁绍,一起商讨灭曹大计。

从这一回中,我学到了刘备的报国之心,许攸的才华,关羽的忠义。看到了袁绍的无能,曹操的心狠与智慧。可以说收获了不少。其实,《三国演义》里的每一回都一样可以学到很多很多。只要你认真地去思考思考,可以发现这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奥秘!就像挤海绵的水,挤一下会有很多水出来,但如果再使劲挤几下,还是有少量的水出来的。怎么样?你也喜欢这本书了吧!

学历史,看《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

这本书主要写了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花园里结拜为兄弟。而且他们每人都打制了一把兵器,并招了五百多名乡兵,一起踏上了投军之路。公元189年4月,董卓手握重兵,眼看曹操的刺杀行动没有成功,董卓更是嚣张,这时,大司徒王允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自己府上的歌妓貂蝉,接近董卓,寻找机会下手,几天之后,王允的美人计成功了,刺杀董卓的行动圆满结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刘备、关羽和张飞都是十分善良、正直之人。虽然没能把董卓杀掉,但也让他们的敌军大败,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感悟是,做人一定要知足,一定要像足智多谋的王允,和一身正胆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不能像吕布那样有勇无谋,也不能像曹操那样有谋无勇,更不能像董卓那样贪得无厌。

真喜欢《三国演义》。

当年曹操出征袁绍,碰到饥荒,所有人都面带青色,只有遇到董昭时,看到他红光满面,不像挨饿的样子,问他原因。董昭就回了下面这句,意思是我吃淡吃了三十年了。大概董昭在袁绍那里作为谋士,虽然官职不低,俸禄不少,但是他已经注意节食了。可惜这样注意吃淡的人,偏偏不肯做淡事,后来劝曹操控制皇帝刘彻,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应该是天底下最风光的事情了吧!

又有诸葛亮,虽然从正史上可以看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惊心动魄,以及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刘禅的种种矛盾和摩擦,但是从小说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是真的把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作为宗旨,这是相对正史我更喜欢看小说的原因:正史更接近真实,里面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小说则大多虚构,好人可以好到极致,坏人可以坏到极致,奸人可以奸到极致。

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主题曲卧龙吟里面一句“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也让我足够感动。在被这个世界搞得焦头烂额之后,我更宁愿去看小说里虚构的童话故事以寻求一点慰藉来欺骗自己,而不愿看正史里的更接近真实的勾心斗角来伤害我幼小、脆弱、善良的心。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当然太高大上,不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企及的,人到中年,大概也应该按照董昭那句食淡三十年来行事,虽然董昭自己都不能算做得很好。

年岁渐长,各种欲望渐渐减少,从吃饭做起,多吃清淡,少浪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少吸收一些不必要的营养,身体体力也没那么旺盛,行为也没那么激进了,也明白了有些东西不能去要,有些事不能去做,有些话不能随便说,还有很多地方自己远远不如身边很多人,大概,这也是慢慢变得成熟的表现吧!

四十九岁的年纪,活到六十岁就不算夭折,超过六十就算赚了,所以我也希望食淡三十年,并同时行淡三十年。

疫情下的今年,更需要淡泊名利的心境,国家才有希望!复兴才未来可期!

有句古话说的是:老不看水浒,少不看三国,我虽不知其意,但也一直没读。到现在我就要上五年级了,屈指数了一下四大名著中,我还剩下《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没有看了。这个假期我便细细品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共有50个章节。起初最吸引我的是第一章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它主要说了刘备在酒楼与关羽、张飞一场欢谈后,刘备说:咱们三人一起团结兄弟,同心协力,然后可图大事。他们宣誓:刘备、张飞、关羽,虽然异性,结为了兄弟,就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这一幕后来变成了人们广为传诵的佳话,我的脑海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了我的好朋友的身影。小樊和我是同龄人,但是我两个学习成绩差距很大,今后我要向他学习,拉近我们的距离。今后团结一致,和平共处!

《三国演义》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受到了教育。让我们懂得了:同心齐,泰山移。

《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军起义失败,吴、蜀、魏、三国争取天下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火烧赤壁》。话说周瑜和曹操军队来到赤壁。两军在长江南北遥遥相对,不分上下。因为曹操的士兵大多是来自北方,乍到南方,不服水土,坐起船来,十个中有八·九个都晕船,吃什么吐什么。更别说在船上打仗了。于是曹操派人把船一只一只地连在一起。这个办法还真灵,晕船呕吐的人马上减少了一大半了。根据这个情况,周瑜和黄盖下定了苦肉计:“先让黄盖诈降曹操,然后在驶入曹操大营的船上放大火,让他折了一半的人马,逃回了江陵老家。这场战让周瑜和刘备的实力越来越强,还让曹操第一次尝到苦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光靠实力、还要靠智慧和知识,正如俗话:“知识就是力量!”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书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有三个很强盛的国家分别是魏国,吴国,蜀国,呈现出这三足鼎立的局面,最后由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

书里不仅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曹刘煮酒论英雄”等有趣经典故事,就连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五虎上将中关羽的气宇轩昂,张飞的心直口快,赵云的从容不迫,马超的勇猛无比和黄忠的老当益壮。还有曹操为人多疑,刘备以德服人,孙权重用人才。使人置身于三国感受当时的风光与凄惨。

近日,我还去了南山博物馆,看了《三国志》文化展,近距离感受三国。里面有很许多历史的文物,这都是研究三国的第一手资料。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体会三国战乱纷争,群雄并起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