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老师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6-03
- 127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爸爸的老师教学反思,本文共17篇,希望大家喜欢!
《爸爸的老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 2积累词语5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教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题
1师:小朋友,开学还不到两周,沈老师和你们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却知道你们许多的秘密.我知道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班的好多小朋友给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送去了最真挚的祝福,最美好的祝愿.我想在你的心中一定有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现在请你来说说谁是你最不能忘怀的老师,什么事情让你牢牢地记住他?
2生交流.
3是啊!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帮助我们,成了我们最可信赖的朋友最可尊敬的人,我们怎能忘记他们.今天有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是位大数学家,他也有老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8》爸爸的老师》
过渡:这位小朋友用儿歌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事情的原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有趣的儿歌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什么?
3生交流.
过渡:小朋友,作者用这么通俗的语言,写出了如此有趣的儿歌,你们想不想赶快地来读一读?
三 深入课文,体会语言文字.
1分小节,抽读――a 评价
b 评价中学习字,词.(叮咛,鞠躬)
过渡:这么琅琅上口的语句,同学们肯定急着想试一试,请小朋友自由的读吧!读出你的感受吧!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1)"我"想象中爸爸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人?
(2)"我"见到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人?
3生交流.
附加板书:想象中爸爸的老师 眼中见到爸爸的老师
胡子很长 我一年级时的老师
满脑子学问
是位老数学家
4小结: 小朋友,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工程师,不管是总统还是博士,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教会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
过渡:爸爸的老师就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就是爸爸的老师,我和爸爸竟然成了校友.多么有趣,多么有缘.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有趣的儿歌吧!
5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 师生对读,指名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让生在读中体会)
四拓展说话
1 说说爸爸妈妈眼中的老师是怎样的?
2 你最希望老师是怎样的人?
教学反思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采用谈话引题的环节。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发言较积极,而教师在此没有及时的把握交流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反而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无谓的重复,更加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今后在这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朗读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当时我只采用了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读。我想如果在朗读上先让学生有一个选择性的朗读,然后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再请同学起来读一读,做做表率,让学生心中有个朗读优秀的尺度,老师再做适时的评价,如此,老师的指导有了坡度,学生的朗读有了层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我只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想象中爸爸的老师是怎样的?2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如果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随即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验到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从小也是由老师教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才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老师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希奇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读来琅琅上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课的开始我便创设情景,以优美的语言和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看图读儿歌识字这个部分中,通过听录音,并说说你听到的词句这样的训练来出示儿歌。在读儿歌时,我又不断地转变学习形式,或师生合作读,或男女生比赛读,当然,在聆听学生朗读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一双敏锐的耳朵,一旦发现学生有读错的地方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如在“我家有个小弟弟”这句话中,“弟弟”这样的叠词,第二个“弟”改变声调读轻声音,如果发现有学生读错,就要及时予以提出,并纠正。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5个,其中“希、奇”两个字在揭示课题时就出现了,于是,我就组织先学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用了编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记住这两个字的字型。如“奇”:大加可,奇奇奇。这样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大大增强了识字的效率。其他三个字的学习则放在了读完儿歌之后,大多也是采用了让学生想象记忆。如学习“米”字时,我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平时我们吃的米是怎样的,以此来增强记忆。最后在复习巩固部分,我又设置了两个学生喜欢的游戏,一方面激活了课堂气氛,一方面又复习了所学的知识。
这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声母jqx并能学会拼读音节“xi、qi、ji”。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因此,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会拼、拼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该采取“循序渐近,不断感知——初步认识尝试应用——半扶半放,逐渐掌握——独立操作,熟练运用”这样的步骤,让其掌握规律和方法。
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的特点。学龄儿童特别喜欢一些顺口的儿歌。若把它与记字形联系起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经过启发、观察、思考编出了很多琅琅上口的儿歌,如“左上圆圈qqq、竖弯加点jjj、一个大叉xxx”,在教学j、q、x 与ü相拼时,理解ü上两点省略规则是这一课的难点。我就即兴编了一个小故事:ü妹妹是jqx的学生,她每次看到jqx都要脱帽行礼……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ü和j、q、x相拼要舍去两点的知识要点。拼音和识字教学还要做到互相联系,互相穿插,拼音节和读生字要有机结合。如在让学生拼音节
“jī”时,我就让学生复习词语“母鸡”,再找找儿歌中带有这个音节的字,学生通过再一次的朗读,他们找到了“飞机”的“机”。拼读一个音节,既复习了生字又朗读了课文,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大仓老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一件事是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开场白,另一件事是讲述他上的一节语文课。从全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爱正直、正诚的大仓老师。全文文字朴实感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真诚正直的品质。教学时,我将多媒体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大仓老师所具备的令人感动的品质。课件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热情。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抓重点语句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课堂上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反映大仓老师正直的有关句子后,进行四步学法指导,即:读读句子;根据问题;联系上下文回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提示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从而透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
在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作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肯定学生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把教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3、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在教学习过程中,我也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表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师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我对学生说: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受到了大仓老师的人格魅力,相信同学们对上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一定有了深刻的认识吧!他的正直与真诚深深打动了市太,也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多好的一位老师,同学们对他肯定有许多话要说吧!然后媒体出示:大仓老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
《出色的老师》是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在美国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赞颂那位黑人同学模范地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做人的道理,给人启迪。
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领悟主旨。如此这般,眼前豁然开朗,我决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关键词,“牵一发动全身”,主要想紧紧围绕文本,依托文本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用“初次的眼光”透过这些词语,阅读、观赏、感受、思考,潜心的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
一、读中感悟,形成能力。
阅读教学当以读为主。读既是促进学生感悟内化的途径,又是学生感悟外化表达的载体。本课时多样的“读”让学生更好地亲近了文本,感悟了语言。例如:除了课堂常见的指名读,体会“我”惊喜与激动的心情的分角色品味读、改句式读,感悟“我”从“乐极”到“生悲”情绪跌宕的师生声情并茂的合作读,为理解“愤愤不平”而进行的联系上下文快速浏览读,听完老人一番真诚的话,“我”幡然醒悟后的齐读等等,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着,想着,比较着,玩味着,体悟着,情感因子被点燃,他们逐渐走进文本,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发自内心的赞叹:“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在学生的情感愈见浓郁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幡然醒悟后的“我”,还会是愤愤不平吗?还会认为黑大哥不仗义吗?他会怎么想?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学生的语言自然是真情的流露。使课堂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形成阅读敏感和阅读能力。
二、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
课堂上,如果学生的读书有思维参与,读书就会具有持久的动力。当然,为了落实目标,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丢的,在学生个性解读时要鼓励,在学生认识肤浅时要引领,在学生矛盾困惑时要点拨。
如:在理解了“仗义”这个词,学生并没有读出后面的感叹语气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我’看来,黑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发表意见:可以把“我”叫到一边,悄悄的告诉“我”,让“我”去补过;可以先帮“我”撕下广告,再来教育“我”……总之,不要告发“我”!再让学生细读第8自然段,他们发现,这样的高额处罚和黑大哥这样的处事方式,都让“我”不能接受,心里极度愤懑!于是,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这样不断的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进行读书的指导和提升,有层次,有梯度,就能够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引向深入,把学生的感悟不断引向深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原因可能还是自身的激情不够。语文课的课堂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我们应该赋予更多的活力。第二个不足是指导的朗读不够到位,孩子们没读出韵味,读的不到位孩子们的体会可能就没有那么深刻。所以在读的方面以后应更重视。
《我当老师》是一首天真活泼、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旋律幽默诙谐,歌词具有童话色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歌曲二四拍,节奏较复杂,每个乐句都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时要做到吐字轻巧,声音有弹性,唱出俏皮、幽默、欢乐的情绪。
在这堂课中,我先从“森林的声音”入手,用森林中的音乐和背景创设了一个趣味性的情境,然后通过让学生选择四位小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让学生在“玩”中进行节奏训练,掌握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同时,通过为《我和老师》的旋律音乐伴奏,同时在活跃轻松地氛围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
在前面的导入以后,我又设计了“上课口令”这一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即后十六音符及休止符,由于休止符在第一个环节已接触,学生很容易把握,但对于后十六分音符,由于二年级教材中极少接触,少数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打出节奏,所以一开始打的时候有点乱,练了好多遍,以至于后面的时间有点紧。但我觉得这个环节还是很有必要的,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在后面的乐句学习就很容易上手了。
在歌曲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整体聆听范唱2遍,用提问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歌词,在整体感受之后,再将歌曲的乐句分割开来,逐句教学,这样的目的是一方面降低歌曲学习的难度,毕竟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首歌还是比较复杂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结构。可是,上完这个环节,我发现分开唱时,学生都唱得不错,可一下子将整首歌的歌谱一下子呈现在他们面前时,让他们一下子连起来时,少数学生不能跟上。如果在这里可以先在歌谱上稍作引导,或让学生跟琴默唱一下,就可以使全班都能跟上,估计到全面,教学效果也将更好。
在歌唱时,我把动作加在了第一二句休止符的地方,而不是整句乐句都加动作,这样做一来可以活跃气氛,感受体会乐句的情绪,更主要的可以通过动作,使学生辨别各乐句的节奏特点,知道哪里空长一点,哪里空短一点,并能准确地演唱出来。这样的设计效果不错,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唱准四分休止符及八分休止符了。
在唱会歌曲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创编环节,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创编新歌词,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发挥,很受学生喜欢,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选用少数学生的新词,有些学生显然有点失望。
在本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我觉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占了主导地位。此外,课堂活动更全面地估计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这也是以后音乐课必须和改进的。
尊敬的华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首先我代表高岗镇中心小学的所有老师、学生感谢华校长和各位领导对我们镇教学的关心与支持,谢谢。很荣幸今天又有机会与各位同行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探导。有了你们的指导,我相信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又会是一个质的进步。
这节课展示的是《出色的老师》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学文,抓住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2、认识到遵守公德和维护公德的重要性,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公德的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试写一篇作文。
重点:弄清“我”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课改实施了多年,课堂教学也从热闹的作秀回归到朴实扎实,但到底返朴归真到怎样程度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到今天,我还在探索中,
备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从整体感知——重点品悟——整体回环升华,也就是从“文字——物象——意象”的学习。我决定抓住丢失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翻然醒悟的故事情节进行整体把握文本,再紧紧围绕“我”的情感变化来品悟,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词句的阅读、感受、思考,潜心的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从感受我对黑大哥的态度变化中,一步步领悟他出色的原因是教会了我遵守公德维护公德。按着这个思路,我又相机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落实好本文出现的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如比比喻、反问、心理描写、语言描写‘AABC结构的词,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等。就这样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其实一开始我想按常规课上,把每个自然段的知识点落到实处就可以了,抱着投石问路的心态上,借我们县的大师们的慧眼帮忙整合下,我们的公开课与常规课可以完美整合吗可我们学校的一些领导和几位语文教学骨干老师说,不行,公开课不同常规课。
我所展示这节课,虽然按预设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有许多不足,期待各领导、老师给予指点迷津。谢谢。
从事职高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了。对于职高学生的基础和习惯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50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职高数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总之,要提高学生在课堂5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根据职高学生的自身特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一般,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入学的起点较低。我们所教的很多学生本来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较薄弱,整体素养也不是很高。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作为老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多进行创新。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激趣。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在课堂上能互动起来。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精要。在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要尽量少讲,但是讲课要精彩,要点不繁,有吸引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消化空间。
三、存异。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承认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悉心辅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提倡创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发挥他们创造能力,为他们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两个月的教学中,我认真工作,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从期中检测结果看,成绩不太理想。我认真反思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希望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引领到一个快乐学习的境界之中。反思如下:
一、及时肯定,增强学习的兴趣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朗读课文,并请同学当小老师评一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别人,被别人评,都能体会到被人评,评别人的不同感受,学生就显得异常激动,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旦得到同学的肯定,脸上幸福快乐的光芒就情不自禁地显露出来。不足的地方又可以得到改正,效果很不错。
二、写字教学方法要丰富多彩
一年级识字写字仍是重点,对于识字写字教学,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把认写读说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学,注重培养识字兴趣,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好的识字方法。此外,我为了节省时间,很少对规范的写字进行专门的指导,只是草草几句口头要求,便放手学生自己书写,如今部分学生不能规范地使用田字格,有些学生写字时“囫囵吞枣”,根本不按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上,我留下了遗憾需要以后来补偿,不过在看图写话这一难点的教学上,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消除对写话的恐惧、厌烦,切实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高孩子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我也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
本学期,刚刚接手四五班,对于班级整体的一个情况有了简单的了解,孩子们基础方面略微有些薄弱,加上孩子们原来没有预习的习惯,有些懒,不想付出努力,不爱写东西的特点。我也慢慢调整我的课堂模式:
1、基础知识严格抓
首先我觉得基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就像盖楼房一样,没有牢固的根基不能为上面的建筑做好稳固的工作,所以在我的课堂,我喜欢每天的听写、默写。日积月累的过程是能够提升语文基础能力的根本。
2、每日阅读不放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是孩子们还是对于读书有些应付,读书少,自然而然理解能力成了一个问题。阅读理解不能够按照出题人出题意图去答题而担忧。
我们也在利用一些插空时间,尽量让孩子们班级一起读书,共读时间的约束,会慢慢改变一些孩子的阅读习惯。可是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办法保证所有孩子都能够有阅读时间,导致一些孩子就会和别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
3、课堂笔记记起来
我一直觉得课堂的参与度是希望全员参与,理想是好的,可是现实就是那么“骨感”。总有一些孩子进入到课堂,一节课,虽然参与,再次复习时学了什么?讲了什么?不记得,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课堂当中对于一些关键点做笔记,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慢慢学会学习方法。方法的运用,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我觉得写字速度也会有所提升!可是出现的问题是,为了做笔记,字体的美观度不再考虑,这也是目前困惑的地方,需要慢慢看看怎么改变的问题所在。
学习的事情真的是需要一点一点去摸索,慢慢改变的事情。在新接手的班级中,慢慢实践,找到更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才是我接下来继续努力的事情。
一、“咬文嚼字”赏小说
必修(五)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篇目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以往教小说,我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主要从小说“三要素”出发设计三个方面问题。如,概述故事情节,归纳人物形象,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等,基本上属于粗线条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不足在于学生对文本语言得解读品味不深入,浮光掠影,而且是被动式的回答问题,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的了解,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就难以体会出来。而“咬文嚼字”教小说,同样是设计这些问题,但我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中找答案,从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与作者的描写目的。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第一课时教学,我基本上是处理与本节选有关的人物故事。但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说开头插入交代李小二与林冲的关系时,用了哪些词语来体现林冲有恩于李小二?学生带着这一个问题读文本,他们就能很快找到几个词语:“看顾”、“陪话”等,明白了作者不厌其烦地描述,目的在于突出林冲曾有恩于李小二,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讲到李小二店来了两个不速之客时,我从动词妙用角度设题:一前一后的两个人进入酒店,作者都用了一个动词,请找出来并说一说运用这个动词的表达效果。学生从文中找到“闪”字。我要学生起来评析这个自得妙处:学生说,这“闪”字不仅写出人物动作之敏捷,也让人看出他们的鬼鬼祟祟与神秘的表现,也就自然地引起了李小二的格外关注与怀疑,促使李小二一面做出应承,一面悄悄要老婆密切注意这两个来得“不尴尬”的人,于是有阁楼偷听密语的情节发展。第二课时教学,我的重点在于处理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作用。如果只单纯要学生找出语句,仍无法深入体会小说语言的魅力与人物内心情感。因此,我要求学生找到相应得句子的同时,再找出最有“形象感”的词语。比如,描写雪景的句子:“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中“卷”字的赏析;“那雪正下得紧”中的“紧”字的妙处。一卷一紧,把学生的思路就引导到故事情节上来:正是雪大,衬出天气的寒冷,寒冷让林冲冒雪去几里外的酒店沽酒御寒;正是雪大,把草屋压倒,林冲只好到山神庙暂宿,正好偷听到庙外人的密语。学生联想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艺术的高超:雪,不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雪还救了林冲一条命。更重要的是,雪,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草屋被烧是人为的,林冲果然是被逼上梁山的,小说的主题到此也就明朗了。
因此,“咬文嚼字”教小说,尤其是名著的教学,无形中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名著语言的魅力,感受到汉语言得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主动阅读名著的热情,提高他们欣赏名著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文、言并重”品文言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大多只注重文言知识点的疏理与积累,这种教学其实是一种功利性的教学行为,也是对“文言”资源的一种浪费。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许多优秀的作品几乎是“文质兼美”的美文。古往今来,多少优秀的文化名人无不是从吟咏文言中汲取深厚的文化营养。鉴于这样的认识,本学期,我在文言教学上就有意识注意“文言”并举的教学,引导学生多品“言”,在品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领略文言的“质美”。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1)多角度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因声求气”,“由气而通其意以及辞与法。”像李密的《陈情表》,就是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抒发的“亲情”、“苦情”、“忠情”,更体会到作者的“隐情”。
(2)从语言描写入手把握形象,在形象欣赏中理解人物情感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获得美感和认识上的提高。如《项羽之死》的教学,我以三个场面描写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从语言中找形象:当四面楚歌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在慷慨悲歌中,再现一个多情善感、有血有肉的失败英雄形象;在东城“快战”中,引导学生抓住“快战”、“瞋目叱之”、“何如”等语言,把一个勇猛威风而又自负的项羽形象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的情节,我引导学生品味一个“笑”字,在“笑”中看到一个知耻重义的项羽。
所以,文言文教学不能太功利性,从上课情况看,学生更愿意听老师从品味语言中来领略文言的质美,这一点会成为我今后教学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三、“浅入深出”讲《论语》
作为儒家经典文化的《论语》,在教学上,如果“以深解深”,那么势必让学生感觉高深难懂,甚至会认为那只是“孔子的思想”而与我关系不大,这样,我认为就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的思路是,一定要让学生学完《论语》后感觉到《论语》的智慧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在自己的身上。因为,《论语》归根结底,就是讲“做人”的道理。这样,我在上每一节的内容时,都要“浅入”,即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日常表现,要求学生对照生活,对照自己,然后,再抛出《论语》的思想核心或者问题的实质,让学生在“能近取譬”中,领悟到《论语》的人生智慧,进一步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例如,讲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节,我就先讲现在社会上一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人害己害国的例子,再对照孔子的富贵观念,就明白了作为君子,对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从而看到孔子在物质利益面前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总之,教师要有一颗钻研的心,要博览书籍。教师钻研不仅指要钻研教材,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模快要形成一个系统,而不必拘泥于现成的参考书、辅导书或参考答案,这样,才会在教学中做到“常教常新”,“常教常悟”,“常教常得”。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我之前带的三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开学的将来一个月里。我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因此,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感悟内容,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还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又到了。一学期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1、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分析本班孩子情景,根据《纲要》和教材要求,认真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准备好每一次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帮忙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注重发挥班级的环境作用,定期更换班级的主题墙。
我们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学习本事。经过教师一年的努力,他们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充满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喜欢参与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美工活动,音乐活动等,并能学习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发表自我的意见,对自我动手操作进行的探索活动和表演活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乐于勇敢地在团体面前发言和表演。幼儿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各项娱乐表演活动。
游戏化教学。小班教学资料以游戏为主。为了保证每节课的质量,首先,我们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简便的氛围,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心境参与。其次,我们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个活动,经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成为孩子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我们所提倡的是,《在游戏中教学》从而来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
2、我们重视班级常规的培养,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我班男孩子比女孩子多,男孩子天性顽皮,所以我班的安全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我们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危险的地方,并讲解正确的户外活动方式,让幼儿先寻找那些地方可能发生危险,应当怎样玩?认真排查班级里的不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利用游戏让幼儿查找班里不安全的地方,教育幼儿不触摸危险的角落。如:桌缝、桌角、门、等。经过儿歌教育幼儿上下楼梯要扶好,玩游戏中不要推人,勤剪指甲不抓人。
总之,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以上的种种不足,更深入学习《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以便我们的各方面在下学期更能提高提高。
这篇课文我原计划一节半完成任务,可是课堂的生成却超出计划,用了两节课。在开课之初,我首先请一名同学上台板书课题,可是,同学们看着我只是笑,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也没有同学毛遂自荐,在我的目光下躲闪,唉,老学生了,还得重新磨合,有点烦恼,没办法,尽快调整吧。
我看有点冷场,就拿出老把戏,点兵点将吧,这是郭锦涛看着我笑,离我最近,我就点他,这是个有点特殊的孩子,孩子母亲单独找我帮忙教育,我点名,可是他只是笑,不肯上台写字,我激将,“咱郭锦涛和胡锦涛只一字之差,难道不敢写字,又不是不会写。”“老师,我的字不好看,我下课抄课文吧。”在我的鼓励启发之下,终于张博锟上台写了题目。
可是,由于张博锟的字体不太好,每写一个就会引来阵阵笑声,可是我笑不出来,我一脸严肃的看着同学们,看我的脸色,学生也忍住了笑声。“字写得不好,我们可以再练,上台就是练习机会,不仅练字,还锻炼胆量,你连写得勇气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笑别人?张博锟好样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把真诚的掌声送给他!”从同学们的表情我看出了许多,有羡慕有佩服有后悔,看来以后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乐说、会说。
我国教育领域涌现出了新的局面:教育对象的理想志趣、知识视野、生活习惯、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设备、教学评价也都经历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各种新鲜的教学手段向传统教学方法和程式提出了挑战。我坚信一点:那就是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都离不开老师的童心、真心、爱心,语文老师更是必要的。一旦没有老师的童心、真心、爱心参与,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就如同魔术师的道具。
1、从心理学角度看童心、真心、爱心之于语文教师的必要性
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同教材教法的关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社会的思想和道德标准认识的过程中,产生自觉的态度和积极的动机,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评价,并转化为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一课,虽然读了不知有多少遍,但是每读到这篇文章,心中总是难以平静。沙利文老师面对一位性格孤僻、体弱多病的聋哑学生时,他的童心、真心、爱心尤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凯勒封闭的心灵。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到:“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个字母‘d-o-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写……”沙利文老师以童趣激发了海伦凯勒学习拼写的兴趣。看起来是个简单的语文教学过程,但实际上是沙利文老师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让海伦凯勒在认知基础之上(玩的洋娃娃还可以用四个字母“d-o-l-l”表示),产生了情感活动(使我很感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人在认知事物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有了积极的感情,就能产生坚强的意志行动,努力去完成各项任务。为了让海伦凯勒认识和感悟大自然,沙利文老师用心设计了生动的一课。为了让她理解抽象的名词美妙的真理,也许只有充满爱心、充满智慧的沙利文老师才想很出那样的办法。
非智力因素对语文教师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不仅能调节整个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塑造高尚的师魂、师德。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运用作家所创造的作品去影响学生的心理、道德面貌,塑造学生的灵魂,做到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渗透,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有道德的、身心健康的人。对于海伦来说,肉体的痛苦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沙利文、萨勒等老师给了她温暖,给了她力量。如果没有沙利文、萨勒等老师以是以童心激励她兴趣,以真心走进她的心灵、以爱心塑造她人格的活动过程,海伦凯勒是难于拒绝向内心的敌手屈服的。也很难写出:“拒绝向那种令人瘫痪麻木的影响力投降,在心灵的领域里,我要永远地走在晨曦的光明里”的自信。正如海伦凯勒自己所说:“是沙利文小姐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来使我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
富有意义。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有价值。”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师生关系,无论现代化教学设备怎样先进,也不能完全取代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老师面对的是各有差异、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个体,是一个个信息繁富的“小世界”。老师富有表情的面对面的讲授,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其答疑解惑的时效性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企及的。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年龄不同,对教师语言的接受程度也不同,老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心灵的接触就要有民主、相容的气氛,愉快、和谐的环境。这种环境少不了老师的童心、真心、爱心参与。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童心、真心、爱心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是人创造出来的,它本身就包含着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积淀,因此语文教育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体。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通过语文的工具性训练升华到人文性的熏陶和感受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在通过自己的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交际时,总是在不知不觉地接受和表达由语词所暗含携带的思想文化极其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的童心、真心、爱心是实现这个过程的载体及决定着其活跃方式、程度。
直面以前语文教育现实,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因此,新课程标准“人文性”的提出是语文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理调整。语文教师的童心、真心、爱心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学生不但从自身感受到的师爱中陶冶良好的情感,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培养起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并在这基础上,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将文明积淀成人格。因为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个性特征和人格特色时,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知识才发挥了作用。童心、真心、爱心正是语文教师实施这种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语文学科受到普遍的关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议。特别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不是仅仅靠改变教材改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所能解决得了的。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大部分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结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完成语文工具性教学基础上,升华其人文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有童心、真心、爱心,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清华大学作了一个调查,对人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语文老师。因此,语文老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与机会。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美好的情感,特别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语文教材中有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邪恶的抨击,对英雄的赞美,对山河的爱恋,对友情的讴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阅读和讲授这些课文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以纯洁的童心、诚挚的真心、广博的爱心发现并体会真、善、美。在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作用下,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拓展创新能力。
无论今后的教学设备怎样升级,我还是会坚持以童心激励学生兴趣,以真心走进学生心灵、以爱心塑造学生人格。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奉献生命的点滴价值。希望我的见解能给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一缕阳光。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笔算乘法的通法,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不需要进位,就一个例题,重点让学生明白乘的顺序和乘得的积书写位置两个问题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却是很难理解的。在备课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起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技能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这一起点,让学生能够在课伊始就能清楚地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及方法,特别是通过“24×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自己说出需注意的问题,然后把这三条贴在黑板上,以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完整的笔算思路。为下面类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也提供了方法基础。通过课堂的实际效果看,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转化思想的渗透。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练习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是把它们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设计时想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让转化在课堂中发挥作用,让孩子能够对转化思想有一个切身的体验;当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用口算做出来时,再让学生感受到没学过的内容可以转化为学过的口算来解决;最后探究出用竖式计算时,总结算法,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原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是用第二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其实就是转化成了两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设想的过程是这样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让孩子从知道转化这个词,慢慢明白原来就是这么回事,简单易懂,不用非得描述出“转化”是什么,但是心中已经明白了“转化”是为了干什么。
3、习题的设计。像这样的计算课,除了让学生明白了算理,知道了算法,更多的功夫应该放在练习上,只有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计算的技能和技巧。因为是计算,如果只是一种形式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在本课的习题设计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结合,体现由扶到放的层次性。
第一道题就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着画有方框的竖式填写计算的结果,然后再填写后面的横式结果,这是给学生固定出积的位置再填写,在填横式结果的过程中巩固对算理的理解;第二个层次给写好了竖式,直接计算;第三个层次只给横式,自己写竖式计算。
第二道题,依然还是列竖式计算,但是要求同桌为一组,每人完成两个,然后互相检查,反馈后全部做对了,每人都可以给自己画一枚喜欢的标志,这样捆绑评价,可以调动起练习的积极性,忽略掉做计算题的枯燥感。
第三道题,给出算式和竖式中关键位置的积,让学生根据竖式去判断对应算式,这道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里面蕴含着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如何去算,就可以轻易根据关键的几个数找到对应的算式。想在趣味性十足的练习中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在课堂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个关键:
1、知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及时认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踏实进行复习。
2、乘的顺序。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关键,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位数乘的顺序很重要。所以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说自己怎样计算的过程,就成了重头戏。可惜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上我处理地并不好。对学生的引领不够科学有序,问题缺乏清晰的条理性,所以没能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3、积的书写位置。在计算第一层积时属于原来的知识基础,学生不会有问题。当计算第二层积时,学生就遇到了困难,解决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的过程,把握了这一点,学生自然就明白结果是几个十就该写在十位上。这一点容易理解但需要强化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所以在探究交流完后的师生梳理时还要进行“重笔涂墨”,我启动了一个问题“像说用个位上的2乘24那样,说说用1乘24的过程好吗?”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用24乘十位上的1,过程跟用24乘个位上的2笔算顺序和方法完全一样”,只是跟个位上的4乘后的积应该写在十位上,其他的道理都相同。不知是因为强化了这一点还是学生感悟能力强,从最后做的练习上看,正确率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的感受:
忐忑。在接到任务时因为是作为骨干教师,同联小教师同上这节课,很怕自己会有愧于这“骨干引领”的任务,希望自己能够呈现给大家一堂有自己风格的课,最好是能有所创新。但是这样的课型平时评优课很少有人触及,因为它不好创新,只能踏踏实实地去上,花哨不得。于是忐忑不安地进入了备课、思考的过程。时间很短,从接到正式通知到最后一共8天的时间,其中有周六、周日两天学校组织去蒙山进行了拓展训练。备课、研讨、修改、试讲,每天晚上都对着教参、教材和教学设计就这么静静地坐在电脑旁,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哪都不去,就这么静静地坐着,大脑却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让整个过程显得更清晰、更有实效呢?忐忑不安中,最后决定既然创不了什么新,那就把它上踏实,这才能体现课的高效和内涵。
迷茫。课前的复习环节,进行了好几次改动。最初设计了一组口算训练,二是笔算训练。作为这节课前的热身,但是在做完这些题的时候我还想抽出要点分别总结概况它们的算法,以便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就显得头大了,修改。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用口算的方式分解成三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课堂上孩子们并不是这样的思维,他们多是上来就用笔算,不管对不对全是列竖式的形式。于是就把情境进行了分解,改成了台阶式。利用情境第一步先解决笔算的基础问题,第二步口算,但即便这样,经过调查,学生使用口算来解决的依然不多,利用竖式的很多,但多数都不对,其中有用竖式的样子,但结果其实是口算出来的却说不出笔算的过程。当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让学生表达说不出来,学生自己又提不出什么问题,只能由老师来讲,对此我真是迷茫了一阵。还是能力不够,不能准确把握课堂,处理问题的随机性不强,这些应该都源于自身业务水平还不高,还有待更进一步地去学习、去实践,让自己的能力再提高,争取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数学老师。
遗憾。那天上完课,我觉得特别遗憾。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我的问题引领不科学,其实应该清晰地以两个问题呈现:分了几步算出来结果的?说出每一步是怎么算出来的。当学生有240的0省略写法时,提问:怎么不写0你也认为是240?这样就可以了,至于24是怎么按照乘的顺序得出来的,可以放在师生梳理时强化,这样效果可能比我当时的处理要好。在处理学生错例上,学生已经明确知道算法后,应该给一个纠错的机会,不仅是对展台上展示的错题,开始尝试的错误都要有机会进行修正,这个环节漏掉了很遗憾。在对估算结果的使用,准确结果算完后,没有及时回头看,使估算的结果仅停留在开头的分析上,这里需要一个验证分析的过程,如果能有,会使课堂更有数学的理性美。
总之,还需要多学习、多锻炼,人如果不逼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样的课原来我从没想过可以上公开课,多数数学老师也不愿意涉足这样的课题,一个字“难”。但是经过这番尝试,我竟然有点喜欢这样的课了,这种课可以不上的华丽,但是可以上得很有味道,至少以后看到这样的课型,我也可以对自己有信心了,因为我经历了整个思考的过程……
“教无止境,学更无止境”,教师从课本、教学杂志中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也可以从教学实践中、从学生中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更具有个体性、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生动的学习的过程。反思这些问题,更有助于我们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下是我个人在一年高三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案例,和同行们一起来分享,也希望同行多多指点。
案例一:听取学生意见,高三复习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情景再现:自己认为多媒体教学适宜在新课教授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使用,如在高二教学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基因表达、细胞分裂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因此在高三刚开始复习的前几个星期中,自己采用最普通“黑+白”的方法进行高三生物的教学,但是总是感觉一节课下来时间很短促,只能勉强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任务,很难体现高三的复习高强度、高密度、大容量,但是又重细节、重系统性的特点。
于是我做了一个学生教学情况的调查,特别列出了一条,假定我把一些思路和提纲列在多媒体上你们感觉效果是否会更好呢?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赞成这一观点,并且迫切的希望我早点开始,他们在问卷调查中这样写道,总感觉生物复习不够带劲,好象一节课复习的内容不够多。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我怎么可以忽视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思路、内容框架、拓展深化、易错点、注意点、习题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经过精心设计置于多媒体中。
通过跟踪反馈,学生谈话,学生反映这样应用多媒体进行高三生物复习最大优点有三点:
1、课堂容量非常大,内容非常详实,细节的地方不会遗漏,能非常好的完成夯实双基的作用。
2、内容更加系统化,逻辑顺序更强了,复习的更加有条理。
3、题目的展示更加的科学、避免由于板书而产生细节上的小差错;并能及时补充一些拓展性的习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案例反思:现代师生关系不是单纯的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不断扮演着新的角色,学生也一样。现代师生关系中学生应该更加有主体意识,对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甚至教师的师德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也会向教师及时提出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些建议往往比较朴素和直观,也有比较幼稚甚至带有学生自己的感情色彩的,但是这些建议往往会被很多教师所忽视。个人认为,假设老师没有很好得从学生那里获得应有的反馈的话,那么作为教师,可能就少了很多进步的源泉。
学生反馈:认为在第一轮、第二轮复习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弥补了单纯“黑+白”的缺陷,效果非常好。而自己也完成制作了一套高三复习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为以后的高三生物复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真的要感谢学生。
案例二:对于一个问题的争论?
情景再现:在复习植物的新陈代谢时,如何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我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①白天适当的提高温度,晚上适当的降低温度,适当增加昼夜温差,利于有机物积累。②适当提高大棚的CO2浓度(如增施一些农家肥、或者用CO2发生器),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呢?白天提高温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酶活性都升高了,那么是不是温度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比对呼吸作用的促进作用更强呢?然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假设温度再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应该下降的,那么下降的幅度谁大呢?由于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光是教师自己讲结果不能让学生信服,于是我把课前预备的图表(如右图所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探讨原因。
学生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果,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应该比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要来的低。在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最适温度之前升高温度,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比对呼吸作用的促进要来的大,有机物净积累量增加;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之间提高温度,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了,而呼吸作用的速率升高,反而不利于有机物积累。当超过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在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被抑制。
案例反思:对于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教师不能以权威的态度强迫学生接受,假设这样的话,学生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教师所讲的内容。对于教师,应该充分作好课前的准备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学生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么样的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某个现象、某道题目,并从中让学生获得对新的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假设自己在授课前准备不充分,可能对学生的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充分体会到课前仔细备课、分析学情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看成灌输的容器,他们是有很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群体。
学生反馈: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说“在白天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的含义了。同时对于温度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在高三后半阶段的复习中,学生碰到类似的题目总是能够想起这个知识点。
案例三:关于一道试题的探讨?
情景再现: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细胞停留的时期分别是( )
A.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B.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前期 D.有丝分裂的间期和中期
学生选择A、B、C的很多,然后我请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选择A、B、C选项的学生都说出一个共同的理由,秋水仙素作用于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所以作用于前期。但是至于秋水仙素到底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哪个时期,回答的学生都明显底气不足。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很难清晰化的一个概念。为了使学生理解,于是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考虑。
问题1:划分前中后期依据是什么?
问题2:没有纺锤体染色体会排列在赤道板吗?
问题3:着丝点分开需要纺锤体的牵拉吗?
问题4:着丝点分开是否就意味着染色单体分离呢?
在这几个问题的冲击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混乱了,然后我说出自己的观点:前期没有纺锤体,染色体不能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故不能形成中期的特点,应该停留在前期;没有纺锤体,染色体还是可以继续螺旋化变粗,达到中期最明显、最清晰的形态,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形成中期的特点;进而由于着丝点自动一分为二染色单体转变成染色体,而着丝点分离后染色单体并没有分开,不能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不能形成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特点,故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
学生都能理解我所说的内容,但是他们非常渴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我当时的处理办法是理解了这个现象,知道了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就可以了,不必要去追究秋水仙素到底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什么时期。假设要确定的说一个时期,我更加赞同分裂期,毕竟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都是我们人为划分。
案例反思: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教师讲不透的,非常模棱两可,这些内容在教师参考书甚至在大学教材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对于这些内容如何处理是教学上的一个难题。个人观点,能讲透的的内容一定要把它讲透,不能讲透就让它模糊着,点到即止,但是一定要告诉学生关于这个知识点在高中阶段应该如何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自己在高中生物的某些知识点上还存在的漏洞,又导致他们碰到类似的内容产生恐慌。
学生反馈:学生在后面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因为这个问题跟我争论,在做到关于秋水仙素知识点时,他们也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学生们认为,关键在于理解这个知识点,不必要一定要知道到底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前期还是细胞分裂中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案例四:一次失败的经历的反思。
情景再现:课本上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分成四个步骤:一、提取目的基因;二、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四、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强调目的基因必须与运载体相结合才能导入受体细胞(理所当然的认为,并没有去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下课后有位学生问我。提取目的基因后不跟运载体结合为什么不能直接导入?我回答,课堂上不是已经讲了吗,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后才能在细胞内稳定的存在并且复制和表达,并且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直接导入目的基因完成不了这样的功能(自认为回答的还是蛮不错的)。于是学生给我看了一道题目,题目如下: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见的导入目的基因方法为: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目的基因克隆、表达。
(1)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图中 结构中。
(2)写出该目的基因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3)以本图比照植物根部细胞的缺陷是该图多画了 。
(4)如将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水势将比细胞外的水势 。
看完题目我惊呆了,虽然说这道习题总体是比较简单的,我完全可以说,这道题目你“根据答案理解了就好了”给搪塞过去。但是此题又恰好跟我课堂所说的关于基因工程的步骤有些许出入,它是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了受精卵中,总不能自己抽自己耳光吧。由于自己对于这个问题自己课前根本没有怎么研究,所以只能跟那个学生说,这道题目有点超纲,老师也把握不了,具体的原理等老师查过相关资料再来答复你。通过查询资料后自己确认,其实通过基因枪介导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办法都可以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真核生物的受体细胞,并且跟真核生物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整合。我们书本中“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后”导入受体细胞中,没有明确描述出该目的基因是如何表达。
案例反思:回答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难堪的状况。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贮存的知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否则我们永远都不会进步。学生是一个千变万化的群体,他们会时刻提出一些非常犀利和尖锐的问题,这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大半桶水中,尽量在自己的水桶中多注一些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应用,跟上学生的要求能够熟练的制作和使用多媒体;师德方面,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个是教师的本质。
学生反馈:该学生其实那道题目是会做的,但是由于跟教材上的差异,对于答案并不是非常的确定。虽然我后来核实资料后把一些理论全部为他讲解清楚了,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一点小疙瘩,原来生物老师也有不知道的地方,对于本人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些内容不会对学生高考成绩产生怎样影响,但是对我个人来说,触动真得很大。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