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教学对中医护理教学的意义论文
- 文档
- 2024-07-30
- 127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段锦教学对中医护理教学的意义论文,本文共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段锦教学对中医护理教学的意义论文
针灸操作作为中医护理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增加八段锦教学,既达到了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的目的,又更具针对性,能简单生动形象地表达中医理论,展现中医护理的精髓,宣扬中医护理的现代价值,中医护理的科学性,更适合今天临床的具体情况,更便于护士进行操作。
传统或常规的中医护理教学无非中医基础理论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是针灸操作)两大部分组成。中医基础理论无论其内容还是文字都深邃古老,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仅具有高(初)中知识储备的职业院校学生要在短短的几十节课学好中医护理绝非易事。同样,古老深奥的中医讲授对于一些生活阅历单一,临床经验缺乏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是困难的,害怕讲中医理论,因为讲不清,道不明,只好匆匆一带而过,直奔让同学向往的针灸操作,但几次“痛苦”的针刺练习过后,新鲜感消失后,中医护理的教学又陷入停滞局面,在几次电教之后师生只好盼望着课程的结束,假期的到来。从教二十年来,我认为无论课时多少,学生情况如何,要上好中医护理也不是不可能的。首先还是要弄清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中医护理技术之间的关系,应当认识到中医理论学习才是根本,一个人只有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中医理论学好了,才能在实践中进行正确中医护理操作,而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是对中医理论学习的补充,是另一种方式的理论学习,即是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中医理论学习应当是整个教学的重点。中医学博大精深,它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作为思辨工具,强调天人合一,从宇宙的层面来把握人,而非单纯的人的病,虽然中医基础理论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由于它与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水乳交融,密切相关,中医起源于日常生活,是古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艰难生存中发明创造的医学,“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这个众人皆知的药食同源的故事就是佐证。因而中医理论十分朴素,学习的入门比西医的学习较低,不像西医那样必须在相对应自然科学技术如物理、化学、数学的基础上学习。
一、八段锦功法简介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二、八段锦功法特点
八段锦动作简单易行,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不像太极拳那样高山仰止,让学生畏惧,且对意念要求不高,练习很安全,主要是一个放松和气息训练,学生容易上手。
三、引入八段锦功法的必要性
在当今中国,国人健商普遍较差,预防意识淡薄,很少主动锻炼,高职生们也不例外,小小年纪,身体素质堪忧,许多学生在经历了残酷的应试教育高考过后,身心疲惫,颈椎腰椎都有小疾,通过练习八段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学生在中医护理的学习中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医护理“三分治,七分养(护)”的治未病理论及“简、便、廉、灵”的中医护理优势。
四、八段锦功法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进入了快节奏的轨道,心理压力的剧增,非传染性致病因素等导致疾病谱的改变,也使以擅长外科手术治疗和抗生素运用的西方现代医学捉襟见肘,相对许多疾病无药可医,如失眠,腰背痛等。而通过教授八段锦,通过缓慢的气息流向,不仅可以调身调形,更多的是调心,调息,以静制动,以慢制快,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通过学习八段锦,中医护理的精髓,中医护理的现代价值,中医护理的科学性不言而喻,深深感染学生,使她们对传统医学传统文化更为喜爱和理解。
随着临床学科发展的精细化,今天的中医院已经不像60年代由中医师辩证开出针灸处方,护士扎针,今天临床上完全由医生先辩证再操作,并且还得具备针灸师治疗证才能操作。与护士的工作无关了。推拿也一样。现代中医临床护理也与时俱进,随着西医的强势,扩充了许多西医护理的内容,在一些小型的中医院甚至全盘西化,逐渐丧失中医护理的特色。由于中医自身的学科特点,它与中国人生活的融合度使得传统的中医护理的部分内容已经家庭化了,而作为医疗机构的中医护理如何来体现呢,我认为讲授八段锦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如前所言,中医理论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而之所以要介绍针灸护理操作也是为了学习中医理论,而较之于学习难度高,现实意义不大的针刺操作、推拿操作来说八段锦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动作简单易行,更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中医理论,展现中医护理的精髓,宣扬中医护理的现代价值,丰富中医护理的科学性,更适合护士进行操作。
戏剧教学对学前教育的意义论文
【提要】戏剧教学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笔者在近年来的探索中,亲身体验了幼儿戏剧教学对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作用,深刻认识到幼儿戏剧以其独特的特点,为幼儿们所喜爱。幼儿在戏剧学习和表演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为他们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戏剧教学;幼儿教育
戏剧教学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很重视的学前教育手段之一,西方的幼儿戏剧教学是通过幼儿表演戏剧,不断提升幼儿们的各种综合能力。目前,我国的幼儿戏剧教学还处于起始阶段,如要大力普及推广还需努力探索。正是鉴于此,我希望通过此文的探析,唤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同行们的认可。
一、幼儿戏剧教学的特点
1.表现真善美。幼儿对善恶的判断能力还很低,他们对善恶的判断源于他们的模仿和学习。我们指导幼儿戏剧,主要是塑造单纯、善良的人物或故事。剧情中的人物或故事,都具有真善美的特征。幼儿们习惯于模仿戏剧中的人物,剧中人物的行为也就渐渐为幼儿们所接受,并以此来区分真善美,幼儿们的价值观也因此而略具雏形。
2.情节单一。幼儿戏剧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构成,序幕和尾声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幼儿戏剧一般具有情节单一,快速展开的特点,削减了成人戏剧中的繁杂铺垫,对于注意力易于分散的幼儿们来说,这种快节奏、紧剧情的戏剧,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去完成演出或看完戏剧。
3.故事情节强。幼儿戏剧的故事情节很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幼儿们对那些新颖独特的人物或事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吸引幼儿通过戏剧表演来认知外面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加上幼儿戏剧故事情节的设计,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幼儿是非分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定性格,因此,幼儿戏剧很容易引导幼儿融入表演之中,实现自我突破,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4.偏重动作,更具童趣。儿童戏剧都注重效果和意境的构建,并借助幼儿们的表演来实现。因此,对舞台动作的要求特别高,突出体现了戏剧艺术的'基本要求。幼儿们借助舞台动作惟妙惟肖地表演,凸显人物的内心,不仅让故事更为真实,同时也更具童趣。因为符合幼儿多动的性格,幼儿当然也就很喜欢参与戏剧表演。这不但加深了幼儿对戏剧的热爱,以及对表演的热衷,更重要的是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影响,从而获取更多的启发和领悟。
二、幼儿戏剧教学的意义
幼儿戏剧内容丰富多彩,对幼儿教育意义同样是多方面的。舞台对话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舞台动作能提高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戏剧表演培养了幼儿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故事情节涵养了幼儿真善美的品质;综合表演培养了幼儿们的艺术气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是幼儿认识世界的起点。幼儿戏剧教学引领幼儿更直接地认识世界。如,幼儿看到盲人,他们只知道盲人就是眼睛失明的人,只有通过表演盲人,幼儿才会深刻体验眼睛失明在生活中是多么的可怕。这正是幼儿戏剧教学的目的之一,幼儿戏剧就是帮助幼儿借助精彩的表演,在和谐愉悦的戏剧氛围中,更深刻地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社会生活。
2.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语言是戏剧表演中的重头戏,戏剧中的语言除了必须经过策划者的认真揣摩之外,还必须经过表演者的细心研究,这样才能表演地活灵活现。因此,舞台表演,为幼儿们体验语言情境,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搭建了平台。
3.是培养幼儿完美人格的基地。其一,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舞台表演分工明确,幼儿只有密切配合才能成功表演,为此,幼儿们为了表演成功,就必须学会合作。其二,拓展了幼儿的胸襟。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体验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体验,为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人生提供了条件,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胸怀。其三,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价值取向。幼儿戏剧中不乏正义战胜邪恶的剧情,这就培养了幼儿的正义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4.是幼儿良好审美情趣的源头活水。戏剧表演时,舞台上必须配以相关的图片、色彩、光线等美术布景,以便取得最佳的舞台演出效果,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引领幼儿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世界,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5.是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源起。幼儿戏剧演出时,通常都会有音乐相伴,不同的音乐渲染不同的氛围,烘托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幼儿只有在音乐的引领下,才能更好地融入剧情之中,体验剧中人物的感受。直接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时间长了,幼儿听到一首乐曲,就会根据音乐的旋律感受这首曲子所承载的情感。总之,幼儿戏剧教学,在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学前教育,需要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尽快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舒曾、马利文《教育戏剧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发展的习式与效果分析》,《学前教育研究》第2期。
2.马磊2017《教育戏剧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科教文汇》第2期。
对中医儿科学教学的3点建议论文
《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完善,提出三点建议:①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一主体相结合;③课堂教学为主,见习、实习、实训相结合。
如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医儿科学》的兴趣,学好《中医儿科学》这门课程,是儿科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经历就《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便《中医儿科学》教师参考。
1、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课,其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内科病,不像外科学、骨科学等有大量的可用于教学的解剖图片、手术图片等,主要是对疾病的概念、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治疗与调护等内容的阐述。因此,多数内容主要以讲授的形式进行传授。但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产生试听疲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并不是一味的为增加教学手段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教学内容枯燥的总论部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幻灯片上整片都是文字,教师讲授速度加快,学生短期接受信息容量增大,但记忆效果却会大打折扣,教学效果较差。对于各种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各型泄泻的大便性状、喉炎的典型咳嗽、佝偻病、黄疸、水肿的临床表现等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给予生动的展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每一个病种,可以结合典型临床案例进行讲授,对于体格发育的生理常数可以与临床见习结合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了教和学的疲劳,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一主体相结合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进程,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调控,教师起主导作用,是课堂的主宰,教学任务完成比较顺利,但是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为认知主体,学生自己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认知活动,他们不是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和储存教师所传递的信息,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样更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会产生教学难点难以掌握,重点知识易被忽略,所学知识不全面等弊端。
《中医儿科学》是后期临床课,学生已经有了中医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有些内容与中医内科学有重复,比如感冒、咳嗽、哮喘、呕吐、腹痛、泄泻、癫痫、汗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这部分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的难点部分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否则学生会事倍功半,耽误很多宝贵时间而难以掌握核心内容。还有些儿科特有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来传道解惑,比如纯阳学说、稚阴稚阳理论、变蒸学说等。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的理论知识。“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认知主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同时,要靠教师把握学习的方向。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过程。
3、课堂教学为主见习、实习、实训相结合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中医儿科学》的课堂教学为70—90学时,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理论知识。临床实习1个月左右,主要任务是熟悉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调护措施。现在的实习由于时间短,学生往往是刚熟悉环境实习就结束了,不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因此,我们在中医儿科学中增加了见习和实训,以增加实践机会。为了提高实践学习的质量,避免学生走马观花,使实践教学变成一种形式,需要加强对临床见习、实习、实训的管理和考核。首先要进行实训室训练,包括讲解见习、实习注意事项、规章制度、儿科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和进行儿科实习科目练习等。其次要加强见习、实习的组织落实,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人人参与。如见习让学生参与儿童保健科的小儿体检,既使学生掌握了儿童体检的方法,也对枯燥乏味的儿童身髙、体重、头围、胸围等的计算公式及生理常数加深了记忆。实习在病房和门诊,让学生直接面对患儿,自己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每人书写一份规范完整的儿科住院中医病历,带教老师批阅后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练习使他们在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体格检查操作能力、分析判断思维能力、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书写技能等诸方面均得到提高,并找到自己的差距,便于在今后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锻炼学习。如此日复一日,逐渐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为日后独立应诊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意识对古代文学教学的意义论文
一、强化大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主体意识的方法
在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主体意识不能靠单纯增加课时数或逼迫学生自学等老旧方法来实现,而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去扩大学习的面,并深入吸取知识的精华。笔者提出的一些方法或许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一)角色反串法
角色反串法即为让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站上讲台教,教师旁听。目前高校教师依然习惯以自己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记为辅,而往往忽略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不仅具有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可结合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大纲,在每次课中布置一到两篇教学内容之外的作品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准备要讲授的内容并制作PPT,在下次课亲自展示,每位学生所需时间以5到10分钟为宜。学生讲授后,教师进行简要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可让其他同学来评价。在课程已被压缩的情况下,角色反串法一方面能以学生亲自参与、主动融入的方式扩大教学容量,另方面可激发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角色的互换不仅使学生感到新鲜,而且反串教师也让他们有扮演好这一角色的使命感、责任感,这是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的一大动力。
(二)团队表演法
这是基于角色反串法的一种延伸。在讲授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比如叙事诗、古典小说、古典戏曲时可以考虑用此方法。因为无论教师或学生,单纯讲授,其生动性、趣味性依然不够突出,而通过表演方式可解决此问题。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较多,一人无法完成表演,教师可以安排几位同学在课外一起琢磨作品,体会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团队合作编排,反复演练,最后在课堂上演出。团队表演法生动活泼,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于喜欢表现自我的90后大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作品的艺术魅力有了切身体会,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协调合作能力。此外,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发挥文学想象力加以创新。由此可见,团队合作表演法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三)课外拓展法
由于目前大学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尽最大努力让每位同学都来反串教师角色或进行团队表演实属不易。鉴于古代文学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教师讲授、学生反串讲授和团队合作表演的作品之外,仍有很多优秀篇目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既定内容之外安排课外拓展学习的篇目。具体而言,课外拓展可细分为研读、改写、诵唱等几个层次。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较多,在学习《长恨歌》、新乐府诗等作品后,可安排学生以将诗歌改编为剧本等形式改写《琵琶行》等篇目。此外,还可根据情况适当让学生自主安排一些古典诗词朗诵、古典诗词演绎会或者古典文学知识竞赛等。这些环节可增加他们主动学习的乐趣,也丰富了他们课余的学习生活。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大学生的学习成效最终还是体现为成绩。为了使上述措施能落到实处,还需制定更完善的考核体系。具体而言,要把目前以期末考试成绩和以课堂考勤、课程论文为平时成绩的二元化考核体系,改变为以期末成绩、平时成绩、自主学习成绩等为指标的多元化考核体系。自主学习成绩指标包括学生在反串教师角色讲授、团队合作表演、课外拓展学习等环节中所获得的评价分数。如果说角色反串法、团队表演法可以通过教师的直观感受来评价,那么课外拓展学习的评价则可通过随堂考核的形式来打分。教师可在上课过程中随堂抽查,以便检验课外拓展学习的效果。
(五)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古代文学的积极性,但是仍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目前大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认识不够的现状,教师必须展示出以古代文学知识为涵养的人格魅力,从气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现身说法来打动学生,以此感召学生自主学习古代文学。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提出的“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是也”观点,在当下更有警醒意义。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教学设备、图文并茂的课件,这些因素集中起来,对增加古代文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吸引力,都不如一位学有造诣、魅力四射的中国古代文学大师来得强烈。教师们唯有不断增加自身的中国古代文学学养,以期有朝一日能达到大师的高度。
二、主体意识强化所取得的初步效果及其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已将角色反串法、团队表演法等措施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首先,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学生不仅听课积极性更高,而且课后自主学习的劲头也很足。例如PPT展示环节,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就是任课老师,为了能更好地展示自己,他们一改往日漫不经心地听课习惯,聚精会神关注教师授课的方法、步骤、技巧等。比如胡同学讲授南朝乐府诗《西洲曲》时,按背景、文本解读、诗歌主题、艺术特点的步骤一一介绍,所制作的PPT图片优美,非常契合作品意境。展示完后,在座同学不禁鼓掌表示称赞。再如廖某某、刘某某、杨某同学三人合作表演的《木兰辞》,不仅有配乐、朗诵,还有准确生动的舞蹈动作,获得同学们的满堂喝彩。这些成效的取得无疑是靠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努力而获得的。其次,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接触学习更加全面而深入,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古代文学课的吸引力较之前有所增强。有学者提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要将作品选代替文学史论[3]P45,这观点尚可商榷。本文所提出的几点措施,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学史论之余,利用课后时间去全面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可谓两全其美。笔者看到,此前认真听课的同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而那些在课堂上低头不语或打瞌睡的同学,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究其根源,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使学生不再对文学史论感到枯燥乏味。上述措施的实行具有多重意义。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言,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对教师而言,通过角色反串法等措施的实行,不仅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反向的促进作用,而且使他们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前,教师因囿于成见,加上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闷表现,会认为学生不仅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缺乏这方面能力。以上措施的实行使教师对学生的这一印象得以改变。事实上,作为成年人,大学生鲜活的生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教师忽视了。此外,角色反串法、团队表演法等学习方式的成功普及,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提前进行的典型的教学实践,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具有锻炼胆量、内化知识等意义,还可产生一种连锁反应:不仅使中文专业的学生更加喜欢古代文学课程,而且在高校非中文专业开设《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课呼声甚高的情况下[4]P115,广大学子也可通过这样一种直观效果来获得对中国古代文学魅力的重新认识,从而扩大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力。
武术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意义论文
高职学习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一个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身心迅速成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同时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因为不够成熟,再加上没有过多的社会阅历,因此在困难面前容易灰心丧气,也容易好高骛远、爱慕虚荣。而这一时期的高职学生受到就业、情感压力的影响,心理压力也会增大,因此很容易出现亚健康现象,或者形成亚健康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与培养[1]。
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广泛的适用性,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既注重形体规范,又讲究精神传意,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从武术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伦理道德等丰富的传统文化[2]。同时武术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武术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和心境、缓解压力
武术技击性动作的练习会引起学生的过度紧张,进而导致情绪波动。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经常性的攻防技击动作练习,提高其情绪调控能力,并逐渐消除紧张和害怕等心理,消除对动作的恐惧感,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充分发挥出武术运动改善情绪的功效,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3]。习练武术还有利于缓解社会、生活给学生带来的各种压力。
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有身体的参与,而且还有情感和智力的投入,通过 “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来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特别是对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知难而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尤为明显。 练习武术能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的情绪体验,同时也会降低紧张与不安的心理状态。
高职学生在练习武术中的'情感体验强烈、深刻,欢乐与痛苦、理想与现实相互交织,进取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并存,这些都有助于情感的丰富和成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和均衡发展,有助于改善和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2健全人格、改善关系
武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 “重礼仪、讲武德”的优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习武授徒便有 “尚武崇德” “武以德立、德为技先”的要求,对习武者的 “仁、义、礼、信、恭、俭、让”等要求更是中国传统道德观、伦理观在武术中的深刻反映。
通过武术教学可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培养刻苦耐劳、勇于拼搏、不畏艰险、永不服输的精神;培养勇敢无畏、坚韧不屈、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4]。
武术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与其他人友好相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武术运动容易使人与人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彼此间生出亲近感,因此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表演套路或者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胜利和成功需要团结一致、协调配合。
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在相互配合中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或取得比赛的胜利。而这种集体活动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促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融洽和谐的发展。
3提高抗挫折力,树成就感
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当某些学生的动作达不到要求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受挫的学生在运动中会表现出逃避、不安、害怕等情绪。当学生出现这些情绪时,教师就要采用一些简单易学、相对轻松的武术游戏来调整学生受挫的心理状态,使得压抑的情绪得到缓解,这样学生受挫的心理也能慢慢恢复。
因此学生在掌握武术练习技巧的同时,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也会逐渐提高,同时也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此时的学生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由此可见,武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精神外延,长期习练武术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能使抱有忧郁情绪的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产生成就感。
4内外兼修,培养自信
武术所强调的 “内外兼修”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肢体动作的一种展示。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弘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习武以德为先”的教学思想也可以培养高职学生尊师重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5]。
同时,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要学好技艺就需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长期的习练结果表明,武术运动既有助于调节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又能增强学生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武术套路的练习既要求 “动如脱兔、静如山岳”,又要求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因此能够通过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达到调节和改善习武者心理状态和精神健康的作用。
5结论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对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习武术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在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提高学生武术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定位,以舒缓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及自身压力,让学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并充分调动心理积极因素,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晓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J]。辽宁高职学报,,(5):31—34。
[2]吴宝忠。武术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武术科学:搏击版,,(4):53—54。
[3]李远华。论练习武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J]。武术科学:搏击版,,(1):62—63。
[4]于晓杰。瑜伽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研究 [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73—75。
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意义论文
【摘要】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并且培养一定的特长。大学生美术课的教学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鉴赏审美的眼光,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均有较大的帮助。在紧张繁忙的大学生活中,美术教学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认识上的差距,对于目前的高校美术教学来说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美术教学成功经验,提高高校美术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学;大学生;素质发展
一、引言
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亟待补充有关美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才能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的多寡并不能代替美术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层次,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能力,并对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实践证明,美术教学陶冶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美术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人类最美好的能力之一,西方教育学家认为,对于事物的探索欲和创造力是人类内部的基本驱力。人类生存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到一定的创造力才能不断发明更好的东西,发现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活方式。人类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情感和心灵的自由以及对美好的事物的感知。创造力的存在是新事物不断出现的前提,这种新事物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又包括精神层面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的创造力不断发挥的过程。虽然在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创造力的实质是不变的。人类综合利用情感、智慧、生理、直觉、美感等条件,进行一定的创造。在美术作品中,就特别能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美术作品的灵魂,不管是我国古代的彩陶还是西方古希腊的雕刻,处处彰显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创造能力。在具体的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者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一般的大学学习中,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往往在逻辑思维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逻辑思维往往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在创造性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而美术教育教学往往能够对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很好的弥补。美术教学要求学生思维敏捷灵活,注重强调个人性格的发挥,对于美术作业的完成也可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实现。美术学习教学方面的灵活,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想象在审美的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美术的学习和创作过程离不开审美创造力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的过程。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还有着一定的区别。联想能力是由某一种事物想到了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只是对于人们的心理范围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作用。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事物。因此,想象能力对于创造力的发挥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在审美活动中,想象能力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想象能力强的人,在审美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就越丰富,反之则越贫乏。大学里的美术教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进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在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单纯的临摹和模仿在美术的学习中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即使是技术再好的模仿作品,也难以达到原作的水平。美术教学对大学生个性的引导、鼓励和培养,会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力获得空前的提高。这种创造思维在大学生的心中形成一定的定势,就会变成一种素质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专业的学习到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相信都会从美术教学中培养的创造能力中获益。
(二)美术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爱心的培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在忙碌中无法静下心来体会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安宁。而艺术这个上天赐予人们的礼物,可以让人们在进行艺术欣赏时柔化欣赏者的内心,有利于人们爱心的培养。爱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善良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必然是与社会脱节的人,没有爱心就相当于精神上的贫瘠。在社会中,爱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通过艺术的作用来柔化他们的`内心,获得更多人文方面的滋养。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当然,美术教学并不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与任务。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美育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大学生审美的过程,即是爱心的流露。因为在审美的过程中,人们会把自己最美好最善良的情感赋予所审美的对象之中。审美的过程体现出人性中的闪光点,越是懂得审美的人,越具有丰富的爱心。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些学生和老师只关心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的教育,而对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不甚重视。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失衡。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具备对美的认知欣赏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做到爱美、知美。有了一定的审美底蕴,大学生就不会对一些营养不多的流行歌曲或者一些平庸的肥皂剧进行追捧,也不会穿一些奇装异服来哗众取宠,以丑为美。因此,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起着一定的培育作用。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对于艺术语言的精确理解和对艺术情感的丰富体验。这种审美素质是依靠专业的教育和专门的训练来进行提高的。
(三)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美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在对于美术作品的表象美的欣赏方面,还包括在道德层面上的认知和把握。在中国的传统美育当中,一直在强调心灵美的作用。美术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美感是从创作者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在道德的层面上达到了一定的认同感。美术同样可以给人带来道德修养方面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教育、教化作用。比如,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有许多反映战争残酷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反战的作用。美术对于人们表现世俗中的情感,激发起人们的共鸣上有着一定的意义。美术的教化作用使大学生领悟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而独特的精神氛围,足以涤荡心灵的污垢,达到一个美化心灵的效果。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美学教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因为,审美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超越性的活动,一个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在心理层面可以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一是对于物质性的超越。美术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审美的功用主要是进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要进行美术审美活动,需要与物质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审美训练,学生可以学会从另一种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变得更加达观,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心理调控。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超越。主客体这一二元对立的概念提出对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使艺术的和谐性在学生的认知观念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大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起美术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合理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来进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艳.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完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李峪.美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6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速的一个全新的世纪。因此,在这样一个年代里,人才所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的局面。在这个时代中对人才的选择相应来说就更苛刻,所要求的层次就更高了。大学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基地,而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学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甚至能够这么说,大学生是否能够在进入社会之后顺利的融入进去是与学生能否让自我成功的实现突破,能否让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增强,能否让自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然而,拓展训练正好能够与这些目标相契合,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拓展训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通过应用拓展训练不仅能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提高。
1)拓展训练能够丰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成为当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了。而拓展训练这一方式的出现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拓展训练的方式是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因此只要我们在运用这一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即学校的面积大小、体育用具的种类等,进行适当的修改,就能够使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化、多样化。
2)拓展训练能够实现“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这一教学模式是德国和日本的一种最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针对深层次的心理快感和成功感来说的,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去,在一定的努力之后能够得到成功的喜悦。简单的说就是“快乐体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我游戏,我快乐”而是一种通过努力而得到的一种成功的喜悦。拓展训练这种方法就解决了人们苦苦探寻实现“快乐体育”的烦恼,让人们能够运用这一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体育”。
3)拓展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在大学体育当中,教师所面临的首要的难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而在大学体育中,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途径就是开展拓展类型的运动。正好拓展训练中大多数的项目都是拓展类的,都符合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通过拓展训练就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主动参与”。
对学生来说,大学是与社会接轨的,因此,大学就不再是单纯的交会学生一些书本知识,而是还要交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社会知识,因此,体育也不仅仅的局限于初高中的培养目标,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追求了。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锻炼学生,让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志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拓展训练,拓展训练项目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能够真正的完成这些项目,那么学生就必须的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挫折以及各种考验。所以,在大学体育当中开展拓展训练,运用拓展训练当中的一些拓展游戏,除了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之外,还有利于推动大学体育目标的实现。
5)拓展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当今的大学生由于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做事情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特立独行”似乎就是他们的人生信条。同时,由于当今的时代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很多人的即使拥有集体意识也在这种条件之下被冲击的毫无保留。但是,总所周知,当今时代的发展所需要的却是那些具有集体意识,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够团结协作的人才,很显然大多数的大学生是根本不符合时代的需求的。拓展训练的基本目标就是增强人民的团结精神,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来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不仅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而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集体意识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运用拓展训练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小结
总而言之,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本质和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其应用领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最初的军事领域慢慢走进了教育领域。其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此它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它能够对人们的发展起到帮助的作用的。因此,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运用这样方法是大势所趋。
作者简介:时晓梅,1981年出生,女,汉族,辽宁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训练。体育作为学校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拓展训练对体育教学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而大学体育又是人们在读书生涯最后的阶段,是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进行接轨的桥梁,因此,大学体育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也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为此,本文着重介绍了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
PBL教学法对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探究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此教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来自国外,将其引用到妇产科护理中,结合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较为满意。在课前将教学课件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中将PBL教学法循序渐进的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为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条件。
关键词:PBL教学法;妇产科;护理教学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前提,教学主体为学生,而教师只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自学及小组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研究主要探讨PBL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为妇产科教学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1、PBL教学法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将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作为教学的主导,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出来,使学生主动对信息仅收集和处理,从中对新知识进行汲取。教师将教学问题的疑点、难点及重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以此将疾病产生的原因、结果及病情转变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引用经典案例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将疾病的一般规律性反映出来,同时也将疾病的特殊性反映出来,以此学生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通过此方式将学生判断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提升[1]。
2、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只负责看和听,教师一味的灌输,很少提出问题,也很少去启发学生。而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恰恰相反,教学中心为问题,教学主体为学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转变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2]。以课本中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以典型病历作为教学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问: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是什么?该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以病历资料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将哪些信息进行收集?以此为有效的护理提供依据,以此在临床实践中有效的配合医生治疗。对护理问题的重点和次重点进行排序,对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并付诸实践。教学的目标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对相关文献及书籍进行查阅,将基本理论及研究新成果进行掌握,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优势互补,以此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3]。
3、PBL教学法应用中的问题
3.1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新课程的准备,让学生从心理开始适应接受新知识,教学方式可首先为多媒体课件集体教学,将知识主干讲清楚,之后举出典型病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为课前准备及教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一种疾病包括大量的基础课程,比如遗传、病理、生化、生理、解剖等,因此,教学要对此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备课要充分,病例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设置的问题要合理,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同时针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记忆[4]。
3.2提升基础训练的重视度
病例选择要简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素材进行组织,课前准备做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精讲,讲解教学大纲中的疑点、难点及重点,提升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教学的重视度,告知学生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将问题引入,让学生与理论相结合,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就可将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教学一些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去探索新的知识。
3.3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PBL教学是否成功在于学生对此教学方法是否接受,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去掌握程度。比如,在讨论案例时,要多设置一些问句,以此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性进行检查和掌握,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检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医院病房中见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采集、评估病历,对护理病例进行书写,将护理方案制定出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以此对所学知识及技能进行巩固[5]。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将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再现,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妇产科疾病的护理常识,让学生对妇产科新进展、新技术得以了解。同时要让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使其学习兴趣被激发,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学方法的优势,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雪玲,黄美凌,邓燕红等.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7):70-73.
[2]彭凌湘,李琦,马维红等.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27-129,133.
[3]陈路,孙梦霞,陈轼等.PBL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初步报告[J].中国伤残医学,2014(6):309-310.
[4]林敏,周敏,卢秀清等.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6):68-70,73.
[5]郭天智,涂素华,鞠梅等.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3):1815-1816,1817.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