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本文共14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

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压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建议:启发提问: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听说过“电压”这一概念呢?让学生讨论、阅读思考回答,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电压。

想想做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及亮度变化情况。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出电压的作用。即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电压。然后讲解电源作用、电压表示符号及单位。

怎样连接电压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它去掉了现行教材的讲述式的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学并使用电压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然后交流获取的信息,谈谈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同时让学生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设计一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路,并动手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师注意:电压表的连接与旧教材的区别:过去的是“电压表与部分电路并联”。电流从“+”入“—”出,过于抽象。现今更加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教材没有告诉读数的方法,而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电压表读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直接告诉。可先展示一下电流表,让学生说说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然后想想该怎样,谈谈你从电流表的读数中受到什么启发。大胆尝试一下电压表的读数。

想想做做:电池串联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对测量的分析,不难得出串联电池组电压的特点,即让他们从实验中感知串联电池组电压比单个电池电压多,且等于个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建议: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验后提问:串联电池电压组给了我们哪些新的启发呢?关于学生问到并联电池组电压时,由于并联电池组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教材未研究,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外研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共有4个小题,且都联系实际,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第2题自制盐水电池,并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教师应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器材,让他们动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对电的产生的神秘感。在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时,大胆用“试触”的方法来实验。遇到问题可讨论如何解决。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2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这个探究是教材中没有告诉结论的探究。它是从学生实验演变而来的,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过程完全的探究。教材告诉了一个学案,有些探究程序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填写。探究的结论,学生容易得出。教材中之所以没有给出结论,其原因之一是标准中没有确定的要求。

建议:由于教材中给出了学生导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我探讨完成导学内容前五部分,然后让他们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作为课外内容布置,让学生去完成。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实验向学生展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制作水果电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不仅用菠萝可做,而且用其他水果、蔬菜如葡萄、土豆等也可以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了电压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利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的方法。此实验活动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关于“水果电池”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做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STS: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讲保护环境的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阻的概念,单位是什么?变阻器是什么样的?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

本节内容电阻是电学中重要物理量之一,对电阻的理解,探究导体长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及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1、电阻概念的形成:教材首先从学生们熟悉的事例中引出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概念:导体、绝缘体、接着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动手实验来获取不同导体连入电路中对灯泡的亮度的影响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知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有大、有小。从而形成电阻的概念,避免了过去的读概念、记概念的做法。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课本中以“想想做做”来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为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打基础。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探究来获取信息。明白了铅笔芯的长短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建议:实验中教师可提问:实验中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小灯泡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铅笔芯电阻的大小可通过灯泡亮暗程度来体现(学生完成这一思维过程,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给予引导)

3、变阻器:研究变阻器时,除研究了滑动变阻器外,还增添拓展了对电位器的研究,画出了电位器的内部结构图,教学建议P16,批注。

4、探究变阻器的作用: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这个探究有两个核心问题:

①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

②如何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建议:(见教材P16,批注)

5、科学世界介绍了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及半导体、超导体材料的发展对高科技的影响,教师要给予指导性的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四节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不希望教师告诉学生的结论,应让学生去探究,通过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应注意多次测量数据,综合分析,以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强调学生要如实记录,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个探究是过程完全的探究,课标中有要求,教材给出了结论,学生应加强理解。

教材中还设计了例题,渗透了物理学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知识的应用,对于物理计算,教师要有度。注意不要把计算题设计的过深、过难、过偏,应有实用性,体现学习物理的实用价值。如教材例题一中,通过对试电笔中电流的计算,让学生明白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额定电压、短路:短路主要让学生明白,短路时电阻小,电流大。危害:电源损坏,导线升温,可能导致火灾。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本节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想想议议”为学生测电阻作准备。思考如何设计测电阻的试验电路,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步骤及记录数据表格。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如实记录,引导学生对计算数据的分析。同时,强调变阻器的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投影)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宽,主要研究:

①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②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③注意防雷:讲了形形色色的避雷方法。

④气象报上的新闻增强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摸拟信号。教材通过神化的传说“顺风耳”,引起学生关注信息传递的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讲述了当今社会是狠多神话已变成了现实,引出了电话的内容。

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即通过电话交换机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拓展:程控电话技术发展,电话交换机有人操作变为自动电话交换机(通过电磁继电器接线),即程控电话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电磁波其实是无限的信息传递的内容。主要讲解了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教师不要讲产生的基本原理,要通过演示实验来向学生展示电磁波的存在及产生,即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来产生的。通过实验打破学生对电磁波的神秘感。

电磁波的传播:教师可以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为基础,让学生想象:电磁波是否也需要介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师生共同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电磁波的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及电磁波谱要引导学生分析。让它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5㎞∕S(即30万千米每秒)应让学生记忆。

科学世界:(投影)微波炉主要告诉学生电磁波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还可以使食物分子发生剧烈振动,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做科普性的了解。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这一节内容,教师可采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展示。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移动电话的基本原理。教师只作简单介绍,不要深究。

科学世界:介绍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要引导学生阅读。

STS: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师要让学生讨论交流。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此节内容也是一个科普性介绍的内容,主要讲解了为什么要利用微波通信,为什么要建立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STS:我国光缆通信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它旨在培养学生保护光缆的意识。光的频率比电磁波的频率更高,因此要用光纤通信。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机械运动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变速运动中又分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公式:v=s/t

6.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符号:m/s;km/h

7.1米/秒=3.6千米/小时

8.速度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有关,跟物体运动的有关,跟物体运动的有关。

9.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可以粗略的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10.测量工具:刻度尺;千米/小时;米/秒

第二章声现象

1.声现象:物理学它是研究声现象的科学。

2.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声波能在各种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5.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6.人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

7.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8.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9.防治噪声的途径: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的接收。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透明物质制成(如玻璃)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2.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射向焦点;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4.凹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远离焦点;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③凹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凹透镜的同侧。

5.实像和虚像:

①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像。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成虚像时:物像同侧,物距越大,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7.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凸透镜成不同像的典型应用。

8.眼睛是凸透镜成不同像的典型应用。

第四章光现象

1.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光的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5.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7.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8.凸透镜是许多光学器件的共同的模型:

电学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电量单位:库仑(C)

3.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5.两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电路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7.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8.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9.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单位:伏特(V)

10.有电压和电路两端才有电流。

11.电路图与实物连接的关系:电路图是实物的简化画,是实物的理论表示。实物的连接要注意电流方向。

1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3.电池: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14.电流表的使用:

a.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b.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c.不能超量程使用;

d.电流表不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15.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16.电压的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7.调节灯泡亮度的电位器实际上就是滑动变阻器。

18.滑动变阻器:

a.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c.电阻丝的材料:电阻率大、熔点低的材料。

d.接法:串联。

19.电阻的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20.电阻的正确表示方法:R=UI。

21.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串联。

22.欧姆定律:公式:I=U/R;内容:同一电阻(导线)两端电压变化时,通过的电流跟着改变;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

23.电功:表示电流所做的功。

24.电功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1kW·h=3.6×106J

25.测量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

26.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27.电功率(P):单位有瓦(W)、千瓦(kW)

28.公式:P=UI。

29.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30.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31.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32.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33.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34.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35.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

36.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实际功率。

37.家庭电路电压:220V

38.某段导体的电阻是5Ω,表示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10V时,通过的电流为2A。

39.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40.额定电流(I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流。

4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42.电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设备。

43.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4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45.家庭电路中引起触电的原因是火线与零线及用电器之间的金属导体发生触碰

第十章 浮力

10.1 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 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和b,斜边长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bigtriangleupABC$的三边满足$a^{2}+b^{2}=c^{2}$,则$bigtriangleupABC$是直角三角形。

4.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分直角边和斜边两倍之间的关系为:$h1=l2div2$

5.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关系式: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实数

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4$的平方根是$pm2$。

2.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立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正的数$x$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pi$

6.分数指数幂:$a^{n}diva^{m}=a^{n-m}(aneq0,m,n$是正整数,且$m,n$互质)

7.算数平方根:$a$的算数平方根记作$sqrt{a}$,其中$a$为非负数,sqrt代表平方根。

8.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9.实数与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第三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正东正南);第二象限(正东正北);第三象限(正西正南);第四象限(正西正北)。

3.两个变量:一个定量另一个变量,如销售量$y$与销售成本$x$。

4.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

5.正比例函数: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写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

6.一次函数: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写成$y=kx+b(k$为常数,且$k$≠$0)$的形式。

7.函数图像:函数图像是用来直观地表示函数的变化情况。

8.函数图像的上下平移:上下平移时,上下移动的长度等于$b$;左右平移时,左右移动的长度等于$k$。

9.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为直线,当$k>0$时,直线必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

第四章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为直线,当$k>0$时,直线必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

2.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frac{b}{k}$,与$y$

第十一章Units1-6复习要点

1.名词:

(1)可数名词:表示人、物或事物的名称,如:student,apple,book等。

(2)不可数名词:表示一段时间、量度、重量、速度等,如:time,information,oil等。

(3)复合名词:由两个或更多的单词组成,如:father-son,headmaster,中外合作。

(4)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或抽象概念,如:work,art,history等。

2.冠词:

(1)不定冠词:a/an,一个,表示泛指,相当于one。

(2)定冠词:the,这个,表示特指,相当于this/that。

3.形容词:

(1)原级:表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如:hot,sour,big等。

(2)比较级:表示事物的程度,如:hotter,softer,bigger等。

(3)最高级:表示事物的最高程度,如:hottest,softest,biggest等。

4.副词:

(1)原级:表示事物的程度,如:slowly,hardly,early等。

(2)比较级:表示事物的程度,如:slower,softer,heavier等。

(3)最高级:表示事物的最高程度,如:slowest,softest,heaviest等。

5.介词:

(1)表示时间、地点、方向、范围等,如:at,in,on,by,for,about,of,up,down,over,off等。

(2)短语介词,如:infrontof,bytheway,becauseof,inthemiddleof等。

6.连词:

(1)并列连词,如:and,or,but,so等。

(2)从属连词,如:if,because,though,when,where等。

7.动词:

(1)不及物动词:不跟宾语的动词,如:work,walk,happen等。

(2)及物动词:跟宾语的动词,如:play,eat,study等。

(3)短语动词:由一个及物动词和一个其他词组成的动词短语,如:gotoschool,workhard等。

8.情态动词:

(1)表示语气的情态动词,如:can,could,may,might,will,would等。

(2)表示语气的助动词,如:do,does,did,has,have等。

(3)表示语气的形式,如:dare,need,藕等。

9.感叹词:

表示强烈感情的词,如:oh,myGod,wow,noway等。

10.词类转换:

(1)名词的复数形式,如:boys,movies,tomatoes等。

(2)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如:standing,coming,opening等。

(3)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如:bigger,sofa-sofa,themostbeautiful等。

11.句子成分:

(1)主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如:I,You,He等。

(2)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如:am,is,are,eat,play等。

(3)宾语:句子中的宾语,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如:Iloveyou,Heworkshard等。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该名词或代词的特征或属性,如:abeautifulgirl,a

beautifulgirl,girl-beautiful等。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如:alittle,very,veryslowly等。

12.句子类型:

(1)陈述句:表示陈述语气,如:Heisagoodstudent。

(2)疑问句:表示疑问语气,如:Areyouastudent?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建议等语气,如:Pleasegotoschool。

(4)感叹句:表示感叹语气,如:Whatabeautifulgirlsheis!

第十二章Units7-12复习要点

1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政府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过程: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3、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原因: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战争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从1953年至1957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文献: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领导机构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发展: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之,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格局: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知识点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知识点3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举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知识点1 陆、海、空军的建设

陆军:新中国成立后,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此后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部队等多兵种组成。,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空军: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参加抗美援朝。飞机由从国外购买到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改革开放后,空军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知识点2 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主要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知识点3 新时代强军之路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军队改革取得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和禁运。

内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2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目的: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将其排斥在外。

标志: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2 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识点3 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表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1 “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知识点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知识点1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5年,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八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八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5、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什么? —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

1、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基本义务。具体包括: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等。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是我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3、法定义务的含义: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4、道德义务的含义: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5、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

1、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怎样?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1、人身权利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生命健康权在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的特点:(物质人格和精神人格)

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

3、法律为什么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4、法律为什么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5、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较容易受到侵害。

6、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

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框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1、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维护生命健康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2、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①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②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③关爱生命,远离暴力。

3、如何评价轻生行为?

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是指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3、名誉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效益。

4、什么是名誉权?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5、侵犯名誉权行为表现及后果怎样?

公然辱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这些行为既是侵权行为,又是不道德行为,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什么是肖像权?

肖像: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法律规定:

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此外,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3、什么是姓名权?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4、法律规定: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

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个人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3、隐私权的含义: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法律保护隐私的意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5、隐私权的内容: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6、侵犯隐私权的后果:侵扰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隐私权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

2、隐私权受侵犯时的做法: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示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3、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4、维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一框  知识助我成长

1、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唤起人的潜能,不断的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类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依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的含义:

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义务教育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①强制性;②公益性(免费性);③统一性

第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1、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师敬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

1、财产所有的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

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4、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意义

对于维护公民正常生活,保障其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方式有那些?

①法律:宪法;

民事法律(民法通则和物权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②方式:请求确认财产所有权、强令非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5、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时通过诉讼确认归属,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通过诉讼要求返还,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通过诉讼要求赔偿,出现行政违法现象时通过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

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1、遗产: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

作为遗产的必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2、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3、法定继承:

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注意: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一般情况下均等分配,特殊情况可以不均等分配。

4、遗嘱继承  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5、遗赠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遗赠不属于遗嘱继承。

6、当遗产(财产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我们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二、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第三框 无形的财产

1、什么是智力成果?

是指依靠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技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3、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①要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第一框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消费者应享有哪些权利?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结社权、⑦获得教育权、⑧人格尊严与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⑨监督权等。

3、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要求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二、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4、对消费者提出哪些要求?

一、我们自身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二、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第二框   维护消费者权益

1、作为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一、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公平重要性:

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前提,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第二框 维护社会公平

1、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面对不公平现象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为什么要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①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②公平合作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1、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什么?

正义的行为: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非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2、正义的要求:

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3、制度的正义性在于:

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4、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①在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②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③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于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

1、怎样自觉维护正义?

①要遵守正义的制度,而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对正义制度的维护。②对于不遵守制度规定的非正义行为,我们不应该采取消极的态度,因为消极的态度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①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②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的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③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地理八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研究知识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地理八下知识点总结,请参考!

地理八下知识点总结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

6.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116°E经线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7.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8.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9.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10.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1.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2.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13.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

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4.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5.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6.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8.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9.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20.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地面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因素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撞形成的。  六大板块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速记:“冰岛生长在大洋,二岛三山四弧亡。”  解释:生长边界一般形成裂谷或海洋,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二岛:新西兰的南北二岛 三山:阿尔卑斯山系、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四弧: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含菲律宾群岛),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 四个岛弧链】 亡:消亡边界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低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更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3.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

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34.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5.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36.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3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3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39.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0.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意大利的普拉托)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41.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42.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43.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44.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45.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46.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47.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48.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50.注意几条地理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51.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52.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而不是长沙。

53.沪宁杭工业基地中的“宁”不是指浙江省的宁波市,而是指江苏省的南京市。

54.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降水量和气温。

55.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中“三江”的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三江平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中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位于云南省境内;这里的“三江”是指不同的河流。

56.修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不是发电。

57.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不在甘肃而属于内蒙古(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与世隔绝的西北干旱地区,处于甘肃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属于内蒙古。那么基地为什么叫“酒泉”?因为当时选中该地建设基地时为保密起见,是以距离它200公里范围左右最近的城市命名为原则,选中了酒泉市。而酒泉是甘肃的城市,因此很多人误以为基地在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