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
- 文档
- 2024-08-17
- 124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城谣教案,本文共1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名称:长城谣(语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长城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二、欣赏童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2、提问:
“脊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长城是谁造的?“好儿郎”指谁?
三、童谣对唱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顶天高,
多么长,万里长。
要问长城是谁造?
中华民族好儿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0分钟)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注:本教案(摘自《音乐课标解读》案例)。谱例、基本节奏
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线未转摘。
简评:
这节课里,采用“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学习新歌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新歌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新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规律。
在学习歌曲曲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用类似于指挥动作的单手划“旋律线”的方法,使学习读谱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读谱的效果和减低读谱的难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思想。
2: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游子挥之不去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3:感受诗歌意象,领悟诗歌意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 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
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 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课时、1
教程
简介作者:席慕蓉:1943年出生,蒙古族女诗人,原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的大江河。“慕蓉”是“穆伦”音译席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清新易懂,使其拥有大量的读者。
正音正字 yān 焉支
学习第一节
思考:
1、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要点 历次战争与“长城” 恩怨荣辱与“长城” 历史与“长城”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无情 冷眼)
3、追问:为什么“无情”?为什么“冷眼”?
提示:数千年来,诸侯、军阀等统治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长城下点燃了多少次烽火啊。杀伐纷争,血流成河。长城,像个至高无上的尊者,像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着这人世的朝代更替,沧桑变迁。青山依旧,长城依旧,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统治者哪里去了呢?塞北的风沙中,消失了那些匆匆过客,也泯灭了人世的恩怨情仇。长城的无情,只不过是对那些挑起争斗的贪婪的人的蔑视和憎恶,这恰恰反映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深切的同情。
(全班齐读第一节,要用深沉、舒缓、凝重的语调突现历史的沧桑。)
读第二节思考
1、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就烈火焚起?
提示:作者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长城已经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这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
读第三节,感受作者浓烈的思乡情怀。
小结
第一节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第二节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第三节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相思
刻画长城 -- 历史见证,历经沧桑
依恋长城 -- 唱不成声,写不成篇
梦回长城 --思乡难眠, 梦回故乡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诗人借长城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有对历史的反观,全诗意境悠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
课外拓展
乡 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长城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二、欣赏童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2、提问:“脊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长城是谁造的?“好儿郎”指谁?
三、童谣对唱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顶天高,
多么长,万里长。
要问长城是谁造?
中华民族好儿郎。
活动反思: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参与语言,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幼儿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情感,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哼唱歌曲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那么,谁能介绍一下长城?(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介绍万里长城)
师:两千多年来,这里曾记载着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曾闪过沙场豪杰志士们的刀光剑影。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长城谣》。
三、创设情境,激情感受:
1、聆听歌曲《长城谣》,初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歌曲把你带到了哪个年代?
生:抗日战争时期。
2、教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师:同学们说的对!《长城谣》是流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首优秀歌曲,作于1937年。原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歌曲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风行全国的一首抗战歌曲。
3、作者简介: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位音乐家写出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谁能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生简介作者刘雪庵及其作品。(刘雪庵:四川铜梁人。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有影响力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学生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20世纪30年代写了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七七”事变后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以及《上前线》等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
4、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现在,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教师出示大谱表)同学们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4/4拍号,反复跳跃记号)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现在再来观察一下歌曲的节奏型。有一组节奏型在歌谱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谁能边划拍边读出这组节奏?
①基本节奏型:4/4 x x x x x︱x . x x -︱(注意附点四分音符)
师:下面这组节奏我认为有一定的难度,你能读出来吗?
②难点节奏型:4/4 xx xx xx xx︱x.x x.x︱
3、视唱歌谱:
(1)找找、唱唱旋律。
师:同学们,这么难的节奏你们都能读拍准确,真是太棒了!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句旋律,并唱一唱。
4/4 5 3 5 3 5︱i.6 5 -︱
(2)随琴视唱歌谱的第三乐句。
师: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除第三乐句外,其它三个乐句音调基本相同,只在句尾略加变化。第三乐句的旋律最与众不同,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2 1 2 1 2︱5. 3 2 -︱3 1 2 3 5 3 5 6︱i.6 i.3︱
(3)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5、演唱歌曲: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Lu把这首歌的曲谱哼唱一遍,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翘,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
学生用Lu哼唱曲谱。
(2)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把歌词试着按节奏有感情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朗读的真有感情!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自由练习)
(3)重点指导“一字多音”的唱法。
师:刚才,在大家唱歌词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理想。——就是“长城外面是故乡”“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两句。在这里“城、故、奸、淫、掳、掠”都是一字对应两个音,演唱的时候要注意。
(4)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放歌曲录音)听后说一说:歌曲乐句间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7、歌曲处理:在演唱时开头两句要充满感情,颂扬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三句转折,表现对敌人的仇恨,两段的“当”和“乡”从高到低,由强到弱处理要细腻,音要延长,速度放慢,以表达内心的极度悲愤;第二段是呼吁人们抗战,演唱时应表现出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带着必胜的信念结束全曲。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在课堂中学唱过、听赏过或是在电影中听到过哪些呢?谁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保卫黄河》……
师: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做英勇顽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就把这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让我们齐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
六、教师小结:
听着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顾着那一段段惨痛屈辱的历史,我想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受。那就让我们从歌声中牢记昨天那段历史,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吧!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教学流程】
一、以“境”导读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吟唱)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乡愁 乡思)
2、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二、以“法”引读
1、你们以前读过诗吗?读诗有什么方法?
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给生字注音,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3、推荐学生朗读。
三、以“情”赏读
1、你认为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教师范读
⑴学生关上课本,体会诗的感情。(思乡)
⑵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第三节)
⑶要做梦,须入睡;无眠,则未入睡。那作者说“无眠的梦”,不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乡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乡。)
四、以“议”品读
1、诗的感情如何表达呢?(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黄河 长城)
3、为什么要借助长城?有何深意?(组织学生讨论:因为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作者的心灵深度更是故乡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教师朗诵第一节,学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
6、自由朗诵第二节诗,说说要读出什么样的味来。
7、比赛朗诵,互相评论。
五、以“听”背读
1、学生推荐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同学关上课本听读,准备背诵。
2、学生背诵。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们教室听课,你想跟她说些什么?提些什么问题?
六、以“仿”创读
1、假如要我跟她说,我想说下面的话,同学们想听听吗?那下面我说了,你们把你们自己当作席慕蓉,那想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读了你的诗,我为你浓浓的故乡情节打动了,我也想学写一首诗,你能帮我指点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写作要求。
⑴诗句形式:
⑴尽管……
尽管……
你……
⑵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将“⑴⑵”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
⑶要传达一种感情。
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2、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师生赏析。
【板书设计】
板书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长城谣》反思
《长城谣》在教学重点的把握上注重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生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席慕蓉诗《长城谣》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进行初步鉴赏,学生在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中了解《长城谣》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两个方面的强化:
一、重在情境创设和诵读中感悟语言艺术的美学特色。
新课标在各学段都强调“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前用董文华演唱的《长城长》导入及本节课最后环节的用生活中有具体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用《长城长》来创设情竟,导入席慕蓉诗《长城谣》。优美的音乐与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立刻把学生带入了《长城谣》的意境气氛中,全诗的感情基调在这种美学欣赏中已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
二、注重以语文课为本,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长城”意象的各类传说、诗歌、名句、成语、歌曲等和作者的有关生平事迹,学生找到的从秦始皇到历朝各代咏长城的诗文、讲长城的故事、感受到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战争与融合中的民族文化心理过程史。可以说,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心血,而学生上网找到的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更有助于学生对《长城谣》的欣赏,通过这堂课让学生看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当然这堂课也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学生模棱两可。可想而知教改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
《长城谣》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长城简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边匈奴,调动军民上百万人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给予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今甘肃岷县,北靠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北方外族侵扰,前后修筑长城十八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是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们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增添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写作背景
三、字词快餐
焉(yān)支隘(ài)口蹲(dūn)踞荒莽(mǎng)焚(fén)起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抒情主线是?
六、诗歌赏析
(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学习第二节
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学习第三节
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席慕容《长城谣》优秀教案
席慕容《长城谣》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长城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
八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竞赛法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
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
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
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八
二、作者简介
请学生简介作者
席慕容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
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目标明确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跨上四级阶梯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
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
四、听读诗歌
1、指名朗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3、让学生说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
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
感。
五、初读诗歌
1、学生试读ㄗ⒁饨谧嗪椭匾舄
2、整体感知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
长城
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梳理 咏物抒怀
长城---------------思乡之情
六、品读诗歌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我们要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
比看哪队更棒
合作探究分成红绿蓝三个大组分小节边读边讨论。
红队这节中你读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绿队诗歌第二小节表达了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蓝队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
学生解答问题---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组齐读
全班配乐齐读全诗
七、悟读诗歌
1、情感描摹
我们刚刚体会了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呢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
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
例如这种情感像烈火一样炽烈。
2、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
3、挑战录音中的朗读
A、学生自由选读最喜欢的小节
B、推荐学生朗读ㄅ淅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三)
拓展延伸
我们从诗中感悟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其实这不仅仅是她对自己故乡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
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
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爱国事迹你知道哪些呢
ㄑ生列举
同是黄皮肤、黑眼睛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不论这边的、还是海峡那边的我们都深情的热
爱着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激情的高声唱响《中国人》
播放歌曲《中国人》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
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两首诗的教学均按照倾听配乐诗、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特色的程序进行,在第二课中增加了一个诗歌朗诵会,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长城谣》1.倾听,了解作者生平按醋鞅尘?br>
2、指导朗读,分析诗歌表现手法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3、导入《一片槐树叶》3.倾听,了解作者资料
一、聆听配乐诗,了解背景
1.导人课文,展示一些与作者或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一首由现代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怀诗《长城谣》。首先请听这首诗歌的配乐版。板书课题。1.观看幻灯片和图片,在配乐中欣赏诗歌,对其形成初步认识。
2.师:对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给我们简单介绍 一下? 师补充: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这 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2.跟随教师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作者做基本简介,并听取老师补充介绍诗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国著名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二、体会诗歌艺术特色及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诗歌,启发学生探寻诗歌的写作手法。1.按教师要求多次朗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对作者感情初步探悉。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印象,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以及要 表达的感情,并对学生的回答做补充说明。2.讲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3.师: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朗读了全诗后,有谁能告诉大家作者是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并予以评讲。3.认真思考问题。 生: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 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身躯。
4.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4.用心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5.总结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重点探讨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5.听教师评讲,细细品味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席慕容长城谣教案三
一.设计意图与思路:
《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在七年级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让学生认识到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诗人情感的丰富性,训练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作品的内涵。
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基本情况。要引导学生体会游子的乡思、乡愁,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由于台湾和祖国大陆长达半个世纪的隔绝,乡愁这种情感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作者把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可感的物上来表达,而且表达朴实自然。因此,学习本诗,重在体会情感,把握意象,品味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合作进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对本诗的理解,要求学生以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为主,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并配以长城的图片,歌词用文字打出,营造深沉的氛围。
透过这首歌,我们仿佛看到了演唱者那颗炽热的中国心,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其实,苦苦思恋着祖国的还有许多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台湾作家——席慕蓉,走进她的《长城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基本情况,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教学重点)
2、认识诗歌形式多样性,感受诗歌语言之美。(教学难点)
(三)、背景资料:
席慕蓉:女诗人。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出生于四川,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后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播放诗歌朗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五)、播放舒缓的、略带哀愁的音乐,学生自由朗读,大屏幕出示重点字词及字音,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六)、明确《长城谣》的体裁。根据诗歌内容的侧重和运用表达方式的不同,诗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本诗属于抒情诗。
(七)、抒情诗的主要特征:咏物抒怀。
其中的“物”——意象(即用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情)。
本诗中主要意象有哪些?
经探讨后明确:“你”(长城)、黄河、敕勒川、阴山。
(八)、诗人借长城这个意象向我们诉说了什么?
经探讨后明确:长城——诉说了华夏各族互相征战、杀伐的历史,以及诗人自己对长城难以言表的激情。
请同学再深入一层思考,诗人心中的长城,是一座怎样特殊的建筑?思考后,填空。
第一节:长城是(华夏各族之间战争、灾难)的见证。
第二节:长城是(故乡、祖国、民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九)、朗读第三节诗试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诗的内容。(提示:用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经探讨后明确:借黄河入“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十)、如何理解“(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句?
乡愁使我难以入眠,“梦”就是思念和想象,是了解故乡的强烈愿望。
(十一)、探究全诗的抒情线索和各诗节的抒情重点。
贯穿全诗的线索: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
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
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
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十二)、小结
播放flash“统一论坛”之“三通好”,寓浓浓的乡思、乡愁和严峻的社会现实于其中,使学生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宿愿,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用音乐和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描述祖国统一的flash动画作为结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这首诗的学习更加深入,由乡思、乡愁上升到对祖国统一问题的探究的高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蓉
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
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
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教学流程】
一、以“境”导读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吟唱)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乡愁 乡思)
2、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二、以“法”引读
1、你们以前读过诗吗?读诗有什么方法?
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给生字注音,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3、推荐学生朗读。
三、以“情”赏读
1、你认为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教师范读
⑴学生关上课本,体会诗的感情。(思乡)
⑵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第三节)
⑶要做梦,须入睡;无眠,则未入睡。那作者说“无眠的梦”,不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乡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乡。)
四、以“议”品读
1、诗的感情如何表达呢?(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黄河 长城)
3、为什么要借助长城?有何深意?(组织学生讨论:因为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作者的心灵深度更是故乡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教师朗诵第一节,学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
6、自由朗诵第二节诗,说说要读出什么样的味来。
7、比赛朗诵,互相评论。
五、以“听”背读
1、学生推荐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同学关上课本听读,准备背诵。
2、学生背诵。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们教室听课,你想跟她说些什么?提些什么问题?
六、以“仿”创读
1、假如要我跟她说,我想说下面的话,同学们想听听吗?那下面我说了,你们把你们自己当作席慕蓉,那想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读了你的诗,我为你浓浓的故乡情节打动了,我也想学写一首诗,你能帮我指点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写作要求。
⑴诗句形式:
⑴尽管……
尽管……
你……
⑵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将“⑴⑵”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
⑶要传达一种感情。
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2、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师生赏析。
【板书设计】
板书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 一片槐树叶)》教案2
第六课《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 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 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 总 ” 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 。这是一首咏物抒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