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本文共1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地理常识的了解很少,所以学习水平不太,但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问题,他们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在学习了宏观上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后,从微观上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使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的原则,将传统教学法和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法相结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并达到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选择】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用Flash动态演示冷锋系统、暖锋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播放一些关于台风、寒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以及给我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教学设计过程 (1个课时)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导入新课

(3分钟)

播放一则天气预报,思考: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引入新课。

思考、踊跃发言:有冷锋、暖锋系统,低压、高压系统。

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用PPT形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齐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0分钟)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题。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的概念和分类。

2、锋面系统:

(1) 锋面的.概念。

(2) 锋面的结构。

(3) 锋面的分类。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系统与天气

2、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书本寻找答案,记好笔记。

为了更加充分的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0分钟)

用PPT展示合作探究题。

1、小组内绘制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

2、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3、归纳总结冷锋、暖锋的区别方法。

4、举例说明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5、绘制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采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6、完成课本P57思考活动第(1)、(2)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分层讨论,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总结完善。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精彩展示

大胆质疑

(15分钟)

及时做补充讲解。(PPT)

展示,用简洁清楚地方式展示各组的正确答案。大胆质疑,从疑惑中成长 。

精彩展示,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当堂训练

(5分钟)

督促学生完成当堂训练。

快速完成当堂训练。

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的概念和分类

2、锋面系统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一般冷气团在锋面之下,暖气团在锋面之上。

(3) 分类:冷锋和暖锋。

A.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B.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与天气

2、高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

观课议课活动结束了,经过认真的总结及反思,我认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案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采用了学案教学,设计好学案让学生提前回家进行复习并带有问题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学案教学的确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而且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反思性教学的有效性

平时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缺少预习环节和自我反思环节,于是在对本节课设计的时候我就在学案中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预习体会,另一个是课堂反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预习体会是在课前完成的,可以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遗漏点,并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听课更具针对性。课堂反馈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是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内容之后,通过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反映的比较好。

3、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导入,并让学生观看冷暖锋过境的动画,来自己分析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回答,来解答课堂的知识点。 有针对文科生有拓展训练。讲练结合能够做到及时巩固。

4、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

本节课以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知识整合”部分采用了提前预习,课堂学习的方法。对于冷暖锋示意图,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的方法加深印象。对于冷暖锋的判定,采用了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完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如:讲课时正好经历寒潮天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6、讲练结合,习题设计有层次性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在课堂上除了对知识点的复习外,就是要能够解决问题。在习题设计上,分别设计了“基础巩固”“应用提升”“直击高考”几个环节,问题由浅入深,既可以满足学业测试水平的难度要求,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在时间分配上没有安排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以至于“直击高考”和“课堂反馈”内容没有完成,使教学过程不完整。

2、学生在平时太缺乏课堂探究的机会,已经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喜欢老师把知识都总结出来,自己只要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不愿也不会动脑,懒得动脑,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会学习,从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

3、在设计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对“预习体会”不知道怎么去写,也看出平时学生在预习环节上的缺失,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上提高重视。

4、提问学生的面还是有限,应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5、导入采用了《海尔兄弟》的视频虽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针对高二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更具高度的导入方式

6、由于知识点多,显得时间紧张,导致个别知识点强调不够到位。

总之,在本节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我也要把一些好的做法延续到以后的常规教学中去。我也要向组内的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提升。

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展示仪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让学生将黑板比作地面,书本比作锋面,通过实物演示介绍锋面的结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锋面的不同移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锋面的类型和分类依据;在锋面演示过程中,通过观察选定地点与锋面的相对位置,来理解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含义,并通过分析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 “ 你说呢? ”“ 你认为呢? ”“ 你的观点呢? ”“ 你的看法呢? ”“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再想想看?” 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点: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我应该把今年以来的容易被学生关注的不同天气现象联系进来,让学生分析判断,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感受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现在他们发现原来古诗中也能包含许多地理知识,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点:语言表达能力差。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感染学生。但我做的远远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一句优美的话,一节课都是短句,无长句。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感受颇多。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与提高。一节课备了整整一个星期,综合素质不高。为此,我决定要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具体要做: 第一:精钻课本,每一节课都要仔细备课,把每隔知识带你都要吃透,写详案,做适合的课件。

第二:虚心学习,只要有时间要主动听老教师的课,汲取精华。

第三:平常教学中,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每次教学活动,加强锻炼,提高水平。

教后记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实物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展示仪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让学生将黑板比作地面,书本比作锋面,通过实物演示介绍锋面的结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锋面的不同移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锋面的类型和分类依据;在锋面演示过程中,通过观察选定地点与锋面的相对位置,来理解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含义,并通过分析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

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点: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

我应该把今年以来的容易被学生关注的不同天气现象联系进来,让学生分析判断,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感受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现在他们发现原来古诗中也能包含许多地理知识,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点:准备还不够充分。

虽然为这节课准备的时间有近一个星期之久,但是教学中有些问题的呈现仍让学生感到茫然。如:让学生根据冷、暖锋的符号指出冷、暖气团的位置。由于事先我没有向学生讲清冷锋三角形符号和暖锋的半圆型符号在那侧,锋面就移向那侧,所以学生回答时先后两次都出现了问题。下节课在课前复习中要向学生讲明并再次练习,加以强化。

反思不足,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努力,改进自己

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flash动画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导入使用的是前一天的天气预报的视频,并且联系近期的大雪,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地理随处可见,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flash动画演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尤其是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让同学们非常直观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将语文和地理完美结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最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来播报天气,既巩固了他们应识应会的知识点,又培养了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上课时间被压缩,课件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本节课中需要使用很多的flash动画演示,但是学校的电脑设备中无法打开,必须重新安装软件,安装新软件后有一些flash动画位置发生改变,必须重新挪动;而且在讲课前录课室的电脑突然无声了,天气预报视频无法播放,所以临时决定重新安排教室,所以占用了一些讲课时间。讲课之初,有点慌乱。

第二: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 “ 你说呢? ”“ 你认为呢? ”“ 你的观点呢? ”“ 你的看法呢? ”“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再想想看? ” 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三:准备还不够充分。这节课的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只有两天的时间,教学中有些问题的呈现仍让学生感到茫然。如:锋面成云致雨的原因,好在及时在口头改成了水汽是哪个气团

携带的,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关于对流层气温变化规律,得出结论。

第四:板书过于简单,缺少板画。板书的设计知识一个简单的知识轮廓,没有透彻的分析冷锋、暖锋的区别,应该画出冷锋,暖锋的板画,分析冷锋和暖锋的区别,加深学生印象。 反思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教学,以后我会更努力!

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气旋和冷锋的案例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重点,克服“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呢?那就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对教与学进行如下处理:

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本单元第三节“近地面风的受力”等旧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锋面系统的学习作铺垫。其理论依据是: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②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在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学习中,我选取“北半球气旋”作为教学重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随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气旋及南半球气旋;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纳暖锋的特点及天气状况,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没有事先列好对比指标,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对比和迁移。

(5)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由于教学方法得当,符合课改精神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本节内容的设计从教材结构上讲是用于回答本单元引言部分提出的两个设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和“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也是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理论基础上,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大气运动框架下对各地区常见天气系统的具体分析,完整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如高气压、低气压、极锋等;此外,本节内容的掌握更可使学生将地球上的大气有关知识学以致用,分析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要求:

1、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不同锋面、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3、理解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读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关系图。

2、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近期天气变化状况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运动变化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掌握锋的有关组成部分及其运动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读图2.21“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并结合flash课件演示理解掌握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并从动态的角度理解气旋、反气旋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生活。

〔新课导入〕

播放近期江苏省天气预报(参考材料:11月1日),提醒学生注意发生在江苏省的阴、晴、风、雨等天气现象。选取江阴市为参考地点,注意江阴市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天气现象变化。由对冷空气、暖空气的感性认识引入气团的介绍。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锋的主要组成有哪些?结合图2.18锋的形成,除掌握锋面、锋线、锋前、锋后等名词,对比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还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冷暖空气的运动、锋的形成。

Flash课件演示冷锋及其天气、暖锋及其天气、准静止锋及其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各个锋面中气团的运动状况、天气的变化情况及成云致雨的过程,结合图2.19冷锋及其天气、图2.20暖锋及其天气,对比总结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的差异,注意重点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差异。讨论完成填表: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交流参考如下: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天、降雨、刮风、降温

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风、沙暴等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多云、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和湿度上升,天气转晴。

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的暖锋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晴朗

持续阴雨天气

天气转晴,具体情况受过境后的控制气团影响

“梅雨”

〔交流点评〕

突破这一重点难点,要抓住两个运动变化的关键: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展开“拉锯战”而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二是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就冷锋而言,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暖,过境时出现降温、阴雨、大风天气,过镜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关系略。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5活动。从锋面系统活动的一般分析过程,即先判断是什么锋面,其运动状况如何,从该锋面到之前、到之时、到之后的天气情况理解其动态演变过程。

〔联系生活〕

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锋面系统活动及其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播放寒潮、梅雨的视频短片,结合案例2“寒潮及其危害”,了解寒潮、梅雨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巩固拓展有关锋面的知识。

〔承转〕

在秋季和春季,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说寒潮来袭,造成大风、降温、冻雨等灾害;而在夏季,我们听到更多的可能造成大风、暴雨灾害的是台风。

播放第9号台风“麦莎”8月6日登陆浙江省的视频材料,引入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介绍。

〔指导读图〕

读图2.21“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掌握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明确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它们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形成、发展及其运动变化,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不同半球、不同气压系统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发展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合图2.22气旋与天气和图2.23反气旋与天气讨论完成填表: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反气旋

鼓励学生从全面动态的角度进行交流,注意对比近地面、高空气流、气压差异,交流参考如下: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上升

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下沉

天气晴朗

〔交流点评〕

水平方向上理解近地面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关键是根据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判断气压梯度力、所在半球判断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根据三个力的共同作用确定气流运动方向。另外需要指出在高空气流不受摩擦力的影响,最终的流动方向是与等压线平行的旋转运动。

垂直方向上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低压中心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温度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7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对于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总结、从多角度总结。

〔联系生活〕

回放20第9号台风“麦莎”8月6日登陆浙江省的视频材料,结合案例2“台风及其危害”,读图2.24台风结构示意,巩固拓展气旋的有关知识,了解台风的巨大破坏力,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

冷气团运行

暖气团运行

甲(锋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丙(锋后天气)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_

抬升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暖锋

冷气团后退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师:影响我国天气的锋主要是什么锋?

生:冷锋。

师: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请举例说明哪些锋是冷锋。

生: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春季的沙尘暴,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形容我国什么地区的什么天气?它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师: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份,长江流域的天气又是另一番景象,往往是艳阳高照,天气晴热,又称“伏旱”,它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还有夏秋季节的台风,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板书)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什么是低气压、高气压?

(板书)

1.低压、高压

(投影)教材图2.21

师:请大家看教材图2.21。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低气压。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高气压。请你指出图中有几处高气压、低气压?说出高压中心、低压中心的气压值。

生:(观察指认回答)

师:很好。大家再看图,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上弯曲的各点连线叫脊线,好比地形上的山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什么呢?

生: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师:对了。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等压线上弯曲的各点连线叫槽线。

我们再来了解什么是气旋和反气旋。

(板书)

2.气旋、反气旋

师:气旋就像江河中的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反气旋与气旋相反,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低气压。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师:(点评及方法指导:以北半球的低压中心为例,选取某一部位的一点,让学生画出此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让学生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关于风向的知识,画出此点的风向;然后再由点及面,画出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各个部位的风向,这样形成了一个逆时针辐散的平面气流图。学生掌握了方法,很容易理解高低压的气流状况,不必死记硬背)

北半球和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因此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旋。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是顺时针辐合。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师: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高气压。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高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师:(同上—点评及方法指导—小结)北半球和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因此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是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是逆时针辐散。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动画演示)北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三维运动

师:请大家观察动画,总结填表。

(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

气旋

反气旋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师:低压中心气流不断辐合(气旋),越聚越多的空气将往哪里去呢?高压中心气流不断辐散(反气旋),空气将从哪里过来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设想与推断)

生: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中心空气_上升(上升气流),当气流升至高空时,又会向四周流出;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气流)。

师:很好,大家观察很仔细。所以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叠加补充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垂直气流

气旋

反气旋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水平

垂直

方向

低压上升

高压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低气压、高气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

生: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师:非常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给大家总结了两个方法。右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右手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左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左手表示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大家一起探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

(板书)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投影)P47活动2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及其天气

探究内容:

(1)从中心气流的运动状态看,气旋和反气旋有什么差异?

(2)假如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冬季和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什么天气?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提出结论。

探究结果:

(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空气上升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

师:可见气压的分布导致空气的流动,气流的运动影响天气的形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很大,这些天气系统是怎样影响我国的?

生:气旋过境时,中心地区云量增多,常见阴雨天气。北半球气旋东部刮偏南风,因来自低纬气温高,水汽含量多,所以多云雨。西部刮偏北风,空气来自高纬,降水少,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影响我国的气旋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常见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生:影响我国的反气旋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和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夏季炎热干燥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在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如我国位于蒙古高原形成的

反气旋东侧,冬季多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在秋末、冬季、春初时节常会形成寒潮。

(过渡)师: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伏旱和寒潮则是反气旋的杰作。下面请大家看教材第48页案例,一起来了解台风和寒潮。

(播放录像)台风

师: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

生:气旋。

师:台风作为气旋其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生:位于热带,产生于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12级及以上。

师:台风与飓风是什么关系?

生:台风在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师:台风的灾害由什么造成?

生: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师:我国是台风影响国家之一,台风能带来好处吗?

生:(合作、讨论、辩论)能,干旱季节带来降水缓解干旱,如7、8月份的江淮地区如有台风过境会带来降水缓解伏旱带来的燥热和干旱。

师: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寒潮。什么是寒潮?

生: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师:寒潮是不是一定带来降水?

生:不一定,如果当地原有暖空气比较干燥的话则不能形成降水。

师:寒潮与反气旋是什么关系?

生:反气旋的中心在高纬地区时,反气旋的东南、西南部分容易形成寒潮。

师:寒潮会带来哪些灾害?

生: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和冻雨压断电线并可能折断电线杆、交通运输受阻等。(开放性的答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师:我国的寒潮与冷锋有什么关系?

生:是高纬度的冷高压中心辐散出的气流向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快速运动,形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不再陌生,更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指导生活。

练习:

(投影表格)由不同学生回答逐个填写

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

气旋

反气旋

定义

成因

中心气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天气

一般情况

对我国

的影响

示意图

(北半球)

2.我国北方地区,秋季经常在___________(气压)或___________(气流)系统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答案:

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

气旋

反气旋

定义

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气流

方向

垂直

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N——逆时针辐合

S——顺时针辐合

N——顺时针辐散

S——逆时针辐散天

天气

一般

情况

上升空气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下沉气流因升温不易冷凝,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就是强烈的热带气旋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副热带高压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教学建议

关于本节的概要分析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前几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关于准静止锋教材没有涉及,是否补充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当地能否受到这一锋面系统的影响为前提,灵活掌握。

关于本节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这部分知识,重点在于对气旋和反气旋的分析,气压状况在大气运动一节已经讲述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对于气旋和反气旋的了解,教师应该从气压分布入手,在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并且气压中心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引导学生分析并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北半球或南半球的风向,通过所绘制的图像,总结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规律,有水平气流运动进一步分析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由这种运动规律再分析对天气的影响,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关于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的教学分析

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冷、暖锋的形成,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冷、暖气团哪个主动移动,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冷空气总是在暖空气下面;

第二,冷、暖锋到来之前,到来和移出之后,天气的变化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天气会出现较大变化,冷锋到来之前,受锋前暖气团的控制,天气晴朗,冷空气移动过来,迫使暖空气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受冷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如果暖空气所含水汽量充足,往往形成较大的降水;如果冷空气移动速度非常快,是暖空气抬升速度很快,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一般形成较大的风,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会形成沙尘暴天气,当锋面移出后,当地受冷气团的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较稳定,这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暖锋到来之前,当地受冷空气的控制,天气较为晴朗,气温相对较低,暖气团移动并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天气,由于暖气团一般势力较弱,因而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当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第三,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应该将教材中提到的天气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重点内容应该是气流运动状况以及不同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是对气流运动的描述,二者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是描述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这一点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该讲述清楚,气旋、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关键在于对中心气流运动特点的理解,气旋中心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多云雨,反气旋中心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锋面气旋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较为常见,教材以图像形式出现,主要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能够阅读图像了解锋面气旋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即可,这部分属于较难理解的知识,主要是暖锋、冷锋与气旋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某一个地区,教学中注意将这些内容分解,再组合,使学习的层次能够递进,便于学生接受。本节配有多幅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关于锋面系统的教学建议

在讲述“锋面系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明确冷、暖气团哪一个主动移动?冷锋和暖锋,其冷、暖气团所处的位置有何差别?冷、暖锋移动速度是否有差异?移动速度不同带来的天气状况有何不同?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分析不同类型的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对当地天气的影响。结合当地实际天气状况,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沙尘暴或北方夏季的暴雨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属于哪一种锋面类型?另外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等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冷空气移动速度快会形成大风天气?

关于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突出体现,应该引导学生很好的分析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形成什么灾害性天气等?学生对于锋面和气旋等知识有所了解后,借助教材提供的锋面气旋的图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对所到达地区的影响,其影响顺序是:首先暖锋到来,形成连续的降水过程,其次气旋移动过来,气旋中心影响形成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旋移出此地后,冷锋移动过来,形成大风天气,冷锋移过,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这个影响过程教师分解后,学生再进行分析能够较为顺畅。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特别应该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常见的天气的系统》教学课件

《常见天气系统锋》的教学反思

刚刚上完《常见天气系统――锋》这节课,写个教学反思,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如:讲课的当天(深秋)正好阴雨天气,引导学生结合昨天气温,判断是什么锋过境?预测明天气温会怎样?要加衣服还是减衣服?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2、我成为了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本课一开始让学生朗读两首诗。重点句包括“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明节雨纷纷”。然后我提出问题:你知道哪句是描写天气?哪些是描写气候的?你还能举出哪些形容天气和气候的词语?立刻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

(2)创设了探索情景,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过程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课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电脑动画模拟冷锋的运动与天气。然后设置探究课题: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特点(暖锋同理)。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答案。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

3、课堂上能够从多角度关注学生

(1)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五十几名学生在个体上是存在差异的,我在本节课问题的设置上难易结合,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很有可能一个简章的问题会让一个学生产生强大的自信心,成就了一个人材。

(2)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

例如学生在探究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特点时,我引导学生从气压、气温、湿度、阴晴等几个方面入手。使问题更加清楚、简洁。

(3)课堂我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节课活动题是:针对《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天气状况的描写,分析锋类型及天气。通过活动学生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适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学习更有动力。

不足之处:

1、学生在平时太缺乏课堂探究的机会,已经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喜欢老师把知识都总结出来,自己只要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不愿也不会动脑,懒得动脑,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会学习,从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

2、由于探究活动时间长,显得时间紧张,导致个别知识点强调不够到位,课堂检测仓促。

3、教师评价方法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很好”“非常好”等,还要具体一点。

4、提问学生的面还是有限,应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大气组成、分布、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节课还为第四单元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目标确定:

①知识目标:理解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概念和形成。

理解锋面系统并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会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

会阅读天气形势预报图。

③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重点之一: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

②锋面天气掌握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重点之二:高低气压的天气特征。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低压)强烈发展的表现。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难点之一: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其为难点的依据有二:

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②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和被动不易确定。

③锋前锋后的位置不易辨认。

④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的差异不好掌握。

⑤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好记忆。

难点之二:锋面气旋的理解。其为难点的原因有二:

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形成锋面反气旋。

②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难于长久记忆,且易记混淆。

二.说学法:

1.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2.手势记忆法。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可借手势强化记忆。

3.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三.说教法:

1.多媒体视听教学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通过电教模拟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视听感觉。

2.比较教学法: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用比较法教学学生记得牢。

常见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教学建议

关于本节的概要分析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前几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关于准静止锋教材没有涉及,是否补充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当地能否受到这一锋面系统的影响为前提,灵活掌握。

关于本节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这部分知识,重点在于对气旋和反气旋的分析,气压状况在大气运动一节已经讲述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对于气旋和反气旋的了解,教师应该从气压分布入手,在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并且气压中心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引导学生分析并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北半球或南半球的风向,通过所绘制的图像,总结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规律,有水平气流运动进一步分析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由这种运动规律再分析对天气的影响,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关于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的教学分析

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冷、暖锋的形成,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冷、暖气团哪个主动移动,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冷空气总是在暖空气下面;

第二,冷、暖锋到来之前,到来和移出之后,天气的变化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天气会出现较大变化,冷锋到来之前,受锋前暖气团的控制,天气晴朗,冷空气移动过来,迫使暖空气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受冷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如果暖空气所含水汽量充足,往往形成较大的降水;如果冷空气移动速度非常快,是暖空气抬升速度很快,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一般形成较大的风,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会形成沙尘暴天气,当锋面移出后,当地受冷气团的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较稳定,这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暖锋到来之前,当地受冷空气的控制,天气较为晴朗,气温相对较低,暖气团移动并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天气,由于暖气团一般势力较弱,因而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当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第三,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应该将教材中提到的天气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重点内容应该是气流运动状况以及不同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是对气流运动的描述,二者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是描述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这一点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该讲述清楚,气旋、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关键在于对中心气流运动特点的理解,气旋中心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多云雨,反气旋中心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锋面气旋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较为常见,教材以图像形式出现,主要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能够阅读图像了解锋面气旋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即可,这部分属于较难理解的知识,主要是暖锋、冷锋与气旋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某一个地区,教学中注意将这些内容分解,再组合,使学习的层次能够递进,便于学生接受。本节配有多幅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关于锋面系统的教学建议

在讲述“锋面系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明确冷、暖气团哪一个主动移动?冷锋和暖锋,其冷、暖气团所处的位置有何差别?冷、暖锋移动速度是否有差异?移动速度不同带来的天气状况有何不同?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分析不同类型的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对当地天气的影响。结合当地实际天气状况,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沙尘暴或北方夏季的暴雨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属于哪一种锋面类型?另外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等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冷空气移动速度快会形成大风天气?

关于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突出体现,应该引导学生很好的分析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形成什么灾害性天气等?学生对于锋面和气旋等知识有所了解后,借助教材提供的锋面气旋的图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对所到达地区的影响,其影响顺序是:首先暖锋到来,形成连续的降水过程,其次气旋移动过来,气旋中心影响形成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旋移出此地后,冷锋移动过来,形成大风天气,冷锋移过,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这个影响过程教师分解后,学生再进行分析能够较为顺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①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②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各不相同,学校所在地区近期天气状况如何?影响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中冷、暖锋与天气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冷、暖锋面的形成过程中,冷、暖气团哪个主动移动?不同锋面类型,冷、暖空气位于锋面的位置有何不同?不同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对于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什么影响?从锋面到来之前、锋面到来和锋面移出后,天气状况如何?为什么冷空气移动速度快,容易形成大风天气?联系当地曾经出现过的灾害性天气,分析锋面对我国降水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说明哪些灾害性天气是由于锋面形成的?

(板书)一、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

2.锋面及天气

(学生阅读教材中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时,中心气压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如何绘制?如果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风向如何绘制?总结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是什么?气旋和反气旋中心气流运动特点是什么?这种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中锋面气旋示意图)当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

(板书)二、低压和高压系统

1.低压(气旋)系统及天气

2.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天气

3.锋面气旋及天气

【设计思想】

由于本课的立足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知识,因此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联系当地的天气状况,由此入手分析天气系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结合原理示意图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思维,并能够通过学习初步解释引起当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什么?以及在此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天气还将如何变化等。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

【活动步骤】

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

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注意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实际上没有改变方向)。

(2)当摄像机在转盘上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以转盘上的物体――小孩为参照,则看到小球沿着其本来的方向向左偏转了,正好与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相似)。

(3)当转盘中的小孩水平抛球时,小球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转盘上的物体为参照,小球运动方向也发生同样的偏转)。

(4)当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偏转有何新变化?

三、除了本录像看到这种模型,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请学生自己动脑筋。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什么现象有重要影响?

【成果展示】

可以通过自制的实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地转偏向力是怎样产生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常见天气系统》,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自我评价等六个方面来说。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见天气系统》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又为后面气象灾害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面临学考的具体形式,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②通过阅读锋面类型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②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高一《常见天气系统》新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及其天气特征。

确定的依据: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二)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确定的依据:原因有四:

1、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2、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

3、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

4、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地理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较差,对实际生活体验较少,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欠缺,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相关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我们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资料、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讨论法: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学习方法主要有:课前收集资料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将本节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活动一:引导学生从天气预报的收听、收看及搜集天气谚语等方面来谈谈常见的天气系统。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播放近一、两周的中央天气预报的视频资料。

2、收集的几条天气谚语。

3、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经历不同的天气变化,那么你可知道这些变化着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是谁导演了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呢?天气预报员又是根据什么来预测和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和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探寻问题答案——天气系统的成因,以导入新课。从而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活动二:先由各小组派代表说说通过观察图片对冷锋天气的认识,然后我再进行点评和总结。接着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所搜集来的天气谚语及课后活动。

图片一:展示锋面图片,自主学习锋面定义。

图片二:动画展示冷锋及其天气

1、学生活动:观察画面变化分析冷锋天气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锋面两侧气团的移动方向、代表符号,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湿度、气压和天气变化。

图片三:展示暖锋及其天气

1、学生活动:观察画面变化对比分析锋面两侧气团的移动方向、代表符号,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湿度、气压和天气变化。

2、教师活动:引导、点评。

图片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冷锋、暖锋天气”表格内容。

图片五: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1、解释“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2、P42活动。师生合作,阅读分析,得出结论。

3、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什么类型的锋?各形成什么特殊天气?

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并能做到学以致用会解释身边的天气现象。

活动三:

这节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多,关键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讲完新课后,我将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新课内容,从而理清知识脉络,全面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

布置作业:

由于高一学生素质有差异,布置作业时,我将进行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A类学生(中上层的):做《赢在课堂》的能力提升题。

B类学生(中下层的):做《赢在课堂》的自主学案及图表导读。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既能直接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采用比较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如下):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一)锋面结构与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二)锋面类型与天气

分类概念暖气团上升情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实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被迫抬升温暖晴朗刮风、下雨、阴天、降温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主动徐徐爬升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春暖多晴

六、自我评价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直观体验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素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