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3D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 作文大全
- 2024-10-07
- 122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Chem3D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本文共12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Chem3D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结合构象教学、立体化学教学、反应机理教学等,简单地介绍了Chem3D软件的一些功能及其在有机化学多媒体授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Chem3D;有机化学;教学
Chem3D是英国剑桥软件公司(CambridgeSoft Corporation)所编写的Chemoffice 化学办公软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界面友好,便于操作,可以显示分子的立体结构、键长、键角、分子轨道形状等,同时还具有简单的量子化学计算功能,可以对有机分子进行能量、电荷分布、红外和拉曼光谱、核磁性质、反应动力学等的计算与模拟。作为一款专业的化学图形软件,Chem3D可以为化学教育工作者[1],特别是有机化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带来很多便利。下面简单介绍笔者在有机化学[2-3]教学过程中利用Chem3D软件的实践和体会。
1 在构象教学中的应用
环己烷的构象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占用大量的时间,但是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利用Chem3D可以简单形象的把环己烷的两种经典的构象椅式和船式[图1(a), (b)]展现出来,为教学提供很多便利。
在授课时,可以事先在制作的PPT中插入超级链接,然后就可以方便地把已经制作好的图形文件打开。如图1(e)所示,点击鼠标左键,可以使模型任意地旋转,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子模型,从而可以清楚地辨认出e键和a键的位置以及它们的特点。还可以用鼠标选定任意的两个氢原子,软件则自动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很方便地说明椅式构象没有空间张力,而船式构象存在较大的空间张力。并且通过软件的Model Display选项,可以控制图形显示或不显示氢原子,便于学生分辨出船式和椅式构象。
一般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图1(c)、1(d)很难想象的出它们就是图1(a)、(b)所表示的分子构象,但是通过Chem3D的图像旋转功能可以很清楚地把图1(e)旋转为1(g),图1(f)旋转为1(h)。通过观察图1(g)和1(h)中的分子构象特征,很容易发现前者的氢处于对位交叉式,而后者的氢处于重叠式。这也说明了椅式构象的扭转张力小,能量低,船式构象的扭转张力大,能量高。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好的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
在讲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时,同样可以利用Chem3D来建立模型,观察分子的立体结构以及空间张力。另外,还可以利用Chem3D自带的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快速地计算出取代基分别位于e键和a键时分子的能量,比较分子能量的大小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当取代基位于e键时的构象是优势构象。这样通过3D模型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证明了教材中给出的结论。
2 在立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立体化学也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学生缺乏对分子结构的直观认识,难于在头脑中产生分子结构的立体几何形象,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立体化学的学习较难,并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影响了对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4]。立体化学教学中有两个难点:Fisher投影式和构型的'标记(R/S构型标记法)。由立体结构投影到Fisher投影式,学生一般都可以理解,但是由Fisher投影式转换为立体结构式就显得比较困难。利用Chem3D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并使教学过程简单、形象化。
如图2(a)、(b)所示D, L踩樗岬牧⑻褰峁埂T诮萄У墓程中首先打开制作好的模型文件,然后用鼠标拖动D踩樗峄L踩樗幔使其任意的旋转,并使两者尽量重合,但是不管怎样转动或平移两者均无法重合,从而生动形象地演示了手性现象,加深学生对手性概念的理解。旋转分子的立体模型,使其碳链位于竖直方向,即COOH基团位于碳链的上方,CH3位于下方,并使其向投影屏的后方伸展,如图2(a)、(b)所示,这样从学生的视线方向来看,其投影式即为图2(c)、(d),也就是该分子的Fisher投影式。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掌握了Fisher投影式的概念,投影方法及还原方法。同样在后续章节中讲授比较复杂的Fisher投影式时,如酒石酸分子、葡萄糖分子,也可以用该方法,使其投影式的立体结构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讲授另外一难点R/S构型判断时,可以首先建立3D模型,然后旋转,使H原子远离学生的视线,再让学生判断其他原子或基团大小,从而较为容易的判断分子是R还是S构型。这样利用Chem3D中分子模型可以任意旋转来帮助初学者,使其学习变得相对容易,并增加其学习兴趣。
另外在讲授无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时,也可以把Chem3D引入教学。如图3(a)所示,学生一般难以通过教材中的两个结构式想象出这两个分子是实物与镜像的关系且不能相互重合。但是通过Chem3D,构建出两个分子的3D模型[图3(b)],并任意地旋转、平移,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出它们之间是不可能重合的,从而可以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手性”及手性分子的含义。
3 在反应机理教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一般较为复杂,步骤多,涉及到电子效应、立体效应等诸多因素,初学者往往难以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如在乙烯与Br2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中,反应首先生成溴钅翁离子[图4(a)所示],然后Br-离子再从反面进攻C原子,最终生成反式的加成产物。针对这种机理,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疑问: Br-离子为什么从反面而不从正面进攻?实际上,这种机理是由空间位阻所决定的,但是从教材中的结构式很难看到空间位阻的影响,所以就给教师的讲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如果利用Chem3D 的Display Model 功能中Space Filling选项,将结构式[图4(b)]转换为比例模型[图4(c)]就可以清楚地给学生展示空间位阻的概念,上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图4(c)中可以直观的看出,由于Br原子的体积较大,几乎占据了C原子上方所有的空间,所以Br-离子不可能从同一侧来接近C原子,只可能沿空间位阻较小的反方向进攻,所以最终形成反式的加成产物。
4 总结
Chem3D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远不止本文所讲,例如还可以利用该软件显示共轭体系中的离域大兀键;在讲述波谱分析时利用其计算功能可以显示红外光谱、一维核磁共振谱以及对应的谱图解析;在讲反应机制时,可以通过Calculation菜单计算反应历程,然后可以将整个反应过程动态地显示出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利用实物模型(如球棍模型)进行授课。但是现在随着高校地扩招,学生人数地增多,大多高校采用大班授课,如果还用模型教学,一是制作携带不方便,二是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势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适当地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和专业软件操作技巧,并成功应用在教学中,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有机化学的教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较早接触到专业的科研工具,培养其科研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云兰. CS Chem3D 和Gaussian 98 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7 (6):102 104.
[2] 吕以仙,陆阳. 有机化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881.
[3] 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 基础有机化学[M]. 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6120.
[4] 来水利.立体化学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70272.
有机化学作为高职院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有机化合物应用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鉴定、分析有机化合物就成了化学分析常规的工作。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它在材料能源、工程技术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质及化学分析、检验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具有初高中化学基础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查找分析信息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科学的热情,是高职院校化学教师必须面对以及克服的难题。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情境教学法简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最终发展学生的认知机能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1960年以后开始已经为英国的外语教学界所采用,并逐步扩展到更多的学科领域的教学实践中。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单纯的语言来传授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尤为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老师不乏满腹珠玑,但讲起课来平淡的语调,使整节课成为“独角戏”,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兴趣缺乏,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异常。笔者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相比,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它是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形成的。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新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自身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搜集一些必要的学习材料,并与学习情境相结合,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一种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2].
通过创建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实现主动学习,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内容,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举一反三[3].
因而,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或问题为动力和手段,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延伸和扩展,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笔者以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为例,从“问题导入-启发思考-共同分析-交流评价-构建知识”五个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实施。
2.1问题导入。
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5].”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身边熟悉的实例入手,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知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是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单纯的文字概念及其枯燥乏味甚至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有什么特征? ”通过导入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来思考,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2.2启发思考。
在完成问题导入之后,教师应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例如,一首打油诗“地沟油的油条,苏丹红的蛋,三聚氰胺的奶,甲醇勾兑的酒,双氧水的立虾,尿素的豆芽,石蜡翻新的米饭,硫磺熏的馒头。和这些相比,毒胶囊实在只是个小小的新发明而已……”,在这些食品添加剂中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特征,先自己总结得到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通过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2.3共同分析。
在进行具体分析前,教师将每八个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各组组内讨论“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哪些是有机化合物?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过程,鼓励学生参与交流,然后整组协作,共同分析总结。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4交流评价。
在分组进行分析后,要求每组指派一名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要对每一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出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进而引出关于有机化合物的两个经典定义。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2.5构建知识。
通过讨论总结发现: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引出有机化合物就是含碳化合物这一概念。
在整个情境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配合形象化的图片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3结束语。
笔者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经过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及研究,教师的的主导性地位变为更多地引导、评价,并适时总结、归纳。另外,情境教学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主动地查阅材料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化学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 1]李学琴。浅析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10):30.
[ 2]陈福北。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情境设置与技能提高的探究[J].广州化工,2011(40):195.
[ 3]赵辉爽,刘巧云,等。高职《有机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9):80.
[ 4]吴颖。提高化学学习积极性初探[J].职业教育:教材教法,( 02) :72.
[ 5]田红,索陇宁,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43):150.
互动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教育理念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得到了广泛的贯彻。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互动式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主体,有效地围绕学生开展教学。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应用探究
在高校课程中,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科目,对于社会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并且有机化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上对于有机化学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师,需要变革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高校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时期需要的应用型有机化学人才。
1有机化学的基本概述
通常说的有机化学指的就是专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在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科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包含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然后再深入了解一些化学物质之间的各种反应。学生要有效地掌握这种反应的规律,了解各种反应的特征和结果,包含一些蛋白质、核酸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对有机化合物有基础性的概念认识。在新时期,有机化学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加,高校有机化学教师一定要敢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应用性的教学模式结合到教学活动中去,创新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2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有机化学的师资队伍不完善
目前,在高校有机化学专业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机化学的师资队伍不完善,专业性的有机化学教师缺乏,导致学生都要集中到一起进行上课,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有机化学教学课堂学生人数剧增,教师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下一步的学习方向也就无从开展。
2.2有机化学的教学手段单一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得不到提高。目前高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还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在讲台下听讲,被动的接受有机化学知识。学生只能学习一些皮毛,不能深刻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原理,教学的质量相应地就会下降。
2.3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现代有机化学的兴起拉近了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但是很多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还非常落后,内容也不具体不全面,学生只能理解艰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没有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结合化学知识,造成学生想学却学不到精髓,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机化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探究
3.1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首先就是要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师针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为学生形象仔细地进行讲解,开创情境教学,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有机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让学生主动思考,独自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印象。比如,甲基是CH3—,看第一个分子式,说明中间是三个—CH2—,写出来是一条直链;第二个括号后有一个CH,说明这个碳原子连了两个甲基,既是(CH3)2;最后一个是一个碳连四个甲基,两条直连。要点是碳连四个键,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探讨,增加教学趣味性。
3.2学生作为互动教学中心
在有机化学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互动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挥和展现。互动式教学要求课堂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就需要强化多向的互动,学生在互动中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敢于展现自己。教师在互动中要多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并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验证,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一些化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中的成就感。只有在互动式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轻松的完成,并且可以保障教学质量。
3.3丰富互动式教学的手段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地丰富互动式教学的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显示器上找错误,进行比较等,也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进行讲解,还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强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认识,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保障互动式教学有序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方式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应用互动式教学法,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青青.信息化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与信息化,,(5):144,146.
财务会计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结合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如货币资金中,银行各种结算单据的填制以及流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板书大量的银行结算流程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把实际过程中的银行各种结算单据制作成图片并配置声音、文字,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边听讲解、边看演示,可以强化和帮助学生理解,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1.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
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形成的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通过多种学习形式的交替使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财务会计一些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通过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课后问题的互相交流,从而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1.3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出重难点
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较复杂,往往一章里面知识点很多,重难点易混淆,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面对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更不知如何下手,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突出重难点等方面有着独到的功效,教师可以把握这点,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例如,在讲解固定资产这章内容式可以先把所讲的全部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上课过程带着重难点听课,有目的地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4现代教育技术能通过比较教学
巩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对财务会计课程中很多知识点进行比较教学,如存货按照实际成本计价与按计划成本计价在购进货物时科目设置、入库、发出时的会计处理的比较;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时会计处理的比较;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区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计算的.比较等,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使学生恍然大悟而豁然开朗。再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输入输出的优势,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2.1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下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靠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效果技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作的水平高低不一,有的课件只是把课本里面的内容照搬上去,这样就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积极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学习好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2.2避免现代教育技术下单向“灌输式”教学
开展多媒体教学,由于投影仪照明度的原因,我们往往要把窗帘拉下、关掉灯光,以保证投影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较黑暗的环境里,虽然是面对这面,但是受到光线的影响,教师会把握不清学生面部表情,没法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会使教师跟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彼此找不到共鸣的感觉。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并没有认真听的结果。这样多媒体教学就很容易形成单向“灌输式”教学。
3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改进有很大的价值。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将其有机地与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相结合,更好的为财务会计教学服务。
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范例教学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范例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范例为直接接触对象,拓展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2)基本性原则.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基本经验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拓展思维,从而认识学科的基本原理.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举出我们喝过的可口可乐,为什么可口可乐又被称作是碳酸饮料,碳酸是怎样形成的呢?
2.范例教学的模式.(1)认知阶段.范例作为个别事物,具有典型化的特征,教师精选的范例要突出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具有使知识直观化的特点.(2)分类阶段.在认知阶段的基础上,将范例进行归纳整理,将个别现象放在“类”和“属”的范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推断出这一“类”知识的普遍特征.(3)总结阶段.对“类”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将对规律的认知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解更加抽象的规律.例如,初中化学中将物质进行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包括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再对CO2、CO、H2O、SO2进行归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化学物质,便于学生学习.
3.如何有效应用范例.(1)重视范例的基础性.初中化学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基础性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在使用范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必须重视范例的基础性,提供一些基础的、精选的、易掌握的范例,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智力能力.(2)在遵循范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发挥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范例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针对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课程的组织规划,从而利用范例教学达到教学目的.(3)按照范例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针对范例的基础性,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通过范例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应用范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重视教学范例的选择.范例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重视范例的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理解的内容,采取一些教学技巧,结合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酸和碱”时,教师可以钠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方式教学,将钠颗粒放入到水中,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同时发出一些响声,这时教师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水呈现出粉红色.而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得到激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之后教师进行这些现象的解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有效地组织范例教学.将范例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在化学范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范例教学,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进行范例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教学过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应对范例的选择、范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便下次教学中选取更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范例”进行知识的讲授.综上所述,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克服范例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创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多媒体简介
1.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前言,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东西,也能够把媒体看做完成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悉数技术手法。媒体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贮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um)原有两重意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前言。
二、多媒体的分类
1.文本(文字和数字符号)。
其常用文件格式有TXT,DOC,WPS等。
2.图形(停止图形,运动图形—动画)、图画(停止图画,运动图画—视频)。
图形和图画常用的文件格式有BMP,GIF,PCX,TIF,JPEG等,而动画文件的格式主要有FLC,FLI和AVI等。
3.印象。
既有声音,又有图形和图画,其常用文件格式有AVI,MPG,MOV等。
4.音频(语音、音乐和音效)。
其常用的文件格式主要有WAV,MID和MP3等。
三、要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就必须留意的疑问
多媒体为咱们的平时教学供给了许多便利,但假如咱们经常直接运用多媒体去上课,就会养成只会动口、着手,不会动笔的机械承受常识的习气。因而,在课前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咱们要把实习的讲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把“远”的、“别人”的日子案例复原到他们自个了解的日子中来,这么更有利于他们对常识的了解和运用。因而,在多媒体的运用中咱们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摒弃拿来主义,挑选有用讲堂。
当时的自立协作学习请求在学生自立探求时,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但在实习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太信学生,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许多的常识资料照搬到讲堂上来。但学生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限,有时不能把握教材的关键、难点及有关的关键,因而,咱们要通知学生不能养成“凡常识都拿来运用”的习气,要学会放弃,选用对咱们有用的资料,并且在课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悉数把握,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探求所得。
2.打破固定方法,重组资料内容。
每个教师的教学习气和手法不一样,教学目标不一样,过程组织一定不一样,假如照搬可能会造成教学联接出疑问。因而,当学生运用自备的资料时要教会学生,恰当的时分要打破固定方法,对自个所把握的资料进行重组,使之有利于常识的整理、概括和总结。通知学生有时咱们可根据需要打破原有的单元格式,合理有用地交叉前后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多媒体真实有用地为咱们的教学服务。
3.发掘自身特征,增加个性化设计。
如今的学生一个个个性张扬,总喜爱展现自个,显现自个的与众不一样。所以,咱们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性,鼓舞他们斗胆创想,把各自的优势融入所把握的常识中去并表现自个的特征,这么会使咱们的讲堂愈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热心也会高涨。
4.勿过于依靠,融传统与多媒体为一体。
教师要重视现代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联系,重视多媒体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多媒体为教学服务而不减弱教学。
的确,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讲堂容量,使讲堂内容愈加充分,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但是,假如咱们让学生过于依靠多媒体网络的话,教师的自个魅力就可能遭到影响,丰厚的专业素养也无从展现,而学生也会在许多的网络常识中逐步失去自个的共同的思想方法,慢慢地变成多媒体的奴才,然后失去许多根本才能的构成时机,并逐渐损失一些根本才能。因而,咱们要辅导学生运用多媒体为学习打下厚实的根本功。假如多媒体教学能表现师生的立异才能,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更能表
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纲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件讲授纲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级、级中药和药学专业8个班中,各选2个班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使用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纲要教学法,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平时成绩、技能操作考试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期中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作 者:喻菁 黄路路 王李俊 黄永清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344000 刊 名:中医药管理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年,卷(期): 17(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课件讲授纲要 有机化学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坚持辅助性原则,做好语文教学配合工作
将信息技术导入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摆正信息技术的定位,即辅助性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课本教材及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很多语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陷入喧宾夺主的误区,整堂课使用课件做讲解,连朗诵都用课件来代替,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不带语文课本上课的现象。正如学者李晖所说:“原本应该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屏幕的‘人机对话’。”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使用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就坚持辅助性原则,即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敬畏生命》作为一篇感慨生命之伟大与力量的散文,不需要过多使用课件,仅在开堂时为学生展示作者背景与写作风格即可,其他时间教师要以书本为主,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流淌的那种真挚的情感,从字里行间挖掘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同样是以自然万物为描写对象的文章,《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托物言志的课文中,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浓密绽放的紫藤萝,并将作者的精妙语言和词汇呈现在课件中,通过着重强调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在描写紫藤萝时用词的精当,引导学生写好景物作文,加深对语言运用的体悟。
二、坚持启发性原则,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在教材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补充作者生平、文章创作背景、同类作品赏析等诸多内容。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这些都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学生往往听过即忘,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在这个时候,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强大的展示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补充大量的素材知识的优势便显示出来。但是笔者想要强调一点,即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素材的时候,不能因为贪多而一骨脑地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而是要坚持启发性原则,精挑细选能够调动学生思考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来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同时又培养起发散思维。如《背影》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作者朱自清的介绍,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篇文章,但是不能不加辨别地采纳朱自清的事迹,像朱自清在最困难的时候拒绝美援面粉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在开拓新诗的道路笔耕不辍、付出辛勤劳动的事迹,虽然这些故事都是作者朱自清高尚人格的彰显,但是与渲染父爱、感悟父子浓浓亲情的文章主旨并不搭调,反而会误导学生的阅读思路。笔者在这堂课中,通过课件展示朱自清与父亲自幼的种种矛盾和随时间逐渐被亲情所融化的故事,为《背影》的学习铺垫情感基础,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三、坚持灵活性原则,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大胆灵活地利用,通过信息技术特殊的声音和视觉效果,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将仅靠语言和文字描述的文章内容用信息技术情境化,达到化虚为实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性感共鸣,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中对人、事、物进行思索和感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标。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等课文的学习为例,在班级内很少有学生到过这些景点游玩,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把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馆的观赏视频播放到大屏幕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解说,让学生先“游”一遍景点之后再进入课堂学习中,文章中描写的美妙景物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了一种体验后的亲切感,学生也会深深慨叹文章中对景点精致描写的优美句子,并潜意识地模仿这种景致描写语句。此外,灵活性原则也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多媒体课件、板书、教材融合贯通。在课堂中经常会有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即兴讲解的知识,这些未做准备的知识,就可以补充到黑板上;同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比较好的理解和发言,也可以写在黑板上,使课堂教学做到全面、细致。
四、坚持拓展性原则,优化语文作业点评模式
完整的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课堂学习,也包括课后作业练习。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将信息技术与语文作业相结合,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进入日常生活。笔者在语文作业点评中,将点评的权利通过信息技术交予学生。笔者申请一个QQ群,让学生把自己的语文周记和学习体会等写作作业上传到群共享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同学的作品,并定期组织学生为同学作品进行推选和评价。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为本来写作作业只有老师才能看到,很多学生抱着应付的心理来做作业,但是当作业要“公之于众”,特别是呈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时,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便调动起来。每位学生都渴望自己写出的文章能够得到同学纷纷留言给予好评,所以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便格外认真,鲜有马虎应付的现象。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成为新时代课堂的优秀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从行动上不断优化使用策略,让语文学习焕发出属于时代的个性色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语文课堂出发,积极与信息技术技术整合,扬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小船,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呼唤,同样也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但是不能否认,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学方法,由于不稳定因素多而导致教学难度也会相应增大,而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诸多中学语文课堂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的共同研究与优化,以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更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策略。
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提议下,我们的生活不仅在物质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对于中国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教育也必须要提升。钢琴本来是国外的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更需要学习国外的知识和能力,钢琴作为西方的乐器,可以让学生提升欣赏能力,让他们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音乐的能力。让中国学生进行钢琴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知识提升得更多,但是由于中国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让中国学生更好地进行钢琴学习,受到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对于钢琴的教学来说,必须要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钢琴教学的模式,才可以让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如今,最重要的一个钢琴教学运用就是双钢琴演奏的模式,所以,双钢琴演奏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本文就论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双钢琴演奏的演变过程,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需要遵守的特点,如何更好地进行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双钢琴演奏;钢琴教学;运用
双钢琴教学对于双钢琴教学来说,就是运用两台钢琴,由两名或多名演奏者通过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演奏。双钢琴演奏不仅是一种艺术演绎形式,同时也可以促进独奏者的全面发展,并作为一种常规的训练方式来提高钢琴教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双钢琴演奏形式是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钢琴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具有一个更好的教学模式也是多么的重要。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钢琴的一个重要的进步途径,所以,本文阐述了双钢琴演奏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事项,以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教学。
一、双钢琴演奏的演变过程
双钢琴演奏经过了一个非常长的演变过程,让钢琴教学的模式更加的成熟,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过程,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接下来就谈谈双钢琴演奏的演变过程。双钢琴的演奏从第一次登台亮相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阵双钢琴教学热,一些国内的钢琴家开始研究并创造关于双钢琴的演奏作品,在不断的研究创新中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钢琴刚刚进入到中国来的一个开端,也是钢琴学习的一个非常热门的时期。现在双钢琴的演奏已经被搬入音乐教程中,在学校内的音乐教学中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组织小组形式的课程教学,并专门设立了双钢琴教学室等,以便双钢琴教学在我国能够更为普遍和良好地进行发展。这个过程中,钢琴的教学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双钢琴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好处,让学生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钢琴,了解双钢琴演奏的内涵。
二、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双钢琴演奏对于钢琴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钢琴水平,接下来就谈谈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音乐素质在双钢琴教学中起到作用
音乐素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不管是对于钢琴的学习来说,还是对于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想要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听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节奏感,让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更多的沟通,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增加更多的沟通。这样,不仅对于学生的钢琴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其他的学习来说,也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
素养和素质学生进行钢琴的学习,学习音乐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演奏的技能,让他们通过课堂的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提升学生的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格,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学习能力。当然了,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格,需要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才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不然的话,就不能更好地进行钢琴的教学,学生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钢琴的学习。
三、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
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虽然有很大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对于钢琴的教学来说,现状也是不容乐观的,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琴教学中也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接下来就谈谈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化,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这是在钢琴教学中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不能让学生不断的进步和成长成为一个社会的接班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我国,钢琴教学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方式还是传统为主,一般是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就会丧失掉兴趣,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了自己的压力,这样,更加不能好好的学习了,尤其是对于钢琴的学习来说,更应该要让学生自助的学习,但是钢琴如今的学习正好的避免了这个好处,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老师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学生不能更好的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引导者,老师的能力不足的话,就会让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钢琴教学中,如果老师不了解双钢琴演奏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三)在双钢琴整体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
不科学、教学教材不够严谨以及教学安排计划的不合理等问题双钢琴演奏的整体的教学应用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性,导致了学生没能按照学校希望他们学习的方向进行学习。教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学教材的不够严谨,不能让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的时间进行教学安排不合理,也是学生不能更好的进行双钢琴演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提升双钢琴演奏在钢琴教学中的途径
对于双钢琴演奏来说,钢琴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措施,才可以让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接下来就谈谈在双钢琴整体的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教材不够严谨以及教学安排计划的不合理等问题。
(一)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双钢琴的演奏,演奏者演奏过程中,不仅要倾听自己声部的发音,也要倾听合作者的发音,要做到二者的融合,使二者的发音天然合成,这样才能彰显双钢琴演奏的魅力和特征。这样就需要演奏者具备过硬的素质。演奏者要使音乐充满敏感性,通过倾听,在演奏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节奏的变化,要不断调整节奏,在调整中使演奏更加和谐和优美。在双钢琴中,声部有两个,一个是主奏,一个是伴奏,在学习过程中,要辨别声部,从合奏中去寻找自己的声部,这样才能让双钢琴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提升老师的能力
老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升老师的能力非常的重要,学校也要对老师能力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当老师的能力不足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给老师进行教学的培训,让老师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好地提升。当然了,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需要学校对老师进行评估,如果老师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就要对他们进行更加严格的裁决。
(三)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在练习中,演奏者要相互交融,做到合二为一,不能各管各的,不去考虑对方。在演奏中,要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等相互交流,使二者的演奏做到相互交融,这样才能提升演奏的整体效果。双钢琴演奏要求演奏者具备全面素质,把情感都融入到演奏中,使合作更加具有情感化。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通过运用双钢琴演奏,提升钢琴教学,使钢琴教学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从而使钢琴教学更加有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钢琴家。
参考文献:
[1]管芳芳,赵子琪.双钢琴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146-147.
[2]施忠亮,王月翰.插上一双钢琴艺术研究的“隐形”翅膀———从“钢琴教师论文评选”说起[J].钢琴艺术,,(01):25-28.
[3]侯颖君,白彩蝶.论双钢琴与四手联弹在钢琴教学中的特殊意义(下)[J].钢琴艺术,,(03):18-22.
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然而,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不仅是怎样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关注如何更好的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机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而优化和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近年来,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是如何选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将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极致等都是有待我们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网络”和“多媒体”两个方面,二者可以看作是驱动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电教化高速发展的“双轮”。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双轮”同时驱动的观念。
一、要重视网络这一崭新载体的作用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目的。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但这种互动,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通过教师在同步条件下对学生“耳提面命”来实现的。过多的耳提面命,会使语文教学失去活力,学生没有兴趣。因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并非一门自身有着严密知识体系的知识课。几十年来的实践早已证明,严格按照文体、语法、写作、文学史等知识体系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率,甚至适得其反。因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母语能力,它需要以“能力”立意,需要在读写听说等各方面切实从学生母语实际水平出发来着意培养训练。说它是“能力课”,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倘若是传授知识,“耳提面命”自然有其优势。但若要提高母语的能力,高质量的'读、写、听、说等母语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读、自学、讨论、研究等做法,在语文教学中一再被提倡、被强调,但效果一直不显著。时至今日,“讲”风不息仍是语文教学中难以革除的一大弊端。
在一周几个“45分钟”的语文课上,师生“交互”的局限性的确很大。一位语文老师一学期如果能够找班上每位同学谈心一次,就很不容易。但如果借助网络,这些问题会大为改观。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十分容易、方便、快捷,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不仅师生之间如此,“生生”之间亦如此。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这两年很多教师积极探索凭借网络除弊兴利、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效果明显。
二、要提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关注度
在网络还未普及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常被称为“演示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出现关键词、句或一段重要文字时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出来,达到视听结合的强化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可见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简单的直观演示,课堂上恰当的使用文本显现、模拟动画或表演的片段,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看看科技工作者拍摄的极光照片,看看追踪极光出现过程的实况录象;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操作一下模拟贝格尔号巡洋舰环球航行的动画,让学生自行选择达尔文日记中几处记述,浏览一下那些地方的风光;将连环画穿插在长篇名著中,这有利于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原著,证明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较大的作用和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化,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由局部使用到全部使用,由为教师讲授服务到为学生学习服务,从单纯使用到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的趋势。在语文课件的观摩交流中,不少教师意识到,语文课件不应仅仅为教师授课提供背景,更不应仅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而应当是体现资源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平台。必须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发开放性强的课件,以保证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产生了用网页制作、便于教学中随机选择的“素材积成”型课件,产生了微型网站型课件,也产生了供学生自学的“学件”型课件。课件类型的多样化,说明“课件”最初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仍探索“局部使用课件”,有的潜心于探索贯穿全课的多媒体教案设计。在极富启发的“讲授讨论”中,结合重难点插入制作精美的课件,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有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学课文的体会作成课件,上课要求学生结合自制课件讨论交流,学生也很感兴趣。有的实验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探索让学生当堂提交作业、当堂交流、当堂评改的规律;有的实验则选定一定范围,广泛整合有关资源,打通课内课外,探索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总而言之,语文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以上走势,反映了语文学科在应用多媒体方面的长足进步,也反映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深入思考。语文学科在重视网络应用的同时,对多媒体教学同样应给以高度重视。局部使用课件也可以完成一节高质量的高中语文课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否并不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更何况目前各地各校软硬件条件差别很大。语文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在语文多媒体教学方面,应当不拘一格;对于课件,应看重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是否正确;对于课件的使用,要在体现语文教学规律上下工夫。至于那种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做法,则断不可取。
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人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人本主义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等人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他所倡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和以过程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当学生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当学生负责任的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以及摆正学生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的地位等学习原则对学生完整的发展是会不断促进的,对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有借鉴意义的。
科学课作为一门走在教改前沿的学科,他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他所倡导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评价要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等教育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管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论根源是否来自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但是把这种关注人终身的发展,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运用到科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如何发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优势,合理整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找准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运用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的教学行为,使科学课的探究学习变得有意义和完整,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真正意义所在。下面就自己对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促进者”。
在传统的自然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多年来扮演着一种“更古不变”的角色,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讲演、考试、分数等)支配学生的学习。就是这样的一种教育理论,教师把自己拥有理智的和事实性的知识,灌入学生这个消极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师生的地位不在平等之席上,何谈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发展,共同促进。
罗杰斯的学习观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当学生察觉到学习的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会感觉到这种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一方面不容易学习,另一方面又容易遗忘,那这样的学习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罗杰斯提出废除在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以促进者取而代之!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学习观的基础上的。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老师也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转变出来,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教师“积极的旁观”,蹲下身来参与学生的活动中,聆听孩子们的发言;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激发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希望教师这样的言行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蹲下身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我们一起来研究,寻找答案吧!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很明白,你能告诉老师,教教老师,好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所以,另一位人本主义教育家坎姆勃斯也认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规定、传统、模板、发号施令、欺哄,它也是管理存在的过程。这个角色要求教师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当好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科学教师也应该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
二、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多年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太关注了自己的.存在,就象在一些公开课中,所有的学生都在为老师服务一样。那种导演、演员、观众的角色彼此扮演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本末倒置的结果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了。那种课堂上活跃、生机勃勃的现象没有了。
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的方式也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涉及到心智,而不涉及到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然有效的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之上,提供他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的探究活动,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来说这才是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与效的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才能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如:在《珍稀的动植物》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老师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动植物的情况,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学生的主动性、自发性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第一层次上。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潜能是可以完全激发释放出来的,涉及到学习者整个人自发性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鉴于这样的一种理念,教学的环节可以重新调整一下:说说你知道珍稀动植物的哪些情况→播放珍稀的动植物的片段→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学习者选择想研究的问题→根据选择的问题分小组利用探究网站学习研究→交流汇报、成果展示。这样的收集信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展示的教学流程更能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才持久、深刻,而教师只是一个协助者、服务者,科学学习的主体性才真正得到体现。
三、教学策略的实施——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用情感方式和认知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也就是“完人”,这种完人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的模式,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应有一个现实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促进化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变化的人”。他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过程的人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在现代的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起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重教师“教”忽视学生的“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策略要不断转变。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一个不“完全”的人,是一个不会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策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做到:其一、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体验的过程,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材料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中的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并分工协作。罗杰斯认为,当学生选择了学习方向,参与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资源,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在很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积极被动学习的有效多。其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乎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敢于质疑的思想,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探究活动学会如何学会学习,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真正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如在《摆的秘密》一课,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利用材料制作一个摆→让学生数一数在一分钟之内摆动的次数,各组汇报结果→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同学们制作的摆在单位时间里,摆动的次数不一样)→学生猜想、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记录→交流汇报。由于问题是学生发现和提出的,研究的问题与自己有关,学生就会负责任的积极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就会促进学习,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也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不断形成。
四、教学评价的拓展——关注自我批判和评价。
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使自我发起的学习成为一种负责任的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罗杰斯认为,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以及达到的目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来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才会对自己学习的方向真正的负责。所以自我评价在促 进学习中极为重要。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指标是多元化的,他包含着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评价。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个性差异,导致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评价标准不一样,教师要给他们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自己评价这些判断和选择的结果,教师要提供信息和行为方式,让他们决定适合自己的准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自我正确的批判和评价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真正促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可以贯穿在教学的活动之中。老师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如:你认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哪些地方值得别的小组借鉴;你认为你的设计方案与别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等话语。
人本主义以“人性为本位”的教育理论,认识和重视个体潜能的教育思想等观点对当时教育的冲击和促进是不可否认的,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但他在认识的倾向上过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过分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系统的教育在对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的影响等观点的提出也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背景性。如果把他的这些理论完全照搬到现行的教育中来,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如何合理的运用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还要根据科学课学科的特点,不断的学习和理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进行继承和摒弃,才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