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在水底的豆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 文档
- 2024-09-14
- 102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沉在水底的豆子》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周莹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
高三那年,他告诉父亲说自己非复旦大学不上,您就等着吧。父亲疑惑地问他:“你有这么大的把握?成绩如何?” 他信誓旦旦地向父亲许诺,您要相信自己儿子才对。于是,父亲不再说什么。父亲知道他的成绩考复旦,问题不是很大。
整个高三期间,父亲忙着自己的小生意,没有过多的精力专门照顾他,只一门心思给他攒钱。没想到,高考过后,他却落榜了。他的分数,勉强够二本。这个意外,让他措手不及。
父亲没有过多的批评他。而他自己,却痛苦地恨不得撕开自己的心脏。他在家躺了三天,愧疚像蛇一样纠缠着他,撕咬着他,折磨着他。
三天后,他自己起床告诉他父亲说想出去打工,体验生活。母亲胆怯地问:“你可是什么都不会?……”。他一脸严肃地说:“我出去学习,可以吗?您总是不相信我!”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母亲心疼地眼泪直掉,父亲安慰母亲说,没事的,鹰总是要学会自己飞翔的嘛!任他去吧。母亲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默默叹息的份儿。
三天后,他回家倒头就睡。母亲问他怎么了?他说在酒店端盘子,因为打碎了一个酒杯,被老板骂了一顿。赌气,就回来了。第二天,他一大早就出门了。四天后回来,长吁短叹。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工地搬砖,工头批评他弯不下腰,不是干活的料。说完,他眼泪汪汪地望着父亲。
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出了三颗芸豆,丢进盛满水的玻璃杯子里,就出去了。他看着三颗漂浮在水上来回转动着的芸豆,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母亲看着沮丧的他,想要说一声不要打工了,哪怕是二本,也去上吧。毕竟是在读书。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张口,他就站起来冲出了门外。
他在母亲的担忧中,再次离开温暖的家,出去“闯荡”。晚饭后,他回来了。一身灰尘,一身疲惫。
父亲没有嘘寒问暖,只是喊他过来看杯子内的芸豆。他走近一看,三颗芸豆有一颗沉在水底,两颗飘在水上。他不知所以然。父亲含沙射影地问他:“你看看,这三颗芸豆,哪颗能够发芽结果?”
他被父亲问得莫名其妙,心里直犯嘀咕:“我怎么知道哪颗豆子会发芽结果呢?”
父亲也不恼火,只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把芸豆种在花盆里试试就知道了。”说完,父亲就从墙角搬出三个花盆,装上泥土,然后指着水中的芸豆,让他看看有什么不同。他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门道,只好把头摇得像波浪鼓。
父亲指着三颗芸豆让他看:“沉在水底的那颗芸豆,你看到了什么?”他想了想说:“看到那些水珠像泡泡一样围住豆皮。看样子,芸豆在吸收水分?”沉着脸的父亲,嘴角微微一翘,故意发出疑问:“豆子吸收水分是为了干啥呢?”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飘在水上的豆子,只是表皮吸收了一层水分,里面并没有吸收到,一旦埋进土里,遇到干旱,就会因为缺乏水分而不能发芽,最终会烂掉。沉在水底的豆子,安静地积蓄着力量,为的就是发芽的那一天,迎来一个灿烂的朝阳。”
父亲说完,就把三颗豆子分别种在花盆里,并做了三种不同的记号,尤其是沉在水中的那颗豆子,父亲还插了一支筷子。
父亲的行为,让他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没有出去打工,而是静静地等待豆子是否发芽。
十天后,插了筷子的那颗豆子发芽了。芽苗粗壮、肥厚、翠绿,还特精神。
又过了半个月后,发芽的`豆苗都窜到一尺多高了,而那两颗豆子还没有出土。他忍不住瞒着父亲,扒开土壤翻看漂浮在水上的豆子是什么结果。等他扒开潮湿的泥土一看,他傻眼了,那两颗豆子早就烂成稀泥,废了。
他再看了一眼那株茁壮青绿的芸豆苗,颓废的心灵为之一振。顿时,他心里充溢着一泓喜悦,仿佛看见天边的星光,让他心底泛出希望的光点,虽然星星点点,若隐若现,但是他却有了方向,有了激情,不再迷茫,不再颓废。他暗想,父亲说的话,果然没错。
晚上,他主动与商量父母,不出去打工了,想再复读一年,一定争取上复旦。母亲没敢表态,父亲故意犹犹豫豫不说话。
他一着急,就发誓:一定要做一颗沉在水底的豆子。第二年,他果然如愿以偿,顺利收到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的通知书。
升学宴席上,亲朋好友都赶来祝福。别人纷纷议论说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才。有人羡慕地说:“你真了不起!人才啊!”
他笑笑回答:“我只不过是一粒沉在水中的豆子而已。”
一粒沉在水中的豆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成就了他的人生方向,让他看到了一片光明的未来。
15.阅读本文,根据文章所记叙的内容,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完成下列表格。 (4分)
文章情节
“他”的心理变化
高三期间信誓旦旦的向父亲许诺上复旦
①
②
痛苦 失落
父亲泡豆、种豆让他观察结果。
③
④
豁然开朗
16.请你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文中父亲给了你什么启示。(6分)(不超过140字)
参考答案:
15.①骄傲、得意 ②他高考只考个二本,外出打工屡次失败。③疑惑不解④发现沉在水底的豆能茁壮成长,理解了爸爸的用意。评分:共4分,每空1分
16.豆苗的茁壮成长使我理解了爸爸的话,要想成功必须沉下心,储备力量。不能浮躁。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评分:共4分,理解爸爸的话和自己知道如何做。每点2分。
17.可以从父亲的话所讲的道理“要想成功必须做沉在水底的豆子,沉下心,努力拼搏,积蓄力量”角度谈。也可以从爸爸的教育方法谈。评分:本题共6分。对原文内容理解2分,结合自己生活分析3分,语言表达1分
杨利伟在太空阅读练习及答案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起来了,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 齐)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如果不(急 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状 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升腾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错觉( ) 失重( )
2.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
3.杨利伟在太空的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什么(在文中画出来)?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ué zhng
2.画去:齐 急 状
3.“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①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②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须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那四种颜色——黄、翠、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④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滞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了“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气……
⑤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铭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
⑦今天,地球上每天大约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虎的总量就由6万多只锐减为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多只暴减为几百只。
⑧人类惟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1.完成成语:__________忧天
2.第②段中“复印”的意思是_________。
“原稿”比喻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根线上应填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没有以城市为例作说明的理由是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本段文字旨在说明________。
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阅读练习及答案
留在土地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年轻人在减少,但这并不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心的问题。
他更关心的是,中国的农业正在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科人才。否则,“现代农业”无从谈起。“其实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农民,根本没办法从事现代农业。”张桃林对记者说。
这不是张桃林一个人的担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也有同样的忧虑。这位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对农业的理解从理论层面真真切切地转到了实际层面,“农业科技太重要了”。他仅以甘蔗为例,作为甘蔗主产区,如果广西甘蔗产量出了问题,全国的糖价都会迅速上升。
农业院校也在担心。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说,原来部委所属的七八所农业大学,传统的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不会超过20%,华南农大这个比例则为16%~18%。尽管重点大学不愁生源,但是传统的涉农专业很难招到高分考生。对一些涉农专业而言,招生的常态是:高分考生少,第一志愿少。
涉农的职业院校更是让人忧心。去年,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当面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反映:在近的时间里,农业大省贵州涉农的`职业学校从13所减少到4所,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种植业专业几乎停办,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仅占全省招生总数的3%左右,每年涉农专业毕业生还不到3 000人,学生毕业后纷纷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是个普遍现象,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的建筑只有一个教学楼。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职业院校里,一些看起来风光、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比如,厨师、动漫,则广受青睐。
在这个自由选择的年代,没人能强迫别人作出某种选择。毕竟,农业的“苦”字招牌一直没有摘掉过。以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为例,有人说,学农的学生看起来比较土。“天天跟土地打交道,怎么洋得起来?”温思美说:“农科学生要跟着太阳转,跟着地球转。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农事,都要去做基本的实践。这是花钱花时间的事情。有的学生开玩笑,农科学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多吃二两饭。”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尤其是有了知识积累之后,很多人宁肯在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打交道。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山羊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直言:“别说高校学生不愿意去,农村的人也不愿意在农村,进城务工农民的第三代都不愿意回去了。”
旭日干是真急了:“大量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粮食安全谁来保证,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对很多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人员来说,袁隆平是一个传奇。
有人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解决6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众所周知,袁隆平取得今天的成果付出了多少辛苦: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杂交水稻。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院士更像是一个农民。可是如今,又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像袁老那样整天在地里劳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把自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3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说,现在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他指出的农业科技不足之处,包括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也包括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总量不够、队伍老化等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一号文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
但是,长期以来,“农业苦,农业累”的观念深入人心,政策的调整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温思美说。
(原载月1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文章以“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在文章结尾处,温思美说:“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请联系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
3.请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参考答案】
(1)题目采用设问的方式,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思考,新颖而有吸引力。
(2)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表达出……状,旨在引起政府部门对高素质农科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思考。(3)强调袁隆平是一个传奇,旨在唤起全社会有志于农科研究的青年树立民族责任感和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任选两点作答。注意结合材料,概括新闻价值。)
《汽车在空中飞》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在城市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上班族来说,塞车恐怕是最令人头痛不过的事情了。每当这时,人们恨不得汽车能长出一双翅膀,腾空而起。19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升空后不久,制造能够在天空飞行的汽车便成为当时一些思想超前的人追逐的梦想。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这种无翼空中汽车终于诞生了。
②目前,科学家制造出来的空中汽车,可同时乘坐4个人。即使遇上风雨交加的天气或漆黑的夜晚,它也能畅行无阻、正常飞行,其飞行本领毫不逊色于一般的飞机。其最高飞行时速超过了600千米/小时,比直升机快2倍,飞行最大高度9000米,最远航程1500千米。
③从外观上看,空中汽车更像是一架小型飞机,但它的起飞和降落方式却和直升机一样,令它能在车道上和自家后院里自由垂直起降。前端左右两个发动机舱酷似飞机发动机舱,后面也有相似的两个,中间是一个透明的大驾驶舱。置身于舱内,人的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另外,尾部有飞机上常见的双垂尾和高高的平尾,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功能是维持飞行中车身纵向稳定和平衡。不像飞机的是,它没有机翼。为保证空中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的飞行完全由计算机来控制,并由卫星系统导航。一旦发生事故,空中汽车将自动释放设置在内部和外部的降落伞及气囊。
④空中汽车在经济上的潜在优势也值得一提。其低燃耗发动机及可使用多种燃料的性能会降低燃料费用。空中汽车的耗油量只相当于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或高性能直升机的1/4。空中汽车潜在的军事用途将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空中医疗疏散、空中侦察、指挥与控制、搜索与营救、特种部队渗透、空袭作战、空降作战、强行进入作战、宪兵机动与调动保障、通信转播、分队补给的战场分发、单兵或班级替换人员的运输、武器平台、非战斗人员的疏散行动、战场物资运输以及战损评估等。
⑤当然,空中汽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它有限的有效负荷是一个不利因素。它的'使用将会使空域指挥与控制复杂化。不久以后,这种空中运载器技术就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空中汽车充分发展了,高速公路就会变得冷冷清清,机场也会大受影响。人们可以享受每小时600千米以上的空中汽车,谁还愿意去坐车速每小时几十千米的出租车呢?飞机需要机场、跑道才能起降、飞行,而且每次乘客需提前1小时-2小时赶往机场等候。而有了空中汽车,人们可以从家里直接出发,2小时内就能从上海飞抵北京。
⑥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公司在进行空中汽车的研究:以色列的“城市之鹰”两人座小型飞行汽车,计划在今年进行测试;麦道公司正在研制“索科尔400”四座飞行汽车。不久以后,交通堵塞可能将成为历史,因为天空是广阔无垠的。专家们认为空中汽车预示着一次彻底的“交通革命”,也许人们会把这一发明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相提并论。
2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分)
26.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7.空中汽车有哪些优势?(3分)
28.选文运用的什么说明顺序?(2分)
29.不久的将来,空中汽车将会走进普通家庭,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如果某空中汽车制造公司举行产品推介会,面向社会征集评选一则宣传公司空中汽车新品的广告词,你将拟写怎样一句广告词应征?(2分)
参考答案:
25.空中汽车(2分)
26.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突出说明空中汽车飞行本领之高。(3分)
27.飞行速度快、高度高、航程远、起降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军事用途广泛。(以上只要说到3点即可)(3分)
28.、逻辑顺序
29.略
故乡在远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抗抗
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③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鞯奈髯雍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④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⑤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⑦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⑧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⑨我究竟来自何方?
⑩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有删减)
9.从景物描写的角度鉴赏第④段画线句。(4分)
10.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1.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故乡在远方”的含义。(4分)
12.以第⑩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4分)
答案:
【答案】画线句从视觉(色彩)、听觉(声音)、嗅觉(清香)的角度(或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老家”景色: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幽静的榕树岛,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盈盈鸟声、阵阵葵花香,渲染出宁静诗意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老家令人神往的美景的赞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注意两点:找出该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分析该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⑨段“我究竟来自何方?”用疑问语气(或单句独立成段)强烈表达出“我”对故乡的陌生感,承接上文“我”对故乡的陌生、茫然、隔膜与格格不入的感觉,引出下文寻觅、创造第二故乡一一精神家园的感悟(或推进文意;寻觅、创造第二故乡一一精神家园的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分析时一般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角度展开。
【答案】11.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自己的出生地,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能让人心灵安宁净化的精神家园。追求精神家园的脚步不会停止,更丰富的故乡--精神家园永远在远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的作用。理解时注意“远方”的内涵,注意结合本文的写作主旨来分析。
【答案】12.答案示例: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碧玉般的青草”,“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小动物的“脚印儿”“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贴切而富创造性;拟人如“山泉一路叮咚欢歌”,“雪花亲吻着树叶”,“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等,生动而富形象性。多处运用叠词,如“轻轻慢慢”“亮晶晶”“一夜夜”“隆隆”“咔咔”“悄悄”“一条条”“细细”“一个个”,精妙和谐富有音韵美。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荒经历的青春岁月有着无比亲切的感觉与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是从第⑩段来鉴赏,而不是全文。本段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以及大量的叠词,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赏析。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现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已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15.动物全球化指的是什么?就本文看,导致动物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16.第②段中有一个词准确生动地表明了野生动植物全球化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一场由非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噩梦,请摘录出这个词。(1分)
答:
17.第⑥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与大脑容量相对较小的鸟类进行了比较,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8.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简要说明。(3分)
答:
答案
15.动物全球化即生物均质化,指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1分)。就本文看,导致动物全球化的原因有:生物入侵(1分);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1分)。
16.被迫
17.说明了“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比“小脑袋”的鸟类更能适应环境的改变(1分),也说明了动物全球化会导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变得越来越少(1分)。
18.本文先介绍人类全球化趋势致使动植物全球化(指明现实情况)(1分),然后依次说明物种入侵以及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给物种造成的影响(揭示原因)(1分),最后指出动物全球化给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危害(指出危害性)(1分)。
在那颗星子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注)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像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过。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爬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耍,还是把玩耍当作读书。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英语期末考试前夕,是个星期天的晚上,我串通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有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地空了。我的三个“同谋”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由于良心的(qiǎn)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我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翻开书,眼前就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有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叽里咕噜。
考卷一发下,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了,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十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狠狠被扣了七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上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题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四十七分!
放学后,林老师在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
“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下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注释:捋: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按注音填字。
① 惴惴然( )
② (qiǎn)责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
3、“我”明明违反规定去看电影,遇见老师后不仅不心虚,反而“撮起嘴唇”,吹起口哨,说说“我”的心理活动。
4、“翻开书,……自然而然有了选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我”的英语考试考了113分,林老师也给了“我”一个“优”,可她为什么要“重新逐题”再考“我”一次?说说你的理解。
6、结合全文,请你说说林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7、文中所写的一件小事,实际上是“我”的一次教训,作者为什么不说成是“警钟”,却说它“像一只小铃”?
参考答案:
1、① zhuì ② 谴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海风化为有形,更加生动、形象。
3、我尽管违规,但林老师也没有以身作则,她一定觉得歉疚。
4、没有复习的内容太多(“拥挤的中山路”),只好突击可以强记的一部分(可以穿行的“空档”)。
5、尽管“我”考得很好,但林老师知道“我”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通过再考让“我”明白平时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6、林老师勇于自责,和蔼可亲,关心爱护学生,善于说服人。
7、林老师当初的话语令“我”感到亲切,令“我”感动,尽管是一次教训,但在记忆里却是温馨的,像一只“小铃”在轻风中轻轻摇响。
《你在伞里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是怎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的“女儿”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文中的“女儿”让你感触颇深,会有许多话想对她说吧!请你发个短信,对文中的小女孩说几句话。(2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意思相近即可)
2.不能删。因为本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
3.①我为女儿对我的理解(或“关爱”“孝顺”“体贴”)所感动。②有感于小小的女儿便受我所累(或:为委屈孩子而愧疚)。③有感于我为了梦想,生活的艰辛。④我被女儿的自信而感动。⑤我为女儿的优秀所感动。(答对两点即可)
4.体贴妈妈(关心妈妈、孝顺妈妈),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聪明善良)好学上进、阳光的女孩
5.“略”。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选自散文集《百年无废纸》,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2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②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小题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3分)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
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好书胜药 好书怡人或誉为“书如阳光”“书改变生活”也可(2分,每空1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1:【示例】①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②该句把阅读形象地表现为文字研磨的过程,其中“研磨”一词强调了对文字的细细品读,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使时间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实润泽,更富有文化味。(4分,每句2分。有具体赏析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慢阅读”就是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3分,词义理解1分,作用分析1分,语言表述1分)
小题1:编者的角度:因为删去的这段文字的内容和第⑦段有重复,删去后文章更精炼,同时,还留有余味,更加含蓄。 作者的角度:前文多为叙述描写,删去的这段文字富有抒情味,起到文末点题、揭示主旨的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章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4、6小节的内容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可以先从“修辞、词语的运用”等角度来判定表达方式,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表达效果,表达效果扣住”读书给人的感受“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以及示例来谈对”慢阅读“的理解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删去的理由即可。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