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
- 文档
- 2024-08-17
- 122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本文共12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分散和聚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探索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活动过程: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玩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玩磁针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好玩的多面镜
活动目标:
在了解两面镜夹角变化与物体数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三角镜夹角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玩两面镜,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镜。
2、幼儿对三面镜进行探索,了解三面镜的夹角变化与物体成像的规律。
3、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物体与两面镜、三面镜成像的规律。
搭纸桥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形状与纸的承受力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搭桥,并试一试桥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让桥变结实。
2、幼儿尝试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增加纸的承受力。
3、幼儿相互讨论,并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活动目标:
比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轻的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速度的快慢。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两组斜坡:一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组是同一高度的弯斜坡。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斜坡上尝试。
2、提出问题:在同样的斜坡上,什么东西滚下来最快?什么东西滚下来最慢?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小结:在同样的斜坡上,轻的、体积大的物体滚下来速度快,反之依然。
瓶中吸物
活动目标:
1、体验磁铁隔瓶吸物的乐趣。
2、探索瓶中物体运动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瓶子,放入一些铁制小东西,问:不把瓶口朝下,怎样取出这些小东西?引导幼儿运用磁铁的吸铁功能,把瓶中物体吸出。
2、幼儿操作,并讨论:瓶口用盖子盖好时与没有瓶盖着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有盖子时容易吸,反之难吸,为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神奇的吸管
活动目标:
通过吸乒乓球的尝试,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用吸管吸乒乓球。
2、吸管除了可以吸动乒乓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乒乓球滚到你所想的位置?幼儿讨论(用吸管吹乒乓球)3、幼儿尝试吸动或吹动其他物体,并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换各自的经验。
跳舞的纸屑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探索飞机模型
活动目标:
1、了解制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除了鸟儿,还有谁能在天上飞?”“飞机是什么样的?”
二、看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好处。
1、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用途吗?
2、向幼儿介绍各种飞机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3、飞机是谁制造的?他们是怎样制造的?
三、了解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四、回班级选择材料制造飞机。
活动目标:
比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轻的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速度的快慢。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两组斜坡:一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组是同一高度的弯斜坡。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斜坡上尝试。2、提出问题:在同样的斜坡上,什么东西滚下来最快?什么东西滚下来最慢?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小结:在同样的斜坡上,轻的、体积大的物体滚下来速度快,反之依然。
瓶中吸物
活动目标:
1、体验磁铁隔瓶吸物的乐趣。
2、探索瓶中物体运动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瓶子,放入一些铁制小东西,问:不把瓶口朝下,怎样取出这些小东西?引导幼儿运用磁铁的吸铁功能,把瓶中物体吸出。
2、幼儿操作,并讨论:瓶口用盖子盖好时与没有瓶盖着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有盖子时容易吸,反之难吸,为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分散和聚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尝试,了解同一种形状、大小、材料的球在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与斜坡的高度、曲直有关。
活动过程:
1、幼儿比较高度不同的斜坡、曲直不同的斜坡。
2、先猜测物体滚动的速度,再动手实验,观察并讨论物体滚动时的速度与什么有关。
3、教师小结:同一种物体在高的斜坡、直的斜坡上滚动的速度快。
活动目标:
在了解两面镜夹角变化与物体数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三角镜夹角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进入
活动室玩两面镜,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镜。
2、幼儿对三面镜进行探索,了解三面镜的夹角变化与物体成像的规律。
3、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物体与两面镜、三面镜成像的规律。
搭纸桥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形状与纸的承受力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搭桥,并试一试桥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让桥变结实。
2、幼儿尝试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增加纸的承受力。
3、幼儿相互讨论,并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活动目标:
通过吸乒乓球的尝试,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用吸管吸乒乓球。
2、吸管除了可以吸动乒乓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乒乓球滚到你所想的位置?幼儿讨论(用吸管吹乒乓球)
3、幼儿尝试吸动或吹动其他物体,并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换各自的经验。
跳舞的纸屑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探索飞机模型
活动目标:
1、了解制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除了鸟儿,还有谁能在天上飞?”“飞机是什么样的?”
二、看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好处。
1、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用途吗?
2、向幼儿介绍各种飞机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3、飞机是谁制造的?他们是怎样制造的?
三、了解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四、回班级选择材料制造飞机。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活动过程: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玩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
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活动目标:
1、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2、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3、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2、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3、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4、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1、教师发起去捉蚂蚁的倡议。
教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
教师: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教师:蚂蚁平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教师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
教师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教师: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出示相应的材料:看看这里的哪些东西在捉蚂蚁的时候会用得着?昆虫盒用来做什么?放大镜可以用来做什么?纸和笔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去捉蚂蚁时还要注意什么?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教师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
教师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教师:用放大镜仔细看看小蚂蚁有几只脚?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它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会动?学一学它是怎么动的?
4、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教师: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教师: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教师: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2、乐意与同伴合作并不断尝试,培育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难点:
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活动准备:
1、可乐瓶、牙膏盒、正方形纸、水盆、绳子等
2、幼儿已会折纸船。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移动的经验。
教师:上学期我们是怎样移动物体的?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试验、制作,进一步体验物体的移动现象。
3、出使幼儿收集的可乐瓶、牙膏盒。
4、教师出示记录单,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5、幼儿根据自己的医院分组进行试验和制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活动过程,鼓励幼儿不断尝试、不怕困难,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及操作活动过程。教师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
6、幼儿交流自己的试验及制作活动过程。
教师:你制作了什么?怎么制作的?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解决的?
7、集中展示幼儿作品。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