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大班数学说课稿范文,本文共18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说课稿范文

一、说活动教材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性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四、说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蓝绿带子40条,课前绑在幼儿手上;

3、幼儿用书《数学》第十二页、剪刀、胶水;

五、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区分左右手

我开始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来考考你:“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3、游戏:小熊搬家:完成幼儿用书12页,请小朋友帮小熊把一些家具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说教材

5岁左右,儿童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的思考。通过学习数的组成,不仅有助于幼儿对组成中蕴含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更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同时也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悟空分桃》是大班第四个主题神通广大美猴王的一节数学为主的活动,它的原目标是学习4以内的组成,探索组成的基本规律,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并能根据数的组成规律写出4的加减算式,我们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精神,将原目标中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根据数的组成规律写出4的加减算式作为下一活动的内容,本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小朋友们感兴趣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为主角,围绕西游记趣事,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学习4的组成,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幼儿

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具有理解数量中可逆性,传递性,相对性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基本理解分合号的含义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但在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事物的具体特征对他们的干扰,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悟空分桃,帮助幼儿实现对数量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转化。

三、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4以内数的组成,探索组成的基本规律。

2、能正确的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勇于尝试不同的分法。

3、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为了保证本次目标的实现,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理由了悟空这个角色,创设了悟空考本领、悟空水果店、小猴学本领等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

量关系,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

本次活动的重点:理解4以内的组成。

难点:探索组成的基本规律。

五、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游戏法:创设生动具体的悟空游戏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情境,将复习3以内的组成、探索4以内的组成、巩固所学知识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一环环的展现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操作法:在悟空水果店和打妖怪等环节中,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六、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发现法、游戏法、讨论法等学法,在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七、说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悟空头饰1个,《西游记》的主题曲,三种水果的图片和价格标

签(分别为1、2、3),保龄球瓶、若干代币卡,若干小筐,用卡纸制作的记录卡,数字卡若干。主要用于创设游戏情境、幼儿分组探索使用。

2、幼儿基本掌握3以内数的组成,为幼儿学习3以内数的组成提供知识基础。

八、说教学程序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存在一定规律,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达到“授之以渔”是本节活动的核心,所以活动中主要包括情境导入——悟空靠本领——悟空水果店——小猴学本领四个环节,整节活动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部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要求。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引出动画角色孙悟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通过孙悟空有困难找我们帮忙引出下一环节的内容。

(二)悟空考本领,复习3以内数的组成

通过观看课件,复习3以内数的组成,用悟空考本领的情境,在游戏中复习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幼儿自由探索4以内数的组成奠定基础。

(三)悟空水果店游戏,探索4的组成

在悟空水果店游戏中,幼儿每人一个小筐,进超市前领4个代币卡,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买2种水果,必须要把钱花完。让幼儿自由探索4的分类,交流游戏结果,理解4以内数的组成并通过有顺序的排列方式引导幼儿发现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和互换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环节的重头戏,在过程中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索,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有效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四)小猴学本领——巩固练习4以内数的组成

这一环设计了2个小游戏,第一个是分组游戏打妖怪,小朋友向孙悟空学本领,用保龄球瓶代表妖怪,玩法介绍:保龄球瓶4个一组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并记录和交流自己的游戏结果,结合实物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的4的组成的知识。

第二个是考考小猴的本领,用问答游戏进行,同样是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但是脱离了具体形象的支持,有助于幼儿对抽象的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一、说――活动背景:

数学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幼儿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点数、目测等比较两群物体的数量的简单方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们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一样多吗?”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探究活动,生成开展了将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大班数学活动《一样多吗?》。

在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能正确理解并掌握用一对一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的思想,我们以幼儿日常活动中最常见的游戏为载体,从抢椅子、找朋友的游戏→生活化情境(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作业评价,把科学、语言、社会、数学、音乐等学科有机整合并渗透到这个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按《纲要》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能比较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解决两(几)群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的问题。一一对应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函数(数学主要是研究函数)的核心,且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在此我们抓住这个契机,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与集合的概念,为引领孩子日后的学习,将起到一个十分积极的功效。

3、情意目标:让幼儿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从而获取成功的愉快及自信。

三、说――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活动来内化与建构的。因此,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是教学的关键。本活动主要分三大块按程序教学的要求而展开的。

第一块,游戏活动导入。

主要通过孩子们平常最熟悉的音乐娱乐游戏活动“抢椅子、找朋友”让孩子亲身体验用一对一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概括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数量一样多吗?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有机融合了音乐学科的要求,同时要求小朋友用一句较完整的话说出“××和××一样多或××和××不一样多”。

第二块,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来巩固及运用一对一的方法。

在课件中,第一部分利用碗和勺子,通过一只碗放一把勺子的动画演示,幼儿一目了然的就知晓了用一对一的方法可得出碗和勺子一样多。第二部分通过小兔拔萝卜,进一步解决了“不一样多,多多少,少多少”这一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迁移了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也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一个难点),让幼儿感知一棵树一朵花一棵树一朵花的序列问题,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小剧院”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让幼儿知道,票与座位一一对应,所以票的张数与座位的个数是一样多,因此票的张数就是座位的个数。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可以掌握到一定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大量的数量词,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块,幼儿动手操作。

主要通过几何图形的分类,一一对应,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一一对应方法的掌握,同时在幼儿已有的两群物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尝试三群物体进行比较。通过孩子们的操作,惊喜的发现他们可以通过计数比较,一对一对一的比较(其中可有排列整齐的对应比较;也有三个为一群的对应比较等)不同方法正确掌握三群物体的数量是一样多吗这一问题。

四、说――活动评价: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学生的评价活动,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功能是发展。为此在活动中尽量为孩子搭建评价的舞台,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的自信,同时在评价中取长补短、整合不同的意见,使原先的学习成果得以补充、完善、提升。在评价中学生不同意见的碰撞,往往是深化学习的生长点,使孩子的学习得以延伸与发展。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5的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大班上册数学《5的组成》)。

二、课题及设计意图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5的组成》时、注重从感知入手、有具体到抽象、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这节课我主要让幼儿认识5、学会5以内的数量。正确书写5;

(2)让幼儿通过有趣活动来学习5的组成、知道5的4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号规律;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同伴的协助能力。

2、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是幼儿学习5的组成、知道5有4种分法

3、教学难点

本节课难点是让幼儿书写5、知道5的分成

四、说教情、学情

1、学情: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2、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

3、启发幼儿发现规律、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位置可以相互转换;

4、出示房子图片和小熊的图片、让幼儿说出房子有几间、小熊有几只。

五、说教学流程

1、这节课我利用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并通过幼儿自己的积极性复习和运用认识5;

2、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幼儿表现完整的思维过程、并尽可能用完整言语表达意思;

3、教师供给幼儿5个圆形卡片、其中有2个绿的和3个红的、4个大的、1个小的、引导幼儿在课堂上练习5有几种分法;

4、最后、巩固练习、教师要求幼儿把左边的圆形能组成5的用线连接起来、看谁连的又快又准(如下图):

0 0

00 0 0

000 000

0000 0000

六、说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

使幼儿知道5可以分成1和4、4和1、2和3、3和2、1和4、4和1、2和3、3和2合起来是5、同时知道5有4种分法。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单数与双数》。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单数和双数这一数学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这些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掌握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根据教材内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和游戏,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根据我班幼儿情况我认为难点应该是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得出结论。

3、活动准备:

(1)、五子棋若干、1-10数字卡片、单数、双数汉字卡片。

(2)、小动物磁板若干。

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幼儿动手操作、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不同,从而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借助多种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三位客人,你们猜猜是谁呀?(小猪,点击鼠标三只小猪飞入),这三只小猪今天可忙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呀?现在老师就让小朋友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动画回答问题

看完动画片你们知道三只小猪他们在干什么呀?(分水果)他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的?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呀?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三、探索单双数

(1)根据动画片中小猪分水果的方法,逐一分相应的物品。(数字1-10)

(3)教师统计在黑板上统计结果,让幼儿了解到数字1、3、5、7、9是单数。数字2、4、6、8、10是双数。并让幼儿感知单数和双数是可以变化的。给双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单数,给单数加上一个数就会变成双数。

四、救救小猪

猪妈妈打来电话,说三只小猪被大灰狼关到了狼堡里,到狼堡要经过一条很大的河,我们只有踩着单数的石头才能到达狼堡不然猪妈妈就会掉进河里!猪妈妈不知道要踩什么样的石头,所以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

五、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

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着单数和双数,就连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单数、双数,小朋友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说一说生活的单双数,单数和双数在生活中的用途。

六、操作

猪妈妈到了狼堡但是狼堡的大门没有密码是打不开的。分发操作纸让幼儿按照单数和双数的要求涂色,涂对的话狼堡的大门就会自动打开,三只小猪就会得救!

一、设计意图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认识5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的组成。通过学习,能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纲要>

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说教材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总数为“6”。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教学难点: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二)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小鸡图片、小虫图片若干;画有算术题的作业纸每人一份;铅笔、橡皮、数字卡片若干

三、说教法

现代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根据本活动内容、目标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他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输,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进行。皮亚杰也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于物体的动作”。足见操作法具有实践性、主动性和发现性等优点。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为此,我在教学最后环节,运用活动,让幼儿进行练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启发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比较,在操作中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在视觉、听觉与运动觉的结合中,回顾了5以内的组成。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6只小鸡的分法,并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之后,在分组活动中,幼儿进行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后,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气氛中找合起来是6的朋友,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教师请幼儿玩碰球游戏,引起学习兴趣。)

师:我的1球碰几球?(我的3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4球……(让孩子在动中复习了5的组成,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运动觉,提高了幼儿多感官感知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后面学习6的组成打下基础。)

(二)、初步理解“6”的组成

1、师: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幼:一共有6只小鸡。

2、师:你们看这里有两幢房子,怎样来安排6只小鸡住进这两幢房子呢,小朋友你们想想办法,你是怎么分的?谁来告诉我?(让幼儿帮助小鸡,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并说出分解方法,教师一一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说的分法。

4、师小结: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的总数都是“6”。

5、师:小鸡们都住进了新房子高兴极了,“咕噜噜——”它们的肚子饿了,这可怎么办呀?别担心,鸡妈妈给它们准备好了香喷喷的小虫呢!(教师出示画有6条小虫的图片)

6、师:现在左边住了一只小鸡右边住了五只小鸡,有谁愿意为它们送食物呢?(教师把其余图片平放在幼儿面前供挑选,要求一一多应)

7、师:如果左边住了2只小鸡右边住了4只小鸡,你会怎么分小虫呢?

8、师:如果左边住了3只小鸡右边住了3只小鸡,你会怎么分小虫呢?

9、师:如果左边住了4只小鸡右边住了2只小鸡,你又会怎么分小虫呢?10、师:如果左边住了5只小鸡右边住了1只小鸡,你又会怎么分小虫呢?(引导幼儿说出两张图片交换位置即可)

11、师小结: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并且多了一组分法。

(三)、幼儿操作

1、为了让幼儿有挑战的机会,张老师这边给你们准备了几道难题,看你们能不能挑战成功。

2、出示图纸,这张纸上的分解法要小朋友自己完成,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把分解后缺少的正确数字写在空的圆圈中。小朋友快速完成后,请马上在位子上做好。(请幼儿把6的组成式补充完整。)

四、游戏结束

如何再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呢?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贯以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能使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同时将游戏与学数相结合,也符合多途径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原则。因此,我设计了音乐游戏“密码配对”,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去寻找一个与自己的数合起来是6的朋友。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熟悉6的组成。

1、游戏《密码配对》规则:师:今天张老师得到了一张密码数字,看看老师的密码是多少?(数字5)师:要破解这个盒子解除的密码必须是6,这个盒子才能打开。我要找我的好朋友,合起来的密码是6,那我要找的另一个密码是几呢?(数字1)

2、幼儿游戏:请小朋友把自己桌子里的数字卡片拿在手中。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密码是多少?你要找的另一个密码是多少?

师:想清楚别找错了哦,你的手中的密码数与你要找的密码是合起来是6,才可以把盒子打开。

3、幼儿游戏结束:放音乐幼儿手拉手唱歌。

一、设计理念: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自于生活。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操作性大,在平日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的活动中,幼儿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我选择等分教学,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和实物进行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二、说教材,教材处理:

学习二等分、四等分,主要是通过等分几何形体,先启发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去探索发现,然后反复比较,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三、目标定位:

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图形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原来的图形大于等分出来的任何一部分,等分出来的部分小于原图形?等分后的每一部分一样大;等分的次数越多部分越小。

五、活动准备:

幼儿常见的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与教学相关的PPT、魔术袋一个。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

1、主要运用故事引入法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利用幼儿最感兴趣的“羊村长过生日分蛋糕”的故事引入课题,并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并启发他们向教学目标思维。

2、幼儿主要运用尝试操作法、比较观察法、探究认知法。

(1)利用尝试操作法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意义。

(2)利用比较观察法突破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利用探究认知法掌握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方法。

七、教学流程:

1、讲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PPT。

讲完故事设计问题:羊村长和喜羊羊分蛋糕,两个人一样多,怎么分?

2、指名让4-5名幼儿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请全体幼儿参与进行二等分。

(1)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每组选一个代表到口袋里摸图形,摸到什么图形,那组就对什么图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尝试进行二等分。

(3)每组选代表说说怎么分?如何验证?

4、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选出上述幼儿二等分的作品为范例,引导幼儿比较理解二等分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就叫二等分。

5、在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

(1)PPT上出现美羊羊和懒洋洋,请幼儿思考:这时有四个人,应该怎样分蛋糕?

(2)提问:什么叫四等分?

(3)小组讨论:怎么在原来二等分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每组至少讨论两种方法?

(4)幼儿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四等分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6)提问:你是怎样进行四等分的?请幼儿在图形上画一画。

6、活动延伸:

出示不规则橡皮泥:这个可以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吗?

一、教材分析: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准备录像或课件。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六、教学过程:依据目标结合以上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以故事情景引领。

一)、引导幼儿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

小朋友今天许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字”小熊要考考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字,那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楼房前走来走去。老师边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小熊今天是怎么了?“噢!原来小熊今天去给小鸭送信却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意识。

3)、你们知道许老师家的门牌号码吗?看录像或课件让幼儿通过视觉直接感知门牌号码。

主要教法:情景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二、)、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难点(10分钟)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楼上的和楼下的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为什么后面得数子都是一样呢?

3)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中的第几间房,401、501表示的是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表示的是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主要教法:比较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三)、尝试给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8分钟)小熊着急了请小朋友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作业单,交代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要求。

要求: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那一层?然后为它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小熊从门牌号码上能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给予帮助。

主要教法:生活经验的迁移法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

四)展示布置设计的门牌号码,互相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3分钟)教学方法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看出谁与小狗住在几层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楼上楼下邻居?小朋友一起告诉小熊小鸭住几楼几房间?小熊非常感谢大家。

3)、小朋友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以后要注意观察发现他表示什么?

七、教学活动分析

这次教育活动我试讲过,通过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的恰当使用,幼儿通过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录像,加之观察比较楼上楼下和楼层间的关系,幼儿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教学概念,而实际,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地参与,了解活动过程,孩子们在先前已学习了10以内的组成,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

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六、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一、说教法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学习《7的分解组成》是在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在设计活动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理解抽象的数概念,学习7的分解和组成。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教材的分析,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操作活动和探究学习7的组成,理解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

2.能够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初步了解分合规律。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喜欢数学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难点

大班幼儿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学习7的分解组成,理解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活动中,体现“做中学”的思想精髓,采用情景体验法、游戏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等形式,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

说学法:运用操作法、讲述法等,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学习新知识。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掌握6的组成,并具备用语言讲述的能力。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6若干,塑料雪花片、小鱼等每人一套,记录单。

布置场景:苹果树一棵,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若干;小猫钓鱼背景:大小、颜色不同的鱼若干;游乐场背景:大小、颜色不同的汽车若干。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 游戏导入,复习6的组成。

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注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碰球游戏,出示数字6,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你的1球碰了5球,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环节二:通过操作活动,学习7的分解。

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班幼儿活动中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在操作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方便操作的塑料雪花片、小鱼等玩具,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7的几种分法,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操作习惯。

环节三: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大班幼儿好学、好问,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我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提高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找一找,合一合,学习7的组成。

在周围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特点,进一步掌握7的组成。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环节五:游戏:鸭宝宝找朋友。

为使活动前后呼应,通过游戏鸭宝宝找朋友,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使幼儿有目的的学习。引导幼儿每人选择任意一张点卡(1—6),引导幼儿学说:1和6合成7,2和5合成7……所有的鸭宝宝找到朋友,游戏结束。

七、说教学评价本次活动以游戏导入,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目标。重点部分的教学,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7的分解组成,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会带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会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大骰子两个、五角星若干、各类游戏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你在哪见过?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和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请一个小朋友来像老师一样掷骰子,二位小朋友上来书写合成式,大家检查他写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励一颗五角星。

5、自由组合,分四组合作掷骰子和记录合成式,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交是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孩子们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励。

三、玩棋子。

1、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个骰子来算数,本领真大,每组还获得了五角星,为小组争光,现在我们大家是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玩棋子好吗?

2、想想用这种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优点吗?(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时下课时可以多走几次棋、学会了算数)。

3、说说游戏规则:按先后顺序走,合起来是数字6了就可以多抛一次多玩一次,谁先到终点谁就是赢家,还可以获得一颗星——

4、幼儿游戏,合作互相参与,教师给于一定的指导。

5、结束。

一、说教材:

6的组成是基于5以内的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现的不同特征,将6朵花分为两份,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一方面也总结出6的5种分法。在这一阶段孩子初步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借助于孩子操作图片进行教学,为孩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活动的一些要求我将本次的目标设为以下几条: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6的5种不同的分法。

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征给花分类,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来在分。

四、教学过程

一、给花朵分类

在幼儿的观察中认识6朵花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部分的两种特点给6朵花进行分类。分的时候教师要讲明白是将6朵花按两种特点分完了再合起来,然后再分。在操作过程中我让孩子将分好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的操作才有总结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纸验证自己操作过程的正误。

二、花转换成点

由分好的花转换为点,这个过程是将实物概括为数字的一个辅助,由实物过渡到对应量的点最后到数字孩子们在这样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

三、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点到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孩子的兴趣也被调了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易地总结出6的分合。

四、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孩子们从2的分合一直学到到6的分合,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规律只有少数部分孩子能察觉。为了让孩子在写分合式的时候更方便,教师让孩子观察数字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两个数字位置互换总和不变。孩子们在观察中提高了探索数字间规律的兴趣。

五、游戏

游戏是用轻松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巩固。教师将6朵花藏掉几朵孩子根据出示的花的数量说出具体藏掉的朵数,这是已知总数和分数算出另一个分数的数学推理。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愉快,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教案:

6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活动准备:

花朵大图和小图、分类的大图和小图、点子图、每人两个盘子、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师直接提问:我手里有什么?有几朵花?

他们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标记图。

师:6朵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根据这6朵花数一数每一种花有几朵,把6朵花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二、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据纸上的标记记录下每种花有几朵。

三、交流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根据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圆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的标记上。

四、花转换成点

1、出示由点表示的分合式

师:如果我用6个点表示6朵花,那么6朵花中分出来的1朵圆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么来表示呢?

2、幼儿上来继续填写

3、幼儿一起读一读:“6个点可以分成1个点和5个点……”。

五、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1、师:如果我用数字6表示6个点,那么接下去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分出来的点呢?

幼儿上黑板写一写,引导幼儿一起读一读。

2、数数6有几种分法。

六、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师:我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写好的6的分合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

两个部分数有交换的现象。

七、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我手里有6朵花,现在我藏掉几朵花,你们猜猜我藏掉几朵花。

小朋友根据6的分合说出答案。

游戏多次进行。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这个游戏。

一、说教材:

6的组成是基于5以内的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现的不同特征,将6朵花分为两份,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一方面也总结出6的5种分法。在这一阶段孩子初步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借助于孩子操作图片进行教学,为孩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活动的一些要求我将本次的目标设为以下几条: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6的5种不同的分法。

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征给花分类,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来在分。

四、教学过程

一给花朵分类

在幼儿的观察中认识6朵花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部分的两种特点给6朵花进行分类。分的时候教师要讲明白是将6朵花按两种特点分完了再合起来,然后再分。在操作过程中我让孩子将分好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的操作才有总结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纸验证自己操作过程的正误。

二花转换成点

由分好的花转换为点,这个过程是将实物概括为数字的一个辅助,由实物过渡到对应量的点最后到数字孩子们在这样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

三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点到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孩子的兴趣也被调了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易地总结出6的分合。

四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孩子们从2的分合一直学到到6的分合,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规律只有少数部分孩子能察觉。为了让孩子在写分合式的时候更方便,教师让孩子观察数字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两个数字位置互换总和不变。孩子们在观察中提高了探索数字间规律的兴趣。

五游戏

游戏是用轻松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巩固。教师将6朵花藏掉几朵孩子根据出示的花的数量说出具体藏掉的朵数,这是已知总数和分数算出另一个分数的数学推理。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愉快,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不能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图形二次分类”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说出图形两个层次的特征,体验包含关系,学习二次分类。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开始,我就将问题抛出来,“如何将这么多混在一起的图形分出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从第一、第二环节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体的两个外部特征分类,将重点慢慢消化吸收;接着,就是如何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验;那么,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想办法分类;具体操作;

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二次分类的基本特征: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经分好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

这里,我准备用积木演示,首先,我将红、黄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圆柱形、长方形的积木混在一起,接着请小朋友帮我分成两类(那么,颜色只有两种,而图形却有三种,小朋友就会按颜色先分为两组)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其中的一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会按图形来分类了)

3、幼儿再次操作

4、经验迁移:举例请幼儿做二次分类

“请大家将小朋友进行二次分类”(小朋友一般会先分男女,接着就会按高矮、衣服、头发等来进行第二层的分类)

四、活动准备

1、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各种积木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和游戏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大班数学教案及说课稿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游戏法:通过“看谁举得快”的游戏,进一步使幼儿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我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先观察,再尝试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在逐个尝试后,得出二次分类的特征。

六、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大班数学教案及说课稿

一、说幼儿、说设计意图:

孩子是认知的主体,但作为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意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尚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分不清左右,对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引导孩子能够清楚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二、说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发展能力为基础,又要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首先是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要求,即“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科学目标的定位使我们强烈地感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二是考虑幼儿实际能力和发展需要。本班幼儿对空间方位感知经验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寓教于乐中。这样就能让幼儿在积极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我的预设目标从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进行考虑的,因此,此次活动的目标我预设为: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移动。

2、知道站的方向变了,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初步感知参照物的不同所带来的左右方向的不同。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法,我介绍这两种方法。

(1)游戏法: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活动中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如一开始,我就采用与幼儿玩肢体游戏进行引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了“左”、“右”的空间概念经验。

(2)赏识激励法:

人需要赏识,作为孩子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孩子,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每次的游戏过程中,教师都以激励鼓励的方法请幼儿参与,在参加完游戏之后有相应的反应,若幼儿有错也给幼儿改错的机会,让幼儿大胆尝试,但不挫伤孩子的自尊。

五、说活动的组织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把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在本活动第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幼儿寻找自己身体左右关系的“好朋友”的游戏,幼儿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幼儿很有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诉老师和同伴,这样,幼儿不仅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了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加深了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

(二)游戏中辨别左右。

这是巩固第一环节中接触到的对左右的区分,让幼儿一起感知左右。

(三) 感知参照物的不同,左右边的方向也变了。

此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是让幼儿在原有对左右的认知水平上有一个提高,落实第二个目标。

(四)结束: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此环节是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可以看到幼儿的学习程度如何。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3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一、说教材

大班幼儿思维处于抽象逻辑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简单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该教材选自南方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取之于生活,发展能力运用于生活,这是幼儿园所有课程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选择了本节活动,激发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探索,学会自觉地构建知识。

二、说学情

当今社会幼儿对各种新鲜事物、电子产品等司空见惯,但对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入座常识却不怎么了解,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认识“排”和“座”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模拟买票看电影来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三、说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的社会交往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排”与“座”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难点是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客观条件限制,对座位票可能很陌生,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教具:教师一张大的“__排__座”;1――4排的“排”标记;音乐磁带;动画碟;猫咪挂饰;贴有“排”、“座”标记的小椅子40把。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排__座”;小箩筐;水彩笔。

六、说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将以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恰当地使用数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对序数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法、尝试操作法自制座位票。运用情境创设法,帮助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法使幼儿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猫妈妈和猫宝宝们配戴胸卡)。

2、情景导入。导语:嗨!亲爱的猫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天气真好,妈妈想带你们去看电影,可是你们从来没有去过电影院,拿到座位票不知道怎样对号入座,妈妈知道我的猫宝宝们可聪明了,我们先来学学对号入座的本领,再去看电影。(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扮演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他们活泼好动,扮演小花猫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3、创设电影院场景:座位共为4排,每排10座(座位分单双号)。

(1)认识“排”,幼儿自制“排”号。

(2)给每排贴上“排”标记。

(师):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字宝宝:“排”,看我们猫宝宝坐了几排呀?(师幼):1排,2排,3排,4排。(师):第一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鼓鼓掌,请坐下;第二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招招手(你们好),请坐下;第三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点点头,请坐下;第四排的猫宝宝们请起立,拍拍肩,请坐下。(师):现在请我的猫宝宝们从你的小箩筐里拿出“——排”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排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3)认识“座”,幼儿自制“座”位号。

(师):猫宝宝们我们再来认识第二个字宝宝:“座”,我们来看一下我的猫宝宝们坐了几座?(同时猫妈妈告诉猫宝宝们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单双数)。引导猫宝宝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并告诉猫宝宝左边是单数,右边是双数。(师幼)左:1座、3座、5座、7座、9座。(师幼)右:2座、4座、6座、8座、10座。猫妈妈引导猫宝宝认清单双数并记住自己的座位号。(师):现在请猫宝宝们从小箩筐里拿出“——座”和黑色水彩笔,你坐在第几座你就在横线上写上几。

(4)认读座位票。

请个别猫宝宝认读自己的座位票,同时猫妈妈帮助猫宝宝纠正不对的地方。

4、摸拟排队购票,按座位票找座位看电影。

(1)猫宝宝有序排队购票。

(2)看购到的座位票,找到座位。

5、评价。猫妈妈给表现好的猫宝宝发奖。

八、说预计效果分析

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常识,在理解座位号是分单双号,左右分排上可能有一定困难。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将会得到锻炼,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更好地满足幼儿在生活场景中自然获得知识的求知欲望。

一、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在“我会分”这个数学活动中,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等分”的方法。因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三、说目标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等分的方法。我把本次活动目标设定为: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四份,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等分一个物体,发展观察力、创造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线绳一段,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细绳(或毛线),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若干。

3、方形面包片,圆形蛋糕,橡皮泥,桔子,黄瓜段,番茄,塑料专用刀。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引导幼儿学习二等分。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想一想,这根绳子要分成一样长的两段,应该怎样分。请幼儿动手分。

①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重点强调要分成一样长,让幼儿探索发现从折痕处剪,才是正确方法。

②教师小结:像这样把细绳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等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2)出示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片,引导幼儿尝试将它们分成两份。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发现有不同的分法应积极鼓励。

(3)讨论: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纸分成二等分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正方形3种,圆形1种,长方形3种)

(4)启发幼儿想办法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学习四等分。

(1)出示正方形,请幼儿想一想,这个正方形要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应该怎样分?请幼儿动手分。

教师小结:四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教师演示)

(2)出示圆形、长方形纸片和绳子,引导幼儿尝试将它们分成四份。

(3)讨论:圆形、长方形纸绳子分成四份有几种不同分法?

小结:圆形1种,长方形3种,绳子1种。

(4)启发幼儿想办法验证分出的四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四份之一。

3、幼儿分组操作:《两个好朋友》、《分图形》、各种食物学具,教师个别指导。

4、活动评价。

巩固二等分、四等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