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5-26
- 111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本文共1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对连加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掌握了连加的运算顺序,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并不存在困难。100以内的连加计算是以后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并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正确列出算式,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加法的含义,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连加的运算顺序,并会计算。
难点:算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小星星。
【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4+3+1= 5+7+6= 9+1+4= 6+6+2=
9-6-2= 10+2-3=? 5-2+1=? 8-0-3=
师:先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有3个同学在折小星星,每个人折了6个,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师:观察得很细致!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我是用加法列式解答的,算式是6+6+6=18(个)。
板书:6+6+6=18(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吗?算式中的3个“6”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题目说“每人折了6个”,也就是说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就是把3个“6”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所以列式是6+6+6=18(个)。
师:真聪明!说得真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数数的方法解答的。因为有3个同学,每人折6个小星星,那就是6个6个地数3次。1人折了6个,2个人就折了12个,3个人就折了18个。
板书:6个→12个→18个
生3:还可以列表解答。列表方法:
生4:还可以先画图,再数出结果。
2.总结、比较解答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解题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简便些。
生2:我喜欢画图、数数的方法,因为它不容易错。
师:解题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道理的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解答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1、2题。(第2题重点练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6+6+6=18(个)
6个→12个→18个
1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2、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3、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4、能对搜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分类。
5、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与研究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以些激发灵感,找到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改进用具”的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课前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来的他人的成功案例。
(1)、组织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时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最好能够及时地提出一些使学生展示更为充分的建议。“他们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搜集到的资料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2)、讨论:听过以后,你能对这件发明作品展出几个问题?你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科学探究活动的什么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式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2、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分析典型案例“安全雨伞”或“反光防风雨披”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这一活动非常重要,如果把研究对象的结构特点和探究过程分析透彻,对同学们下面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分析、探究。教师可用展板或板书的形式把学生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分析图表或逻辑分析图放大,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采用多媒休展示的方法。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2)、讨论与分析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发明技法。
这个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发明技法,探究发明技法在实际活动中的灵活应用。教材中呈现的发明反法和指导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留给教师的空间却很大。可以设计成:“从小发明作品”中找发明技法,也可以设计或使用发明技法指导学生作品的发明。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借助一定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创造出的新事物和新方法是发明创造(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和爱迪生发明电灯……),改进和完善身边物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是发明创造(例如我们身边同学的小发明“充气雨衣”、防冻水表“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一定能搞发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品质。还可以通过发明家的发明故事学生体会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遇事多问为什么,并且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一定也能成为发明家,从而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树立信心。
4、根据“雨具的缺点”整理表制订探究方案。
(1)、改进相同雨具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探究小组。
(2)、根据“雨具的特点”整理表确定改进意见,明确探究目的。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并做好器材准备。
(4)、选择合适的发明技法,商定探究步骤,明确探究目的。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探究思路。
各小组探究的问题不尽相同,制订的探究方案也不一定全面,但是,他人成功案例的启发下,可能会有新的感悟。这时如果再开展一个全班同学的“问题互相讲座讨论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各小组共同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就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这样制订的探究方案可能会更全面些。
教师可在各组巡回,主要是倾听学生的讨论。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你们提出的探究方案需要什么器材?要探究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有没有安全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学生就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向教师求助时,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这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计划;要检查学生计划的可行性;要提醒学生注意探窘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关注学生的活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要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防止偏见和出现差错;要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注意结论的可靠性;要引导学生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引导报告自己的收获,等等。
反思与评价:采用课堂随机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充满自心:我也会了!我已做好探究的准备!我也能当小发明家!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课题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时间
学习目标1. 能听、说、认读单词“learn”,“any”,“problem”和词组“no problem”。
2. 能听懂、会说句子“Can I …?”进行问答练习。
3. 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效率。
学习重难点1. 能听、说、认读单词“learn”,“any”,“problem”和词组“no problem”。
2. 能听懂、会说句子“Can I …?”进行问答练习。
教学难点
词组“no problem”的使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课前热身(Warm-up)
1. Free talk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Nice to meet you.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Nice to see you, too.
T: How are you today?
Ss: Very well, thanks.
T: What can you do, S1?
S1: I can …
T: Can you …?
S2: Yes, I can. / No, I can’t.
2. 教师播放歌曲“What can you do?”的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大声唱。
二、课前预习(Preview)
1. 教师表演,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汇。
2. 全班学生站起来,教师用句型“I can …”说句子,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做错动作或反应迟缓的学生坐下来,几轮游戏后,最后剩下的学生为获胜者,教师给予奖励。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B. Let’s talk
1. 教学新单词
(1) 教师出示学生上体育课的情景图,师生进行对话,如:
T: What class do they have?
Ss: They have PE class.
T: What do you learn in PE class?
Ss: …
T: Can you do any kung fu?
Ss: Yes, I can. / No, I can’t.
T: (对着作否定回答的学生说) No problem. The PE teacher can help you.
(2) 学习操练“no problem”:教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几遍。
2. 介绍对话情景
T: John’s class are having PE class now. The PE teacher is talking with the children.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ir talking.
3.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听完录音后根据对话内容判断下面句子正(T)误(F)。
① The children have PE class in the afternoon.
② John can’t do any kung fu.
③ Oliver can’t do any kung fu.
Answer:
① T
② FX
③ T
第三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药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4. 学生拿出人物头饰,同桌合作练习表演对话,然后教师请几对学生上讲台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者”,并给予小礼物作为奖励。
四、巩固延伸(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 B. Let’s try
(1) 明确听力任务
T: Can Mike do any kung fu?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you will know.
(2)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勾出正确选项。
(3) 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2. 课堂练习——练一练:
① - Can you do any kung fu? - Yes, I __________.
② - Can you sing English songs? - No, I __________.
③ - Can she dance? - Yes, _________ can.
④ - Can he play basketball? - No, _________ __________.
⑤ - Can your mother cook?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⑥ - Can your brother clean the bedroom?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Summary)
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六、布置作业(Homework)
1. 听录音,跟读B. Let’s talk部分内容,并尝试背诵。
2. 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探究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 【探究新知】 [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 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 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作业]课本p70 1、2
《春晓》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
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师范读指读齐读)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听到)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
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
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刮风下雨的声音)
3.花落知多少。知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5.小结: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4、练背
五、总结学法
1.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生上台演一个孙子,师演奶奶,对话:
奶: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奶: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奶: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
生:
奶: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奶: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奶:什么知多少?那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哎呀,我的孙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课题】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单词pants socks jeans shoes shorts的复数形式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应用单词的复数形式。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课文配套挂图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A部分Let’s do的'歌谣。
说一说,演一演
2、Talk about your clothes
孩子们走到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衣服的颜色,样子。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
问孩子What can you see?孩子说出学过的单词,教师指着图让孩子观察,导出单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说一说。
2、教师问:“Where are the skirts/…?”让孩子们到前面来指。当遇到孩子们陌生的词,教师出示新词的复数形式,让孩子读一读,强调结尾“s”让孩子注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所有衣物的图片和单词,引导孩子体会“s”的意义。(jeans pants shorts socks shoes等词都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单数形式。而skirt等词则不同,指导学生理解)
3、孩子们两个人一小组,就课文的图问一问、指一指。
4、播放课件, 孩子看课件理解含义。
孩子分角色跟读。
5、操练新单词(教师注意指导孩子单词结尾”s”的读音)
各小组表演、各小组展示。
6、播放Let’s chant录音或录像,学生学唱。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listen and point
Where is your skirt? Where are your socks?孩子边听,边指出。
2.孩子小组内互问,互指。
孩子把自己的一些衣物事先藏到同学的课桌等地方,然后用学过的句子描述,让其他同学找出这样物品。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衣服,仿照本课歌谣,创编歌谣。
各小组展示。
【板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
教法学法:
利用旧知前一类推引出新知,在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新知,最后总结规律巩故新知。
教具准备:
例6主题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对对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数数1---100
3.比较数的大小。
65○62 99○20
27○25 85○23
89○86 57○8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过度:今天看看谁最爱动脑,观察的仔细,老师就奖励他一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65比62多,99比20多。都是多,多的程度有什么不同?生..(差距不同)。怎样来形容65与62的差距不大呢?
师:这样比较小的差距,数学上叫做多一些(板书),师:65比62多一些。让学生试着说27和25、89和86.
师:根据上课时我们对的对子,65比62多一些,反过来怎样说?
生试着说一说。62比65少一些(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5和27、86和89.
2. 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样来形容99与20的差距大呢?
师:这样差距比较大的,数学上叫做多的多(板书),师:99比20多的多。让学生试着说85和23,57和8.
师:99比20多的多,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20比90少得多)。(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3和85, 8和5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3. 小结:结合板书,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时)(板书)
4. 看书43页例6,提问:书中是谁和谁比的?怎样比的?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还可以怎样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还可以怎样说?生:。红球和黄球比呢?这里可以用课件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回答。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基本题练习(略)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举生活中的例子: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室里的课桌数量和讲台数量比,风扇数量和灯棍数量比,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比,头发根数和眉毛根数比, 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比。
2.活动:师:老师上了一节课,累的腰酸背疼,谁来给老师锤锤,指明两个上来锤,要求,记住自己锤的下数,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一下,老师给学生锤2下,让学生锤的下数和老师锤的下数比比。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
回家举个例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思考题: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个词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这节课是复习克与千克的有关知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智慧迷宫闯关的教学思路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题型多样,难易结合。
学生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克与千克的概念,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已经掌握,能够很好的衡量一些物体的重量适合用什么质量单位,能进行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比较单位之间的大小。为了使孩子有更好的感性认识我让孩子在填写单位之前先将自己熟悉的物体重量作一个参照和比较,如在讲“一个桃子重”时,先问学生的体重,学生的回答差不多是20、30千克左右,以此做比较:如果填千克的话梨比人都重,肯定不可能,所以告诉学生在做题时要学会类比,把类比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同样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会看称,极少数的同学看第二个称时弄不清单位,这里要重点引导。等量代换中要找准物体之间的联系实际小组讨论,让孩子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解决第二题时要求学生先讲步骤,第一步换算,第二步计算,第三步解答。有了这样明确的思维过程,很多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难题迎刃而解。
这节课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真实有效的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引入的生活情景中,主动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逐步让自己获取的克与千克的概念更加清晰。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等能力,并在活动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一节课下来,时间较紧,不能做到松弛有度。感觉语言不够精炼,在这方面有待提高,不断学习。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2教学反思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知道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和重复。
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学中可以借助计数器这一半直观半抽象的教具,先让学生拨一拨说一下,说出一个数的'组成,然后对着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其次可以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进行知识的迁移,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让学生讨论后,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最后注意捕捉是与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开始时利用不同的形式复习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入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新知识,我先让学生观察本单元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引导学生进入例1的学习,让学生观察旗子图,从部分到整体,先解决一共有多少面旗子,再由整体到部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学生提出问题后再分别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思考计算除法过程中的发现,体会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三个算式以及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练习和回顾总结,使学生深化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课堂的'完整性
在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为了把第三单元没处理的内容结尾,我在上新课之前先是处理了73页的语音,然后把《同步》上的shelfcheck边核对答案边讲解,之后,我把单词听写了一下,这就得用了二十多分钟。余下的二十几分钟,匆匆忙忙的赶新课,课前以为Whereis/are…?句型非常简单,结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有的学生连No,itisn’t.都不会读,所以一节课仅仅是上了1a-1c还是效果不好。感觉一节课学生光是忙着按照老师的要求翻书,一会是73页,一会是《同步》,一会是词汇表,一会是19页,一节课下来,学生翻书翻的累,我也因为课堂效果差而非常自责。
第二节课是在七。三,我舍去了语音和第三单元的《同步》,按照一节完整的课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层次条理,学生在学习时状态自然,没有上一节课的手忙脚乱,且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无论是对话训练还是对话表演,学生的大都能积极的表现,且能有一些时间来做《同步》的课堂练习。
通过两节课的比较,感觉到平时课堂上没处理完的部分练习可以用单独的时间去处理,而不是为了上一节课的完整,在下一节新课之前匆匆结尾,那将是一节支离破碎的课,效果可想而知。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1、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了三位数连续退位(十位是0)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2、练习形式力求多样,充分利用好教材。、老师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的每个时间段都要把握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处理算理算法的难点时,老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并能适时引导,突破了难点。
不足之处:
1、学生自主探究时老师放得不够开,占用时间长,导致验算与估算的时间不够用。
2、学生在总结算法时,语言不够精练,老师没能适时引导。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Unit2 My schoolbag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示范不够到位,备课对活动语言的组织不够深入,导致学生不理解意图,以至于尴尬冷场。另外老师上课表达同种言语时的.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想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激情来学习,还得把自己的激情也调动起来,影响学生,感染他们。这一点我自己知道却也没做好,结果学生整节课都比较沉闷。气氛一度紧张。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以后需要好好在这方面下工夫。
高一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新教材听说课的教学设计
(SEFC)Book1A Unit6 Good Manners
江苏省天一中学 丁丹
目标设计:1) 按新课程标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创新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参与,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 运用“语言的输入 语言的辅助输出 语言的输出”这一语言规律,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 1)帮助学生复习使用表示道歉的用语。
2)教育学生如何做到行为规范,争做一个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中学生。
过程设计:
一、导入(Presentation):
一首英文歌曲:(Thank you /You’re welcome.-----摘自《新概念英语》)
设计问题: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ong?
2) Why do we always use these expressions?
(歌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回答,巧妙地引出话题:Good Manners)
二、热身(Warming up):
1.展现图片,利用所给短语完整对话。
设计学生活动:1)Pair Work
2)集体校对:一问一答式
(学生在完整对话时,既有了开口说的机会,又复习了表示道歉的用语。)
2.对话内容提升:
设计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s?
设计填空:
When we want to enter a room, we should say: Excuse me. May/can I come in?
When we want to interrupt other’s conversation, we should say: Excuse me. May I interrupt you for a moment?
When we have troubled others, we should say: I’m sorry. Or: I’m terribly/really sorry.
(根据问题设计的填空,不仅提升了对话内容,而且使学生对使用道歉用语的场合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听力(Listening):
1. 听前导入:
步骤一:问题设计:What are the three words that we often use if we want to be polite to others in our daily life?(Answer: Please, Thanks, and Sorry.)
(从问题答案引出“表示道歉”的重点。)
步骤二:看图片,听故事。(图片及故事的听力材料附后)
问题设计:What’s it talking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young ma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这一步骤,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在公众场合打扰了别人要道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道歉用语”来引出课本听力部分,而且为后面讨论部分“如何做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中学生”作了铺垫。)
附听力材料: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nd, I was traveling from Shanghai back to Shenyang by train. In front of me were sitting two men and a woman. A young man was sitting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The man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and the woman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Later the young man brought out his tape – player and played some very loud music. What was worse, he was singing along and drinking. The people around looked at him angrily. When the train stopped at a station, he got off in a hurry. Suddenly, a man in the train called him as he hurried away. “Young man, you have lost something.” The young man stopped and returned, wondering what it might be. The man in the train said:” You have lost good manners, you should mind your manners next time.”
2 . 听力训练:
第一遍:整体理解,完成问题:
第二遍:了解细节,完成填空:
1. What does Bill say to apologise for taking the bike without telling Cliff?
Oh, _I’m sorry. I only used it to get to school because I was late.
2.What does Cliff say?
_That’s Ok. Just ask me next time, will you?
3.What does Bill say to apologise for losing the bike?
I really have to apologise . It’s about your bike.
4. What does cliff say?
Oh, that’s all right . I guess it wasn’t really your fault, wasn’t it?
That’s OK _. Forget it_ . It was an old bike anyway.
5.Bill took Cliff’s bike without asking him. He also lost Cliff’s bike.
He apologises for losing it by saying :
I’m really sorry about the bike.
第三遍:(视班级及学生实际能力情况而定。)
(分别设计听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听的任务的完成。)
3. 听后活动:
a) 根据听力内容,编对话。(抓住机会,趁热打铁,这是一个语言辅助输出的过程。)
b) 总结道歉用语及回答。(总结所听的内容,为下面的口语训练作准备。)
Ways of Making Apologies
(Please )Forgive me. I’m very sorry.
I apologise for…
I’m sorry. I didn’t mean to …
Oops. Sorry about …
Possible Answers
Oh, that’s all right.
Oh, well, that’s life.
It’s OK.
No problem.
四、口语训练(Speaking):
第一部分:任务一:Pair Work用所总结的道歉用语编对话,一两句即可。
任务二:Pair Work用所给场景(附后)编对话,并注意运用道歉用语。
(语言的输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Situation 1
You are at a school party. Your friend tells you that the man you are going to work with tomorrow has also come to the party. You have never met the man before, but your friend does not know. You ask him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man.
Situation 2 :
Many students and teachers come to the party. You are looking for two seats to sit down with your friend, but there are none. You see two seats, but there are bags on them. You go over to ask the girl sitting beside the bags.
Situation 3
Many people are drinking at the party and there are many glasses on the table. You take the wrong one. What will you say and what will you do?
Or: you can use your own situation.
第二部分:Discussion: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want to be a student with good manners?
1) At school…(图片附后)
2) At home…(图片附后)
3) In public places…(图片附后)
(这一话题的讨论,完全是一个语言自由输出的过程。这一贴近生活的话题,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一讨论,还促使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把德育教育融入了英语课堂教育中。)
1.At school….
2. At home…
3. In public places…
五、课堂内容总结(Summary):
问题设计: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a:…how to make apologies;
b:…how to be a person with good manners.)
(这一总结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也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检查的目的。)
六、写的训练(Writing):
1. 观察图片,口头描述。(图片附后)
2. 写短文。(课上时间有限,可作为 Homework.)
(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语言的口头输出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笔头输出能力;而且,图片内容与课堂话题紧密联系,起到了复习的作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