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培养协议书
- 文档
- 2024-09-21
- 130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订单式培养协议书,本文共1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甲方:(**学院)
乙方:(**企业)
为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为体育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谋取双赢”的原则,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以下协议:
一、订单培养模式
乙方从甲方XXXX级XXXXX专业学生中挑选XX名学生作为乙方订单培养学生,与甲方联合成立XXX班。甲方经和乙方协商后按照乙方用人要求对该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乙方参与培养订单培养学生,接受订单培养学生阶段性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并负责安排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毕业证书的订单培养学生在其单位就业。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乙方用人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调整XXXXX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该方案组织教学。
2、负责订单培养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3、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及专业教师到乙方走访,及时了解乙方对订单培养学生的要求。
4、将订单培养学生送至乙方进行阶段性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并安排教师协同乙方指导、管理订单培养学生。
5、加强订单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订单培养学生在毕业前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
6、根据乙方需求为乙方职工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指导工作,培训费另议。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有权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建议,参与讨论 班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2、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到甲方 班授课,参与培养过程的教学。授课报酬另议。
3、负责安排订单培养学生的阶段性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实习学生实施技能培训指导,并协助甲方进行学生实习管理。
4、对于顶岗实习的订单培养学生,按乙方规定向其支付实习期间工资报酬,并为其办理顶岗实习工伤保险。
5、接受甲方指导教师到乙方进行考察学习,了解企业情况,探讨学生培养相关问题。
6、负责安排完成学习计划、取得毕业证书的订单培养学生到乙方单位就业,并按国家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7、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订单培养学生。
四、其他事宜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 (盖章) 乙方: (盖章)
签约代表: 签约代表:
签约时间:20XX年X月XX日 签约时间:20XX年X月XX日
订单式培养协议书
甲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技术系
乙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奶事业部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促进合作教育工作,培养符合乙方需求的毕业生,双方本着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充分协商就甲乙双方采取“订单式”培养学生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内容
1. “订单式”培养学生:根据乙方对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能 力的需要,甲乙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联合培养学生。
2. “订单式”培养时间:本科毕业生第六学期,专科毕业生 第四学期,主要占用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的课时。
3. 在本科毕业生第六学期初,专科毕业生第四学期初,甲方 为乙方提供选择培养学生的的机会选定培养学生。
4. “订单式”培养结束后用人单位要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二、甲方责任
1. 根据乙方要求甲方为乙方提供所要求专业的毕业生。
2. 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乙方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为甲方 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并提供讲学及培训场所。
3. 订单培养的学生如在乙方实训,实训期间甲方协助乙方教 育学生遵守乙方的生产操作规程与各项规章制度。
4. 甲方收集乙方对订单培养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信息。
三、乙方责任
1.乙方为甲方提供用人需求: 为乙方提供
20XX届的畜牧兽医专业本科学生20人;20XX届畜牧兽医技术专业专科学生20人。
2.根据实际情况乙方派出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在本科毕业生第六学期初,专科毕业生第四学期到甲方对学生进行培训。
3.在“订单式”培养期间,如在乙方培训,要为甲方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协助解决学生和指导教师的食宿问题。
4.乙方根据考核结果优先录用受培训的学生。录用后要与学生签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经劳动部门鉴定的合同书。
5.为甲方反馈订单培养的本专业人才质量的评价信息。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可通过双方协商解决。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代表签字(盖章)
20XX年X月XX日
乙方:XXXX
畜牧兽医技术系
代表签字(盖章)
20XX年X月XX日
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书
甲方:福建远东电机集团公司
乙方: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乙方针对甲方的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双方共同制定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协议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乙方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现就双方合作开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义务与责任
1、根据企业的发展、经营状况提出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制订出企业未来3—5年的专业需求计划。
2、负责提出所需专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含专业选修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外语水平以及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要求)。
3、参与乙方制订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的编写;提供专业选修课、职业技能课的师资(课酬由乙方按照学院规定支付)。
4、负责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的实习岗位的落实;参与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负责“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面试、笔试工作。
5、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训)期间的考核工作。
6、学生毕业后,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负责推荐学生就业;为乙方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和学生就业提供便利。
7、学生实习期间,由甲方安排学生在公司主要对应岗位进行轮训,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顶岗实训期间甲方按10元/天作为生活补助,甲方负责办理学生在甲方工作和实训期间的各种保险,其余时间由学生本人负责。
8、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可直接进入试用期,学生实习期加试用期的时间至多不超过半年,试用期合格的学生,甲方应如期予以转正。
9、为搞好订单班级的实训演练,乙方根据教学计划需要,甲方可把退役的生产设备适合教学的捐给乙方用于教学。
10、甲方高层领导保证每学期给学生授课一次,时间、内容双方协商后确定。
11、为乙方教师到甲方单位研修提供方便。
二、乙方责任
1、结合甲方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的需求,负责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专业,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招生计划。
2、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人才培养规定结合甲方所提出的用人标准及要求,调整订单专业的教学计划,按甲方需要设置专业方向,科学地制定课程教材及教学进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以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要。
3、负责组织好该专业学生到甲方实习(训)场所进行实训以及毕业环节指导工作;参与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协助甲方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手续办理等一系列工作。
5、跟踪甲方使用毕业生的情况,反馈、调整、及时修正专业培养计划。
6、为了不影响甲方的正常生产与工作秩序,同时也为了方便学生,在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由乙方派教师到甲方公司集中办理学生的毕业答辩、离校手续。
7、响应公司提议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动。
三、其它事项
1、甲方应在每年毕业生就业稳定后,以实际到“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就业的人数(生产制造业单位除外)按照200元/人的标准支付乙方作为乙方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综合管理费用,乙方收款后须及时开具正式发票给甲方;乙方应协助办理毕业生到用人企业就业的相关手续。
2、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甲方应在乙方建立“远东电机集团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乙方可利用基地培养电机制造专业各种技能型应用人才。
三、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一致后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是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法人签字盖章后生效;协议有效期自双方签字之日起伍年(从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止)。
附学生名单(需学生本人签字)
甲方代表(签章): 乙方代表(签章):
法人代表(签章) 法人代表(签章)
20XX年X月XX日 20XX年X月XX日
订单式培养打造就业直通车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设有42个统招专业,在校生16000余人,学院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日前,杏林学院副院长杨依廷对招生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
齐鲁晚报:今年学校有多少招生专业?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今年我校有42个统招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相对于去年我校适当增加了招生规模,对招生专业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医学影像技术、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三个专业。
齐鲁晚报:学校是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的?
答:学院设有“就业指导委员会”和“就业指导中心”,形成了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与跟踪服务保障体系,为每个学生建有《职业生涯规划书》,积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先后与省内外5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各类医院开展校企(医)亲密合作,签订了联合培养或校企合作协议,开设了“皇明班”、“海信班”、“澳柯玛班”、“军护班”等46个“订单班”,入学就意味着就业,在校就是企业的准员工。部分订单班的.学生可享受企业的奖、助学金。学院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齐鲁晚报: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做了哪些工作?
答: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有关政策,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等,对品学兼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奖、贷、助、补、减、免”等奖励和资助。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齐鲁晚报:入学后,学生所学专业是否可以调整?
答:为充分尊重学生志愿,新生入学后,确需调整专业的考生,由考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我院将在所开设的专业内做出调整,尽量满足学生需求。
齐鲁晚报:请介绍下学校的校园文化及活动。
答:学院继承和弘扬悠久的齐鲁文化和杏林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强能善技,德术并显,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精神,杏坛杏林两相照,两脉文化育人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杏林校园文化。学院建有文学、绘画、音乐、摄影、舞蹈、武术等50多个大学生社团组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民办高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探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民办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部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仍旧是国内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模式的翻版,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同质化,而民办高校在师资、软硬件、教育培养经验等方面的差距又导致高职院校人才的诸多就业问题,本文就针对解决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广州珠海: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
69名北师大珠海分校大三学生参加培训,未来将作为村主任助理进驻农村。
“想留下来,只能努力一点。”钟明说。
钟明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一名大三学生,也是珠海市首批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训班中的班长。从去年12月份开始,他与班上68名同学一起接受村官的培训。
曾经让人远离的农村,为何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这一切,与珠海的幸福村居建设息息相关。
为推进建设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的宜居城乡,去年9月,珠海率先在全省吹响了幸福村居建设的号角。为了给幸福村居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市委提出了实施“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选定北师大珠海分校为首批合作培养高校。按照计划,市委组织部将每年选拔一批大三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择优录取学生到农村任职,最终实现122个村居每个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市委组织部表示,首批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训班的学生毕业后将在明年毕业后择优录用到村居任职,相关录用名单将在今年下半年公布,而下一批培训班的选拔在下半年开展。
作为幸福村居建设的“重磅”措施之一,首批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训班也于去年10月份对外公开选拔。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可为珠海基层和农村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珠海、热爱珠海、扎根珠海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基层人才的素质结构,为幸福村居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除此之外,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
“此举非常具有战略性意义。”村镇培训班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副院长肖杰认为,珠海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落后的原因之一是基层人才缺乏。“珠海209个村居各有特色,有些村有政策也有钱,但钱没有花在刀刃上,所以难以发展起来。”肖杰表示,幸福村居的建设,也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乡村出谋划策。
据了解,培训班公开选拔公告出来后,共吸引近300名学生报名,他们来自10个学院30多个专业,以学生干部居多。报名之后,学生还要经历与公务员招考类似的选拔流程。“除了考行测和申论外,还要面试。”学生钟明告诉记者,考官团由市委组织部领导、镇街负责人、老师等多人组成,阵容十分强大,现场对每个学生进行考察。“保安和老师都在教室里维持秩序,感觉十分正式,心里也特别紧张。”钟明如此形容当时的情景。
“珠海从来没有在全市这样选拔大学生人才,这还是头一回。”肖杰显得十分激动。经过层层选拔,近300人中有69名学生进入了培训班。而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计划,首批村镇人才培训班的选拔对象名额仅为60名。
提起这之间的人数差异,肖杰表示,报名的每个学生条件都非常不错,让考官难以割舍。“在面试现场,不少镇街负责人直接说,如果这个人愿意来街道工作,我们就直接要了。”肖杰回忆说。
选拔
近300名学生选出69名“精英”
与钟明一样,主修艺术与传播专业、在横琴长大的廖兰珍也成为村镇人才培训班的一员。她向记者表示,在培训班选拔之前,她对工作以及人生充满了迷惘,然而看到选拔公告后,她坚定了服务农村的信念。
“培训班会提供一系列的课程,而且农村前景不错。”一心想留在珠海工作、对农经节目特别感兴趣的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据市委组织部介绍,培训班主要围绕创建幸福村居的工作重点,设置有关特色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村庄规划建设等与农村工作相关的'课程。大学生不仅要接受农村政策和理论学习、珠海市情以及发展战略教育,还要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如农村水产养殖技术、农村园林花卉种植技术。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公文写作和农村事务处理等等。
张巍是北师大文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告诉记者,培训班课程很实用,他学会了如何写会议纪要、了解了公文的分类,这对于进入基层工作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廖兰珍则对沟通技巧课程十分感兴趣。“做农村工作,要学会跟不同文化层次的村民打交道,以前在学校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的,现在说话更加委婉,尽量让人感觉舒服。”廖兰珍说。
“村居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老师肖杰告诉记者,培训班采用订单式培养人才,根据村居需要设置课程,让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就能了解农村现状,毕业后就能快速地投入基层工作。“以前大学生村官进入基层工作还要经历较长的实习期,现在等于把实习期提前到了。”肖杰称。除集中培训外,培训班还特别注重社会实践。据介绍,今年寒假培训班还组织学生到南山村、白蕉镇等村居进行独立调研,由学生确定调研题目,撰写调研报告。而在今年7月份,他们将深入南门村、北山社区、南屏等村居挂职学习三个星期以上。
在师资方面,除了北师大珠海分校的老师外,培训班还邀请经验丰富的村镇书记、村委主任给学生介绍农村工作经验和群众方法。
培训
根据村居需要一对一订单式培养人才
然而进入培训班仅仅是通往村官之路的第一步,在前方等待他们的还有严格的考核。市委组织部表示,将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实践调研的能力,择优录取学生到村官任职。相关的名单将在今年年底公布,这也意味着他们还需要“竞争上岗”。如果顺利通过最后的考核,他们将在6月份毕业后,以村主任助理或者支部书记助理的身份到南门村、北山社区等村居任职。
在待遇方面,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他们的工资福利将参照《珠海市市直单位合同制志愿管理办法》辅助类四级职员标准执行。如果高校毕业生为农村服务满4年,其中有3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在个人身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另外发放副科级工作津贴。除此之外,在聘任期间,市、区可根据有关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聘用制公务员、党建指导员、合同制职等职位,专门面向在村任职时间超过3年且考核称职的高校毕业生招考。自主就业创业的,可根据市的相关政策,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毕业后一般签2个合同期,每个合同聘期为3年,表现优秀且愿意在农村发展的学生可续聘3年。而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由市财政局统一划拨,不经过村集体。如此诱人的待遇,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有些同学直言,“6年时间太短了,能不能签久一点?”一名来自不动产学院的学生表示,想留在基层发展,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培训班没有什么考核,但是真正的考核只有最后一关,最后能留下来的人就是合格的。”该名学生称。
出路
以村主任助理身份进入农村工作
-村官看法
“农村缺少像大学生这样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基层工作人才。”提起培训班,夏村村书记黄仲文显得很激动。他告诉记者,以前也有大学生到村里工作,能力不错、做事也勤快,但两年后因待遇差选择了离开。
对此,黄仲文感到十分可惜。“当时感觉可以交付更重大的任务给他去做时,他就离开了,农村很难留住人才。”黄仲文表示,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干点实事,至少需要两年的“实习期”熟悉村居现状。在这两年“实习期”期间,大学生可以做什么?黄仲文表示,他希望大学生能沉下心来做一些琐碎却对文化水平要求比较高的行政工作,比如整理资料、理解文件、公文写作、文化宣传等等。此外,黄仲文还建议,大学生村官应主动联系群众,而不能单纯依靠村镇政府及党委组织安排的调研活动,还要自己深入基层、走进农村了解情况,打好群众基础以及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黄仲文表示,如果大学生村官不和村民沟通建立感情、不深入农村了解实情,则很难做好基层工作。而大学生制定的项目以及好的念头都会成为“无根之萍”,难以实现初衷甚至会起反作用。在他看来,农村村民平均文化水平不高,对政策性文件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希望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的优势,让村民看得懂文件。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三方协议书
甲方(学生)姓名:身份证号:
乙方(企业)单位名称:单位地址:
丙方(学校)单位名称:单位地址:
为保证订单培养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订单培养期间的学生教育和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实习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经三方协商签订以下订单培养协议:
一、订单培养期限
1.协议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协议期限满,即行终止。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的,可以续签企业合同。
二、工作时间、工作日制度
1.甲方工作作息时间按乙方单位规定执行。甲方所在岗位的作息制度为(单选):□标准工作日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
2.甲方在工作学习时间外和法定假节日工作学习时,乙方单位按国家规定给予补休或支付加班补贴。
3.乙方因工作需要安排甲方加班的,甲方应予积极配合。未经乙方单位同意,甲方自行安排加班的,乙方均不予认可。
三、劳动补贴
1.甲方的劳动补贴按乙方现行制度确定。
2.甲方全勤并提供正常劳动的,月补贴不低于元、试用期期间(顶岗实习前)每月元、转正后(顶岗实习阶段)每月元。(交通、餐费、住宿补贴包含在内)
3.补贴支付方式:
4.乙方发放甲方劳动补贴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从甲方补贴中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由甲方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应从甲方劳动补贴中代扣代缴的`费用。
四、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按照乙方、丙方订单培养的第三年教学环节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保证订单培养的质量。
2.甲方在订单培养期间,未经乙方丙方同意,不得无故中断订单培养的教学环节;如有特殊情况,需与乙方丙方请假协商,特殊情况(如生病等)应出示有效证明,并回学校办理相关手续。未经乙方丙方同意中断订单培养的教学环节,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3.甲方在订单培养的工作成果及其涉及的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
4.甲方遵守乙方的保密要求,不得泄露乙方的商业秘密。同时,甲方根据订单培养内容撰写的论文在向乙方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公开前,须经乙方许可。甲方违反上述保密的,由甲方承担相应责任。
5.订单培养期间,甲方应服从乙方的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若甲方不遵守乙方规章制度而引发的人身、财产损害,由甲方承担责任。
6.甲方在订单培养结束(不管任何原因导致实习结束)前,向乙方办理全部交接手续,将归属于乙方及向乙方借用的文档、资料、设备及其他资源和财产一并交还给乙方。
五、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对丙方推荐并通过乙方初试的学生进行笔试和/或复试,择优确定订单培养人数。
2.对订单培养学员进行岗前培训,协助丙方完成订单培养的教学环节。
3.确定和支付订单培养学生的岗位津贴。
4.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保证在订单培养期内服从乙方工作的安排;有权要求甲方在订单培养期间遵守乙方公司的管理规定。
5.乙方如实向甲方介绍公司情况、顶岗实习内容和工作安排,负责对甲方进行技术指导,对甲方的实习给予指导。
6.乙方负责为甲方寻找或提供宿舍(单选)并协助丙方日常管理及安全教育。□学生住校内□企业提供学生宿舍□学生自行解决
7.订单培养结束时,乙方对甲方学生的实习表现做出实习评定,并填写《实习鉴定表》。
8.在订单培养过程中,若甲方不适应实习岗位或不服从乙方实习安排,乙方应及时与丙方沟通,经三方协商处理;
9.甲方因违反乙方相关管理规定或国家法律、法规、给乙方造成损失,乙方有权立即终止甲方的实习,并有权向甲方索赔。
1.乙方按规定在甲方订单培养期间及时发放甲方实习生活补助。如乙方安排甲方出差,甲方应享受与乙方员工相同的出差待遇;乙方要求甲方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工作,须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加班酬金。
六、丙方权利与义务
1.丙方根据乙方的要求,明确乙方培养岗位的大致需求人数,各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配合乙方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学生,到乙方进行第三年订单培养学习。
2.丙方制定相应订单班管理规定,同订单培养学生签订实习承诺书。
3.委派专门辅导员在订单培养期间,定期了解学生意见、工作表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负责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助乙方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4.丙方组织学生成立订单班班委,与乙方共同对甲方进行管理。
5.甲方安排专业教师一名,配合乙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乙方沟通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负责乙方和丙方的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工作,完成原订单培养的教学环节。
6.与乙方做好沟通,将组织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由乙方安排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论文)。
七、其他条款
1.任何一方未经另两方同意不可随意终止本协议。
2.任何一方有违约行为,均须承担违约责任。
3.本协议中有关保密、知识产权、违约或赔偿责任、连带责任条款,不因本协议终止或解除而失效。
4.所有未尽事宜可另行协商解决并签署书面文件予以确认,该书面文件将被视为本协议书的一部分。
5.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丙各执一份,复印件无效。
甲方签字: 乙方(盖章) 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物流专业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并按照企业岗位需求来进行定制培养。由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规划,率先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并向学校下达订单。学校根据需求,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及培养方案和校内外导师。学生达到学校要求的学位条件和企业要求的基本技能后准予毕业,直接到预选的岗位就职。这种培养模式能很好地克服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病,如难以进行个性化培养、难以充分发挥导师的研究专长、难以保证学生能力和岗位设置有效匹配、难以在短短3年时间让学生真正深入了解和掌握某个行业非常详细具体的发展情况和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等等。目前,订单培养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得到了大量研究,成功案例不断被报道[1-3],但是这种培养模式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论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应用均未见报道。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56万,较扩招2.1万,其中专硕扩招增幅9%,远远超过学硕的0.3%.面对专硕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如何保证培养质量与就业是每个培养单位面临的共同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对专硕和学硕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其中专硕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重视实践和应用。”何谓特定行业?行业的概念可大可小。例如服务行业包含生产性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业、餐饮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等。就专硕来讲,目标是应用而不是理论研究,人才供应链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快速响应市场,按需培养。市场定位的模糊已经在专硕培养方向、导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制定等出现了系列问题。笔者认为,“特定行业”的内涵就是学科优势与区域经济联姻的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通过量身定制特定的、全面的学科知识、技能,以及企业文化、发展动态和言论述评,使得学生接受“更接地气”的系统训练。基于这样一种设想[4],本文提出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着重对其实践应用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和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1订单培养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1培养目标
如果把现有的物流工程专硕培养模式比作为推式供应链的话,那么订单式培养就必须要求培养模式由推式供应链转向拉式供应链。人才培养必须由需求拉动,而不是学校将主观设计出“理想”人才推向市场。首先,培养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岗位职责来制定,至少满足3个条件,即具体化、可量化和可匹配。查阅几所重点高校的物流工程专硕培养目标,发现几乎雷同,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高级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这种宽泛、模糊的目标定位是企业难以接受的。以重庆为例,位于长江上游,拥有汽摩、机电等支柱产业,民生集团、中集等物流巨头驻扎,拥有两路寸滩港、江北机场空港、团结村铁路口岸和巴南公路物流基地的公铁水空物流枢纽。因此,结合学校一贯的交通办学特色和路桥学科优势,物流工程专硕的培养目标大致可描述为“掌握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系统规划、设计、评价,港口物流设施应用以及运输、配送和仓储先进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独立担负相关技术指导和运作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细化后的培养目标不仅没有偏离物流高层次人才的基本定位,而且满足了重庆本地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的人才定位。
1.2课程体系
目前,缘于师资不够或者教学管理方便,多数学校对物流管理学硕和物流工程专硕开设的课程基本相同,并且物流工程专硕的专业选修课可选性不高,很多学生选课都是哪门课容易拿到学分就选哪门。
例如笔者所在学院的物流工程专硕的学位选修课一共不超过10门,包括现代管理分析技术、物流外包与第三方物流、物流节点仿真技术、物流系统规划方法及应用、高级物流学等。就这些课程看,总体上是普适型的课程居多,无法和物流企业某个岗位或者岗位系列直接对应起来。因此,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需要整合。按照少而精的课程设置原则,根据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形成3~5个必修课程包,如运输课程包、仓储课程包、配送课程包、港口口岸课程包、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每个课程包设置2~3门核心课程。学生入学后,一旦选择了感兴趣或者有志于从事的岗位,随之就决定了他必须选择岗位对应的课程包。其它普适性课程只需要学生根据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或者导师指定进行选修,本身没有跨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免修。
1.3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不像生产产品能够实现标准化,仅需按照详细的产品规格参数,遵循一定生产工艺和流程生产出产品交付即可。物流工程专硕强调的应用性是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结合不同环境和问题,经过创新性加工再应用的能力,它大大高于职业技校生的技能初级应用。简言之,技校生是授人以鱼,而硕士生是授人以渔。具体的培养方法就是学中做,做中学。从现有的培养模式看,物流工程专硕的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第5个学期为实习期。由于校企合作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这个实习期等同虚设。笔者认为,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调整是如何保障学生真正地接受实践的锤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多频次的、持续的和反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割裂的阶段性的过程;实践应用应该自始至终伴随知识技能传授,而不能将知识技能传授和实践应用分开进行。具体的,校内导师传授的重点转向“工具性”的知识技能传授和在假想场景中的思维能力训练,而校外导师的重点是把校内的假想环境变成实战场景,并结合一些细节,指导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结构性知识技能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应用。以物流运营部的市场专员为例,岗位胜任特征是具备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设施选址规划可行性评估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如果某个学生选择了这个岗位,那么他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就是物流系统规划。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在校学习理论上的先进规划与评价方法、规划重点要素等知识以及规范的规划报告撰写等技能。同时,企业正在开展一个规划项目。学生学到一点知识技能后,如内外部环境分析,随后马上参与到实际规划项目中并完成校外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并以公司员工最终形成的分析报告作为参照,让学生完成“自我审查报告”,一方面发现差距,及时纠偏,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寻求新的理论方法或者改进现有理论方法。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犯错,不断得到指导。待全程参与完一个项目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学生能够达到专硕的培养标准,并且较好地胜任这个职位。
2订单培养实施方案
2.1学生选拔
学生在复试之前,提交订单培养申请表,获得批准后,在复试时接受校内导师的面试,重点考察思维能力和具备读研究生的基本素质,然后接受企业人力资源部专员组织的面试(事实上是把学生的就业面试提前进行,以选拔出被企业认可的培养对象),重点考察个人特质、价值观等。两次面试成绩加权汇总得出最终复试成绩,按照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直到满足订单规定的培养数量。这部分学生在入学时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合同。落选的`学生和没有参加订单培养计划的学生,则根据校内的面试成绩按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2.2导师团队建设
导师团队是提高订单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多数校内导师都有2~3个研究方向,作为订单培养必须要求每个导师凝练研究方向,并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或者最擅长的研究方向作为订单培养的研究方向。学院根据导师提交的订单培养方向,按照企业岗位类别进行归类,形成3~5个订单培养导师团队。每一个导师团队至少和2名以上对应的企业部门经理合作,形成订单培养团队。
2.3过程管理与考核
全面执行导师负责制。在校期间,由校内导师负责管理,在企业则由校外导师负责管理。学生在修满课程学分后,可机动地选择在校学习或是到订单企业短期实习。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程外还需接受企业组织的专题培训,如企业文化、特殊技能。管理和考核严格执行打分制(首先需制定评分细则和标准),每个学期和每个学年由除导师之外的第三方(校内学位分委会和企业高层主管组成)组织一次综合评估,做出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和优秀的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学生或者导师,给予警告,对二次评估不合格的学生或者导师,解除三方培养协议并取消订单培养导师资格。
3订单培养的风险控制
履约是物流工程专硕订单式培养的最大风险。学生、导师和企业都存在违约或者不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的可能性。例如,学生在中期觉得学习有压力,执意要推出订单培养计划,由于订单培养是学校和企业的一种合作机制,国家学位办和教育部不一定认同,因此对这种情况学校便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只能准予学生推出。这势必打乱企业的用工计划,影响合作意图。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在事先向有关部门报批和备案,做到有法可依。反过来,企业如果认为培养效果不尽理想也可能终止合约,继而影响学生的培养计划和学校的声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在签订合同时附加强制条款和赔偿条款,至少保证一个培养周期的全部完成。如果导师不负责或者校内校外导师不能密切配合,可以通过设立激励机制来加以解决。
4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该如何培养没有一个定式,更没有标准。根据3年多的物流工程专硕的指导经历和思考,本文提出了采用订单式培养的观点。以现有培养模式为基准,讨论了订单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整合和培养方法改进策略,并且给出了学生选拔、导师团队建设和过程管理与考核三个关键实施环节的方法设想,最后简要指出了订单培养的风险及控制策略。希望引起同仁对专硕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共鸣以及更深入和全面的讨论。
参考文献:
[1]何海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32(2):128-130.
[2]汤国生。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35(5):249-251.
[3]崔国成。以行业为依托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20-22.
[4]姜恩桥。谈研究生的高层次“订单式”培养[J].科技导报,27(24):103.
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行社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适应企业高标准的人才需求,各大高校开始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企业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建立“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透过旅行社对客服务的窗口与学生实习紧密结合,探索“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的模式及解决对策,进而为旅游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订单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涵义
1、“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定义。依据《新华词典》的定义:“订单”是订购货物的合同、单据。因而“订单式”人才培养也叫作“人才定制”,它是高校依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数量、质量、技术等要求,针对性的为用人单位的岗位培养专职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职业、产业背景出发进行职业分析,使校企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共享,学校按要求培养人才、企业按“订单”录用人才的双赢合作。
2、“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征。
2.1校企两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两个合作的主体,学校和企业都要参与其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课程体系,学校要依据企业所需人才制定针对岗位的教学计划,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提供是职位、了解功能、尽快投入工作。
2.2课程设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本身就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方面透过“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构建双方较为牢固的契约关系;另一方面,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向企业分批次、分数量的输送人才,定岗定位的培养“来即战,战即胜”的应用型人才。
2.3学历与实践经历结合。企业选择高校作为人才培训基地,是因为高校一方面能为企业提供具有专项能力的人才,一方面也能够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借以打开企业用人方面的持续输入,企业透过实践不断磨练学生的实操技能,是真正的学历与实践经历的结合。
二、国外“订单式”培养的类型
1、产学合作的'双元制。这种合作方式的代表为德国。是企业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受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同时又在职业学校以学生身份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用以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2、产学合作的合作教育制。这种合作方式的代表国家为美国。是指职业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到企事业单位、服务部门参加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与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有些类似。
3、产学合作的工读交替制。这种合作的代表国家是英国,“攻读交替制”又叫做“三明治”培养模式,是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再到学校不断学习培养的模式。学生毕业后,先在企业实习一年,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工艺流程,对企业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到学校学习两年到三年的理论课程,最后一年再到企业实践一年。
4、产学合作的官、产、学合作制。这种合作的代表为日本。一是从官方的角度,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文件明确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关系;二是产业界向大学投资,学校接受了投资后要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三是企业和大学教师相互交流,互为促进。
三、新型“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构建
结合上述国家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依据旅游专业自身的特点,拆分了旅行社运营中的部分环节,加以调整和改进,初见合作模型
1、真实工作环境模拟。以旅游专业的旅行社模拟室为实习工作地,学生可以就近实习。实行打卡机制不准有迟到、旷班情况,这种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和旅行社出团排位紧密挂钩。
2、产品介绍与真实客源紧密结合。旅行社的产品宣传、内部报价单等实时更新,通过网络、文件下达等方式传至校园旅行社模拟室,旅行社在对外的产品宣传单上有两个联系方式,一是旅行社的联系方式,二是校园旅行社模拟室的联系方式。实习学生每天要熟记和掌握旅行社的产品及报价,透过电话、网络、微信等方式真实的与消费者沟通,凭借获取的销售业绩获得考试成绩和旅行社的考核。
3、校企互为合作基地。透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学校可按照旅行社的要求培养前台接待、销售人员、导游人员三个岗位的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校园也会成为旅行社市场开发的一个新领域,高校的教师也可为旅行社的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培训和升职培训工作。
四、“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旅行社过于单一。基于场地、空间和大学生市场的限制,校园旅行社模拟室的合作企业只能为单一的旅行社。因而对于合作的企业,学校必须要考量到企业的规模,容纳学生实习的人数等方面的因素,而学生对于实习对象的选择也会单一,通过一家旅行社而认知所有的旅行社的的观点会过于片面。
2、高校尚没有政策支持。新型“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构建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合作方式、人才培养的构建模式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因而不可预见的人、财、物的投入还有很多,目前数据显示,尚没有高校对新兴“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支持。
3、学生参与度高,脱离课堂时间较多。在这个的模型构建中,最大的创新是将旅游产品、旅游消费者真实的引入校园模拟室,这就意味着,校园旅行社模拟室接听的每一次电话、每次一网络咨询都是旅行社真实的“上帝”,是企业利益的主体,这就要求实习学生“坐班”在模拟室中,有的需要为旅行社带团出行,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会有影响。
4、“双师型”教师匮乏。以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旅游专业学生共计107人,拥有专业任课教师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仅为1人,教师对学生培养的比例严重失衡,制约了“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营和发展。
五、“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构建的对策
1、寻求多个角度和项目的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创新创业项目,寻求更多的合作可能,挖掘广角度,深层次、宽领域的创新理念,结合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着重与专业系列课结合,让更多的学科与项目、企业融合,将更多的企业实操案例带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
2、逐步完善政府、学校、企业三者的合作。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学校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革,推行新的教学理念,在企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为受教育者创建合理、合时、合适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最终以平常心态走进工作岗位,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合理调控学生实习时间。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合理调控学生的实习时间;透过学校教务处的配合,合理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学习理论知识,课下付诸实践的课程闭合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4、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平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大胆的创新想法与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进修学习,课下指导学生实践,课中分享进修心得,课后透过实践分析问题,提升理论高度。
六、结语
“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由传统的单一、单向的企业向校园要人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向校企双向订单合作模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方可实现。从现阶段“订单式”旅行社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营上看,仍有不足和亟待解决和完善之处,需要未来的教育者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易今科.论高职“订单培养”的内涵与分类[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2]杨凤美,莫运襟.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12)
[3]王朝庄.论高职“订单教育”的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9(25):10-11
[4]王连英等.职业学校“订单教育”的形式和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4:(4)22-23.
航海高职教育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创新研究
针对航海高职教育教与用不能有效对接的情况,对航海高职教育实施订单式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航海高职教育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实施订单式培养的构成要素,并就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基本条件、把握订单本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社会评价等五方面进行了创新思考.
论文摘要:动态订单式培养,发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动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介入,使学校办学有了更为明显的灵活性特点,它不仅适应了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而且“动态”所包含的主动性,使这种服务更有成效。同时,动态订单式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实施的。就业不仅直接体现着职业院校具体办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而且是直接考核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定位就业理念。怎样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贯穿于整个学校工作中。并理性研究创造性的实施是使高职院校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威海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些专业实施了动态订单式培养方案。即第一年根据社会岗位需求进行泛泛的行业定位。然后在第二年开始通过在用人单位的实习、实训,通过双方考察。具体签订订单或协议进行深化培养这种动态订单式培养方案。即保持了订单式培养的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同时。“动态”又使订单式培养中。过于刻板和固定的局限性得到改变。动态使人才培养与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这既是办学的活力体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行业背景调研——确定初步岗位意向
行业背景是设立专业的依据。也是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最初定位。因此在专业设置的确定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具体工作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通过学校就业办对学生的跟踪调查及对社会经济运转情况调查。具体信息的积累。逐渐确立新专业的在毕业生的岗位跟踪了解调查中。主要是解决对现有专业的评价。如果毕业生能够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就继续办此专业。如果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行业发生了变化。就应适应性地对专业进行调整。对于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导致专业对应岗位开始萎缩的。就应对该专业的办学规模进行限制。甚至取消。对于伴随科技进步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发生变化的,就耍对课程设置进行增补或减少对经济运转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要注意当下经济发展的新的行业因素。已有企业的发展状况。行业岗位的人员能力需求。及人员的缺口等。专业定位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对应。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对地方经济特色。及相关发展地方经济的政策做出至少是五年三届毕业生走向的预测。以威海为例。威海市经济是以旅游为主导的。所以威海职业学院办了旅游管理系。而山东省关于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政策又使威海的制造业勃兴起来。因此,成立了机电工程系这种对于经济发展前瞻性研究。是非常重要又很琐细的工作。首先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活动。诸如研讨会等。同时要参与整体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研究。如威海职业学院以院长金志涛为课题组组长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编号03BJJ08)的课题等。其他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动态。包括:新建项目。及与韩国等国外合资项目等。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归类。确定专业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意向。为进一步确定岗位奠定基础。
二、岗位实践——签订用人订单
岗位实践开始于第二学期的实训。这是学生与具体专业对应岗位的第一次的接触。也是双向选择的最早的契机我们认为在招生之初就开始进行供需双方订单的签订。无论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对于学生本人。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实习、实训过程,供需双方各自的情况都有了比较明白的了解。再通过协商的方式签订订单。就会避免因盲目性而导致的种种不如意。具体地说,用人单位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表现。才能了解哪些学生的技术能力符合岗位的要求。尤其是通过较长的时间岗位实际工作的训练。才能深入了解学生们不同的思想品质、观念及爱岗敬业精神。协作能力等,这往往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从业要求。同时。学生们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工作训练。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岗位的内涵。只有经过较长时间地在实践课中与企业工作人员相处。才能知晓从业的要求。也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适合于岗位和岗位是否适合于自己。这就避免了学生在最初签订订单最后无法落实而学生毕业就会面临失业的尴尬结局。因此。通过实践,签订订单即是保证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做法。也是有效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这种在入学后。经过实践课教学进行订单签订的办法。也适应了经济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认真严肃细致地对专业行业背景进行调查。并根据能力需要严格地进行教学。然而三年后毕业生毕业却不适应岗位的需要。究其原因就是三年时间与经济发展的周期不适应。三年前的行业背景调研是科学的。课程设置也是无可挑剔的。但三年后。行业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第二年进行订单的签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避免了这种刻舟求剑带来的人才培养的滞后。因此。这种灵活的创建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才培养中的浪费。更充分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是具有显著现实意义的。
三、强化训练——适应岗位需要
订单签订之后。整个培养过程就转向关注岗位的对应能力的培养方面来。首先,根据订单签订的具体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对于订单确定后。没有必要的课程进行削减。对于课程内容不太适应签单岗位能力需要的。对其内容进行精化和改变。对于能力需要、过去课程中又没有涉及的进行填补总之。使课程内容、能力培养密切地与岗位需要联系起来其次。对订单对应的岗位能力需要进行强化。在当初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实训教学中。能力的的培养是泛泛的。它对应的是整个专业。而签单之后的岗位是具体的。因此。继续进行对应专业的泛泛的实践能力训练。就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进行专业方向对应岗位的训练就成为能力训练的主体。这种训练一方面是以签单的具体岗位能力为主。把能力分解成具体课程和实训环节。通过分步训练达到综合运用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对专业能力基础做适当的扩展和深化。为签单岗位一旦发生变化进行新的岗位从业设定出预案。这里强调“适应”就是在保证签单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定位中。用一部分精力进行行业能力基础的扩展。同时“适应”也包含对构成基础的不同能力都要有所关注。只是在精力的投入中进行与能力价值相应的调整再有一方面。就是时时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变化给岗位从业能力要求带来的变化。并根据实际要求对能力培养进行调整有些能力要求伴随科技进步已不再需要了。就可以取消或改变。有些能力要求是新出现的。就要增加和强化。但这种调整一般是小范围的,是原有框架之内的调整。不能改变原来的总体方案使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符合签订订单的岗位要求。当然,签订订单之后。学生的培养就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的事业。因此。企业不再单纯是学校的实习、实训单位,而是直接人才培养的场所。这种变化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可以直接拿到生产一线进行验证。甚至可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同一场所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和直接的生产过程融合统一。为高职教学更加深入具体贴近生产的实践。走出一条更为明确的道路。
动态订单式培养。发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动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介入使学校办学有了更为明显的活性特点。一它不仅适应了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而且“动态”所包含的主动性。使这种服务更有成效。同时,动态订单式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专业的具体方向对应岗位能力需求培养的中心地位得以确定而对于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又使学生具有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所应有的素质。对于学生充分的就业。提供了补救预案。因此。动态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新的范例。
订单式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我国生产、建设、管理等相关企业培育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对我国市场积极发展和劳动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十几年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其院校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较低,间接导致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减少。在这种形势下,各类高职院校都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迅速被企业和高职院校所接受,并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探索文章修改意见:
1企业与高职院校“订单式”继续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以及企业职工培养方向进行交流沟通,根据企业的职工继续教育需求达成订单培养意向,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职责,按签订的培养协议开展继续教育。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协商制定和执行定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高职院校根据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专业侧重选定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授辅导前应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了解继续教育的职工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了解企业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使教学内容更注重职工的发展。“订单式”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结合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这种合作模式订单企业起着主导作用,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制定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
2企业与高职院校“订单式”继续教育基本运作策略
2.1以人力为本位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通过课程设置来实施并完成教学目标。而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正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内容及计划时,首先应考虑考虑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及设施条件来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企业用人需要为标尺,确保科学合理以及实用性。
2.2教学方法的升级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当前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教师和职工之间在课堂教学或实践技能操作过程中缺乏沟通交流,职工与教师都是各自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与学习任务,对相关知识没有深层次的认识。为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职工,首先应强调职工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其次,深化实践技能操作教学,各相关专业教师应深入企业一线,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注重职工综合能力的提高,并设置企业生产现场情境,让职工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各个生产环节,以达到全面的学习效果。
2.3制定继续教育评价体系
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评价体系。按照评估深度不同分为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和效益评估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后的职工在工作绩效方面有无提升为主要评估依据。
3企业与高职院校“订单式”继续教育探索
3.1围绕企业所需进行“订单式”职工教育
企业继续教育主要任务就是把继续教育通过职工传导到企业的生产管理、科研销售的全部过程中去。企业的职工的继续教育不能脱离企业所具备的独有特色,应以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一中心思想来开展职工继续教育,要通过为企业培养精英型技术人才来有力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在企业职工开展继续教育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增强继续教育和企业之间的协调性和适应性,促使企业职工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理论相关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其次,根据企业发展愿景和职工个人特点,开展包括素质教育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3.2构建企业独有的内训师队伍
内训师团队是职工继续教育最可依赖的力量。企业与高职院校在初期签订合作协议时就应包含构建内训师资队伍的内容,通过企业人才与院校教师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企业自己的培训师才最了解自己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工,对培训的效果将起到很大作用。选拔一批在技能操作、营销市场和管理方面素质强、业绩好、肯总结经验传授他人的职工作为内训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新员工或者是同领域的需要提升的职工,这种带动作用更具有实效性,对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提升更直接和有效。
4结语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培训等全方面进行合作以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文首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模式的概念展开阐述,提出企业与高职院校“订单式”继续教育基本运作策略,最后对企业与高职院校“订单式”继续教育进行研究探索。
作者:尚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杜芳.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浅析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论文
摘要:本文拟在探讨高职英语在“订单”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构建,创立实务情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体现英语的交际实用性,充分发挥英语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订单”培养模式;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交际实用性
当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一直走不出本科教学的固定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论基础知识不如本科生扎实,论实践应用不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熟练。这种教育显然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观。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如何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辅助作用。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订单”教育这种新型模式下如何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与订单培养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实用、够用、能用、善用的目标。
一、“订单”培养模式对于英语教学模式的要求
“订单”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方式,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是教学重点,学校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分析专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结构。确定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各种专项能力。作为基础课程的英语教学如果不相应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框架模式的改革。势必会违背“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教高[]2号文件)的要求,并影响其发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使用外语从事某一业务领域工作的能力”即“一线工作的实用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辅助作用。
然而,我国英语教学一贯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词汇量为目标,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文化:教师、教材、教法以及测试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突出知识,学生充当的是语言知识的“容器”,这种学习文化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难以转化为语言技能。另外,教师为主导。重教轻学,学生鲜有加工知识的过程,没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他们的语言学习只是完成了进程的一半。这种英语课堂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与生活的脱节,无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这种弊端,以“订单”为基础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了解企业发展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英语的量、质和类的需求,强调英语的应用性和够用性:其次,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即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满足教育观念、教育规律、人才标准的发展需要;最后,还要适应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即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满足受教育者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强调英语的“人本”性。而这三方面应该统一在企业需求下。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适应企业要求,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强调语言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运用,开发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以我院05级、06级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培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我们尝试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创立实务情境,借鉴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法、协商式教学等教学理论,融“教、学、做”于一体,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在一起,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改革测试评估方式,以此强化学生语言技巧训练。培养其使用外语从事一线工作的应用能力。
二、“订单”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以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几乎占到了90%。在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灌输、学生接受,主观和客观上都忽略了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就业时英语知识与职业相脱离,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无法实现英语的应用性、实用性、够用性的原则。“订单”模式教学开始后,公共英语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英语的教学计划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占到了教学的1/3。同时,淡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的界限。以企业需求为依据。设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酒店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常用英语语言技能和相关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融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形成了适应并服务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
1、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实战阶段”是课堂教学。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教师、任务与环境等多因素的动态协调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语言知识构建过程与自主性发展过程,它是认知与情感的融合、形式与意义的统一、知识获取与学习能力培养的并重。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特点,我们提出英语模块式教学体系。即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目标,搭配、组合。形成包括一些大小不一、有简有繁、结合实际的完整的应用型主题(Topie)或中心(Center)组成的教学单元。在每个单元中,所有主题都围绕一个确定的应用性培训目标和相关的语言知识。单元间形成链条,构成统一的“集成模块”。学生学完一个模块,就掌握了相应的语境下的语言知识与语言实际操作技能。这样,在讲授这些模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更能学以致用。提高操作语言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知识、模拟、实践合而为一的教学。课堂教学中不再拘泥于一定的程式或公式,而是将酒店管理内容安排与现阶段企业需求和长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活动和项目,适时适量地引入课堂。重在启发、引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并且让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的,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教学内容资源。通过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感知,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继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实现课堂社会化、交际真实化。让学生在实务情境中学会交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建构、领会和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与他人磋商、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课堂教学要为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课外学习作适当的准备。尤其是关于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教师要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2、加强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
学习英语需要课堂内外的努力。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自然延伸和补充,应该起到促进课堂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加大了第二课堂实践这一环节的力度。一方面,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在课外得到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实践,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负责人,协助教师完成课外监督、检查以及组织学习等工作,并且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 展示第二课堂的成果,进一步激励学生。第二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从实践出发,开展主题模块式学习。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教学模式的英语能力训练,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材料,让各学习小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自行查找资料,组织语言,模拟酒店管理工作的实务情境,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由于在同一主题的统筹下,主题词汇和语言表达反复重现,循环印证,强化了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记忆和保持度,促进长期记忆。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而且从中获得启迪,开拓了思维,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由兴趣引发,学生根据自身语言水平进行逻辑思维,建构信息,建造知识,因而学到的语言是活的语言。掌握的是自己的“英语”。同时,在这种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共享资源。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构建个体知识,并且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以协作的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和发散思维,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更能体现个人价值,从而更自觉地承担自主学习的责任。
3、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
在学习过程的监控阶段,教师在小组负责人的协助下,随时观察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与学生交谈、问卷调查、采用各种测试手段等方法,及时肯定和鼓励他们的进步。发现他们学习中的失误与困难并在心理、知识和方法上加以引导,并且针对不同个体。切实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策略,与他们一起规划学习进度。共同监督学习过程,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进入有效的自主学习。这种反馈与指导。会促使学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估超越评估本身的工具性作用。从而成为学习手段,使学生感到不但学有所用而且学有所成,更有助于整体教学活动安排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师生间“助”与“学”良性互动的整体效果。
三、“订单”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订单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订单”为基础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了解企业发展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英语的量、质和类的需求,强调英语的'应用性和够用性。因此,教师必须要走进企业调研论证,以职业岗位(群)培养目标为指针、紧扣订单企业岗位对于人才规格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来设置教学内容,满足订单企业岗位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使语言技能与岗位规范零距离。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工作中所需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2、“以人为本”,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谈及生产变革以及人的发展时。曾讲“现代工业从来不把一个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现今的工作岗位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说明了这一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技术进步迅猛,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以及大量新工作岗位不断产生,必将出现较高的换岗率。因此,高职英语教育必须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获取工作岗位转换所需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还要关注学生的适岗、应变的就业竞争力,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岗位迁移能力,注重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重视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的结合,学科知识与技术知识的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的结合。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此,“订单”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在内容设置上不仅要满足企业对于专业人才英语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还要将学术知识和职业知识与技巧进行有机融合,确保学生具备能够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必备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不断变化的专业要求。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3、加大英语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例。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强调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受教育者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也应该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改变传统英语教育中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融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通过实行模块化教学。创立实务情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使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教学课时的40%。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适应并服务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
四、结语
以“订单”为基础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总目标是要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英语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因而,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创立实务情境,为学生构建语言知识与能力学习的最佳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及自尊,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下语言能力的基础。
关于双元与订单式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订单武”;比较;启示
论文摘要:“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和我国“订单式”职教人才培养模武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合同、培训主体、企业参与程度、师资水平、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考核与资格认定方武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为我国完善“订单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武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
一、“双元制”和“订单式”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及特征
1.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也是世界职业教育中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典范,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对提高德国劳动者的素质、产品的质量以及提升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整个教育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共同培养学生。企业一方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学校一方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点与技能点。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企业是学徒工,在学校是学生。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鲜明的特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的广泛参与、合理的设置课程、恰当地编写教材、教师素质比较高、严格的考核制度、健全的法令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等。
2.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签订培养人才的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制定、实施人才培养的计划,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应以订单要求落实学生就业等。
二、“双元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比较
1.“双元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同点
(1)二者都强调校企合作。“双元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都借鉴了合作教育理论,即把职业岗位的训练与学校课堂技术教学相结合,为各行各业造就一线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二者都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双元制”和“订单式”在培训过程中都注重在企业接受操作技能,大都以生产性劳动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从而使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毕业后能很快进入并适应职场的竞争。
(3)二者都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双元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都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是能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职业能力和态度融于教学当中的“双师型”教师。
(4)二者都根据岗位需求设定专业方向和培养规模。“双元制”和“订单式”在教学组织上都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二者都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岗位的需求变化来确定开设专业、培养规模、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计划、开发课程资源等,目的都是培养出具有很强社会适应性和岗位适应性的有用人才。
2.“双元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点
(1)合同差异。我国的“委托合同”和德国的“培训合同”有着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合同的签署方及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不同、确定合同“标的”所依据的原则不同、履行合同的监督不同等。
(2)培训主体的差异。在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对学生的质量负有主要责任,企业是参与培养过程的合作伙伴。而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对学生的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3)企业参与程度的差异。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一元被视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它承担了从招生到毕业及培训各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而在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不浓。在校企合作培训的过程中,是以职业学校为培训主体,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对校企合作带给自己的经济利益很模糊,参与意识不浓。
(4)师资水平的差异。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下的教师须有很高的任职标准。普通文化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须通过国家两次统一考试,其中第一次考试通过后须参加3个月至1年的企业实习和1.5至2年的教学实习;实训教师则是已完成双元制职业教育并获得3至5年的企业实践,在获得“师傅”资格后才能成为实训教师。
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没得过这么高的任职标准。据统计,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专业理论课具有本科学历的仅有35%,大多数是为经过职业教育的师范教育,缺少“双师型”教师。而且地区差异明显,以陕西为例,“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的比例仅为9.51%。技术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5)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的差异。虽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都强调“能力本位”的训练,都把实践看得很重。但相比之下,德国“双元制”比我国“订单式”更看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中德两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来看:德国通常为2:8或3:7,而我国则多为5:5或6:4;从教师结构看,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比,德国为1:5而我国为5:1;从课程结构设置来看,德国突出实践课程的比重和地位,往往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坚持让学生亲眼看、亲手做、亲身体验,而我国则突出理论课程的比重和地位,先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先理论后实际。
(6)考核、资格认定方式不同。德国有一套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它由行会负责,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考核,而且采取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考试办法,从而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以及职业培训的高质量;中国的考试主要由合作教育的双方负责,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行业标准,从而也就没有德国的双元制那样客观和权威。
(7)监督管理机制不同。德国联邦政府负责管理企业,而州政府负责管理职业教育学校,二者分工协作,既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又注重发挥企业、学校与行业的职能,并通过立法加以保证;我国的校企合作主要是以协议为媒介将企业与职业学校联系起来,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联合制定,由校企双方共同负责监控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双方很难对培养过程、培养结果进行公正的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且教育行政部门对企业的约束力也很弱。
三、“双元制”对完善我国“订单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学生应加强权利意识
在我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委托合同的签署双方是企业和学校,而作为受训主体的学生则不是签署者;有的则是学校、企业、学生签署的三方协议,但学生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按照老师说的去做,甚至连合同中写的内容都没搞明白就签字。学生应以平等的原则、作为签署者与企业进行协商、谈判、签署培训合同,通过法律来保护和实施自己的权利。
2.加强社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特别是要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我国目前虽然大力倡导“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但社会对其并不是很了解,企业的热情度并不是很高。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详细的招生信息,同时要严禁任何形式的“有偿招生”,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要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这方面可效仿德国“法律保障、机构保障和制度保障”的三方保障制度来提高企业的参与意识。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建一流的职业教育,必须依靠一流的师资。德国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双元制”人才培训模式下的职业教师大多是“双师型”的教师,不但有综合性大学毕业证书,还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而我国“教师队伍薄弱,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培养要求,特别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的现状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对专业教师放宽编制,放宽进入渠道;向社会、企业公开招聘专家、学者及高级技师来兼职学校实训教师,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为教师走“双师型”教师的道路创造条件,及时开展相关培训和认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职业教育教师去西部和农村任教。
4.转变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和方向
职业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教材编写。职业学校的教材编写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实训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站在专业的最前沿,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与相关专业的市场接轨,同时要突出专业特色,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另外,教材的编写应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完成,这样就能了解生产一线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更新已过时的内容,增加市场迫切需求的新知识,使学生毕业时能够适应企业的要求,有效防止教材脱离实际和知识陈旧的问题。
(2)依据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相关专业。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之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是因为职业学校是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而我国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和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一方面,企业急需的人才学校没有对应培养;另一方面,某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有困难。
5.完善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严格、公正著称于世,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使其证书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成为学生就业热门技术岗位的通行证。其考试内容由各工商会根据国家下发的各种职业有关培训条例,组织工会代表、教师和企业代表三方专家来共同确定;其考试过程也分很多步骤,学生需参加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中间考试一般在学生学习了一年半以后进行,而结业考试则是在全部培训结束以后。全部考试都通过后学生可获得由工商会、学校、企业分别颁发的三张证书,学生可凭这三张证书被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我们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考核与资格证书体系来保证职业资格之间的相互认可,实行资格证书与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
独立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得出独立学院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再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情况,提出在独立学院中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大步骤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院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是一个趋强的走势;而同层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名牌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培养质量和特色的竞争将格外激烈。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还需要一个过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校和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1.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压力加剧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4万人,有212万人,有338万人,有495万人,至达到611万人。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却连年持续下滑:20截至12月31日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90%,而截至12月31日仅为80%;20截至9月1日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5%,而20截至9月1日仅为72.6%;20截至7月1日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0%,而20截至7月1日仅为68%。
毕业人数和就业率的一增一减,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一目了然。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增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
2.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不显
一是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处于人才“买方市场”的今天,用人单位一般习惯从名牌高校或他们信得过、关系密切的老牌学校中挑选毕业生,而独立学院正处于创办初期,社会影响不大,自身的“品牌”还未形成;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是降分录取,基础普遍较差是客观事实,按照本科要求培养,能否达到一般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
二是在专业设置上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高度重复,没有形成办学特色。独立院校在其诞生问世时就有明文规定:在专业设置上,只能设置母体高校所设立的专业。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是本科层次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且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之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是高职高专层次2007年、20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之一。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学院为例,目前的专业基本是和母校一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当然也有工科专业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但所招人数相对较少。独立学院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必须进行专业设置的相关调整。
三是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起步晚,刚刚有首届毕业生或第二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还在逐步探讨和摸索之中,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就业培训基地建设都相对滞后。
四是教学安排不合理,许多课程的教学和考试与就业旺季相冲突。每年的10、11、12月是就业的最好时机,而此时独立学院的学生课程压力相当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招聘会,这大大影响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高级人才,而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又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个结构性矛盾,即“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供需脱节造成的,而供需脱节根本原因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一时之间无法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该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办学效益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教学观念没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理论知识培养,轻专业技术实践;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身就有周期长的特点,人才的培养往往滞后于瞬息万变的社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又急需招聘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高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采取特殊的培养方法,最终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
对于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对方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而当前高校的许多毕业生往往都是眼高手低,实践能力缺乏,经验不足。另外,企业自身的岗前培训一般时间较长,成本较大,而且还存在着培训对象随时跳糟的风险。通过订单培养,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前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实现了新员工零距离上岗,降低了培训成本。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就业的竞争力
目前高校毕业生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动力;二是一心只读圣闲书,社会经验缺乏;三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博而不专,尤其缺乏实践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去打造自己,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转应付考试为求前途、求发展。
三、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企业、学生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其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代表、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专门指导机构,主要负责校企合作事宜,对人才培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指导、监督和管理。
2.深入调研,了解市场
“订单式”培养最根本的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只有面向市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有活力。对市场的调研是做好“订单式”培养的'前提,“订单式”培养不应该仅仅立足于为某一企业培养人才,而应该面向整个行业,面向未来的企业需求,所以在调研中要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深入洞悉产业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订单式”培养获得长远发展。
3.确定订单,签订协议
订单的确定是“订单式”培养的重要一环,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订单的单位,另一个就是订单的数量。在确定订单时我们要着眼于订单式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寻找知名企业签大订单是我们的目标。企业越知名,签订培养的人数越多,越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确定订单后就要签订协议,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为“订单式”培养的法律保障。
4.挑选学员,组织教学
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实行“3+1”模式比较适合,即“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前面三年和非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样,学基础理论和大专业知识,从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始,企业进行定向人才选拔,通过学生主动报名、面试、笔试等环节选拔,最终确定培养名单。为保证“订单式”教学的顺利进行,订单式培养可采取单独编班形式,并配备专门的辅导员进行管理。对于教学的组织,首要的是制定教学计划,这可以在原有的大专业平台上,根据企业需求,“去枝强干”,确定小专业方向,这种培养计划既要符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又要适合学生长远的个人发展。其次就是任课教师的选拔,这种选拔一方面可以选取本校责任心强,实践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员作兼职教师。
5.考核评价,跟踪调查
由于一开始校企就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学生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就有了客观依据。在日常的的“订单式”培养中,企业就可以进行监督,对于不符合企业需求的环节,可以和学校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将订单落到实处。而学生最终的考核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来完成,只有考核合格的,才准进入企业工作。另外,要加强对已毕业的“订单式”人才的跟踪调查,一方面,通过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高校,以便于学校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作为高校,也应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订单式”人才。
四、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形式,由于独立学院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因此,独立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还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1.正确处理好特色专业与母校专业的关系
目前,陕西省的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只能设置母校所拥有的专业,这极大的限制了独立学院的特色定位和生存发展。因此,要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多予支持,多牵头组织一些研讨会或到外省学习交流,使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上尽快脱离母校的影子,确定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作为独立学院本身要处理好特色专业与母校专业的关系,进一步摆脱母校专业设置的限制,逐步开设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
2.正确处理好“订单式”培养与“非订单式”培养之间的关系
“订单式”培养只是根据企业对人才有大批量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量身打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具有特殊性,与“非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管理上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协调好两种不同模式的关系,以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另外,由于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有限性和选人标准的特殊性,现有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只限于部分学生,对于没有被选上的学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避免产生自悲失落情绪,影响今后就业的积极性。
3.正确处理好为企业培养人才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系
“订单式”培养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但这种培养绝不是微观培养,绝不能把培养的目标仅仅停留在某一企业上,而应针对整个行业和整个市场需求。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身有其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不能一味地迎合企业的需求而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个体来说,由于人才的流动性,需要经常变换工作性质和内容,如果知识结构只停留在某一领域,必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订单式”学生除了要业务精以外,还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五、结束语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有效实现了高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的形势下,独立学院找准发展方向、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明智之举。但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独立学院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在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如何让二者结合得更加和谐、完美,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吴跃峰,祝莺莺.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2]徐博.教育部: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聂绪学.论普通高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07,07.
[5]张东旭.普通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03.
关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式高职人才培养的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发展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订单式教育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产学研结合的最佳形式和实现途径。订单式培养是由职业教育基本规律所决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有效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之一。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一、高职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和学生在校期间签订用人订单,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合作与资源共享,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的技能要求,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这种形式,使学校与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地调动起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较的实习环境,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接触,通过实践的锻炼实现学生的职业目标,实现高校、教育、产业互动。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1、市场调查。深入企业,搜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确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岗位需求,是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调研,还可以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增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双方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建立企业人才需求的`信息网络,便于更广泛的订单合作教育的实施。
2、签订合作协议书。校企双方要通过反复协商,明确合作形式,校企双方的职责,招生人数,合作目标及培训项目,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本着平等、尊重、真诚合作的原则签订正式的合作“订单”。
3、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学校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制订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照企业的要求开设岗位技能模块,引进、聘用企业专业人员直接参与教学环节,或规定新编写的教材,使其利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行开放性办学,校企实行资源共享,企业必须遵守学校教学的安排,学校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吸收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参与进来。 4、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的专业,设施,师资等资源要适应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校企双方选派任课教师教师下企业实践,聘请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校企双方共同组建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关系,倡导教师不定期的挂职锻炼和参加技能考核。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1、教学改革优化专业
在“订单”培养中,企业和学校根据岗位技能所需的知识框架来划分课程模块,选择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充分利用企业设施和实际岗位,采取单元教学、顶岗实习教学、现场教学、结合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和考核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积极配合企业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对专业方向适时调整、取舍,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合行业、企业、市场的需求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2、产学研结合可持续发展
实施订单式培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注重企业需要的实用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努力让学生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集理论教学习实训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校、教育、产业互动,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能力、换岗能力、竞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健全管理体制
加强行为规范和组织纪律教育、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从制度上约束校企合作双方的办学行为,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和谐顺利的开展。融合企业管理方式,组建校企合作专门机构的并配备专职人员,来以对校企合作进行指导,定期全面评价、协调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制度保障。定期开展见面会或研讨会,加强校企间沟通、增进互信、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
订单式培养体现了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企业加入传统的职业教育,增加了一方资源,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教授、工程技术专一起讨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等,使专业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
学校作企业智力的后盾,企业为学校提供回报支持,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
四、结语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体现,为企业培养符合自己要求的员工。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和把握到更多、更有价值的教研、科研课题,有效地打破了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得以逐渐丰富和拓展。把学校的智力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教育与生产领域之间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使我国职业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为经济的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权益往往被学校和订单企业所忽略。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自身、学生团体、学校、家长等四个方面对学生权益保护的缺失,认为应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重点是对校外实习学生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订单培养;学生权益;学生权益保护
订单式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已被许多高职院校采用。订单培养方式是针对市场和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学习和实习,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直接将高校与用人单位连接起来,使两者密切合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受益。
通过订单培养,学生可以获得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指导,有利于学校结合工作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订单培养可以拓宽学校的研究视野,实现企业管理层与高校的交流与互访,学校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解决企业实际运作中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订单培养可以直接安排学生就业,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订单培养虽然有诸多的优势,但在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提出质疑。如学生的知识结构狭窄、单一,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信息不畅,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校的供给不是在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上完成,“订单”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遇”;订单企业不一定是优质企业;“订单”规模受到企业规模、所属行业背景、专业属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质疑有的是对学校的课程培养、校企联系的效果提出疑问;有的是对用人单位的规模、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环境等表示怀疑。这些质疑能对订单培养过程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使大家在关注订单培养给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的利益的同时,更好地关注订单培养的主体——学生。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条件、社会服务、勤工俭学、获得公正评价、申诉、诉讼,参加社团及文体活动,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等方面所享有的权利。订单生的权利体现在“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上,不能因为学生在订单企业实习而任意压缩或削减课程,不能因为学生退出订单培养计划而在课程成绩或思想品德方面受到歧视等。订单生的权益保护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服务、公正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还应包括他们在实习单位工作时的权益。订单生的权益保护是一个涉及保护学生在校期间合法权益和校外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全方位的过程。
订单生权益保护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订单培养中学生权益保护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订单沟通机制的限制,造成相互不了解;部分学校一味追求就业率,引导过多的学生参加订单班以及有些用人单位安排订单生从事基层无技术性的工作等。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具体阐述缺失原因:
学生自身方面。订单班一般由入校学习一二年后的学生组成。有的学校甚至在学生进校前就将其确定为某个企业的订单班学生。学生对于订单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师资、实习条件、工作岗位等通常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盲目选择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期间,遇到不公平待遇、不公正现象,往往不知如何申诉只能忍气吞声。
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通常只专注于开展校内活动,对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关注不够,校园内的一些权益法规讲座也不能惠及这些学生。另外,学生在用人单位维权活动由于受到工作性质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也难以开展。
学校是保护订单生权益的主要机构,学校也是负责开发订单项目,选拔学生、联系订单单位的机构。学校对于订单生的前期动员、在校学习、校外实习等都负有重大责任。学校通常能够比较便利地保护校内订单学生的权益,但对于校外学生的实习,由于受到人力和设备等条件制约,教师或学校领导通常只是象征性地视察和看望,很难真正保护他们的权益。
家长由于对订单培养的认识与理解有限,信息渠道不畅,只能间接了解订单生的实习效果、实习单位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情况;部分家长甚至认为订单生不用为就业发愁,因而盲目鼓励学生参加订单班。此外,家长对于订单班的长期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的参与和监督,对子女权益的保护存在滞后性。
订单生权益保护的策略
订单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学校与用人单位两个地方生活、学习,学生权益保护既要倚靠学校,又要依托社会监督,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此,应从学生的自我保护、学生团体的保护、家长的保护、政府劳动部门的保护等五个方面研究如何加强和完善对学生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学生的自我保护学生作为订单培养的主体,是订单的受益者,学生要想充分实现这种权益,就要充分了解订单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程序,然后在考虑自身兴趣和能力的情况下,选择是否进入“订单班”学习。订单培养不能只是在形式上征求学生意见,不能一进入订单班就签订就业定向协议,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鉴别和选择的过程。要鼓励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了解订单课程的培养计划,实地考察企业发展情况、工作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订单培养的优点,从而真心实意地加入订单培养。学生在校内学习以及在用人单位实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自我权益,遇到不公平或不合理的现象要敢于进行合理、合法的斗争,积极争取应得权益。另外,学生也要主动了解投诉的渠道和途径,加强与学校、家长的沟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利益团体的保护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相关团体是学生权益保护的重要机构,但现有的学生团体通常没有设置保护校外实习学生和兼职学生的专门机构。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该机构,但由于受到人力和工作范围等因素制约,很难起到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学生团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这部分学生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尽可能为校外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学生团体可以通过组织“订单班”往届学生讨论会,与新生探讨订单班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毕业待遇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订单培养”的认识,了解订单培养的真实情况。学校可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演讲、交流,加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和人力资源发展情况,实时跟踪用人单位对订单生的意见反馈,并将掌握的信息及时与学生沟通,加强彼此的了解。还要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通过校友帮助订单班的学生了解当地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并在能力范围内帮助订单学生处理生活上或工作上的问题。
学校的.保护作用在学生进入订单班前,学校应充分告知学生订单项目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实施计划和用人单位的实训计划。培养过程中,要不断监督订单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协调与沟通,要求企业派出业务骨干来校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期间,学校应配备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负责订单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督促用人单位给实习生提供具有一定管理、技术含量的实训岗位,并安排教师具体指导。
引入家长监督机制家长的参与能够提高订单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订单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有条件的高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家长座谈会,倾听家长的意见。此外,学校可以倡议家长组成“家长常务会议”等临时组织,专门负责与学校、用人单位进行联系,相互了解,共同解决学生在订单培养中遇到的紧急和重大问题。
政府劳动部门的监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司法解释都对劳动者的年龄、学历、是否纳入就业保障范围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校学生或实习生不具备“劳动者的条件”。因此,实习阶段的订单学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不具备工伤保险赔偿的主体资格。订单实习生作为一种“半正式”的员工,属于学校管理和政府劳动部门监管的盲点,学校想管,但是能力、精力有限;政府劳动部门能管,但无明确的法规可依。因此,政府劳动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严禁实习单位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严禁让实习生从事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的不适合青年学生的工作。同时,订单学生实习时,要与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约定工作时间、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及支付方式等,以此作为发生矛盾纠纷后仲裁介入处理时的依据。
总之,全方位地保护学生权益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不管是订单学生还是普通学生,他们的权益一样值得我们保护。
参考文献:
[1]施祝斌.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4).
[2]杨惠贞.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3]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M].高教探索,2005,(4)
[4]刘晓欢,郭沙,彭振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