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鸡蛋》有感
- 文档
- 2024-09-18
- 10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画鸡蛋》有感,本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画鸡蛋》,讲述的是达・芬奇在刚开始学画时,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的不耐烦了,老师严肃地教育了他,说:“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要想准确地画出来,一定要下苦功夫才行。”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开始用心地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最后成为了著名的画家。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要有耐心。
翻开二年级的语文书,我读了《画鸡蛋》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画鸡蛋》这篇文章主要讲达。芬奇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可他觉得每天都画鸡蛋,枯燥无味,所以便有些漫不经心。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他才认识到画鸡蛋的真正原因和作用,于是又认真画,回来成为了名扬四海的大画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达。芬奇的老师十分重视基础训练。道理很简单,因为在高、再漂亮的房子没有坚实的地基也是会倒塌的,做事得从点点滴滴做起,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就拿我来说,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天天让我们练基本笔画横、点……我觉得枯燥极了,于是便有些漫不经心,由于基本笔画没有学好,直到现在我的钢笔字、铅笔字些得跟“丑小鸭”似的。
《画鸡蛋》这篇文章告诉我,做什么事得把基础打好,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从今以后我做事都得从基础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画鸡蛋》写的是达芬奇在开始学画画的时候,不愿意总画鸡蛋,在老师的教导下,他才认识到老师让自己画鸡蛋的作用和道理,又认真地开始观察。后来,终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读了这篇文章胡,我深深地感到达芬奇的老师十分重视基础训练。再漂亮的房子,如果没有坚固的地基也是会倒塌的;做事要是不从点点滴滴做起,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拿我来说:在姥姥家学习钢笔字,老师天天让我写基础笔画,点、横、撇……我觉得枯燥极了,便漫不经心地写起来,结果我的钢笔字写到现在也不太好看。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给了我启迪,今后我事事都应该从点滴做起,认认真真地学习,学好各科知识、学会各种本领、打好基础,使自己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刚开始学画画时候,从画鸡蛋学起,为画好一个椭圆形鸡蛋,不知画了多少次,画了多少天,小芬奇不耐烦了,老师告诉他:“要学好画画,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你注意了没有,一个鸡蛋从不同角度看过去,那形状是不同的。”后来,小芬奇遵照老师的话,经过长期的艰苦学习和实践,终于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我从这个故事领悟到一些东西,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干什么,要取得一些成绩,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然而还得从最基础的学起。就像我们学英语,我们从学话开始就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翻开书一看都是陌生的,但是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从A B C字母和单词学起。在学习中一定要有达*芬奇学画鸡蛋的毅力精神,听从老师的谆谆教诲。只有努力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星期,我在一本小说集上看到了一篇微型小说,小说的题目是《画》。
文章写了老贝尔门酷爱油画,但由于家境清贫,他小时候没有画笔,无法进行创作。长大后的老贝尔门来到世界各地寻找创作灵感,但他的画布上依然是空白的。于是,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小贝尔门身上。为了让小贝尔门受到正规的教育,他不惜倾家荡产,而自己也在执着追求艺术,那二千多幅他为儿子画的自画像就是最好的证明。小贝尔门来到艺术学院学习,为了填补儿子高昂的学费,老贝尔门不惜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出门打工画广告画,但他理想杰作的画纸还是空白的。小贝尔门没有让父亲失望,学习期间经常拿奖学金,名副其实成为了一名画家。其实,小贝尔门就是老贝尔门最好的杰作。
读完文章之后,我的感受很深:文中的老贝尔门热爱艺术,一直未完成他理想中的杰作。但是在他的影响下,儿子显示出对艺术强烈的兴趣与天赋。于是,他不得不为儿子的发展牺
牲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画广告画,以补贴儿子高昂的学费,他曾画过许多儿子的肖像画,而理想的杰作却始终是“空白”。终于,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代画师,他的儿子成了他的杰作。小说塑造了一个为儿子牺牲艺术和理想的伟大父亲形象。赞颂了父爱,也让人深深体会到老贝尔门对儿子那份深沉、伟大的父爱,体会到得到与失去的辩证关系。
平时闲暇之余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拿起毛笔画一画、写一写,好像很少会专注的捧着一本书阅读,这个寒假我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看书,因此我把这本《回到童画》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后悔不及,怎么没有再早一些把这本书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本书的作者聂焱也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和作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小学美术教师,好像让我对作者有了更多认知一般,所以我是非常认真的阅读每一个内容。
《回到童画》不仅是一本教育随笔集,也是一本孩子们的童画集。作者用饱含哲理的文字记录了儿童校园生活的点滴、教师与孩童的问答、对童画作品的赏析、对童心的扣问及对教育教学的反思。
书中的童画作品与教师的文字相呼应,相得益彰,引领我们感受童心的纯粹、教育的单纯。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呵护童年、童言无忌、童画童趣、叩问童心、童画叙事。当我看着作者与孩子的日常相处,我就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带入,仿佛作者就是在写我与我学生之间的故事。
在美术课堂上,最直接的呈现便是学生的作品。在我的眼中,这些孩子作品是弥足珍贵的,这些童画是孩子们内心最直接的想法,学生们怎么想,呈现在笔下就是什么样,就像作者所说:“童画必然有童趣,孩童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是没有规矩的。”
孩子们怎么想就怎么画了,使童画本身趋向单纯,也是别有一番的情趣。作者在第三章节童画童趣中,欣赏分析了很多很多学生的作品,在他的眼中,这些作品是非常美好的。
看着这些孩子的作品,我不禁翻出手机,看看我学生的作品,就像作者细细分析他学生作品那般,我也试着从我学生的画里去寻找什么,回到童画,回到孩子的世界,童画里,他们的线条肆意,色彩鲜艳,我再一次被孩子的绘画世界吸引,精奇古怪,让人回味,这就是童画的魅力。
在我今后的课堂上,我想我会更多的走进孩子的童画世界。
就像作者所说的美术课并不是要培养孩童成为画家,而是培养孩童具有一种艺术的思维,用这般思维去关照物事及人世,敏感而细腻,真诚而不做作。如果孩童没有一定的艺术眼光,生活将失去更多的意味,如果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那么生活的一切都有了一种活力。我非常欣赏作者这段话,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我不奢求我的学生个个都成为大艺术家,我只希望他们在我的课堂上能发现美,欣赏美,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想法,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
童画里,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内心想法,一支笔,一张纸,可能都是对孩子最直接的心灵反映,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尽情的享受我的课堂。
在课堂上一直会和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大胆的画,艺术没有对错之分”,当我在书中看到“大胆的画”、“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错误”、“让你手中的笔跟着自己的想法跳动”,我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我好像和作者找到了一点的共鸣。
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新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我们的美术课应该是帮助孩子累积美感经验,更多的给予孩子可供创造力发酵的土壤。
看完这本书,收获真的很多,这篇短短的读后感还远远不能表达我的想法。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滕明道。作者先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画家,长和高,然后是写画里主要画的内容,最后再收尾。
先是介绍它的时期:北宋,然后是画家:张择端;接下来是这幅画的长和高: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最后介绍它的历史和现在的地址:历史8,现在完整的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家张择端中间描写画里的人物,画上的人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行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比如说:有的在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还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但是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就连船夫划船的动作,作者也写得淋淋尽致。看来画家张择端画此画之时可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还写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正往下走,但桥下人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轿子,但是倒把旁边的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小毛驴有惊扰了欣赏风景的人,人们连忙回头来干小毛驴。
最后以《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收尾。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张择端画的画可真传神啊!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画杨桃》。学完后,张老师在讲台放了一个普通的杯子,然后在把纸发给我们,说:“大家中午到室,在自己的座位画这个杯子。”
中午,我来到室,拿出这张纸在座位画起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好。我的座位在中间,看到杯子,不像平时看到的,它的柄在中间,因,我画的只不过是一个圆圆的桶,中间有两个弯弯的线,代表茶柄。我画好了画把把放在一边。张老师来了,他告诉我们:“要画真实的,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然后又回到讲桌前仔细的在不同角度观察着这个杯子。半晌,然后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来评一评画,然后拿一个同学的画,让一个同学评。让位同学来到另一位同学的座位坐下来,仔细地观察着杯子和画。”过了一会儿,他说“她画的画虽然很好,但是她没画准,画是从正东边看的杯子,在这里应该杯子是斜的。所以她想那当然了,就没画准确,不要想那当然,画走了样。”
这位同学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们要实事求是。
《集邮漫画》创刊于9月,是邮坛唯一一份邮漫小报,由重庆集邮漫画家郑南初自费创办,16开4版,胶印,先为季刊,改为双月刊,目前每年出刊8―10期,似有变成月刊的迹象。《集邮漫画》从创刊至今已历时十载,整整出版了60期,可谓“十年磨一剑”,填补了集邮漫画史上的一项空白。
郑南初在《集邮漫画》创刊号的发刊词中说:“在生活节奏日益快捷的现代,漫画是松弛人们神经的最佳良药,它已成为男女老幼必不可少的精神佐料。集邮漫画不但具备了漫画的各种功能,而且还可传播集邮知识,扩展集邮范围,充分体现集邮的趣味性。集邮漫画在国外颇为流行。在我国,号称千万的集邮者中喜欢漫画者虽为数不少,但漫画作者却屈指可数。各种邮报邮刊虽品种过千,但发表的集邮漫画却寥寥无几。今天,邮坛唯一的《集邮漫画》专业报应运而生。它将以‘抨击邮坛时弊、歌颂邮人新风、伴君笑口常开、助您延年益寿’为己任,旨在培养读者的幽默情趣,为集邮漫画提供一块生长园地,以推动我国集邮漫画的普及与发展,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一份品味俱佳的精神食粮。”
从这份发刊词中可以看出,郑南初创办这份独一无二的邮漫小报,为的是“抨击邮坛时弊、歌颂邮人新风、伴君笑口常开、助您延年益寿”,同时也为了“培养读者的幽默情趣,为集邮漫画提供一块生长园地,以推动我国集邮漫画的普及与发展”。根据这个办报理念,他在报上开设了许多专门的`栏目,均个性鲜明,富含特色。
“笑口常开”栏目,刊登各种幽默风趣的集邮漫画;“良药苦口”栏目,刊登抨击邮坛时弊的讽刺诗;“理论研究”栏目,刊登关于集邮漫画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技法探讨”栏目,介绍集邮漫画的各种绘制技法和创作经验;“漫话漫画”栏目,对集邮漫画进行鉴赏评说;“YMF欣赏”栏目,介绍各种新近创作的YMF(邮票漫画封);“获奖邮集”栏目,介绍以YMF编组的趣味性获奖邮集;“漫坛趣事”栏目,介绍集邮漫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些趣闻逸事;“幽默舞台”栏目,刊登有关集邮的小品文、小幽默、小笑话;“新人新作”栏目,刊登集邮漫画初学者的习作;“邮人漫像”栏目,刊登集邮家、邮票设计家、邮坛名人及集邮漫画爱好者的漫画人像;“海外传真”栏目,介绍港、澳、台及国外的集邮漫画佳作;“报刊选粹”栏目,刊载报刊上发表的集邮漫画佳作;“编读来往”栏目,接受读者对集邮漫画创作及《集邮漫画》报的反馈意见……
在《集邮漫画》创刊至今整整十年的漫长岁月中,郑南初始终坚持当年的办报初衷,高擎集邮的文化大旗,在《集邮漫画》上刊发了大量形式各异的优秀集邮漫画作品。这些佳作以独特的构思和幽默、夸张的创作手法,对邮坛新人新事新风尚大加赞颂,对集邮界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与鞭挞,给人知识,给人力量,给人笑声,真正起到了集邮漫画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
令人感动的是,《集邮漫画》不是郑南初的个人作品展,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广大集邮漫画创作者提供了一块练笔、提高和展示的场所。从《集邮漫画》上,我读到了张宇仲、任立忠、刘七星、霍国维、苏学兵、王新华、任士可、老定、齐乃普、柳安民、朱喜崇、喻春琪、赵明瑚、陈永江、胡民参等一连串名字,他们或是邮漫名笔,或是初出茅庐的新秀,其创作的不同风格的集邮漫画作品,有效地充实了《集邮漫画》各期的版面,使这份邮漫小报真正成为一份名副其实的集邮漫画专业报。
郑南初在自己不断创作出优秀的集邮漫画作品之际,不忘培养年轻的新生力量。他甘为人作嫁衣裳,这一点完全可以从《集邮漫画》上开设的“漫画医院”栏目得到证实。在这个专栏上,他对新人新作进行详细点评,对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富有个性的作者、作品给予热情肯定,对作品中尚需完善之处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反复教育年轻人说,集邮漫画作者一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二要重视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其提携后进的殷殷之情,确实令人感动。
20xx年6月,《集邮漫画》在重庆市集邮协会举办的“优秀集邮刊物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是对郑南初十年如一日编辑这份邮漫小报的肯定,更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愿郑南初在成绩面前不骄傲,继续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将《集邮漫画》编办得更加出色。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他的题目叫做《孝心》,使我印象极其深刻,明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从小养育我们到大,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我们的孝心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而这幅漫画里的子女们,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在一个不知名的农村里,一个老奶奶呆呆的坐在田埂上,双目无神的望着远方,好像在盼望着什么东西回来似的――他的儿子已经两年没有回来看望她了,记忆中的面容已经开始慢慢的模糊和淡忘,再加上明天是母亲节,他的儿子会回来吗?她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但他的希望慢慢被吞没了,就在这时,突然,,电话铃响了,她像着了魔似的冲向电话机旁,一把抓起电话机,听声音是她儿子,真的是他,母亲激动的全身发抖――她太激动了,这正是她唯一的孩子,儿子说了一句:“妈,晚上做些好吃的,我们去给您过‘母亲节’”,说完便急匆匆的挂了,看起来还很忙,母亲感动的老泪纵横,一会儿便忙开了。
这则漫画也使我明白,父母养了你那么就,别做啃老族,小时候浪费他们的心血,长大了,压榨父母的积蓄,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要像漫画中的儿子一样,不管离别再久,也不忘归家,同时这则漫画也警示我们,要学会报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自己父母,帮助和照顾父母,别让你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
最后,我只想说:别让父母的等待,成为永远的遗憾!
读《七个鸡蛋》有感
这节课是阅读课,老师指导我们学习了《课外阅读与训练》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七个鸡蛋》。文章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的一支红军队伍,来到位于陕西与甘肃交界处的凤县城回民区马家洞子村时,村民们开始是害怕得止不住心惊肉跳,拒红军战士于门外,在暂住期间,红军战士经受住了马老汉对他们的考验,以高尚的品格赢得了村民们的夸奖的故事。
读完文章,我被红军战士高尚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食物极度缺乏,面对马老汉故意放的十个鸡蛋和母鸡,他们不为所动,在住的七天里,还把母鸡生的七个蛋全部交给了马老汉,就是因为这种高尚的品质,严明的纪律,才赢得了乡亲们的夸奖和拥护。也正因为有了人民的拥护,战斗才能取得胜利。正如陈毅同志在《赣南游击词》里写的一样,人民是“重生亲父母”,有了人民的支援,才会取得胜利。
读了这篇文章,我更加感到了我们的`不足,我们是学生,本应当自觉遵守纪律,但就是有许多同学没有纪律性,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同学捡到别人的东西不能交公,甚至还有极个别同学悄悄拿别人的东西,与红军战士相比,我们是多么渺小。
红军战士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今后,我一定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读《画蛋》有感《画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我很大的启发。童年时的达・芬奇跟一位老画家学画画儿。开始时,老画家没有教他什么复杂的知识,只是要他成天画蛋,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于是,他就有些不耐烦了。这时,老画家才告诉他,反复画蛋,是为了让他打好基础,培养细致观察和准确描绘的能力。达・芬奇理解了画家的意思,苦练基本功,后来终于成了世界的大画家。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是学美术,还是学文化知识,都要重视基本功的练习;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学出名堂。就像老师说的:“还没学会走,就想学跑,那不行,肯定会摔跟头的。”要想建高楼大厦,必须打好地基。想到自己,有时候做语文作业马马虎虎,写字不是多了点,就是少了撇。我以后要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地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稳步前进,向知识的高峰勇于攀登,用勤劳的双手,去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