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散文左右
- 作文大全
- 2024-08-13
- 120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端午节散文左右,欢迎大家分享。
对于节日的印象在我已是很模糊了,常年在外的奔波,为的是能让日子往好处奔,人也活得能走到街上去,常常把时间就给淡忘了,只是某月某日某一节日的到来亦或是已经过去,我才恍然明白,这已是该过端午节了。
在我的印象中过节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事,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过节。
记得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院子上屋的来友哥要结婚了,那几天整个小院像是沸腾了,全院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就连街上的四邻也前来帮忙,最热闹的还算是我们这些不干活白吃白喝还闹事的孩子们,在我的印象中那几天真的比过年还要热闹。
大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有包粽子的,有做绿豆糕的,还有炸油糕的,大人们一见到我们孩子就往我们的身上挂一个香包,有几次我们几个孩子为了那个香包香,那个香包好看而闹得不可开交,大人们不管我们的吵闹,看着我们只是在一旁笑,但他们的手脚是不会停下来的。
前来道喜的人们挤满了我们的小院,不管是大人和孩子来的都是客,最让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的事,那天来了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拘束,一旦玩熟了,那些孩子比我们更加的能疯,我们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几个孩子在分手告别时哭的哇哇的,大人们只好留一两个孩子在小院过夜,几家的孩子都在抢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到他家去住,这时的大人们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我那是时搞不清人为什么要结婚,端午节刚过不久,我们几个孩子就问大人,来友哥什么时候还结婚呢?大人们说: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你来友哥不再结婚了,那还有谁要结婚呢?大人说:你们问谁结婚干什么,结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们玩,大人们笑着逗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结婚了,我们就问大人:我们什么时候长大,我们什么时候能结婚。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们前来道喜,大多有前来帮忙的意思,礼品的`多少都不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或非议,特别是人们一见面时的道喜场面显得更加的融合,亲切,吉祥。就如同大家是一家人似的,我每每想来心里总有一种难于言说的留恋,那情景在我已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就如同已故的亲人们,我只能想念他们,而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一样。
我记得那天的晚上,来友哥的爸爸还给我们这些孩子们讲起屈原的故事,也许我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屈原,后来又喜欢上了屈原的(橘颂),特别是经过郭沫若改编的新橘颂,更使我永远记住他。
辉煌的橘树呀
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
独立不移
绿的叶
白的花
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
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
色彩多门么美丽……
我一遍遍默记着,在心里一遍遍朗诵着,一直伴我走到了今天,这也许就是我心中的端午节了,一个久以记在心里,又很少拿出来在看一眼、想一回陈年旧事了,但在我把它当成一种正经的事来看的,在美好的过去也会被忘记的。
端午节那天,在一朋友家,我闻到了栀子的花香。
她的香味,是那么的浓郁,沁入人心脾。
我见过很多种花,但是,没有哪一种花有栀子花这样的浓烈 和芳香。
她洁白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是那么的清雅、娇嫩。
轻轻地靠近她,只是用鼻子嗅她,不舍得用满是老茧的手去碰触,害怕会碰伤了她。
我认为,花是有灵性的。眼前的这些栀子花,就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带着精致的妩媚和羞涩,正以她别样的方式向我倾情地挥洒着她的绝世芳华。
轻轻地闻她的芬芳,热烈而痴迷。我的热烈里,满是爱的情感。但我的热情并没有丝毫的猥亵。我相信,她的美丽正是为欣赏她的人开的。如我,正是那个欣赏她的人。也许,朋友也是吧。
她是朋友的女人。好东西,应该好朋友共同分享。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根枝条,打算拿回家,扦插。即使看上去朋友还有些恋恋不舍。
朋友说:“够呛,大概插不活。”
“试试吧,”我说。
一路急匆匆,回到家,找来花盆,把她载上。浇好水,放在阴凉下,等着她生根,安家,开花。
说来很巧,我家乡所在的那个行政村的名字就叫“黄石”,这个名字很好很大,因为很远的地方有个城市也叫“黄石”,而天下叫“黄石”的地方或许很多。
我没在黄石文焕堂那个地方过端午节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端午节是乡亲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过去乡亲们的端午节我很熟悉,现在他们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我也比较了解。
我十岁前的时候,农村的劳动生产还是吃“大锅饭”的集体出工形式,这样,农村的节日也便有了特殊的方式和氛围。那时候,乡亲们除了一年中的几个传统节日,几乎天天都在地里劳作,他们忙整地,忙播种,忙收割······他们那双劳动的手确实难得停下来,于是庆祝节日就成了他们“休闲”的最好方式。
眼看农历四月就要过去了,夏种夏耘的活儿也忙得差不多了。地里的豌豆蚕豆不见了,当地品种的油菜早就收了,田间地头坡上的麦子这时也熟了,一年中第一个丰收季节就这样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在人们的喜悦中也就来了。
刚刚进入农历五月,谈论端午节这个话题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快端午节了,我家女儿满姑这几天可能就会回来看我。”这是有女嫁出去的大娘大婶口头上常挂着的话。“端午节那天学校应该会放假,我家的春儿那天应该会回来得很早。”这是隔壁邻家老何常常说的话。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让老乡们兴奋起来。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个日子乡亲们都不会记错。五月五日这一天天还没大亮,乡亲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尤其是当家的大婶大娘们。我们家乡端午节这天有个习俗,清晨谁能第一个从井里挑回水做饭吃,谁家今年就更吉祥安康。没错,乡亲们的清泰平安意识是非常强的,于是,他们就都想第一个到井边去挑水。为了这第一担水,家中的妇女或男子可能都没能睡好安稳觉。
清晨,窗外还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外面的喧哗声了。端午这个时节正是芒种刚刚到来不久,清晨时候天气还比较凉爽,空气中带着一丝丝的花香——屋后山坡上的栀子花开了,它幽淡的香味四处流溢,让人心醉。屋场边不远的地方有口四方边沿的老井,井水不溢不降,水位常年保持在一定高度。井水总是那么清澈,因为水中生长着一种幽青的水藻。井边有人在对话,有放下扁担的声音,有桶子相撞的声音。五月端午第一桶水谁也不想错过啊。尽管大家都这样想,但这第一担水常被那个叫“许娥”的大婶挑走,因为她特别勤快。
为了庆祝节日,端午节这天,队长早就安排好了清晨要宰杀谁家的肥猪。我所在的村庄不是很大,人口七十个左右,但这个村庄是由三个小村庄组成的。我住的这个村子就叫文焕堂,另外两个分别叫廖家冲和豹子岩。
端午节这天的杀猪活动往往被主人安排得很早很早。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爱看村里节日这天的杀猪打鱼场面。天未大亮,外面正大厅门前人声喧哗。这时外面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但一下子那待宰的肥猪就发出了尖叫的声音,接着猪的脖子部位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猪的声息渐渐小了,最后,那头大肥猪就被摆放在地上,一点动荡都没有了。在我的记忆里,乡村里的被宰杀的猪的嚎叫声往往都在几个传统节日响起,这种声音往往能起到使节日气氛更浓的渲染作用。说句实话,我并不是没有生命悲悯意识,但这动物既然改变不了“家猪”这一身份,那么它迟早挨宰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我孩提时代时那些乡亲们都不富裕,由于我的母亲早逝,我家的日子更显窘困,但我的父亲会想方设法在节日这天为家里安排好点的节日食品。我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这样说,宁肯淡薄客人也不淡薄节日,我觉得这话确实有些道理。家境有贫穷殷富之分,但每个人在节日里的美好心情应该是没有区别的。试想,节日里哪个当家人不想给家里人营造一点喜庆气氛呢?哪个人又愿意愁眉苦脸呢?
端午节的当天或是前一两天,有女婿的人家一定会得到女儿家的节日礼物。在路上或在村口,我们常常会在这样的日子里碰到给父母送礼的女儿女婿。在我们乡下,不管是谁家的亲戚,你的亲戚就是我的亲戚,大家见面了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我这个离开家乡多年的人至今都对那种温暖的乡情亲情感受很深。那时客人盛放礼品的东西都很传统,要么是一个挎包,要么是一个精致的竹制篮子。
送礼的女儿女婿们来到家门口,做父母的自然会喜出望外迎接他们。乡亲们都认为,嫁到外面的'女儿能在节日这天给父母送来丰厚礼物,这是他们莫大的荣耀面子。端午节的礼物基本上都是新鲜猪肉、黄糖和面条这几样东西,差别只是质量高低不同而已。其实,送端午礼的人除了女儿女婿,还有那些处了对象但还未结婚的青年男女们,他们更乐意在这时来送礼,因为这样的送礼行为更是一种对外宣示自己人生婚恋大事的最好时机。
端午节这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买上黄糖、面条这两样节日食品,加上村集体分发的猪肉和草鱼鲢鱼,乡亲们的节日生活就显得格外有喜感了。那个年代,不管哪个家庭都不可能天天吃鸡鸭鱼肉什么的,但节日的生活安排自然跟平时不一样。
端午节的早餐,每家每户都能吃上自己做的美味面条。面条是自家的土麦做的,条件好的家庭也会到街上买来好的精制面条。那时我们吃面不像现在这么简单方便普遍,什么原因呢?物质匮乏啊。
端午节的中午,我们村子同一姓氏的一大族人都会把自家的精美菜肴等东西端到大厅的长条桌上来,准备共同祭祀祖先。香烛的烟光和爆竹声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贤们正在享用后人供奉的佳肴,这个时候,在场的人都不默不作声,心里一定想了很多很多。祭祀完祖先后,各家各户才把菜肴端回去,然后一起共进节日午餐。
端午节的前几天,乡亲们就会到田头地角山边挖些艾草,并把艾草洗净晒干。端午的前一天下午或端午这天的早上,各家各户还会到塘岸水边挖些菖蒲回来。到了端午这天,人们一大早就会扎一把新鲜的艾草挂在门楣上,据说这是为了避邪。其实,艾草里面含有某种杀菌物质,它发出某种特殊的清香,确实有驱蚊去秽的功效。
家庭妇女把艾草和菖蒲放在水中,然后把水煮沸。用这种配制好了的冷却下来的汤水洗澡,它的功效确实胜过现在广泛使用的沐浴露。不管乡亲们怎样使用艾草和菖蒲,这都反映了他们祈求生活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
节日这天哪家宰杀了庆祝节日的大肥猪,主人就会特意做好米豆腐,并在每碗米豆腐里配上几大块炒得焦黄而香味扑鼻的肥肉,再加上煮好的大块猪血。这样一大碗由米豆腐、猪肉和猪血组成的食品就成了送给别人的最好东西。每家每户都能得到主人送来的特别“礼物”,于是喜悦的气氛就这样在整个村庄里弥漫开了。
端午节时的太阳光已很强烈。洗过端午水,一年身子轻!小孩子这时的心已是痒痒的——他们都想从这一天开始就到大水塘里去自由自在地洗冷水澡。小孩子们吃过午饭约半小时后,就三五几个人约定到大池塘里去洗澡。小孩子到水塘里去洗澡,大人可不用担心,因为我老家门前那口大池塘历史以来都没发生过溺水身亡一类的安全事故,这也许是家族祖先们冥冥之中在护佑着整个村庄的原因吧。
农历五月,乡村里早晨的太阳光特别柔和特别灿烂,照得整个村子都亮堂堂的。乡亲们为端午节忙了一天,但他们都感到格外轻松,格外自由 ,格外舒心,因为他们平时内心里十分压抑的某种情绪在节日这天已经得到彻底释放。
过去乡下简朴的节日生活方式不知是从哪个年代哪个祖先开始的,反正,他们祖祖辈辈就这样爱上了它。据我了解,现在乡下的节日生活方式和气氛已经大变,就连过去一直沿用下来的节日祭祖活动已经不复存在,因为许多乡亲为了生活都已云散四方,端午时节他们根本就走不到一起来。
在我的老家,几个传统节日依然会被乡亲们记在心里,村子还是那个村子,节日还是那几个节日,但节日的滋味谁也不好说出来。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远方的乡亲们,你们现在过得还好吗?
端午节是一个有喜有悲的节日。
悲是屈原在很久以前的今天跳河自尽,而喜就是可以吃粽子了!
奶奶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就开始包粽子了。看着那五颜六色的馅,我就开始流口水。粽子终于包完了,我的口水也终于不流了。
这时,姑姑来了。他左手一个香包,右手一些艾草,端午节的装备基本上都在姑姑的手上了。姑姑把香包戴在我的身上,把艾草给了奶奶,奶奶一闻,说:''好香啊''。我也闻了闻,顿时,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晚上,粽子熟了,我直接跑了过去。剥开绿色的粽叶,里面的红枣就像红宝石一样。咬一口,又甜又香。我和爸爸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端午节真难忘呀!
题记:有一种习俗,生长在灵魂处,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因为那里有父母的身影印在了儿时记忆的深处在最温暖的时光。
站在岁月的明媚, 轻拈着光阴的命脉,淡着绚丽的色彩,在盛夏焦灼的静待中,一束比夏更浓的情,执意演绎着一场足够的精彩、热烈的来了,洒泼着浓浓情怀,端午节。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不朽的传说,有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忠贞之士伍之胥,到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
而生在北方关中大地的人们,端午节才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的开始。黄瞪瞪亮莹莹的油菜堆集在场上,菜角里包裹的里黝黝的小珍珠散落在场间满眼乌黑,在太阳的照耀下黝亮黝亮。成熟的小麦低着沉甸旬的麦穗,在微风的摇曳中翻滚的着金色麦浪,来来往往的人们,戴着一顶顶黄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间,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有的挥舞着银镰,生龙活虎,热火朝天,成片熟透小麦齐刷刷在闪闪的刀刃下躺倒在地上,金灿灿的麦穗映衬着人们欢欣的笑脸上。有的深一脚浅一脚的紧紧跟随收割机后面,有的在田间地头等着满仓而归的收割机,满脸的灰尘和汗水也掩盖不住欢欣鼓舞丰收的喜悦,赤铜色脸上平日里的愁绪也被褐黄色的麦香淡化,浅露出灿烂的笑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岁岁年年端午情。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缕纯洁的情愫,一种浓浓的情意,仿佛又见父亲踩着露水的草地,在我家坡坎上割艾草的背影,母亲打半夜起来熬油羔、做香包、做花花绳的身影,我又闻了艾香,又想到那甜甜酥脆的油糕。
阵阵油糕鸡蛋香,艾叶插门廊,花花绳拴避邪魔,香包熏香飘。小时候家里穷,根本没有钱去买米做粽子,但到了端午节,母亲总会用她自己的方式叫我们过好节日,她会提前用红、黄、兰、黑、白等色的线合拧在一起,母亲说这是花花绳,能保佑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见了手上、脚上缠着花花绿绿的花花绳都会离得远远的。一般都还在我们熟睡的时候就系在我们的手碗脚碗处,在衣服的'袖窝处缝挂上亲手做的香包〈我们叫熏火虫〉,母亲说戴上它能防止蚊虫叮咬,香包的香料都是母亲亲自选的小茴香、大香及上年的艾香等香料,然后碾碎再缝在香包里,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弥久留香,像从未走远。并在节前的晚上就和好了做油糕的面,备好黑糖、青红丝,等我们起来时,热腾腾的油糕,一碗香味四溢的合包鸡蛋汤就做好了,那种飘着葱花、香菜的蛋汤,至今想起来都让人馋。
父亲则在黎明的时候去采割艾草,有一年,父亲叫我跟着他去割艾草,路上我问父亲为什么要起的这么早,今天要采割呀,父亲说今天割的艾草,草花未开香最浓,这个时候去因草上的露珠还在,采割的艾草因露水的浸润留香会更长久。还给我讲了割艾草、挂艾香驱灾避难的传说,父亲说“从前,有个叫黄巢人,杀了好多人。一天,他决定去屠杀一个村庄,但想起那个村子有个人曾救过他的命,于是,他来到这个村子,找到他的救命恩人,让他在自家门口挂个一把艾蒿做标记,他回去告诉手下,门口挂放艾蒿这家不能杀,其余全杀。黄巢走后,这位好心的人,告诉了村子所有的人家在门口放挂上上一把艾蒿。待黄巢的人来后,看到村中家家门口都挂放着一把艾蒿,这些人看到后离开村子,村中人因此避去了血洗之祸。从那时起,每年端五节早晨,家家门口都放一把艾蒿。以驱灾避难”。直到多年后我才在书本里看到了这个传说,想那不识字的父亲记的这些,一定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就像今天的人们,早己不再为吃不到粽子而无米发愁了,但我们似乎正缺失了什么,这种缺少让我们一直走来,一直找寻。
端午,是一种的传统,更是一种情怀,它厚重而坚固。我们已经到了虽是节日但人们却不再以为是过节日的时代,而时光带给人们的早已失去了节日的祥庆和喜悦的同时,是否也该寻找已经缺失怀旧和信仰中那种博爱、仁厚,不要忘却己有传统的节日、忘记已传颂了千百年爱国的传承。
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溢。也许这就是节日,这就是端午节吧!但愿我们都不要去想那个时光,可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到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都被时间推着向前向前的走,节日也许就成为我们最为重要的记忆。这种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更是对祖国的赤诚。
而在我的心中,还是早前那个早晨,阳光暖暖的照在了小小窗户上,微微的细风摇曳着树枝,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还在梦醒之中、蒙蒙胧胧的时候,母亲用围腰布揣着一个小小煮熟的鸡蛋,给我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正抱搂着艾草跨进门帘的时候。
感谢屈原,让我们铭记这个日子,既有对古文化的追溯,同时又承载着启迪后人的使命,感谢这个节日,让传承在我们人生中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向往,愿这朵传统的奇葩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更加的美丽。更愿在每个端午节时,我们不要忘亲情,亲人,忘了真实的自己,情系粽香,粽香传情,世代永远。或许如此,节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端午节还没有到,就看见大街上卖货郎挑着花花绿绿各种颜色的香包、香囊、五色线的手链、朱砂牌等等,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看得人眼花缭乱,节日的气氛悄然而至,不由我想起了儿时的端午节。 在我小的时候,过端午就是过年之后最开心最喜欢过的节日。那时候我就会有新衣服穿,新玩意戴,还会有好吃的!哈哈,想想都幸福。 那时虽然我并不知道端午节是咋回事,纪念谁,它的来历,为什么要吃粽子、甑糕,还有五色线及香包的寓意,但我知道,这些东西,我会有,好玩,开心。
我小时候病多,又是家里的独女,更是老婆婆、姥爷、奶奶的宝贝。所以端午节他们都很重视,端午节前两三天奶奶就开始准备了,到村卫生所,几毛钱买一些,雄黄,香料,还有艾叶粉什么的,她去我就跟着去,回来还能带一块洋糖吃,一边往回走,我一边问奶奶“雄黄是什么,香料做什么用,艾叶粉有什么作用。”奶奶就会说,天气热了,虫子多了,你喜欢睡门套地,凉快,有了这些,虫子就会绕着你,不咬你。当时的我稀里糊涂听得不是很明白,反正大概就是驱虫子的药吧!回到家里,我奶奶就把平时准备的碎花布红布都准备好!开始做香包平安牌什么的!只见奶奶把布一剪,捏在手里,放点我也不知道是香料还是雄黄,然后拿针不知道咋缝的,东折一下,西缝一下,一会儿,一个小小的棉骨朵就做好了,就这样,一个上午就可以做一二十个,然后用五色线串起来绑在我手腕上,奶奶看上去好是满足,接下了,我的香包,朱砂牌,一个不少都做,真好。我脖子上手腕上脚环上的,还有衣服扣子上都有,把我打扮得很花哨,浑身香气满满。
把我弄好了,奶奶就开始做端午饭:甑糕。奶奶拿来好多枣,放在水里,又放点碱面,说枣能洗干净,再用清水一洗,然后放在锅里蒸四十分钟就好了。接下了就开始煮江米,奶奶说,一碗米,三碗水,等水开了放米,这要不停地搅拌,不能让米粘锅,直到米煮得粘粘乎乎就可以了。然后找个盆子,舀一勺米铺平,放一层蒸好的枣,一般铺三层最好,再放在大锅里蒸一个小时就好了。奶奶边说边做,很是利索。当时我就很想吃了!香香的!甜甜的,真好。
那时候每年端午节,我就可以穿新衣服了,奶奶常说,过了端午,再把棉衣送,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说,就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奶奶说,过了端午节就是真正的夏天了!天气就不会再冷了,棉衣就可以洗洗放柜子里了!就可以穿单衣服了!你每年都长高,所以你呀,每年都会穿新衣服。每每这样说,我都高兴,因为,奶奶早都给我准备好了!花肚兜,花裤子,花短袖,呵呵!真好! 现在的端午节,虽然过的比以前好,祝贺的短信比比皆是,甑糕,粽子,香包,朱砂牌比以前的都好,随时都可以买到,而且从做工到口味,都比以前的精致,口味也多元化了。可是我就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再也找不到那种有着浓浓亲情的味道了!唉!想了半天,原来是没有了疼爱我的奶奶,还有一些已故去的亲人。
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记得小时候,村前有一条河,每到初夏河坡上都会长满青青的芦苇。风一来苇叶便会发出沙沙的声响,摇摆的样子很是潇洒。那时我们时常会到苇丛中去玩耍,摘下一片苇叶,卷成一个哨子,就会吹出嘹亮的声音。艾叶也是常见的植物,沟坡渠边常常都是。艾叶有一种清气,有醒脑的功效。
那时的端午节每每会到河边采来苇叶,傍晚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看着修长柔软的青叶,是如何在母亲手中变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却又圆润的粽子。那时只是想着如何能多吃两只,而忽略了母亲看我们时的眼光。渐渐长大,渐渐明白,那一根根缠在粽子上的丝线,就像母亲的心思一样柔软。
如今,母亲老了,头发白了,眼也昏了。可她还是会煮好了粽子,叫我拿回家来。我知道在母亲眼里我从不曾长大,即使我已有了孩子。看着粽子上缠绕的丝线,我觉得它也缠住了我的心。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眼下又到了享受这个农历节假的日子,使人感想颇多。
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一天,同时除夕夜在假期内。国家的法定假日从原来的10 天改为到11 天。从五一长假消减两天,挤兑给清明、端午,又新增一天给中秋。
政府减少了阳历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假期,添加了农历民间节假,首先必须肯定国家的假期改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及情怀。。由此可见,国家不仅重视严肃的政治情感,同时也兼顾深情浪漫的民俗民风。
有人说这些民间节日只有国家、市井热衷,这话显然是个人臆断。如果不是民间流传、百姓情系,国家能如此体恤?说到底还是先祖后代久传不衰、们肆意渲染、情有所衷的结果。从某种角度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更能充分体现从上到下的“恋旧”、“怀旧”情结。民间风俗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升华,是大多数人的心境和情怀在节假日中得到挥发和释放,可谓顺民意,应民心。
农历假,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同时也将华夏民族的古文化继续保持和发扬。由此说来,这也是一种促进和弘扬古今文化衔接的手段和平台。
今年的端午节
有些不一样,有点趣味
本是红红火火的天气
今年却是细雨绵绵
原会在家乡沐着龙舟水
今年却在异乡叹息人生
刚出炉的粽子
裹着美味的稻香
溢出的则是
辛勤劳动的气息
江河上的龙舟赛
是一幅美丽又扣人心弦的画
即便人们分不出流下的是汗水,还是雨水
但永远是一年中最激奋、最具有意义的时刻
屈原一定想不到
在二千多年以后
人们竟会如何隆重的祭祀他
如果他还活着
一定不会让人们这样做
因为他是反对祭祀的代表
况且他也不想百姓如此的伤财
如果海子还活着
他一定会为端午节的美而感染
给美味的粽子,宏伟的龙舟赛
谱写更多的诗句
也许他并没有想到
人活着才是最具有价值的
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心灵
每个人都想在佳节时
找到一份心灵的归宿
情感就是一张拼图
是慢慢拼积起来的
不会因岁月的变换而褪色
不会因距离而散落
如艺术
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欣赏的窗口
就是因为它永恒
五月五是端午,谁人知道相思苦,我只能站在小河边等候她的归来。
可是何时有归期,燕子早飞回来了,可是她还不回,流泪,流血泪,相思的人为何还不归,燕子飞啊飞,成双又入对,可是谁与我相伴,谁人与我相随,我爱的人啊,快回来吧!不要在这样的日子等待,想起屈原今日思国不成投江而去,可是端午怎么洗我的足,可是怎么洗完心中的愁,可是,谁又明白,我爱的人还不归来,叫我怎么等待,只有谁带着他的利物,去他的爱人哪里,她们成成对对,我却在等一个不能归的人,小青树,我爱的人,我看见燕子在叽叽喳喳甜蜜细语,她们在说什么?
是不是相亲相爱,燕子啊!我心爱的燕子,我多么想成为一只燕子,飞向天空,去杭州,去远方寻我的爱人,为什么啊,我却不能成为燕子,也到不了,燕子,我心已成为燕子,带我的心,我的信,告诉你我爱她,我在等她,五月五,都是相思毒,我怕我会象屈原一样离去,可是……妈妈说:“孩子,别等了,她也不会回来,吃一个粽子,别饿坏了!”
“妈妈,我不想吃,我要等她回来,我烧了艾叶水,等她回来,为她清洗,我心爱的人,快回来”我站在风中,也许只有听见我的心声,你会带给她吗?
虽然端午节我未曾回老家,
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贲楼茆留有我美好的记忆,
塔子山留有我快乐的童年。
质朴的父老乡亲让我终生难忘!
虽然端午节我未曾回老家,
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早已深刻脑海。
拔苦菜砍苜蓿等米下锅,
拦羊喂猪养鸡填补日子的清苦。
勤劳善良的乡亲总盼有个好光景!
虽然端午节我未曾回老家,
但我的心儿早已飞回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大叔家的院子里聚满了久而未聚的叔父和兄弟,
满饮的啤酒敞开胸怀叙述浓浓的乡思。
血浓于水全村一家亲永远是我们困了累了歇脚的地方!
虽然端午节我未曾回老家,
但那香甜的糯米粽子早已祭奠我的祖先。
高家圪佬的戏台上晋剧声声响起,
庙里的神像开光光照四方。
上布施的人们啊心底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健康!
洒一壶浊酒倒一壶水,
立一尊石碑保四方绥。
端午节啊,这个祭祀得节日,
远方的游子时时为家乡祈福。
让我们撕开粽叶,
在未来的岁月里迎接蓬勃欲出光芒四射的朝阳!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