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之现代汉语
- 作文大全
- 2024-07-23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之现代汉语,本文共1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之现代汉语
对外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之数词
对外汉语教案:现代汉语词类教学
对外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之兼语句
对外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句型之联合短语
现代汉语之存现句对外汉语教案
1、什么是存现句?
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 存现句的主语常由处所词语充当,宾语表示存在的主体。 墙上贴着一幅国画。 窗户上挂着一个红气球。
2、存现句的类型 根椐表意作用的'不同,存现句可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
①存在句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着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存在句的主语必须是表示处所的词语,动词后面一般加上助词“着”或“了”,宾语常是由数量短语构成 的定中短语。例如: 大街上静静地停放着几辆汽车。 根据存在句中谓语动词的性质,可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 静态存在句表示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实在的动作。 桌上放着一台电脑。 学校东面是片农田。 动态存在句表示动作持续进行。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
静态存在句与动态存在句的区别 区分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谓语动词本身有没有动作性。静态存在句中的动词没有动作性。例如: 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 动态存在句中的动词具有动作性。例如: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
第二,静态存在句中的“着”能够被“了”替换,动态存在句则不能替换。 桌子上放着一 台电脑。→桌子上放了一台电脑。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屋顶上飘扬了一面国旗。 但是动态存在句可以变换为一般的陈述句。例如: 屋顶上飘扬着一面国旗。→ 一面国旗正在屋顶上飘扬。 一面国旗飘扬在屋顶上。
②隐现句 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例如: 他的脸上露出狡黠的微笑。 隐现句句首一般是处所词语,但也可以不出现。 表示出现的隐现句,谓语动词后面一般带上趋向补语。例如: 外面走〈进来〉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出现处所词) 表示消失的隐现句,谓语动词后面一般加上动态助词“了”,宾语一般表示施事。例如: 树上飞走了一只小鸟。
对外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之变式句
对外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句型之中补短语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一篇
对外汉语教案 句型之主谓句
第七节 复句分析
1.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一个复句是一个句子。它和单句一样,有一个句终语调,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第二,每个复句,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这些分句或是主谓句,或是非主谓句。
第三,复句里的各个分句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其独立性表现在,每个分句都有句子的性质和地位,一个分句不是另一个分句里的一个成分。其依存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句与分句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关系;二是分句之间往往用特定的关联词语联结起来;三是根据表述的需要,分句的主语可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 第四,分句和分句之间,有明显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表示。
2.什么是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一是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二是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三是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关联词语是在复句中才能确认的,离开复句,就无所谓关联词语了。
3.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错误地使用关联词语,是出现语法错误的一个根源。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下列关联词语最容易混淆:
一是“因为”和“为了”。“因为”表示原因,“为了”表示目的。但“为了要”也可表示原因。
二是“不仅……而且”和“不是……而是”、“既……又”。前一组关联词语表示递进关系,后两组关联词语表示并列关系。
三是“尽管”和“不管”。“不管”表示条件关系,提出应排除的条件,是以无条件作为条件。“尽管”转折关系。“不管”后边常接疑问代词或可供选择的几项,“尽管”后边不接这些,却常与“但是”配合使用。
四是“况且”和“何况”。它们都表示递进关系,有时可以通用。“何况”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况且”不能这么用。“何况”前边的分句,常用“尚且”,组成“尚且……何况”的格式;“况且”不能这么用。 五是“或者”与“还是”。选择复句有的用“或者……或者”,有的用“是……还是”。前者用于陈述语气,后者用于疑问语气。单用“或者”、单用“还是”,区别也在语气上。
六是“既然”与“既”。“既然……就”用于因果复句,也可以写成“既……就”。而“既……也”、“既……又”、“既……更”却不表示因果关系,而是说明两事并列。所以,用“既”的句子要分清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有些关联词语既能放在主语前,也能放在主语后,但有一定的条件;有些关联词语的位置则相当固定。关联词语的位置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顺畅,意思不清楚。
关联词语配合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如“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位置就比较自由;分句主语不同,只能出现在主语前。又如“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不但”放在主语后;分句主语不同,“不但”放在主语前。
4.复句的类型
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上。联合复句往往通过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几种关系。
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述、补充、强调的意味。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之间的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关系。
学习本节,要求能识别各种类型的复句。
5.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由单句充当)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应该界限分明。
(1)从构成材料上看,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一种表述关系。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表述中心和表述关系。
(3)从关联词语上看,关联词语上是复句的标志,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只有个别的'使用。(使用关联词语的只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出现)
但有许多语言现象还是值得注意。
第一,两可现象。并列结构作谓语的单句与并列关系的复句就很难区分,例如“我们爱祖国,爱人民”,可以分析为单句:主语是“我们”,谓语是并列结构“爱祖国,爱人民”;也可分析为并列关系复句,即把“爱人民”看作是一个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了。这种情况按哪一种分析都可以,因为无论是分析为单句还是复句,都不影响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第二,两难现象。比较下面四个句子:
A.为了他,我才改变原来的决定。
B.为了身体健康,我每天参加早操。
C.因为这个缘故,他昨天没有来。
D.因为天气不好,我没有出门。
历来认为“为了”是介词,“因为”是连词。按这种观点,很难说明B、C两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我们认为“为了”、“因为”兼属连词和介词。在A、C两句中,它们是介词,全句属单句。在B、D两句中,它们是连词,全句属复句。
6.如何分析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切分复句要凭借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可以补上再进行切分。例如下句括号里的关联词语就是添加的。
速度是应该追求的,|(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速度|||,(而且)影响质量,||那就错了。
第一层有“但是”,属转折关系;第二层有“如果……就”,属条件关系;第三层有“而且”,属递进关系。
第二,必要时可以逐层检查直接成分的含义,看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原意,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个复句有三个分句,第一次在第一、二分句与第三句之间切分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在意义上讲不通。必须在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切分,意思才完整。
练习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1) 如果我们真心为人民服务,OO 没有一点私心念,O那么,
并列 条件
即使我们犯了错误,OO也不会害怕别人批评。 让步
(2)如果把人类的饮食男女这些机能同其他社会活动割裂开来,OO并使它们成为唯一的终极目的,O那么,它们的性质就和一般动物
并列 条件
所具有的没有什么差别了。
(3)尽管我仰慕某些科学家的大名,OO但我并不因认为他们是万
转折
能的,O 因为他们不可能掌握真理的全部,OO而他们的权威有时甚
因果 递进
至阻碍了他们的进步。
(4)掌柜是一副凶脸孔,OOO主顾也没有好声气,OO教人活泼
并列 因果
不得;O只有孔乙己到店,OOO才可以笑几声,OO所以至今还记得。
并列 条件 因果
(5)如果我们只重视读.写作理论,OOO而不重视.写作实践,
并列
OO或虽然注意了.写作实践,OOO但却忽视有关的理论知识,
选择 转折
OOO忽视通过阅读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获取营养,O那么都不利
并列 条件
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6)这几天一直刮着北风,OOO又下那么大的雪,OO外面简直
并列 因果
冷极了,OOO路也特别地滑,O你出门可千万要当心一点。
并列 因果
(7)如果没有氧,OOO光有氢,OO或者没有氢,OOO只有氧,
并列 选择 并列
O都不能生成水。
条件
(8)如果我们上下一心,OO团结一致,OO共同奋斗,O那么,
并列 并列 条件
我们不但能摆脱目前的困境,OO而且还能使全厂工人过上小康生活。
递进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六(复句分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第六节 单句分析
1.什么是句子分析
句子分析不要和句法分析混淆:
句法分析就是短语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短语的结构成分、层次以及各层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
句子分析是分析句子的结构类型。分析的步骤是:先确定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再确定是主谓句还是非主谓句;如果是主谓句,再根据谓语的结构指出是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还是形容词性谓语句。如此一步步地确定句子的下位句型。(参见教材371页的“句型系统表”)
2.动词性谓语句主语的确定
单句分析的重点是主谓句,因为非主谓句的结构很简单。
分析主谓句,我们先谈谈如何确定主语。要确认主谓句的主语,名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性谓语句的主语就是话题,也就是陈述的对象,不难确认;其难点是确认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
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有种种情况:
第一,典型主语――动词谓语前边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且这个名词性成分既是陈述的对象(话题),又是施事。例如,“猫/没有吃供品。”“外国朋友/喜欢来中国旅游。”这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主语。
第二,非典型主语。有多种情况:
其一,动词谓语前边也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但主语是话题而不是施事。例如,“电灯/修好了。”“电灯”是陈述的对象(话题),但它不是施事,因为“修”这个动作不是“电灯”发出的。
其二,动词谓语前边也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但主语是施事而不是话题。例如,“谁/打破了玻璃?”“打”这个动作是“谁(问话人所不知道的某个人)”发出来的,因此是施事;但主语并不是话题,因为话题是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的,“谁”不能回答“谁”或者“什么”这样的问题,因此,不是话题。
其三,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名词性成分,其中一个话题,一个是施事。例如,“自行车/他骑走了。”这两个名词性成分都看作是话题。表示话题(陈述对象)的一个在前,是全句的主语;表示施事的一个在后,只是充当全句的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主语。
双主语句有一定的条件:第一:话题主语必须出现在施事主语之前;第二,话题主语代表有定的事物;第三,时间词语处所词语不充当话题主语。
其四,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以上名词性成分,其中包括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和方位词。例如下面四句,确定主语就有一定难度了。
(1)今天家里我有事。
(2)今天家里有事。
(3)家里今天有事。
(4)窗台上昨天鲜花摆满了。”
遇到这类复杂句子,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确定主语:动词前边的名词性成分不止一个时,选择一个主语。选择的顺序是“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分析,第(1)句的主语是“我”,第(2)(3)句的主语是“家里”,第(4)句的主语是“鲜花”。主语之外的词,就是修饰语了。
3.双主语和宾语前置的区分
在“非典型主语”的第三种谈到的“双主语”句子,和宾语前置句容易混淆,因为它们都是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名词性成分,并且这两个名词性成分都不是表示时间、处所的。如下面三句:
(1)自行车/他骑到学校去了。
(2)他/什么车都不会骑。
(3)他/谁都不理睬。
但掌握了两种句子的格式特点,就容易区分了:双主语句必定是话题主语在前,施事主语在后;宾语前置句主要是采用“一……都(也)+没有(不)”的格式,或宾语是疑问代词(或者是由疑问代词充当定语的定中短语)并常与副词“都”、“也”相配合。按照这种方法分析,第(1)句是双主语句,第(2)(3)句是宾语前置句。
4.连述谓语句的分析
分析主谓句的谓语,难度最大的是分析连述谓语句。
连述谓语句是由连述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连述谓语句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谓语中几个组成部分都能单独和全句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所以一般称之为“连动式”。例如,“大家/下河洗澡。”此句谓语的两个组成部分“下河”和“洗澡”都能单独和主语“大家”构成陈述关系,组成“大家下河”、“大家洗澡”。
一种是谓语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单独和全句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而是前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后一部分谓语的主语,也就是说,前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身兼两职”,既与前一部分的述语动词构成支配关系,又与后一部分的谓语构成陈述关系。既是受事,又是施事,所以一般称这种句式为“兼语式”。例如,“大家/称她是姑娘。”句中只有第一部分谓语“称她”能和主语构成陈述关系,第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她”既和动词“称”构成支配关系,又和第二部分谓语“是巧姑娘”构成陈述关系。
有时两种连述谓语结构在一起构成复杂的连述谓语句。例如,“你马上起草一份作战.计划报送军部请军首长批示。”
连述谓语句容易和某些句型混淆,这里谈谈连述谓语句和两种最容易混淆的句型的区分:
第一,与双宾谓语句的区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大家称她是巧姑娘。
(2)大家称她巧姑娘。
(1)句我们分析过,是连述谓语句中的“兼语式”。(2)句则是述宾谓语句中的`双宾谓语句,述语“称”带了两个受事宾语“她”和“巧姑娘”。这两句的区别在于,(1)句中“她”和“巧姑娘”之间用“是”构成陈述关系,而(2)句没有用“是”,它们之间不能构成陈述关系。
第二,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述宾谓语句的区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3)我通知他明天来。
(4)我知道他明天来。
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区分:一是看前后两动词所代表的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如果有因果关系,那就是连述谓语;如果没有,则属主谓短语作宾语。(1)句中“通知”与“来”有因果关系,而“知道”与“来”没有因果关系。二是看能不能变换语序。能变换语序的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变换语序的是连述谓语。(4)句能变换成“他明天来,我知道”,(3)句则不能变换,变换了意思不通。
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l)多香的茶!( )
这杯茶真香!( )
(2)王教练体格健壮。( )
王教练的体格的确健壮。( )
(3) 这个问题,他有很多经验。( )
对于这个问题,他有很多经验。( )
(4) 我背熟了《蜀道难》。( )
我把《蜀道难》背熟了。( )
5.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这三个术语除了句法我们在前面接触过,后两个术语以前可能很少接触过,且它们容易混淆,在这里作个比较: (1)句法分析是指分析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即分析词与词之间是主谓关系、述宾关系、定中关系等结构关系。
(2)语义分析是指分析语言单位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时,要求指明主语或宾语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等。如“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两句,前一句宾语“客人”是受事,后一句主语“客人”是施事。
(3)语用分析是指分析语言单位与说话人主观态度之间的关系。语用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语气。句类分析属于语用分析。参见第五节第2个问题“什么是句类”。
其二,新信息和旧信息。在主谓结构的陈述句中,谓语代表新信息。
其三,指称和陈述。例如“天下雨了”中,“天”是指称,“下雨了”是陈述。
其四,定指和不定指。指称可以分为定指和不定指。例如,“客来了”的“客”是定指,因为对话人心目中知道这“客”是谁。“来客了”的“客”是不定指,因为对话人心目中不知道这“客”是谁。
第五,焦点和疑问点。焦点是陈述句中新信息的重点。一般的句子,焦点在后。如“王冕死了父亲”,焦点是“父亲”;“王冕父亲死了”,焦点是“死了”。有意强调的句子中,书面语可以用对比、副词“是”等形式突出焦点,口语可以用重读来指明焦点。
疑问句有疑问点,即要求对方回答的重点。特指问的疑问点用疑问代词表示,选择问的疑问点用肯定与否定重叠的形式表示疑问点。反问句没有疑问点。
6.常见的语法错误
教材归纳了常见的五大类共十六小类语法错误,要求能识别、修改这些类型的语法错误,并能指出其错误类型。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五(单句分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只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口气是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如肯定、否定、严厉、委婉、强调、迟疑、蛮横、活泼、泼辣等。在正规用语中不要把“语气”和“口气”这两个术语用混了。
2.语气的表达手段
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调,在书面语中用句末点号表示。其次是语气词,此外是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常用来表示感叹语气,述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连用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 用语气词表示语气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个语气词往往可以用于不同的句类,如“啊”可以用于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第二,语气词往往有多种写法,应该以习惯上固定下来的写法为准。如“啊”写成“呵、阿”,“呢”写成“呐”,“吧”写成“罢”,这些写法不宜推广。
第三,语气词可以叠用,如“行了啊!”“真的啊?”
3.疑问句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疑问句可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大类。“无疑而问”只有“反问”;“有疑而问”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三种。下面具体谈谈各自的特点:
是非问的结构与陈述句相同。一个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就变成了是非问。语气词可以用“吗”,不能用“呢”。句中可以用“的确”、“真的.”等副词,不能用“到底”、“究竟”之类。例如,“你好吗?”“你喜欢看电影?”
特指问有疑问代词指明疑问点,疑问点可以不止一个,语气词一般用“呢”,不用“吗”。例如,“你给谁买的?”“他明天什么时候坐哪趟车去北京?”
选择问是句中几个并列项目,或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要求对方选定一种来回答。如果用语气词,用“呢”不用“吗”。例如,“这件事让我去办行不行?”
以上三种问句都是要求对方回答的。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句的内容,因此不要求回答。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五(单句分析)
第六节 单句分析
1.什么是句子分析
句子分析不要和句法分析混淆:
句法分析就是短语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短语的结构成分、层次以及各层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
句子分析是分析句子的结构类型。分析的步骤是:先确定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再确定是主谓句还是非主谓句;如果是主谓句,再根据谓语的结构指出是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还是形容词性谓语句。如此一步步地确定句子的下位句型。(参见教材371页的“句型系统表”)
2.动词性谓语句主语的确定
单句分析的重点是主谓句,因为非主谓句的结构很简单。
分析主谓句,我们先谈谈如何确定主语。要确认主谓句的主语,名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性谓语句的主语就是话题,也就是陈述的对象,不难确认;其难点是确认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
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有种种情况:
第一,典型主语――动词谓语前边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且这个名词性成分既是陈述的对象(话题),又是施事。例如,“猫/没有吃供品。”“外国朋友/喜欢来中国旅游。”这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主语。
第二,非典型主语。有多种情况:
其一,动词谓语前边也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但主语是话题而不是施事。例如,“电灯/修好了。”“电灯”是陈述的对象(话题),但它不是施事,因为“修”这个动作不是“电灯”发出的。
其二,动词谓语前边也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但主语是施事而不是话题。例如,“谁/打破了玻璃?”“打”这个动作是“谁(问话人所不知道的某个人)”发出来的,因此是施事;但主语并不是话题,因为话题是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的,“谁”不能回答“谁”或者“什么”这样的问题,因此,不是话题。
其三,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名词性成分,其中一个话题,一个是施事。例如,“自行车/他骑走了。”这两个名词性成分都看作是话题。表示话题(陈述对象)的一个在前,是全句的主语;表示施事的一个在后,只是充当全句的谓语的主谓词组的主语。
双主语句有一定的条件:第一:话题主语必须出现在施事主语之前;第二,话题主语代表有定的事物;第三,时间词语处所词语不充当话题主语。
其四,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以上名词性成分,其中包括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和方位词。例如下面四句,确定主语就有一定难度了。
(1)今天家里我有事。
(2)今天家里有事。
(3)家里今天有事。
(4)窗台上昨天鲜花摆满了。”
遇到这类复杂句子,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确定主语:动词前边的名词性成分不止一个时,选择一个主语。选择的顺序是“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分析,第(1)句的主语是“我”,第(2)(3)句的主语是“家里”,第(4)句的主语是“鲜花”。主语之外的词,就是修饰语了。
3.双主语和宾语前置的区分
在“非典型主语”的第三种谈到的“双主语”句子,和宾语前置句容易混淆,因为它们都是动词谓语前边出现两个名词性成分,并且这两个名词性成分都不是表示时间、处所的。如下面三句:
(1)自行车/他骑到学校去了。
(2)他/什么车都不会骑。
(3)他/谁都不理睬。
但掌握了两种句子的格式特点,就容易区分了:双主语句必定是话题主语在前,施事主语在后;宾语前置句主要是采用“一……都(也)+没有(不)”的格式,或宾语是疑问代词(或者是由疑问代词充当定语的定中短语)并常与副词“都”、“也”相配合。按照这种方法分析,第(1)句是双主语句,第(2)(3)句是宾语前置句。
4.连述谓语句的分析
分析主谓句的谓语,难度最大的.是分析连述谓语句。
连述谓语句是由连述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连述谓语句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谓语中几个组成部分都能单独和全句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所以一般称之为“连动式”。例如,“大家/下河洗澡。”此句谓语的两个组成部分“下河”和“洗澡”都能单独和主语“大家”构成陈述关系,组成“大家下河”、“大家洗澡”。
一种是谓语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单独和全句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而是前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后一部分谓语的主语,也就是说,前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身兼两职”,既与前一部分的述语动词构成支配关系,又与后一部分的谓语构成陈述关系。既是受事,又是施事,所以一般称这种句式为“兼语式”。例如,“大家/称她是姑娘。”句中只有第一部分谓语“称她”能和主语构成陈述关系,第一部分述语动词所带的宾语“她”既和动词“称”构成支配关系,又和第二部分谓语“是巧姑娘”构成陈述关系。
有时两种连述谓语结构在一起构成复杂的连述谓语句。例如,“你马上起草一份作战计划报送军部请军首长批示。”
连述谓语句容易和某些句型混淆,这里谈谈连述谓语句和两种最容易混淆的句型的区分:
第一,与双宾谓语句的区分,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大家称她是巧姑娘。
(2)大家称她巧姑娘。
(1)句我们分析过,是连述谓语句中的“兼语式”。(2)句则是述宾谓语句中的双宾谓语句,述语“称”带了两个受事宾语“她”和“巧姑娘”。这两句的区别在于,(1)句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
第八节 语气和口气
1.什么是语气和口气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只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口气是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如肯定、否定、严厉、委婉、强调、迟疑、蛮横、活泼、泼辣等。在正规用语中不要把“语气”和“口气”这两个术语用混了。
2.语气的表达手段
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调,在书面语中用句末点号表示。其次是语气词,此外是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常用来表示感叹语气,述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连用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 用语气词表示语气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个语气词往往可以用于不同的句类,如“啊”可以用于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第二,语气词往往有多种写法,应该以习惯上固定下来的写法为准。如“啊”写成“呵、阿”,“呢”写成“呐”,“吧”写成“罢”,这些写法不宜推广。
第三,语气词可以叠用,如“行了啊!”“真的啊?”
3.疑问句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疑问句可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大类。“无疑而问”只有“反问”;“有疑而问”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三种。下面具体谈谈各自的特点:
是非问的结构与陈述句相同。一个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就变成了是非问。语气词可以用“吗”,不能用“呢”。句中可以用“的确”、“真的”等副词,不能用“到底”、“究竟”之类。例如,“你好吗?”“你喜欢看电影?”
特指问有疑问代词指明疑问点,疑问点可以不止一个,语气词一般用“呢”,不用“吗”。例如,“你给谁买的'?”“他明天什么时候坐哪趟车去北京?”
选择问是句中几个并列项目,或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要求对方选定一种来回答。如果用语气词,用“呢”不用“吗”。例如,“这件事让我去办行不行?”
以上三种问句都是要求对方回答的。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句的内容,因此不要求回答。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六(复句分析)
第七节 复句分析
1.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一个复句是一个句子。它和单句一样,有一个句终语调,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第二,每个复句,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这些分句或是主谓句,或是非主谓句。
第三,复句里的各个分句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其独立性表现在,每个分句都有句子的性质和地位,一个分句不是另一个分句里的一个成分。其依存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句与分句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关系;二是分句之间往往用特定的关联词语联结起来;三是根据表述的需要,分句的主语可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 第四,分句和分句之间,有明显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表示。
2.什么是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一是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二是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三是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关联词语是在复句中才能确认的,离开复句,就无所谓关联词语了。
3.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错误地使用关联词语,是出现语法错误的一个根源。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下列关联词语最容易混淆:
一是“因为”和“为了”。“因为”表示原因,“为了”表示目的。但“为了要”也可表示原因。
二是“不仅……而且”和“不是……而是”、“既……又”。前一组关联词语表示递进关系,后两组关联词语表示并列关系。
三是“尽管”和“不管”。“不管”表示条件关系,提出应排除的条件,是以无条件作为条件。“尽管”转折关系。“不管”后边常接疑问代词或可供选择的几项,“尽管”后边不接这些,却常与“但是”配合使用。
四是“况且”和“何况”。它们都表示递进关系,有时可以通用。“何况”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况且”不能这么用。“何况”前边的分句,常用“尚且”,组成“尚且……何况”的格式;“况且”不能这么用。 五是“或者”与“还是”。选择复句有的用“或者……或者”,有的用“是……还是”。前者用于陈述语气,后者用于疑问语气。单用“或者”、单用“还是”,区别也在语气上。
六是“既然”与“既”。“既然……就”用于因果复句,也可以写成“既……就”。而“既……也”、“既……又”、“既……更”却不表示因果关系,而是说明两事并列。所以,用“既”的句子要分清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有些关联词语既能放在主语前,也能放在主语后,但有一定的条件;有些关联词语的位置则相当固定。关联词语的位置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顺畅,意思不清楚。
关联词语配合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如“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位置就比较自由;分句主语不同,只能出现在主语前。又如“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不但”放在主语后;分句主语不同,“不但”放在主语前。
4.复句的类型
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上。联合复句往往通过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几种关系。
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述、补充、强调的意味。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之间的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关系。
学习本节,要求能识别各种类型的复句。
5.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由单句充当)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应该界限分明。
(1)从构成材料上看,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一种表述关系。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表述中心和表述关系。
(3)从关联词语上看,关联词语上是复句的标志,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只有个别的使用。(使用关联词语的只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出现)
但有许多语言现象还是值得注意。
第一,两可现象。并列结构作谓语的单句与并列关系的复句就很难区分,例如“我们爱祖国,爱人民”,可以分析为单句:主语是“我们”,谓语是并列结构“爱祖国,爱人民”;也可分析为并列关系复句,即把“爱人民”看作是一个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了。这种情况按哪一种分析都可以,因为无论是分析为单句还是复句,都不影响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第二,两难现象。比较下面四个句子:
A.为了他,我才改变原来的决定。
B.为了身体健康,我每天参加早操。
C.因为这个缘故,他昨天没有来。
D.因为天气不好,我没有出门。
历来认为“为了”是介词,“因为”是连词。按这种观点,很难说明B、C两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我们认为“为了”、“因为”兼属连词和介词。在A、C两句中,它们是介词,全句属单句。在B、D两句中,它们是连词,全句属复句。
6.如何分析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切分复句要凭借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可以补上再进行切分。例如下句括号里的关联词语就是添加的。
速度是应该追求的,|(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速度|||,(而且)影响质量,||那就错了。
第一层有“但是”,属转折关系;第二层有“如果……就”,属条件关系;第三层有“而且”,属递进关系。
第二,必要时可以逐层检查直接成分的含义,看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原意,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个复句有三个分句,第一次在第一、二分句与第三句之间切分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在意义上讲不通。必须在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切分,意思才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