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9-12
- 123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四种天气区别,教授内容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
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华到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采用形象记忆法、联系比较法、动手绘图等方法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借助多媒体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天气。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学校的优秀教师学习,将每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立足上好每一节课,使我的教学得到提高。
《多变的天气》由“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二部分组成。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回顾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将本节课的教学体会作以下总结。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处理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整节课以“活”为突出特点。
从学期初我就让学生每天坚持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并在每节课上课前让学生轮流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当天的天气,这样就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了一次走上讲台的机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采用小组互动、同桌之间你画我答等活动方式学习并有效掌握课堂所学,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亮点。同学们在相互协作、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新学的地理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学生动手制作天气符号小卡片、争当天气预报员、评选“最佳天气预报员”等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表现欲,并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谈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通过哪些现象或途径来通晓天气的变化呢?”有的学生答松果的张与合表示天气的阴或晴,有的同学看云识天气等小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平时应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
整节课我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学习中师生一起,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搜集现实社会生活、生产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关注天气状况——归纳天气的特点——活用卫星云图以及天气
符号——为生产、生活服务——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二、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风的知识点上处理过于仓促,虽然设计了小活动“左手定则”,让学生在小游戏中学习风向和风尾的知识,但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风向上还不够灵活和准确。
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方面还需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如学生在互相交流天气符号的记忆窍门的讨论中,我没有兼顾到每一小组,从而使很多学生不敢上台交流自己记忆的方法,也许忽略了很多学生精彩的讲解。
另外在分析威海空气质量状况不如以前的原因时,学生只从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回答,而我也没有给予补充,也没有给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如果我及时把人类的乱砍滥伐,破坏植被以及毁林开荒,开矿修路等扩充给到授课内容中,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为初二“黄河的治理”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一点来看没有很好地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不能过于追求活动的数量和形式,而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在教学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一课时,我觉得内容简单而且学生对天气不陌生甚至有的同学吃了不少天气的苦头(因为我们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时常有暴风雨,冬季严寒、雨雪相伴),所以开门见山的进行教学——天气及其影响。通过多媒体出示不同天气的照片帮助学生认识天气,当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学生描述天气,说说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学生依然模糊不清,教学效果不好。我不断的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找到失败的原因缺乏情景的创设,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景呢?
1、导出情景。在这节课中,我在导课环节简单粗糙缺乏情趣,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常见的有问题导入法、设置悬念,调动思维符合初一年学生的思维特征。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引出下节课知识的生长点,亲切自然。图表导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具有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利用地理图表导入新课也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经常选用的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这课时,利用天气符号导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该走向生活,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重视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学习。可以让学生谈谈我们当地不同的天气情况,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学生亲身经历的由于天气而带来的困难引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3、依托社会热点,创设情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异常快捷,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有了解的欲望,所以联系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就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深受学生欢迎。如: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低温冻害、泥石流、山洪等灾害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9亿人受到与水有关的疾病的折磨,有2000万人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利用这些事例创设情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要教师有意识创设情境一定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优点:本节课师生互动频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多以生活中实际感受来参与到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学地理就是为生活而服务的。教学结构安排合理,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缺点: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评价比较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指导性及深度。板书在书写时字写的不太好,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语速还是有一些快,以后上课时间把握要灵活。最后课堂小结时不能流于形式,以后上课要慢一点说,语言要精炼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得到提高。
我在本节教学活动中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充分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并将地理知识灵活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图片、文字、动画、语音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卫星云图”时,向学生展示了卫星云图的拍摄动画,形象地展示了图像的由来,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天气预报图,让学生模拟电视天气预报员播报城市天气状况,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又能较快地理解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争做主持人,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的表演,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吸引,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趣味化,创造了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了探究、体验、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充分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对于正在成长的四年级孩子更是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不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不论是浩渺的太空,还是微生物世界,孩子们总会睁大自己的双眼,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感受、去探寻。黑夜、地震、暴风、雷电等自然现象,对于知识储备还很有限的孩子们来说,又显得那么紧张和恐惧。我是根据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
选取“多变的大自然”这一课,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激发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本课的主体课文语言生动,图片典型,可以很好地提示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应该充分的加以利用。但是我所忽略的是学生的造型能力,我应该在学生作品欣赏的时候更具体着重的说一说各种天气的各种造型和画法,比如《愤怒的火山》是用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以浓重的色彩,表现出火山喷发时,强烈奔放的感受。《狂风暴雨》是以疏密组织不同的线,给人视觉上的对比,画面以单色为主,同样表现了小作者独有的一份感受。
《沙尘暴来了》和《山洪暴发》则表现的是生活事件和场景。其中《沙尘暴来了》还利用了喷洒颜料的方法,很好地表现出沙尘暴来时那种黄沙漫天的情景。这些作品较为生动,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意学生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素质。他们用线条,色彩来抒发了他们四年级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理解。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处理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突出一个“用”字。
采用分组竞赛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同学们在相互协作、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新学的地理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巩固新课阶段,让学生模拟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天气预报,组织辩论会把整堂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是该课教学设计的又一大亮点。这一环节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整堂课教学设计严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的启发提问,源自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感性上升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1.仍有“一问一答”模式的痕迹,学生探究问题不够,缺乏广度。不能兼顾全体学生。
2.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
三、今后措施: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虚心向别人学习,为自己早日成为名师而努力奋斗。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及天气预报,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是本节课的重点,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阅读分析天气预报图,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前安排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作好记录,多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趣闻、谚语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采用形象记忆法、联系比较法、动手绘图等方法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上处理过于仓促,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上不够灵活和准确。
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方面还需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得到提高。
在学校的要求下,暑假期间,本人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学习,虽说水平有限,但是在讲解这堂课时,在下载一些课件的基础上独自对课件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和加工,使课件的内容更有利于配合教学过程,感觉收获很大。作为一名刚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这堂课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地理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对一些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调换,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在讲课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缺点,比如知识要点抓的不准,难点不能讲透,不会使用地理术语讲解要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磨练。
这节课得到了地里教研组张文静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教学环节的安排,还是教学用具的使用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也使我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0月22日,跟岗学习的第8天,在工作室的安排下,我上了汇报课《多变的天气》,与曾雪飞老师同课异构。
天气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生能够感性认识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导入还是很好把握的。
我认为我导入用的视频《天气与战争》还是挺有震撼力的,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本节课我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能正确区分天气、气候的概念,以及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趣味化,创造了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采用分组竞赛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明显。
然而我也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①不能兼顾全体学生,特别是没有举手的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还不是很明显。
②没有足够的留白,没能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提出问题,有些地方也没注意把知识要点写(记)下来。
③评价方式单调了些。简单用“不错”、“ 很好”等来评价学生的回答,缺少具体的评价
④临时处理学生问题答案的机智还不够。
因此,自己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方法,博采众长,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进步。
《多变的天气》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回顾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下面将本节课的教学体会作以下总结。
成功之处: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处理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整节课以“活”为突出特点。整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理念,尽可能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让学生感觉到气象知识其实就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课前我就让学生注意观察最近3天的天气状况,并以问题“同学们最喜爱什么样的天气?”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互动、同桌之间你画我答等活动方式学习并有效掌握课堂所学。同学们在相互协作、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牢固掌握了新学的地理知识,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谈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通过哪些现象或途径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有的学生答看动物识天气,有的同学看云识天气,还有的同学通过网上搜集,打电话“121”查询等小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平时应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
在学习表示风力和风向的风向标符号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法则”,让学生伸出左手,掌心朝外,四个手指的方向即风向,拇指的方向即风尾,虽然“左手法则”不是课本上的内容,但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演示,我发现学生对本来是难点的这一内容领会很快,积极性也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本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按照“关注天气状况——归纳天气的特点——活用卫星云图以及天气符号——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序列设计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也许忽略了很多学生精彩的讲解。这方面今后我还需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教学环节风的知识点设计得不够紧凑,虽然设计了小活动“左手定则”,让学生在小游戏中学习风向和风尾的知识,但没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风向上还不够灵活和准确。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还需加强,同时在教学环节上还需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时检测和巩固。
另外我的课件制作水平更是有待提高,以后应加强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更要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课件制作,取长补短,并从过去的自己身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拓宽专业知识,使我的地理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本轮的特色展示课主要围绕“学习者课堂”和“合作学习评价”展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评价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因此,在课堂的活动设计方面我主要着眼于能直观体现评价的部分。并提醒自己在评价时还要注意评价的有效性。
此外,教学内容的天气,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主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以抢答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在导入方面,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央视的天气预报片头曲引入,马上引起了共鸣。大家都知道但却很少能完整的收看天气预报。在接下来的带问题观看过程中注意力也很集中,并能很好的提炼出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天气的概念,这样学生感到亲切、自然,通过日常的表述获得,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更加突出了生活体验,特别是有同学提到了霾,为以后的空气质量教学打了铺垫。我也给与了及时的表扬。
在天气与生活这部分内容中,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加学生谈话的方式来分析,学生个人基本都能独立完成,只是在B图上出现了表述不是很规范的情况:将生活说成了服装,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语言、书写规范性的要求。并且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经验,补充了资料,扩大了容量。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迁移和扩展的能力。
接下来在教材中找到了气候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大多都集中在稳定性的区别上,而在最容易区分的点—持续时间上还有不足。在这里能马上结合例题(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诗句)加强训练,在学生已自主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天气教学中,围绕天气预报来设计。先设计了一个小组比赛得环节,就是在纸上写出获得天气预报的'方式,以写出的数量进行评比。每个小组的积极性都很高,写出的数量也很多,但是由于没有小黑板,所以写在纸上的字都很小,展示的时候不是很清晰,如果换成白板笔的效果就会更好。因此这部分的评价加分的直观感受不强,激励的效果较弱。以后在教学设计中还应注意考虑问题更全面。
接着为了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又设计了一个连连看的活动,将日常的谚语与天气结合,学生既能从中获得生活技能,又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体现了学习者课堂中还学于生、还生于人的理念。
接下来的教学中,将天气预报分解,分别引入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在前一部分中通过问题掌握读图的方法,获得生活的技能,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还教于学的过程中还激发了兴趣。
在天气符号的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抢答的环节。意图是能更直接的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难度较低,不仅第一抢答的效果不明显,还显得课堂比较乱。课后总结,如果能将抢答的范围缩小可能效果就会更好。例如限定每个小组的3号抢答。就能很好的的控制课堂,也能很好的让评价的表现和效果更直接。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课堂把控的能力。
在最后,又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模拟天气预报的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在这个活动中,既加强了天气符号的记忆,也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每个发言的同学都给与了积极,正面的评价。
总之,本节课还是能较好的体现“学习者课堂”还教于学、还学于生、还生于人的理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学生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设计上考虑还不是很周密,课堂的控制能力还要加强。这还需要我今后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