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

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借《蜀道难》的教学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古诗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感知课文的思想情感倾向以及表达技巧

教学要求:

能自己读通课文、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

鼓励、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控制提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探究浪漫主义特征在诗歌中的体现

执教教师:

李万辉

教学准备:

1、简易课件;

2、印发预习阅读材料

授课班级:

高二(4)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感悟情感把握要点

三、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指导怎样读

四、学生讲课文

教师指导怎样讲

五、指导学生质疑

教师指导怎样问

教师提示学生质疑的角度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A、从文言知识的角度提问

B、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提问

C、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提问(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

D、从读懂一首诗的角度设置问题

E、从课文结构方面提问

六、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七、指导学生答疑

教师指导怎样答

教师审视学生回答的问题,纠正回答的时候存在的’问题,培养其答题的时候的审题习惯和答题方法

八、教师总结

问题设计:教师要提出的主要大的问题

1、蜀道难究竟难在哪些方面?

2、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主义特征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

3、标题层出叠现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高奇壮风光

蜀道难险劝阻友人

要戒统治者

一唱三叹抒发情感强调主旨紧密呼应

想象奇特神话渲染比喻新颖夸张独特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重点】

诵读。

【教学难点】

诵读要求。

【教学方法】

指导示范。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谈到唐诗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

朗读课文,教师疏通文意,范读课文。

二、朗读

1、个别朗读。

2、集体朗读。

3、师生探讨朗读:

⑴ “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⑵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⑶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⑷ “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⑸ “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⑹ “剑阁岭炼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⑺ “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三、诗歌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作业布置

背诵《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