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
- 作文大全
- 2024-08-18
- 10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本文共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刘勰主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也就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这样,有真情,有文采,有创新的文章就会应运而生。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特别提出的,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重要要求。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发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夸大感情,无病呻吟;或编造情节,矫揉造作。
构思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血肉,而情感则是神经。阅卷老师认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文章,就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换言之,即使文章的内容很平实,但情感却足够真挚,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同样也能撼人心魄。在考场作文中,写人记事发议论,心中饱藏真情,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则自成佳境。没有情感的“境”,如同行尸走肉,令人生厌。用真情关照生活,虽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也熠熠生辉。
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有时是抒发真挚感情的突破口,人物细腻的情感往往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生动的细节,往往会达到摄人心魄的作用,产生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如江苏一考生写的《战胜脆弱》:“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有我什么活干,只是把整堆的土粪撒开就行了。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没有叫我走。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又一次次由远到近,天气也越来越热。把一块地犁光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火热的太阳下,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着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我抬眼望父亲,他也一脸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关爱和感激,这头牛为我们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亲并没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地扬着,不肯放下。”
文中的“牛铃声”“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手中的鞭高高地扬着”,这些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对老牛的深厚感情,突现了“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突出情感因素的技巧。
技巧1:生活写真
不少学生一写作文就是大话、空话、套话,甚至说假话。生活中,同学们接触到的人和事犹如天上的点点繁星,数也数不清。这当中,有他们喜闻乐见的趣事、黯然掉泪的伤感,也有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作文就是用文字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就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就是用规范的文字来表达我们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我们的作文还不同于文学创作,可以说只是文学的初级阶段。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创作,是一种对生活的高度凝练。我们的考场作文是书写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需要我们学会书面表达的方法,认识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生活会为我们提供各种素材,文章中的内容都应来源于生活。
将生活中曾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人或事写入文章,感情越朴实,生活的气息越浓厚;描摹越细腻,引发的共鸣越深刻,凭借这样朴实厚重的情怀就可以使读者由文章看到作者,由作者看到自己,由自己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心灵受到震撼和感动。
【实例借鉴】
为爱存在
赵旭东
冬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这是个暖冬,没有飘扬纷飞的雪花,也没有冰冷刺骨的寒风,这个冬季很温和,也很安静。
街上的行人很少,阴郁的天空下是一个沉闷得令人压抑的世界。我走在街上,不知不觉地被这清冷的气息所感染,仿佛整个人也变得深沉起来。我静静地体会那份少有的冷清和闲适,任愁绪在心头微微荡漾,脚步在不经意间变得沉重。
天快黑了,母亲又在巷口等着我吧。我踌躇着,还是改了方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着。我很疲倦,也很苦闷,紧张的学习生活总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令我喘不过气来。我想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一下这生活的意义,却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又看到餐饮店里那个女服务员了,她的优雅美丽总让我想起一个故事的女主人公,不过相比之下,她似乎少了些阳光和雪白的气质。故事发生在茫茫的雪山上,一位年轻的女护士和一位守边的战士相爱了,尽管生存条件恶劣,但是他们都还是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那个梦幻般银色的世界里,他们的爱像那雪花一样纯洁、神圣。然而就在他们决定要结婚的时候,战士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了,永远地投入雪山的怀抱。女护士在一番悲痛欲绝之后,竟决定永远地留在雪山,陪伴自己的爱人。
我的心开始隐隐地痛了,年轻的女护士选择留下是选择了永远艰苦的生存条件,选择了一辈子的孤单,为什么命运如此安排?为什么生活会如此无情?女护士难道不感到寂寞吗?她没想过她的余生会何等的悲凉吗?
我像陷入悲伤的陷阱,不能自拔了。我的脑子很乱,心底各种杂乱的结都被揪了出来,一时间将我缠绕,我挣扎着,无法脱身,没有人能够救我了。生活啊,为什么饱含了沉重与辛酸?
路灯亮起来了,冬夜开始呈现它特有的冷峻与威严。我还是不知不觉地回到了我家的巷口,我一眼便看到了母亲。厚厚的羽绒服裹着她单薄的身子,闪亮的眸子里写满了焦虑和等待。我停住了,感冒的母亲不知在寒冷中等了我多长时间,母亲赶忙走过来抓住我的手,没有丝毫的埋怨与责怪,只是关心地询问我为什么晚了。我和母亲走在巷子里,听她絮絮叨叨的叮嘱,脑子里无法抹掉她刚才那焦虑的眼神。我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春夏秋冬,雨雪冷暖,母亲立在巷口,等她的女儿回家。每一次黑暗中被母亲紧紧地握住双手,每一次无助时母亲为我遮风挡雨,每一次彷徨中母亲替我化解心中的苦闷,一件件历历在目。我心中那一团乱麻顿时燃烧起来。突然就有两行热泪滑过脸颊,一切的一切应在这一瞬凝固又融化随着我的热泪涌了出来。我的心情猛然间开阔了,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挫折和困难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想起冰心先生的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月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我终于明白,雪山上的白衣天使是不会寂寞的,她永远地拥有恋人的真爱,这份爱将伴她度过一生一世,所以她是幸福的。
有一段时间读《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在生活的苦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和不屈,勇于改变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理解了他的坚强源于他生命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永恒的爱,那是他生命的动力和希望!
很多时候,我们不必为生活中的缺憾和无奈而过度地感伤,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爱。生命在苦涩中饱含了甜美,生活因为有了爱而充满希望。只要我们有爱,我们就有了承受一切的力量和勇气!
不会忘记,我十七岁的冬季,它将温暖和爱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间。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关于“爱”的散文。作者视野开阔,思绪飞扬,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匠心独运,“护士的故事”“母亲的身影”“冰心的话”“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仿佛一粒粒的珍珠,被一条“爱”的金线串在了一起。
[高考作文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
一、别丧失被别人欣赏的机会书写规范
书写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老调重弹,老调还需重谈。
书写不好,丧失了极其珍贵的第一印象分。卷面与书写是你与阅卷老师(读者)开始思想交流的一个载体,一个开始,如果书写不好,卷面不整洁,怎能要求阅卷者仔细耐心地阅读呢?
书写不好,丧失了极其重要的阅读理解度。书写难以辨认、增删太多、胡乱涂画等现象太多,阅卷者怎能理解到文章思想的精髓?连阅读时理解都是断断续续的,又怎么能够把握、分析文章的亮点?阅读一篇文章从开始阅读到判分时间可能在90秒左右,阅卷者不可能为一篇文章的辨读花去太多的时间。
二、让你的文章像你的青春一样阳光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一切文章都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所谓的感情真挚指的是作文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矫情、虚伪、生硬做作,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所谓个性,首先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是能够被人接受和欣赏的,而作文的个性就在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认识,也就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文章以传达思想者胜。这里的思想关注入的生存与质量,生命本真与生活外相,人文精神和科学思考等,即针对事物能有适合年龄特点、适合时代要求、自由抒发主体情感的认识。古语有云:诗言志,诗缘情,言为心声。作文应传达自己丰富的个性思想,表现自我独特的鲜活情感。
三、公共命题私人化如何做到符合题意?
作文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首先在于立意。任何文章都是指向表达意义的,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更需要一个标准,因而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游戏规则,在立意上符合标准,尽可能深刻、有震撼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所谓符合题意,就是所答为所问,文章的主旨或立意一定要符合所规定的范围和情感、思想的倾向。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命题的材料、导引、要求三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地审理,抓住注意、要求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还要仔细琢磨材料和导引中的关键语句,分析要求写什么。 公共命题私人化,即如何对命题进行个性的思考,得出个性的创新的见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结合自己的游历,得到一个个性的独特认识有志者事竟成。
怎么才能做到公共命题私人化呢?
第一,通过类似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这样的造句练习,梳理自己对命题的真知灼见。
第二,用新材料、新角度来论证新观点,做到出奇制胜。
第三,朝心灵深处思考,朝人类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方向思考。用个性的、探索性的、怀疑的、批判的、否定性的思考,理解生命的真谛与内涵。
谈高考作文的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曹 阳
问:高考《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要求”中有“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两项要求?这两项要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高考作文要做到“思想健康”,这一项要求提得并不高,它是一项基本性要求, 因为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和“意”是不健康的,怎么能说这样的作文是好文章呢?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着力强调“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把它们作为作文训练的“两个致力的目标”。可见,这是一项“基础等级”要求,并不是一项超越考生的思想实际和写作实际的很高的要求。同时,这项要求也符合我们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材的目的。当然,我们所提的“思想健康”,并不是指要把作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到很高的高度,也不应把它宽泛化或神圣化,好像一提思想上的要求,就必须把作品的主题步步深化,调子越拔越高,这实在是对“思想健康”要求的误解。我认为健康思想感情就是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什么是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从实际讲,这二者也是互相联涉,分割不开的”,“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精神。“在评阅考生作文思想感情是否健康的具体操作上,说的通俗一些,只要考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由于“感情真挚”这一条是20新增的要求,所以对这一条的正确理解是我们的`新课题。我认为“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是:第一,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求诚”二字。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的,也不是无病呻吟的。
问:从以往考生作文的实际看,不符合“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从今后的评阅标准看,不符合“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作文会受到什么影响?
答:从以往考生作文的实际看,绝大多数考生作文是“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但相反的表现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作起了白日梦,说记忆如果真的可以移植,我就不用学习了,可以如何如何享受等等。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考生作文的主要意思是,过去人们认为袁世凯是个卖国贼,实际上袁世凯怎样怎样,下面就都是为袁世凯这个盖棺论定的卖国贼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当然思想感情不健康。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考生为了论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样写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照我看,只要对自己有利就都有理。”这样的观点起码是庸俗的。去年我到外地去,外地一位参加高考阅卷的特级教师对我说,他们那里某些考生作文甚至表达反对改革主张倒退的思想,这样的考生能算是优秀的吗?另外,在以往考生作文中,确实出现了不少胡编乱造、感情虚假甚至堕落的文章。例如在一个阅卷组评阅的同一袋作文里,就发现有将近一半的考生写自己如何在父母双亡或自己伤残的境况下苦战奋斗,为了得高分而如此不择手段,令人惊讶。
从写作的角度看,我们并不要求必须写真人真事,有时考题上也明确规定“可以编述故事”,但是,虚构的内容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有的考生作文远离自己的生活实际,所以写起来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内容荒诞离奇。也有的考生作文有很明显的生搬硬套痕迹,是事先背好一篇文章,不管什么题目都一抄完事,这是造成文题不合的重要原因。
以往高考中不符合“思想健康”要求的作文当然得分不会高,今后不符合“思想健康”基本要求的作文应视为不合格的作文。按照考试中心一位负责同志的说法,这种作文给分极低甚至一分不给。我估计今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也一定会受到“感情真挚”这一条的影响,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训练,一定要注意“训练思想”,“培养感情”,努力提高考生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情感素质。尤其是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树立和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问:如果仅仅从写作的角度看,您认为某些考生作文没能达到“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要求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答:从写作的角度分析,造成某些考生作文没能达到“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注意观点或主旨的提炼和正确表达,造成主要观点错误;不注意从正确的角度认识事物,造成对事物的认识片面化;不注意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造成“跑调”。
2.“以摆代论”。不少考生作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以摆问题代替分析问题的现象。
如果摆问题不是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就变成了发牢骚,最后导致整个作文的思想倾向偏斜。
3.“再现式”反映生活。如果一味追求单纯客观地“再现生活”,会导致事与愿违,认识不到生活的本质甚至歪曲了生活的真相。例如最近不少学生盲目模仿别人,喜欢在作文里反映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甚至以自己为主人公写谈恋爱的感受,至于中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则一笔不说,这就没能表达出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和态度,只能视为作者是抱着欣赏或赞同的态度的。
4.文艺化倾向。最近中学生作文出现了一种文艺化倾向,动不动就写小说,而且这种小说的题材往往远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了成人化倾向。我们并不反对高考作文以小说的面孔出现,但我们不赞成写那种脱离中学生视野、脱离中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积累的世俗小说。我们要牢记叶圣陶先生的话:“作文应该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
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有关“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要求对今后作文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来自字典辞源找来的字汇词汇。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先生的这些话就很好地阐明了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叶圣陶)今后的作文训练,要把“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作为训练的主项,这是作文的底劲儿,是一项基本训练,抓住了这个基本环节,作文训练就抓住了根本。
线型结构就是事无巨细,平铺直叙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直线式地向前推进情节。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一通病呢?最佳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活动,从而展示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
材料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在文章中,记叙场面、议论材料是构成情节结构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场面、材料好比一个板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多个材料、场面的转换、组接和推进,便构成了全文的情节结构。这是写作文章的板块结构的实质意义。
变线型为板块,就要学会描写、安排,就要变换一种行文笔调。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个性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线型结构变为板块结构呢?
1.精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能体现作者的思路。线索的类型,一般有实物线、人物线、情感线、主题线等四种。当你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时,就要同时考虑怎样安排一条贯穿材料的线索,并以之连缀各个场面,将情景与材料组合成有机的文章意境。
2.巧妙设置场面
一篇文章重点写好几个场面就行,但是这几个场面如何剪辑组合,如何安排次序等,都要精心构思设计。场面如能设在关键处,或动情处,就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场面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3.形象描述材料
写景状物,论述观点,求其穷形尽相;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求其神情毕肖;描述故事,阐发感悟,求其引人入胜。这景物、人物、故事、事实、名言,便构成了形象生动的精彩背景材料。描绘背景材料可从多角度入笔:或视觉,或嗅觉,或触觉,或听觉,或味觉,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
有的学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到哪里算哪里。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
该怎样进行个性布局呢?
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个性化的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布局: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值得注意的是,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这几个片断应该反映事物的各个不同侧面,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片断的叙述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它们本身应有感染力;要注意叙事有主有次,时间有先有后。
2.信息提取法
行文中,一时思路受阻,应该广泛联想,搜寻记忆中的信息。身在考场,心连社会,我们记忆仓库里的那些东西,还有不少来自新闻媒体、影视作品、自身经历、亲友生活……大千世界那些闪光的东西,都或深或浅地在我们脑壁上刻下痕迹。你应该让你的心神,回到广阔社会,捕捉生活中的片风丝雨,然后顺理循情引入作文。
3.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是一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从某一事物(此)出发,按照审题立意的要求,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彼),让它们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这就是“由此及彼”的构思法。由此及彼的构思,可以使文章开合自如,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物联想到人,由某一景联想到某一种思想、情操等等。这种由此及彼的构思,并不局限于一物一景一人,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多次使用:由甲及乙,由乙及丙,由丙而丁……只要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采用这种构思。当然,这里说的“此”与“彼”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地硬性搭配。
4.角度选择法
角度,有体裁角度、主题角度、选材角度、结构角度、人称角度等等。在作文有限的时空里,能否快速选好角度,关系着文章的成败。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该是,你选定的角度,有利于你用熟悉的材料、拿手的技法,写出新颖切题的文章。
5.纵横对比法
纵横对比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景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写人物时,可写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纵比),也可写两个人的优劣(横比)。写景物时,可写城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纵比),也可写南方、北方景物的不同(横比)。还可以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从对比中产生某一生活哲理,如用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在落寞的心理。
6.“框架镶嵌”法
“框架镶嵌”的构思,就是将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放大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特定环境,或为自然景物,或为社会背景,使所要表现的人或事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除了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框架外,议论也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框架,通过文章首尾的议论的框架,使记叙部分的主题突出。还有以记叙为框架的,即以某人某事为中心人物、事件的框架。
7.情感激射法
情感激射是一种以情感为辐射的端点和射线而形成的立体网状的文章构思方法。也就是作者对某一事一物一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从而让自己的感情纵横激荡,形成汹涌澎湃的情感潮,或一浪高似一浪地向纵深推进,或浪花四溢,向不同的方向回荡。
这种构思,可以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情的感染,适合于抒情性的记叙文。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文章,情感是文章的主线,维系着全篇。这种情感,因个人的心情、处境、修养、志趣、爱好的不同而异,形成的情感也就迥然不同。这种构思,可以形成很多风格迥异的文章,同样一个材料,同样一个主题,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感情。
值得提醒的是,写这类文章,应是“情动而辞发”,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真情实感方能“激射”。“情感激射”仅是构思,情感的具体体现还得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完成。如果不塑造具体形象,只为写情而写情,文章必然“空”,也就无法达到感人的效果;以情构思,往往选取的是某些片断,或一串“特写镜头”作文章的材料。因此,在构思时,要注意情感的一致性,使文章的基调和谐统一
。
我们在写作时常常“文”与“题”保持高度统一,其实,个性化的文章布局正好相反,它给人一种新颖、悬念的感觉,产生文题个性效应。
1.“大题”要小作
现在作文中常见一些诸如“习惯”、“心愿”、“生活”等题材范围十分宽泛的“大题目”,很多同学看后无从下笔。
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呢?
“大题小作”的创新布局便是其中的对策之一。其方法是把题目具体化,增加题目的限制词,缩小题目的选材、谋篇范围。假如有个题目为《变了》,对于这个“大题”,“小作”的办法就是在审题时加上限制词“谁的什么”变了,这样一来,切口小了,就好写了。
2.题面要突破
一般的文章审题,首先要看清题目字面限定的“框框”,这样行文才不至于跑题,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弄清题目字面隐含的信息,进而突破题面含义,打开思路,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突破题面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赋予题目新的含义
例如《母爱》,题面本义就是母亲的爱。如果仔细想想,老师、父亲、爷爷等长辈对自己关怀备至,也是一种“母亲般的爱”,那么,“母爱”也便富有新的含义了,所写的范围比一般学生宽泛,其内容也就令人耳目一新了。
②反向思维审题
例如“人一走,茶就凉”,是对人情冷暖和关系淡漠的感叹,如用反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人已走,茶不凉”,或“人未走,茶已凉”的新观点。这样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文题效果。
3.“稳”中要求新
在写作中常会遇到十分熟悉甚至写过的题目,而写这类题目总是容易沿用旧的故事和人人皆知的观点以求“稳”。太“稳”就很容易出现老面孔,这是个性作文的大忌。因此,要想文章进入“个性发展”的层次,就要力求“稳”中出新。
“稳”中求新须做到“三要”:
①思想要敏锐
思想陈旧难以跳出旧框框,也就很难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只有思想敏锐的人,才能把握时代脉搏,笔端常有新“泉”涌出。能否捕捉新材料则是衡量思想敏感度的一把尺子。
②思维要多向
面对一道作文题,要多角度地考虑立意,然后进行比较筛选,力避众说,“喜新厌旧”,新意自出。有时甚至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摄取新颖的观点或主题。
③挖掘要深入
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要向纵深处多角度挖掘。这样,即使是陈题也会出新意。
例如《“滥竽充数”浅议》,可从四个角度(齐宣王、齐缗王、南郭处士、吹竽伙伴),两个方面(正面看法、反面看法),提出8个观点:①齐宣王“合奏”政策具有值得歌颂的集体主义精神;②齐宣王“合奏”便是“大锅饭”的作法,也是南郭处士悲剧的滋生地;③齐缗王“独奏”便是“改革精神”的体现,决不“法先王 ”的作法值得大力提倡;④齐缗王听“独奏”,赶走南郭处士不应该,而应挽留南郭处士加以培训,才是真正的“改革”之路;⑤南郭处士能够“人贵有自知之明”,无才便让贤,比起我们现在少数干部赖位不下岗强得多;⑥南郭处士不学无术,落得可悲下场,活该;⑦吹竽伙伴同情心强,竟让南郭处士“合奏”多年;⑧吹竽伙伴缺少批评、监督、帮助的精神,竟让南郭处士蒙混度日。
4.对比要鲜明
对比要鲜明,就是要把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者是把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对照、比较,从而鲜明地显示出其中的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般可采用两种比较方法:
①不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与愚公态度的比较;《爱莲说》中的'莲花与菊花、牡丹的比较。
②相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的比较;《卖蟹》中卖蟹姑娘对待“过滤嘴”、“旱烟袋”的不同态度的比较。
要做到“对比鲜明”,必须注意寻找共同的可比点,寻找出尖锐的矛盾性。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作文也就具有了“创新意识”。这种技法可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都行。
一、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线型结构就是事无巨细,平铺直叙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直线式地向前推进情节。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一通病呢?最佳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活动,从而展示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
材料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在文章中,记叙场面、议论材料是构成情节结构的基本要素。每一个场面、材料好比一个板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多个材料、场面的转换、组接和推进,便构成了全文的情节结构。这是写作文章的板块结构的实质意义。
变线型为板块,就要学会描写、安排,就要变换一种行文笔调。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个性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线型结构变为板块结构呢?
1.精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统摄和连缀各个场面、材料的纽带。它体现了各个场面、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能体现作者的思路。线索的类型,一般有实物线、人物线、情感线、主题线等四种。当你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时,就要同时考虑怎样安排一条贯穿材料的线索,并以之连缀各个场面,将情景与材料组合成有机的文章意境。
2.巧妙设置场面
一篇文章重点写好几个场面就行,但是这几个场面如何剪辑组合,如何安排次序等,都要精心构思设计。场面如能设在关键处,或动情处,就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场面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3.形象描述材料
写景状物,论述观点,求其穷形尽相;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求其神情毕肖;描述故事,阐发感悟,求其引人入胜。这景物、人物、故事、事实、名言,便构成了形象生动的精彩背景材料。描绘背景材料可从多角度入笔:或视觉,或嗅觉,或触觉,或听觉,或味觉,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
二、变俗套题文为文题效应
我们在写作时常常“文”与“题”保持高度统一,其实,个性化的文章布局正好相反,它给人一种新颖、悬念的感觉,产生文题个性效应。
1.“大题”要小作
现在作文中常见一些诸如“习惯”、“心愿”、“生活”等题材范围十分宽泛的“大题目”,很多同学看后无从下笔。
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呢?
“大题小作”的创新布局便是其中的对策之一。其方法是把题目具体化,增加题目的限制词,缩小题目的选材、谋篇范围。假如有个题目为《变了》,对于这个“大题”,“小作”的办法就是在审题时加上限制词“谁的什么”变了,这样一来,切口小了,就好写了。
2.题面要突破
一般的文章审题,首先要看清题目字面限定的“框框”,这样行文才不至于跑题,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弄清题目字面隐含的信息,进而突破题面含义,打开思路,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突破题面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赋予题目新的含义
例如《母爱》,题面本义就是母亲的爱。如果仔细想想,老师、父亲、爷爷等长辈对自己关怀备至,也是一种“母亲般的爱”,那么,“母爱”也便富有新的含义了,所写的范围比一般学生宽泛,其内容也就令人耳目一新了。
②反向思维审题
例如“人一走,茶就凉”,是对人情冷暖和关系淡漠的感叹,如用反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人已走,茶不凉”,或“人未走,茶已凉”的新观点。这样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文题效果。
3.“稳”中要求新
在写作中常会遇到十分熟悉甚至写过的题目,而写这类题目总是容易沿用旧的故事和人人皆知的观点以求“稳”。太“稳”就很容易出现老面孔,这是个性作文的大忌。因此,要想文章进入“个性发展”的层次,就要力求“稳”中出新。
“稳”中求新须做到“三要”:
①思想要敏锐
思想陈旧难以跳出旧框框,也就很难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只有思想敏锐的人,才能把握时代脉搏,笔端常有新“泉”涌出。能否捕捉新材料则是衡量思想敏感度的一把尺子。
②思维要多向
面对一道作文题,要多角度地考虑立意,然后进行比较筛选,力避众说,“喜新厌旧”,新意自出。有时甚至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摄取新颖的观点或主题。
③挖掘要深入
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要向纵深处多角度挖掘。这样,即使是陈题也会出新意。
例如《“滥竽充数”浅议》,可从四个角度(齐宣王、齐缗王、南郭处士、吹竽伙伴),两个方面(正面看法、反面看法),提出8个观点:①齐宣王“合奏”政策具有值得歌颂的集体主义精神;②齐宣王“合奏”便是“大锅饭”的作法,也是南郭处士悲剧的滋生地;③齐缗王“独奏”便是“改革精神”的体现,决不“法先王 ”的作法值得大力提倡;④齐缗王听“独奏”,赶走南郭处士不应该,而应挽留南郭处士加以培训,才是真正的“改革”之路;⑤南郭处士能够“人贵有自知之明”,无才便让贤,比起我们现在少数干部赖位不下岗强得多;⑥南郭处士不学无术,落得可悲下场,活该;⑦吹竽伙伴同情心强,竟让南郭处士“合奏”多年;⑧吹竽伙伴缺少批评、监督、帮助的精神,竟让南郭处士蒙混度日。
4.对比要鲜明
对比要鲜明,就是要把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者是把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对照、比较,从而鲜明地显示出其中的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般可采用两种比较方法:
①不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与愚公态度的比较;《爱莲说》中的莲花与菊花、牡丹的比较。
②相同的人、物相比
例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的比较;《卖蟹》中卖蟹姑娘对待“过滤嘴”、“旱烟袋”的不同态度的比较。
要做到“对比鲜明”,必须注意寻找共同的可比点,寻找出尖锐的矛盾性。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作文也就具有了“创新意识”。这种技法可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都行。
三、变思维无序为内容整合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是具体运用材料,修饰润色,结构成篇。
有的学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到哪里算哪里。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
该怎样进行个性布局呢?
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个性化的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布局: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值得注意的是,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这几个片断应该反映事物的各个不同侧面,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片断的叙述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它们本身应有感染力;要注意叙事有主有次,时间有先有后。
2.信息提取法
行文中,一时思路受阻,应该广泛联想,搜寻记忆中的信息。身在考场,心连社会,我们记忆仓库里的那些东西,还有不少来自新闻媒体、影视作品、自身经历、亲友生活……大千世界那些闪光的东西,都或深或浅地在我们脑壁上刻下痕迹。你应该让你的心神,回到广阔社会,捕捉生活中的片风丝雨,然后顺理循情引入作文。
3.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是一种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从某一事物(此)出发,按照审题立意的要求,联想到其他相关事物(彼),让它们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这就是“由此及彼”的构思法。由此及彼的构思,可以使文章开合自如,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由物联想到人,由某一景联想到某一种思想、情操等等。这种由此及彼的构思,并不局限于一物一景一人,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多次使用:由甲及乙,由乙及丙,由丙而丁……只要它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采用这种构思。当然,这里说的“此”与“彼”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地硬性搭配。
4.角度选择法
角度,有体裁角度、主题角度、选材角度、结构角度、人称角度等等。在作文有限的时空里,能否快速选好角度,关系着文章的成败。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该是,你选定的角度,有利于你用熟悉的材料、拿手的技法,写出新颖切题的文章。
5.纵横对比法
纵横对比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景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写人物时,可写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纵比),也可写两个人的优劣(横比)。写景物时,可写城乡的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纵比),也可写南方、北方景物的不同(横比)。还可以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从对比中产生某一生活哲理,如用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在落寞的心理。
6.“框架镶嵌”法
“框架镶嵌”的构思,就是将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放大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特定环境,或为自然景物,或为社会背景,使所要表现的人或事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除了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框架外,议论也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框架,通过文章首尾的议论的框架,使记叙部分的主题突出。还有以记叙为框架的,即以某人某事为中心人物、事件的框架。
7.情感激射法
情感激射是一种以情感为辐射的端点和射线而形成的立体网状的文章构思方法。也就是作者对某一事一物一景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从而让自己的感情纵横激荡,形成汹涌澎湃的情感潮,或一浪高似一浪地向纵深推进,或浪花四溢,向不同的方向回荡。
这种构思,可以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情的感染,适合于抒情性的记叙文。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文章,情感是文章的主线,维系着全篇。这种情感,因个人的心情、处境、修养、志趣、爱好的不同而异,形成的情感也就迥然不同。这种构思,可以形成很多风格迥异的文章,同样一个材料,同样一个主题,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感情。
值得提醒的是,写这类文章,应是“情动而辞发”,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真情实感方能“激射”。“情感激射”仅是构思,情感的具体体现还得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完成。如果不塑造具体形象,只为写情而写情,文章必然“空”,也就无法达到感人的效果;以情构思,往往选取的是某些片断,或一串“特写镜头”作文章的材料。因此,在构思时,要注意情感的一致性,使文章的基调和谐统一
。
中学生随笔写作方法
随笔和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它没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随意而发,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其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完全发乎自然。但随笔看似随意,实则费心,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上随处得题,信手拈来,借题生发。它的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
传达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中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它的思路不拘泥于一点静止不动,而是如行云流水般通达酣畅。当然,中学生的随笔写作与作家们的随笔创作在深度、广度、厚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写作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即随意、自由、小巧、雅致、隽永,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显出自己的性灵,给读者“一点清凉”、“一点宁静”、“一点感动”、“一点启迪”,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随笔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敏感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生活的变化,心态的波动,喜怒哀乐,千姿百态。敏感的、善于观察和感悟的学生,会抓住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点纠葛、一个插曲、一场梦幻,自然界的一丛草木、一块山石、一朵鲜花、一片雪花、一只飞鸟、一场雨雪、一颗流星,也可以是一个画面、一种意境、一个人物,甚至是偶尔听到的几句对话,以及从生活平面飞跃的一点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动,激
发情感,产生思想。所谓“灵犀一动,心有所感”,“乘兴走笔,倚马可待”,说的就是这种情景。细小、片断、零散、平凡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学生忽视,偶尔获得的新鲜感受、情思火花又稍纵即逝,学生没有灵敏的感觉,没有沉思的心灵。就可能失之交臂。所以,学生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敏锐地抓住偶尔得来、稍纵即逝的对话、动作、场面、情思、感受,把它写出来,写得别具意味,引人人胜,令人回味。
二、真实
余秋雨说:“散文是一种不带什么表演意识的直白坦示,在散文中的任何矫情、空泛、玩弄比在其他文体中更让人难受。”“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的自立首先是一种心态的自立。”这段话启发我们,随笔最擅长的是以一颗真诚的心。抒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手写我心”,这颗心。应该是一颗真实的心灵,不矫揉,不做作,更不能虚伪。应该指导学生不拘一格,随心而写,尚真忌伪,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的观察,自我的认识,自我的评价,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真实再现,真切流露,真情表达,纯净自然,出于天籁。从某种意义说,随笔就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就是真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绝无矫饰。
三、有昧
随笔作为一种自由的文体,应该努力写出一些意味,因情而动,依实写来,联类生发,议论风生,联想升华,率性而作,涉笔成趣,从而表现了一种认识,一种体验,一种感情,一种咀嚼,形成一种情景理相生、含蓄蕴藉的意向空间,呈现出意蕴、情致、理趣,空灵中有实,飘逸中有根,柔媚中有骨,或以事感人,或以情动人,或以思想启迪人,以智慧愉悦人,才能有意味,才能意味深长。当然,这一切不需要长时间准备,也不需要反复酝酿,正如陆游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需要刻意追求,偶尔得之即可。四、灵活
随笔在构思上具有零散性、发散性、随机性,学生面对一物之微、一时之得,生发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比物连类,上下串联,一气贯注,敷衍成篇。在表达方式上,可再现一个小场景,可记叙一个小事情,可描写一个鲜明的人物,可抒发一种动人的情感,可表达一种独特的感悟。在风格上,可朴实清秀,可雄浑刚劲,可潇洒俊逸,可峭利冷峻,可冲淡平和。可空灵温婉,可娟秀纤巧,可充满乡野之气,可洋溢都市风情,可庄可谐,丰富多彩。在篇幅上,长短不拘,长的可达千字,短的百字左右,随表意的需要而定,一般以短章小制为主。
随笔的随意、自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要防止两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立意的粗俗,层次低,随心所欲,缺少思辨,思想观点偏颇,总是着眼于个人得失,局限于个人小天地,肆意发挥个人的不健康情感;二是用笔的粗糙,结构安排、技巧运用、语言表达上不讲究,缺少审美眼光,泛泛道来,寒伧浅陋,面目可憎。为此,需要引导学生立意高远,追求情趣理趣,生动、形象、自然、鲜活、丰富、精美,富于文采。
写作应要有自己的个性作文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便是:想什么就能说什么,说什么就能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成年人有生命的感受和视角,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有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是不同于我们成人的体验,那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有权力表达。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要求他们去写一些人云亦云,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说话,久而久之,他们便丢失了自己的个性,甚至丢了自己活泼的心情和感觉,成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为能够感到自由而写作。”是啊,教师要放飞学生,放飞作文,让学生大胆想像,自由表达,没有任何束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作文的写作内容、表达形式到命题策略、评价方式等处处尊重学生的选择。
据报载,美国一位教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说是树林中发现了一个蛋,让学生推测这蛋的来历和它是什么蛋。其中一个学生这样想像:他把这个蛋拿回家孵,结果孵出了一位美国总统。因为他的文章极富创造性的想像,而被许多报刊发表且获了奖。这样的学生我们身边肯定也有,对于他们的别出心裁、新颖独特,我们要大加赞赏,即使是不太合理或十分幼稚,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努力保护他们的创造意识,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能力。
最后,我想借此对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老师说,教师的职责不在于规范学生的写作“范式”,向学生大量灌输,而在于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写出儿童独有的天真质朴。
让学生学会描写、善于描写的方法
小朋友们常常写记叙文,但写起来却不能令人满意。说它不完整吧,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也都有了,但总觉得无话可说,只能写个极短的,并且还是平平淡淡的。
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浇花》:“我把书包放在教室里,就拿了喷壶给校园的花坛浇水。花坛里种着好多种花。这些花长得很旺盛,花开得都很好看。我浇完水,就回教室上课去了。”这篇作文很空洞,只是干巴巴地叙述了浇花的大概的过程。喷壶从哪儿拿来的?到什么地方去装水?花坛里栽些什么花?这些花怎样旺盛,怎么好看?花儿喷上水后,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态?自己当时有怎样的心情?这些方面都没有作具体的描写。
记叙文中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就不可能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不可能生动感人。有一篇《顽童阿吉》的故事,作者是这样描写阿吉的肖像的:“阿吉瘦精精,一副黑黑的脸。两只眼睛滴溜溜的格外灵秀。右边那个鼻孔里常挂着一串鼻涕梭来梭去,也不擦掉,使人见了有些邋遢的感觉。”作者象个画家,抓住特征,仅仅几笔,就把阿吉的形象刻划出来了。假如叫有些小朋友去写,他可就“阿吉很瘦很黑,有点邋遢相。”这么一句。
有什么办法使自己也会学描写呢?我的意见是:第一,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不仔细观察怎么能把事物的情状具体地描写出来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动作?什么声音?等等,都要留心观察,并要把观察到的写在日记本中。平时能做到这样的话,以后写起记叙文来就不会干巴巴了。第二,我们要强迫自己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的描写。如“很热”,你就强迫自己不用这“热”字,你想办法把“热”的情状写出来,如“阳光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晒出了油。我满身是汗,急促地喘着气。”如“很冷”,你就强迫自己不用这个“冷”字。你想办法把“冷”的情景,如“嗷嗷怪叫的西北风夹着碎雪粉抖起威风,横冲直撞,把门窗打得辟啪响。我穿上棉袄,躲在家里,牙齿还不停地打架。”又如写胆小,就不用“胆小”这词。“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把门锁得紧紧的。我一边吃饭,一边竖起耳朵,听着门外有什么响动。突然,砰砰两声,我吓了一大跳。‘谁?’我慌忙一叫。“这样一描写,不就把“胆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吗?
作文写作应多写真实的感情
我说这同桌的故事是假的,他承认是作文选中看来的。我叫他写出他真实的同桌,他说照实写,写不来。
这种照抄照搬、胡编乱造的“作文”,对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是丝毫没有帮助的。相反,还会闹出笑话来。如最近我读到一本新出版的作文选。其中有一篇《冬天的早晨》,作者是平阳的小学生。该文说冬天“大榕树,光秃秃的树枝,立着一动不动。”,“上街买菜的老人,戴着大皮帽子,眉毛胡子也都变成白的了。”榕树是亚热带的长绿乔木,我们温州地区河埠头栽有很多大榕树,大家都看到榕树冬天是不落叶的,榕树怎么会“光秃秃”呢?我们温州很暖和,冬天很少下雪,有下雪也不大,下的时间也很短,哪有路上老人“眉毛胡子也都变成白的了”呢?“眉毛胡子变白”只有极寒冷的北方才能出现。这样的作文,我们一看,就觉得不真实。不真实就不可能成为好作文。
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写不真实的作文呢?一是他们既怕作文又不重视作文,所以会来个随便抄编来应付;二是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脑袋里没有“积蓄”很多作文的材料,因此到写作文时,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就无法写了。
我想,要想纠正这抄作文选、瞎编作文的毛病,第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要以为作文是可以胡编乱造的,一定要求自己去写真实的;第二,要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最好能够记日记,把每天看到的真实有趣的人与事,甚至听到生动的话,都记到日记里。若有这样的决心与努力,作文作假的毛病就一定能克服。
同学们虽然还是小学生,但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着新鲜的事儿,如果我们是个有心人的话,新鲜事儿写进作文,你的作文就一定能生动活泼,真切动人,就决不会有瞎编乱造的感觉了。我们提倡记真事、写真话,抒真情、表真意,决不能去搞“假、冒、骗”!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