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藏与露的议论文
- 文档
- 2024-06-28
- 130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高一藏与露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藏,需要智慧;露,需要胆识。有藏有露,更显大智。
藏,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露”。徐霞客,你有“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悟”的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摒弃仕途,选择出行,开始阅读大地、描述大自然的艰苦旅程。漫漫长路,你不避风雨,不惧虎狼,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露宿残垣,寄身草莽,走笔为记,历尽艰难险阻,走遍三江五岳,以30年的科学实践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终于着成《徐霞客游记》。正因为你之前的藏,才有后来的露,露出了这部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巨作。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绽放了光辉。在生活中,也应这样,有藏有露,生活更美好。
高贵的品质常隐没在平凡的生活中。杨丽萍在出席某次活动时,一身民族风的蓝布长裙镇住全场不说,手中挎的那个菜篮子更成为全场的焦点。你这身打扮,让世人惊叹你的真性情。与她相似的还有你,汤唯。在一次被采访中,你那经典款风衣,有气场,但却没有压迫感。你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说过,自己的从容气质来自于彻底地享受生活。杨丽萍、汤唯,你们之所以深受人们的敬佩,是因为你们隐而不露的品质,那种从容、儒雅的形象让人不得不佩服。相对于那些女明星急于让人“惊艳”,在外表下狠下功夫而言,你们,才是真正的美丽。
当“露”则露,才能紧握机会,达到成功。华罗庚,在美国时,曾有七所大学邀请你去做报告,有人问你什么感受,你说不必要在外行人面前卖弄,在同行面前,才能走到自己的缺点。这次演讲,在美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如颗明亮的星星在数学界的上空光彩夺目。你的成功,在于你敢张扬,敢于挑战。假如你总是觉得自己功夫不到家,你是不会成功的。
“我绝对不属于那种聪明绝顶的人,但是我一定属于那种脚踏实地的人。”某市的高考理科状元这样分析自己的成功原因。许多伟人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就像花生一样把自己最好的果实藏在地下待人挖掘。
有些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好的东西往往会隐藏它的美丽,就像童话里的灰姑娘无论外表多么肮脏但是只有她配得上高贵晶莹的水晶鞋,我们总是爱夸大自己已有的成绩满足现状,可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往往会隐藏自己的光辉最终一鸣惊人。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年少多病,命运在他身上下了不少赌码,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似怯弱的男孩日后会有所出息。上高中的时候老师不经意间提到的理论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别的同学炫耀自己的才干,只有性格孤僻的他沉稳住心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数学深处的奥妙,摘取了数学界的桂冠,拿下了数不清的奖项。有些人可能会吃惊,有些人可能会后悔,有许多比他聪明的年轻人就是因为没有他隐忍的性格才会碌碌无为,可以说陈景润的成功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汉高祖刘邦原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泗水亭亭长,但是他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的性格,当初和项羽争霸天下时,他远没有项羽厉害。众所周知,项羽的气魄,项羽的武力,项羽的兵队都是锐不可当的,可是项羽最终成为了刘邦的手下败将,只是由于项羽的刚愎自用导致悲剧上演。刘邦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碰壁中寻机遇,懂得忍耐懂得隐藏自己的才干,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终于助他完成大业,统一全国。
年轻的朋友啊,青春正好,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炫耀青春的资本,但是在我们洋洋得意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隐蔽自己傲人的聪明,毕竟笑到最后才是赢家,外表一时的光鲜也挡不住内心的真诚,我们要把隐而不露的品质发扬光大,毕竟谦虚是我们成功路上的钥匙,而骄傲和自满则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在你高兴之余总会有人冷静下来蓄势待发,这种人往往潜力会更充足。
是金子总会发光,做一个懂得隐忍又有耐心的人吧!
藏者,隐也,是于浮世收起自己的光华;露者,显也,是于人间现出自己的一切。藏与露,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得与失。
藏龙卧虎,于乱世积蓄力量。卧龙先生在天下大乱之时躬耕陇亩不似许汜等人趋附霸者。他藏起才华,静观天下大事,等待一个能让他显出光彩的明主。他从初出茅庐的火烧博望坡,到尽显雄才的挥师北伐,一点一点地展露才华,终流芳千古。而同为谋士的杨修则因不懂“藏才”而被曹操斩杀。藏才显能,需要的是准确的判断。
隐朝避世,于巅峰收起光华。他是越王勾践复仇成功的大功臣,是领军百万,挥斥方遒的权臣,光芒毕露。当功成名就,位极人臣时,他又一点一点隐藏才名,远离朝野,在民间显出自己的真性情。但亦是权臣的胡惟庸却仗着自己的功绩,气焰日涨,终招致杀身之祸。藏功显心,需要的是肯舍弃一切的勇气。
大隐于市,于喧嚣浮城觅心灵归所。她是名作家之妻,大半生都掩在丈夫的阴影中。在丈夫临终时,她从阴影中走出,坚定地扛起重担,道:“有我。”在丈夫、女儿相继离她而去后本以为她会永远消沉或张扬度日。她却选择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条路——重回“阴影”。她虽是大师,却和普通人一样享受着平凡的幸福。她在耄耋之年仍坚持写作,将自己藏于都市,却使她的文字显于浮城。而今另有一些专家学者,整日出现在公众面前,作品却不断传出抄袭的丑闻。隐名显文,需要的是笑看世事宠辱不惊的淡泊。
有一些人,还会大张旗鼓地显露自己的本事,却都只如昙花一现,了无踪迹。也有一些人,偷偷藏起自己的光华,平日低调不张扬,却也在不知不觉间显出自己的价值,默默流露出荧荧星火,点亮生命。
窃窃藏光芒,淡淡露光晕,于浮世浮城安享藏与显的自在。
在这个“天下熙熙为利来,天下攘攘为利往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受着鲜花、掌声和闪光灯的诱惑。信息的发达使成名变得易如反掌。还有多少人能够将自己“雪藏”?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独坐一隅?
藏,是奏响成功的咏叹调。莫言,这个由高密坚实的黄土地和硕大的红高粱哺育的讲故事的人,一举摘得了人人梦寐以求的诺贝尔文学奖。在这之前有多少人听闻过莫言的名字?他平实的如同那片黄土上的老牛,默默的'耕耘着自己的作品。而当今社会中却有无数小有名气的作家因为出版了一部作品便洋洋自得,
也有着无数跳着脚去追逐奖杯拼红了眼眶的人。正是莫言将自己的“雪藏”铸就了他的梦,正是他的“藏”沉淀出一部部佳作在文学长河里熠熠生辉。
藏,是崭露头角的奠基石。李安,奥斯卡的最佳导演。他曾在家做了六年的“家庭煮夫”,也曾为了一部电影的细节不惜花上几年的时间。昨天,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遭人白眼的小导演,今日,他是电影界璀璨的明星。沉甸甸的小金人后,是他斑白的双鬂;是他无数个日夜的伏案策划;是辗转了无数个片场的摄影机后的黑眼眶。相比当下一些明星秀尽下限粉丝绕膝,李安的成功是不是更加值得喝彩?没有他昨日的默默无闻,也就没有他今日的一鸣惊人。
藏,是丰厚内涵的沉淀。钱钟书夫妇曾说平生最想要一件隐身衣,能脱身于世俗之外,陶然治学。假如没有梭罗的自我隐逸,就不会出现梦里的那片瓦尔登湖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颤。假如没有季羡林的潜心苦读,未名湖畔的爬山虎也就不会如此青翠迷人。
诚然,展现自我是一种能力,露一手更能博得满堂彩,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崭露自身的才华。然而,这些露是以“藏”为前提,经过了那坎坷的藏,才会厚积薄发,迸出夺目的光芒。藏,并不是超脱于世事之外,而是能坚守自我,放得下欲望耐得住寂寞舍得了享乐。不炫耀,不奢望,如那片落花生一样,扎根于深深的土壤中。
冰山的威慑正是由于它藏在海面下的那部分。苍天大树的屹立不倒也正是它将根深深扎进土壤中拼命汲取养分的结果。让我们将心深藏在精神的沃土中,用闲适宁静的甘露灌溉,用真诚坚持的养分滋养,开出智慧之花!
珍珠隐自己于贝壳之中,用时间淘洗出不灭的光华;鸵鸟藏自己于沙丘之下,用逃避显示出荒唐的无知;寒梅显自己于傲雪之间,用勇气昭显出凛然的气魄;烟火炫自己于暗夜之中,一闪而逝留下匆匆的背影。一显一隐一进一退之间,泾渭分明。
那如孕育着希望的麦田一般不露锋芒,潜心实干的藏是充满力量的。古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年复一年才大破吴国,显出厚积薄发的气度;今有钱理群先生25年潜心书卷交出首篇作品引发众人关注,更有学界昆仑钱钟书三年五载不闻其声,每一鸣则震惊学界。这样的藏,藏出了真知灼见,藏出了十年一剑。
那如卑躬于沙地间的鸵鸟一样畏首畏尾,胸无大志的藏是单薄无力的。那只知求田问舍的许祀在刘备面前窘态毕露,他妄想藏自己于乱世,苟安一隅做他的一生酒囊饭袋,所以藏自己于田舍之间。再看清末的慈禧太后,企图安安稳稳藏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朝廷之中,躲在长枪短炮对准的高楼碧宇之中,可不想一把火烧毁了她的春秋大梦。这样的藏,藏不住丑态毕露,藏不住畏缩不前。
那如刺破黑暗的第一缕晨光一般的露,光华四溢之外美妙绝伦。毛遂自荐一举如他所言是把锥子放进了袋子,才露出了锋芒,孤身救国。诸葛亮与刘备草屋间分析天下大势,才显出才干,忠心为主。那一腔孤勇的岳飞于金戈铁马间表露国家大爱,抗金之勇动天震地,显出民族大义,英雄气节。这样的显,显出勇敢正义,显出了利剑出鞘。
那如烟火一般一闪而逝的显是过眼云烟,看似辉煌实则苍凉。古时赵奢之子赵括,不听父亲之言领兵出击最终兵败国衰,为赵国灭亡打下基础,纸上谈兵的光辉一瞬换取千万将士血流成河。今日我爸是李刚之流,郭美美之徒更是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引发片刻的关注,烙印出这个时代的浮躁喧嚣。这样的显,显出了自以为是,显出了浅薄无知。
钱理群先生在《梦话录》中说:“年轻人都应该潜心静气地去追求梦想,追求理想主义。”一显一隐之间的平衡把握十分关键,其要义在于是否有真才实干,树的根扎好了便不惧风必摧之,人的根扎好了便不惧群人嫉之。
显隐之间,进退之间,有才乃大!
藏与露高一记叙文
藏者,收敛毕身锋芒,将绝世才智都收纳在蕴袍敝衣,粗茶淡饭之中,安心于平静无为。只待天时到来,明主临世。
露者,倾尽毕生之学,呕心沥血,以其经天纬地之才干抚民安邦,建下不朽之盛事伟功,名垂青史。
藏与露是自古而今的有才之人所要面临的难题。到底是出世清修,不问世事,还是入世为官,造福社稷?这多是取决当时的政治情况。
《易》中有一卦:乾乾为天,乾下乾上。爻辞曰:初九,潜龙勿用。
若是遇到昏君临政,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前途渺茫之时,最好应忍性克己,潜龙勿用。即潜伏起来,暂不发作,不要轻举妄动,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如龙潜深渊。
勿用并非不用,而是选择最佳时刻来用,在时机未到之前,过于锋芒毕露,容易招来祸端。
昔者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虽极力反对,但又无可奈何,遂辞官回家,著书《资治通鉴》。在王安石当权,司马光并未选择与其硬碰硬,而是选择“藏”,这为他后来重新掌权创造了条件。
昔者竹林七贤目睹官场种种污秽、黑暗,故隐居竹林,任他人呼我为官,我也不往。将才学和能力全都隐藏起来。
以上两种人皆现实与他们的理想相背离,故“藏”之。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充分展现自身能力,可惜生不逢时,不遇明主,只好暂且“藏”之,若是时机成熟,必会将才能“露”出来。
诸葛孔明,世人称之“卧龙”,因生逢乱世,群雄并起,但又无明主,故在南阳隐居,后因刘备三顾之恩,便不再保留,尽心辅佐,终成天下三分大势。刘备白帝托孤,面对后主,他仍忠心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藏并非是封闭自我,露也不是狂妄自大,两者看似是相对立的处世态度,却相互联系。“藏”为方式,“露”为目的.。
既然龙潜深渊,待时已久,等机会一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现如今,我们面临人生中许多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实力,切忌浮躁,把自身的实力都“藏”起来,安心地增强自己,最后一展身手,在世人面前骄傲地锋芒毕露。
每个人都像一坛酒,有的人未经发酵就开坛,没有酒香;有的人没发酵完,不够香醇;而有的人经过时间的积淀,在最后,发出了最迷人的芳香。
为人处事“气不可盛,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否则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一个人“藏”得太深,只能孤芳自赏、形影相吊。藏与露,是做人的艺术,但过于“藏”或过于“露”,必将适得其反。所以,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一个人应该始终记住一句话,“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所处社会群体而孤立存在。当你被社会所忽略时,你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没有了舞台,因此要展现自己,让社会关注你的存在,再“藏”下去,恐怕立足之地也难寻。当你已光彩照人,众人瞩目,可能会招来嫉妒的目光,此时若再毫无顾忌地“露”下去,可能遇到料想不到的烦恼、困扰,但若低调处事、谦逊待人却会赢得更多的支持,竞争对手也能成为合作伙伴。所以说,藏与露是为人处事的艺术,藏要有深度,露要不轻浮,才会使价值体现,使美丽变得更美。
藏与露应审时度势,锋芒毕露时不妨藏,无人问津时不妨露。李白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可正是因为过于恃才傲物,目无天子,故终不得志。杨修学富五车,可正因为“鸡肋”事件遭来杀身之祸。诸葛亮饱读诗书,胸藏玄机,虽隐居深山,可刘备仍三顾茅庐,慕名而至,终使一个大智者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主张露的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己纵然功高盖世,才高八斗,可不善于自我推荐,又不曾遇到慧眼“伯乐”,最终还是深人未识,碌碌无为。所以说,藏与露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把自己藏得太深,什么事情都总是谦让推辞,别人就会体会不出你的个性。你在别人眼里就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况且,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有了认识和观点,却不能表达出来,释放出来,总是压抑着自己,长年累月,就成了消极的能量,就会转化为有害的阻碍,慢慢侵蚀你的机会,剥夺你的发言权。因此,藏与露要恰到好处。
藏与露,得体方显美丽。
藏与露,恰到好处则为可贵。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他的创作追求以文字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剩余的八分之七却藏在心里;落花生并不像桃子、苹果那样,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它隐而不露地埋在地下。这似乎可以给于我们一个人生的启迪:不要急于显露自己的身份、地位、乃至才华与成就,不要向外人炫耀自己,这样才生活得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
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大智若愚,你一定知道大智若愚就是指某些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其实朱棣文正是这样的人,如果他站在人群中,不出一言,没有人知道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且还是美国的能源部长。他不关注荣誉更不炫耀荣誉,他得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还是朋友先得到消息然后通过电话告诉他的呢!他在外面很少暴露自己的身份与成就,在工作中也只是尽自己的力,从不拿获诺贝尔奖这事来炫耀。他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位朴实、沉稳、低调、儒雅的学者,而卓越的才华和辉煌的成就一直藏在他伟大的内心深处。这就是为什么他这么深受人们的敬佩,因为他隐而不露的品质,因为他默默无闻地在奋斗,而且从不夸耀自己。
但是21世纪的人们却更多的是与此背道而驰,人们往往太急于显露自己了,有点成就,就急于宣告全世界:登报、上电视、网上新闻满天飞……但是一旦要他大展才能时,他就只有那零星的优点。这就是所谓21世纪社会的浮躁。因此,我想在此谈谈寒潮!韩国目前是全亚洲影艺界发展最盛的国家,因为他们以孩子的青春作代价,而且这些明星十分渴望表现自己,多想在镜头多呆几分钟,韩国的sm公司培养大量青少年从事影艺界,所以出现了六年级就开始从艺的疯狂的现象,最小的明星有15岁。他们的歌、舞蹈是包罗万象、千姿万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太爱表现、太爱显露自己了,总是渴望把自己的所有优点一下子展现给观众,然后受到观众的崇拜。这可真是“露骨”。正因为他们太爱表现自己,就像树上的苹果、桃子那样,人见人爱;但是他们的接下来却是无声无名,他们只在观众眼中一晃而过,就像在空中瞬间闪过的流星。说真的,他们所表现出的优点有时并非真正属于自己的优点,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这种“显露”显得何其肤浅、何其短暂,何其让人感到痛惜!
这就是藏与露的区别,藏与露的不同结果:深藏内蕴受人敬,张扬外露难成器。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才华与激情;但是更多的时候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做到“胸藏万卷书”,为将来“一朝试锋天下惊”做好准备!
有人说,人生在世,要时时注意不要太锋芒毕露,要懂得隐藏;也有人说,是金子就要发光,当仁不让,何需隐藏呢?是呀,“藏”还是“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觉得,要看时机,当“藏”则藏,当“露”则露。前者是一种睿智,是韬光养晦;后者是一种策略,是宝剑出鞘。
当“藏”则藏,是因为时机未到。选择睿智地隐藏,是“十年磨剑”的积蓄,是“面壁十年”的隐忍。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是为了“将以有为也”;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十年生聚”后的复国。他们隐忍不发,砥砺人生,该“藏”时则藏,终于有了封侯将相和“三千越甲”即吞吴的辉煌。他们“藏”起的锋芒,不露则已,一露即闪光。躬耕于南阳的卧龙孔明,本是个经天纬地的隐者,可是因为东汉末的**,他“藏”起了自己的锋芒,“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俨然一代布衣。缘何?因为时机未到,该“藏”则藏!只有明主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他才在草庐中规划天下,指点江山。孔明可谓善“藏”矣,他也将“露”的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所以才能成就三分天下的功业!可见,智者善“藏”,这“藏”是一种大智慧,是为了厚积薄发,是为了一朝喷涌!
当“露”则露,这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总是内敛,总是无原则地自谦,就会失去许多大好机会。只有懂得显露,特别是在行家面前显露,你将获得更多的帮助。显露,就是要敢于张扬,敢于挑战,弄斧到班门。美国曾经有七所著名的大学同时邀请华罗庚作报告。于是,后生小辈的他便欣然前往。有记者问他内心的感受,他便笑着说:“我没必要在外行人面前卖弄,只有在同行前显露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他在美国的演讲获得空前的成功,如颗闪亮的星星在国际数学界光彩夺目。是呀,当“露”则露,有实力还愁不成功?可我们国人遵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缺乏那种张扬的勇气,更有甚者,总担忧“木秀于木,风必摧之;行出于人,众必诽之”,有才也内敛,不显山不露水,以致白白丢掉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实在是可惜。
要言之,只有正确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该隐藏时绝不张扬,该显露时绝不暗淡,当“藏”则藏,当“露”则露,才能让人生绚丽多彩,才能让事业一帆风顺。
中国有句话:“智者深藏不露。”顾名思义,聪明的人是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的,就像许地山所说的花生,饱有内涵却不外露。海明威说自己的写作如海上飘浮的冰山也是同样的道理,细节描述点到为止,留给读者限的想像空间,这便是艺术中深藏不露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分的表露反而浅薄,而深藏不露却是智慧的表现。
深藏不露,不是对才华的扼杀,而是让智慧升华。就拿杨修来说吧,这位风流才子可是众所周知的,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千年难得的天才,可最终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杨修太有才了,而又恃才傲物,锋芒毕露,最终惨遭杀害。而相反,清朝的纪晓岚同样才思敏捷,但就乖巧多了,从不炫耀,不仅替皇帝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难题,还造福于人民。深藏不露不仅没有扼杀他的才华,还使他懂得用智慧游刃有余地立于官场,并受到皇帝的重用。可见,做人不必表露无遗,有时候深藏不露方是大智慧,此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吧。
深藏不露,不是贪生怕死,而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正如诸葛亮隐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一条卧龙深藏不露,他在耐心地等待明主的到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在韬光养晦中等待,终于迎来明主刘备的三顾茅庐,并最终成就三国鼎立的伟业。试想,如果诸葛亮张扬个性,在董卓、吕布、袁术之流前显山露水,又有何意义?深藏不露,让他争得了最好的时机。
因此,尽管社会竞争激烈,尽管有人鼓吹当仁不让,我们还是要适当地深藏不露的智慧,这样才能够成就大文章。
纷繁复杂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有的喜欢隐藏自己,有的喜欢显露自己。我觉得该显露的时候就显露,该隐藏的时候就隐藏,这才是最好的做法。
这就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勾践被夫差俘虏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累兵力,隐藏实力,待时机成熟后才显露自己的实力,并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应该是藏与露完美结合的最佳范例。
倘若当时的勾践按捺不住仇恨,未待时机成熟就妄自行动,等待他的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结果。材料中的落花生也是如此,在播种时就将种子深埋地下,待成熟后累累果实才会显露出来。
像这样的审时度势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他提出的天体理论和宗教的教义相矛盾,他在严刑拷打下隐藏了自己,得以在流放途中写出了一部更伟大的著作。
就因为伽利略懂得隐藏和显露的道理,才使自己既保全了生命又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只有那些懂得什么时候该隐藏就隐藏,什么时候该显露就显露的人,才更容易是自己活动成功。
《水浒传》里的主题曲中有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讲的也是该隐则隐、该显则显的道理。人在不该显露的时候显露,往往会招致挫折、失败甚至是杀身之祸。岳飞精忠报国,整日忙于出征、布阵和厮杀的忠臣却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却忘记了在昏君奸臣面前隐藏自己,最终导致了自己被残忍杀害结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鲜花在盛开的时候为人们显露了自己的美丽,花朵凋零的时候就隐藏自己化作春泥,默默为大树提供养料。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无论显露还是隐藏都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别人奉献自己。它向我们昭示一个道理:我们审时度势或隐或显的标准在于“做一些有益于别人的事,做一个造福社会的人。”
该藏则藏,该隐则隐。将促使我们接近完美、走向成功。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韬光养晦却在无形中显露出光芒万丈的自己,让世人为之震撼,正如天山的雪莲,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绽放异彩,孤独的流星,在寥远的苍穹里划过美丽弧线。露因藏更精彩,藏非但不会使露黯淡无光,反而会使露更具非凡的影响力。
文人墨客深藏自己的荣誉,露出淡泊宁静的高尚精神。读钱钟书,读到的是他那种“书癖钻窗锋未出,诗思绕树鹊难安”的治学精神,读到的是他那种甘于寂寞,不求闻达的淡泊宁静;读蔡元培,读到的是他那种“一介寒儒,书生本色”的人格魅力,读到的是他那种堪称“中国的脊梁”的学术精神;读到泰戈尔,读到的是他那种“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真切人生,读到的是他那种“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平和宁静之气……高洁傲岸的我女人墨客并不因为荣誉深藏不露而不为众人敬仰,相反毁誉不惊的他们将高山仰止的精神融入了人们的灵魂里,读懂了他们露因藏的精彩,使人灵魂净化,高尚超然。
平凡的人深藏自己的善行,露出博爱无私的可贵品德。有这样的一个“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深藏自己的善行,却塑造了伟大,流露出一个城市的良心。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款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藏起自己的真实名字,却流露出“微尘有情,大爱无声”的爱心。平凡的人露因藏更精彩,他们藏起自己的善行,只是默默地用行动温暖别人的心,他们露出博爱无私的可贵品德。
科学家深藏自己的地位,露出那里钻研的科学精神。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仍然躬耕于田间,致力于水稻研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仍然废寝忘食的研究;爱因斯坦身载多项荣辱,但仍专心研究……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并没有因为地位的显赫、荣誉的云集,而放弃了研究科学的精神。他们深藏自己的地位,露出努力钻研的科学精神。
露不会因藏逊色,而会因藏更精彩!
先藏而后露。因为藏可以使一个人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思考问题,可以激励一个人不断奋发向上。可以让一个人走向成熟。藏之后的露必将发出惊人的力量。
藏让他远离幸福,但却使他成绩了伟大的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祖国面临核大国威胁时,他毅然接受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茫茫戈壁中。从此,他消失了,无论谁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可20多年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砾的邓稼先回来了,并且此时,“两弹元勋”的美名开始传扬。
虽然远离家人是痛苦的,但他却甘愿把自己藏在大戈壁中。在这里,他一次又一次做着试验,他不舍昼夜的思考着,终于,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畏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这就是先藏而后露所爆发出来的惊世的力量。
藏让他保全了生命,并写出了伟大的著作。
伟大的伽利略有卓著的科学贡献,因为他懂得藏。在宗教裁判的淫威下,他两次受审,两次屈服。难道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吗?不是这样的。因为他懂得先藏而后露。虽然他屈服了,但是他却写出了让后代们受益的天文著作,他藏之后的露让无数人折服。
假如当时的伽利略不懂得先藏而后露,那么他不仅将失去生命,而且将失去自己对天体的思考,研究后表达的机会。这无疑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正是因为他懂得先藏而后露,才使得他的著作得以问世,才使得人们对宇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先藏而后露。
藏让他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给了他激昂的斗志,最终反败为胜。
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主动请求畏吴王服役以赎罪。在这段屈辱的日子里,勾践卧薪尝胆,用这种痛苦的方式激励自己,并暗下决心灭吴报仇。勾践回国后加紧练兵,最终灭吴。
在面对失败时,勾践不是一味消沉,而是把自己藏起来,用这种方式积蓄力量,并激励自己前进。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战胜吴王实现自己的梦想。
先藏而后露是一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实现我们的梦想。
藏与露生活随笔
“藏”与“露”,一对反义词,两个双生字,只字点墨,却在中国的哲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人生在世,锋芒毕露的愣头青多见,深藏不露的高手少见。可见,“藏”比“露”要难得多,也强得多。
他,拥有聚光灯之外的音乐世界。作为歌手和音乐总监,梁翘柏是节目中的灵魂人物,也是翻唱金曲的幕后功臣,却始终只坐在舞台右前方的暗淡角落里。他是全中国最好的.乐队掌控者,却选择隐身幕后实现自我价值。经历了“藏”的沉淀与发酵,他的音乐与人生都多了几分别样的味道。
她,远离社会三十年,写诗 只给自己和上帝欣赏。作为美国的传奇诗人,艾米丽·狄金森将自己的诗作隐藏了一生。她坚持自身想法,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从不为他人的评论所动摇。生前她默默无闻,直到死后被家人整理并发表出一千八百余首经典作品,才一举成名。经历了“藏”的积累与孕育,她的诗歌才为她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她,选择在锋芒正盛時隐藏,只为了追求更真实纯粹的人生。J·K·罗琳在以《哈利波特》成名之后红极一时,却选择另起炉灶,化名加尔布雷恩创作侦探小说《杜鹃鸟的鸣叫》。因笔力深刻而被“揭穿”了身份后,罗琳表示,隐藏真实身份是为了追求最为真实的小说和自己,感受最为纯粹的快乐。经历了“藏”的尝试与努力,她写作的初心越发纯净而耀人。
花生深埋泥土,露出的是不起眼的枝叶,藏下的是大地的醇厚;美酒隐居深巷,露出的是意味深远的酒香,藏下的是岁月凝结的甘美;冰山浮于海面,露出的是易于融化的头脸,藏下的是万载不化的深沉。
又想起《一代宗师》中的那段经典对白。
“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
“因为刀的真意不在杀,在藏。”
艺术家几分钟的表演技惊四座,却不知其几十年来的台下苦练;作家名著享誉世界,却不知其几十年来的文学积淀。他们露出的,表现给众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真正的伟大在于他们藏在骨子里的才华。
著名作家周国平,多少年来从事哲学研究,他对人生深入思考,女儿趋势,婚姻因为女儿的惨烈失去也无奈放手,他说,灵魂只能独自前行,他藏起了悲伤,继续做着学问,却从不向外界显示自己强大的心灵,不为虚名,对做学问抱着始终如一的态度。
钱钟书与杨绛先生是我最为羡慕的一对爱人,他们是精神世界中的巨人,在他们面前,提及爱情都显得沾染了俗气。他们从不张扬成就,低调做人,低调做事,过着平淡的生活,所谓“雪味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生有味是清欢。”正因如此,他们得意将自己藏了起来,安全度过了“文革”的**十年,他们在那十年中一如既往的读书做学问,是少有的未被批斗迫害致死的学者,你可以说他们藏起了行踪,我说他们是藏起了学问的光芒,你可以说他们在灾难中幸存是幸运,我说这是他们懂得藏于露的艺术。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素有平生三不争:“一不与文人争名,二不与俗人争利,三不与无谓争闲气。”他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办新式教育,办实业,练新军,抵外辱。毛泽东曾评价他“提起中华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可他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为了民族尊严,他默默奉献,他不争的品格,正是他把自己藏起来的宝贵品质,他不耀眼,却是我心里的英雄。藏与露的艺术,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古罗马帝王玛克斯·奥勒留,他以皇帝之尊成为苦修的斯多亚派哲学家,他的《沉思录》中写道:“我深深懂得,人既不该为了琐事过度兴奋,也不该过度烦恼,我研读的斯多亚派哲学告诉我,我要去学习,而不能犯有诡辩、戏谑或卖弄学问的毛病,为人成熟完善,不受阿谀,能自治亦能治人。学习像是扎根,根牢固,才能长出健壮的树。”
奥勒留习惯于吃苦耐劳,锻炼筋骨。他体质夙弱,但勇气过人。至于这本书,梁实秋先生在译序中邪道:“这本书更像是无意中留下的,稿本可能是其女婿和好友保藏起来的。”他从没想过他的思想会流到一千八百年后,他藏起了学问,如今这本书呈现在世人面前时,露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是智慧,温家宝总理说过,这本书作为他的床头书,可能读了有一百遍。
然而现实社会是浮躁的,人们往往爱滔滔不绝的讲话。“批评家”们往往有些又自以为是的抨击现状,假学者总以为自己第一,殊不知学问是做不完的,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人们稍有成就,即趾高气扬,一本正经却在胡说八道。藏露的艺术逐渐缺失,物欲的社会中,精神上的藏露泯灭在凡尘世俗。
“什么问题都回答的人一定是无知的人。”批判的大致如此。
藏与露是一门艺术,可内心丰盈的人是藏不住的,终要流露,且留给后人去评价。懂得了藏便有的可露,所谓藏,有另一句话解释:“好酒沉瓮底,渐入佳境。”
中考作文题目预测:藏与露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
材料解读:本题材料由两则独立的故事构成。第一则故事讲的是海明威作品文字表达的只有八分之一,而藏在字里行间的“海”里的有八分之七。第二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理。两者揭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的东西都藏着的,没有露在外面。
在第二则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话题解读:“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范文】
藏与露
藏者,收敛毕身锋芒,将绝世才智都收纳在蕴袍敝衣,粗茶淡饭之中,安心于平静无为。只待天时到来,明主临世。
露者,倾尽毕生之学,呕心沥血,以其经天纬地之才干抚民安邦,建下不朽之盛事伟功,名垂青史。
藏与露是自古而今的有才之人所要面临的难题。到底是出世清修,不问世事,还是入世为官,造福社稷?这多是取决当时的政治情况。
《易》中有一卦:乾乾为天,乾下乾上。爻辞曰:初九,潜龙勿用。
若是遇到昏君临政,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前途渺茫之时,最好应忍性克己,潜龙勿用。即潜伏起来,暂不发作,不要轻举妄动,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如龙潜深渊。
勿用并非不用,而是选择最佳时刻来用,在时机未到之前,过于锋芒毕露,容易招来祸端。
昔者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虽极力反对,但又无可奈何,遂辞官回家,著书《资治通鉴》。在王安石当权,司马光并未选择与其硬碰硬,而是选择“藏”,这为他后来重新掌权创造了条件。
昔者竹林七贤目睹官场种种污秽、黑暗,故隐居竹林,任他人呼我为官,我也不往。将才学和能力全都隐藏起来。
以上两种人皆现实与他们的理想相背离,故“藏”之。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充分展现自身能力,可惜生不逢时,不遇明主,只好暂且“藏”之,若是时机成熟,必会将才能“露”出来。
诸葛孔明,世人称之“卧龙”,因生逢乱世,群雄并起,但又无明主,故在南阳隐居,后因刘备三顾之恩,便不再保留,尽心辅佐,终成天下三分大势。刘备白帝托孤,面对后主,他仍忠心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藏并非是封闭自我,露也不是狂妄自大,两者看似是相对立的处世态度,却相互联系。“藏”为方式,“露”为目的。
既然龙潜深渊,待时已久,等机会一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现如今,我们面临人生中许多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实力,切忌浮躁,把自身的实力都“藏”起来,安心地增强自己,最后一展身手,在世人面前骄傲地锋芒毕露。
每个人都像一坛酒,有的人未经发酵就开坛,没有酒香;有的人没发酵完,不够香醇;而有的人经过时间的积淀,在最后,发出了最迷人的芳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分析】
材料解读:本题材料由两则独立的故事构成。第一则故事讲的是海明威作品文字表达的只有八分之一,而藏在字里行间的“海”里的有八分之七。第二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理。两者揭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的东西都藏着的,没有露在外面。
在第二则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话题解读:“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 “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立意参考】
自问自答打开思维:
藏是什么?露是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藏与露”告诉我们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为什么藏?为什么露?(从为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如何藏?如何露?(从怎么办角度代开思维)
如何处理“藏与露”的关系?(从两者关系处理角度打开思维)
二、将话题变成一个判断句:
藏而不露是一种韬略;(主张“藏”)
高贵的品质常常隐藏于平凡小事中;(主张“藏”)
才能只有显露出来方能显其功用;(主张“露”)
竞争需要显露才能;(主张“露”)
也藏也露彰显人生智慧;(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是一种态度,“露”是一种深度,“藏”是为了更好地“露”;(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知藏避露是一种品质;(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范文选评】
藏与露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他的创作追求以文字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剩余的八分之七却藏在心里;落花生并不像桃子、苹果那样,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它隐而不露地埋在地下。这似乎可以给于我们一个人生的启迪:不要急于显露自己的身份、地位、乃至才华与成就,不要向外人炫耀自己,这样才生活得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
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大智若愚,你一定知道大智若愚就是指某些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其实朱棣文正是这样的人,如果他站在人群中,不出一言,没有人知道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且还是美国的能源部长。他不关注荣誉更不炫耀荣誉,他得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还是朋友先得到消息然后通过电话告诉他的呢!他在外面很少暴露自己的`身份与成就,在工作中也只是尽自己的力,从不拿获诺贝尔奖这事来炫耀。他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位朴实、沉稳、低调、儒雅的学者,而卓越的才华和辉煌的成就一直藏在他伟大的内心深处。这就是为什么他这么深受人们的敬佩,因为他隐而不露的品质,因为他默默无闻地在奋斗,而且从不夸耀自己。
但是21世纪的人们却更多的是与此背道而驰,人们往往太急于显露自己了,有点成就,就急于宣告全世界:登报、上电视、网上新闻满天飞……但是一旦要他大展才能时,他就只有那零星的优点。这就是所谓21世纪社会的浮躁。因此,我想在此谈谈寒潮!韩国目前是全亚洲影艺界发展最盛的国家,因为他们以孩子的青春作代价,而且这些明星十分渴望表现自己,多想在镜头多呆几分钟,韩国的SM公司培养大量青少年从事影艺界,所以出现了六年级就开始从艺的疯狂的现象,最小的明星有15岁。他们的歌、舞蹈是包罗万象、千姿万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太爱表现、太爱显露自己了,总是渴望把自己的所有优点一下子展现给观众,然后受到观众的崇拜。这可真是“露骨”。正因为他们太爱表现自己,就像树上的苹果、桃子那样,人见人爱;但是他们的接下来却是无声无名,他们只在观众眼中一晃而过,就像在空中瞬间闪过的流星。说真的,他们所表现出的优点有时并非真正属于自己的优点,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这种“显露”显得何其肤浅、何其短暂,何其让人感到痛惜!
这就是藏与露的区别,藏与露的不同结果:深藏内蕴受人敬,张扬外露难成器。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才华与激情;但是更多的时候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做到“胸藏万卷书”,为将来“一朝试锋天下惊”做好准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