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 作文大全
- 2024-07-13
- 105热度
- 0评论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本文共9篇,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8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
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10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11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12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13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
14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1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16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17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18(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
《鸿门宴》
1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2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3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4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5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6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7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4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滕王阁序》
1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2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3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由上而下到了天际,与向上飞的孤单的野鸭齐翱,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4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5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6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7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逍遥游》
1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2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陈情表》
1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2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3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二、形象背诵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专注背诵法。
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四、抓头字背诵法。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词),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
五、接力式背诵法。
在背诵古诗时,用接力竞赛的形式,几个同学在一起,你说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断轮换同学间的背句次序。这样,就会在兴味盎然的游戏中熟记全诗。
除选择适当的方法促进记忆之外,还要根据遗忘规律定时进行复习,加深巩固记忆。
此外,学生自总结自己背诵的经验和方法。按照遗忘的规律及时巩固。把握记忆的黄金时间,早起后和晚睡前。篇幅较长的诗篇,按内容分成几个小节,逐段背记。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部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部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部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8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
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10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11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12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13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
14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1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16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17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18(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
《鸿门宴》
1沛公(刘邦)的部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部队。”在这时,项羽的部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部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2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部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3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
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4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5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部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6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7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丢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1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1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16.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
1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1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20.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欲。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答: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2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答:一只银瓶突然爆破,水浆奔出,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
2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答: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2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和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2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答: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2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答: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旋风还是能到达,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2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答;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27.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
2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因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2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答: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30.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答: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3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答;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
3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答: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顺应一乡的风俗人情,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要求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
3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答: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神人没有要建立功业的偏见,圣人不求声名。
3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答: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3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有时倾吐襟怀抱负,在一室之内交谈;有时借其外物寄托自己的情怀,自由放纵的生活。
3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答: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最终注定要消亡呢!
3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39.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后来的读者,恐怕也将对这些诗文生发同样的感慨吧。
4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译】外面没有什么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4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译】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起初太守逵举荐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
4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我想手捧诏书马上赶路,只因刘氏的疾病一天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的不到准许。
4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只因为祖母刘氏已经像接近西山的落日,只剩一缕将断的气息,生命十分危险,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如果我没有祖母,就无法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就无法安度余年。
4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我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的人和二州的长官所目睹明知,连天地神明,也都能看见。
附录
6、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桂树的影子纷杂错落,微风吹拂,桂影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7、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我们家人读书,很长时间不见成效了,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
8、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瞻仰回顾这些往事遗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似的,真叫人忍不住放声痛哭。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10、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译】猛虎在深山里,足以使百兽震恐,一旦落进陷阱或笼子里,便摇着尾巴向人求食,这是由于威势的逼迫造成的状况。
1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所以我隐忍苟活,被关在监狱污秽之地而不辞世的原因,是遗憾自己的心愿还没有完全实现,平平庸庸的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流传。
1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答: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美丽可爱。
15.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答: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16.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答: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17.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答: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18.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答: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答: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不同。
20.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用了互文手法)
答:由此说来,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
2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答: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2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答:古时候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被称颂。
2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答: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言。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4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滕王阁序》
1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
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2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3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由上而下到了天际,与向上飞的孤单的野鸭齐翱,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4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5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6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7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
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逍遥游》
1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2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
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陈情表》
1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2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3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涉及到语法和词义的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特定的历史条件等常识。文言修辞格在高考中较多出现的是比喻和借代。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保留“原修辞格”还是“还其本来面目”。
例如:
(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
比喻的本体作为“结论”,喻体是推断结论的“原因”,是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这样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按照原句的“格式”直接翻译,即保留“原修辞格”:井底之蛙,不可能与它讨论大海的问题;夏虫,不可能与它讨论结冰的问题。
(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三)大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史记》)
(二)(三)中的“藩篱”和“秋毫”如果直接翻译就是:篱笆围墙;秋天鸟身上新长的细小羽毛。显然与文意不合。那么,我们只能“还其本来面目”:把“藩篱”译为“边防屏障”;把“秋毫”译为“细小的东西”。是保留比喻的修辞格,还是直接把比喻意义翻译出来,要看文章的具体情况。我们只要遵循一个原则:译文意思既明白清楚,又生动形象。
又如:(四)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苏轼《留侯论》)“草野”是借代,那么如何翻译,才能使得既保留文意的准确性,又显示文意的生动性。让我们来作一个比较。
草野:直译――荒草野地;意译――民间;直译加意译――荒草野地的民间。
三种翻译方法都属于“信”(译文准确地表达原意,不曲解原意)和“达”(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但是从“雅”(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表达得生动优美,再现原文的风格和神韵)的翻译要求看,前两种情况似乎略逊色些。所以,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使得文意准确通顺又生动优美。
翻译“比喻”和“借代”,以“明白”、“生动”为遵循的准则。
文化意义中最多出现的是委婉辞。由于政治、民俗、习惯等原因,古人说话,常常采用一种迂回的表现方法,不把意思直接说明白。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要透过字面体会到作者的“真情”所在。
例如:
(五)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贱息舒祺,虽少,愿未及填沟壑而委之。(《战国策》)
(六)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慧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养竹记》白居易)
古人一般情况下,讳病讳死,所以不直接说出“死”这个字眼,而且根据死者的地位,又有许多“等级”的表述。这种“委婉”的说法我们今天也使用,只是没有古人那么繁文缛节,那么等级鲜明。这类“委婉”,我们翻译时一般均可以直接地译成“死”的意思。
(七)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国语》)
古人在下对上(臣对君、晚辈对长辈、妻对夫等)的对话中,在涉及违背道德的事情上,在外交辞令的交流时,往往大量地使用委婉语言。画线的内容意思是“有全副武装的兵士五千人,如果将他们致于死地,那么一个就可以顶上两个,这样就等于用一万名战士来同你作战了”。这样说,在外交辞令上既坚持强硬有理的尊严,又显得委婉恰当。高中课文《秦晋殽之战》较多地出现“委婉”的用法。这类“委婉”,我们翻译时要把“真情”直接翻译出来,使得整个句子的含义通顺、清楚。
委婉的方法较多地运用于人物的语言中。由于说话人身份的不同,说话人之间地位的不同,说话时环境场合的不同,以及礼节、习俗的不同,委婉语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翻译时一定要把委婉的“豪华”外衣脱去,把文意的“真情”翻译出来。
翻译“委婉”语,以“准确”、“清楚”为遵循的准则。
文言文中涉及到的修辞以及文化,往往是与作者所在的特定的历史条件相吻合的,所以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文章(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
切记:修辞、文化、历史一个也不能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