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育的教师随笔:老师间的“悄悄话”
- 文档
- 2024-08-27
- 104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的教师随笔:老师间的“悄悄话”,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需要教师来教授知识,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有一件事,让我明白表扬、激励学生原来可以渗透在我的每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中……
小佳是一个活泼、能干的小女孩。刚迈进小学校门的她,第一天就主动要求帮我发本子,并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到了中午吃饭时,所有同学都吃完饭了,她却还对着碗里的饭菜发呆。我走进她身边问:“小佳,怎么还没吃完?”她抬头一脸苦恼的说:“涂老师,我吃不下了”。“那行,你再吃三口,把饭菜倒了吧!”“嗯!”她开心地点点头。
第二天盛饭时,我特地给她少盛了一点饭菜,希望她能抓紧时间吃完。谁知道她还是一样,吃饭如同吃药一样困难。这一次,当她跟我说“老师,我吃不下”时,我严厉地要求她:“不行,必须要吃饭,不能浪费粮食。” “老师,我真的吃不下……”说完,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无奈,我只有投降。
连着几天,这孩子吃饭都是这样。她的爸爸妈妈告诉我,她吃饭的确速度很慢,而且吃得很少,但是孩子喜欢吃糯米饭。恰好,学校这天有糯米饭。我决定利用一次吃糯米饭的机会,好好地表扬她一番。第二个星期三,学校吃糯米饭。小佳盛糯米饭时,高兴地对我说:“涂老师,我最喜欢吃糯米饭了,特别香”。“真的啊!那太好了,你可得多吃一点。”我装作惊喜地说,并给她多盛了一点。
吃饭时,我看看她津津有味地吃着,我故意高声地对身旁的搭班老师说:“金老师,你看,小佳进步多大呀!今天中饭吃得这么快!”我说完,朝她笑了一笑。“是的,读小学当然是不一样的,她不仅吃饭进步,作业进步也很大呢!”金老师明白我的用意,随声附和道。同学们听到我们的谈话,都向她投去赞赏的目光!我看见她也笑了,并且非常高兴非常轻松。或许是这句悄悄话激励了她,第二天吃饭,她明显速度加快了,还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还要,今天的饭菜很好吃。”
我惊讶于她的表现,第二次盛完后,我又和坐在旁边的老师说:“小佳以后都不需要我们喂她了,你看今天不仅吃得快,而且饭量也增加了。”“是呀!我也发现了,真的进步很大!”第三天,第四天……我和搭班老师每天中午吃饭都会“悄悄地”谈话表扬她,才过了一两个星期,她吃饭再也不需要我去操心了。
后来我和搭班老师也总在吃饭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明里是两个人在有意无意地谈天,其实是别有用心的利用这样的方式表扬班上有点进步同学,孩子们吃饭时,也静静地聆听我们每天的“悄悄话”……
其实每一个孩子重视老师对她的看法,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当“她”听到老师们在吃饭时的谈话内容是表扬她,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也表示她感觉到了克服困难所带来的轻松快乐。这样的“悄悄话”,虽然是老师之间的刻意安排,可在孩子们眼里却是老师“不经意”的表扬。看到小佳的进步,我意识到了,这看似聊天的谈话,孩子们却很用心在听。
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的“悄悄话”随意却也有“分量”,获得了激励孩子的最佳效果。因此,我们应多一些与家长的沟通,并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巧妙的激励手段,强化学生良好的习惯,在渗透了赞赏的教育中,孩子们显得非常的可爱。他们虽然年龄不大,却已学会了追求上进。孩子的心灵在激励教育的滋润中,正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打下了基础。
公众号:浙江校园文苑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展学生动用语言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即合作互动学习。合作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重点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主体互动合作,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即多维互动,当然也不否定其他形式的学习。 如何搞好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英语兴趣成为小学英语教师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老师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小学英语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实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我发现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英语学习中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形式,它强调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生生互动。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常4-5人)指定小组长,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组员之间互相合作,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学习形式,引导小组中的差生跟上教学进程,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我都制订好目标,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在一定时间内老师要求共同完成哪些任务。另外还要实施完善的评价方式。通常对合作互动较好,任务完成的小组实行累记加分,然后定期对分数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奖励或发一个喜报或发一个小奖品。
很多同行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非工具性学科的课堂上老师扯破喉咙,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自由散漫,课堂松散无序。有的老师美其名曰:“自由发挥”“玩中学”,而这样的课堂却是我无法忍受的,更不是我所追求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当前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室毕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特殊领地,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论什么课,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们学校提倡“我的课堂我做主”,所以我对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这两方面的常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渐渐适应了我的课堂,教学也随之井然有序了。
一、课前准备:短句对答,师生互动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在各个班把课前常规的要求编成几句简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脚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看老师,不做小动作”等教给学生,在以后的课前都用“对答”的形式跟学生进行练习。
师:手放?生答:桌面 师:脚放?生答:地面
师:身子?生答:坐直 师:眼睛?生答:看老师
师:不做?生答:小动作 师:学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师:从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这种“对答”的互动形式带有一点游戏的味道,学生很感兴趣。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一下就记住了。他们一边回答,一边检查自己的准备工作,纠正不好的坐姿和行为。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师身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纪律:明确要求,奖惩分明
美术课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在绘画和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讨论、交流的情况。为此,我给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专心听讲,动静分明。
我告诉学生,课堂上随便讲话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再聪明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个人的违规行为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不乱讲话。
作业过程中,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但是要求他们把声音控制在只有两三个人能听见的范围内。为了加深学生对声音大小的理解,我用了两种动物作比方:一种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种是嗡嗡细语的蜜蜂,我要学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样放声大叫会是什么情形,然后再让他们模仿蜜蜂飞舞时的声音,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里几乎见不到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偶尔有个别同学忘记了要求,旁边的同学也会马上把手放在嘴边提醒他收小声音。
在课堂上,我一般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法,尽量多表扬学生。对进步大的同学,我会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一些表扬,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对个别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把老师明确的要求抄几遍,背一背,更严重的会失去课后十分钟的休息机会。因此,一般在我点名批评到第二次的时候,他们已经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常规的一点体会,这些方法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我的教学中却非常有效。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下学期教师教育随笔
【一】
午饭后孩子们都喜欢跑到图书角拿书看,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拿到喜欢的书,这也提高了孩子们吃饭的速度,不讲话,不挑食才能吃的快,这个图书角作用可真不少呀,一天午饭后,田丰迅速的跑到图书角,很兴奋地拿起《恐龙》,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一会孩子们都陆续的吃完饭了,一张张小椅子在田丰旁边放下来,大家都围着他,和他一起看恐龙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也有别的小朋友拿着喜羊羊的书,组成另一支队伍,场面很是热闹,秩序井然。
我很高兴,大家能不吵不闹,友爱的分享图书,我决定丰富我们的图书角,当然,还是要家长们多多支持才行,首先我和孩子们讲读书的益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读自己的一本书好呢,还是和别人交换读两本书好呢?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会将家里的书带来,和别人交换着翻阅,这样我们的图书角更加丰富了,而且,很多小朋友的书在家里爸爸妈妈都讲过,对其中的故事已很了解,他们还可以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亲身体验一把小老师呢。
【二】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比较弱,加上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又很多,为了鼓励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长们平时多注意给孩子提供自理自立的良好机会。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为比赛叠衣服。目的是通过竞赛活动……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比较弱,加上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又很多,为了鼓励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长们平时多注意给孩子提供自理自立的'良好机会。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为比赛“叠衣服”。目的是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0月14日下午,幼儿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在加油和鼓励声中开始了,比赛过程激烈异常,每位参赛的幼儿都卯足了全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坐在四周观看的幼儿个个不甘示弱,为参赛的幼儿呐喊助威,加油声震耳欲聋,整个赛程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孩子们都井然有序的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瞧,孩子们一个个动作迅速忙着叠衣服,一会儿便把自己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把成果报告给老师,小手举得高高的,小脸上充满自豪的笑容。此次活动不仅锻炼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劳动的快乐,整个活动进行地非常成功。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也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协作,相信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
大班的音乐课开始了,我正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唱歌,这时听见很难听的噪音。我仔细听了一下,是曾一胜、张奕铭的声音,我终止了音乐。就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唱歌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听到刺耳的声音。”小朋友们都说听到了,他们的同位也指出是他俩,而他们俩竟然不承认。大家都说:“老师,让他们俩罚站。”看小朋友们个个欢呼雀跃,神情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我们老师平常的教育息息相关。由于,老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教师有时烦躁,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发生同类现象时,孩子为了迎合老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孩子犯错时,用正确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也树立了老师良好的形象。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展学生动用语言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即合作互动学习。合作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重点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主体互动合作,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即多维互动,当然也不否定其他形式的学习。如何搞好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英语兴趣成为小学英语教师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老师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小学英语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实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我发现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英语学习中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形式,它强调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生生互动。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常4—5人)指定小组长,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组员之间互相合作,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学习形式,引导小组中的差生跟上教学进程,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前,我都制订好目标,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在一定时间内老师要求共同完成哪些任务。另外还要实施完善的评价方式。通常对合作互动较好,任务完成的小组实行累记加分,然后定期对分数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奖励或发一个喜报或发一个小奖品。
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很少打草稿了,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词不达意,甚至有些面目全非了。对此,笔者很是头疼。
写作文先打草稿然后誊抄在作文本上,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几次三番的作文课下来,对于作文打草稿竟有些失望了。在我口干舌燥、唾液四溅的近一节课后,发现学生打草稿的越来越少,很多学生竟是全然不顾我的苦口婆心,置我的千叮万嘱于耳外直接“画”在了作文本上。于是,学生们写作文的过程一片忙乱,借橡皮涂改液的,交头接耳询问遗忘字词的,间或听到“嗤……”撕纸的声音……
针对这种情况,我思考了良久。我们的作文有打草稿的必要吗?我认为,作为小学生作文还是有打草稿的必要的。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从开始写话到现在每篇要求400字以上,可是说是一个打写作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写作水平整体上不是很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比如写作技巧、写作思路、选材等方面的锤炼写作能力才能够提高,而打草稿正是锻炼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作文初稿写完以后,可以多方面的进行查找问题,字、词、有无语病,整体结构等等,可以通过小组间探究进行有效的修改、润色,而这样的过程正是作文水平不用断提高的过程。现在小学生不愿意打草稿,一下子越过了这个阶段,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抛弃了很重要的一条途径。
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学生不喜欢作文打草稿有几种原因:
一、没有认识到打草稿的重要性,认为打草稿与否无所谓,渐渐地都不愿意打草稿了,长此以往形成写作文不打草稿的习惯。
二、为了追求速度,尤其是书面考试的时候时间紧,总想着快点结束好干别的事情,不愿意去打草稿。
三、相互攀比。大家都不打草稿,我为什么还要打草稿?
四、平时我们的要求不严,导致学生们作文不打草稿习惯的养成。
……
在小学阶段不打草稿很容易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了减少和杜绝学生不打草稿作文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打草稿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认可了,学生才心甘情愿的想去打草稿。
二、通过硬性手段,比如教师自己或者安排小组长检查修改草稿后再誊抄,“逼”着学生去打草稿。
三、通过进步作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打草稿作文的进步,激发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
学生作文不打草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纵容的,我们科任教师只有自我绷紧打草稿这根“弦”,学生才能按着作文提高的路子越行越宽,越写越好。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平时和语文组的老师们讨论,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三、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课程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上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再理解课文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五、加强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通常情况下,上课期间我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班主任家访中的无奈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一次,我去家访,来到学生家,刚一进门,孩子的妈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又有一次,我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
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家访行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20__.11.13
悄悄话引起的思考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天,正值中午班,大部分幼儿都已经进入甜甜的梦乡。忽然听见有两个小朋友正在说悄悄话,于是我轻轻走到他们的床边,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我告诉你,今天囡囡非要用她拿的.西瓜霜换我带的药,但是她吃了我的药却说没有西瓜霜好吃,又苦又涩、、、、、、”
听到这里,我心一震:药怎么可以随便换着吃?我马上叫醒囡囡小朋友问事情的原由,囡囡吞吞吐吐地告诉我“我看到秀秀小朋友带的药是黄颜色和蓝颜色合起来的,非常好看,我就用西瓜霜跟她换了,可是吃到嘴里又苦又涩,吞进肚里里也很难受。”我把那个颜色漂亮药片拿来一看,原来是红霉素片。吃多了会恶心呕吐。幸亏囡囡只吃了一粒,我忙给她喝了几杯开水,照顾他睡下了。
起床后我教育幼儿,药千万随便换着吃,如果哪个小朋友有病需要中午吃药,一定要把带来的药交给老师保管。
“悄悄话”引起我的思考: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个细小的动作、语言和表情的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母亲般的爱与关怀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在这个举国上下都提倡阅读的时代,似乎不读书是跟不上潮流的,但是阅读绝对不是装饰品,不是为了炫耀而读书,而是为了自我提升才读书。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这些对于他们都太过于遥远了,读书终究不是一件让人可以瞬间激奋的事情,所以懈怠随时可见。那么作为引导者的我们,教师和家长该如何做呢?
我个人认为以下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一、陪着读。
这种方式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是最为直接、也最为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低龄儿童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害怕孤单,害怕陷入一个唯有自我的世界,他们喜欢有人陪伴的生活,于是无论做什么,当父母愿意花费时间陪伴的时候,收效往往是相当明显的。阅读自然也不例外。
每个孩子的阅读史大多都是从父母的陪伴开始的,而这种陪伴总是给予孩子很多的力量,他们总觉得这种陪伴是快乐的,特别是父母绘声绘色的语言,特别能让孩子入境。我们常说,听录音也没有父母的阅读让孩子沉醉,因为父母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具有极为特殊的魔力。所以你翻阅那些名家的成长经历,特别是那些文学家,他们的童年往往都是在母亲好听的故事里成长的,正是那些故事童谣给予他们写作的源泉,成就了一生的文学初级积淀。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这个喜欢你陪伴的阶段用心去陪吧,给予他们知识的养分,这种陪伴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开拓一个最为直接的途径。
二、引着读。
许多父母想让孩子读,但发现孩子不愿意读,总是不愿意读父母推荐的书。其实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你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读。
我特别想让女儿读哪本书时,经常会自己先去翻阅,然后选取其中特别精彩的片段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当她入迷时,却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她:你喜欢的故事啊,就在这本书里。于是她就开始了自主阅读,会被你所推荐的书所吸引。其实所有的开始都来自于兴趣,一旦点燃了孩子阅读的兴趣,那么一切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而这个读书的爱好必将陪伴他们的人生。
孩子不想读时,我还喜欢自己专门拿着那本书在她面前读,她和我说话我故意装作听不见,她就会感到奇怪:什么样的书有这么大的魔力呢?于是也就会凑在身边和我一起读,读来读去最后自己就身不由己地读了下去。所以啊,读书不急,一定要有耐心和方法,那样孩子才会逐步把目光转移到书本上来。
三、天天读
许多家长总是想起读书时就让孩子疯狂地读,读得天昏地暗。其实在我看来,除非有特殊事情,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时间翻开书本去读,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时间长了,不翻书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习惯才是决定人生的最大因素,并非方法或者一点知识的灌输。
所以老师通常会布置常规作业:每天阅读半小时,而不少家长认为不是书面作业就不当回事,其实这项作业比其他所有的对于孩子的影响都要远大得多。重视这些软作业的布置,才是家长所应该面对的问题,往往拓展性的作业会决定孩子的成长,比如以后的仿写、资料的查询、课堂问题的延伸等,这些才会决定这个孩子在语文学科学习的高度。
当然方式还有很多,必须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思考,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