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材培训学习心得总结,本文共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材培训学习心得总结

近几年来,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潍坊市的教学改革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我们安丘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我们从使用新教材,先后试用了人教版、鲁教版和沪教版三种版本新教材,虽然连年换教材,给我们老师的备课、把握教材,精选习题等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却也为我们熟悉各种版本,进一步了解新课标的要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适合于我们的中考备考,因为这几年的中考命题都存在一个兼顾各种版本的问题,即三种版本都有的知识点重点考查,个别版本没有的知识点简略考查。虽然各种版本都是按课程标准编写的,但编写的材料、结构、知识的排布却存在着许多差别,这是新课程所允许的,象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考查,因为这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历次考试都是考查的重点。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说的:“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没有说明用什么物质和装置。老人教是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人教新版是双氧水和高锰酸钾;鲁教版主要研究了双氧水,对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只是提了提;上教版是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由于三种新教材都有双氧水,所以制取氧气就主要考查用过氧化氢的原理、注意事项、步骤及装置等,但由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高中经常用到,作为固体和固体用试管加热的常用装置,在初中也应该重点考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从我们县初中化学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大部分教师适应了课改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部分教师已基本适应课改的要求,但还在探索阶段;还有少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甚至个别教师对课改还持排斥和否定态度。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许多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对教材的把握感到无从下手,仍然用教老教材的思路去上新教材,使新教材的作用很难发挥,加大了教和学的难度;二是有些教师对新教材和课标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象对科学探究的神化和泛化问题,对过程与方法的弱化;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化;师生互动的成式化;对合作学习的形式化等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因此我今天发言的出发点是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就是我不想再去谈一些空洞的课改理念,主要从如何理解、使用和创新教材三个方面简略地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如何理解新教材

1、深入栏目研究 明确施教要求(投影题目)

各种新教材栏目的设置,大大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的编排,教材设置了:“你知道了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拓展视野”、“活动与探究”、“整理与归纳”等栏目,现在就来谈谈这些栏目的教学价值与教学要求。

㈠“你知道了什么”(一般设在新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新学内容的“先行组织者”。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备课中学生起点分析或学生预习的内容)

㈡“联想与启示”(利用情景的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

㈢“观察与思考”(提示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图表模型及各种多媒体视频,展示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由于新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一般可理解为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

㈣“交流与讨论”(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学生讨论。也就是我们提倡在快乐、高效课堂中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来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展示、教师精讲的主要内容,课本本身已经为小组合作学习搭建了平台,这些问题具备一定的思维容量,又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但从听课来看,恰恰许多老师忽略了这个栏目的教学,甚至在课堂上连提都不提(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是不好组织答案,还有的虽然利用了这个栏目,但存在着真的问题假讨论与假的问题真讨论的现象,也就是说存在着辩论的困惑与交流的造作等现象)。今后一定要充分利用,特别在集体备课中重点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时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教师还需要提供哪一些材料或信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如何做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及评价者等。如果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明白清楚了,那么这节的主要知识特别是能力培养目标也就落实了)

㈤“练习与实践”(在每一节后呈现的基础性的问题,有联系实际、重视探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个栏目和原来的课后练习差不多,里面的题目大多为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题的改编,还有就是开放性的社会实践题目。对基础性的如填空、选择可作为随堂练习或巩固练习或达标测试当堂处理(不必要再做到作业本上),对计算、简答可布置作业,对开放性的题目可作为选做题,让兴趣小组或参加竞赛的学生完成等。)

(六)“活动与探究”(指明活动的课题和方式,如实验探究、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制作模型等,其中实验探究的比重最大。与“观察与思考”栏目的比较,我认为该栏目主要应作为学生分组实验处理。但由于这个栏目设计的太多,要想全部让学生做分组实验,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这要受教学进度、学校财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探究,即前面所说的不要将探究神化和泛化。首先我们要搞清科学探究并不等于实验探究,它包括理论和实验探究。因为过分强调探究,范围太大。建议每学期搞几个科学探究就可以,不要每节都探究。如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探其所以然;金属活动顺序;钢铁的锈蚀、酸碱盐的性质等。课改之初强调探究,是根据矫枉必先过正的原理,现在强调适当进行科学探究是从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等出发)

新教材通过设置活动与探究栏目,是对新课改理念最好的体现,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探究的说明为:既是化学学习的内容,又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同时增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做科学”中学习科学知识,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这种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重视科学方法,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做中学”活动,同时融入观察、思考、假设、推理、概括等环节。从近几年的中考导向来看,探究性题目逐年增加,这些题目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是选拔性考试的提高区分度的题目。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推断、鉴别这类题目,而要让学生顺利解决这样的题目,就要必须注重探究特别是实验探究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条件在课堂内开展能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并通过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认识到实验、观察、推理、判断以及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并体验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但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对科学探究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象真探究与伪探究问题(真探究:注重问题的产生与方案的设计,伪探究:贴标签式-虚假式-无意义式,要防止过火的、异化的探究,不提倡大探究:完整的设计与设计的完整,摈弃空探究:热闹的过场与过场的热闹)。一些教师在处理“活动与探究”这一内容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按自己的意愿设计教学环节。如钢铁生锈的专题探究活动中,通常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钢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限定的答案讨论,再由老师总结问题的答案——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解决一个问题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怎样来防锈呢?如此反复直至学完本节课的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实验缺乏探究性。还拿在一个学校听过学生做钢铁生锈的探究实验举例,几乎全部是在老师的安排下“照方抓药“式地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生仅仅是训练了实验基本技能,没有认识到探究的本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了。整堂课中,学生看起来是忙忙碌碌,但缺乏思维的投入和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成为化学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对初三学生而言,由于化学是起始学科,化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因此往往看到一种现象时产生的疑问和对疑问的思考角度是多角度的、发散的,尽管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也是一种收获和成功,但课堂学习也应有阶段性与适时性,还要保证化学内容必要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当某一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讨论时,教师可适当根据主要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思维的角度作出更有价值的选择,如: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提出逐层递进的、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目的。

另外,我们也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多采用开放度很大且课堂中难以调控的探究,而宜多采用有指导的科学探究,并且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可能偏离的方向,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困惑都是正常的教学现象,关键是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各种情境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和探讨实验的现象和本质。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来提高实验探究的效率,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七)“拓展视野”(在教材的适当位置穿插一些提高或扩展要求的内容素材,包括化学史实、重大科学发现、化学应用等,供学生选学,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该栏目象原来课本的阅读材料,但却更具体直观,设置这个栏目一是课改的要求(即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社会的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课改理念,同时也是中考可以涉及的内容,一般显性的占5分左右,隐性的可能还多)。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中“拓展视野”的功能。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教辅材料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已经不再拘泥于现有的课本。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充实了头脑,开阔了眼界,带来的是无穷的乐趣和愉悦的体验。

1.教材中的各种阅读性材料是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贴近生活,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视野”等栏目的阅读材料大量介绍化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现代科技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这些阅读材料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孤立与局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2.无论是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还是自主性学习,教师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视野”选编的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整合和反馈信息;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经验相结合,将其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自学的成就和乐趣。

3.新版教材十分注重向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化学发展历程方面的渗透。例如:抽象的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经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百余年的艰苦探索,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还在不断延续。我国科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铟、锑、铈、铕等相对原子质量;20世纪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现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的垄断,造福于人类。这些阅读材料,印证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它们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人类揭示自然科学奥秘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任何一个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阅读“拓展视野”等材料,学生将进一步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懂得结合身边的现象、联系生活生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中的运用,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的热情。

“拓展视野”栏目短小精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为了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教材中的阅读部分通俗易懂,学生可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材料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布置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阅读紧扣教学主旨。

2.学以致用是阅读的作用之一。教师根据材料的内容,让学生以提问、对话等形式回答问题,交流心得,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重点、关键字词,培养学生理解内涵、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3.阅读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应挖掘材料的深层次含义,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例如,在介绍“侯德榜与联合制碱法”时,可以增加简介联合制碱法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练习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工业生产的效率问题,适时提出联合制碱法的重大意义。教师要善于根据材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外延。

(八)“整理与归纳”即在每章结束前,提示学生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改变过去直叙知识要点后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联系本章重点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兼顾对观念性问题的思考,从而增加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力度。)

“整理与归纳”栏目安排教材各章末,该栏目和过去教材中的“本章小结”相似,但它一改过去章小结直接陈述或以框图表示本章知识点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理出一些问题(线索),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小结的支架。栏目由导语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导语对学习采用的方式加以说明,而正文则指明了整理与归纳的内容。

“整理与归纳”的教学要求:

“整理与归纳”栏目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章节学习的必要补充,是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能力、改进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该栏目的教学效益呢?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为落实“整理与归纳”栏目的教学,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替代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认知结构理解和建构新的认知建构的过程。

(2)正确认识整理与归纳的作用。从认知的角度看,归纳与整理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成,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参与整理与归纳活动,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3)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整理与归纳的欲望和能力、尊重学生在归纳与整理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放手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整理知识;只有尊重学生,学生习·会在宽松条件下积极参与。

2.调动学生思维

由于整理与归纳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切实实地发挥栏目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点:

(1)提出明确要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中来,根据栏目提供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与讨论,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2)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充分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交流,只有充分思考的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3)给予充分的交流与表达的时间。教师作为整理与归纳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了思维的碰撞,才能引发学生的反思,并进一步诱发学生新的思考,从而发挥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最大效益。

3.给予方法指导

前面指出,学生虽然具有自主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愿望和潜能,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能很好地运用相关方法、完整有序地归纳、整理一章内容并科学、合理、简约地表示出来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学生在要求自行整理与归纳知识时,可能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并将整理与归纳的指导工作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联想、比较、图示、聚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具体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或网络图。例如,指导学生按因果关系(如:组成—性质一用途、制法和保存)、按事物发展关系(如:金属一金属氧化物一碱一盐)、按物质问反应或相互转化关系等组织知识,画出物质关系图。

(2)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对于知识应用型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扩大知识应用范围,打破学生在心理上对知识的封闭状态,增加知识的弹性:对于探究实践型的问题,强调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实验、访问、查阅资料等的方法,以及撰写小论文是的注意事项以及交流的形式、内容等。

4。及时反馈与评价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栏目问题(或线索)的综合程度,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小组共同探讨所得到的知识关系图(表)等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也可能只涉及部分内容,但不够完整、全面: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表达欠科学性和条理性等。这就要求对学生整理与归纳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与评价。

要有效地进行反馈与评价,首要的工作是对整理与归纳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如何展示呢?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儿秆方法: (1)在板报或专题栏中展示,组织同学们相互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2)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引用,并组织同学在课堂上交流、讨论;(3)召开交流会、讨论会,让同学讲述、介绍并相互探讨。教师在交流活动中要及时观察、认真听取、深入剖析,同时作出评价:对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好的现象、所听到独到见解、好的整理结果等,应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与鼓励;而对活动中不好的表现、错误的答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完善的内容要及时予以补充等。从而做到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完善网络、激发情感等。

综上所述,新教材增加的这些栏目不仅使得教科书充满活力——语言生动、简明扼要、形式多样,而且拓展了教材功能——对话功能,充分体现教与学、人(师、生)与书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当然,不同栏目有不同的教学功能;而栏目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科学施教。因此,教材中,必须深入挖掘栏目教学价值,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2、充分发挥教材中各类图表的教学功能(先浏览相关图片)

新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出现了很大不同:减少了大量文字性的叙述,设置多种精美插图。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看到的生产、生活场景、一些先进的检测仪器等都是通过印刷精美的彩图展示在学生面前。特别是教材的第一单元穿插了大量图片资料,这些图表种类丰富,涉及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人物简介、化学实验、生命科学、材料、能源、新科技、污染等各个领域。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图片和使用图片的呢?借助这么多的信息,该如何向学生传达化

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呢?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图表呢? 现以第一单元为例做一简要说明:

(1)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内容将图表大致分类,以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人物简介、化学实验、生命科学、材料、能源、新科技、污染等作为学习的主要知识板块。教师按照内容的主次关系,设计交流材料、化学实验、基本概念等完成的时间划分。

(2)在课堂交流过程中,避免信息的照本宣科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可以分成小组的形式,先在组内交流,将重复的部分合并,把握主要材料,合理删减,不足之处及时补充,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学生的共同参与性与分析归纳能力也得以提高。

(3)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时,教师可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也可以由学生在阅读文字、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提出各种疑问,部分可由学生自行解答,部分由教师解答,还有部分可以作为实验中观察的重要内容提出,由学生在实验后获得答案。 (5)一些新材料、高新技术的介绍没有相关图片的呈现,则需要教师指点学生在一些网站、课外读物上寻找答案。提供相关的网址、书刊目录等,改变学习的方式,扩大学生学习的视野。

课本中各种图表的设置,与新课程理念相得益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为了培养众多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才,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图表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通过这些绚烂的图片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树立“STS”的观念,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们除了要认识化学对人类已有的贡献外,还要认识到化学对解决人类发展中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将要产生更大的作用,能从化学视角去关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现

有的图片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做中学”,在“做”中获得共同的发展。

图片在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将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通过微粒结构模型等相关的图片来呈现。正是通过图片让不能触摸的事物变得近在咫尺,让每个人都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彩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略)

创设情景、组织活动、形成概念或得出结论、完善知识结构、应用与训练、总结。

4、教材中的知识线索(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化学学科知识,再从化学拓展到社会;且呈现的顺序是由浅入深、重点难点作分散处理。

二、如何使用教材

1、创建基于问题设计的化学课堂教学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无不注重“问题设计”的作用。问题情境的设计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了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同时问题设计也是教师使用教材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前提。走进现在的课堂,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分组讨论,由于学生个体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表面看似热闹,实际收效甚微;有些小组讨论看似合作,实际是一名优秀生唱独角戏,大部分学生游离其外,也就是说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均等,作为优秀生的组长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交流讨论还存在着安排过于频繁、讨论的时间过短,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注重轰轰烈烈的活动,忽视和淡化了对知识的学习、双基训练以及书写、答题等方面的规范性变差等;作业、检测有抄袭现象,交流时有按资料书照本宣科的现象;部分课堂上存在教师不作为或驾驭不了课堂,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现象。

我们知道,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靠一定的教学模式来体现,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中介或桥梁。如果没有一定的模式,教学内容及设计就无法承载,但切不可人云亦云,使教学模式化,使课堂脱离了开展生动课堂变革的实际。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潍坊教科院的许多专家及一线骨干教师经过研究、实践推出的一种符合课改精神的实用教学模式,也是经过各县市区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我感觉这种模式就非常适合我们的课堂,在开始阶段(近几年),参考或套用该模式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因为这是许多专家和优秀教师多年探讨的优秀成果),但时间长了,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及教师自己的执教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因此,为使这种模式不走形式、注重实效,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平时看课、评课及自己的课堂实践与反思,对课堂上如何运用“问题设计”来组织交流讨论,浅谈以下做法:(因为“交流讨论”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核心环节)

(1)集思广益,确定讨论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才能为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搭建探究的平台。问题的设计是集体备课教师课程智慧的集中体现,一般每节课按课程标准设计的讨论问题为1-2个,问题设计必须围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而且要难易适度,通常问题设计一般保持在中等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这个水平。

(2)讨论交流的一般组织程序。

如何实施讨论交流是制约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明确小组成员中的分工与职责。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可根据组员人数,灵活设置组长、记录员、评分员和汇报员等,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定时轮换。如:组长:负责组织和安排合作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督促成员遵守纪律等。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种组织形式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效率。

②准确把握课堂交流讨论中“度”。课堂讨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到好处呢?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机,把握火候,组织小组讨论,我们认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当出现未知新知识、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问题有一定难度、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一起探究。交流讨论时还要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充分求异的时空。

③正确处理好“自主与互助”的关系。小组讨论首先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由最初的水平提高到对问题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又将明未明之时展开合作,收效是最佳的。其次在学生形成自己观点的前提下(最好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笔记本上)进行交流共享,包括两部分:一是组内同学的交流,每个同学都应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二是组与组的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轮流)来交流他们的成果。

④正确定位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的角色。教师应做一个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一个审时度势的调控者,一个平等合作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如作为评判者,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鼓励每一个小组都把自己的心得表达出来,以达到交换意见,甚至形成争论、辩论,最后能辩明白更好,辩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评价。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科学评价,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保证互助学习的有效落实。

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也要加强巡视,走到学生中去,教育学生要虚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只有突破羞于发言的心理障碍,才能获得与他人平等地参与合作的机会。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以至于还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则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小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只有作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这样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交流中求得认识的统一,在争论中求得智能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而不让它流于形式,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挑战。

总之,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老师既要大胆放手,又要适时点拨讲解。学生能通过预习自主解决的,就放给学生自主解决;能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的,就让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通过这种一对一、一帮一和小组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课堂中大多数问题,这是大胆放手,也是确保基础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小组合作交流环节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没有自主学习,没有产生认知冲突基础上的交流,效果不会很好。该交流的交流,没有交流的价值,就不要安排交流。对于那些易错、遗漏、易混点、重难点,该通过师生交流解决的,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点拨作用,师生共同来完成。这种点拨和讲解是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基础上的点拨,是升华认知、拓展思维、学到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2、准确把握教材,正确处理讲与不讲的关系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这就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能少讲就少讲。但在这种新形式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由“满堂灌”到了“满堂静”,甚至有的教师一点也不讲,造成了课堂失控“满堂乱”等问题,针对上述现象,在课堂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受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自学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下面提供几个需要“讲”的环节,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把握和运用好“三讲三不讲”中需要讲的“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哪些内容是“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然后采用精讲点拨讲清讲透,这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地方。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的启发、点拨一定要适时,所讲的内容可以是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存在的困惑,也可以是解题的规律、方法等;同时要注意反馈的手段、方式和方法,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其次要按课型、按内容去确定所讲内容的多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象我们化学学科,由于有的知识较深,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理解程度,需要教师将知识串起来。还有一些内容,象《构成物质的奥秘》部分内容,微观、抽象,处理不当容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学生熟悉的宏观现象进行类比讲解,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以避免发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分化。

第三是关于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固然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若片面追求探究,不但时间无法保证,如一些实验学生做难度很大且又不易成功,还有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等,如果放给学生,则时间不允许,而且学生的思维(包括猜想、设计的实验方案等)会无边无际,既浪费了时间,又不会取得好效果,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决定哪些实验需要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教师把实验的目的、观察的要点、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分工合作等讲清,以利于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便于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活动中间,先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和取得的进展,对于个别问题应随时解决,对于集体问题要统一纠正,但尽量要避免发现一个问题,讲解一个,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这也要求在备课中应尽量对可预见的困难找出,以利于实验前解决,以增加实验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

实验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这部分知识既是易错、易漏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和考点,因为不做实验,就暴露不出问题,但如果暴露了问题而教师又不指导,效果也不好,因此建议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查找误差或错误结果造成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氧气制取实验试管炸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导致集气瓶炸裂;氢氧化钙、硝酸氨、食盐三种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在学习酸的性质实验时,常见金属锌反应的速度很快,有的无法与镁条的速度进行比较、且锌反应后溶液为灰黑色而不是白色、铜片本来不和盐酸反应,但观察到溶液却变为浅绿色,这是为什么?它纯净吗?是什么杂质(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猜想如何生成的等、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铁锈与酸反应的现象是两个等。还有如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小于(或大于)2:1?探究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测得数据小于(或大于)1/5?配制一定量溶液的质量分数时,(如食盐大于或小于10%,则造成的原因有哪些等?可谓很多。一定要尽可能多做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实验的最大功效。

第四是归纳整理正确的现象、结论及探究性、开放性等问答题答案也需要教师进行强调,如鉴别题的叙述、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要教会学生用化学语言去表述,这样做有利于考试时规范答卷。

第五是需要教师对章节的小结进行必要的知识的网络归纳及通过本节学习获得的学习方法等进行概括。如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决定制法;学习酸的性质内容后,教会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和认识物质的方法等。

总之,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善于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进行课中备课,精讲点拨。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调整教学环节,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如何创新教材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逐渐感受到了一些困惑与为难:某些课程内容的教学表达和体系比较生疏,与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有所偏差;某些内容与特定社区环境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不易与学生原有经验相联系;某些实验的素材仍然难以获取,不易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其实每位化学教师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体验,也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与为难:如何正确认识新教材,如何正确使用新教材,如何走出以往教材的影响,这几乎是每个教师都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教材究竟是不是不可更改的学术权威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认为:“不必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大胆地质疑并有所创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和传授者,也有权自己选择教材、编写教材;教材应该是多样化的,它的功能定位也应由‘控制’和‘规范’逐渐转向‘为教学服务’。”

换言之,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材应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材只是提供了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只是提供了师生共同探讨的素材;只是提供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教教材不是教改的直接目的,也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事实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现实生活经验、有发展潜力以及有一定想像力与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出发,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材,以思辨的方法分析教材,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宗旨处理教材乃至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建立起“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多种教材为参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对现用教材进行比较、修改、补充、删减与调整。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实践锻炼,教师们对整合教材的原则、方法与评价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用教材”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其次,用经过调整与融合的教材进行的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教学,是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智能水平的教学,因而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更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几种教学观点

1、多媒体:新课改决不是多媒体教学,因多媒体设计都是落后于课堂的,是形式的、静态的、僵化的,而课堂是动态的、充满活性的,因此应该围绕学情去转,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必须服务于课堂。

2、教师高效是学生高效的前提,没有教师的高效,就没有学生的高效,没有学生的高效,就不能证明教师是高效的。谁走进了课堂,谁研究了课堂,谁就能上出高效的课堂。

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体现了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它落实了教不好的责任;它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全部,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学生,去教一个你认为教不好的学生。

4、没有问题的课堂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学生课堂的错误是最好的资源,不让学生犯错是教师的错,不发现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不用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不能解决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满堂灌的课堂学生最轻松,问题式教学学生最紧张。

5、教师要做三种人:毛泽东、张艺谋、袁伟民。请把战斗权还给学生;请把演戏权还给学生;请把你的课堂看成是袁伟民的赛场。教师懒起来,学生勤起来。

7月15到18日,三天时间,我们化学学科高三年级全体老师在柳州进行新课改学习。这次来进行培训的是来自课改区辽宁省的一些学校、教育局教研室,他们进行课改时间长,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次新课改培训,重点是学习如何在新课标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聆听了来自教学第一线老师讲解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和关注的知识点,同时还就如何进行有效复习进行了指导。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

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也会为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网络,重视主干知识,加强训练。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理顺各知识点。

总之,这一次集中培训,我们体会到外地区对教育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他们以校为家,乐于施教,关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今年暑假开始进行远程新课程培训,另外也在教科所进行了集中二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学习一个月来,感受到了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感触,心里有了改革的冲动,有紧迫感,有危机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通过学习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通过阅读《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努力提高学习化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努力使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6、追求教学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之,通过学习,了解到新的教学模式,懂得了学生发展应该怎么做,合理处理考试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海无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真不容易,让我们为新课程发展尽一份力量,争做一名优秀老师。

9月20—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充西华师范大学举办的四川省骨干教师化学高中班培训,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来自省教育厅领导及西华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精彩的开班报告,充分领略了专家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识了来自全省的优秀的同行们。这10天中,每天都安排了知名的教授或有经验的一线著名的校长对我们进行理论交流,每天的培训学习都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洗礼,每天的学习都引发我对自己教学和自己专业发展的不断思考。通过学习让我看到自己与省名教师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学习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10天的培训学习虽然短暂,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明确骨干教师肩负的责任,作为骨干教师应该树立学校意识,树立属于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整合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其它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同打造教师教研文化、教师团队文化,引领全校、乃至全市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理论的学习使我对化学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理论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了关于新课标化学教学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现实,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给我今后的教学很多启发: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沟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知识体系里,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链,知识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结构的、有联系的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沟通化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在教学中突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新课标教材的课程标准的学习,了解了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的化学思想和方法和化学思想方法的育人功能,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化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更明确了化学教学中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兴趣、化学思考、创新思维、化学学习习惯、化学学习方法。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化学基本技能,领悟化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化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发展,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思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目标的关系和教学近效应与长效应的关系。这为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化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化学基础、化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化学素养,不同的人在化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理论学习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学科理论还存在不少缺失和不足,今后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多看有关教育教学方面书籍,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参加本次四川省化学骨干教师培训,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知道我将要做的,不只是教有趣味的化学,有技巧的化学,还要教有文化的化学,有思想的化学。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化学潜能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12月25日,我有幸在河北师大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首先感谢河北师大为我们搭建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其次感谢我们高中化学班的班主任刘敬华老师和王晓宁老师以及各位指导老师周到细心地工作,使我们各位学员的每一天都觉得收获很大。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网上培训、集中听专家培训、深入一线老师课堂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培训成果展示(说课比赛、教学设计、课例展示)等。这次培训,使我充分享受到了自身充电带给我的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亲身体验了在专家引领和伙伴互助下的学习过程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让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教师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改进方法。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通过学习和聆听专家讲座,使我收获很多,眼界也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同时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让我从思想上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作为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教育理念要提升,理念的更新随之带来的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所以我们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也不是在书斋中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以下是我对自己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几点心得: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我知道了怎样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创新,让我的课堂充满激情;我知道了怎样让我的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化学,真正的让每个学生能多样的、持续的发展;我知道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本质是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确立培养目标,把握学生年龄个性特点。重于观察、勤于了解、乐于交流、善于沟通。细心培养,精心塑造,耐心转换,爱心评价。要善于差异评价,提倡无错评价。要领会课程标准,激活教材内容。要娴于技能、胜于调控、精于启发、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朴实、风趣。课后要体现知识再认识、方法再改进、过程再体验,体现后再提升。在目标上关注个体潜能发挥;在模式上关注个体主动探究和情感体验;在策略上,关注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统一。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也会在教材的研究上多下功夫,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实践课程改革的途径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更新,是对教师这个实践者的严峻考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分析;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指导或精湛的讲解。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注重课堂实践和资源整合,运用专家的教育智慧补己之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内容,推动教育教学的行为的变化。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有梯度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练习题。落实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方法训练;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要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扩大知识面;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形式生动、活泼。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十多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是这的学习生活我没有虚度,我过得很充实。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作为一个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当今时代,教师真正需要的是虚怀若谷的态度,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虚心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争取通过不断的学习,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思想意识都与时代同步。

2、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3、教育中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职业理想、有道德、有专业知识、有组织纪律。我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4、加强反思。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进行反思。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既是培训对象,又是培训者。教师应通过不断地自学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学会反思技术,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这次培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我今后的人生开辟了新环境。我要把汲取到的先进理念、思想运用到工作中行动起来,让此次远程教育的价值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最大的体现。短暂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相信远程教育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永远研修平台。最后,我衷心的希望,今后能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更有利的交流平台,使大家在交流中成长,互动中提高。

尊敬的国培教育中心:为期四周的“影子教师”培训活动刚刚结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作为带教导师的组长,为学员安排了具体的听课、评课、初始课、汇报课、参加集体备课等各项活动,安排学员休息的场所、交流的空间,得到学员老师及班主任老师的好评。

为提升学员的业务水平,我经常与学员交流,帮助学员备课、制作课件。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各位学员,并为学员展示优质课,在评课过程中与学员一起进步。在学员准备初始课和汇报课时,多次提出自己的见解,高标准要求学员,并及时做好各项点评。

除此之外,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高效课堂的活动等还邀请学员一起参加,并从学员身上学到了很多评课的技巧。

通过一个月的接触,我的业务水平、管理班级的水平也在进一步上升,感谢河北师范大学国培中心给我这个提升的机会,我会以此作为工作的动力,更加努力!

在此期间全体化学教师在集体备课、评课、上课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为我们的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1月15日一29日,在教育部、财政部的统一安排之下,作为学员我参加了由华南师大组织的20XX国培计划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历时十五天,在这十五天里,由华南师大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的培训团队对我们所有学员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同时,为了每一位学员在华南师大的培训高质量的顺利完成,华南师大为每个班都配备了两个班主任以及相应的服务团队,也是本次培训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作为学员也顺利地完成了本次培训任务,并在培训中取得了很多收获,现总结如下: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扩展教育教学视野,

中美在现代科学与经济发展上的差异突现在教育上的表现如何,王红教授从两国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的成绩、教育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学生不仅要赢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输在终点线上,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位学员认识我们的教学观念要知识导向型转向能力导向型,不要用难的知识去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要净化知识,让教育变绿色。

教师发展要关注什么,吴颖民教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及有力推动策略上让我明白教师专业化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化的教师,就要从教育知识、学科知识、普通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上不断地加强学习,学会对自我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

教师是离幸福最近的职业,高广方教授如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更要有长流水,许锡良教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啊,学生成就了教师,对学生要减少知识上的苛求,更多的要有爱的传递,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要让学生有成就,作为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认识的广度与深度更需要去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

第二、提高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科研手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上有突破一直制约着当前教师发展的瓶颈,在广雅中学、执信中学的课堂上,我学会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陈允任与曾国琼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或许给出了一定的启示,抛出问题让学生去研究,不仅仅是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自我设计过程并自主进行实验验证,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你会评课吗?这要在以前,我会很自信的回答会,可在这里,钱扬义教授给国培班的同学们上了一课,听课、说课、评课、还要辩课,光说好听的不行,还得有人挑刺,光说不好的也不行,也还有人在会打抱不平的,热烈、激动、争执也就再所难免,但这样的过程人人喜欢,当然钱教授的组织也是一流的,他更没忘记告诫每一个学员,如何做好一节高水平的好的观摩或表演课。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在全国大面积的展开,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不是真的完全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理念,来自山东和广州的两位教研员对此进行了很好的阐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完全吃透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才行啊。

教学的问题和问题的教学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每一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无论是钱扬义教授所倡导的手持化学,还是刘良平教授、黄积才教研员的行动研究,以及罗秀玲、肖常磊讲师的问卷调查法,让我们每一个学员明白,做一个教书匠很容易,但是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更有光明的未来,关键是要行动起来。

第三、拓展学科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

今天的世界不仅仅有飞速发展而呈现的新气象,也有让人人揪心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化学学科在这一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名化学教师不了解化学当前发展的前沿无疑于闭门造车,井底之蛙。俞英教授从微观视野形象直观地给学员们介绍了微观世界中原子和分子研究的新进展一一纳米和超分子化学,杨丽庭教授从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化学材料方面介绍了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新进展,顾凤龙教授则从分子反应的奥秘:手性分子谈起,还有胡小刚博士的牛奶中有没有三聚氰胺?一一论分析化学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王前明博士的神奇的稀土,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讲述以及他们科研的成果的展示,让我了解了当今化学学科在不同的方向上又向更纵深的内容展开了研究,丰富了化学学科视野,更为自己是一位中学化学教师而自豪。

十五天,一路走来,十五天,一路收获。感谢国培计划给我带来的契机,也感谢华南师大的教诲,是你们给予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上新发展的源动力,这种源动力一定会支持着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衷心祝愿华南师大的明天更美好,祝愿国培计划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累累硕困,并成为中华强国梦的助推剂。

在XXXX科技处的积极筹划和XXXX中心领导的安排下,我与中心的其他几名同事于XX年4月22日至28日报名参加了基础化学知识培训班的学习。此次学习时间持续了近一周,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化验员读本》的上下两册的相关章节。在这短短一周的学习时间中,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处同事们对我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热情的款待,感受到了授课老师们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现将这次的学习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班的学习分成了自学部分和授课部分两部分来进行。自学部分主要由我们自学来完成,授课部分由老师讲课和自学共同完成。教材是在培训班开始之前就已经发给我们了,也是为了我们提前自学。自学部分的章节也不少,几乎上册每一个章节都涉及到了,都是一些最基础的东西。需要记忆的基础理论概念很多,比如酸碱式滴定管的操作方法和各种分析实验中常用到的化学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的相关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到的知识。自学部分的内容多而杂,我在培训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自学内容的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温习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内容和知识,这样也使我们的检验工作的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授课部分的内容相对较难理解,有很多需要推理计算的内容。所有的老师都把授课内容制成了幻灯片,我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记笔记。老师在讲课时除了认真讲解书上的理论知识还穿插着讲述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把书上的理论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有的时候遇到一些非常重要而且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和注意的内容老师会先提问我们这些学员,看看我们对这部分的知识了解多少。比如当讲到标谁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老师首先提问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是怎么配制的。当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要按标准上的要求先烘干氢氧化钠在配制溶液,老师也回答应先看相关的标准再按照标准进行配制。这些细节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检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同时再一次强调了作为一线检验人员应已标准为工作的首要准则。这次的专门请来了两位XXXX大学化学专业的老师来为我们授课。

老师在讲述授课内容的同时还讲了他的亲身经历。比如在讲到实验室安全的时候,他讲到在学校的实验室曾经出现过的实验事故。课上还让我们学员开展关于实验室安全的讨论,通过交流和学习让我们借鉴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第一,在实验室工作应该正确使用强酸强碱等危险用品。老师还给我们播放了很多教学片,我们边看边学习边讨论交流。各位老师的授课既认真仔细有生动活泼,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十分有益的。这次培训还安排我们参观了XXXX的实验室和现场演示了各种大型仪器,这对我们实验室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参考。请到了气相液相色谱的仪器专家给我们讲解了气象色谱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结束后,还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考核。

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学到了很多,这一周不仅仅和老师交流还和其他学员交流,增进友谊。当然说学的知识还需要自己消化。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和进取。

本期本组研究的课题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主要是通过趣味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当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又及时利用它并贯穿在化学规律和化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体会如下:

1.上好每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

②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整堂课的程序设计为制趣—初立志—讨论—实验—自学—辨析—再立志。如一位老师的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

而对于“为什么”,却面带难色。老师不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制趣,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老师又演示了课本中的4个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随之,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例如,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做下面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红色褪去后再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实验后,再讲反应原理,学生就易于掌握。

3.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培训总结:

1、遵守工厂规章制度的情况(没有迟到早退);

2、服从领导工作安排的情况(完成本职工作);

3、完成生产任务的情况(分析合格率:就是没有出现差错呀);

4、学习分析技术的情况(包括向老师傅学习);

5、在班组和其他同志团结的情况(有没有帮助别人啊);

6、需要努力的地方(当然,存在的缺点就用努力的方向代替吧);

我有幸参加了县化学学科教师集中培训,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

一、教师要进行知识的更新“知识也有保质期。”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

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三、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是自来水。

这些天来辅导专家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总之,化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我们一定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

四、教师应善于反思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

尤其是我们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次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今后将会继续向各位专家、老师请教,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位研究型教师。

本次我有幸参加了由阳泉市市教育局组织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培训,主办地为阳泉四中,由选派的优秀教师讲示范课,并就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现场操作和改进说明。接着每位教师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感悟实验操作的要领,与同行进了交流探讨。我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实验教学获得了新感悟。通过本次培训我体会到:

一、以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这样既丰富物质储备,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应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二、以校本为突破,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

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是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并开展探究性小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把思维的视角从课本拓展到了社会,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三、以师生智慧为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实验的多变性又常常促生灵感的闪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意外”带来的教育契机,将使教学出现精彩的生成。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开发和利用辅助性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教师在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它的教学功能是其它任何教学活动难以代替的,现代信息技术不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活动形成优势互补,切莫盲目滥用。

五、采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药品取用“三不”原则;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在制取氧气时,可用顺口的歌诀:“查—装—定—点—收—离—熄”来谐音记忆制取步骤。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六、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七、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装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分子这一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这一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后来,我改进了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来突破这一难关。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鲜明,学生易懂。以上实例充分说明,幻灯、电影等电教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八、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

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们要注重: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并派专人打扫实验室。由于注意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形成。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要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我们在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以及做实验过程中药品、仪器是否用过之后及时放回等,让学生比比谁的操作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