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高中总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化学知识点高中总结,本文共2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化学知识点高中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化学知识点高中总结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食盐:NaCl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中一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 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 +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 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 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 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 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nh2o = 2al(oh)3↓ + 3(nh3) +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 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 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 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 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 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n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 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 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 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 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

到8电子饱和结构,因此Cl2突出表现的化学性质是得电子的性质,即表现强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①金属(Na、Al、Fe、Cu等);

②非金属(H2、P等);

③某些化合物(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属反应

2Na+Cl2点然2NaCl(产生白烟);Cu+Cl2点然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2Fe+3Cl2点然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呈黄色)

(2)跟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

点燃:发出苍白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会发生爆炸

2P+3Cl2点燃2PCl3(雾,Cl2不足);2P+5Cl2点燃2PCl5(烟,Cl2充足)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ClO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但具有强氧化性。)

【说明】a.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均保存在棕色试剂

瓶中)。

b.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为白色。

(4)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Cl2+2KI=2KCl+I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

2FeCl2+Cl2=2FeCl3

Cl2+Na2SO3+H2O=Na2SO4+2HCl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大气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2SO3SO3+H2O=H2SO4)

1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 、苯的结构:C6H6 (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 6 个 C 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 2 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 120 °。

3 、化学性质

( 1 )氧化反应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2 )取代反应

① + Br2 + HBr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 HONO2 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 —— 硝基苯。 + HONO2 + H2O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 50—60 ℃,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 3 )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乙酸(俗名:醋酸)

1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 、结构:CH3COOH (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 、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 1 )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 ):2CH3COOH+CaCO3= ( CH3COO ) 2Ca+H2O+CO2 ↑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 2 ) 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有机物的概念

1 、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 、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 ”)

二、甲烷 烃 — 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 、分子结构:CH4 :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 度 28 分)

3 、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 KMnO4 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 KMnO4 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

到8电子饱和结构,因此Cl2突出表现的化学性质是得电子的性质,即表现强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①金属(Na、Al、Fe、Cu等);

②非金属(H2、P等);

③某些化合物(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属反应

2Na+Cl2点然2NaCl(产生白烟);Cu+Cl2点然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2Fe+3Cl2点然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呈黄色)

(2)跟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

点燃:发出苍白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会发生爆炸

2P+3Cl2点燃2PCl3(雾,Cl2不足);2P+5Cl2点燃2PCl5(烟,Cl2充足)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ClO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但具有强氧化性。)

【说明】a.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均保存在棕色试剂

瓶中)。

b.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为白色。

(4)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Cl2+2KI=2KCl+I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

2FeCl2+Cl2=2FeCl3

Cl2+Na2SO3+H2O=Na2SO4+2HCl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大气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2SO3SO3+H2O=H2SO4)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常 见 物 质 的 颜 色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氧化汞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七水硫酸亚铁(绿矾)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9.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10.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1.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2.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4.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5.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6.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7.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8.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物 质 的 检 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物 质 的 溶 解 性

(一)盐的溶解性

1.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2.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3.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4.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二)碱的'溶解性

1.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2.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常 见 物 质 的 俗 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常 见 混 合 物 的 重 要 成 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物 质 的 除 杂 方 法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用途的比较

2.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那是因为从浓盐酸瓶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不是白烟。在化学中“烟”是指细小的固体颗粒,“雾”是指液态的小液滴。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如果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能够干燥不和它反应的气体,如O2、H2、CO2等,但不能干燥能和它反应的NH3.

(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都由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所以使用浓硫酸时要格外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和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5)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因为硫酸与水结合成水合物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大于其分子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绝对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而是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大量的热迅速扩散。

3.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比较。

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其为1标准)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三、溶液的浓度

(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

1、氯气(Cl2):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氯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正价)

Na+Cl2===点燃2NaCl

Cu+Cl2===点燃CuCl2

2Fe+3Cl2===点燃2FeCl3(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

(思考:怎样制备FeCl2?Fe+2HCl=FeCl2+H2↑,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FeCl3,这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应

Cl2+H2===点燃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燃烧: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③Cl2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

(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与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质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光照易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应:

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

与Ca(OH)2溶液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发生反应2NaClO+CO2+H2O==Na2CO3+2HClO;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气会失效(涉及两个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二、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化学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P36 图2-17(如14的A)

或P111. 图6-10(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化学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性质活泼的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三、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是基本反应类型

(2)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药品

(3)定:固定试管

(4)点:点燃酒精灯

(5)收:收集氧气(利用排水法)

(6)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试管内的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这时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和导管内排出的空气。如果收集,则收集的气体(氧气)不纯】

(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的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中的水变红】

(7)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六、氧气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总结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O2—

甲醇燃烧CH3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考点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考点2溶液的形成

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考点3乳浊液的乳化

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考点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重视探究题知识点

①常见气体的探究。

②常见物质的探究。实际上是下列常见离子的探究:CO32+、SO42+、Cl-、NH4+、Cu2+、Fe3+、Mg2+、Ag+、Ba+、Ca2+等。需要熟记探究这些离子所需的试剂及看到的现象。

③黑色粉末的探究。

④物质是否为催化剂的探究。如Fe2O3是否可以做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

⑤离子作用的探究。如明矾起净水作用,是明矾中哪种离子起作用。

⑥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⑦溶液相互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问题。

每年必考的实验知识

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取及连接问题。

学生应熟悉实验室制H2、CO2、O2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气体中所含杂质H2O的证明、除杂方法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取原理也要熟知。

计算题要巩固典型题型

如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铁矿石炼铁型计算题,解决生活实际的方程式计算题,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题,图表型、图像型分析计算题。

关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及社会热点

如水及其污染和防治,化学与环境污染,药品与健康及今年的限塑令、节能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应该清楚地了解。雪灾、地震、奥运会、洪水等是今年的热点,包括地震中水的处理方法、消毒剂的选用、南方雪灾中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奥运会火炬材料、燃料的性能等。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的金属(6)钨:熔点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含碳量

2%~4.3%含碳量

0.03%~2%铜锌

合金铜锡

合金铅锡

合金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性质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 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 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 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 S2O32- 离子方程式:S2O32- +2H+=S↓+SO2↑+H2O

④ 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 AlO2- 离子方程式:AlO2- +H+ +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 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 显两性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 等。

③ 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 氨基酸。

⑤ 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 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和SO2,但通入过量气体时沉淀又消失,鉴别用品红。

12、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F2、Cl2、Br2(g)、NO2、O2、O3;具有强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NO,但其中H2、CO、HCl、NO、SO2能用浓硫酸干燥;SO2和N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3、与水可反应的气体:Cl2、F2、NO2、Br2(g)、CO2、SO2、NH3;其中Cl2、NO2、Br2(g)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都是歧化反应),只有F2与水剧烈反应产生O2。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Cl2、NO2、Br2(g)、O3。

15、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H2S、SO2、C2H4、C2H2、其它不饱和有机气体。

16、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2。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NO2等氮氧化物和烃类;

导致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氟氯烃(俗称氟利昂)和NO等氮氧化物;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和CH4等烃;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的气体是:CO和NO。

17、可用作致冷剂或冷冻剂的气体:CO2、NH3、N2。

18、用作大棚植物气肥的气体:CO2。

19、被称做地球保护伞的气体:O3。

20、用做自来水消毒的气体: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