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灰椋鸟教案,本文共1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灰椋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课文第4、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句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

2、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TV)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出示照片及名字)。

2、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板书)。

二、齐读课题,认识灰椋鸟。

1、提醒学生注意:灰椋鸟的“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出示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灰椋鸟吗?请学生读一读《补充习题》86页上的“灰椋鸟的小知识”

3、(出示句子):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齐读句子。

不管怎么说,灰椋鸟好看吗?

读了课文后,你对灰椋鸟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交流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1)水杉 绒地毯 栖息 扑棱棱 深涧 翘首 应和 盛大

指名读,提醒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生字的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2)排空而至 整群整群 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自己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词语形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归林、壮观、喧闹、热烈等)。

2、过渡:这篇课文比较长,特别是一些长句子,你们会读吗?(出示句子):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自由读,指名读,体会分号的用法。再齐读句子。

3、理清课文脉络。

(1)按照:想去观看灰椋鸟―观赏灰椋鸟―回去的路上,把课文分成三段。

交流。

(2)你觉得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指名读,谈体会。

(3)围绕课文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作者一开始对这种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没有想过走近它。后来为什么又决定去看灰椋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2、一个偶然的机会,什么叫“偶然”?这是一部怎样的录像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3、不管是什么,反正引起了作者的兴趣,所以作者决定去看灰椋鸟。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很多,请读一读这两个句字。(出示课后第3题)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4、作者与同伴来到林场,走进林内,这是怎样的林子?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5、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课外:熟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壮观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我所教班的学生平时很少与鸟亲密接触,与鸟儿成为朋友的更是不多,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美好景象,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课件声像导入课堂

1、课前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否知道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

3、导入课文:就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

1、解题感知灰椋鸟的样子: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们盐城呢,多的是灰椋鸟,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集体读,(课件展示)这就是灰椋鸟的……(样子)

2、感受灰椋鸟的爱叫:这种椋鸟会不会说话?但它也有一个跟嘴巴有关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爱叫的句子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集体读一读。

3、设疑提示文章重点: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如果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归林壮观,入林热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察和集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

4、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1、分段:读到这个份上,大家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寻找心理线:作者喜爱灰椋鸟吗?是啊,老师多问了,不喜欢会写吗?那么,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灰椋鸟感情的变化?(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欢呼)

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先抄下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第二教时

一、学习第一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为什么早没去看?既然灰不溜秋的又去看什么?什么那录像?我们自然无法欣赏,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观赏一番。

到什么地方看灰椋鸟?为什么林场灰椋鸟多?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灰椋鸟静谧优美的生存环境。

三、学习第二段

作者看到灰椋鸟归林了,心情会怎样?为什么?那么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鸟儿归林的(时间)。“陆续”换成连续行不?为什么?排空而至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意思?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浩浩荡荡?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指名读)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学习第三段

看鸟归来,作者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吗?

四、自由背诵最喜欢的部分

灰椋鸟教案

教学要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学生欣赏)

第一部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师范读)

第二部分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

三、出示学习方法

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两小节)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读--划――品

(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去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四、五两小节。(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章的内容。)

四、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好,刚才看见同学们个个都很认真,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读读你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找出“盘旋”、“陆续”、“投入”等词语,在读中理解这些灰椋鸟的“一小群一小群”飞来的情状。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弄清“排空而至”的意思,体会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3、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队“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4、让学生反复体味“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句话表现的听到鸟儿悦耳的叫声而使作者产生的愉快和亲切的感受。师: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5、体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借助语言情境和对照插图,展开联想。(语言文字的欣赏)

6、“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鸟写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7、“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倾注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呢?”

8、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地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①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无法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让我们再次目睹这一壮观场面。(动画演示一、二部分,学生跟着画面小声的朗读课文。)

六、情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同学们,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欣赏)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印发关于灰椋鸟的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鸟儿,人类的朋友》。

2.制作投影片:①指导造较复杂的比喻句的例句;②劝诫儿童爱护鸟类的古诗《鹰雏》。

3.歌曲碟片《一个真实的故事》和影碟机。

4.灰椋鸟标本。

第一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前伸,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探微,感悟课文内容。

1)启发学生回忆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写到鸟。

2)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正音,指导。

4)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说出全文主要内容。

5)启发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阅读理解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壮观场面的段落。

1学生回忆、背诵。

2学生提出与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

3学生自己选读一小节,说出该小节的主要内容

4学生阅读、思考,口述写作顺序和全文主要内容。

5学生自读、自悟。

(1) 朗读句子和段落;

(2) 提出问题;

(3) 讨论问题。

作者等候灰椋鸟

椋鸟(1—2节)

灰椋鸟开始归林(3节)

归林时(4节)

归林后(5节)

作者感想(6节)

一、按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

二、从质疑开始,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思考、学会概括。

四、自学自得,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

1熟读积累。

2迁移运用,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

3简要概括,拓展延伸。

4作业 练习。

1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熟读、记忆课文的3至5自然段。

2教师示范背诵。

3指导朗读背诵。

4指导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联想和想象的。

5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讨论如何从一种事物想象到另外两种事物或者从一种情景想象到另外两种情景。

6启发学生从课文回到题目,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介绍作者爱鸟的事迹,播放碟片。

8布置作业 ,打出投影《鹰雏》。

1)学生讨论发言。

2)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3)学生试背。

4)井离乡学生讨论发言。

5)学生思考讨论填空。

(1) 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好象—–,又象——

(2) 雪下了整整一夜,缀满雪的松树枝条,似—-,如—。

6)学生思考发言。

7)学生听介绍,听歌曲,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8)学生作业 :

(1) 抄写《鹰雏》。

(2) 用“—好象—-又象—-”、“—-似—-如—-”各写一段话。

(3) 阅读《鸟儿,人类的朋友》。

(4) 学唱《一个真实的故事》。

1抓住写时间先后的词语帮助记忆。

2读课文由文字想象画面,背诵时由画面记忆文字。

联想和想象。

徐秀绢(优秀团员,革命烈士)

1让学生学习讨论,掌握背诵的方法。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模拟创新。

3从部分到整体,让学生学会概括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爱到精神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增强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

第15课《灰椋鸟》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印发关于“灰椋鸟”的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鸟儿,人类的朋友》。

2.制作投影片:①指导造较复杂的比喻句的例句;②劝诫儿童爱护鸟类的古诗《鹰雏》。

3.歌曲碟片《一个真实的故事》和影碟机。

4.“灰椋鸟”标本。

第一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前伸,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探微,感悟课文内容。

1)启发学生回忆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写到鸟。

2)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正音,指导。

4)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说出全文主要内容。

5)启发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阅读理解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壮观场面的段落。

1学生回忆、背诵。

2学生提出与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

3学生自己选读一小节,说出该小节的主要内容

灰椋鸟课文教案

教学要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学生欣赏)

第一部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师范读)

第二部分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

三、出示学习方法

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两小节)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读--划――品

(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去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四、五两小节。(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章的内容。)

四、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好,刚才看见同学们个个都很认真,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读读你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找出盘旋、陆续、投入等词语,在读中理解这些灰椋鸟的一小群一小群飞来的情状。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弄清排空而至的意思,体会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3、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队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4、让学生反复体味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句话表现的听到鸟儿悦耳的叫声而使作者产生的愉快和亲切的感受。师: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5、体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借助语言情境和对照插图,展开联想。(语言文字的欣赏)

6、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鸟写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7、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倾注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呢?

8、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地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①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无法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让我们再次目睹这一壮观场面。(动画演示一、二部分,学生跟着画面小声的朗读课文。)

六、情感升华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同学们,作者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去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的滩涂上为了寻找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欣赏)

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11册第18课《灰椋鸟》自评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我先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百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赏心悦目,学习了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读、划、悟与文本真切对话,教师则在一旁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不但会思,你很会读等等。学生通过自学,收获不少。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毕竟学生是阅读的主任。对于学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发现的,我都给予鼓励和赞赏。当然,我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起着激活、指引、协调、保证的作用。如: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生命律动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如此,学生都能畅谈自己的发现及感受,读得也比较投入、到位。

最后画面的欣赏,不仅对全文起到了辐射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整体感知场面的热闹和喧哗,而且升腾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结尾,我声情并茂的叙述,画面的生动感人,音乐的凄婉、深邃,再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地的悲壮场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现,学生深情的朗读,实现了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灰椋鸟》优秀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灰椋鸟详细教案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学生齐读课题)。

2、灰椋鸟起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3、可是,作者因为看了有关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灰椋鸟归林的场景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呢?为何如此吸引作者?想去看看么?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第四小节:

1、打开书,自己读读第四小节,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板书:归林。

指名说一说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2、过渡:原来灰椋鸟就是这样归林的。

(1)、出示文字:“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的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指名读。

(2)、投入在这里的意思是?生:飞入。

换成飞入可以么?哪个更好?自己读读看。指名说说为什么。

(投入一词让人不由想到投入妈妈的怀抱……)

(3)、有感情朗读。

3、过渡:一开始是这样归林的,后来呢?

(1)、出示文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他们大都是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从头顶飞过。”指名读。

(2)、给你什么感受?从哪感受到的?师圈画相关字词。

(3)、想去看看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用心去感受一番。

睁开眼,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灰椋鸟可真多呀,你想到了什么词?生:不计其数、遮天蔽日、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是呀,灰椋鸟就是这样不计其数、遮天蔽日、数不胜数、多如牛毛……的飞过来了,这就是―――排空而至!

出示: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惊叹道:―――

指名说一说。板书:壮观。

(4)、有感情朗读。

4、过渡: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读加以想象看到的归林场景,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呢?指名说。

(1)、出示文字:“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会合。”指名读。

(2)、这是作者―――(生回答)想象的。

想象他们在干什么呢?指名说,是相机圈画字词。

(3)、想一想,他们会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又会怎样呼唤、应合自己的同伴和亲人呢?选择一个方面动笔写一写。

指名说一说。(他们会这样倾诉、呼唤、应合:。。。。。。)

(学生回答应合时,老师相机再补充两个回合加深学生对应合的理解。)

(4)、他们就是这样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同伴汇合。他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5)、你能快乐的读读么?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夕阳渐渐西沉,……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作者把此时的刺槐林和竹林比作?

(1)、指名回答。

(2)、出示文字:“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指名读。

(3)、俱乐部是人们―――(指名说)。

(4)、在这个俱乐部中都有谁呢?

2、过渡:那么多的灰椋鸟,他们排空而至聚集到这里。他们在这天然俱乐部中又干些什么呢?自己读读第五小节。

(1)、指名说。

(2)、出示文字:“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来。。。。。。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指名读。

(3)、给你什么感受?

(4)、少女在人们印象中是―――美丽的,盛装的少女则―――更加美丽。作者把什么比作盛装的少女?指名说。

(5)、作者起初对灰椋鸟的印象是?为什么在这里竟变得如此美丽?

(6)、这些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呢,多美的画面啊,你能美美的读读么?

有感情朗读。(女生齐读)

3、过渡:他们除了在这天然俱乐部中翩翩起舞之外,他们还在干什么呢?

(1)、指名说。

(2)、出示文字:“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指名读。

(3)、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4)、你看,这些灰椋鸟,你唱我也唱,你唱的响亮,我要唱得比你更响亮,这就是―――(生说)百鸟争鸣!这声音―――(生读)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这声音真―――?指名说。(动听、响亮。。。)

(5)、有感情朗读。(男生齐读)

4、小结:原来这些灰椋鸟在这天然的俱乐部中不仅翩翩起舞,还在尽情欢唱,这俱乐部可真―――(生回答)热闹。板书:热闹。

这么热闹的场景,再来完整读读好么?生齐读。

5、引读:难怪作者会问―――这上万只灰椋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相信此时此刻,不仅作者被这场面感染了,同学们也一定被这场面感染了,你会欢呼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四、升华:

1、过渡:你看,虽然我们没有去过林场,但通过语言文字,我们同样可以身临其境。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美不美?生不生动?

作者怎么能把原本那么不好看的、黑乎乎的灰椋鸟写得如此生动、美丽呢?

指名回答。板书:爱鸟。

2、想认识这位爱鸟的作者么?

(1)、出示幻灯片:作者的照片。

(2)、过渡:她叫徐秀娟。看她笑得多么灿烂,可是,你知道么?如此灿烂如花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了23岁。想听听她的故事么?

(3)、简介:她生长在养鹤世家,从小爱鸟,爱动物。大学毕业以后,她如愿以偿地开始从事她心爱的养鹤事业,可是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年轻女孩的身上。1986年9月16日的这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渡河时不幸沉入河底,为了她心爱的丹顶鹤,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创作了这样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4)、播放flash音乐。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是感慨万千的。这位年轻女孩就是本文的作者。播放音乐:《寂静山林》。三读课文:

(1)、她是那么爱鸟,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原本并不好看的灰椋鸟在她眼中竟如盛装的少女般美丽:出示文字:“看,这几只。。。。。。翩翩起舞啊!”齐读。

(2)、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原本普普通通的鸟叫声在她听来那么美妙、动听:

出示文字:“树林内外,。。。。。。如惊涛拍打岸滩。。。。。。”齐读。

(3)、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在回来的路上会有这样的感想:

出示文字:“鸟是人类的朋友,……壮观场面呢?”齐读。

(4)、小结:是啊,我们要感谢林场工人,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不会看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更要感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的文章―――(齐读课题)灰椋鸟。

五:总结:

1、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2、总结并拓展:是啊,让我们记住徐秀娟说的这句话: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去读徐秀娟的其它文章以及有关她的报道,还可以读读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鸟的天堂》,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灰椋鸟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写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颂之情。文章第二大段是重点,而第四、五自然段,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反问句的妙用,让人在思考中体味明理。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课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她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就在 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教学时对作者进行简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鸟、护鸟之情。

二、设计理念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两翼。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领科学的价值取向。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又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随教学进度让学生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和” 、“翘”,重点是抓住美文夯实基础,围绕字、词、句、段进行理解、阐述。让学生较好地由“语表层”进入“意蕴层”,从而进入文本的“意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自的感官去“触摸”、“品味”语言文字,达到与知识深刻的共鸣。同时,注重言意转换,思考文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从而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本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来感悟,通过句式来感悟,通过情境来感悟,力争使语文课堂成为个性张扬、灵性飞扬的精神殿堂;同时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椋”;掌握“杉”、“栖”、“棱”、“涧”四个生字,理解“翘、和”两个多音字组成的词。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能用楷书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和、排空而至、见闻”等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在具体点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从而体会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能用楷书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为歌颂本文作者徐秀娟所创作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上课作情感铺垫。

(一)、导入课题 随“题”识字

1、作者简介,导入课题 (徐秀娟 1964—1987)女,196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1987年为寻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2、解析课题 导入生字

①教师指导课题“椋”的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椋”的读音。齐读课题。

②归纳和“椋”的字形相同的生字“杉”、“栖”“棱”“涧”并强调书写左右结构生字的注意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介绍灰椋鸟。(点击课件出示灰椋鸟图片,看这就是灰椋鸟它正栖息在枝头,它的嘴尖尖的,它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不起眼的鸟,在作者徐秀娟的笔下那么富有生趣,尤其是鸟儿归林的场面)

2、初读感知灰椋鸟。请打开课本,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把你认为难读、关键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多音字

① 水杉 栖息 扑棱棱 深涧

② 多音字 翘首 应和

(三)、赏析品读“归林”,积累词句

过渡:假如你是一个摄影师,让你抓拍文中最精彩的一个镜头,你会抓拍哪个镜头?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鸟儿“归林”的场景?

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了鸟儿“归林”的场景。

2、请同学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初步感受鸟儿归林的场景。

3、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你会用哪个词语?

4,学生自由汇报,并由学生随机板书。(整群整群、排空而至等词语)

5、联系语境,词语归类。(教师将学生汇报词语根据描写归林时壮观的场面和气氛的热闹而分类。)

1、教师过渡:灰椋鸟归林时是何其壮观,气氛是多么热闹,现在就让我们轻轻走进灰椋鸟,走进那片刺槐林,去感受灰椋鸟的世界。

2、提出学习要求

①读: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画:画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③思:边读边思,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教师边出示边讲解要求。)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指导朗读、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过渡:(刚才我们交流了一些描写鸟儿的句子,在交流感受的时候感觉有些凌乱,但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句子时有没有感到凌乱?这是因为?散文形散神不散,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四)、小结第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①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a.从 “一开始”写到“没有几分钟”;b.从“一小群”写到“大部队”;c.从“先回来的鸟”写到“后到的鸟”)

②现在我们来跟随作者完整的感受鸟儿归林的场面,大家一起来合作朗读这一段,分成三部分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过渡:刚才老师欣赏了大家的朗读,现在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的书写能力,古人云:“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这是古代书法家颜真卿练习书法心得,书写本课生字。首先来一起读帖。

①复习本课生字,分析字形及结构特点;

②学生描红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

③用楷书在田字格里书写本课生字。

④书写讲评。(用实物展示台讲评存在问题和优点)

⑤书写小结:同学们看到大家在书写方面的点滴进步,老师就自然想起了一句关于写字的名言“执笔写好字,秀出民族魂”可见写字是人的另外一张名片,老师愿每位同学都有进步写一首漂亮的字。

(六)、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同学们课上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作者一开始就喜欢灰椋鸟吗?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表达对鸟儿的喜爱吗?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看一下回家的作业。

(七)、作业设计

1、听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八)、板书设计

26 灰椋鸟 群鸟归林

排空而至 一批一批 浩浩荡荡

互相应和 边飞边鸣 整群整群

(学生完成)

(此板书的设计意图在于创设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同时拓展、积累词语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与老师完成板书的同时老师随机指导、点评学生书写的姿势、笔顺、字形)

灰椋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生读通读懂有关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句子,进而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录像、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二、学习第二段

1. 默读本段 , 思考 :

(1)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

(2) 这一段的第 3~5 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 讨论 :

第 3 自然段 : 写灰掠鸟开始归林了。

第 4 自然段 : 写灰掠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 5 自然段 : 写灰棕鸟归林后的情景。

3. “我”和同伴早早来到林场 , 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掠鸟归林 , 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掠鸟开始归林了

,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 惊喜 )

4. 我们惊喜的心情 , 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忽然、翘首、遥望 )

5. 指名读 , 读出 “ 我 ” 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 映示课文的第 4 自然段。

(1) 默读思考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掠鸟归林的 ?

(2) 这样的顺序特别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 出示小黑板 ) 填空 :

从 “ →开始 ” 写到 “几分钟后 ”。

从 “ 一小群→小群 ”写到“ —- ”。

从 “先回来的鸟” 写到“ —- ”。

(3) 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 写“大部队”时 , 作者用一个词 ,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 , 哪个词 ?

① “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

②用“ 一一 ”画出具体描写“ 大部队 ” 排空而至的句子。

③指名读 , 突出“ 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整百米长的长队 ”、“ 巨大的椭圆形 ”、“ 一批一批 ”、“

浩浩荡荡”等词语,体会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5)作者又是怎样写“回来的鸟 ” 和 “ 后到的鸟” 的 ?

(6)指导学生理解“好象……又像…… ” 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映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 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 ,叽叽瞅瞅 ,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 ?

“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 惊涛拍打岸滩 ” 呢 ?

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观看录像,再次体会。

齐读。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1、先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2、学生试背第二段。

3、指名背诵(配乐)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3-5自然段。

(2) 用“好象……又象……”、“似……如……”造句。

板书设计: 18 灰椋鸟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归林 几分钟 排空而止 场面壮观

不愿过安眠 喧闹

[灰椋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18、《灰椋鸟》

18、《灰椋鸟》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示:灰椋鸟(图)

怎么样?课文中怎样描述?

但是,作者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象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到底如何?怎会如此吸引作者呢?

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归林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但是,要想把他们归林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样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准备好了吗?

二、            精读课文

(一)

1、自由读课文第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灰椋鸟归林的过程。

3、示:“一开始……他们的叫声”指名读,教师圈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4、你们想听听他们的叫声吗?闭上眼,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空的灰椋鸟呢?

示:“它们大都是……头顶飞过”指读听着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再来试试,把灰椋鸟的多、归林的壮观表现出来。边读边划重点词。

再读,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了词(指读、齐读)

6、天空中一下就有这么多鸟吗?

7、让我们把看到的灰椋鸟归林的情景连起来,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齐读)

这是我们用眼看到了,那同学们你又听到了什么?(指读“先回来的鸟……伙伴汇合”)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这些叫声都是一个调的吗?理解“倾诉、呼唤、应和”,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一课,知道了灰椋鸟的样子(出示图片)引述——“尖尖的嘴……

师:貌不惊人的灰椋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作者和他的同伴在一个下午前去林场观看呢?

二、学习3~5自然段

过渡: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快速读3~5自然段。

2、交流:什么原因使作者前去观看灰椋鸟?

学习第4自然段

1、是啊,灰椋鸟归林场十分壮观,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

再读第4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2、生自由读文、划句子、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及图片)

A、“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从我们头项飞过”

①指名读,评价:你们听出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了吗?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壮观的?

“整群整群”、“巨大”、“一批又一批”、“浩浩荡荡”

③再读句子体会壮观

B、“没有几分钟……,听到它们的叫声!”

①指名读

②理解“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什么意思?

看图,师引述:看,没过几分钟——它们大都是——这时的灰椋鸟真可谓是“排空而至”啊!

4、同学们,当我们看到灰椋鸟归林时,在天空中美丽的声势浩大队形,听到它们如雷般的叫声,你想说什么呢?

让我们呈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另一组读第1句,紧接着第二、二组读第2句,然后一二三组读第3句,最后全班读第4句。

5、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真切地体现到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为什么要如此浩浩荡荡归林呢?

①交流:因为林中有亲人,有伙伴……

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相机出示句子)

③师:是啊,林中有亲人,它们要与亲人团聚,分享食物;林中有伙伴,它们与伙伴共叙友情,互诉衷肠。

④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回到林中在说些什么呢?(播放声音)

A、想象说话

B、指导朗读(指名读:我们能否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快乐?)

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读一读!)

C、让我们走近灰椋鸟的家看看(指名读3自然段相关句子)

D、灰椋鸟对他的家长满意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一开始……投入刺槐林(抓住“投”品味灰椋鸟对家园的热爱!)

E、林子是它们成长的摇篮,避风港湾,远行的加油站,让我们再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齐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剌槐林和竹林,原本就很美丽的灰椋鸟的家园此刻变得更加浪漫而温馨,整个剌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赞成把“剌槐林和竹林说成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吗?”

2、读读第5小节,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意见!

3、师生交流:

①“俱乐部”是什么?

②你赞成吗?理由呢?(灰椋鸟在林中唱歌、跳舞)

A、“看,这几只刚落在枝……在翩翩起舞呢!”

a. 嘴尖尖,背灰灰,黑乎乎的灰椋鸟作者认为它此刻美吗?它怎么一下从灰姑娘变成美丽的公主了呢?

b. 指名读(评价:美吗?)

c. 再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

B、“树林内外……如惊涛拍打岸滩”

a.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

从这个打比方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播放声音),听,他们在唱些什么呢?

④灰椋鸟生活如此快乐,他们在幸福地歌唱,指导朗读。

4、总结:是啊,舒适安逸的环境,唱歌跳舞的灰椋鸟,此刻的剌槐林和竹林,俨然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5、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听到如此热闹的声音,作者不禁这么想:

——(引述反问句)作者被这喧闹而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作者会欢呼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六小节

1、回家路上,她不禁想到——(引述)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3、介绍“徐秀娟”(出示音像资料)

4、让我们怀着对徐秀娟的深深敬意,再读读她的话吧!

四、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着徐秀娟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灰椋鸟的快乐与幸福,鸟儿在这儿安居乐业,可以说这儿是鸟的天堂,其实巴金爷爷也写过一篇文章《鸟的天堂》,课后大家找来读一读,品一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

板书: 灰椋鸟

自然 归林 壮观

闹林 喧闹

和谐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作业设计

1.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2.完成文后习题。

板书设计

灰椋鸟

准备观看

灰椋鸟归林

归来感想

课后反思

《灰椋鸟》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一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印发关于“灰椋鸟”的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鸟儿,人类的朋友》。

2.制作投影片:①指导造较复杂的比喻句的例句;②劝诫儿童爱护鸟类的古诗《鹰雏》。

3.歌曲碟片《一个真实的故事》和影碟机。

4.“灰椋鸟”标本。

第一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前伸,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探微,感悟课文内容。

1)启发学生回忆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写到鸟。

2)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正音,指导。

4)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说出全文主要内容。

5)启发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阅读理解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壮观场面的段落。

1学生回忆、背诵。

2学生提出与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

3学生自己选读一小节,说出该小节的主要内容

4学生阅读、思考,口述.写作顺序和全文主要内容。

5学生自读、自悟。

(1)朗读句子和段落;

(2)提出问题;

(3)讨论问题。

作者等候灰椋鸟

椋鸟(1—2节)

灰椋鸟开始归林(3节)

归林时(4节)

归林后(5节)

作者感想(6节)

一、按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

二、从质疑开始,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思考、学会概括。

四、自学自得,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

1熟读积累。

2迁移运用,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

3简要概括,拓展延伸。

4作业练习。

1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熟读、记忆课文的.3至5自然段。

2教师示范背诵。

3指导朗读背诵。

4指导学生阅读、感悟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联想和想象的。

5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讨论如何从一种事物想象到另外两种事物或者从一种情景想象到另外两种情景。

6启发学生从课文回到题目,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介绍作者爱鸟的事迹,播放碟片。

8布置作业,打出投影《鹰雏》。

1)学生讨论发言。

2)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3)学生试背。

4)井离乡学生讨论发言。

5)学生思考讨论填空。

(1)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好象—–,又象——

(2)雪下了整整一夜,缀满雪的松树枝条,似—-,如—。

6)学生思考发言。

7)学生听介绍,听歌曲,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8)学生作业:

(1)抄写《鹰雏》。

(2)用“—好象—-又象—-”、“—-似—-如—-”各写一段话。

(3)阅读《鸟儿《语文-灰椋鸟》出自:网

六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小学语文课文《灰椋鸟》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灰椋鸟》课文及教案

课文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灰椋鸟水杉郁郁葱葱翘首仰望椭圆互相应和栖息地毯翩翩起舞扑棱棱深涧情不自禁

呼朋引伴

(二)我能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多音字“和”、“翘”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2。文中描写鸟的句子很多,你最喜欢那些,好好读一读,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2。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壮观”的词句。

3。想像说话:“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向归来的同伴倾诉些什么见闻和收获?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

【深入探究】

学生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请你为保护动物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诗词觅趣:唐诗觅“鸟””

请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鸟名,使之组成一句完整的唐诗。

(1)细雨鱼儿出,微风______斜。

(2)草枯______眼疾,雪尽马蹄轻。

(3)落霞与孤_____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身无彩______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殷勤为探看。

四、课堂检测

(一)语音世界(读拼音,写词语)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guī mó

( ) ( ) ( ) ( )

gǎn rǎn qīng sù qiáo shǒu yáo wàng

( ) ( ) ( ) hū péng yǐn bàn qī xī dì tǎn

( ) ( ) ( )

(二)巧手连线(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

挑着箩筐坚强的基础

挂着红榜坚决的立场

贴着黑板坚定的态度

栽着杏树坚实的性格

(三)能力广角(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个像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向我走过来,把我扶起来。( )

2。岩石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 )

3。这时,好像在谁的指挥下,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

4。工人们愤怒极了,像山洪一样往里冲。( )

(四)难不倒我(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五)课文传真(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灰椋鸟开始归林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它们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子里不停地鸣叫,好像在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好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回来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急急地寻找自己的栖息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林中热闹极了,到处可以听到灰椋鸟的叫声。

1。仔细想一想,作者站在观察灰椋鸟的。

2。这段话是按顺序记叙的。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

3。在这段话中,最后三句话之间是关系。

4。用“﹏﹏”划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10个词语抄写两遍。

2。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把它们积累下来吧。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_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课始,我利用谈话方式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重点段落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特别针对“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倾诉”、“百鸟争鸣”、“似……,如……”等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我开始复习时出示灰椋鸟的外貌,到最后没有再出示进行比较,使课堂教学少完整;其次,在让学生想象说话时,学生思路较窄,我没有及时进行思维广度的引导,使课堂缺少了灵_;还有,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上,我觉得自己的评价语言比较贫乏,对学生的激励_不够,使课堂语言少丰富。

一 谈话导入

示:灰椋鸟(图)

怎么样?课文中怎样描述?

但是,作者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象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到底如何?怎会如此吸引作者呢?

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归林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但是,要想把他们归林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样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准备好了吗?

二、精读课文

(一)

1、自由读课文第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灰椋鸟归林的过程。

3、示:“一开始……他们的叫声”指名读,教师圈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4、你们想听听他们的叫声吗?闭上眼,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空的灰椋鸟呢?

示:“它们大都是……头顶飞过”指读听着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再来试试,把灰椋鸟的多、归林的壮观表现出来。边读边划重点词。

再读,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了词(指读、齐读)

6、天空中一下就有这么多鸟吗?

7、让我们把看到的灰椋鸟归林的情景连起来,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齐读)

这是我们用眼看到了,那同学们你又听到了什么?(指读“先回来的鸟……伙伴汇合”)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这些叫声都是一个调的吗?理解“倾诉、呼唤、应和”,

8、假如,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呢?

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小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

9、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他们活泼欢快地叫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作者为了把灰椋鸟归林地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先写了看到的,再写了听到的,写很有条理。让我们再去感受一番,自由读第4小节。

(二)

1、引读:“夕阳渐渐西沉……过早的安眠”它们在林内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歌唱,让我们用眼、耳、心一起去感受吧!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看看那些写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着你,把他们划出来,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把你喜欢句子读出喜爱来,自由读读

2、交流:“看,……翩翩起舞哇!”指名说说。指导朗读。

指明读、赛读、齐读

3、交流“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出示该句,指明说说

那些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聚集到了一起,欢快的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这就是“百鸟争鸣”划出,这声音,似– 如– 谁愿意把着百鸟争鸣的情景读出来。指明读,齐读。

引读:这上万只……欢呼起来。

4、谁能完整的来展现一下林内的景象?(指名读)

5、作者我想此时此刻,不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也一定被感染了。也会想作者一样欢呼起来,会欢呼些什么?

(三)

1、在回来的路上,我想–(引读)

2、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灰椋鸟提供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又怎么会看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

三、小结提升

作者细腻地把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和鸟儿归林后的喧闹而又热烈地场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并且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正切的体验。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吗?

1、出示作者简介

2、播放动画《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为就丹顶鹤牺牲的动画)

通过这段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十分的爱鸟,热爱大自然。

3、让我们一齐包含深情的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全课总结

鸟是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课文学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如果让你给自己布置一个作业 ,你会布置些什么呢?

[《灰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