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研究》课题总结-学科论文
- 文档
- 2024-05-31
- 116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研究》课题总结-学科论文,本文共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研究》课题总结-学科论文
开学初,我对课题《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研究》展开了深入探索和研究,根据前期初步研究进行分析、小结,在所教班级的教学实践中试行、验证,探究音乐教学的设计、指导策略,同时注意寻找规律,初步撰写教学课例及案例。
一、我已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如下:
1、在所教班级进行学情调查。
2、仍然让民主入课堂。坚持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过程,做到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乃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放下“师架子”,与学生一起赏析、一起歌唱、一起舞蹈、一起讨论、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以此为教学态度来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3、重视提高个人研究水平
二、已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1、总结出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非教学因素:
(1)、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研究中期的学生调查问卷中,50%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50%的学生认为老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8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成功来自于课堂掌握方法和教师的鼓励,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取得进步,。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通过练习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练习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集体的和谐氛围
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完全放松、完全放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社会人,教师、家长、同伴对学生个体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真诚地鼓励、真心地帮助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每个成员正确看待学习中存在优劣,宽容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付出。学生感受来自教师、家长、同伴的鼓励、帮助,才会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2、探索出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策略:
(1)、科学正确分组,目前课堂上的小组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很大,这容易造成组员间的不公平参与。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科学正确的分组。注重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搭配,还应分配角色,分享领导,体现真正意义上人人参与的思想。
(2)、把握合作时机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遇到困难、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前,在某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要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疑问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掌声激励法、星级评比法等等、互相评价法使小组学习在轻松、略带竞争的气氛中,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5)、评价多样化,保持学生参与激情。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于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放性教学理念背景下,我们采用了以下评价方式:“学习”评价、“延时”评价、“多值”评价、“激励”评价,以保持学生上音乐课活动的激情。
三、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1、提高合作交流性活动的参与质量,学生合作交流是要作好充足的铺垫。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大气候下,现在我们的音乐课随处可见三人一组、五人一圈的局面,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看似热火朝天,混水摸鱼的大有人在。
2、创造性活动参与,过程设计要缜密。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性活动包含了演奏、律动、创作、创编等活动,要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需要教师在课前缜密地设计每个过程。
3、体验实践性活动参与,要强调要求。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应遵循音乐教育所物有的审美规律,坚持以审美体验和实践为核心。审美体验和实践的形式有很多,如欣赏、自由演唱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我们课堂上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教师在新授歌曲结束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用乐器给歌曲伴奏。为了体现全员参与,给每位学生分发了打击乐器,让其自由练习,最后大结局。从表面上看,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这种没有要求、没有分工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是盲目和混乱的。现在假设教师在分发乐器后,对每一种乐器如何演奏都有明确的要求,自由练习时按要求分工、练习,我想其最后的效果必然会理想许多,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其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强,这方面我们做教师的还得好好研究怎样组织好教学。
四、研究遇到的困难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学校和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要努力放平心态,当学习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时要相互鼓励、支持,要立足长远、耐心细致,克服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自信心不能仅靠某一位教师个人的力量,也不能靠某一门学科的力量,学校和家庭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氛围,形成整体合力,引导学生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2、老师的教学突破不了固有或逐步形成的教学模式,有时因教学时间紧张不能保证练习的时间,经常压缩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受挫心理影响研究的积极性。寻求来自于科研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寻找解决的办法,探求不同的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总结-学科论文
课题树立以来,我抓紧学习,培训部松手,正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统一和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集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如: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和材料,认真上好每一节研究课,根据课题方案分布实施,精心设计,反复修改,不断研究课题方案。强化理论学习,努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也理论水平。结合教学工作,使课题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教学技能,保证课题有序发展。
一、研究过程
1、把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我围绕课题研究,确定自己的实验课题,并把实验课题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把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
2、对照课题方案,改革教学指导过程,认真上好实验课。
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指导下进行的尝试。为了让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我都能围绕课题方案,大胆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指导过程。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使用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研究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与策略
整合是保证学生身心愉快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开拓的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体验音乐的途径,从此基础的音乐课,不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但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都为一条主线服务,让学生对音乐课真正的'产生兴趣。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围绕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结合课题理论学习动机,我大力宣扬三种观念的转变。
(1) 转变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主要条件,也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2) 尊重学生的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回答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经验、感受和想法。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1) 感性入手,欣赏领先。在教学中较大听的力度,多给学生介绍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影视卡通歌曲欣赏,健康的流行歌曲,开拓学生视野。多给学生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鼓励学生多想象,多思考、多感受、多表达。
(2) 演唱结合,注重表演。对音准差,嗓音不好而又好动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参加律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活动,通过表演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唱奏结合,以奏为主。 对节奏感好可音准差、又不善于表演、嗓子又不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乐器方面发展。
(4) 充分利用班级音乐骨干,和学困生捆绑在一起,实施一对一,一帮一的活动。
(5) 鼓励音乐学困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自我参与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交流活动的快乐。
四、研究成效分析
我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音乐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师方面
运用了音乐新课程理念,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五、学生方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实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表现自己;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我相信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会把这一课题不断深化,取得好的成果。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论文
作为一名教师,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乐趣,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数小方块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数数,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再十个十个数,10个十是一百;最后当屏幕上出现杂乱无章的很多小方块时,学生在不由自主地一阵惊叹后,马上想到可以进行整理,然后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一千。悄悄然经历了从复习到新知的引入。然后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数数,借助计数器解决数数难点,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教学中,我时时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所以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很多同学很自然地想到1000。而当得到准确答案900时,在学生一阵叹息后,马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把它变成1000?学生意识到900与1000已经很接近了,只要再添上100就是1000。接下来1000张纸、500粒绿豆、1000粒绿豆、1000粒黄豆……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估数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而且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经常这样有目的地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音乐教学论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江苏 泰州 ●张 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催化剂,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强大动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常常因抽象的音乐知识,单调的技能训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该如何进行兴趣教学呢?重点就在怎样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要使学生进入歌曲意境用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教师仅一遍又一遍地教唱歌谱、歌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导和感染学生;要注重让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背景、旋律、速度、力度、情绪、情感;要注重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尽可能融入一体,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人物、词语等来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大胆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便会喜欢唱歌并且可以感受到旋律美、音质美、歌词美、意境美。
二、乐器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在歌曲演唱或欣赏作品活动中选择性地利用各种小乐器(如:铃鼓、三角铁、串铃、沙锤、钹等)进行教学,可以渲染气氛,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体验京剧的“锣鼓经”等这种需全班都加入的`活动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制打击乐器。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它不仅能启发情感还能表现情感。因此,有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学生一起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一些有助于记忆歌词和表达情感的动作,配合歌曲演唱。有时会准备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其中还可适当加入一些道具。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的旋律感,还了解和体验了多种舞蹈风格,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再进行讲解、纠正或示范练习,最后让全体或部分学生展示成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对音乐地理解,还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引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把竞赛引入音乐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独唱、合唱、舞蹈、表演、音乐知识或人文地理知识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小竞赛,增加学习兴趣。例如:在《西部放歌》单元中,可以先设计个小竞赛让学生了解西部的人文地理和音乐风格特点;在《亚非拉掠影》单元则可以分版块模拟“青歌赛”中知识问答环节的形式来进行小竞赛等。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充分展示自己,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五、针对性引导,诱发欣赏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介绍给他钔。例如:有生动音乐形象的《动物狂欢节》《金蛇狂舞》;有优关旋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蓝色多瑙河》;有表现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等等,以此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对于音乐欣赏,不仅需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还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体验。
六、拓展延伸,引发创作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授学生书本内容,还应该根据各单元的情况进行一部分音乐或知识的拓展延伸,或者有选择地开展主题音乐会,或者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编等等。例如:感受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所带来的不同风格;在《故乡的云》单元可以举行“故乡情”音乐会,利用各种材料设计京剧脸谱,对歌曲填词创编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凡是遇到拓展这一环节,大多教师喜欢采用创编歌词、创编舞蹈等,千篇 一律,没什么新颖的。要创新就要多动脑筋。我们为什么不能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创编呢?或者我们可以改变歌曲的拍号、速度等等,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体验其不同之处。教师要注意在拓展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进行活动,尽量发散其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真正体现出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七、良好的教态,和谐的氛围
教师的言行和师生关系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地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说话的影响力1=0.07 (言辞)+0.38(语调)+0.55(面部表情)。因此,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教师切不可把自身的一些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要学会用语言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之中,引发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还要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和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应爱护和诱导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你对学生每个智慧火花的赞许,对学生上进表现的激励都能成为他们努力吸取知识的动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应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参与课堂中的各项音乐活动,共同感受音乐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进行兴趣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要他学”变为“他要学”,“苦学”变为“乐学”,使学生更好地从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魅力。
(泰州市高港中学)
音乐教学论文:激发学习兴趣创建活力课堂
作者/邱晓燕
摘 要:兴趣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关注和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因此,培养激发兴趣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来说,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如果有了对音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就可以激发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力课堂;教学艺术
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是学生在音乐方面持续发展,甚至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在初中音乐课中,应把培养学习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边远的农村中学,硬件设施不完善,面对的学生是毕业于各自村小学的学生,有些根本没上过音乐课,上过的也是学一两首简单的歌曲,学生素质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如何创建活力课堂呢?我结合我的音乐课,谈谈我的感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堂五彩缤纷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兴趣将会成为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往往在课程开始前就在音乐教室设计、布置好与这一课时有关的氛围环境。如,教学歌曲《说唱脸谱》这一课时,虽说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学生对京剧艺术缺乏了解,在学习京剧艺术的过程中,甚至还带有抵触情绪,因此我为了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课前我利用了很多时间来布置音乐教室。在教室的前后黑板贴满了关于京剧的手抄报。墙壁四周贴上各种脸谱(生、旦、净、末、丑……)生动逼真、色彩鲜艳,漂亮极了,并且挂上一两件京剧的行头。因此,当学生伴着京剧《说唱脸谱》走进音乐教室时,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一个个迫不及待东摸摸、西看看,满脸的新鲜和好奇。当他们欣赏得差不多,摸得差不多了,我趁势问他们:“你们知道今天学什么吗?”生:“京剧《说唱脸谱》。”师:“想学吗?”生:“想。”大家马上快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等待着学这首歌曲。结果,课堂教学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
二、幽默形象,激发兴趣,课堂魅力无限
课堂教学需要幽默,需要妙趣横生。幽默是一种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最高级的智慧。幽默是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我们的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度过,每天面对的就是那么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非常希望能通过音乐课来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因此,每堂音乐课我都会用前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些风趣幽默的笑话、猜个谜语,或请学生讲,从而让学生整节课都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和享受学习。
课堂幽默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学双方都感到轻松有趣。为了使学生记忆知识有兴趣,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幽默的形象吸引学生。如,学习记忆延长记号,我让学生看看它像什么(眉毛加眼睛,任意延长);将反复记号编成顺口溜:“一扇大门两块板,两个按铃门上装,()音乐家门到这里,都得来回走趟。”这样学生学得容易,轻松记忆,也就爱学了。我暗自感叹:幽默真是魅力无穷呀!
三、激励竞争,激发兴趣,课堂激情四溢
竞争,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名词,只是我们以前更多地把它用在体育竟技方面,而现在我们已把它应用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现存在你参加百米赛跑,你是和速度快的一组跑,还是和速度慢的一组跑?”答案非常明确,当然是和速度快的一组跑,因为和速度快的同学一起跑,自己的速度也会变快,这就是竞争的必然结果。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有提高。音乐课上的竞争也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可以是唱歌方面的,也可以是乐器方面的……因此,可以提供给学生的竞争环境和机会很多很多。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音乐在我身边》关于“音乐在哪里?寻找身边音乐”这一环节时,我把学生分成4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分别寻找身边的音乐并进行模仿,比一比哪一组最有创意,哪一组表演得最好。结果他们寻找到了特别多身边的音乐,表演、模仿的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有模拟菜市场的嘈杂声、各种叫卖声、吆喝声、各种铃声,还有做饭时发出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表现方式上有用声音模仿的,用打击乐器模仿的,用拍击身体或拍打桌椅模仿等,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表演得格外卖力,兴致也很高。表演结束后,我们还评出了一些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道具奖……几乎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不同的荣誉。当然,在竞争活动中必须强调的是,要公平竞争,要用健康的心态去竞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四、学科结合,激发兴趣,课堂丰富多彩
注重音乐教学与其他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课堂可利用学生的语言功底,借助美术的色彩、戏剧的唱腔、影视的画面等来吸引学生、感化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丰富多彩。
文学与音乐是形象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拿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让学生边听边朗读,这样,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
音乐与美术是姊妹艺术。在音乐欣赏时,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欣赏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大草原风光摄影,让学生看着那张美丽的草原风光图片,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东西方音乐融合的交响音画。
五、律动表演,激发兴趣,课堂活力四射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形式的活动性,而音乐课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律动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有趣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如,教学《当兵的人》这首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引导学生用“进行曲速度、豪迈在力”的声音演唱歌曲,让学生结合音乐做队列表演。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学生做队列表演,其余三组用进行曲速度、豪迈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四组学生进行比赛,表演好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理解了进行曲,也知道了这首歌曲该用怎样的声音、力度来演唱,又熟唱了歌曲,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欣赏小提琴、钢琴等器乐曲时,让学生模仿乐器演奏,模仿敲锣打鼓,学生边听边“演奏”,兴致盎然,俨然一个演奏家、指挥家的样子。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滋长了创作情趣,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我们要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的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魅力无限、活力四射的快乐课堂,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竞相遨游。
浅谈营造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论文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思维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兴奋焦点
摘要: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的良好教学情绪,能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随时调度自己的教学情绪,使每位学生都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来,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保障活跃音乐课堂情绪,从而实现音乐课堂良好的互动效果。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可能有交往,也就不可能有“教学”。在教学中,师生互动极为重要,互动是促进音乐课生成的必要的条件,但是互动的前提是学生“敢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宽松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注重语言、体态的生动美,态度和蔼、笑容可掬。让学生从教师的亲切中感受温暖,从微笑中得到鼓励。
教师是课堂教学情绪的输出者、引导人。从教学思维的活跃,教学语言的活跃,教学行为的活跃,到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教师的教学情绪都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这种良好的教学情绪,更易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绪的渲染,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需要的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作者就如何在乐理视唱练耳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时间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从而改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出如下观点。
1、营造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思维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讲究的是实效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们很少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对课堂教学情绪的调整和把握。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可利用安静的环境训练学生记忆旋律短句、模唱内容,由易到难,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听觉进行链接式训练。例如模仿旋律短句《放马山歌》,让学生体验,宛如身临于空旷的山野间,节奏、音高、音量应如何处理,使学生产生想象,引导思维的发散,使学生在练习中自主独立思考,促使他们举一反三,加之语言和动作的结合训练,尽可能使每个学生与老师有一次互动交流,把他们的求知情绪激发起来;最后,在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对比学习和总结,对课程整合前后的知识体系进行科学、系统地梳理,让学生再次整理学习思路。再如,在加强学生对音的认知过程中,将七个基本音级与色彩中的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进行联想对比,按自己的喜爱将音和颜色配对记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常常令学生情绪高涨、茅塞顿开,能为以后准确听记音高、音程性质等积累感性的认知经验。总之,教师热情而充满活力的教学情绪的投入,可以活跃教学思维,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产生良好的情绪效应。
2、捕捉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启发性等特点,还具有情绪化的煽动性功能,包括表述语言和肢体语言,声形结合,更加活跃生动。比如说,如何让学生体会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意义呢?通常我们在表现颂赞的、挽歌、沉痛的回忆等,多与慢速度相配合;田园的、抒情的则多采用适中的速度;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多与快速相配合。指挥学生试唱不同速度的旋律进行对比,体验速度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在体验中得出结论。在举例说明的同时,老师的教学语言可运用速度的变化来形象生动地表现语言情绪。语速的快与慢,在表达情绪时有何区别,教师可用课堂教学内容提炼出要点,来分别用快速、慢速进行表述,让学生体会效果如何。再如流行乐中的RAP,如改变说唱音乐的速度,那么音乐所表现的意义就大相径庭了。让学生分组举例讨论,体会“速度”对音乐表现方面的影响力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通过自由、愉快的语言交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使他们对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弱,由情绪低落转为兴趣高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知。教师就是依靠敏锐的捕捉,对富有价值资源加以引导,巧妙利用,捕捉无法预定的教学情景,随时调控教学环节,因势利导,才能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 3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奋焦点与教学行为。
整合后的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要求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当然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过于“活跃”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度”,由易到难,在不断地鼓励中引导学生分析、思索,同时掌控学生的'情绪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次课堂里,先由两个特点不一的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讲述自己对三和弦的理解;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并按照他们讲述的思路进行梳理、归纳。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会因此获得认同和鼓励,心理上得到满足,学习情绪也会更加积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开始时,学生羞于上台,教师的鼓励给予了他们情绪上极大的安抚;学生们讨论时,教师机智的设问和参与使他们探究的热情不断高涨;最后教师的评述,宽容的态度和中肯的建议以及多元的思维方式,又给了学生们开拓思路,不断求索的信心。再如,在做节奏训练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式练习、分组式练习、合作式练习、游戏式练习等活动,在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行为里,师生间的教学热情得到最大的释放,课堂教学效果也得以保证。
总而言之,乐理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是一门融听、视、练、唱等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理论课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随时调度自己的教学情绪,使每位学生都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课堂上,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训练,保障活跃的课堂情绪,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使情绪效应在乐理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实现。音乐教学与内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应该积极把握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发展学生多方面智能,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课堂的重要保障,使音乐教学与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验总结论文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
导向,同时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语文课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会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水》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勤奋、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海伦.凯勒如果心态不好,就没有的后来成就。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名人故事。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以朗读为平台,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壮观场面。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