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本文共14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

记叙文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文体形式,经历小学到初中的训练水平仍停留在“低幼”阶段。抛开学生本身阅读积累不够,生活阅历尚浅缺乏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本身对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没有进行系统的、具体的指导与训练。记叙文的教学在初中三年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结合课文逐步引导,反复强化。

1、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

“布置题目—批改—讲评”这是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题目的布置,常常根据教材单元作文训练而定;批改、都大部分老师显得随意性强;讲评,主要以学生范文及老师自选范文来读为主。题目的布置、作文的讲评,往往没有一个系统性,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指导,初中三年下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低幼阶段。

2、读写“分家”

语文教师80%的时间都用在阅读课的教学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便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时紧、任务重,教师们忙上课,其实“课文”不就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吗?

3、教什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教什么,我们需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细化:

1、立意;

2、谋篇布局;

3、详略得当;

4、情节曲折;

5、细节描写;

6、环境描写;

7、真情实感。明确了自己需要教什么,将这些具体目标分解到六册语文书中,分点训练,重复指导。六册语文书每册都有记叙文,甚至都有经典的范例引导写作教学。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要与记叙文阅读找到结合点,分点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许多语文老师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学生只要多读作品,达到感悟,就能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这种看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我认为,面对紧张的教学课时,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实际,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我认为教师的教法至关重要。唯有教学得法,才能提高效益,少走弯路。叶圣陶老先生曾讲过一句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的。下面就有关记叙文写作中的教法谈几点体会。

一、多角度拟题并选取材料法

当今的作文命题往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随着中考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给材料作文的方式越来越多,因为这种作文形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尽力释放自己的写作欲望,还可以把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出来,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必须写好记叙文。因为写好记叙文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此基础打结实,要想打好这一阶段的基础,尽快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那么交给学生高效的.写作和思维方法就至关重要了。

给材料作文,虽然给人写作的空间很大,但是如果学生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那么也会犯离题万里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让学生看完材料后,首先让学生想到记叙文写作无外乎有两个表现角度:“一是写人的记叙文;二是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先让学生在头脑中选准此次作文的侧重点。再明确,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包含许多个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而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不同,写事为主的文章则从始至终有一件事,要通过记叙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带给读者相同感受和启示。只要把握住了和区别清了这一点,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在立题和选材时就不会发生混淆。

其实,上面所谈的也是记叙文分角度拟题和立意的问题。把记叙文的材料分为“人”和“事”两个角度以后,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所选取材料也就不同,学生根据同一材料写出的作文内容和表现出的中心也就会形形色色,避免立意的千篇1律。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校园的车棚里每天都发生许多不同的故事,以‘车棚记事’为题。或自拟其他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看着大屏幕上这则作文材料,有些学生脸上略有难色。在此时,我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写人”和“叙事”这两个角度入手去想。又提示:“写人可以写学生,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非学生的人也可以到车棚给我们帮助呢”。经过从不同角度提示,写人为主的学生想到了班上的一位好学生经常帮学生修车,默默做好事。有些同学想到了看门的老大爷经常义务打扫车棚,义务为学生修车。这些都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材料。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何立意和选材呢?其中有一位同学构思这样的情节:“放学后,同学们都赶到车棚去取车,可是大家发现车棚门口倒了几辆车堵住了去路,大家埋怨着、咒骂着。一个个从倒了的车上面跨过,踩过,轧过。却没有人去扶,车棚外排起了取车的长龙。这时,高年级的同学进车棚扶起车,他的举动感动了他人。经过大家的努力,道路通畅了,同学们有说有笑的离开了车棚。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选好记叙文的切入点。对于解决学生的材料和立意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能力。

二、详略结合表现主题法

记叙文的笔墨当然要用在记叙上,但是对于记叙的笔墨并不是“平分秋色”。这就涉及到一个详略问题。根据记叙文的分类“写人”或“写事的不同”,要区别对待。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所涉及的不止一件事,那么在确立了中心后,只要将表现主题的六要素写清就可以了,其他次要事件可简略一些。这里讲的六要素的详略也要处理好,六要素不必要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了,例如:我们都学习过魏巍的课文《我的老师》。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老师的教鞭并刚要落下的时候,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边上,老师笑了,我也笑了。”虽然只几句话,但是却交待了地点(教室);人物(教师和学生);事件(师打生)。前两者都是略写,事件是详写。并且地点、人物的交待是隐含的,并没有直接的描述,是通过情节推导出来的。这样的详略安排才会使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

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摆正“人”和“事”的位置,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来表现人的品质,进而突出文章的中心。而对于人的描写要让人融于叙事之中,处理好略写的内容。这就要避免处理详略时犯“避重就轻”的毛病,应把这有限的笔墨用在最有力的情节上。这尺度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人物特征为准则。

三、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任何记叙文中都是有人物的。如何把记叙文中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这就要解决一个方法的问题。我们知道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很多,是不是在一篇文章中都必须涉及到呢?我想这倒不必。我认为选取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来确定。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的主要人物是“闰土”,刻画这个人物,作者最突出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闰土二十年后与“我”见面时称“我”为“老爷”,这一语言的描写,写出了闰土内心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这也是作品所要表现中心的一个方面。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而定。“让人物说什么话”;“让人物有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穿戴;什么心理活动,这一切都要归文章的中心所领导。

此外,通过细节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要注意与人相关的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要根据情节和中心的需要。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犯言语啰嗦的毛病。还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对于“杨二嫂”这个尖酸、刻薄小市民的刻画,就采用了这种细节描写方法。当“向我家索要东西不成,出门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逃跑了。”这个细节既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又写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经济衰落、破败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根据中心设计不同的人称进行记叙。

记叙文中采用第几人称记叙,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需要而定。每种人称都有它的优势。例如:第一人称使文章真实,有利于表现人的内心感受。第三人称记叙的范围广,有利于控制全局,点明事件的中心。

在记叙文中,为了选择恰当的人称,可以采取“假设法”进行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最适合中心的,有利于表现和突出中心的人称来记叙。因为,中心是记叙文的灵魂,一切与之相关的内容必须都能服务于它。例如:“在写有关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时,为了便于感情的抒发,使读者感到真实,并使人动情,最好选用第一人称。如记叙文《我的老师》就用了第一人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魏巍对恩师的敬爱和思念。

总之,在作文课上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要比给学生现成的作品强的多。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现成的果子,不如教给他们如何上树摘果子。”这句话不正好说明了方法和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吗!又如古代有一位名人也曾讲过:“教给学生学习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不也强调了方法对于学生作文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吗?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规律,并用它指导我们的作文实践,引导学生刻苦训练,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问题一:言意不符,文章“糊”了!

很多老师感叹,自己写论文时常会陷入词不达意的尴尬。其实,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也不缺乏论文写作所需的理性思考。然而,一旦开始写作,由于语言文字修养的相对匮乏,行文总似挤牙膏。好不容易“挤”出一些词句来,又总觉得与自己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存在落差,由此导致“言意脱节”的现象。如果此类现象过多,文章表达的清晰度便会降低,从而使读者萌生糊涂感。

例如,有位教师撰写《附加题:想说爱你不容易》时,有这样一段描述:“一年级学生最大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附加题作为一种更加考验孩子智慧与思维能力的题型,需要教师针对孩子的思维特点让题目化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直观。”

读后,笔者不禁产生疑问:是教师命制附加题时注意呈现方式,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直观”呢,还是教师教学课本及作业本所编附加题时讲究引导策略,力求“化抽象为具体,变文字为直观”呢?依笔者猜测,作者本意应是后者,即“附加题的教学指导”,但观其语言表述,确实让人有些费解。

另外,总有一些文章会产生“言过其实”的弊病。例如,有位教师在《如何提高简便计算教学效率》一文的开篇写道:“在计算教学中,简便计算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实在太多。”

简便计算固然不可忽视,但称其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头戏”是否有些夸大了?在这里,用“一块重要内容”替换“一部重头戏”,或许恰如其分。

对策:加强文字表述的准确性。进行论文写作时,不要一味苛求词藻的华丽、文笔的漂亮,首要的是努力促成“我这样想”到“我这样写”的自然转化,清晰、明确、完整地将所要表达的教研思考叙述清楚。无歧义,不偏颇,这是教学论文写作文字表述的价值底线。

如笔者曾在《从“流于形式”到“指向实质”》(《小学教学研究》第8期)一文中,对当前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作出如下描述:“很多教师过分追求解题策略的丰富多样,但对每种策略仅是点到即止,缺乏扎实的本质挖掘。这样一来,解决问题常常显得‘轰轰烈烈’且‘飘忽不定’,学生在由衷感叹‘方法真多啊’的同时,并没能学到多少真正能够发挥长效的策略思想。”由此,将解决问题教学“偏重策略扩面、忽视思维深挖”的激进化状态进行了客观再现与朴实记录。

问题二:内容松散,文章“蔫”了!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会逐渐想到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于是,想到一点,写一点;再想到一点,再写一点;又想到一点,又写一点……这样一来,论述视角齐全了,文章内容丰满了,但总感觉是几层意思的简单叠加,显得随意散漫,缺乏精神。

例如,有位教师在《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行文时这样叙述:“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学习才有亲近感,才富有活力和灵性。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数学概念,总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不难发现,作者企图表达两层意思“依托生活情境体验数学”“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数学”,虽然写得比较清楚,但总感觉两层意思断裂,读起来不顺溜,不如整合为“让学生依托生活情境体验数学、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数学,使数学学习更有亲近感”。

案例与评析不匹配,是导致内容松散的又一原因。就当下小学数学论文样貌而言,“案例+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但“案例”与“评析”常常沦为“两张皮”。

例如,在《浅谈常态化数学教学的策略》一文中,有位教师首先呈现了一个案例:课堂上,老师想挑两名学生板演。其中一名学生已经发现自己错了,老师还是要求学生将错误板演出来,并当着全班同学“检讨”错误原因……应该说,案例比较典型,也有现实意义,但作者评析时只是空洞谈论时代背景、教育理念、课标精神、人文关爱等“大道理”,而没能紧贴案例场景加以针对性剖析,进而提出改进策略。于是,文章的整体性、表达力便被削弱了许多。

对策:重视文字表述的整体性。写论文不同于写日记,它既需要触及某个主题的方方面面,也需要适当整合、有效提炼,并将几个方面的意思娓娓道来,努力实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请看笔者在《纠错:呼唤“平等对话”》(《小学教学》第8期)中所写的一段文字:“学生是尚未成熟的生命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用成人眼光审视显得一无是处,但从儿童视角体味则显得可圈可点。因此,数学教师面对错例,切忌武断独裁,而应巧拓学路。

案例中,华应龙老师基于‘中立者’的客观姿态,引导‘出错者’申辩错理,组织‘观错者’指明错因,让全体学生领会了错例的合情成分和谬误之处。”这段文字围绕“错例”关键词,其三层意思较为清晰:一是“出错”的背景,二是“迎错”的立场,三是“纠错”的实例,从理论到实践,从背后到台前,呼应提升,浑然一体。

问题三:废话连篇,文章“空”了!

一篇教研论文,短的几百字,长则几千字。无论篇幅长短,每处文字均服务于主题论证,因而都是不可或缺的,可谓“少一字则嫌少,多一字则嫌多”。然而,受“越长越好、越厚越好”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当前一些文章“掺水”现象比较严重。

首先,讲重要意义太多,写个性对策偏少。围绕主题(包括各级小标题),很多教师会用大量篇幅描述其价值意义、作用地位。比如,阐述“把握起点”的,会强调把握起点怎么怎么重要;探讨“创设情境”的,则说明创设情境如何如何必要……事实上,绝大多数文章都不可能是关于某个研究主题的“处女作”,所以其重要性、必要性往往已被前人重复千百遍,成为众所周知的“正确的废话”。在这种背景下,论文写作的生命力显然在于:既然这个主题如此重要且必要,我是怎么做的。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该浓墨重彩进行抒写的“个性对策”却被严重“缩水”了。

其次,引名家言论太多,亮自我声音偏少。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习惯于旁征博引,借助专家学者的经典言论作为论据,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一篇文章中引用名家言论太多,则会喧宾夺主,盖过作者自己的声音,使文章显得空洞。例如,有位教师撰写《基于错误资源利用的数学教学策略》时,先后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契诃夫、盖耶、叶澜、魏书生、郑毓信及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诸多理论,全文给人以“名人名言集萃”之感,但对“基于错误资源利用的数学教学策略”的诠释却很不充分。

对策:凸显文字表述的具体性。教研论文作为教师日常教学及常态研究的心得梳理、经验总结及疑惑探讨,重要的是有感而发,并且感得真切、发得具体,切忌“无病呻吟”。而相关的背景资料,仅是“作料”,应控制比重。如笔者曾应邀撰写《课改十年:数学教学的“美丽转身”》(《小学教学研究》第1期),里边关于“素材选择”有这样一段文字:“学习素材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

但如果仅仅关注素材本身的时尚、‘噱头’,而忽视素材呈现之后的数学化过程,那么,素材宛如‘花瓶’,会成为干扰学生数学学习的‘诱惑因子’,导致数学学习走向低效。”应该说,将“素材选择”中的普遍性问题作出了客观、具体的阐述。

问题四:表述枯燥,文章“乏”了!

虽说教研论文无需刻意苛求文采,以“把思考说清楚”为主要目的,但是,作为一种通过文字记录、有待读者阅览的书面作品,可读性还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有位教师写到备课时,有这样一段话:“一节课下来,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啊呀,我忘记提醒学生这一知识了,怪不得作业错误这么多。现在流行集体备课,我也拿来了别人的教案,但看了一下,如果照他们的设计思路,我根本上不了课,完全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所以就老老实实自己备课吧……”

显然,作为一篇论文,这里的写作语言比较琐碎,有些嗦,且太过口语化。另外,有些文章的用语尽管是书面化的,但词汇贫乏,让人缺少了通读下去的兴趣。

对策:追寻文字表述的艺术性。不求通篇美似散文,但对重点部分的表述展开,还是需要适当讲究文学性的。这样做的终极目的,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通过改变表达技巧,切实提升叙述张力,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笔者撰写《新课程: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育》20第9期)时,对于传统教学中“线型设计”的弊端,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就好像是跟随着教师行进在一条狭窄封闭的通道里。没有旁逸斜出的余地,没有驻足细品的时间,更没有回望反思的机会,师生双方就在这样貌似顺利的数学课堂中‘蜻蜓点水’。”这里,借助比喻来说明,通过排比来强调,文章活力便被激发了。

浅谈教学论文写作过程

原创: 安徽江红波

对年轻教师而言,职称的解决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职称的评选,相应的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是必备条件之一。但很多教师对论文的撰写,有着畏难情绪,总觉得不知如何下笔,更不敢去想发表或参赛。其实,教学论文的写作,并不是让人感觉遥不可及的难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撰写论文是手到擒来,援笔立就的。

教学论文的写作,其关键词是“教学”,这对一个有着多年讲台经历的教师而言,是可以理解的。笔者从事多年高中语文教学,近三年来常给很多教辅报纸刊物写稿,根据写作的经验,在这里简要谈谈教学论文的写作规律,以飨读者。

一、教学感知敏锐,一有想法就动手。

这是论文写作材料的主要,论文的写作从感知开始。列宁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知识外部世界的映像,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内容准备的再重逢,在上课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对课文的知识点没有关注到,或是学生对教材内容提出了质疑,做为教师要懂得及时去解决,那个解决的过程,就是一篇论文的雏形。比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最后是身披八创,秦舞阳呢?书上没有解释,有老师抓住这个点,撰写《秦舞阳去哪儿了》。

二、选材角度有慧眼,切入点小易把控。

对刚走上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高深的教学理论一般掌握不多,很多教学刊物上厚重的文章,多是特级教师或大学教授撰写的。做为初学者,要对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学会去分析思考。知识点有大有小,大的知识点难以把控,也是不是一两千字能够说清楚的。选择其中一个小考点,去切入。如写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把近三年高考诗歌题中,跟修辞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其命题的规律和角度,进行总结、分析和探究。或者,对最近年度的高考病句类型中的某个小点,比如“褒贬不当”“成分残缺”等,做到举例翔实,言之有物,就是一篇不错的小论文。

三、常翻教辅用书,他山石可攻玉。

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有订阅的各种教辅杂志或报纸。在有闲的时候,多去看看相应学科的期刊杂志,看看目录里的具体栏目,教学研究、课堂教案、教学心得等等,那些子目录下的文章,更要仔细看看。教学类文章,多来自一线教师对工作的思考,上课遇到的各种问题,它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内容,或可以启发你对相同教学内容的反省。很多教学论文,给人一种熟悉感,必须学以致用。对同栏目的`文章,如果自己有想法,有与其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去尝试动笔。比如他人写议论文的精彩开头如何引人入胜,你可以考虑写议论文素材的运用或是议论文豹尾如何出彩。

四、考虑自身能力,撰写专门稿件。

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知识点,喜欢的兴趣也不一样。有的善于诵读,讲解散文诗歌,精彩纷呈;有的善于写作,指导学生作为有想法。写教学论文,就可以从自己熟知的角度去思考,对日常的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或事件进行撰写。可以从课堂教学,如何声情并茂吸引学生入笔,也可从周记、日记、考场作文写作导入。熟悉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深入思考,找到写作的灵感。比如指导学生作文发表有一定数量,写作文教学类文章,也就驾轻就熟。

五、注意语言表达,叙述必须清晰。一旦确定了论文的角度,写作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文字包括词语的组合、成句、构段、谋篇等。它将构思活动的成果,按照一定顺序编排成系统的文字符号,用最佳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作者/胡葵花

【摘 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际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与社会环境进行书面交际的重要途径,实质上是作者对语言编码,从而创造一个更为合乎英语逻辑语篇的过程。如果学生不具有语篇意识,则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语篇,也就难以实现预期目的。将以语篇意识理论为研究基础,借鉴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培养学生语篇能力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语篇能力;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无论新课标之规定,还是历年高考对书面表达的考查,写作教学始终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实践中可以看到,写作教学中关于语篇意识的培养仍处于空白地带,因此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笔者认为,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写作能力,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高中英语语篇连贯与衔接教学

高中英语语篇连贯与衔接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同时也是语篇的基本网络形式,语篇中的句子和话语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例向学生传授有效的衔接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将前后的句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于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以下经典教学案例:In rockmusic there is a distinct and almost overwhelming beat.Nosingle beat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music today.But each song hasan easily recognizable rhythm.As you listen to a song,your footusually starts to pick up the beat.Before long,(www.fwsir.Com)your entire bodyseems to be moving with it.Your head pounds with the beat,andthere is no room for thought.Only the surge of the music isimportant.In its own way,rock music is as dominant as theRock of Gibraltar.Its message is an overpowering emotional one.在该语篇中,不仅有语法衔接、连词,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识别和学习词汇之间的衔接纽带。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全借助单个的语篇向学生讲解衔接问题,而是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加留意这方面的素材,相信经过多次讲解,学生一定能够掌握衔接形式和技巧,并应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2.语篇段落发展与结尾教学

段落是英语语篇之本,同时也是构成基本 篇章的最小单位和基本框架。但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段落的形成,并非是诸多彼此不相干的语句简单地堆积而成,应当是一些有价值、意义,而且彼此相关的语句为实现某交际目的而组合在一起的,然后利用有效的衔接手段,使整个句子更加的合乎逻辑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对段落写作图式方面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展,尤其是主题句写作时,应当确保主题可写性。对于支持句而言,其作为对主题句的有效论述,要求扩展句必须为主题句服务;对于结论句而言,其作为全段的浓缩和总结,应当体现强调和总述作用。在弄清楚语篇段落基本结构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段落写作,即如何扩展主题句,使之成为一个段落。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是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因果关系以及比较与对比模式,同时还可以按照递降、递增以及总分或者分总和下定义的模式将段落展开。从本质上来讲,该种段落展开方法与该节所探讨的问题是一致的,无论采取哪种具体展开模式,都应当符合段落基本架构,必须由支持句、主题句以及结论句构成。在结尾写作教学过程中,结尾句就是整个段落的最后冲刺,是整个段落的最终浓缩,虽然不是全部的段落都一定要有结尾句,但好的结尾句可以使段落更加的严谨,否则将会出现言出意未尽现象,显得空泛、无力,整篇文章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英语书面表达与教学活动,一直都是令英语老师、学生非常头疼的难题,教师不知怎样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不知怎样去写出色的英语文章。因此,笔者基于新课标关于高中英语写作方面的要求,提出了通过语篇意识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局限于字、词以及句的学习模式,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课文类型】

讲述型

【课时】

一个小时左右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含义,学生可以自己概括记叙文的含义。

2、初步掌握记叙文文体特点,及一般构成要素。

3、明确记叙文写作思路及写作技巧。

4、能对一篇成文的记叙文的艺术价值作简单评价。

5、练习写记叙文,记叙文主题可以根据课题学生情况再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2、让学生初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记叙文要如何构思,如何去写。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1)明确“记叙”(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来描述记叙文的内涵)

记叙文:记叙文是文体的一种。是运用语言文字将关于人或不关于人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发生的前因,经过,结果描述出来。在该叙述过程中包含了叙述者对该事件或现象的理解和情感。

(2)生活处处有“记叙”

(举例)《新闻联播》是学习写记叙文最好的教材。《新闻联播》对每个事件的报道在技术层面上非常好。

2、介绍记叙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可与学生进行讨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3、如何运用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写一片好的记叙文

(1)先欣赏一篇文章

生日

此时此刻,我已不能压抑我心中的喜悦,不知道今天妈妈爸爸会送给我什么礼物。放学后,我背起书包一溜烟地冲回了家。来到家门口,我本想拿起钥匙打开门。如果爸爸妈妈提前回了,在家里摆了个大蛋糕,桌子上有好多好多礼物。就想给我个大惊喜。我这样开门,万一搅了局,可怎么办?虽知道这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机会。但我还是把钥匙拿回了衣袋。郑作其事地敲着门,说说:“妈妈,我回来了。”过了会儿没有动静,可能他们还忙着收起礼物吧,我整了整衣领,又敲了敲,不知过了多久,我才醒悟过来,这只是我的一个幻想。

我无力地打开了门,坐在了沙发上,望了望钟,才6点,早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的我现在不知要干什么,不禁仰天长叹:“无聊啊!”

一阵声音把我从无聊中拉了回来,呀!是不是妈妈爸爸回来了,才不是呢,是我这不争气的肚子。好吧,今天我这“寿星”也来大干一场。说不定,爸妈还会夸奖我,想着便冲进厨房,把门一关:油炸声,油烟机声,咳嗽声,锅铲声,一时其发。望着这好不容易炒出的饭菜,我有点伤心,都七点了。怎么他们还没回,对平时来讲,打110报警失踪都不足为奇。更何况,今天是他们女儿的生日。我慢慢地拔通了电话:“喂?”听到妈妈的声音,可真开心!“妈妈??”我还没讲完,里面传来了妈妈急切的声音:“女儿,我现在还在厂里,今天要加班,爸爸出差了,你自已搞饭吃,啊!对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我没什么好讲的,双方都挂了电话。今天的菜,不知怎么的无论放多少的蚝油,都没有味道。要睡觉了我拖着拖鞋一路拖到房间,突然有个念头,不如钻进被窝里大哭一场。但那泪水是咸的,还是没有味道呢?我坐在床边,掀开被子,突然看见里面有一个盒子。,上面写着:生日快乐。里面还有一个图画册,十分地漂亮,上面署名:爸爸妈妈送,琳收。这时,带着咸味的泪水终于涌了出来。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你的时候,请拿出你的手,摸摸你的左心房,是谁给了你心脏的跳动。

(2)通过对上文的阅读,(和同学讨论)概括上述记叙文较突出的地方:

A、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素材。

B、把事件、人物要写得具体典型。

C、材料详略得当具有典型性,最能表现文章主旨。

D、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升华主题。

E、写完以后多读几遍,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来检验语言是否通顺畅达。

(3)(讨论)明确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的艺术特征:

A:人物事件要典型

B:叙事详略要得当

C:叙事曲折有层次

D:感情升华要到位

(4)在理解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与艺术特征后,进行写作实践。介绍相关写作技巧。(提问)如何将记叙文写好?(答)在这里是有技法的。

如: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细节描写

修辞的使用

语言运用(新闻联播的语言很干净,没有一句废话)

议论抒情感情的控制

对于写作中技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可以尝试,写出后大声朗读,自己品味其表达效果

【教学后记】

根据学生课堂、写作实训反馈情况及时做好辅导。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2、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

3、课外练笔:随时将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周 围的人或事的感受写下来,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独立成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写作

【教学法】

交流引导训练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训练指导]

第1题

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要好好构思 。

第2题

要求学生写夏季,写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夏季里可写的人、事、景、物很多,题中的一段文学描述,对学生如何取材,写些什么内容已作了启示。

如何写好本题,要注意三点:

①喜欢”是贯串全文的`中心,无论写夏季的何种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表现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②②是从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从几个角度来写,都可以;

③③写景、写物、写生活情景等等,一定要写出夏季的季节特征。

第3题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敢于表达真切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在双休日里

【作文题目】

经过一周忙碌的学习,双休日是我们每个同学所向往的。在这两天里,你们可以尽情地去释放、享受。希望你能将最精彩、最有意义的事件拿出来与我们 一起分享,让我们去体味你们别样的生活,倾听你们真实的心声……

请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选材叙事详略得 当,主题突出。

要求:

(1)写一篇记叙文,有一件完整的事例,主题自定,但要鲜明。

(2)选材叙事要做到详略得当。

(3)感情真挚,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

(4)字数不少于600字。

【训练目标】写作记叙文时要做到选材叙事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写作导航】

一、审题

双休日只是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对写作对象是自己或是他人,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未作限定,均可涉及。

二、立意

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是这篇的关键,写作本题,切忌平庸,切不可记流水账地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要注意参与、观察、思考、辨别、筛选、保留有积极意义、丰富精彩的内容。可以表达家庭幸福温馨的主题 ,可以反映周末里学校学习的主题,还可以是反映社会新面貌、新风尚等积极有益的社会生活。写作单纯故事,主题要单一、鲜明。

三、构思

写作本文,主题确定之后,就是要构思选材,学会“截取法”的运用,截取一天中最精彩的生活场景与时段,截取一件事中最精彩的情节与片段,总之为了主题需要,做到详略得当。

四、描写生动,细节细腻,情感真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希望能写出真情实感。

要写出能打动、吸引读者的好,还要做到适当的描写与细节,这样会使你的更有感染力。

五、选材举例

示例一:周末请妈妈教我做煎鸡蛋

情节链条:决定请妈妈叫我做煎鸡蛋(略)→妈妈教我放平锅、倒油、打鸡蛋(较详)→妈妈叫我拿锅铲煎翻鸡蛋的过程(详)→鸡蛋做好后妈妈的夸奖(略)→周末收获或明白的道理(略)

示例二:周末观察蚂蚁趣事

情节链条:在爷爷家旁边的墙角边发现蚂蚁洞,决定去好好观察(略)→抓住一只蚂蚁仔细观察(较详)→回家取肉丁放在洞口静候蚂蚁觅食(略)→仔细观察蚂蚁群体搬食的过程(详)→观察感悟(略)

【实战演练】

请模仿示例编写本周作文《在双休日里》的情节链条。

关于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学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一、方向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百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二、情感要鲜明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三、思考要深刻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要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我们借助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也可以参照一些小说作品中选段来加深对行动描写作用的认识:

a、《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b、类似的行动描写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排出九文大钱”一句。

一个简单的动词,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寓繁于简写人物的典型实例。

②肖像描写: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未见祥林嫂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示例:“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③语言描写: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

④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荔枝蜜》中作者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2、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平叙在学习过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使用过。

3、情节。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作文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但其中也少不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在写人或记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表现手法,当然这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怎样可以写出一波三折的作品呢?

①悬念似情节:习作要善于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方向,叙述中应善于为人物性格的展示设计出悬念。如写一则小文:

例文:照相

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几个外国人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叶。

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边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们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别得罪了人家。给照?咱们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岂不丢人现丑?

有了。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作出了刚才的姿势。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动了肩膀,挤出了围观的人群。

原来,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后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

②一波三折法:

如果写一名同学练习写作,然后投稿,这一个属于尝试性的内容就可以以此写出波折了。构思如下:

③突破常规法:

记一件好事或写一个人做好事,我们可以突破写好人好事的俗套,求先,求变。

请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

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④欧享利笔法:

苏比的6次努力地犯罪行为,都没有让他如愿地到监狱去越冬,而决意改变自己的时候,警察的手却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⑤小高潮法:

《项链》:

情节的构思可以有很多种类、方法,还要根据写作具体内容而定。

二、记叙文写作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过的文章里就有很多体现:

①物为线索:《药》(人血馒头)《一碗阳春面》

②感情为线索:《纪念刘和珍君》(悲愤的感情)

③一件事为线索:《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寻找和运送特效药)

④一句话为线索:《为了周总理嘱托》(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别……)

⑤游踪线索:一般的游记散文常用这种方法。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茅盾的《风景谈》描写的六幅风景画,似乎是届于自然景观,但为了突出人类的活动,六幅画面的后面有五句议论性的句子,这些句子很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逐层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的伟大,最终得出解放区军民乃伟大中最伟大者的结论。

描写的表达方式也绝不可忽视,特别是环境的作用多种多样,应通过巧妙的环境描写来实现它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①烘托气氛 ②衬托心情 ③烘托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点明主旨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一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而下面以《生活写真》,为例谈谈写作技法运用的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让我们有一种新鲜感,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中有些事是令我们的终生难以忘怀的。请以《生活写真》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700字。

①不论运用何种写作技法,应以“真实”为前提。

②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写真”不可只写一事一人,应注意“面”,通过“面”反映事物的普遍性。

a、借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小标题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几个片断,如为了写“母爱的至真”,我们可以利用“梨核比梨肉更好吃”,“别哭,孩子”,“母亲,您老了”三个小标题写作,使文章即具独立性,又有机地统一在“母爱”这一线索上。

b、日记体,最优化的写生活实录的载体。

一个同学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写出了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会处处有感动,只要有感动相伴,我们谁都不是孤独的,既然如此,生命也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而是属于关心我们的每一个人的。每分感动都是一份真,每份感动都是一份情,每份感动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符,而我们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善待生命呢?

c、悬念式开篇。要露而又藏,讲究一个“巧”字。

例:“我是他的亲儿子,他不是我的亲爸爸。”小时的我经常这样伤心地对我自己说。

那时,我恨爸爸,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给我一分钱零花,我不知道为什么与小伙伴吵架,哭到最后的总会是我,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一件小事,妈妈为什么总要千方百计地为我瞒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连亲生父亲的一句夸奖,哪怕只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不敢奢求?

d、撷取生活的情趣,为作文加入调味的一点点盐,使作文更令人耐读。

示例:某日早凌晨3:10,宿舍楼内突然铃声大作,众学子纷纷从梦中惊醒,不约而同地产生“今天怎么这么困”的疑问,直到有人惊呼“才三点钟”,众人才倒头睡下,宿舍楼又恢复了平静。“唉!不知是否最近天气反复无常致使学校电铃也患感冒了?”

e、哲理穿透,使文章深意叠出。

示例:生活是一部电影,一部没有主角而又人人是主角的电影;生活是一首乐曲,每个人都是跳动的音符,缺了谁,乐曲都不会动听;生活也是一盘棋,人人都是其中的一枚棋子,虽然每枚棋子的位置不同,但它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例文:生活写真

有人说:“上高三如同上了‘刀山’。除了每天应付忙不完的作业还得时时忍受心理上的‘摧残’”,可也有人说:“高三是人生中最充实,最壮丽的一年。所有的理想都可能在拼搏这一年之后实现。”高三究竟如何?是苦,是累?是充实,是愉悦?下面的生活镜头,向您展现了一个高三学生繁忙紧张的一天。

镜头一:“起来!起来!”在妈妈颇像国歌词的喊声中,我极不情愿的从被窝里爬起来。“没睡醒”大概是每个高三学生起床后的第一感觉,而“睡眠缺乏症”大概是高三学生的通病,一阵“冲锋”,我终于出得门去。想必妈妈此时也松了一口气。到了自行车跟前,竟发现车钥匙没带。回去取?来不及了。我只得打“神牛”去学校。看来这个世界上不只高三生起得早,还有人在为生活奔波,坐在“神牛”上,我着实有一种满足感。

镜头二:这是教室里最静的时候,连“咳嗽”都变成了噪音。在经过老师一上午的“知识灌输”,同学们都需要“趴桌静养”,门玻璃上赫然贴着“午睡时间,请勿打扰”,颇有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味道。我趴在桌上“想入非非”,我考上了军校,穿上了军装,老师同学们向我祝贺,我一本正经的向他们敬个军礼,却用了左手。是化学老师的近似怒气冲冲的一声“上课”,把我从尴尬中拯救出来。

镜头三:吃过晚饭,我压抑的神经确实需要短暂的放松。和朋友漫步在甬路上,看着操场上奔腾雀跃的身影,羡慕得妒忌。一个男生从我身边走过,自言自语道:“上高三,我还没踢过球呢。”“那他不如我,”我心里想,“我还踢过一次呢–帮人捡球。”我窃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朋友对着落月诗意大发,心中的惆怅写在脸上。“夕阳西下,那是为了明天的日出啊,就像我们现在的拼搏是为了七月的收获啊!”“如此说来,依你……”“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们相视而笑。

“铃……铃……”晚自习的铃声响了。

评语:最后,提醒考生,记事的记叙文应该注意剪裁,使之详略得当,二件事或三件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

附:无言的结局

辽宁锦州市北宁高中 黄金莉

刺眼的阳光,涌进车窗,给人们增添了一种莫名的烦躁。

车厢地板上,有一片被人踩得乱七八糟的水迹,上面横卧着一本书,封面翘翘地抖。

一个说:“我把书给你,你不接好,掉了怪谁呢?”一个说:“我还没接好,你就放了手,怪我呀?”两句话分别不断地重复在两个人的嘴上。

侧目,转身,仰脖,直至立起,全车厢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一点,就连刚才呼天喊地地打扑克的那几位也屏住呼吸,直眉瞪眼地看着。“有戏看了,大家的旅途不寂寞了!”不知谁狂喊了一句。我的国人同胞们哪,你们是不是太无聊了?

卖书的乘务员和买书的青年在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退让,但谁又不好再说什么。女的依旧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男的依旧青筋暴起,虎目怒视。

忽然,从座椅上闪出一位小女孩,她从白色的连衣裙袖中伸出一双洁白的小手,拾起掉在地板上的那本书,用手帕擦去封底的污迹,展平翘起的书面,把书放回座位。她又小心翼翼地从手袋里拿出一本自己刚买的同样的书,递给买书的青年。

争执的双方不约而同地一怔,青年人显得有些尴尬,迟疑了片刻,但还是伸手接过了书。

顿时,车厢里定出了一个纯洁的世界,人们的眼中只有那一袭洁白连衣裙,车内无言。车子外面依旧是明丽的阳光,但却如初春一样柔和,显得七彩澜珊。

[简评]文章精美,不着华辞丽句,在紧张的氛围中演绎着人间的一种纯洁的真情,自然而清新。更可贵的是作者能在精短的文章中融汇多种描写方法:肖像、行动、语言描写相得益彰,直接描写衬以侧面烘托,文章首尾的环境点染。而“无言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记叙文的写作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作者/陈加娟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该说可写的题材还是不少的。写“我”就有真感受、真体验,就会有创意,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但由于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写作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其中主要问题就是选材陈旧。如某学校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样的作文题,并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话说。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年级近500人,结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的作文题材竟然都是“公交车上让座”,选材之陈旧、老套、幼稚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再比如说一次命题作文,以“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带自己上医院的事,问其原因,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这样的题材最感人。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言之有物上下工夫。教师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把某件事的细节指导作详细了,则言之有物,把一个人的思想变化过程的细节讲详细了,则言之有物。(论文范文 )事情的经过可以看得见,只要你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就可以把经过讲明白、写具体。倘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则人无法看到,这就需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实现,去多方面地描述,则一个人的思想就鲜活了、形象了,习作也自然具体了。

言之有物与内容空洞是对立的,解决了内容空洞的问题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以写读后感为例,学生往往以为读后感就是把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者抄下大段的文章,然后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内容是空洞的。,我们可以采用:忆一说一晤一作这样的模式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谈感想,抓住古今中外的名人箴言谈感想,从自己觉得遗憾的的`事和快乐的事谈感想,联系身边和目前实际谈感想,从创作的格言中谈感想。如此,把“忆文”、“说史”、“悟今”、“创词”四个方面的感想写进习作之中,文章也就不会空洞了。

可见,作文是否言之有物,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单靠例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单靠课外阅读是难以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当然,言之有物是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并非凭空形成,这其中涉及到老师的文学素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课的开设与指导情况。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多写素描作文,都是作文言之有物的重要方法。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行文的思路,重在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叶圣陶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的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作者在写作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是把所写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理出个头绪的顺序,是围绕中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流程。因此,思路的外在形式就是文章的 篇章结构。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做到结构清晰、言之有序呢?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列提纲。

精彩的文章往往与完美的结构分不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同时反复照应标题,使文章贯通一气,浑然一体。这样完美的文章结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掌握,对其写作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这样的结构呢?就是模仿,就是反复的练习。吕叔湘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他又说:“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进行文章 篇章结构的训模仿练,学生作文的 篇章结构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对学生进行言之有序作文训练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列提纲。现在,不少学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提笔就写,其结果往往是写到最后,不是四不像,没有文体,就是把握不了字数,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练兵的时候,没有进行列提纲的训练。考场作文,时间短暂,不打草稿无可厚非,但必须让学生预先列好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言而无序的现象。列提纲,就是以纲目的形式把文章的运思过程、写作的详略安排、材料的取舍等以简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它能把主观思想视觉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具有条理性、严密性,对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言之有昧

言之有味解决的是文章美起来的问题。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高了。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美起来。毕竟不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枯燥乏味,甚至是面目可憎,这时就该指导学生按步骤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一种对文章写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文章不厌千回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方人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学生经过反复的修改,会逐渐明白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积累写作经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修改什么呢?用唐彪的话说,就是“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依依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瑕疵稀少。倘一时潦草,便而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步骤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要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文章通顺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很多,其实最适合学生的无非是几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深奥的术语,教师也没有炫耀的必要,无须摆出那样高深的姿态。那样只会让学生愈来愈害怕写作。平时进行写作指导时,只要抓好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了。

以记叙为例,有顺叙、插叙、倒叙。一些老师会批评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没有起伏,不够曲折。其实直叙并没有什么不好,《桃花源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不就是采用直叙的方式吗!王鼎钧在他的《作文三书》里说道:“直叙并不是恶评,平铺直叙才是。采用直叙的手法最忌的就是平铺,平铺就没有起落”。中学生基本上都会直叙,都能叙述出一件比较完整的事情。所欠缺的往往是一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起落、详略、表里。教师如能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详加指导,怎么还会发愁言之无味呢?

再比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描写手段欠缺。抓好学生的描写,重点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比喻、烘托、想象。以比喻为例,这应该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了,可能很多学生不屑使用,或者说老师们也不屑指导。但是修辞手法用得好,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就可以将学生写得平淡的句子拿过来引导他去写写比喻句。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切忌“大”而“空”,要实实在在地发现学生作文的症结,并能切实有效地对症下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223800)

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一、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该说可写的题材还是不少的。写“我”就有真感受、真体验,就会有创意,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但由于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写作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其中主要问题就是选材陈旧。如某学校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样的作文题,并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话说。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年级近500人,结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的作文题材竟然都是“公交车上让座”,选材之陈旧、老套、幼稚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再比如说一次命题作文,以“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带自己上医院的事,问其原因,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这样的题材最感人。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言之有物上下工夫。教师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把某件事的细节指导作详细了,则言之有物,把一个人的思想变化过程的细节讲详细了,则言之有物。(论文范文 )事情的经过可以看得见,只要你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就可以把经过讲明白、写具体。倘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则人无法看到,这就需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实现,去多方面地描述,则一个人的思想就鲜活了、形象了,习作也自然具体了。

言之有物与内容空洞是对立的,解决了内容空洞的问题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以写读后感为例,学生往往以为读后感就是把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概括或者抄下大段的文章,然后写上几句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后感内容是空洞的。,我们可以采用:忆一说一晤一作这样的模式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谈感想,抓住古今中外的名人箴言谈感想,从自己觉得遗憾的的事和快乐的事谈感想,联系身边和目前实际谈感想,从创作的格言中谈感想。如此,把“忆文”、“说史”、“悟今”、“创词”四个方面的感想写进习作之中,文章也就不会空洞了。

可见,作文是否言之有物,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单靠例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单靠课外阅读是难以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当然,言之有物是学生观察生活的结果,并非凭空形成,这其中涉及到老师的文学素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课的开设与指导情况。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多写素描作文,都是作文言之有物的重要方法。

二、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就是行文的思路,重在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叶圣陶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的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作者在写作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是把所写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理出个头绪的顺序,是围绕中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流程。因此,思路的外在形式就是文章的篇章结构。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做到结构清晰、言之有序呢?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列提纲。

精彩的文章往往与完美的结构分不开。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四次提到背影“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作者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同时反复照应标题,使文章贯通一气,浑然一体。这样完美的文章结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掌握,对其写作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这样的结构呢?就是模仿,就是反复的练习。吕叔湘说:“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他又说:“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进行文章篇章结构的训模仿练,学生作文的篇章结构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对学生进行言之有序作文训练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列提纲。现在,不少学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提笔就写,其结果往往是写到最后,不是四不像,没有文体,就是把握不了字数,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练兵的时候,没有进行列提纲的训练。考场作文,时间短暂,不打草稿无可厚非,但必须让学生预先列好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言而无序的现象。列提纲,就是以纲目的形式把文章的运思过程、写作的详略安排、材料的取舍等以简要的文字记录下来。它能把主观思想视觉化,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写作内容具有条理性、严密性,对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言之有昧

言之有味解决的是文章美起来的问题。这种要求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高了。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美起来。毕竟不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枯燥乏味,甚至是面目可憎,这时就该指导学生按步骤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一种对文章写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文章不厌千回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条宝贵经验,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方人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学生经过反复的修改,会逐渐明白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积累写作经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修改什么呢?用唐彪的话说,就是“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依依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瑕疵稀少。倘一时潦草,便而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步骤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要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文章通顺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很多,其实最适合学生的无非是几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灌输一些深奥的术语,教师也没有炫耀的必要,无须摆出那样高深的姿态。那样只会让学生愈来愈害怕写作。平时进行写作指导时,只要抓好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就可以了。

以记叙为例,有顺叙、插叙、倒叙。一些老师会批评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没有起伏,不够曲折。其实直叙并没有什么不好,《桃花源记》这样文质精美的文章,不就是采用直叙的方式吗!王鼎钧在他的《作文三书》里说道:“直叙并不是恶评,平铺直叙才是。采用直叙的手法最忌的就是平铺,平铺就没有起落”。中学生基本上都会直叙,都能叙述出一件比较完整的事情。所欠缺的往往是一些条件,概括起来就是:起落、详略、表里。教师如能在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详加指导,怎么还会发愁言之无味呢?

再比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描写手段欠缺。抓好学生的描写,重点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比喻、烘托、想象。以比喻为例,这应该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了,可能很多学生不屑使用,或者说老师们也不屑指导。但是修辞手法用得好,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就可以将学生写得平淡的句子拿过来引导他去写写比喻句。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切忌“大”而“空”,要实实在在地发现学生作文的症结,并能切实有效地对症下药。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例探

郑谢海

(福建省周宁县第三中学,福建周宁355405)

摘要:记叙文的本质特征是故事性,它是通过叙述故事来实现表情达意的文体形式。要写好记叙文,我们的学生都应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努力讲好自己身边的故事,让自己当好学习和生活中的“故事大王”,让身边的平凡故事更好地展现学习和生活的激情与感动。讲好自己的故事,也就离写出好文章不太远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记叙文;讲故事

在初中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发现很多学生一遇作文课就倍感头疼,无从入手,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懂得讲故事,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故事。其实,叙写好的记叙文也正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样,要善于从小处着眼,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有新颖的立意,还要有精彩的故事悬念,要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点滴和要素和谐有机地串连在一起。讲好身边的故事,才能写出有生气、有滋味的好文章。

一、讲“小事小情”,以小见大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如,散文大师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背影》中,只写了他的父亲买桔子这样的一件小事,却精巧地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还有,法国都德的短篇《最后一课》中,仅通过沦陷区里的一个小学校的一节课,描述了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一些“小事”,但却无限地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真实地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这些写作成功的范例都为我们的学生开展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每年初一新生一入校,我们学校都会例行新生军训。笔者曾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次写作课,布置学生围绕军训感悟和体会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有一位学生以《那一片汗渍》为题,写到这样的一段:

今天是军训的最后一天了。军训的一周里,我的心理经历了从紧张、疲累到现在的坚毅淡定的变化,我收获了很多感想和体会。但在这一周里,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的却是李教官背后的那一片汗渍。我看见李教官每天都会准时到场参加指导训练,都会换上干净整洁的军装。到一天的军训结束的时候,我总会不经意地看到他背后又重新凝结起来的一片汗渍,在绿色军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荧光闪闪,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我想,他那一片汗渍是努力坚持的结晶。没有李教官的以身作则坚持到底,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军训的良好成绩,我们就不可能从第一天的“站没正形、走不像样”到今天的“雄赳赳、气昂昂”的转变;我想,他那一片汗渍是严于教诲的成果,没有他的悉心严格要求,我们就不可能培养起严谨的学习和锻炼的态度……

看得出,这位学生选取了一个较小的写作切入点,他以李教官背后的汗渍这样的不易为人所关注的情景作为自己写作的“支点”,并通过教官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来表达小作者的军训体会和感悟,体现了他独特的捕捉写作灵感的能力,以及巧于借助小细节来体现写作主题的良好素质。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下水文”来示范引路,通过给学生讲述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小事趣事,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写作兴趣,习得写作技巧,并勤于在身边小事中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养成一种自主自觉的写作习惯。二、述“真人真事”,抒发真情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记叙文,不仅要有“真人真事”,还应有真实的情感。要让学生明确,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并勤于掘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述说人和物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好文章。如,笔者曾在七年级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和周边的人和事,以“我”为题开展“讲故事、写作文”课堂比赛。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不少同学写出了许多新鲜活泼、有个性有特色的好文章。如张力军同学就写了“我的第一次闯红灯”,以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闯红灯事件为素材,写出了他不遵守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描述闯红灯过程中的矛盾的心理斗争的文字,形象地表现出他由焦急、紧张到懊悔的心理变化。下面是截取其中一小段:

我眼看着电子手表的时间在一秒一秒跳过,上课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今天妈妈让我自己独立上学,快要到学校的红绿灯路口,我在焦急地等待着绿灯的出现,可是还有一分多钟。我左右看着,却没有车辆通过,只有那安静的红灯在一秒一秒地闪着变化着。我突然想,平时我都没有闯红灯,现在又都没有车,我是不是应该快速地跑过去呢?我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专注起来,左右再看一看,还是没有车。赶紧!我一咬牙,一抬腿就迈出去了。但我心里立刻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边迈步边左右快速地瞄着;突然,我耳边隐约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小朋友,别那么赶,不要闯红灯啊!”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尽快过去……啊哈,我终于过来啦!我飞一样地跑进校门,在上课铃声刚响的那一刻,我终于没有迟到。第一节课,我的注意力始终还在闯红灯的惊险回忆中。我是不是太冒险了?以前老师们的安全教育都忘记了吗?是不是违反了中学生应有的文明礼仪?我一直在想,有点懊悔,有点失落,有点……

写文章就是讲故事,要写好记叙文也不难。这位学生以亲身经历来说自己的故事,并且心理活动描写细致,事例平凡却有代表性,触发不少有过相同经历的学生们的心灵,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认同感,也引发他们再一次思考:“这样做对吗?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吗?我也能像他这样勇敢地写出来、讲出来吗?”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故事。叙写故事,就是描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真实的事件和情感,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

同时,真实的故事也应借助于写作情绪的烘托,适当的艺术化修饰对基于真人真事的情感抒发有着重要的激活作用,具有“艺术的真实”特色的文章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记叙文写作时,不少学生面对真人真事,却未能有效抒发自己的积极情感,这不仅是由学生的年龄、人生阅历及学识的制约,而且在于学生对待生活缺乏激情,缺乏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欣赏生活的态度。所以,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要善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感受“真人真事”中学会体验生活、领悟生活,以情真意切的语言抒写出生活美文。

三、寻“新颖故事”,创新立意

讲故事写记叙文,还要注重创新立意,寻求新鲜独特的文章主题。新颖别致、富有深意的故事更能增添文章的深刻意义和价值。“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指引我们的学生多观察生活、用心领会生活,发掘有意义的、新鲜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写出好文章。如,在每年的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以妈妈为主题的记叙文,多数学生都会有感而发,但有特色、立意新颖的作品却不多见。有一次,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了一篇标题为“礼物”的文章,作者是班上平常很不起眼的小女生谢楠。文中主要描述了她为了在母亲节来的时候,能亲自送一个特别的礼物给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请求同学帮忙,学会了上淘宝网,并借助同学的力量,网购了一付加长洗衣橡胶手套,要在节日时送给妈妈。她在文章里这样写送给妈妈礼物时的一段情景:

这一天,节日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妈妈在匆忙为我准备上学的书包和水杯。我微笑着站在她背后。她一转身,似乎看出我的神情有点不一样,用手摸了下我的额头,就问:“怎么啦?”我轻轻地摇了头,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个小礼物给您,希望你会喜欢,好吗?”妈妈听了,微笑着说道:“不用送我礼物,只要你认真读书,开开心心生活,我就知足咯!”“你看!这是我送个你的礼物,你看看,喜欢不?”当妈妈揭开礼物盒子,看见了洗衣手套时,立刻会心一笑说:“我的乖女儿,妈妈没有白疼你啊!”“妈妈,以后你洗衣服、做家务就可以戴着我送你的手套了,这样你的手就不怕被冻伤了。虽然现在天气还比较暖和,但你可以留到冬天用哈!”

学生围绕母亲节活动主题,都会从“感恩”的视角来写,都能表现出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但要挖掘新颖的素材,从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写却为数不多。谢楠同学以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流行参与网购的实际出发,不像别人都是网购喜欢的衣服、食品、玩具等,而是将自己网购一副手套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为素材,选取了熟悉生活中的“新鲜”场景,树立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表达了另一番意味和意义。所以,要选取“新鲜”事,觅得“新颖”视角,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需要开展拓展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如在材料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准确审题,围绕作文素材展开遐想,积极挖掘素材内涵,找寻新颖的写作视角。其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立意,多肯定、多表扬,帮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鼓励他们写出更多的有新意的好文章。

四、制“故事情节”,精巧设计

说生活故事,写好记叙文,同样也需要精于设计故事情节。优秀的记叙文中,精致巧妙的故事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往往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极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笔者在日常写作教学过程中,总是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许多名家名作都将巧妙的构思寓于故事的情节铺展过程中,如灵活利用象征手法、过渡言志、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等文学表现用法,精致安排文章体裁和各部分的详略布置,还运用点题、呼应、衔接、遣词造句等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在故事情节的矛盾运动中配以精致的语言文字和有效的写作技巧,从而写出了生动真切、有滋有味的好文章。

如,在我校开展“精神文明月”活动中,语文组举办了“我爱我家”征文比赛活动,收到了几十件优秀作品。学生们或讲述家庭成员的典型故事,表现家庭中浓郁的亲情、爱情、友情;或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描述父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情感冲突、理解、升华等;或从生活琐事出发,以家庭中的小事小情为切入点,描写了现代家庭中互尊互助、和睦相处的家庭美德等。这些作品都写得很精彩,他们都在文章的构思上下了很多工夫,在讲述平凡的家庭故事中展现出幸福家庭的鲜活特色,体现了小作者们的别具匠心。其实,这些构思精巧的文章思路在课本里随手可得,在身边的生活中触手可及,关键是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寻新颖的写作主题,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有故事的人。要写好记叙文,我们的学生应学会讲故事,讲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美好故事,在讲述故事中走进学习和生活,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积极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掘不平凡的细节,触发感动,抒发感怀,激扬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晓燕。浅谈作文教学指导―――讲故事式[J].小学教学参考,,(06)。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示范课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CD].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3]陈成龙。我们都是“故事大王”[J].语文建设,2014,(09)。

[4]孙霞。文海无涯写法有则―――试议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之良策[J].新课程导学,2014,(30)

老舍曾谈到过写文章有两个作用。一是整理自己的思想使之明确化、条理化,二是总结交流传播经验。写语文教学论文当然也不例外。

首先,它是一个过程。我们研究大纲、教材有新的领悟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改进有新的收获,或教法、学法指导,语文活动开展有新的路数等等,起初仅仅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一旦要写下来,才发现距离有物有序地表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于是就逼着自己整理思想,弥补原有认识的不足。如果不写,很难发现认识上的差距。

其次是为了总结交流,在语文这个园地里,任何个人不可能将宏观的微观的问题都研究到,都理解透。你在这方面有研究,我对那方面有创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教好学生是从纵的方向上作贡献,交流研究成果是在横的方向上做贡献。可以说没有哪个语文教师没从别人的论文中获得启示,找到借鉴。希望更多的人能拿起笔来,整理自己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为语文教学教改教研园地增添自己的光彩和芬芳。

写论文并不神秘,语文教学论文无非是阐述对语文教育的功能、特征、教学原则、内容、方法等的认识,无非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无非是展示对语文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思考,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你是语文教学教研上的有心人,只要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就能写好语文教学教研教改论文。

平时我接触不少语文教师,从言谈中发现,他们对语文上的一些问题很有见地,有些观点很新颖,例子很恰切,有些作法有理论依据,又有很强的可行性,如果整理下来,就是很不错的语文教学论文。就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来说,不是不会写论文,而是不敢写,没有写,只要思想一解放,好语文教学论文和论文作者就会成批涌现出来。

我们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写论文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有真真切切的实践经验,需要什么例子信手拈来,写出来的东西实实在在,经验便于借鉴。咱们不要白白扔掉了这些有利条件。

写论文视野要宽,选题要严。读是写的基础,要通过阅读了解所在县市以至全省全国和世界,了解语文学科和相关学科,了解最新信息和代表性成果,立足当地实际,放眼全国。要了解别人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将别人研究的问题的方法途径应用到自己研究的问题上来。视野宽了,还可避免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正确确定语文教学论文选题。

确定语文教学论文选题要有三个意识。一是超前意识。报刊发表文章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周期,要考虑论文发表到学习应用尽可能与教学同步,这就需要超前思考,预计教学中会出现何种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写出的论文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二是服务意识。写论文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应当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研究课题。第三是攻坚意识。有句名言叫做“难啃的骨头才有啃头”。不付出努力,不花费大量心血,想轻轻松松是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的。有些难度较大的选题,要有战争年代炸碉堡的勇气,敢于说“让我上”;有些难度不大而恰好是自己的薄弱环节的,也要敢于正视差距,弥补差距,在攻坚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在确定选题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位农民企业家的经验,他说,上项目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精,你精我转”,时时领先一步。上项目如此确定论文选题也应这样,只有如此,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写语文教学论文不能贪大求全,对问题要有真知灼见。从事教学的老师们有具体教学任务的负担,无查阅资料之便,不利于全方位地研究,但也有有利条件,那就是实践。我们会随时对教材、教参的某一点有感悟或有不同意见,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顺利和麻烦。顺利因何出现,问题如何化解,要注意积累这些闪光点、凝难点,并围绕这些“点”进行深层思考,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整理成篇。既积累、传播了经验,又使自己的思想进入了新的境界。确有所感,确有所得,而不是人云亦云,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创作,写的文章才叫论文。那种观点转引,材料转抄,不痛不痒的文字是不能称为论文的。

顾名思义,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学科的有关方面为对象的议论文。一般来说,它应具有议论文所要求的基本结构。首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即引论。在文章的开头要告诉别人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以什么为理论根据。或列举现象,或高屋建瓴,力求问题明晰,引人入胜。其次,要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论文的论点应当有,且只有一个,应当是十分明确的表述,要明白、精炼地将这一观点浓缩,或在开头出现,或在结尾归结,还可用题目显示,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第三,要使标题醒目,结构匀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主标题宜短不宜长,还要保证确能涵盖全文;要有点韵味,不可过分直露;要尽可能展示论点或显示论述的具体范围。一篇论文的题目还要和文章的风格相吻合。文中若有小标题,几个小标题角度、句式要尽可能一致,小标题下的内容要避免交叉或缺漏,要从语法、修辞、逻辑等角度反复推敲,以使读的人能一下子就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文章下分的二级标题领出的各部分之间,以至三级标题下的各个小部分要保证篇幅大体匀称,以免头重脚轻或比例失调。为保证这一点,一定要在下笔之前列好结构提纲,做到胸中有数。此外还要安排好结语,用言简意赅的归结语或富有鼓动性的号召、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收束全文,从技巧上说可篇末点题,可照应开头,可生发要义,大可不拘一格。

写语文教学论文有没有诀窍?说有,无非是老生常谈:多读多写。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愿我们的语文界同仁都积极参与教改教研,致力于教书育人,做学业上的有心人,从敢于拿起笔做起,逐步拓宽研究的领域,开掘钻研的深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1.浅谈论文的写作指导

2.浅谈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论文

4.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论文

5.浅谈初中数学小论文写作

6.浅谈议论文写作审题立意中的思维训练论文

7.论文的写作要求、步骤与论文写作技巧

8.学术论文的写作

9.论文写作要求

10.关于论文的写作总结

浅谈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论文

作者/ 陈鸿珊

初中英语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近年来,听、说、读方面的教学已取得比较大的成功,但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却受到冷落和忽视。

在新编英语教材中,写作内容是依据各单元话题散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许多教师将它视为对话与阅读教材的附属部分,常常一带而过,把它布置为课后作业,使写作教学缺乏指导性和系统性,导致写作成为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学生无所适从,对写作充满恐惧感,习作质量也比较低。其实,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它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文字、图画、表格等),然后让学生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来描述事件或人物,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如何“有指导”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实际谈谈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从词汇教学入手,抓好语言基本功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而文章又是由单个句子连贯在一起组成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要写一个句子,10个单词有9个单词拼写不出来,就什么也表达不了。所以识记单词是书面表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实,在英语写作中使用的词汇是不多的,而且这些词汇往往就是课文中出现的最常用的词语,只要学生掌握了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就足以满足日常写作及考试作文的需求了。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学生词汇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从教几年来,我每节课都会进行课前听写单词和词组,及时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如果学生拼写全对,就给予全班表扬;如果拼写错了,就给予更正,并要求加强背诵。批改后我会记入平时成绩,让学生明白背诵单词的重要性。这样每节课坚持下来,从第一单元到最后一个单元,不断循环反复,直到学期结束。课前听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练习,但是它的作用却很大,学生养成了及时背诵、巩固单词的好习惯,在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英语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书写的规范性

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不仅仅体现在它所表达的内容上,也体现在书面的形式上。如果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字体非常潦草,在改错词时又乱涂乱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大小写都弄错,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作文得分。(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入门教学中,我从26个字母的基本功抓起,要求学生正确、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同时保持书面的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课外,我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并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定期举行英语手抄报征集活动,要求报纸制作美观、书写工整、内容丰富。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出一期,让全班学生都参加,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书写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后写作就不会再出现书写不规范的情况了。

三、以课文为依托,训练写作

现行的初中英语课本,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只要教师在听、说、读的教学中渗透写的教学,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1.以听助写

学生首先是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能力,只有反复地听地道的英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才能说出正确的语言,最后写出正确的句子。所以,我在听力的教学中,先提出几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语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检查和补充,或者根据中学生喜欢音乐的特性,播放他们喜欢的儿歌或是流行歌曲,通过反复播放,让学生把歌词记录下来,长久下来,学生的听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2.以读助写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无论是课内的限时阅读,还是课外的广泛阅读,都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惯,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在课内的限时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或是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改写、仿写、续写或缩写等,这样学生写作的时候就有课本可参照,使写作不至于流于空泛。写作有了参考就不再像学生想象中那么难,他们感觉自己也能像作家似的产生灵感,心中有许多话想表达,大大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另外,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写,通过将自己的文章和学生的文章作比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做法都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它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和培养了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

3.重视语法教学

现在的英语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把英语教学变相为语法教学,但是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许多教师忽略了语法的教学,从而导致了学生语法水平的下降,这对学生准确运用英语产生了不良影响。语法的教学依然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不能完全摒弃。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强调一些重点词汇的用法、基本的句型、词语的`固定搭配等,尤其是对五种简单句基本句型的掌握。其实,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子都是五种简单句基本句型的引申和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课文出现的重点动词和词组,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五种简单句的基本句型造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写出准确、地道的英语句子。

4.重视课文背诵

许多学生向我反映说,在写作的时候常常觉得无话可写,或者是自己所想的东西表达不出来。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教授完一篇课文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加强朗读和背诵课文。经过教育部门精挑细选的课文就是规范的英语文章,只要学生平时注意背诵重要的句子和文章,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表达内容,从而减少失误,写出好文章来。几年来,我坚持让学生背诵课文,一般是在早读的时候检查或是上课前默写,学生完成的情况基本都达到了我的要求。背诵大量的文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四、让学生学会批改自己的作文

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一种反馈和再指导,教师的作用在于肯定学生的写作水平,指出其所犯的错误,然后给学生恰当的评价或指导,不必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有错必纠,将文章修改得面目全非,将批改学生的习作变成教师的再写作,这样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得再多也收效甚微。

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有许多,除了教师详细地批改外,更应该教会学生自我批改,将一些可以自己发现的基本错误改正过来。开始时,学生还不会批改作文,教师就应当做出相应的指导。可从学生习作或课外材料中,选一篇在遣词造句、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较普遍性问题的作文作示范,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学会一些作文批改的基本套路。然后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采用同桌修改或是小组修改的方式,发挥集体合作精神,是一种相互学习和促进的好方法。这些做法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还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要掌握这门技巧,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面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文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