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导入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 文档
- 2024-08-15
- 10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急诊导入式教学法研究论文,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分享。
急诊导入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资料与方法
北华大学级预防专业五年制学生42人。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设计,以统编第七版《急诊医学》教材中的病名共8种按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名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病种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方法讲授。教学方法:按照“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编写试验组病例1例,就有关病例提出有关基础的问题、课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有关新近展的问题。使学生人手一册,在上课前法给学生预习,课后学生带着问题分头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参考书或文献,寻找答案,必要时有代教老师提供部分参考文献的目录,查询有关资料。课堂讲授、交流查询结果及文献结果的批评性评价及应用。课堂上采用SOAP格式引出病例,即对病人的健康问题按照主观资料(SubjectivedetaA)、客观资料(Objectivedata,O)、评估(Assess-mentA)、计划(PlanP)来描述,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临时指定代表,主要对展示的病例作出判断。由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的结果,提出不能解决的及新发现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对各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课程效果的评价:我们采用传统的考试题库,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病种的主、课观题得分的百分率进行对比,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成绩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考试结束后。制定学生评价表,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发放评估调查表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
结果
我们采用传统的考试题库,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客观试题得分进行对比,结果客观题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成绩无显著差异;主观题及总分中,试验者平均值高于对照组,且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讨论
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集中体现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应用PBL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教学(CaseBaseStudy,CBS)[1],并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发现CBS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记忆力。本文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并对此教学模式的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反映基础理论知识的客观题得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反映综合分析能力的主观题得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得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未见优越性,可能与病例设计过程中专注于加强临床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相对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的掌握。未重视记忆的相关问题设计有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改善。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促进师生沟通,学生之间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锻炼了语言交流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综合了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项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比较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理论,代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一学生素质极其有效的途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①病例导入式教学能将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联系,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自学能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考、记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实际临床能力,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②部分学生不认为该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反映,新的教学方法要花费时间熟悉病例及相关知识、查看相关资料以及很好的回答问题,课堂上还要花时间讨论,但所学的东西却不一定是考试的内容,在唯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分数上得到的体现不充分,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考试方式的配套改革。
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
吕桂丹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吉林松原(138000)
讨论式教学既是知识碰撞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尊重、民主的意识都在加强,而且由于要比传统教学更投入于学习,进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起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更具有挑战性也将有利于学生的成就动机、求知欲、好胜心及为克服困难而需要的意志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养成。
软件工程探究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以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以及管理为主的应用型学科,而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教师应该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软件研发,按照软件研发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亲自去摸索和学习研发经验,形成自己的开发思维,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科学性系统性《软件工程》教学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因其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应用性,于是这门课程主要讲述软件系统开发的方法、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开发工具等,并且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结构化方法进行软件项目开发,以及应遵循的开发流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非常重要。《软件工程》因其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教师在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不能用简单的'点对点方式进行知识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孤立地、片面地掌握某个原理,就可能会出现“虚有理论,缺乏实践”的现象。其原因是很多学生死记硬背很多基本原理,一旦让其具体应用就不知所云了。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理论具有片面性,实践能力越来越差的学生。因此,教师如何科学的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开发思想才是关键点,首先要让学生有清晰地认识度,《软件工程》这门学科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掌握其基本原理是该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但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实践开发的思维。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探究教学思想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孔子“启发式教学”,以及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1]。杜威倡导“智慧五步法”,主张科学教学应遵循下列基本过程[2]:(1)在情景中感到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暗示;(2)明确要解决的疑问是什么;(3)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含义;(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3],最大的特点是学习具有积极主动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教学环节:第一,具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会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掘规律的兴趣和能力。第二,确定研究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更准确的确定问题。第三,假设和逻辑推理。让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即提出合理的假设,在应用基本原理或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寻求问题的答案。第四,把理论结论应用于实践。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理论结论还需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学生明白到理论很重要,实践检验理论更重要。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下面以《软件工程》课程中的软件工程管理为例子,简单说明这种教学模式,以下依次就是每个教学环节。
(一)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待求软件的复杂度
例如,在一般性硬件系统中对可靠性设计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简单即为可靠。其实,这个原则也适合应用在软件系统中,现有的软件复杂性度量方法非常多,其中比较著名和实用的就是McCabeQA方法,它能够比较便捷地计算出软件复杂度,并且可对软件进行检查、分析和查找可能导致错误的代码。通过对McCabeQA方法的学习探讨,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适合计算软件复杂度的理论方法。
(二)确定研究目标―――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
软件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我们的目标是逐一找出这些管理的内容,这些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我们确定研究的目标。
(三)提出假设然后逻辑推理
软件工程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软件质量评估,所以我们需要对软件的质量作一些假设,然后在根据现实约束环节进行推理论证我们的假设是否合理。
(四)得出结论作用于实践
在步骤3的假设和推理后,我们可以得出软件工程管理的基本准则,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准则应用到具体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去。
(五)经验总结和讨论
通过实践以后,让同学们总结出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不能照搬书本上的方法和原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理论融汇到实践中去,在用实践来指导理论。
三、结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型教学模式。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真理,这才是教育理论中的探究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彬,李灏.孔子启发式教学法与苏格拉底产婆术之探源[J].中美英语教学,(6):64-67.
[2]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0-48.
[3]施瓦布.学科结构的概念瞿葆奎主编,李一平选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0-35.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必要性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含义
导学式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案通过预习、课堂讨论、教师指导等师生间的互动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导、学是教学过程当中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导学式教学法当中,教师的教是其前提与基础,将教、学相联系的引导是其枢纽与核心,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学习是其最终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是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指出当代的数学教学要在传递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而导学式教学法正是要求教师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到学生本身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引导,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2.符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小学的数学课程在宏观上可分为数和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实践和综合这四个结构。在数与代数方面,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描述;在图形与几何方面,需要学生在认识简单的图形的基础上了解其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着重在教授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综合和实践方面,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适应了小学学科特点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情景的导入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合理地对其好奇心进行引导,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工具来将小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情景中,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千克与克的初步认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小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称,提出“这些工具是什么?”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回答,这时小学生们便会对自己所认识的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等进行介绍,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称的共同作用,小学生们在引导下回答出“都可以称重量”,此时教师便可以抓住时机,进入到课文当中对于表示重量的千克、克的知识的讲解。
(二)场景的设计
场景的设计对学生发掘数学元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设计场景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知识结构的组建,发掘出重点与难点,合理掌控教学的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场景来向小学生展现出更多容易接受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到《周长与面积》这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段阿凡提的故事,在故事中由于羊圈太小了阿凡提无法将新买的羊群全部赶到羊圈中去,在创设这一情境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们纷纷提出“可以把羊圈从长方形改成正方形”“把羊圈改成圆形的话面积可能会增大”等一系列方案,这时教师便能适时地引出周长不变的情况下怎样让面积变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简单化与具体化,从而使小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生掌握了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后,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小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能力都获得了提升,在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比例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以“杆高和影长”为主题来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小学生把竹竿垂直竖立在地面上并测量出竹竿的实际长度、竿影的长度,同时做好数据的记录。在小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小学生们发现,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下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关系,使得学生对比例知识有了更形象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比例知识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计算国旗杆有多高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促进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时,教师要时刻遵循知识教学与智能发展相结合、教导学三要素相结合、重视知识的结构性与思维的层次性、认同比较、民主和谐课堂等多个原则,通过情景导入、场景设计、结合实践等途径来保证保证导学式教学法的顺利、有效进行,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血液学检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血液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该部分内容特点,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
血液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1],其教学难点是细胞形态学,尤其是骨髓细胞形态种类繁多。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血液学检验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其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1正常骨髓细胞形态教学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特点是血液学诊断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正常细胞的形态,在后续血液疾病学习中学生才能理解异常细胞的特点。以往我们采取的是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各种细胞特点,分析细胞形态,学生被动听讲,很难有完整印象,效果很不理想[2]。因此,在这一阶段授课中,我们将骨髓细胞各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任务内容包括:将各系统细胞形态特点配图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且引导其他组学生在镜下找到相关细胞。这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前期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敷衍了事、照本宣科,或者完全讲解错误,起不到引导作用,反而对其他学生造成误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预先指导学生,讲清楚各系统细胞各期发育阶段的要点,列出其最突出、最易于辨认的特点,再让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细胞图片,结合课本制作PPT。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学生多次试讲合格后为其他同学授课,并拍下视频作为教学资料。待学生在大脑中对细胞形态有初步印象后,立即发放骨髓片,让学生趁热打铁在镜下找到已讲解的细胞。在实验课总结阶段[3],教师可以从图库中选取细胞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形态特点再次讲述,加深学生印象。这种学生主导、任务驱动、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性,锻炼了阅读资料、归纳总结、口头表述、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能力[4]。通过初步教学应用,发现学生对细胞的认知能力、辨认准确度均有很大提高。
2病理骨髓细胞形态教学
病理骨髓细胞形态教学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包括很多内容,如红细胞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白细胞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血小板系统疾病。细胞形态变化大而奇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间或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其细胞形态也不尽相同。要在短短的实验课时内了解各种疾病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因此,我们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也引入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理论课上,教师对某一类型血液病的某一具体病例做全面而简单的介绍,包括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结果分析[5],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骨髓涂片检查,特别是病理骨髓片在诊断这类血液病中的重要作用。理论课后,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应疾病病例资料和显微镜系统拍摄的外周血及骨髓图谱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对骨髓象进行分析并出具诊断意见,提出相关检查。在下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分别进行汇报讲解,再与教师和其他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之后,在图谱引导下,学生再利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了解各种细胞形态,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无所适从,其效果比理论课后直接让学生看骨髓片好很多。
3考核制度改革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辨认细胞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的重视程度,我们在教学中实行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将细胞形态考核+卷面考试形式改为过程性考核+卷面考试形式,将卷面成绩由占总成绩的.80%降至50%。改革后的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个人作业、团队作业、技能考核、课堂讨论等。
3.1个人作业
(1)看图认细胞[6]:针对课堂内容,从骨髓细胞资源库中选取相关细胞图片让学生辨认,学生将结果交给教师批改,教师以此了解学生理解程度[7]。我们用这种方法取代了传统依葫芦画瓢的用红蓝铅笔画出镜下细胞的方法,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2)骨髓报告书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让学生辨认细胞形态,容易忽视与理论的联系。我们通过考核方式改革,让学生书写骨髓检验报告,使其全面熟悉、掌握常用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学会分析骨髓象,掌握相关骨髓检验技术,并为常见病下准确诊断,为将来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2团队作业
包括分组讲解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和分析诊断常见血液病骨髓片。高职学生普遍主动学习能力差,缺少学习动力。通过团队作业考核形式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不爱学习的学生迫于环境压力参与学习,从而优化学习氛围。
3.3技能考核
(1)正常细胞形态考核[8]:在要考核的内容(包括各期粒、红、单、淋、浆、巨核细胞,还有肥大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退化细胞等其他细胞)中选取20个细胞,以PPT形式自动播放,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正确名称。(2)常见血液病骨髓片考核:选择形态典型的常见疾病骨髓片(正常骨髓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骨髓片),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要求在90分钟内完成对骨髓片的检验,包括填写骨髓细胞学检验报告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某个具体任务为线索,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9]。这种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技能培训,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欲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0]。
参考文献:
[1]侯振江,杨晓斌.血液学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唐雪元,蒋铁斌,彭伟莲,等.血细胞形态学MCAI课件教学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11(2):196-197.
[3]赵娜,黄燕,韦莹慧.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1):149-150.
[4]陈伶利,李杰,卢芳国,等.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0):97-98.
[5]刘亚琳,吴迪.关于提高进修医师骨髓形态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4):476-477.
[6]魏小平,高启建,刘玉仪.血液病骨髓细胞图片资源型教学系统在血液学骨髓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7(9):884-885.
[7]牟凤林,王静,邓晶荣.血液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J].网友世界,2013(Z2):94.
[8]张强,李玉云.骨髓细胞形态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67-170.
[9]张迎珍.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11):151-152.
[10]褚静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临床基础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44-45.
摘要: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药物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对现有化学药物理论依据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还能奠定从事新药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药物化学的教学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在不断的向前推进。笔者认为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对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意义;应用分析
0引言
我国在医学教育改革中较常采用的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分别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都是以致力于以学生主动学习代替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学习作为中心,把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做学习的主要任务。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两种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角色的差异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差异。经过医学界多年的对比分析,更适于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广泛运用的是案例式教学法。
1案例式教学的内涵
哈佛法学院在1870年最早提出案例式教学,主要注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传入我国,最先在医学和法学学科中运用,后来在管理和其他学科教育中也有所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自从传入我国100多年以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和广泛运用。我国的案例式教学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后已经逐渐趋于规范,并对教师和教学环境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案例式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是它最主要的本质。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会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真实事例进行模拟,让学生来进行体验、分析、决策。案例式教学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提出的相对比较典型的案例抛出几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和讨论的方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回答,最后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一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式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升,它同时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
2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案例式教学的先导是突出病例,基础是问题,主体是学生,原则是教师主导。对案例式教学合理的运用对我国医学教育务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案例式教学对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关于加强对医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十分符合,要知道案例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医用教学方法,它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以及对学生的高明培养方式。
2.1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意义
在我国有很多学习药物化学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普遍反映的一个现象是对药物化学缺乏学习热情,因为药物化学知识点非常多,覆盖面大,与有机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均有紧密的联系。药物的结构,药物的命名,药物的合成,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代谢和用途等构成都是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些知识点内容关联性不高,致使学生学起来印象不够深刻,思维能力差。而现在的教学活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结构式课堂教学,采用的还一直是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教师教授的传授;不重视实践工作,重视理论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去主动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就是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案例式教学对解决以上问题非常有效。
2.1.1案例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式教学有助于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性向学习的主动性转变。案例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要求更强,学生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答案,及时的查阅资料,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另外,在案例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可使学生终生受益,由此看来案例式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
2.1.2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病例和在案例中分析思考问题以及讨论发言,注重把问题作为向导,对提高学生把医学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案例式教学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2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应用中对教师教授的意义
采用案例式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模式教授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把案例作为补充内容。案例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探讨隐含于案例背后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案例式教学将课堂设置到有意义的案例情景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案例式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还因为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仅如此,教师教授灵活的应变能力的具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案例式教学对于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来说是一次挑战和变革,案例式教学法被大部分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因此,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3.1案例引入
根据教学进程并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案例的引入,当然教师也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引入不仅可以穿插在各章节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选择在某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当然,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交叉式进行案例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还可以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综合运用能力。
3.2案例探讨
案例式教学要多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理念,所以案例式教学应该把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把学生作为讨论的主题。学生探讨的方式可以是小作讨论,也可以是分组辩论,还可以单独推荐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发言,总之,学生的讨论方式是多样化的,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
3.3概括总结
学生把问题讨论完以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归纳点评查漏补缺,理清案例分析的思维和脉络。教师的总结要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基本化为己用,案例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可以采取考试或问卷调查这两种形式进行,以便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牢固的知识网络。
4总结
综上所述,案例式教学的开展运用是一次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结论是案例式教学方式适合病理学这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案例式教学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广大药物化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世盛,高志刚,宋其玲等.药物化学教学中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15):114-115.
[2]周军,王爽,刘腾飞.案例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07):497-500.
[3]王茵,赵宝珍,蔡珠虹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5(04):375-376.
[4]杨春江,王荞,何莹等.问题导向结合案例式教学在超声诊断实践课程中的持续改进[J].重庆医学,2015(16):2290-2291.
参与式教学法应用研究的论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关注度的升高,如何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受教育程度及综合素质培养,成为了业内关注的话题。参与式教学法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从参与式教学法自身入手,通过阐述参与式教学法的起源和发展,借鉴其他学科在参与式教学法中的应用,同时结合会展专业的自身特点,分析出会展专业需要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原因和意义,并给出实施的策略方案,以促进参与式教学在会展专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研究评述;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在全国教育工作中的不断普及,大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法,自从20世纪末由西方引入中国后,很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我国会展经济的快速增长,激发了对高素质会展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会展专业教育更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更加强调教育方式上的革新。本文通过梳理其他学者关于参与式教学法内涵的研究以及参与式教学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该教学法在会展专业的应用可行性,以此丰富会展教育,培养更多会展专业人才。
二、参与式教学相关研究
尽管学生参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定义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Harris,)。Nystrand和Gamoran(1991)提出学生参与是一种描述学生参与教学意愿度的方法。Chapman则认为该定义应更加关注教学行为中学生参与认知、行为和情感因素。Willms(2003)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和评估学校教育成果,参与到学术或课余活动中。而Dunleavy(2008)界定了学生参与的三种类型———行为参与、学术认知参与和社会心理参与,后经过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逐渐演变为社会参与、制度参与和理智参与(Dunleavy&Milton,),分别从三个角度描述了校园生活的归属感、学校教学的制度和学习的认知与情感。,George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学习参与模型,该模型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收获主要受学生参与度的影响,而学生参与度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行为(学习习惯、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学习动机、学习时间等)、学生背景(学业准备、入学机会、天资与入学意愿、家庭背景等)以及高校条件(新生体验课程、学术上的支持、校园环境、服务项目、教学方法等)(George.Kuh,)。同样,Barkley()也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参与式教学是动机和主动学习的结合,动机需要三个要素:自治性(autonomy)、精通性(mastery)以及目的(purpose)(Pink,2009)。经过深入研究,西方学者总结出学生参与的三种演变形式:一是帮助弱势学生参与学校生活。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学生参与的学术概念主要突出活动时间和参与度(Smyth,1980),学生参与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二是协助课堂管理。20世纪90年代,对于逃课和扰乱课堂方向的研究不断增加,“脱离课堂是导致不正常行为、旷课和成绩差的主要原因”(Carrington,等)。作为日常教学管理的策略,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协助管理课堂。三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DavidMiliband(2003)提出21世纪教育的'核心是为一生的学习而学习做准备,将参与式教育视为一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表现,同时塑造自我引导学习的倾向。目前,学生参与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会学习,也是帮助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的理解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成为学习各种科目的有效工具。21世纪以来,中国学者也对参与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娄祖安(2009)认为参与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参加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李森、李霞()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师生处于同等层级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活动合作与知识互换,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王升()提出参与式教学指学生自主参加学习活动,达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本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师生以同等的身份参加学习活动,利用不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和分享信息的教学方法。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在参与式教学领域的探索集中在课堂主体、实施方法和应用研究。其中,有很多学者提出了适用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应用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或者课程分别是经济地理学(黄琚嫦,蔚霖,张亚丽,2010)、餐饮服务与管理(马瑞,)、中国近代史纲要(董一冰,)、声乐专业(林妮,2013)、移动互联网(董文琪,2014)、酒店康乐管理(王蕾蕾,蒋露娟,2014)、思想政治理论课(董一冰,刘静,2015)。上述应用研究分析的思路一般分为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参与式教学的操作模式以及参与式教学的反馈技巧。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对于参与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团队等合作能力的价值是持肯定态度的,但由于不同专业、学科的差异,应用研究的适用性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尽管目前在酒店专业有2篇讨论参与式教学法的文章,但对于会展专业来说,经验还不是那么直接,可借鉴性和可代表性还不够。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目前,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和效果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很多教学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其在会展专业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弱。关注参与式教学法在会展专业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该方法的作用,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打造更专业的会展人才,丰富会展专业的培养体系。
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级学生11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所学习的操作项目相同。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组。建立一个护理人员的模拟环境,这是进行实践的重要基础。模拟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能让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从而提升职业使命感,提高学习兴趣。模拟体验的具体操作是,现有教师进行真人示范,再由学生分组进行病人与护理人员的演练,让学生在护理人员与病人两种角色间进行体会。
2.对照组。对照组就是传统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将关键内容,学生机械的对其进行记忆,教师不做过多的引导。
(三)评价标准
此次实验两组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教师根据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人员这一职业的认知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定。
(四)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用到的数据均用SPSS22.2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P
二、结果
(一)患者认知程度对比
对照组学生在角色认知上普遍较差,不能体会患者的痛苦,能够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人数占29.09%,而实验组通过体验,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占98.18%,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二)对护理人员的认知
通过体验,实验组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能更清晰的明白自己的责任。
(三)团队协作能力
体验式教学需要同学们分组,互帮互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对照组则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两组学生在团队协作上具有很大的差距。
(四)动手能力
实验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亲自操作,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而对照组同学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三、结语
通过此次试验,实验组同学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学生在角色认知、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动手能力上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对照组同学则无明显提升。对比两组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可以看出,应用体验式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实际情景模拟,在角色扮演的时能亲身体会到患者感受的痛苦,明白护理的重要性,只有规范操作,患者所受的痛苦才能最小化,这也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有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同他人合作才能更好完成护理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团队协作意识,学会配合他人,达到效果最大化。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护理人员的职责,提高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心态。所以体验式教学法应当在护理教学中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提高未来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研究式教学法在硕士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研究生专业理论教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学的特点。本文以研究生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研究式教学法在硕士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研究式教学的两种模式,详细研究了研究式教学的方法步骤,对开展研究式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研究式 教学法 模式 过程
人的行为受着思维的支配,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行动具有指导意义,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
实践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通常教师讲授大约占80-90%,研究讨论大约10-20%。此种教学法对硕士层次来讲,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在知识的认知上缺乏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基本素质得不到大幅提高,因此,必须推动以研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研究式教学法概述
研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课题)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再发现”真理的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进行学习,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研究式教学不等于科学研究,而是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学习研究去获取知识,加探对某一问题的理解。
研究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学术和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品德培养与训练,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研究式教学包括研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方法训练、研究式思维方式训练几部分。
研究式教学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几个重点因素:一是搜集的.材料是否全面、可靠,是否能反映事物的联系和全貌;二是对材料的消化理解、分析加工是否到位,教师和学生对本领域是否熟知;三是师生双方能否就本领域提出与众不同的思想观点;四是能否根据自己的观点建立与之对应的理论。在以上四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理性的思维。思维是理性认识过程,是有意识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加工制作的过程。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生教学,应侧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非常规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研究式教学分为两类模式:第一类是教师引导研究,主要方法是教师针对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学习研究,以把握学科前沿知识,此种模式一是针对基础较差,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二是主要在课程教学的前期进行,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知道学习的主要方向;第二类是学生独立研究。这种模式一是适合于基础较好,专业知识较为扎实,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二是主要在课程的后期教学中采用。此类模式主要方法是学生针对课程内容,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学习。
研究式教学的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何时采用、如何采用要具体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综合选择。 三、研究式教学的方法过程
遵循教学规律和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式教学过程通常是通常由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并发现问题——提出论点(课题)——讨论思考——建立理论(撰写论文等)等五个环节构成。
一是搜集整理资料。根据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程进行前,应明确对学生提出课程要求,要向学生介绍木课程学习的基本目的、基本方法、采用的手段等,特别要介绍本课程需要准备的书籍、资料等,学生应根据教师要求,广泛收集与课程有关的书籍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以备学习研究之用。
二是学习并发现问题。教学过程即是学习过程,也是发现过程。研究式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首先要学习并熟悉本课程的知识。所以,教师要身体力行,按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思路去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学习、科学思维、科学发现的训练。为此,教师的“教”,要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由知识传授、技能训练,逐渐变为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面的指导,把教学过程模拟为发现过程。
三是提出论点(课题)。教学性科研活动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其科研兴趣,并使之初步掌握科研的方法。学生从课程开始,教师就应当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科研的基本训练。如指导指导学生查阅文献、使用工具书、处理实验数据、整理科研资料等。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如组织学生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或研究活动,举办小型专题学术讨论,参加校内或校际的学术研讨活动,结合课程学习撰写学术性文章,等等。还可以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某些科研工作,如在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担任助手,结合专业学习进行技术革新或撰写学术论文等。
四是课堂研讨。研讨是一种进行知识信息交流、智能碰撞、互相启迪的教学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将单向平面型的知识传递变为多向立体型传递,扩大了教学空间,使学生在讨论中接受知识,激发思维,增长智能。进行课堂研讨可采用五种具体形式:第一、讨论式讲授。这种教学不是把所教的内容写成详细的讲稿,由教师按既定的讲稿进行讲授,而是要求教师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范围、重点,围绕确定的主题,在阅读有关教材和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都以讨论者身份在讨论中进行争辩。第二、理解性讨论。一般在教师讲授之后,分教学组展开讨论。其目的在于消化和吃透所学理论观点或疑难问题。有些理论观点,在教师讲授以后,由于内容比较复杂,学生一时难以深刻理解其含义,必须采用这种理解式讨论的方式,通过师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统一的理解。第三、探讨式讨论。主要对理论问题和理论应用问题进行讨论,可分为理论探讨和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两种,其中理论应用问题的讨论是重点。第四、辩论性讨论。由教师选择一些带有普遍性和有争议的问题,经事先充分准备后,选派代表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展开辩论性讨论。辩论式讨论往往具有观点的代表性,进行讨论式一定要准备充分,讨论中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讨论辨析,防止强辞夺理,把错误的观点正确化。第五、竞赛性讨论。由教师选择一些带总结性和应用性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组为单位经充分准备后,聘请若干教师担任评委,展开辩论。以上各种讨论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种讨论形式,教师首先都要选好讨论题目,加强组织引导,创造良好气氛,并做好讨论小结。
五是建立理论(撰写论文等)。研究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模式,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撰写论文既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科研训练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总结学生课程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指导选题是这一环节的核心,教师在指导选题时,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使专业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得到全面应用;课题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选题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要在经过努力确实能实现的前提下定题。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根据题目,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论观点,论文要具有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研究.解放军出版社.
[2]张宝书.军队教育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5.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