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析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论文,本文共1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简析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论文

简析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对幼儿进行心理、人格和情操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全面育人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术活动,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借助美术活动,如画画、做手工等,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培养人格,陶冶情操。文章从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方面探讨其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人们可以从一幅幼儿的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会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有一件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学生画了一幅关于他一家三口的画,他拿给笔者看并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我今天很开心,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一开始看到这幅画,笔者觉得很普通,可是仔细一看,画面中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在两边,笔者就问他为什么旁边还有两个房子,他告诉笔者,今天爸爸和妈妈带他出去玩了,所以他才很开心。后来笔者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住在一起,只有偶尔在周末时爸爸妈妈才会一起带他出去玩。其实,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绘画就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要掌握幼儿美术教育这把钥匙。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能力的提高

对于幼儿毫无“艺术感”的绘画,我们往往会觉得是一种涂鸦,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其实,如果幼儿绘画的画面符合大人的审美观,那就不是幼儿绘画了。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可能几根线条就是一棵树,一个圆圈就是一朵云,我们不能理解幼儿的画面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古时的甲骨文就和幼儿时期的涂鸦很像。幼儿在涂鸦时,也是将自己脑海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有时候大人之所以看不懂幼儿的画,是因为两者的想象力和认识能力有差别。大人世界里的.事物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而幼儿不一样,他们的世界里太阳会唱歌、小猫会跳舞、电视机会长出脚,这正是幼儿想象力的表现。当你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看我的超级奥特曼。”这时请不要说画得不像或者画得不好,因为这是幼儿自己通过观察画出来的事物,有时生活中大人不屑一顾的事物在幼儿眼中会以特别的形象出现,这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幼儿情绪的及时宣泄

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心理学家在治疗时让病人先画一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中也有这么一项内容,即通过幼儿的绘画看出幼儿心理疾病的根源。幼儿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生硬、重叠,颜色暗淡,说明他当时情绪不好;相反,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丰富、柔和,色彩明亮,则表明他当时的心情还不错。

三、使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在平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大脑,而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画什么东西、应该怎样画,并对双手进行控制,这些会促进左右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时,对颜色、形状和构图等的思考,无意间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认知能力,这对幼儿右脑的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绘画可以让幼儿同时活动左右脑,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和方式,让左右脑同时工作。

2至3岁的幼儿绘画基本上属于涂鸦,3至4岁的幼儿对事物的描绘逐步有了一定的形,5至8岁的幼儿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自己掌控画面了。从筒单的涂鸦开始,幼儿就在不断创新,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如,让幼儿创作出一张游泳的绘画,幼儿如果游过泳,肯定对游泳有一定的了解,他会回想游泳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游泳时穿的是什么衣服,游泳池旁边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潜水时眼晴不敢睁开,或者水进眼晴时自己是什么感觉,等等,幼儿只有亲身经历过游泳才知道这些,同时这也是对幼儿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游过泳之后,幼儿自己心里肯定有了对游泳的看法,是喜欢还是讨厌,要是喜欢,他画这幅画时可能就会用比较明亮的颜色,要是不喜欢,可能会用暗淡一点的颜色,这正是幼儿情绪的一种宣泄。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人们可以从一幅幼儿的画中看出他想表达的东西,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都会表现在他的画面中。有一件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一位学生画了一幅关于他一家三口的画,他拿给笔者看并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我今天很开心,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一开始看到这幅画,笔者觉得很普通,可是仔细一看,画面中有两个很小的房子在两边,笔者就问他为什么旁边还有两个房子,他告诉笔者,今天爸爸和妈妈带他出去玩了,所以他才很开心。后来笔者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住在一起,只有偶尔在周末时爸爸妈妈才会一起带他出去玩。其实,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绘画就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要掌握幼儿美术教育这把钥匙。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能力的提高

对于幼儿毫无“艺术感”的绘画,我们往往会觉得是一种涂鸦,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其实,如果幼儿绘画的画面符合大人的审美观,那就不是幼儿绘画了。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可能几根线条就是一棵树,一个圆圈就是一朵云,我们不能理解幼儿的画面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古时的甲骨文就和幼儿时期的涂鸦很像。幼儿在涂鸦时,也是将自己脑海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有时候大人之所以看不懂幼儿的画,是因为两者的想象力和认识能力有差别。大人世界里的事物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而幼儿不一样,他们的世界里太阳会唱歌、小猫会跳舞、电视机会长出脚,这正是幼儿想象力的表现。当你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看我的超级奥特曼。”这时请不要说画得不像或者画得不好,因为这是幼儿自己通过观察画出来的事物,有时生活中大人不屑一顾的事物在幼儿眼中会以特别的形象出现,这也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幼儿情绪的及时宣泄

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心理学家在治疗时让病人先画一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中也有这么一项内容,即通过幼儿的绘画看出幼儿心理疾病的根源。幼儿有着天性的童趣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生硬、重叠,颜色暗淡,说明他当时情绪不好;相反,如果幼儿涂鸦的线条丰富、柔和,色彩明亮,则表明他当时的心情还不错。

三、使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在平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大脑,而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画什么东西、应该怎样画,并对双手进行控制,这些会促进左右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时,对颜色、形状和构图等的思考,无意间培养了幼儿的判断、认知能力,这对幼儿右脑的开发也是很有好处的。绘画可以让幼儿同时活动左右脑,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不断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和方式,让左右脑同时工作。

2至3岁的幼儿绘画基本上属于涂鸦,3至4岁的幼儿对事物的描绘逐步有了一定的形,5至8岁的幼儿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自己掌控画面了。从筒单的涂鸦开始,幼儿就在不断创新,从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如,让幼儿创作出一张游泳的绘画,幼儿如果游过泳,肯定对游泳有一定的了解,他会回想游泳需要注意什么,自己在游泳时穿的是什么衣服,游泳池旁边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潜水时眼晴不敢睁开,或者水进眼晴时自己是什么感觉,等等,幼儿只有亲身经历过游泳才知道这些,同时这也是对幼儿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游过泳之后,幼儿自己心里肯定有了对游泳的看法,是喜欢还是讨厌,要是喜欢,他画这幅画时可能就会用比较明亮的颜色,要是不喜欢,可能会用暗淡一点的颜色,这正是幼儿情绪的一种宣泄。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詹 菲

(陕西师范大学)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类大脑成长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教师与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幼儿的成长。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作用以及策略三方面研究了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成长

一、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幼儿美术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有形、有色以及特定背景的艺术活动,增大幼儿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是这样阐述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于幼儿观察到的物体外观、颜色、形态以及结构等,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或者手工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帮助他们初步建立起审美意识。”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1.幼儿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感性认识,保护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活跃性,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缺少了美术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体系就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能够开发被教育者的潜能与创造力,对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我国很多儿童美术教育学家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儿童绘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智力的发育情况。实际上,绘画的过程是双手与大脑高效合作的过程,能够反映出儿童对色彩的感受与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观察与理解能力、对美的体验等。换句话说,绘画的时候儿童是全身心投入的,这无疑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大有裨益。

3.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每个幼儿都有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只要开发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美术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喜欢绘画以及能够创造性地画出具有显著个人特色的图画。很显然,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有助于令他们成长为社会的精英,为人类与自己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做得最多的就是观察,通过观察,他们会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幼儿一般都是先对事物进行观察,然后才拿起画笔进行绘画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就相当于找到了通往知识世界的捷径,他们能够更快地领略到知识的无穷魅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对提高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大有帮助。

5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最直接指标就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本身又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必须以想象力为依托。换句话说,离开了想象力,创造力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只是空谈。幼儿绘出的每幅图画中都体现着他们的想象力,对于并没有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幼儿而言,他们画笔下的世界都是来源于想象的。洪红曾经说过:“绘画是激发孩子想象力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词汇量很少,绘画就成了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在绘画中得到成长。

6.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其他作用

美术教育能够强化幼儿与他人交流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在集体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会进行合作,在绘画中就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美术教育还能够加深幼儿对情感的认识,让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将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而是学会爱父母、关心他人,培养起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1.创造轻松活泼的绘画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将幼儿作为课堂的主体,而自己则是引导者,为幼儿创造更多可以表达与探索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多去外面的世界之中倾听与观察,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自我发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正确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为幼儿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新幼儿美术教学形式

5.多给予幼儿肯定与鼓励,增强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

总之,美术是幼儿感受与认识世界的最直接方式,同时也是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幼儿美术教育的最主要价值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加深他们对生活以及整个世界的感性认识。学校与教师应多开展与美术相关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细心观察,之后结合自己的想象,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总而言之,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教育者以及家长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周艳秋。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所起的作用研究[J].美与时代,(07):8-22.

创造性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的论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发明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东方历史长河中涌现的无数的发明和创造革新家,浩如群新的发明创造成果为全人类镨成了光彩夺目的篇章。众所周知,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依靠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开发青少年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职责!

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幼教工作者,要时刻谨记创造性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外国内关于培养和开发幼儿创造力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同”幼儿教育”这个概念一样,“幼儿创造教育”实际也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普遍概念。广义的幼儿创造教育,是启发幼儿创造性的教育。

在研究幼儿的创造性时,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是绝对尺度的创造性,即以某幼儿与过去相比看是有哪些创造为标准;其二,是相对尺度的创造性,其标准是与别人相比幼儿能否发展到最高的阶段,问题就在于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我经过长时间的见习实习,加上一个多月的工作经历实在是感慨良深。并且切实感觉到创造性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幼儿教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举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在现在的幼儿园里,墙壁上画的,挂的基本上都是千篇 一律,差不多一个模子,感觉上像是拷贝了老师的作品。老师怎么做,幼儿也就跟着怎么做。当然,这中间必然有幼儿的模仿行为,他们的眼里,只有老师的才是对的,殊不知,老师并非是圣人,老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在换个角度,这样的教育也不能一味地抹煞,毕竟这样的教育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创造性在他们的身上也是有所体现的。幼儿园里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雪碧瓶子剪成丝可以成为柳树条。但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很神奇的事情,他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想想还可以做什么别的。无疑,这样肯动脑筋想的自然是好的。如果我们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去尝试,效果肯定更好。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扩散(发散)思维和集中(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但是首先更多表现在扩散思维上。幼教工作者在这方面应注重幼儿的扩散思维训练,扩散思维教学。此外,在构成幼儿创造力的诸多因素中,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三者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创造教育中的三个基础性难点。我们要运用大量的实际事例来启发,诱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和想象,逐步使他们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象的习惯和个性,提高他们的创造性能力。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需要的是时时刻刻记住创造性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什么是好的常规?

入行以来,自己总期望有了种“活而不乱”的常规,孩子们开心地、积极地互动,偶尔有个别小朋友高兴了,下位了,或是有感而发地不举手就发言,和好朋友逗一下……我都高兴看到,不会干涉,默认允许。

但是一个月以来,我发现给了孩子们这种自由,有的孩子能很好地领会原因,有的孩子却是(也许是假装)趁机捣乱,混水摸鱼了。把这个发现和孩子们聊开后,有的是真正地明白了。但还是有个别喜欢调皮、热爱被关注、又倔强且自尊心强的孩子,故意逗乐。虽然是偶尔,虽然是可爱的,机智的调皮。但还是会影响教学,成为一个不相关的插曲。

在孩子们真正会意到老师们的要求时,都能较好地遵守常规。继续与孩子们快乐并烦恼着。

浅谈健康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中,体、智、德、美,体能排在前面便体现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强健的体魄,再聪明的头脑也不是和谐发展。健康又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保证儿童身体正常地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全地发展,是保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重要方面。身心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健康,真正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发展;和谐发展

幼儿健康教育既是健康教育的领域,又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比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更显着。所以,幼儿园应本着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对幼儿进行适当、适量的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一、健康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促使人的发展。有的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方面收效甚微,有的教育不仅不能使人的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反而会阻碍人的正常发展。为使教育得以促进人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排在最前便体现出了幼儿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幼儿期给他们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至关重要。

作为有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的教育机构,健康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健康领域的学习,能使幼儿获得与自身、他人和社会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对幼儿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健康知识的增长,并有助于改善行为习惯。经过定期的健康教育,可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而且在体重的增长速度,VC营养状况的改善,血红蛋白量的增加与贫血率的降低以及对龋齿病变的控制方面,均收到了一定效果。

对于儿童来说,健康是首位重要的。儿童正处于迅速的生长发育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于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弱,因此,能否对他们施行保育和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持久的影响。

二、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身体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教育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人们的认识、态度和行为,鼓励人们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由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方面组成。这三方面的内容是幼儿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顾及某一方面而排除其它方面的健康教育,不可能是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教育。

(一)身体健康方面:

1.身体素质方面: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走、跑、跳、爬、钻、攀等基本动作技能,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对自身肢体和肌肉的控制力、运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个人卫生方面: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不再依赖父母,杜绝父母的包办行为,学会自己洗脸、洗手、刷牙、穿戴,自己吃饭,收拾自己的东西,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培养幼儿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饮食、大小便自理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饭前便后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换衣的卫生习惯。培养正确的站、坐姿和用眼习惯。

(4)培养幼儿爱护周边环境的习惯。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护公共环境的清洁。

(二)心理健康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逐步增强幼儿自身心理强度,增强对内外压力的`认识,容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1.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绪情感,避免消极、悲观的情绪,形成乐观开朗向上的性格特征。

2.培养幼儿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怎样与人相处,以及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积极、大方地与人交往。

3.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建立起自尊、自爱、自信,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能做好,甚至比别人做的更好。

(三)社会适应方面: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尊重他人。适当的对幼儿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理自立。爱护公共环境,遵纪守法,培养幼儿一些优良传统美德,比如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

三、有效的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

1.讲解。对于基本的身体健康知识、卫生知识,进行简单明了的讲述,让每个幼儿都能明白并加以掌握。

2.示范。示范是将动作技能演示出来以便幼儿能观察到动作的成分。示范通常是通过榜样来实现的,让幼儿相互学习,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在行为习惯方面,幼儿示范比老师示范的效果会更好。

3.讨论。对于典型事例进行集体讨论,往往能让幼儿记忆深刻。如个人卫生方面: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为什么,该怎么做。

4.行为练习。习惯的培养关键期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实践练习是把头脑里面的概念知识进一步升华的关键。加强对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为幼儿以后的卫生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同时采用以大带小的方式,这样一来,大带小教练帮助训练,讲解与示范可以做到个别化,幼儿观察或理解错误可以立即得到纠正。

5.情景演示。幼儿对游戏有天生的爱好,在游戏中能让幼儿把知识掌握的更好。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效果会比讲解法更佳。

6.观摩。让小年龄幼儿观摩学习大年龄幼儿的运动技巧、生活卫生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

科学而健全的幼儿教育关键在于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早期情感沟通。当然健康教育也必不可少。幼儿教师不仅要认识幼儿发展的共同特征,还要充分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性,既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又要留意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力和积极因素,扬长避短、长善救失。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陈佩珍.幼儿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2第3卷第4期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月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意义论文

一、幼儿舞蹈教育概述

幼儿舞蹈教育是以舞蹈作为教学载体,来对幼儿进行真善美正确人生观培养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舞蹈主要是讲述幼儿身边发生的故事或者是对神秘大自然的探索等生活片段,结合舞蹈动作和音乐儿歌的形式启发培养,来给幼儿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多样化的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幼儿学习舞蹈是通过正确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这对幼儿学习舞蹈知识、提高舞蹈技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强健幼儿体质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通过幼儿幼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和增强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主动学习意识,并在能在幼儿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幼儿的个人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幼儿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升和进步,也使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和舞台掌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幼儿舞蹈形象化、思维化教学。在幼儿舞蹈的学习中,布置好符合舞蹈背景的道具,组织幼儿进行舞蹈情节角色扮演,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激发幼儿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例如,当幼儿听到《洗澡歌》的时候,脑海中可能会不自觉的出现躺在浴缸的孩子伴着音乐跳着舞蹈的形象,这就是幼儿在舞蹈的环境中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

(二)幼儿舞蹈以音乐为主的律动性教学。在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中,为了适应生长发育期的幼儿强烈好奇心和贪玩的特性,我们要使用节奏感强的音乐开展教学。经过长时间的音乐律动性教学,使幼儿的节奏感得到了提升、表现欲得到了增强,真正做到幼儿舞蹈教育的寓教于乐。

(三)幼儿舞蹈在游戏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相互配合的的游戏训练,从而充分的来开发幼儿舞蹈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舞蹈《我们不怕大灰狼》中,孩子们扮演森林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团结起来一起打败大灰狼,从而在舞蹈表演中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幼儿舞蹈的综合性教学。幼儿舞蹈教学是一门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的教学艺术。当教师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活动时,就必须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适合的幼儿舞蹈选材及幼儿舞蹈的教学安排。比如在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舞蹈《我们不怕大灰狼》的舞蹈教学课上,播放相关视频、让幼儿模仿视频中小动物的动作、同时教幼儿唱视频中的歌曲等形式,不仅让幼儿记住舞蹈,又能让幼儿理解了故事中所表达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的幼儿舞蹈教学,综合性的培养了幼儿模仿、学习、倾听、表演的能力。

三、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舞蹈能力。在幼儿舞蹈教育的活动中,注重幼儿对舞蹈节奏感、舞蹈基本功、舞蹈技巧等知识的充分认识,对于幼儿的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幼儿的舞蹈的学习能力和舞蹈表演才能。

(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幼儿时期是人身体成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在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是肢体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在幼儿的发育阶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跟随舞蹈节奏进行的舞蹈或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天生好动的需求和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在集体性的舞蹈活动中,幼儿之间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交流及互动,从而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使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得到满足。

在幼儿舞蹈的教学活动中,观察和模仿是幼儿学习新舞蹈的主要途径。在具体表现在幼儿会通过对舞蹈的动作、姿态及舞蹈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记忆及分辨,深刻的对舞蹈进行记忆和表演。开拓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人们越来越重视起幼儿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及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沟通、交往等应对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幼儿舞蹈教学的活动中通常采用的是独舞、单双三人舞和群舞等表达形式,这就需要所有参与者的通过与他人沟通互动、协同合作,只有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竭尽所能,才能很好地进行舞蹈表演。

幼儿舞蹈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及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小视的重要意义。早期的幼儿舞蹈教育不只是为了教幼儿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生理心理需求,最终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家长们越来越重视起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舞蹈方面,更多的幼儿园及中小学开设舞蹈兴趣课,也有更多的幼儿开始进入舞蹈培训班学习舞蹈。经过舞蹈训练中韧带的拉伸,幼儿的身体柔籾度、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舞蹈动作让幼儿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更加灵动,从而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大脑的思考能力和舞蹈动作的模仿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塑造也是有很大的好处。通过了解少儿舞蹈近几年的发展,我坚信中国的幼儿幼儿舞蹈教育事业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幼儿参与到舞蹈的学习中来,并在舞蹈的学习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画画时很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他们常常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表达愿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活动中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以开发幼儿潜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为前提,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地组织各种教学,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良好氛围。要让儿童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必须得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例如:在粘贴画《有趣的春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反而让他们更糊涂、迷茫。这时期的他们,感性思维丰富,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理想和愿望。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把美术活动与儿童故事讲述及延展活动相结合。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统一的绘画工具、统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两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发展。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

四、教师应运用恰当实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作画体现个性,并进一步完善作品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性浅析论文

摘要:在幼儿园,我们通过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在制作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教师通过收集的作品和资料,来解读和分析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成长档案,并用多元的理论去发现幼儿、看待幼儿的发展与长处,了解幼儿的优势,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评价,分析幼儿的优势、弱势智力领域,尽可能帮助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记载成长足迹;促进个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们进行《幼儿成长袋的课题研究》试图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来建立具有幼儿个性特点的成长档案,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在制作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教师通过收集的作品和资料,来解读和分析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成长档案,并用多元的理论去发现幼儿、看待幼儿的发展与长处,了解幼儿的优势。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评价,分析幼儿的优势、弱势,尽可能帮助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通过建立成长档案,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通过全班幼儿档案袋评价,每个幼儿的个性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一些集体生活适应能力较差的幼儿,一些问题孩子,我们教师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如:刘意小朋友插入我们班时性格内向孤僻,我行我素,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经过老师爱心关照、谈心、鼓励、肯定,同时让同伴多关注她、多亲近她、给她温暖,她慢慢她融入了班集体,在自己设计档案袋中,已经愿意参加各项活动了,老师在档案袋评价中,鼓励小伙伴把档案袋给她看、讲解给她听,与她一起游戏,慢慢地她的笑容多了起来,每到礼拜天还嚷着要上学。

(2)档案袋中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大大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档案袋中积极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到自己进步,发现自己能力和才华,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如在初建档案袋时,,我班一些叛逆心、攻击性行为较强。教师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自己装饰档案袋,并经常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不断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经过教师的鼓励、赞美,他们学会了欣赏自己,表扬别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色,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后来居上。

2.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为幼儿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

个人成长档案是幼儿成长历程的缩影,是幼儿“学习和思想的博物馆”,也是幼儿自我成长的学习工具。成长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其中有幼儿基本信息,照片,作品,点滴进步记录、奖状以及老师的评价结果等。为了丰富“档案”内容,我们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从幼儿的身边寻找活动内容。比如,在发明区把幼儿利用废物制作作品展示出来,特别优秀的作品还可以拍成照片或画下来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2)从教育主题内容中挖掘幼儿及家长资源。比如,教育主题“恐龙世界”我根据喜欢恐龙的特点,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上网,去书店找资料,再回园交流、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探索、也学会了通过种种渠道去获取信息。教师利用主题活动,把每位幼儿所做的事、所说的话、观察记录或录制下来,然后分析存档。

(3)从幼儿的言行中捕捉成功信息、关注幼儿的“惊人瞬间”。比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教师一旦发现孩子的优点,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赏,发现问题也要及时加以引导。象这种活动可采用记录的`方式、也可以用拍照方式,把孩子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

3.通过建立成长档案,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期和关键期。幼儿时期良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对个人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成长档案中渗透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让幼儿理解成长档案,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特别需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我们教师更多的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平等的、独立的、真正的人来看待,能满足和尊重幼儿,包括幼儿的天性和心理需求,注意给孩子创设能充分自主探索与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在成长档案建立之前,教师开展了以成长档案为主题的谈话活动,先请幼儿说说自己对成长档案的理解,然后教师告诉幼儿什么是成长档案。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了解成长档案所记载的内容,让孩子在了解中体验到快乐,个个都很自豪,这是开启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其次,教师还允许幼儿充分创新,积极鼓励和肯定幼儿的创新行为并及时记录,从而激发和鼓励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2)在选择成长档案的内容时,我们教师随时观察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正确把握幼儿的优势领域。

李希贵老师提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幼儿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儿优势领域,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幼儿优势智力潜能的最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幼儿终身发展塑造良好的动力系统。在选择成长档案的内容时,教师能正确把握幼儿智力优势,注意观察幼儿在其感兴趣的活动中的行动表现,并及时运用称赞和鼓励的语言强化幼儿的创新行为。因为幼儿在选择某种活动时,往往选择自己擅长的。幼儿在从事其擅长的活动中思路易得到开阔,能实现自我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感兴趣的活动,教育从尊重幼儿开始,包括对活动的选择性,这样幼儿才愿意去思考、去创造,其自信心变得更强。

幼儿成长档案“是一种动态的评价,它包括更多的同容,如幼儿具体生长发育记录、幼儿智能的发展情况记录、幼儿操作能力记录及操作成果、反映幼儿语言和认知发展的材料、幼儿艺术活动作品等等。幼儿成长档案是每个幼儿成长经历的写照,它全面记载每个小朋友成长的一个完整足迹,可以唤起今后他们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幸福回忆。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使教育者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是家园幼儿共同参与,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一些建议论文

幼儿时期是人类的大脑成长和智力发展的一个最佳时期,而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时期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它能够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动脑的协调能力,挖掘幼儿的知觉和情感等潜能而在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生活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是指将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以他们比较熟悉的人和事物为教学内容,将其生活经验和美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实现美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对于幼儿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意识,它让幼儿亲自体验生活,探讨他们所感兴趣的人和事物,使得幼儿自主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中去,激发了幼儿的艺术感;它也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在进行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时,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融入其中,表现出更强烈的自主性m,帮助其自身的成长鉴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它已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逐步推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美术教育逐步探索将幼儿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其教学过程中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存在某些幼儿园或者教育部门一人识不够的问题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到了生活化模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就已相当重视了,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在探讨和提倡幼儿美术教育生活的同时,却并没有真正地加大对这个新课题的投入,也没有要求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或其它相关教师真正地在美术教育中推行生活化教育这个现状的存在实际上还是透露出幼儿园和教育部门对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的是不够的,因此他们不信任此种教育模式其次,从事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在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模式推广过程中,一般由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或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进行演示但是,往往会出现美术教师无法适应生活化模式的传授方式,他们往往是打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改革的旗号,却仍然采用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进行授课,只是强调对幼儿一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没有真正地挖掘幼儿的生活体验因此,很多幼儿园缺乏具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和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对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程度相关,它的存在也进一步阻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最后,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开发程度不够由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模式是近几年的新的发展方向,整体说来,它的实施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因此,就全国范围来看,幼儿美术教育对于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众多的幼儿园只是由美术教师在某些美术教育示范课上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并没有真正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就整个幼儿美术教育发展来看,由于相关部门的认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和师资问题等,生活化模式的开展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二、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一些建议

基于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开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改善建议:

一是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深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一人识在幼儿教育的改革过程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只有相关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重视生活化模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加大对生活化教育模式的投入,对各教师进行广泛而深人的宣传和动员,才能真正使得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得到落实,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活化美术教育对幼儿人生的积极作用。

二是加大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师资投入在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之下,一方面,聘请具有生活化理念的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的教师来幼儿园讲授美术课程,并给幼儿园的所有美术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对幼儿园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派遣他们到国内进行美术生活化教育的优秀幼儿园学习,甚至可以到国外的相关著名院校学习,以便于在整个幼儿园进行推广同时,对幼儿园的相关教师来讲,自身应该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在幼儿园内尽可能多地开展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相关实践。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育部门、幼儿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对教育部门来说,在提高对生活化教育模式i人识的同时,加大对幼儿园相关课题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帮助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开展;对幼儿园来说,应该多次开展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相关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推进美术教育生活化1对幼儿园教师来讲,应该不断学习,积极与优秀的教师交流,提高自身在美术教育方面尤其是生活化模式教育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上融入生活化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活动,从而推动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新发展,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对幼儿的审美情趣的提高、生活体验的增强、个性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开展但是,在当前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对生活化教育模式的认识,增加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增强生活化美术教育方面的实践工作,从而实现幼儿美术教育与生活体验的真正融合,推动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学科论文

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智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许多家长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许多家长认为:绘画就是美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片面的,幼儿美术活动除了绘画之外还包括泥工、纸工等形式多样的手工活动,它们和绘画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比如:泥工对孩子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替代物,它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撕纸、折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家长要学会运用多种美术活动培养孩子表现事物的能力。

2、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巧的掌握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由于得不到认可,孩子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还应转变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幼儿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世界。

3、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以这标准来衡量孩子,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就会犯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孩子不能亲自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却了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对孩子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色彩鲜艳、搭配自然;充满童趣,作画大胆,画面丰满富有个性。

总之,家长应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电视文化对幼儿发展影响论文

摘要:

随着电视机大量普及,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电视文化已悄然形成,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电视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电视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对幼儿的影响尤为显著。如何更好地认识电视文化的影响,确立正确的电视文化导向,为青年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是教育作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电视已经代替父母与伙伴成了许多孩子的主要伴侣。电视的出现,早已困扰着我们的儿童教育,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均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断地进行着各类调查研究。然而,各位专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尤其在电视作为教育媒介对于幼儿的影响方面,更是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一、幼儿认知特点与电视文化的关系

幼儿对电视具有某种特殊感情,其原因是与幼儿自身的认知特点、电视的特殊功能以及家庭因素分不开的。

(一)幼儿认知特点与注意倾向

皮亚杰曾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材料证明了儿童的认知与成人有着质的不同,而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也各具特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初具个性倾向等三个一般特点,但也存在幼儿初、中、晚各个时期的不同。其中“无意性”最为显著,其各种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像等典型特征。

发展心理学认为,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有三:客观事物的特征(刺激强度、活动变化、新异性、生动性等)、刺激物与主体兴趣爱好的关系以及主体的情绪与需要状态。幼儿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具体形象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对象,才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幼儿能自然而然、毫不费力地记住多次重复的信息和场景,同时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这种无意识心理活动基础上的认知行为,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

(二)电视适应于幼儿的独特“刺激”功能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儿童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其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电视作为最直观、最早闯入幼儿视野的娱乐媒介,起到了激发、形成其心理机能的特殊作用,理所当然地与幼儿建立起“深厚的情谊”。研究已经证实,婴儿一生下来就有了视、听、嗅、味等各种感知能力,并且逐渐有了颜色知觉、深度知觉等复杂的知觉能力。研究者同时认为,3-6的幼儿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学习时主要依赖大量生动有趣的视听形象提供的信息来获取较为肤浅的概念和直接的经验。幼儿易于接受的刺激信号,必须是适合其认知特点的。“一个刺激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刺激,只能限于这个刺激是具有意义的,而它之所以能有意义也只限

于存在着一个允许其同化的结构。”电视首先以娱乐传递者的身份掌握了幼儿的心理,避免了父母言教可能使其产生的某些抵触情绪,成了幼儿乐于接受的、有意义的刺激信号来源。换言之,幼儿的认知结构很容易被电视提供的刺激信号所“同化”,因为电视节目保证了他乐于理解、容易理解的信息和场景。电视声音、图像、色彩、动作俱全,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娱乐性,能使同一信息和场景反复呈现,这对注意力易分散、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差尤其是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研究还指出,婴幼儿两三个月时会无意地扫一两眼电视,稍大开始注意画面,一岁左右看到有趣画面会笑或手舞足蹈,一岁半会自己开电视,二岁时有了连续注意,二三岁时可以自己辨认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形成了最初步的选择能力”。电视作为教育媒介,对婴幼儿语言学习、词汇扩充及认识事物和社会角色方面有很大帮助,在移情训练、亲社会行为训练方面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和老师。这进一步说明,电视对于幼儿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和作用。

(三)家庭因素促使幼儿与电视的结合

国内有人曾对某乡镇中心幼儿园近500名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占98.5%,4-5岁幼儿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2-2.5小时,多数幼儿晚上及星期天的主要活动便是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就是说在婴幼儿所接触的家庭媒介中,电视成了最主要的。客观地说,现在父母或社会最担心的还不是婴幼儿对电视的偏好,而是其童年后期甚至整个青少年期对电视或其他媒体如电脑的沉溺。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在某些家庭中父母会为幼儿经常能“陪”他们看电视感到高兴;又或者由于一些原因,有些父母有时只好拿电视充当看管孩子的“保姆”。生活在农村的人可能对此深有感触。婴幼儿从出生到走进幼儿园之前的三四年中,活动范围仅限于“家”,自然无法避免与电视的高频率接触,除非不打开电视或没有电视,而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不可能的。条件略差的地方,一直到7岁左右上小学前,孩子都处于这种自然沉浸于电视中的状态。

二、电视文化对幼儿发展有着双重的影响

(一)电视文化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电视文化所容纳的知识类型多样、视野开阔、视角新颖,创造了一个现代文化活动方式,开阔了幼儿学习的文化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其一,电视文化集纳广泛,对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有着直接的作用。电视具有百科全书式集纳广泛的特点,在形式上从文艺、娱乐、宣传、教育、科技等无所不包,在内容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无所不有。这样就使得幼儿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经验。

其二,有利于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言语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通过言语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语言交往实践的多少,对幼儿言语的发展有很大作用。研究表明,从小受到较多言语刺激的幼儿,其言语发展也较快。电视文化的特殊声音艺术,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言语刺激,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刺激中,能逐步掌握正确的.发音、发声技巧和规范的语法,还能丰富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

其三,有利于幼儿的注意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注意通常是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地位。鲜明、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刺激物以及刺激物突然的、显著的变化,最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电视正具有引发幼儿无意注意的这些“元素”。因此,幼儿在观看符合“口味”的电视节目时,能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这样对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也能促使幼儿注意的合理分配。

其四,有利于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想象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而幼儿想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外界的刺激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电视播放的动画片、艺术表演、音乐欣赏、儿歌朗诵……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另外,电视文化对幼儿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等等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五,电视文化的教育功能,对幼儿良好心理品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人类的正义感、是非感、审美感、羞耻感等诸如此类的心理以及道德与良心、伟大与崇高、鄙俗与渺小等所谓人格的形成与产生,都离不开大众文化的教化。幼儿道德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简单的重复、模仿、有意练习和与坏习惯作斗争等方式获得的,而电视为幼儿重复和模仿提供了具体的“榜样”。“孔融让梨”的电视片可培养幼儿先人后己、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龟兔赛跑”则教育幼儿不要骄傲自满,而要象乌龟一样勤勤恳恳,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狼来了”则教育幼儿要做诚实的好孩子……

(二)电视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说过:“所有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由于电视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对幼儿发展发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

其一,电视文化的不可规定性,容易导致幼儿榜样选择的偏差,而使行为失范。幼儿的是非判别能力差,对电视呈现出的各种信息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只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加以接受,因而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模仿。《中国教育报》1993年1月20日“电视的忧虑”载,某幼儿园的一个男孩子强行抱住女孩接吻,在教师批评他时,却振振有词地申辩“电视里就这样”。

其二,电视文化中一些低品味的节目对幼儿知识的掌握、审美的取向产生了误导。近年来,一些电视片为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片面追求娱乐、新奇,传播一些艺术性差、审美层次低、缺乏历史真实性、违背科学规律的内容,影响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和正确概念的形成。以致于3岁幼儿也开始学着某“歌星”的样子,拿腔拿调,历尽沧桑似的:“我拿青春赌明天……”。

其三,幼儿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激增,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幼儿过多地观看电视,势必会减少与同辈友伴和亲子之间的交往时间,削弱了家庭生活中形成人格所需的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丧失较多的进行社会比较和社会适应的机会。人际直接交往的减少,造成幼儿社会心理的分离而变得孤癖、抑郁。

其四,电视文化中大量的“舶来品”,不利于幼儿民族自信心的确立。“猫和老鼠”、“机器猫”、“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一大批“儿童片”均来自外国。广告片同样不甘示弱,日本电器、巴黎时装、美国可乐……过多的外来片,容易诱发幼儿媚外的心理,形成“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误心理定势,这便出现了幼儿的吃、穿、玩均以“外国货”为荣的现象,以致于到了“只有开水是中国产”的危险地步。另外,过多地观看电视对幼儿视觉,听觉及人体其它各部分的正常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对电视文化的规范,扬长避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电视文化对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作为家长与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电视文化所带来的问题,处理好电视与幼儿的关系,趋利避害利用电视文化的正面影响,避免负面影响以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要做到这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增强“传播者”的教育意识。电视节目的制作者要精心制作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节目,为幼儿发展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精神食粮。从幼儿的生活特点出发,科学地安排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和顺序,保证幼儿能接受到积极的、有效的教育。

其次,父母要肩负起“守门者”的职责。

(一)注意控制幼儿的收视时间

(二)为幼儿选择好的电视节目

(三)教育幼儿对电视中出现的事物不可以全部相信

(四)将幼儿的注意力调离电视

做到这一点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应用,下面简单的介绍几种:

1.陪伴幼儿收看电视

2.多与孩子一起游戏

3.教师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

随着人类向文明社会的不断迈进,电视文化对幼儿的影响也将日益显著。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幼儿,并共同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职责,使电视文化融知识的真、教育的善、娱乐的美于一体,才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论文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动画片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言语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其思维是“泛灵”式的,情节的演进也遵循着儿童的逻辑。动画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语言和思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动画片的制作日益精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把看动画片作为课外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动画片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对儿童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影响。

一、动画片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动画片不仅能扩散幼儿的词汇量,为孩子提供形象化的语言,训练孩子的倾听技能.孩子们通过看动画片,然后进行交流;又在交流中整理片段,他们都能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能大胆地说,集中精力,毫无拘束的和自己的同伴将有趣的画面内容与大家分享。但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单纯地学说并不能让幼儿乐说,对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促进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不单让孩子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故事情节的内容,可以激发他表达新的意思,从而乐说。家长鼓励孩子当个小作家,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自编,还可将身边的事加入创作中,这样特别能激起孩子说的兴趣。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运用了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能力,而这些是孩子语言的基础。不仅能使幼儿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二、动画片对于幼儿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从动画片的内容、形象等方面来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动画片就准确的抓住了这一点,主题比较鲜明,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故事,动故事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对儿童想像力的开发非常自然,又为儿童所乐于接受,还可以帮助儿童离开现实状况,忘记不愉快的经验。而动画片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有一场大小、强烈之战,结果也总是以小制大,以弱胜强。儿童作为弱势生命体,很容易对此发生兴趣。他们热衷于幻想的世界,那些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故事,比真实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这就比较符合孩子的思维发展,在无意识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对于儿童思维结构的建构、逻辑框架的确立是非常有益的。

而动画片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从宇宙、到科技、军事,再到人伦、艺术,无所不涉,各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原理都以一种动画的形式走入儿童的心里。例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它就以让孩子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大量的

知识,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儿童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易为儿童接受,印象深刻。

2、从形象的角度来看,动画片的主角比较固定,性格特点比较典型,其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往往是以生活中的某种事物为原型,但又不受到原型的限制,通过删改减、变形、夸张而重新塑造出来的全新的形象。而有的卡通形象则是组合式的,是用几种原型的某些部分组合而成的;有的是融合式的,即消解各原型的形态结构,融合其功能属性塑造而成的,符合幼儿的特征,孩子们既容易接受又有兴趣接受。

孩子的思维在初期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于面前这个世界,会比成人更多地采取同化的手段来把握。对于孩子们来说,事物是什么样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对于自己的意义。因此,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为了某种功能的获得可以不惜改变事物的真实样子。而卡通正好迎合了孩子们的这种需要,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上翅膀;为了获取胜利,英雄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各种动物可以具有人的神态表情和意愿等等。动画片的视觉造型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

3、从感官刺激上来看,孩子对色彩和声音有着天生的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

孩子们处于发育的早期,他们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这些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刺激既是孩子感官生理发育成熟的外在条件,也是其思维发展的原始材料积累。视觉和听觉的成熟水平和敏锐程度密切关系到人的思维能力高低。在儿童时期接受良好的感官训练是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今天的动画片在艺术形式上确实能融视、听、动觉于一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浓缩的方式给儿童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并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言语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可以说,卡通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处处散发着天真可爱的浪漫气息,不仅顺理成章地被孩子接受,就是对于成人,它也有不可阻挡的魅力。当儿童的眼睛着迷地停驻于卡通的那一刹那,我们可以看见两者的童真完满地契合。

4、从表达方式来看,滑稽、幽默的表达方式也是儿童动画片的基本要素之一,孩子受动画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欣赏幽默。

午餐之后,我们偶尔会让孩子看一会儿动画片。说来也怪,只要一打开动画片,他们马上就会安静下来. 由此可见动画片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电视(电影)节目. 观看动画片可以使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幼儿时期有80%的信息是通过视听途径获得的。动画片所提供的音像不仅有利于孩子获得多种信息,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使孩子获得许多间接经验。

但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实在太多了,有些是适合幼儿看的,值的让幼儿看看,但也有些则不是适合幼儿看的,于是我们就面临着怎么做抉择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比如,含有残酷场面、惊险动作、战争、结伙凶杀、拳击等内容的动画片,应尽量限制儿童观看。

2、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可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并不像动画片中表现得那样普遍,而且,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通常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暴力并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等等。

3、有选择的观看一些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例如《小虎还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米奇妙妙屋》等

4、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

离开了动画片的日子,孩子依然可以快乐生活,这绝不是否认动画片对儿童成长的积极意义,只要家长不要将动画片作为孩子的唯一玩伴,否则无论选择多么精细、科学,它给儿童成长的心灵营养也是有限的,不全面的。

结论:综上所述,动画片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长应对其给予正确指导,有效利用动画片的积极方面,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探讨的论文

1.跳绳活动的创设,让幼儿有恒心,发展其身体协调性

跳绳古称“跳百索”,它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活动比较简单,只要手拿一根条绳在任何地点都可活动,也不受人数限制,可单独玩,两人玩,三人玩也可多人玩,幼儿通过玩跳绳,不仅锻炼了反应的敏捷性,再配上音乐促进了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可以说这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比较剧烈的全身性、综合性运动项目,可以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幼儿手脚协调配合,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2.利用微型课程,合理安排跳绳活动时间

跳绳主要是一个反复的、比较剧烈的运动,并且又很耗体力,幼儿很容易乏味、困倦。所以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十分钟左右即可。时间可分散进行,如晨间活动、课间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体育课等,只要幼儿主动想跳绳,在适宜运动的时间都可以安排,贵在每天坚持。

3.合理整合课程,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1)每周指导幼儿学习一个花样跳的方法。逐渐地让幼儿自主练习花样跳绳:如反跳、单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双人跳、双臂交叉跳、跳长绳等。同时,我们还结合游戏,配上音乐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幼儿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开始学习跳绳,使幼儿自身不同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随机组织竞赛活动,评出跳绳能手。要将跳绳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应提高幼儿跳绳的积极性,我开始思考如何激发幼儿兴趣,增进学习的效率呢?在跳绳活动中常有幼儿要求要跟我比赛,使我想到“用比赛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根据幼儿喜欢竞争的心理,我在班级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跳绳比赛活动,如个人计时赛、分组计时赛、花样跳绳赛、表演赛等,设置冠亚军奖、集体奖和进步最快奖。让幼儿体验跳绳活动的乐趣,掌握更多的花样跳绳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及创造性、合作性等。

(3)以跳绳为基础,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多种能力的发展。在日常跳绳和竞赛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边跳边数、给朋友数,在跳绳过程中不断数数和跳绳次数所建立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事物,发展了幼儿的数概念。培养了幼儿准确地形成时间概念和方位知觉。两人一根绳,幼儿结伴跳绳,两幼儿同时甩绳同时跳;一幼儿站着不动,一手甩绳,另一幼儿甩绳边跳……培养了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协作能力。在跳绳活动中,我们请幼儿之间自评,如“你喜欢跳绳吗?跳得怎么样?……”让幼儿与幼儿之间互评,如“你觉得他们跳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跳得更好?谁坚持的时间更长?跳的个数更多?……”通过这种评价,培养幼儿的鉴别能力,交往能力,探讨意识,在评价中使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学会关注他人。通过随机组织竞赛活动,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竞争意识。

21世纪的幼儿,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以及多方面的技能。我们的体育活动在锻炼幼儿体质和意志的同时,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他们抗挫折能力,使幼儿拥有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