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入户扶贫帮扶计划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入户扶贫帮扶计划,本文共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入户扶贫帮扶计划

3、做好“五帮扶”:

(一)产业帮扶。

各村应根据洛口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另文下发。

(二)就业创业帮扶。

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电商培训”和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用好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支持贫困对象创业,吸引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

(三)完善保障帮扶。

1、教育帮扶。加大教育扶助力度,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规划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帮扶干部要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录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2、医疗帮扶。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精准扶贫,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加重负担。

3、社会救助帮扶。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改善基础设施帮扶。

通过房、路、电、水、环、搬六个方面来改变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房: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条件,争取继续开展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确保住上“安全房”。路:加快贫困村公路建设,实现所有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电: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入,提高电力供应质量。水:开展农村居民饮水工程,确保喝上“放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搬:进行移民搬迁。

(五)提升后劲帮扶。

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三培两带两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城乡社会自治和功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重复访、非正常访问题。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和督促各级各部门有效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到村到户。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结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及驻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帮扶干部为具体责任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镇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能,按原有渠道筹措安排资金,确保“五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各村要充分利用上级的帮扶资金,专项支持有产业发展意愿和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不享受资金补助。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三)抓好工作落实。成立驻村工作队,队长由上级帮扶单位领导或驻村领导担任。驻村工作队和队员日常工作应做到“五有”:

一有工作计划,有单位结对帮扶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有帮扶记录,干部结对帮扶的《帮扶日记》与“三送”工作《民情日记》合用一本;

三有帮扶台账表册,根据统一印发的表格,建立完善的帮扶情况台账表册;

四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学习和生活制度;

五有帮扶联系牌,干部结对帮扶的对象,在原“三送”联系牌中增加“结对帮扶对象”的内容。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评。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终验收考核机制。工作不力的要责成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连续二次受到通报批评的予以黄牌警告,对工作突出、帮扶成效好、群众公认度高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县政府优先录用为事业编。

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范文(三)

按照《楠杆乡精准扶贫帮扶计划》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中坝村位于楠杆乡政府16公里,平均海拨735米。中坝村与丰乐河与务川县丰乐镇隔河相望,国土面积7.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52.46亩,其中稻田295.2亩,森林面积为8647亩。辖刘家组,石门组,下坝组,中坝组,上坝组,水潮头6个村民小组,有268户1006人,其中,享受低保89户293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1 0 0%;精准扶贫户75户280人,贫困发生率为37.8%;劳动力人数752人,其中外出务工420人;有正式党员12人;60岁以上老人123人,其中80岁以上16人;有学生95人,其中大学生5人、高中生15人、初中25人,小学生50人。人均收入3850元。是楠杆乡辖区内唯一三类贫困村。近年来,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按照县委“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和楠杆乡加快建设“二园三广场八通道”的发展构想,结合中坝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生产。,争取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四个组通组公路、串户路硬化85户改厨改厕和环境整治1处。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外出务工和烤烟种植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发展烤烟500多亩。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三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三、帮扶计划

中坝村“两委”、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制定以下帮扶计划。一是烤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计划在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组轮作种植烤烟烤烟种植500多亩,切实帮助9座烟农落实烤房、供电设施维修、烟区道路建设整等资金紧缺的问题,概算共需资金35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植种植户种植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烤烟种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0万元,培训30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管护不便的难题,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同时可解决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4个组310户620人出行问题。四是县直部门帮扶慰问。县总工会帮扶解决村自来水管护4000元、电脑4000元,计8000元;5张办公桌2200元;慰问留守儿童10人×200元=元,慰问老党员3人×300元=900元,慰问民选干部11人×500元=5500元;慰问计生户6户共6000元;共计18600元。

四、工作要求

(一)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乡政府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宁发 [20xx]4号)要求,根据宁办字[20xx]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年均增幅,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和“五年决战同步小康”目标实现。

二、工作方式

1、实行镇班子成员各挂一至二个村的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指导各村扶贫攻坚工作。

2、实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县级层面采取“853”的对帮扶贫困户。乡镇层面按照托底全覆盖的原则,根据我镇贫困户数量,实行“15+10+15”的方式结对帮扶,即:镇班子成员结对帮扶15户,镇一般干部10户、村干部15户。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驻村干部对接联系县直、驻县单位结对帮扶干部。

三、工作内容

1、入户调查。

结对帮扶干部要对已在册的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在册。对属贫困户但不在册的,按程序补录;对不属贫困户的,按程序及时调整出册。

2、制定规划。

①各村要结合实际,围绕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分析归类,制订分类脱贫措施。

②帮扶干部要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户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帮扶措施要因村因户制宜,切实可行、持久生效。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参与了精准扶贫工作。涵涵便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

初次尝试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在线授课,我觉得首先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电话联系了涵涵及她的家长,了解她家网络是否通畅,上课所用设备是否备齐,家里是否有人监管。在了解情况后,我对她提出了几点上课的要求。在开课之前,借助微信和直播平台,我将课程的介绍、学习方法、需要安装配置的软件等内容提前介绍给她和家长,并且通过远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她及家人安装慕课和钉钉软件。涵涵也很聪明,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线上上课的操作方法。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课效率和效果都很好。

第一次直播课程结束后,我通过微信咨询了涵涵学习中的问题,并且理解进行了答疑解惑,帮助她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通过帮扶,我了解到了涵涵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一有时间就会找涵涵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语文学习中的知识,同时我也打算在班里确定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习上的帮扶。希望通过我不懈地努力,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

在短短几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教育灿烂的明天。

开学伊始,我园按照上级指示将教育扶贫工作提上日程,继续开展“两师一生”帮扶活动,几个月过去了,期间有太多的感悟想书写,可每次提笔总觉得特别沉重,无法下笔。随着理论学习,政策了解,实际帮扶的深入,我对此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在过程中感动着、成长着……

作为一名教师,对帮扶学生“扶志、扶智、扶生活”是我们教育扶贫的常态化工作。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管好幼儿就可以了,当我向建档立卡幼儿家长宣讲教育扶贫政策时,当我走进帮扶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看到狭小破旧的居住条件时,我的想法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深感在教育扶贫中,自己能做的、要做的太多太多。

就拿我帮扶的孩子宁浩泽来说,每天入园和离园,我们都会给孩子父母说一说孩子情况,或者抽空发一些孩子在幼儿园活动游戏视频图片,孩子生病请假也会隔三差五电话询问孩子康复情况,督促鼓励孩子好好养病早日入园!在我观察了解中我发现宁浩泽特别喜欢画画,于是我就买了一些水彩笔和绘画材料送给孩子,并经常抽时间去辅导孩子绘画,时间长了孩子渐渐开朗起来,也会主动问候人了,也愿意和小朋友交流啦,建立起了自信心。

五月中旬,幼儿园要组织一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我们就帮他报了名,没想到他没有令我们失望,每一次训练都在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主动向教练请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最后荣获了二等奖的奖杯,这次的经历又再一次让他增加了自信心,希望以后他都能自信面对朋友、家人、老师等等,相信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改变。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于精准扶贫这一项重大工程来说,我们做的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帮扶的孩子来说,从精神上帮助贫困学生及其家庭树立自信,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意义重大。

为了切实改变方里村村民王会民的贫困现状,加快脱贫 致富步伐,与全县人民一道共同达到小康水平,根据精准帮扶的有关文件要求,我于20xx 年3月28 日,深入方里村三组村民王会民家了解情况,现根据方里村发展规划、结合 王会民家庭实际,特制订如下 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贫困户王会民,龙高镇镇 方里村三组村民,全家 6 口人, 房屋5间(新建房屋),耕地面积9亩,家庭简单实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现有主要劳动力 2 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儿子在外打工获取。 户主:王会民,54 岁,在家务农。 妻子: ,48 岁,文盲,在家务农。 两个儿子、儿媳均在外打工,并建有新房。两个孙女,一个4岁,一个2岁。

二、贫困原因

1、家庭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 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或外出务工为主; 3、种植单一, 没有经济作物,所种小麦、玉米、蔬菜仅能维持生计;4、两位老人,一个智障,一个常年患病,医药费用支出较大,家庭主要因病致贫; 5、两个孙女均年幼,家庭拖累较重。

三、帮扶计划及时间安排

经过前期的入户对接、建档立卡,初步了解了家庭 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具体困难,并对20xx 年的帮联任务 进行了梳理,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3月―6 月:深入帮扶农户,了解实际情况,认 真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计划;

2、7 月―8 月:进行思想帮扶,不定期的对其家庭 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塑信心,使帮扶对象能以 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9 月―10 月:赠送有关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有关书 籍,通过看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法寻找致富门路, 搜集致富信息; 4、11 月―12 月:宣传低保、五保、粮食直补、计 划生育优惠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优惠政策,积极与合疗办衔接,让其享受合疗的政策;

5、经常入户了解家庭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做到及时 排除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对王会民家的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靠单纯的输血而解决贫困问题。因此通过对该家庭的全面了解,掌握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帮助其掌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力争做大做强, 力争在3年时间里帮助王会民家走上幸福小康之路。

本学期学校对学生实行全员帮扶制度,我将帮扶十名学生。为了真正对学生进行帮扶,让学生在各个方面真正有进步,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帮扶。我所帮扶的十名学生中,齐容后、耿守巧、齐文秀成绩较好。其中齐容后、耿守巧属于同类学生,他们成绩好,听话,作业按时完成,从不惹是生非。我想多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从优等生向尖子生的转变。

而齐文秀又是另一类学生,她聪明,反应快,在课堂上积极踊跃;但是毛躁、粗心,考试往往因为太粗心而失分。我想帮助她在本学期改掉毛躁粗心的坏习惯,引导他们不管做什么都要细心,要有耐心,踏踏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做事。

二、对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帮扶。我所帮扶的杨莹、王宁、耿晓娜成绩不很好,属于学习中游的学生。其中杨莹各科成绩比较均匀,没有太突出的学科,也没有太差的学科。在本学期,我打算帮助她找到更好的、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争取把成绩再提高一个档次。

王宁和耿晓娜的总成绩还不错,但他们二人都偏科,并且都是数学成绩较差。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不只一方面,其中王宁属于智力不低,方法不合适的类型。对他的帮扶,我想让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让他自己学习总结好的方法,数学成绩提上来了,他的成绩也就有了大的提高。而耿爱玲是智力稍差,自己也很努力地学数学了,但成绩一直提不高。对耿晓娜的情况,我也替她着急,但没好的办法,只能慢慢引导她,别让她对数学失去了信心。

三、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帮扶。我所帮扶的张连英和王然强属于学困生,对他们的帮助,是最难的,最令人头疼的。我打算先帮他们找出各自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对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明白成绩仅仅是一方面,只要尽心尽力的学了,不破罐子破摔,就能进步,就是好学生。

四、对各类学生都要不断的进行思想帮扶,通过谈话、交流、家访等有效方式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发现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不良习惯,采取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加强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不断的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其他教师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做到全面发展。

制定计划很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很困难的。我一定努力坚持按照计划去做,争取能帮助这十名学生取得大的进步!

关于龙镇乡兴胜村精准扶贫对象___家庭帮扶工作计划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龙镇乡新兴胜村村民___,共有4口人,户员情况:_______住房面积___平方米,耕地面积___亩,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___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经济收入,家庭总收入___元,人均纯收入___元。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打零工维持生计。

3、儿子和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1、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拓宽致富渠道。

2、帮助指导提高种植、增产技能,确保方竹产业收成良好。

3、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及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

4、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及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

按照丹寨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帮扶计划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摆泥村位于兴仁镇政府驻地北部,根据上级要求,现摆泥村由原来的摆泥村、杉堡村、窑货村三个村组成。全村辖摆泥大寨、羊党寨、摆劳、金竹坪、杉木冲、花地、水落洞、窑货大寨、窑货下寨、三边、火烧寨、濑岩、仰天窝13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824户,3372人。其中,享受低保134户456人,五保户2户2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精准扶贫户218户945人,贫困发生率为26.93%;劳动力人数1652人,其中外出务工458人;摆泥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摆泥、杉堡、窑货三个支部,10个党小组,2个寨管委,有正式党员92人,其中妇女党员11人,预备党员11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年均日照1281.4小时,年均温度14.6—17.2摄氏度,无霜期252-283天,常年降雨量1250mm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700-800米,地势相对平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主要居住有苗、汉、水、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0%。村内地势相对平缓,海拔800-85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森林覆盖率40%以上。人均纯收入2712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县委“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摆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精品水果有中药材种植和黑毛猪、蛋鸡、林下养鸡养殖。现有蓝莓亩、金银花250亩、太子参220亩烤烟、220亩、枣子180亩;蛋鸡20000余只,林下养鸡12000余只。建立种植养殖农村合作社2个。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老百姓等、靠、要现象严重。

三、帮扶计划

摆泥村“两委”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该村村情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小康工程”和“五户联保”、“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等工作重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立足根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三实三同”为总载体,以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突破口,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提高村干部亲民办事能力。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和县委十四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理念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按照““五户联保”模式,真正实现“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对党忠心、事业诚心”的“六心”目标,加快摆泥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摆泥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表率。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办公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解决摆泥村各个自然寨的庭院硬化、通组公路、联户步道、小水利建设、垃圾池建设等项目,完善村级办公场所,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建好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等活动阵地。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手挽手一帮一”活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

3、围绕发展,抓住重点,确保群众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围绕“精准扶贫”和“一村一品”工程,结合摆泥村实际,制定《摆泥村发展规划》、依托农业园区引进企业,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抓好常规农作物生产,搞好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新品种,提高单产。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整合资源,极力打造“甲娘冲休闲农庄”项目,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举全村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早日建成小康。

三、工作要求

一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责任编辑:宋鑫

——信息来源:摆泥村

——信息所属: 黔东南 丹寨县 兴仁镇 摆泥村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三有”、贫困村“五有”和“四好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全力协助指导__镇及__村组织实施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7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3300元以上,全面完成所帮扶的__镇__村、__村、__村共计20户67人年内脱贫,__村20_年整村“摘帽”脱贫。

二、工作重点

(一)再次做好精准识别。_月底前会同镇村对__年10月精准识别清退名单和新识别贫困户名单予以再核实,确保错退率

(二)协助抓好痕迹管理。指导并督促镇村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资料收集归档,重点是贫困户帮扶包所涉内容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原始基础资料的收集、更新、完善、归档以及帮扶工作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

(三)积极推进__村产业发展。进一步配合村两委做好土地落实、资金落实、种苗落实和贫困户入股手续完善,完成600亩猕猴桃和600亩海椒产业的种植和管理经营。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

(四)协助村两委抓好道路、水利设施、党群服务中心和农户农房建设,确保所有项目在3月底前开工、9月底前完工。重点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及时督促村两委做好项目实施资料收集。

(五)加强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监管,督促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政策,指导村“两委”开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严格按要求做好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公示工作。

(六)积极开展为贫困户送温暖活动。4月开展送生产资料和助耕活动、8月开展助学活动、年前开展送温暖关爱慰问活动。

(七)全力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加快生态工业发展,重点围绕茶叶、猕猴桃、林竹(木)、魔芋等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延伸链条狠抓项目招商落地;强力推进魔芋制品二期工程、姜黄深加工、猕猴桃保鲜贮藏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运。

(八)扎实抓好就业产业扶贫工作。积极协调县内企业开发提供适合贫困户就业的工作岗位,配合人社部门开展贫困户就业培训,力争转移贫困人口到企业就业110人。

三、组织领导

(一)调整充实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和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管委会副主任和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日常工作由办公室具体承担。

(二)调整帮扶责任人。鉴于人员变动,办公室按照科级领导干部帮扶2-3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原则,于2月底前将帮扶责任人重新调整到位,调整后的帮扶人应尽快熟悉被帮扶户的基本情况,切实履行好帮扶责任。

(三)实行帮扶分片联系制。__村由__牵头负责,联系人__;__村由__牵头负责,联系人__;__村由__牵头负责,联系人__。

(四)帮扶要求。认真落实扶贫帮扶“一把手”负责制和结对帮扶制。管委会党组(或主任办公会)全年研究精准扶贫工作不少于2次。主要领导每个月到联系村、帮扶户不少于1天,班子成员每个月到村帮扶不少于2天,帮扶干部每月到村帮扶不少于3次。所有帮扶工作都要作好帮扶记录。

2021精准扶贫帮扶计划(五)

一、基本情况

大元村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南西方,大元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_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大元村是鳌溪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387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大元组是大元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大元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大元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_年,期末农村人口1387人。调查扶贫对象为79户27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大元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大元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大元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大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大元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78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大元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大元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大元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82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1.5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75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465户1378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258户682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xx]8号)、《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全力推进全市扶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特制定《xx市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别是新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宁远县、双牌县、江永县,其中新田、江华两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宁远、双牌、江永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三类县。目前,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新田县,中南大学、省高院对口扶贫江华县,省工商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对口扶贫宁远县,省林业厅对口扶贫双牌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人防办对口扶贫江永县。其余6个县区和金洞、回龙圩两个管理区以及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上扶持县、区(管理区)。“十二五”期间,省扶贫办批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441个,其中国定贫困村84个,全部在五个国家或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定贫困村298个,其中重点县231个、面上县126个;市定贫困村59个,全部在面上县区。6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批复我市高寒山区村57个,其中江华50个、江永7个。根据省扶贫办测算到我市的贫困人口,底,我市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88909人(含扶贫对象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为全省(640万)的10.76%,贫困发生率为14.8%。其中,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380377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55.21%,其它面上县区308532人,占44.79%。

当前,全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岭山区,即新田、江华、宁远、双牌、江永、蓝山、道县、东安等8县和金洞、回龙圩2个管理区。这8县2区总人口403.26万人,总面积1718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6.7%,共有贫困人口529711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76.89%。南岭山区区域内的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寒山区、岩石裸露区、水淹移民区、旱涝灾害多发区,自然条件恶劣,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脆弱,返贫现象突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低。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群众就医难、就学难、住房难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一区域是全市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和革命老区,贫困与民族发展问题相互交织,是新阶段全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基本要求,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全面小康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模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全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县区(管理区)、乡镇(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攻坚负总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制定本辖区扶贫开发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核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实施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2.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突出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保障好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存条件。

3.部门协作,合力攻坚。按照中办发[20xx]25号、湘办发[20xx]08号文件的要求,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履行扶贫工作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4.创新思路,精准扶贫。将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对象,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一县一(档案)库”的要求,,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责任,构建全市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5.落实责任,强化保障。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攻坚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将扶贫工作成就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领导年度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中办发[20xx]25号、湘办发[20xx]8号文件要求,以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以新的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各方力量和资金投入,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集中在扶贫开发上。

6.注重实效,遏制返贫。深入实施产业扶贫,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建立持续稳定的贫困农民增收机制。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竭力防止出现“脱贫快、返贫也快”的现象。

三、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与范围步骤

(一)基本思路

以贯彻落实中办发[20xx]25号)、湘办发[20xx]8号文件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的战略思想和各项政策措施,围绕实现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这个“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的总体目标,以五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市441个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其中8个是国定贫困村、11个是省定贫困村)以及省新确定的“十三五”贫困村为重点扶持区域,以“市县领导联村指导、市县(直)单位联村帮扶、工商企业联村援助、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包户脱贫解困”的“三联一包”为主要形式,坚持贫困人口识别到人、脱贫规划制定到户、项目资金安排到户、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力争全市扶贫开发工作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突破”。

(二)总体目标

通过解决贫困地区突出困难和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公共服务保障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贫困程度明显缓解。到20末,全市69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的14.8%降至3%以内,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大幅提升。

(三)实施范围与步骤

1. 实施范围:本五年规划实施范围覆盖xx市所有贫困村、高寒山区村以及深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其中产业开发扶贫覆盖所有贫困人口;整村推进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84个国定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298个省定贫困村和59个市定贫困村,以及省新确定的贫困村,覆盖贫困人口688909人。

2.实施步骤:xx市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从1月至年12月。20完成总任务量20%以上,-完成总任务量60%以上,-2018年完成剩余全部任务,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完成任务。

准备阶段:2014年1月-10月,主要任务是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重点完成贫困较为严重的111个国定贫困村、高寒山区贫困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和脱贫任务,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重点完成99个国定贫困村、高寒山区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和脱贫任务,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完成90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建设项目,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三年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验收。

:完成85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建设项目,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完成剩余85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五年共带动6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末组织五年规划实施验收。

四、工作任务与职责

根据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结合我市贫困现状,将扶贫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村、到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针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考虑区域特色、贫困程度、扶贫缓急、承受能力等要素,整合力量,明确任务与职责,组织实施十一项到户到人工作。

(一)对象识别到人。

对全市农村扶贫对象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目标,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开展直接帮扶提供依据,解决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扶贫办、民政局、各县区政府。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下同)

1、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根据省确定到县区的贫困人口规模,严格扶贫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把全市688909人逐一识别出来,造册登记,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一县一库(档案资料库),着力构建全市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2、因户施策,帮扶到人。依据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逐一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脱贫发展计划,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量身定做”帮扶项目。

(二)生活保障到户。

着力解决贫困村深度贫困户和因病因灾致贫户的基本生存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贫困村中的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对象实施特殊救助,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1、建立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把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作为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其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依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以维持其基本生存。( 民政局、扶贫办)

2、探索贫困户特殊救助措施。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对患病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及时予以医疗救助。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性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改善农村残疾人口的居住、托养等困难,不断提高农村残疾人口的生活水平。多方筹措资金资助贫困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的群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局、卫生局)

(三)就学保障到人。

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同时围绕集中办学和规模办学的思路,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保证贫困山区适龄儿童有学上、能上学、就近上学。到2018年末,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75%。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紧密。基本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没有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促进教育资源向贫困农村倾斜,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和名校托管贫困地区中小学、名师下乡支教活动,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人社局)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现有1340个村小(教学点)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2014年改善现有1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改善现有2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 20改善现有5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改善现有7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2018年全面改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人口较多的建制村建设村级幼儿园,2018年末,每个乡镇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2、实施贫困学生就学补助。政府出资,按一定比例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高中给予补助,就读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在国家给予补助的基础上,按规定纳入扶贫雨露计划给予补助。就读大专、本科以上学校的给予助学奖励。

(四)就医保障到人。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促进贫困人口更加均等地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逐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到2018年末,每个建制乡镇有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有合格医生,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

1、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覆盖面,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财政补助标准,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扩大受益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合贫困人口得到更多实惠。到2018年末,通过精准识别出来的全市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卫生局)

2、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贫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危房多、条件差、不达村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优先扶持的建设重点,实施贫困村卫生室改扩建计划,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培训乡村合格医生,鼓励市、县医务人员到贫困村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点突出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妇女儿童死亡率和患病率。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农村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到2018年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每个乡镇建好1所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建有达村的村卫生室。(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

(五)就业培训到人。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举办多样化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开拓新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整合全市的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定期的技能培训,增加贫困群众就业能力,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到2018年底,实现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

1、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14-2018年,全市计划开展各类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1000期10万人次,通过培训,使全市每个贫困户均能掌握1-2门种植或养殖实用技术,为贫困农民从事种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五年计划开展创业培训500期1人,争取全市所有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均能享受创业培训。(农业局、人社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商务局、移民局)

2、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有计划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18年,累计引导性培训1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进城农民工培训7万人次。(人社局、商务局、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到培训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五年完成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15000人。(扶贫办、教育局)

(六)住房保障到户。

以“改善和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住房安全问题”为落脚点,重点关注“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解决贫困农户无住房、住房不安全等问题。

1、解决无房贫困户基本住房问题。坚持自愿原则,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重点帮扶与一般帮扶同步推进。通过精准识别出来的农村贫困人口,对基本无投劳能力和自筹能力的危房特困农户,包括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及赤贫农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重点帮扶,优先考虑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特困农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和伤残军人家庭,每年重点帮扶户数不得少于当地农村危房改造总户数的25%,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伤残军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占农村危房改造帮扶对象总数不低于40%。(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

2、解决D级危房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各地方政府成立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按照标准核准危房,完成辖区所有D级危房入户调查工作,并张榜公示,分年度对D级危房贫困农户住房进行全面改造,切实保障农户住房安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工程,重点抓好整村推进村贫困农户解决安居问题。通过精准识别纳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贫困人口,居住房屋为D级危房的,依照程序审核公示后,中央、省、县三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给予每户4万元补助,不足部分由扶贫、移民等部门依据各自政策另行予以补助,全部补助总额不得超过建房成本。各县区住建、扶贫、移民等部门要加强衔接,整合落实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切实解决好D级危房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房产局、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移民局、扶贫办)

3、整合资源支持异地移民搬迁。整合发改、移民、国土、农开资金,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安置方式,探索实施不具备生存条件或脱贫成本过高的贫困村农户或散居户向相对集中的村寨就地或异地移民搬迁,确保其正常生产生活。(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移民局、扶贫办)

(七)安全饮水到户。

全力推进《xxx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详细规划和统一部署安全饮水到户工程,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贫困群众有可靠、安全、方便、达标的饮用水,基本解决贫困村中尚存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到2018年末,解决贫困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万人,其中2014至20解决10万人,剩余18万人争取纳入“十三五” 规划,于-2018年解决。预算五年总投资14000万元。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结合各县区实际,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100%乡镇驻地通自来水、80%行政村通自来水的目标,确定全市供水布局及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建管并重,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2014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30处,解决1.5万户共6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2015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20处,解决1万户共4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问题。2016-2018年计划投资9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 90处,解决4.5万户18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水利局、发改委、卫生局、移民局)

(八)道路畅通到户。

按照《xx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调整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基本解决贫困地区路不通、车难行等问题。到2018年实现所有适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80%以上。(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

(九)产业扶持到户。

以效益为核心,依托各地资源禀赋,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带动,积极扶持发展贫困地区增收产业。按照“财政扶贫资金70%用于产业开发,产业开发资金70%直接扶持到农户”的总体要求,探索发展土地入股、委托帮扶等形式,健全企业与贫困农户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扶持效应,扩大覆盖面。到2018年,全市441个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均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特色的产业,实现贫困县有龙头企业、贫困村有增收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促进和带动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突出效益和特色,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育品牌、联农户的思路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扶持发展优质水果、烤烟、食用菌、蔬菜、药材、茶叶、油茶、楠竹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快现有产业基地的更新改造,整合资金,完善产业基地的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健全企业与贫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的登记和有序流转,在坚持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引导贫困农户在承包期内有偿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企共赢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融资平台建设,探索撬动金融业、保险业参与产业扶贫方式,通过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农产品参与商业保险等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风险保障程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筛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国际质量控制体系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开拓产销渠道,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农餐对接”,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实现生产与流通的高效衔接。(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发改委、科技局、供销联社、农机局、扶贫办)

2、积极探索发展贫困村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充分挖掘xx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等特色文化和良好的森林生态以及古村古镇古民居等旅游资源,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依托当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招商引资、合资、集资、入股等多种投资方式保障扶贫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实施,五年共扶持5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发改委、旅游局、文化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

(十)农村电力保障到户。

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提高贫困村用电保障。2014年实施281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其中改造125个、完善156个;2015年实施268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到2016年末,所有贫困村全部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到2018年末,100%行政村、98%以上自然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电力公司、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

(十一)文化信息保障到人。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数字信息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设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18年,实现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采取购置、捐赠和争取上级文化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不断补充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解决农村藏书陈旧、新书数量少、群众看书难等问题,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每个村至少确定一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统筹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等多种形式,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到2018年末,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推进贫困村接通国家标准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到2016年末,已通电的贫困村,基本实现通宽带。(文广新局、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广播电视台)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五年扶贫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各县区、管理区政府是五年规划的责任主体。各县区、管理区要把五年扶贫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是明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抓。充分发挥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及时研究提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审定有关重大问题,制定相关资金筹措和计划安排方案,根据部门职责把扶贫开发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规划实施进度,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重大问题;每年召开一次专题扶贫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和考核扶贫工作。

三是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既是责任单位,更是落实单位。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落实五年扶贫规划的牵头机构,市、县扶贫部门为综合协调部门。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责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把五年扶贫规划明确的任务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并加快实施。加强与县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贫困村项目提前实施。

(二)加大资金有效投入。

一是稳定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任务要求,市、县两级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全面落实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优先确保扶贫资金的投入,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切实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以年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为基数,每年投入的县、村级财政扶贫资金增长速度不低于市、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二是有效整合各类资金。投向农村的资金都要按现行投资渠道,县为单位,整合投入,重点突出441个贫困村和57个高寒山区村及深度贫困村。各行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的对口项目资金,各部门年度资金要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对口帮扶资金全部投入441个重点村的项目。加强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涉农资金的整体作用,并最大限度将行业和社会资金实现有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创新财税、金融扶贫模式。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财政增投和税收减免措施,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贫困村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强涉农企业、贫困农户与信贷金融部门的衔接沟通;放宽信贷准入,探索信用、联保、担保等多种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加大财政贴息力度,用财政贴息资金带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探索搭建政府主导下的扶贫融资平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融资体制;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套使用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企业、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扶贫办牵头,金融办、财政、税收等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金融扶贫工作模式,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四是保障扶贫工作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保障工作经费投入,确保规划正常有序实施。按照省里要求,各县区、管理区按照2014年识别的贫困人口7-10元的补助标准保障扶贫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三)完善扶贫攻坚机制。

一是落实“三联一包”机制,强化落实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包户脱贫解困,进一步落实帮扶到户要求。市级领导、市直单位继续联系贫困村,机关企业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村“有劳动力、有致富愿望、缺资金、缺技术”的特别贫困户包户脱贫解困。突出抓好建设扶贫工作,健全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确保每个国定、省定贫困村和高寒山区村,以及各地确认的深度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规划,有一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有一套考核奖惩机制,真正意义上落实“工作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突出精准识别和分类指导,依据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对贫困群众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精确识别,建立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落实产业项目帮扶措施,做到“扶贫一户一策”。

三是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改进扶贫方法,丰富扶贫主体,促进扶贫工作单一由政府负责向政府补助、社会捐助、部门帮助和农民自助相结合的全社会多元化投入转变。以政府为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加大行业扶贫力度,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深入推进“光彩事业”、“爱心包裹”、“同心工程”等社会扶贫工作,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扶贫。形成专项扶贫开发推动、行业扶贫有序进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制订《xx市扶贫开发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大幅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占比。将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市、县政府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组织一次目标责任考核;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室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级各单位各地区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二是严格奖惩措施。鼓励加快脱贫步伐,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与扶贫办制定对贫困县的具体考核办法,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县区及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扶贫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不好的部门和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与任务目标差距较大地区和部门主要领导要进行批评问责。对年度任务完成好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扶贫攻坚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完不成任务的个人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不得交流、提拔重用。

(五)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讲奉献、能攻坚的扶贫开发队伍。加大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选派扶贫干部学习研修、挂职锻炼;明确县区、管理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机构编制,三、四类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建立乡镇扶贫工作站,配齐配咳嗽倍游椋纳乒ぷ魈跫

>>>下一页更多“村级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稳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有效开展,确保所帮扶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奋斗目标按期实现,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帮扶户余海巴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本着常怀爱民之心,夯实群众基础;善谋富民之策,不断新扶贫帮困方式;多行惠民之举,务求利民之效,努力为帮扶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使其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构建和谐富裕新农村发挥积极作用。

二、帮扶对象

王建国,卓尼县申藏乡旦藏村卓逊川人,文化程度:小学;家庭人口:3人;现有土地10亩;主要作物年产量:青稞和油籽

三、帮扶形式

1、政策帮扶。为其在劳务、就医、就学、法律援助、生活困难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2、思想帮扶。通过技能培训、政策宣导、法制教育等形式,纠正其等、靠、要错误思想,克服懒堕不思变做法,重树勤劳致富奔小康信念,帮助其熟练掌握一种以上脱贫致富技能,准确找出一条合适致富方法。

3、物质帮扶。在春耕生产、夏收及秋播时节等关键节点对其进行不少于3次的走访帮扶,通过参加劳动、物资赞助和信息服务,帮助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帮扶内容

1、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及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

2、加强与劳务办、科技局沟通联系,适时为其提供劳务信息及科技咨询服务。

3、协调相关部门,为其治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根据其发展意愿,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致富意见和建议。

5、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其生产劳动,帮助其解决农忙时节劳力不足的问题。

五、帮扶目标:

到2015年,其家庭人均纯收入达脱贫指标,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以上,居住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是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我们对__县__镇__村三户帮扶对象的家庭现状,经济收入,和产业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调查,根据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出本帮扶计划。

帮扶对象:___ ___ ___一.___家庭基本情况:

___,现年66岁,全家九口人。___常年患病,妻子___在家务农,其子___及儿媳___外出打工,两个孙子正读高中,家中因为缺乏经济来源,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和学费,现处于贫困状况。

帮扶计划:

按照市、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要求,帮其掌握新的果树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使其增加经济收入,缓解贫困现状。鼓励___夫妇学习果树栽植及果园管理相关技术知识,给其提供一些致富信息,使他们有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宣传农村“一池三改”补助政策。宣传农机具购置补贴申请办理程序及其他相关事宜。给其子联系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二.___家庭基本情况:

___,现年55岁,全家五口人。___在家务农,妻子___失聪,其子___及___均读高中,家中人多地少,缺乏劳动力。不能解决贫困现状。

帮扶计划:

宣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的申批程序,补贴物种、标准等政策。宣传20__年1号文件中,关于扶持、鼓励、引导农民群众投身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帮扶政策。积极引导参与镇重点项目,增加收入。宣传重大疾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政策。积极与民政办衔接,按时上交大病救助所需各种表格及证件复印件。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

三.___家庭基本情况:

___,现年63岁,全家三口人.___及其妻___均常年患病,其子___在家务农,家中缺少劳动力。无力承受沉重的医疗负担。现处于贫困状况。

帮扶计划:

宣传重大疾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政策。积极与民政办衔接,按时上交大病救助所需各种表格及证件复印件。不定期与联系户交流,提供一次物质帮扶,为其家庭尽一份小小的心。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从帮扶对象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按照一户一方,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他们早日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生活。

帮扶人:___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___〕25号,以下简称25号文件)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__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__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__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__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__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__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__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__]25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__]8号)、《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全力推进全市扶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特制定《__市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别是新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宁远县、双牌县、江永县,其中新田、江华两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宁远、双牌、江永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三类县。目前,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新田县,中南大学、省高院对口扶贫江华县,省工商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对口扶贫宁远县,省林业厅对口扶贫双牌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人防办对口扶贫江永县。其余6个县区和金洞、回龙圩两个管理区以及__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上扶持县、区(管理区)。“十二五”期间,省扶贫办批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441个,其中国定贫困村84个,全部在五个国家或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定贫困村298个,其中重点县231个、面上县126个;市定贫困村59个,全部在面上县区。6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批复我市高寒山区村57个,其中江华50个、江永7个。根据省扶贫办测算到我市的贫困人口,底,我市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88909人(含扶贫对象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为全省(640万)的10.76%,贫困发生率为14.8%。其中,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380377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55.21%,其它面上县区308532人,占44.79%。

当前,全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岭山区,即新田、江华、宁远、双牌、江永、蓝山、道县、东安等8县和金洞、回龙圩2个管理区。这8县2区总人口403.26万人,总面积1718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6.7%,共有贫困人口529711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76.89%。南岭山区区域内的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寒山区、岩石裸露区、水淹移民区、旱涝灾害多发区,自然条件恶劣,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脆弱,返贫现象突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低。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群众就医难、就学难、住房难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一区域是全市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和革命老区,贫困与民族发展问题相互交织,是新阶段全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基本要求,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全面小康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模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全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县区(管理区)、乡镇(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攻坚负总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制定本辖区扶贫开发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核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实施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2.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突出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保障好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存条件。

3.部门协作,合力攻坚。按照中办发[20__]25号、湘办发[20__]08号文件的要求,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履行扶贫工作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4.创新思路,精准扶贫。将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对象,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一县一(档案)库”的要求,,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责任,构建全市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5.落实责任,强化保障。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攻坚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将扶贫工作成就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领导年度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中办发[20__]25号、湘办发[20__]8号文件要求,以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以新的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各方力量和资金投入,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集中在扶贫开发上。

6.注重实效,遏制返贫。深入实施产业扶贫,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建立持续稳定的贫困农民增收机制。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竭力防止出现“脱贫快、返贫也快”的现象。

三、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与范围步骤

(一)基本思路

以贯彻落实中办发[20__]25号)、湘办发[20__]8号文件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的战略思想和各项政策措施,围绕实现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这个“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的总体目标,以五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市441个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其中8个是国定贫困村、11个是省定贫困村)以及省新确定的“十三五”贫困村为重点扶持区域,以“市县领导联村指导、市县(直)单位联村帮扶、工商企业联村援助、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包户脱贫解困”的“三联一包”为主要形式,坚持贫困人口识别到人、脱贫规划制定到户、项目资金安排到户、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力争全市扶贫开发工作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突破”。

(二)总体目标

通过解决贫困地区突出困难和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公共服务保障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贫困程度明显缓解。到20末,全市69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的14.8%降至3%以内,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大幅提升。

(三)实施范围与步骤

1. 实施范围:本五年规划实施范围覆盖__市所有贫困村、高寒山区村以及深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其中产业开发扶贫覆盖所有贫困人口;整村推进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84个国定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298个省定贫困村和59个市定贫困村,以及省新确定的贫困村,覆盖贫困人口688909人。

2.实施步骤:__市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从1月至年12月。20完成总任务量20%以上,-完成总任务量60%以上,-2018年完成剩余全部任务,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完成任务。

准备阶段:2014年1月-10月,主要任务是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重点完成贫困较为严重的111个国定贫困村、高寒山区贫困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和脱贫任务,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重点完成99个国定贫困村、高寒山区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和脱贫任务,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完成90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建设项目,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三年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验收。

:完成85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建设项目,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完成剩余85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五年共带动6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末组织五年规划实施验收。

四、工作任务与职责

根据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结合我市贫困现状,将扶贫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村、到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针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考虑区域特色、贫困程度、扶贫缓急、承受能力等要素,整合力量,明确任务与职责,组织实施十一项到户到人工作。

(一)对象识别到人。

对全市农村扶贫对象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目标,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开展直接帮扶提供依据,解决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扶贫办、民政局、各县区政府。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下同)

1、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根据省确定到县区的贫困人口规模,严格扶贫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把全市688909人逐一识别出来,造册登记,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一县一库(档案资料库),着力构建全市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2、因户施策,帮扶到人。依据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逐一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脱贫发展计划,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量身定做”帮扶项目。

(二)生活保障到户。

着力解决贫困村深度贫困户和因病因灾致贫户的基本生存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贫困村中的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对象实施特殊救助,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1、建立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把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作为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其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依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以维持其基本生存。( 民政局、扶贫办)

2、探索贫困户特殊救助措施。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对患病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及时予以医疗救助。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性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改善农村残疾人口的居住、托养等困难,不断提高农村残疾人口的生活水平。多方筹措资金资助贫困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的群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局、卫生局)

(三)就学保障到人。

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同时围绕集中办学和规模办学的思路,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保证贫困山区适龄儿童有学上、能上学、就近上学。到2018年末,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75%。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紧密。基本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没有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促进教育资源向贫困农村倾斜,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和名校托管贫困地区中小学、名师下乡支教活动,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人社局)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现有1340个村小(教学点)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2014年改善现有1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改善现有2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 20改善现有5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改善现有7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2018年全面改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人口较多的建制村建设村级幼儿园,2018年末,每个乡镇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2、实施贫困学生就学补助。政府出资,按一定比例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高中给予补助,就读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在国家给予补助的基础上,按规定纳入扶贫雨露计划给予补助。就读大专、本科以上学校的给予助学奖励。

(四)就医保障到人。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促进贫困人口更加均等地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逐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到2018年末,每个建制乡镇有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有合格医生,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

1、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覆盖面,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财政补助标准,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扩大受益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合贫困人口得到更多实惠。到2018年末,通过精准识别出来的全市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卫生局)

2、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贫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危房多、条件差、不达村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优先扶持的建设重点,实施贫困村卫生室改扩建计划,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培训乡村合格医生,鼓励市、县医务人员到贫困村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点突出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妇女儿童死亡率和患病率。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农村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到2018年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每个乡镇建好1所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建有达村的村卫生室。(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

(五)就业培训到人。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举办多样化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开拓新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整合全市的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定期的技能培训,增加贫困群众就业能力,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到2018年底,实现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

1、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14-2018年,全市计划开展各类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1000期10万人次,通过培训,使全市每个贫困户均能掌握1-2门种植或养殖实用技术,为贫困农民从事种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五年计划开展创业培训500期1人,争取全市所有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均能享受创业培训。(农业局、人社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商务局、移民局)

2、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有计划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18年,累计引导性培训1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进城农民工培训7万人次。(人社局、商务局、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到培训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五年完成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15000人。(扶贫办、教育局)

(六)住房保障到户。

以“改善和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住房安全问题”为落脚点,重点关注“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解决贫困农户无住房、住房不安全等问题。

1、解决无房贫困户基本住房问题。坚持自愿原则,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重点帮扶与一般帮扶同步推进。通过精准识别出来的农村贫困人口,对基本无投劳能力和自筹能力的危房特困农户,包括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及赤贫农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重点帮扶,优先考虑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特困农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和伤残军人家庭,每年重点帮扶户数不得少于当地农村危房改造总户数的25%,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伤残军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占农村危房改造帮扶对象总数不低于40%。(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

2、解决D级危房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各地方政府成立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按照标准核准危房,完成辖区所有D级危房入户调查工作,并张榜公示,分年度对D级危房贫困农户住房进行全面改造,切实保障农户住房安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工程,重点抓好整村推进村贫困农户解决安居问题。通过精准识别纳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贫困人口,居住房屋为D级危房的,依照程序审核公示后,中央、省、县三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给予每户4万元补助,不足部分由扶贫、移民等部门依据各自政策另行予以补助,全部补助总额不得超过建房成本。各县区住建、扶贫、移民等部门要加强衔接,整合落实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切实解决好D级危房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房产局、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移民局、扶贫办)

3、整合资源支持异地移民搬迁。整合发改、移民、国土、农开资金,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安置方式,探索实施不具备生存条件或脱贫成本过高的贫困村农户或散居户向相对集中的村寨就地或异地移民搬迁,确保其正常生产生活。(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移民局、扶贫办)

(七)安全饮水到户。

全力推进《___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详细规划和统一部署安全饮水到户工程,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贫困群众有可靠、安全、方便、达标的饮用水,基本解决贫困村中尚存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到2018年末,解决贫困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万人,其中2014至20解决10万人,剩余18万人争取纳入“十三五” 规划,于-2018年解决。预算五年总投资14000万元。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结合各县区实际,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100%乡镇驻地通自来水、80%行政村通自来水的目标,确定全市供水布局及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建管并重,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2014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30处,解决1.5万户共6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2015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20处,解决1万户共4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问题。2016-2018年计划投资9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 90处,解决4.5万户18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水利局、发改委、卫生局、移民局)

(八)道路畅通到户。

按照《__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调整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基本解决贫困地区路不通、车难行等问题。到2018年实现所有适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80%以上。(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

(九)产业扶持到户。

以效益为核心,依托各地资源禀赋,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带动,积极扶持发展贫困地区增收产业。按照“财政扶贫资金70%用于产业开发,产业开发资金70%直接扶持到农户”的总体要求,探索发展土地入股、委托帮扶等形式,健全企业与贫困农户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扶持效应,扩大覆盖面。到2018年,全市441个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均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特色的产业,实现贫困县有龙头企业、贫困村有增收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促进和带动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突出效益和特色,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育品牌、联农户的思路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扶持发展优质水果、烤烟、食用菌、蔬菜、药材、茶叶、油茶、楠竹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快现有产业基地的更新改造,整合资金,完善产业基地的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健全企业与贫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的登记和有序流转,在坚持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引导贫困农户在承包期内有偿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企共赢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融资平台建设,探索撬动金融业、保险业参与产业扶贫方式,通过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农产品参与商业保险等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风险保障程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筛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国际质量控制体系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开拓产销渠道,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农餐对接”,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实现生产与流通的高效衔接。(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发改委、科技局、供销联社、农机局、扶贫办)

2、积极探索发展贫困村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充分挖掘__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等特色文化和良好的森林生态以及古村古镇古民居等旅游资源,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依托当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招商引资、合资、集资、入股等多种投资方式保障扶贫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实施,五年共扶持5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发改委、旅游局、文化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

(十)农村电力保障到户。

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提高贫困村用电保障。2014年实施281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其中改造125个、完善156个;2015年实施268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到2016年末,所有贫困村全部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到2018年末,100%行政村、98%以上自然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电力公司、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

(十一)文化信息保障到人。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数字信息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设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18年,实现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采取购置、捐赠和争取上级文化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不断补充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解决农村藏书陈旧、新书数量少、群众看书难等问题,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每个村至少确定一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统筹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等多种形式,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到2018年末,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推进贫困村接通国家标准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到2016年末,已通电的贫困村,基本实现通宽带。(文广新局、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广播电视台)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五年扶贫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各县区、管理区政府是五年规划的责任主体。各县区、管理区要把五年扶贫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是明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抓。充分发挥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及时研究提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审定有关重大问题,制定相关资金筹措和计划安排方案,根据部门职责把扶贫开发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规划实施进度,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重大问题;每年召开一次专题扶贫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和考核扶贫工作。

三是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既是责任单位,更是落实单位。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落实五年扶贫规划的牵头机构,市、县扶贫部门为综合协调部门。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责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把五年扶贫规划明确的任务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并加快实施。加强与县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贫困村项目提前实施。

(二)加大资金有效投入。

一是稳定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任务要求,市、县两级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全面落实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优先确保扶贫资金的投入,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切实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以年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为基数,每年投入的县、村级财政扶贫资金增长速度不低于市、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二是有效整合各类资金。投向农村的资金都要按现行投资渠道,县为单位,整合投入,重点突出441个贫困村和57个高寒山区村及深度贫困村。各行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的对口项目资金,各部门年度资金要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对口帮扶资金全部投入441个重点村的项目。加强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涉农资金的整体作用,并最大限度将行业和社会资金实现有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创新财税、金融扶贫模式。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财政增投和税收减免措施,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贫困村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强涉农企业、贫困农户与信贷金融部门的衔接沟通;放宽信贷准入,探索信用、联保、担保等多种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加大财政贴息力度,用财政贴息资金带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探索搭建政府主导下的扶贫融资平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融资体制;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套使用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企业、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扶贫办牵头,金融办、财政、税收等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金融扶贫工作模式,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四是保障扶贫工作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保障工作经费投入,确保规划正常有序实施。按照省里要求,各县区、管理区按照2014年识别的贫困人口7-10元的补助标准保障扶贫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三)完善扶贫攻坚机制。

一是落实“三联一包”机制,强化落实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包户脱贫解困,进一步落实帮扶到户要求。市级领导、市直单位继续联系贫困村,机关企业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村“有劳动力、有致富愿望、缺资金、缺技术”的特别贫困户包户脱贫解困。突出抓好建设扶贫工作,健全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确保每个国定、省定贫困村和高寒山区村,以及各地确认的深度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规划,有一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有一套考核奖惩机制,真正意义上落实“工作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突出精准识别和分类指导,依据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对贫困群众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精确识别,建立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落实产业项目帮扶措施,做到“扶贫一户一策”。

三是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改进扶贫方法,丰富扶贫主体,促进扶贫工作单一由政府负责向政府补助、社会捐助、部门帮助和农民自助相结合的全社会多元化投入转变。以政府为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加大行业扶贫力度,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深入推进“光彩事业”、“爱心包裹”、“同心工程”等社会扶贫工作,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扶贫。形成专项扶贫开发推动、行业扶贫有序进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制订《__市扶贫开发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大幅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占比。将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市、县政府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组织一次目标责任考核;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室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级各单位各地区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二是严格奖惩措施。鼓励加快脱贫步伐,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与扶贫办制定对贫困县的具体考核办法,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县区及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扶贫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不好的部门和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与任务目标差距较大地区和部门主要领导要进行批评问责。对年度任务完成好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扶贫攻坚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完不成任务的个人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不得交流、提拔重用。

(五)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讲奉献、能攻坚的扶贫开发队伍。加大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选派扶贫干部学习研修、挂职锻炼;明确县区、管理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机构编制,三、四类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建立乡镇扶贫工作站,配齐配强人员队伍,改善工作条件。

村级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范文篇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增强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效,根据县委、县政府《2016年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县安监局将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带着感情与责任,扑下身子,深入铁厂乡村,扎实开展挂联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切实推动定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结合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局20如下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县委三区一城建设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走基层、双联、十联活动,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方山坪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村情社貌

村地处铁厂乡西北部,平均海拔1200米,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辖4个农业合作社65户247人,有劳动人口72人,常年在外务工40人左右。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地贫瘠,有耕地238亩,均属于低产田土,主产玉米、薯类等农作物。2016年,农作物总面积580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0亩),人均占有粮食390公斤。村民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传统农业、金银花和干果为主。2016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7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有建卡贫困户30户97人。

已实现户户通电;使用移动或者固定电话32户;无小学校点和村卫生站,上学就医需要到15公里的铁厂乡街道;全村饮水困难户35户,饮水困难人口123人,饮水困难牲畜数700头(只)。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发展尚未起步,农民增收难。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没有产业或发展项目。

2、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村位于边远高寒山区。由于多种原因,村委会所在地仍未通公路,只有靠近场镇至林场公路的1社已建2.8公里泥碎公路,解决20户78人出行难题。但由于路况很差,运输能力极为低下,多数村民仍然走山路出行,靠肩挑背磨运物品,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旱灾、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因灾致贫和返贫几率大。

三、帮扶内容

(一)新居建设。严格按照县级要求,尊重农户意愿,结合本村实际,融合巴山特色,协助科学规划聚居点1处,争取30户农户入住。

(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协助实施2.8公里村道路硬化工程,争取新建6公里村道路,彻底解决全村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协助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三是协助实施庭院建设,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三)特色产业。鼓励大户通过租赁等形式,整合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草食性牲畜(牛、羊)和小家禽(鸡)。通过项目扶持,设计建设产业环线代村社公路,鼓励农户利用台院地和荒坡,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套植银花,连块成片,规模规范栽植,形成干果银花带,促进村民增收脱贫。

(四)公共服务建设。协助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达到八有标准,实现1+6功能。协助建设村卫生站1所,配齐医护人员,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五)能力提升工程。用活远程教育平台,通过专家、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在线培训等方式,大力实施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争取开展5次以上的培训,惠及全村。

(六)生态环境建设。协助加大对破寨子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积极协助开展全村238亩土地整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率。协助全村新建10个垃圾集中堆放池,创建和谐美丽乡村。

四、帮扶举措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对照一好双强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加入党组织,注重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投资筹劳中的示范作用,主体作用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管作用、发展致富产业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发挥好村委会在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强化自治作用,建立一套有效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开展精准扶贫、群众筹资投劳、项目建设监管等方面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意识到扶贫开发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三是充分发挥其他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实群团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管理委员会等各类基层组织,发挥他们在产业带动、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坚持统筹发展理念,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市场协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基础资金扶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建卡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脱贫。

(三)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始终突出农民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地位,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注重民主和群众监督,无论是项目的选定还是项目的建设,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行公开、公示,实现阳光作业。

(四)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强产业助农增收活力。根据村有种植银耳的习惯和技术优势,依托耳林资源,大力发展银耳产业。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经营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五)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取得明显成效。为取得活动实效,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为副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为成员的挂包帮领导小组。并下派局党支部书记、应急办主任同志到乡村担任驻村干部,坚持将活动纳入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努力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五、工作纪律

1.不干预村两委正常工作,不插手和干预村工程建设。

2.帮扶中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不做有损干部形象的事,维护良好的安监形象和干群关系。

3.驻村干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定期深入农户开展帮扶活动,既要当好服务员,又要当好联络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与乡、村、社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推进挂包帮精准扶贫活动取得新实效。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X年全面同步实现小康,根据我乡实际,制定如下精准扶贫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人,幅员面积近X平方公里。全乡属地形,海拔差约X米。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余元。

(一)产业情况。全乡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油菜。本乡盛产大豆,全乡种植大豆面积X余亩。近年来,新培育生猪养殖大户X户,肉羊养殖大户X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猕猴桃X亩。

(二)基础设施情况。

1、乡村公路。全乡村社公路里程共X公里,村道X公里,已硬化X公里,社道X公里,其中合并村村道X公里。

2、水利设施。全乡有山坪塘X余口,蓄水池X口,小(二)型水库X座。

3、新村建设。全乡已规划聚居点X个,大梁山村甘子垭聚居点正在建设之中,已建成农房套,完成了小区管网配套、路面硬化、环境打造等工作。

(三)党建情况。全乡共有党员X名,乡党委下辖X支部,周公寨支部活动阵地老旧、破败不堪,居委会支部活动阵地为临时租用。支部被市上评为落后支部,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

(四)精准扶贫工作。全乡有省定贫困村两个(XX村、XX村),分别于、X年实施精准扶贫。一个一般贫困村(XX村),两个返贫村(XX村、XX村)。X年全乡已脱贫X户,X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X年计划脱贫X户,X人。目前,已上报易地搬迁扶贫X户,X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