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本文共2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小学生创造了新的教育环境。本文从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及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入手,重点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信息技术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源,且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空间和实践方面的限制,能够实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机结合,并有效地开拓了小学德育教育空间与时间方面的范围,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信息实时共享。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传统德育教育的模式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新的小学德育教育方式。

1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1.1道德教育素质:众所周知,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在心理、价值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显得有些幼稚,而这也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最好时期。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指导小学生认同和遵守社会公德,培育起讲文明的良好意识,建立起优良的品质及坚毅的意志,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还涵盖学习,生活的习惯,行为方式等。

1.2思想素质:小学生要初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培养小主人的意识。另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险不畏难的精神,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和人,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念。

1.3心理素质:诚实守信作为教育当中尤其关键之处,必须教导学生讲诚信。另外,还应养成学生正直勇敢,不惧艰难困苦的精神意志,帮助其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勤于任事,主动学习,关心他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让学生具备创意拓展能力的发展,促进自我道德素养的提高。

2信息技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2.1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选择性,人们能够自主选择网络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避免传统德育教育的枯燥乏味性,使小学德育教育变得趣味性更强,形式更加多样、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的多媒体信息,更加具有感官多种刺激性,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2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覆盖领域逐渐扩展。师生之间应突破固有的`教学身份的限定,渐进为具有平等意识及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学生的动脑动手力较强,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小学德育教师应在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尊重,启发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网络信息自身具有易得性、可选性和多源性等基本特征,学生和教师均能够较为简便地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削弱课堂教学的肃穆感,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而对于小学德育教师而言,由于其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不占据优势,因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3.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介作用:第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情感并作为领悟,信息技术可将音像视频以形象、活泼的动态影像来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能置身于情感的天地中。例如在作为同学彼此间应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时,倘若教师只是单纯的说教,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能以信息技术,寻找部分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能够以客观公允的立场来认识对错,以此来引发学生们进行公开讨论辨别是非曲直。以较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其次,运用信息技术缩短时空距离,拓展德育空间。德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早上是否向老师同学打招呼,课间活动是否追跑打闹等,教师都可以选取典型片断,及时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利用班会时间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自己的行为被拍成录像,既能受到激励又会接受督促。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时空优势,让学生走进“聊天室”,在班会课的时间段,实现班与班之间的“主题对话”,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在同一网络时空里各抒己见、博采众长,促进各个班级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最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达成家庭德育的目标,在将现代信息技术也导入到德育教育当中。有助于在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教师能够以网络将学生相关的音视频信息传送予家长知晓,让家长能形象的观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进而能够更好的对教师取得信任感,并对孩子更具有信心。另外,教师还能应用网络来构建起家庭与学校的联络沟通平台,并在校园网的主页面上增设链接,家长只需输入学生的学号即可进入到平台。能够使自己了解孩子的生活表现和学习成绩,对孩子在班级中进行课内外活动,能够和班主任名任课教学、学生自己作为沟通与交流,促进家校的紧密联系及互动交流,让校园德育教育的有序推进。

3.2有效营造丰富多彩德育环境:首先,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校园网建立班级网页,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以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地扬长避短,使内容更丰富、页面更新颖,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其次,构建个人网页,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信心,在校园网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个人网页,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动态和知晓的计算机技术,创建有着自我格调的个性化网页,能够增设德育教育档案、学习心得、人生格言等分项栏,在网页上彰显自我才艺,提升认知度月,并促进自我的分析及辨识能力,进行个人最佳网页评选。以提升网页技术含量,完美的达到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不仅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促进其内心的充实与愉悦。最后,创设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心灵的沟通。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往往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困难,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还可以收集与学校德育相关的问题,利用网上测试、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行为自律的德育目标。总而言之,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把现代德育教学思想充分灌输到德育教育中去。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去,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作者:黄鑫 单位:新城区胜利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勾华.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3,14:174.

[2]廖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在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德育工作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中职德育工作有效性

在中职开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从而确保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尽管许多教师都是师范学校毕业,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明确认识,对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够深刻,难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从而导致难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科学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使教师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学生工作中,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广泛性

在中职学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在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科学习进行渗透,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高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各科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德育素质形成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各种教育活动包含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切实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应该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关注和关心学生,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德育素质。

三、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切实保证中职生德育工作教学的效率,提高中职生的德育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结合知识和情感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时效性,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中职生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颖的科技产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科技产品的吸引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完善评价的体系,创新评价方法,保持学生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和自评活动,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通过借助现代新技术,如QQ群和微信群等平台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中职生德育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充分体现德育工作有效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各个学科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组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感染和熏陶,收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中进.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调查分析与改革建议[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张家h.浅谈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顾志军.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述[J].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在田径课教学的运用论文

1、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田径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图像与音乐于一身的教学方式,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常见应用于多媒体教学中的软件有PPT、Word以及Authorware等。通过利用这些软件,教师可制作出与田径相关的教学课件。比如授课前教师首先应用PPT制作幻灯片文档,将与田径有关的内容置入幻灯片中,配以图像与声音,授课时再利用投影仪将幻灯片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将多媒体技术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的教学法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更直观。

2、利用互联网技术

当前,在全民化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并被应用到方方面面中,而对于教育事业而言,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当前,但凡具备条件的高校均构建有本校的教学网站,网站包含诸多教学课件,既方便教师参考备课,又有利于学生查询资料。而大学田径课教学也可依照此方式,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开办以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为主题的专题网站。网站可设立田径运动新闻、精彩瞬间、体育漫画、保健知识等能引起大学生兴趣的专栏,把田径与健身有关的视频及课件资料放置于网站上,同时将教师办公室、学生寝室及多媒体教室等全部与网站进行联网,一方面引起田径爱好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吸引某些具备专业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此外,运用网络资源,体育教师还可进行线上备课活动,与各地院校的体育教师一同进行交流,在众人的讨论中精炼出一份最为合理与科学的教学方案。

3、营造自主探究学习环境

在田径课中,为使大学生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体育教师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数据库,互联网具有两个优点,即形象与直观,其既能将抽象概念变得形象化,又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直观化,此外,互联网教学也为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学时,体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适当给予指导和辅助意见,同时避免学生浏览与教学无关的网站,并对部分面对电脑无从下手或是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遭遇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互联网教学这种较为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个人喜好来选择学习适合自己的田径内容与锻炼方法。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认识到田径运动的特性,懂得田径的基础内容与训练方式,了解田径的意义与目的。同时,由于互联网是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因此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既方便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工作,也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

4、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在目前的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中,常发现教师并用数种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摆脱了枯燥性,却由于过于繁乱,令学生难以集中学习精神,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为校园提供了庞大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按照教学内容将所需的教学资源整理打包,让学生能根据自己需求自行对教学资料与信息进行选择学习。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田径有关的信息,使其从互联网信息中学会应对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式,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在学校同时拥有局域网与互联网的条件下,教师还能运用校园网平台,针对大学生喜好与其进行交流,适当将教学知识点传输给学生,或对一同讨论教学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教学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理论知识水平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师生感情。这种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5、结语

综合上述,体育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不仅能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培养优秀的体育型人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1)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明在家过生日的视频,视频中小明一家共有四口人,他想把这个蛋糕分成四等份,于是从蛋糕中间切一刀,又在与第一刀垂直的方向的中间切一刀。

这样,蛋糕被切成了四等份,每人分一份。

视频放到这里,学生很兴奋,看着分生日蛋糕的场景想到自己难忘的时光。

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总计四个人,每人分得一份,那就是总数的四分之一,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几分之几的含义。

二、运用信息技术揭示数学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把静态的信息动态化,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学生学得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体验和感受,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而有效做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突破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的教学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具体做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过程展示,先是在电子白板上画一个圆,让圆在白板上转一圈测出周长,再用这个圆的直径测出这个周长有多少个直径,发现有三个多。

是不是所有的圆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验证,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动态演示,将枯燥的数学、静态的信息转化为活动的、直观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灵感,突破教学难点。

再如,在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课件,用来展示钟表上时间的读取方法。

教师通过控制表针的转动情况,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比如,让分针和秒针不动,只让时针转动一周,这样走过的时间就是24小时,一圈一共是24格大格,那每一个大格就是一个小时。

同样道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分针和秒针,认识分秒的概念。

通过钟表的表针的转动方向,让学生理解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含义,理解数学规律,科学解决教学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学数学知识很多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数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以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

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了数学运用能力。

比如,在进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有关比例的实例:身高与双臂平身的长度之比1:1,脚长与身高之比越是1:7等等,通过这些比例,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自己,并通过这些比例关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处处要用数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应用能力。

再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由于时间或学具等因素,教师不可能进行全面、完整的统计探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设计flash动画课件,科学揭示统计的`数学本质,并能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理解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理解生活中抽奖活动的不可靠性和陷阱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信息量大、难度梯度较高,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比如,习题类型的设定,习题难度的体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单元测试题”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训练的题目,利用鼠标笔圈点关键词,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通过对比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的解题思路分析,通过一步步的引导给学生逐步分析解题的难点,使学生学有方法,训练有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学生训练的结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台进行展示,直观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醒学生在今后训练时加以注意,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服务,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它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使数学教学“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方式生硬,缺乏教学认识。

很多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只是表面上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但其本质跟以往的在黑板上板书没太大的区别,学生照样没能通过信息技术理解授课内容。

而且信息技术运用要灵活,课本中有些章节适合运用信息教学,有些章节更适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种不同的内容教学中,要灵活变通,把握教学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而不是一味地用了某种方法之后就不分环境一直使用下去,不顾效果。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师技术能力落后。

有些老师思想守旧,对新生事物有抵触心理,对旧事物不忍抛弃,不愿意尝试新的手段、新的技术。

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需要花时间去钻研自己不擅长的新技术。

学生可能对这种手段很好奇、很喜爱,反而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所以,教师的思想观念一定得先转变过来,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利用信息手段,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新的课堂环境。

3.实践方式单一,缺乏结构性改革。

虽然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只是在知识的讲述上利用了多媒体,把它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没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课结构等关键的部分做出改革,这恰恰是最核心的部分,在信息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应该是双向交流,加强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牢固、更欢快、更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1.教师应灵活利用多种类型的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说到底只是一种教学的工具,课堂的核心主体还是老师和学生,教师应当考虑如何把这种工具运用得合理得当,如果太依靠这种工具,在电脑上将课件放映一遍,不仅起不到原本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没有起到课堂真正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点相结合,灵活授课。

2.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自身技术能力落后,不能完全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需要使用其他技术人员设计的课件来讲自己的课,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课件,这样就不能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体现在其课件中来,

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参加一定的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作自己的教学课件,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也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师原本的教学目的,体现出其教学思想,更好地把握课堂流程的走向,也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职业自信心,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真正能量。

所以教师的技术能力也是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很重要的因素。

3.促进课堂内外师生间交流。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绝对不仅仅限于课堂,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教师角度,其交流一直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以外,老师和学生可以借助这一手段不间断地交流,消除了空间限制,

增加了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而且学生和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一渠道交流,老师之间也可以交流教学经验,只要应用得当,这种互动也可以从课堂搬到课外,让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受课堂限制。

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除纸面作业之外的可以在网络上解决的任务,这样,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总之,只有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才授课才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流程,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 紧跟科学发展步伐 ,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掌握最新知识 ,紧跟前沿科技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肯定 ;没有现代教育理念 、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语文教师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 ,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使知识的传播具前沿性和全面性 。当今时代 ,新知识 、新概念层出不穷 ,教师如果仍将教科书或是教参作为教学的法宝 ,显然无法适应变化发展着的形势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如果教师知识面窄 、传授知识手段单一落后 ,教学就会显沉闷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得。

(二)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些课文内容晦涩难懂 、抽象枯燥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 ,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 ,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图文并茂 ,声像俱佳 ,可以达到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识字一这课是 ,通过学习十二个词语感受春天季节的美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识字课枯燥乏味我就预先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词义的课件,并选取了一段钢琴曲作背景音乐。课堂上 ,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随着课件中朵朵鲜花的盛开 ,树木吐出新芽,鸟儿欢快的歌唱学生眼神中流露出对课文学习的兴奋和向往之情 。

(三) 信息技术信息量大 ,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 ,知识传授的速度慢 、范围窄 ,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 。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速度快 、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的特点 ,有利于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 ,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 ,增大教学的信息量 。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 、讨论 ,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听 、读 、说 、看 、操作活动中 ,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

(四) 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 ,具有可以长久保存 、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他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 , 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 。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对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教学中 ,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语文教案,由于保存不便 ,且缺乏交流 ,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散失 ,从某种意义上讲 ,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 ;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 ,后来的教师在使用前人的课件时 ,可以从他们深邃的'思想 、独特的教法中汲取经验 , 也可以根据语文新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 ,在新 。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

(一) 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 。由于现在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 ,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 ,制作中较易出现一些过分强调华丽外表 、中看不中用的的东西 。在上语文课时 ,如果加一些不恰当的动画 ,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 ,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 ,而不是为了花哨 、好看

(二) 在教学过程中易出现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

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教学 ,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被忽视 。在实际操作中 ,有些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 ,学生成了缺乏活力的观而课件则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 。这实际上是因为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片面 ,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 ,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 ,没有把媒体与语文教学内容充分整合 ,没有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最好 ,自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实际上 ,现代媒体只能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绝对不应丧失的 ,失去了这些 ,语文教学中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精神也就荡然无存 。

(三) 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缺陷

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 ,都有本身的局限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在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 ,一般教室的光线都比较暗 ,课堂笔记记录困难 ,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加之目前软件开发技术不高 ,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容易丧失新鲜感 ,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 ,学生则会感觉学习内容单调 、易疲劳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它改革了传统教育模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是语文教学领域乃至所有学科的场深刻的革命 。它对语文教学来讲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更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 ,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语文教学 ,将给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

(1)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

对于有些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存在着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可以通过版面或者口头讲授知识的地方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

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生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图像,使学生懒于思考,削弱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另外,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减少师生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压抑,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1.2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

与许多老师过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反,有一部分老师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辅佐教学。

很多老师整堂课都依靠口述与板书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生却是缺乏耐心的群体,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使小学生很快的失去兴趣。

对于有些概念,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这也会极大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思维。

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讲解知识与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才能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加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繁琐与庞大的课程,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内容也存在着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

小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低年龄群体,往往生活阅历与感官发展水平不够高。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来制作课件,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教学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作往往是很令小学生为难与头疼的一件事。

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

比如当写作题目为“我最喜欢的季节”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收集整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在课堂中对四季景象的放映,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丰收与冬的雪白。

这样一来死板的作文题目就会变的形象化、生动化,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然后再将说的写到纸上。

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通过影像资料充分的发散思维,不会觉无处下笔了。

2.2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有限,学习能力也较弱,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些生动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与其好奇性,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来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日常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视频、幻灯片的播放,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蜻蜓的“蜻”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青草的“青”字,然后一点鼠标让画面中飞来一只小蜻蜓,引导学生想象蜻蜓是昆虫的一种,然后再一点鼠标,“青”字的旁边加上了一个“虫”字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蜻”字的写法,而且会对识字越来越感兴趣,教师借此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认识新的汉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有句古话叫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喜欢老师,自然而然会加强小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

小学老师除了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予以耐心的教导与温暖的关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也是抓住学习的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仿佛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与有趣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性与枯燥性,小学生们一起昂着头兴致勃勃的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图片与视频,再加上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活跃的、轻松的、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们不知不觉爱上了语文的学习,甚至迫不及待的期待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三、结语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

从宏观方面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良好趋势。

当然,就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实际看来,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全体教师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二)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发挥着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在广泛运用的背后,信息技术也有着不足之处:有的是由于教师运用不合理,缺乏对整合的研究;还有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过多,造成应用的盲目化,使得学生感觉眼花缭乱,抓不住教学的重点,而教师则只顾教学进度,一股脑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展示,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因此,我们应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不能为了教学形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应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规律,科学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虽不算新技术,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很受学生的喜欢,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小学生,年龄较小,上课听讲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直观信息较为敏感,愿意接受动态、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信息。

因此,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

比如,在进行《神奇的塔》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各个朝代的塔的图片,并在图片旁注解说明塔的名称、建塔的过程、意义。

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呈现塔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时,学生对“神奇的塔”产生了好奇心,想尽快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激发了阅读的渴望。

这样通过各种塔的图片展示,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相关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塔,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纯的文字信息和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多媒体教学是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网页于一体的全方位描述性的教学,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人性化的详细解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牢固掌握知识要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捞月亮》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捞月亮的视频动画片。

学生都看得非常仔细。

与此同时,我提示学生在看视频动画时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

我发现有的学生边看边写下疑问,如月亮怎么会掉进水里去呢?小猴子怎么能把月亮捞出来呢?为什么月亮又看不到呢,等等。

这些问题被学生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

看完动画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课堂动起来。

我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实现了课堂教学动态化管理。

学生讨论得很激烈,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更大地激发了出来,同时学生的内在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在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化,将枯燥艰涩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图像或者是声音,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小结

总之,语文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3篇论文

(一)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技能的形成,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无形渗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而要完成这些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在某个知识板块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而难点则是基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语言解说的方式,虽然也尽量用到了挂图、模型等,但限于教学手段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料库,具有强大的综合表现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的加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如在学习《西门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角色特点,更好地进行分角色朗读,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一系列的图画,使学生将阅读与图画结合了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语言、神情、动作等来把握角色特点,从而取得了阅读教材与教师语言描述所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生活范围小,生活阅历少,尚未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使得他们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不能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将一些无法直接观察与聆听的事物模拟出来,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多媒体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可以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化的材料。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进行观察、发现、体验与感悟,就能从大量丰富的信息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丰富感性认知,进而透过现象探索本质,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间建立直接联系,从而可使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学习一些历史题材的文章时,由于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影视剧资料、古画、图片、文字记载等等,这样便可以带领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学生与文章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展开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丰富认知,提高感知能力。

三、小结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科学运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使语文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更加富有活力和魅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发挥着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广泛运用的背后,信息技术也有着不足之处:有的是由于教师运用不合理,缺乏对整合的研究;还有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过多,造成应用的盲目化,使得学生感觉眼花缭乱,抓不住教学的重点,而教师则只顾教学进度,一股脑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展示,不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我们应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不能为了教学形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应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规律,科学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虽不算新技术,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很受学生的喜欢,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小学生,年龄较小,上课听讲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直观信息较为敏感,愿意接受动态、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神奇的塔》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各个朝代的塔的图片,并在图片旁注解说明塔的名称、建塔的过程、意义。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呈现塔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时,学生对“神奇的塔”产生了好奇心,想尽快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激发了阅读的渴望。这样通过各种塔的图片展示,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讲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相关信息,了解世界各地的塔,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单纯的文字信息和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多媒体教学是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网页于一体的全方位描述性的教学,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人性化的详细解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牢固掌握知识要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捞月亮》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捞月亮的视频动画片。学生都看得非常仔细。与此同时,我提示学生在看视频动画时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我发现有的学生边看边写下疑问,如月亮怎么会掉进水里去呢?小猴子怎么能把月亮捞出来呢?为什么月亮又看不到呢,等等。这些问题被学生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看完动画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课堂动起来。我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实现了课堂教学动态化管理。学生讨论得很激烈,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更大地激发了出来,同时学生的内在潜能也得到了挖掘。在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化,将枯燥艰涩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图像或者是声音,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四、小结

总之,语文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

对于有些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存在着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可以通过版面或者口头讲授知识的地方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生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图像,使学生懒于思考,削弱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减少师生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压抑,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1.2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

与许多老师过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反,有一部分老师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辅佐教学。很多老师整堂课都依靠口述与板书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生却是缺乏耐心的群体,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使小学生很快的失去兴趣。对于有些概念,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这也会极大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思维。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讲解知识与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才能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加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繁琐与庞大的课程,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内容也存在着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小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低年龄群体,往往生活阅历与感官发展水平不够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来制作课件,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教学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能力。小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作往往是很令小学生为难与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比如当写作题目为“我最喜欢的季节”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收集整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在课堂中对四季景象的放映,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丰收与冬的雪白。这样一来死板的作文题目就会变的形象化、生动化,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然后再将说的写到纸上。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通过影像资料充分的发散思维,不会觉无处下笔了。

2.2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有限,学习能力也较弱,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些生动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与其好奇性,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日常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视频、幻灯片的播放,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导蜻蜓的“蜻”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青草的“青”字,然后一点鼠标让画面中飞来一只小蜻蜓,引导学生想象蜻蜓是昆虫的一种,然后再一点鼠标,“青”字的旁边加上了一个“虫”字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蜻”字的写法,而且会对识字越来越感兴趣,教师借此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认识新的汉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有句古话叫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喜欢老师,自然而然会加强小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小学老师除了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予以耐心的教导与温暖的关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也是抓住学习的心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仿佛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与有趣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性与枯燥性,小学生们一起昂着头兴致勃勃的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图片与视频,再加上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活跃的、轻松的、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们不知不觉爱上了语文的学习,甚至迫不及待的期待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三、结语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从宏观方面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良好趋势。当然,就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实际看来,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全体教师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化学课所要教授和表达的内容较多,抽象的思维和单纯地依靠教师演讲已经不能完整地呈现所要学习的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彻底、深入、直接展示,化难为易,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会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方,如果能够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探索,将会极大地减轻教师的负担。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模式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而不是被动地让他们接受,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样也无益于他们学习。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在课堂教学方面来说,多是指利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达到快速认知并消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情境创设上也功不可没。若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就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利用好教材,构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设高效率、高水平的化学教学。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有效率的课堂教学

在化学课堂上,因为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教师仅仅凭借教材照本宣科,或者简单地利用模型和照片进行教学,也往往达不到实际效果,甚至会让学生进入误区。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每一节课,涉及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正确,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理解上的模糊或者意义上的混淆错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构建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生动鲜明的特征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很多的新鲜资讯和知识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经过教师对选材的加工,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有丰富的信息量,也保证了课堂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尤其是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可以让学生看得清楚,变客观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我准备的小课件里播放了氧气和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小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雨水转化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化为能被庄稼吸收的硝酸根离子,一场雷雨过后,庄稼变得更加茁壮了,是因为大自然给庄稼施了一次氮肥,可见科技的魅力和大自然的奇妙。这样既生动,又有科技含量,还条理清楚脉络顺畅的小短片,最受学生的欢迎,也让学生发出了:“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惊叹,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化学实验在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严重威胁师生的安全和生态环境,不利于动手实验。可是如果不动手的话,仅凭文字介绍或者教师口说,不能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意识,也影响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和分析,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多媒体课堂让化学过程详细、具体、直观地演示出来,一步一步都非常完善、清晰,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时间段观察其不同的变化。这样不仅让学生观察的清楚,也符合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倡导。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花费比较长的实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时间缩短,将过程缩短,只展示其最重要的几个环节。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氨气有更加详细的'认知,我准备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视频、氨气分子结构动画模拟演示和氨气与酸反应的PPT,从多种角度让学生对氨气有所了解,在演示的时候,时而配有背景音乐的调节,时而有视频讲师的讲解,时而有教师进行重点穿插解说,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优势,优化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有了一种被知识所包围的感觉,无形中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应及收获

正确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会让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过一些实践也证明,学生对于传统教学已经在接受方面稍感麻木,而新颖的、不拘于形式的教学方式,更受到他们的青睐。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更加新鲜,内容更加生动,形式更加多样,这些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在学习,因此兴趣浓厚,这样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他们愿意接受知识,而且接受的速度很快,所产生的效果非常好。而且还有一点是很多教师都忽略的,就是一些动手实验的课程,有时候不能全体学生亲自试验,往往是在前排的学生看得清楚,后排的学生就不甚了了,很难看清楚试管中的景象,无法观察仔细就不能吸引注意,时间长了就会没有兴趣。多媒体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感知,在观察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演示的可视度,让教学更加透彻、明了。

四、优化思路,拓展思维,动脑筋制作精良的课件内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才能为学生带来一堂高质量的化学课。可是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有很多教师也觉得疲于应付,要选材,要找资料,要制作动画图片等等,往往好几天才能准备好一节课,好在有不少资源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结合实际选择有用的内容,对师生都非常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相关的网络内容,也可以到贴吧、微博等互动媒体与同行进行交流,大家一起分享经验。有的教师还会利用微信等工具,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或者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当收集到的讯息达到一定程度后,做详细的总结,知道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哪些问题不明白,具有普遍性,然后寻找解决方案,制作出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课件内容,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既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又帮助学生有所提高。在化学课堂上,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和效应还有很多,包括情境的模拟和创设,对教材的补充,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让学生在一个有着浓郁兴趣的氛围中学习,就一定会构建一个高效率、高水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君正.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8).

[2]曹桂云.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5).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案导学”教学法分为五步,即教师设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和巩固练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科学设计教学学案

要想将学案导学更好的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推动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教师就必须把握学案导学的关键之处,即科学地设计以及编制导学案。在学案的设计编写时,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全方位地对课程标准和信息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研究,以便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学案当中,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目标、学习需要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学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合,以保障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设计的学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入的原则,以提高学案设计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的感知和深入的探究教材内容。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工作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采用教师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做到集思广益,使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以提高学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学案设计编写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课时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案设计编写需要采用“菜单式”来划分课时,做好每节课程的划分工作,避免将多个专题进行混乱的课题安排,否则学生将无法根据学案来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的学习内容。

第二,问题化。在学案设计编写当中,教师应将新课程改革当中的一些知识和技巧,渗透和融合到学案当中,并且将其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的问题,用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这样学生不单单可以出色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参与化。学案导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并引导学生在合作当中总结学习策略与技巧。

第四,层次化。富有层次的学案设计和编写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因此,学案编写要把握难易程度,选用阶梯式的设计技巧。

二、创新学案导学过程

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对于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效果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案导学能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成功地应用和发挥最大化的功能,则与学案导学的应用过程密不可分,所以教师需要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恰当地把握重点教育环节。下面笔者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课为例,对学案导学的过程安排进行说明。

第一,提出问题。在上课之前可以将学案发给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的熟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当中对其进行同步应用。这一环节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让学生根据学案当中设计的问题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不了解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培养预习习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多媒体技术是什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实生活当中有关于多媒体应用的实例有哪些?

第二,交流讨论。学生根据导学案当中的问题在进行了预习和初步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学的收获以及在自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学生的疑难反馈来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还可以明确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以便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精讲,对于能力提高问题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教师在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增强。

第三,练习巩固。为了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有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内容,并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迁移,教师需要在学案导学实践当中为学生设计难易适当并且突出重点的练习题。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艺术节海报,并通过学生等作品来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行教学的归纳总结。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凸显,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更要承担起教育的重大责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提高。学案导学在信息教学应用当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价值,能够极大的拓宽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和完善学习策略。高中信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科学设计导学案,注重优化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在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面广,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媒体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信息技术的到来彻底转化,进一步将教学效率提升,并在教学发展中将网络技术运用进去,从时空的界限中脱离,所供给的教学资源多式多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并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乏味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找到采取信息技术的方法将自己的教学效率提升,根据我多年累积的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如下:

一、采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形式拓展

小学生具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性,所以,数学教师要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最有效的方式,能够摆脱传统的数学教师模式。通常农村学校,班级人数普遍少,所以运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较为常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样能够让教学形式不再那么单一化,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课程传授过程中,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我通过计算机编制了一个互动式的游戏展开教学———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将自己所认知的图形画出来,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学生能够通过拉动图形构成很多好看的图案,并在多媒体中展示,进行作品的交流,这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认识,另一方面还让学生学习到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运用所带来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通常都根据形象思维来思考,所以对直观看见与详细的知识容易接受,但是恰巧数学本质就属于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公式与图形直接变大处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具体的看到材料,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并改进了传统的黑板板书,节约时间,并提升了课堂效率,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能够更直观详细地感受数学中的奥妙,特别是在教学课堂里,学生在既有图形与声音的结合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度,更易掌握数理知识,将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转化,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创新思维的产生。

(三)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按照数学教学的需求,将有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性,从大与小、快与慢、整体与局部还有外表与本质方面结合,有利于数学规律的表达,集中学生的观察力,对数学问题理解、分析的同时,将数学知识从难一直到简单形成一种过渡。

三、在小学数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课件制作质量

为了进一步将多媒体教学健全,首要应当从教师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入手,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当慢慢摸索,主要是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针对课件全部结构的掌握,教师应当对布局的整体进行规划,然后再是找各种资料,可以是国外内优秀的课件,这样基本上课件就完成了;第二个阶段,课件的完善,制作完后教师应当多次放映,自己观察,并针对不足的内容进行修改,让内容更加充实、精简。

(二)合理地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方式而已,主要是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但是也不要太过将多媒体作为核心,还是应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取之精华,弃其糟粕,其教学方式应当正确合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将学生的兴趣挖掘出来,并形成新的创新型思维,进一步将教学的重难点展示出来,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更好,借助多媒体方式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件制作水平的提升,并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落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教师思想的一大飞跃。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引起我们的关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多媒体“丰富化”

当前课堂评价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但在个别课堂中发现,教师把多媒体展示作为自己课堂评价的唯一标准,以多媒体代替了教师范读、代替了教师板书、代替了师生在课后的回顾梳理(在回顾梳理环节中,用多媒体展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想法)等等,一堂课按照自己预设的程序一一演示,几乎是多媒体演示课,把教师搞得脚忙手乱,学生看的眼花缭乱。试想,这种为时髦而用多媒体,为用多媒体而教学的现象,教师要在多媒体的制作上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样的课堂是否真的有效?是否遵循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这是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这一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目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理论研究滞后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课程内容要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主体“绝对化”

一是以教师为主体。在信息技术使用中过多看到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成了操作演示主体,学生成了观众,是以单向交流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尚未能真正形成。二是学生主体绝对化。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没有分类整理,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了,不但没有把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中的基本目标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垃圾信息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作为语文教师,要明确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本身。

(三)互动“形式化”

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互动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互动交流,互动只是形式而已,教师往往为完成自己设计的媒体演示、教学任务,把学生活跃的思维强拉至教师的思路上,对于课堂随即生成的灵活处理不尽人意,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突发问题显得束手无策,课堂中随即生成和突发问题的产生正说明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孕育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势必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标,从而使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呢?

(一)提升教师素质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前提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就必须在熟悉大纲、新课标、深入挖掘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应具备科学有效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理念和实用软件的推广学习,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方法灵活的融进信息技术里,使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现代人文气息。

(二)激发学生兴趣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图文并茂的素材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增强学生兴趣的绝佳材料,就像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快乐的情境。教师只要精心准备,认真构思,根据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搜集一些课外信息,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等相关资料,并把一些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具体的可欣赏的画面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这些文字所塑造的形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在教授《故宫博物院》一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故宫博物院有关的视频、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我国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在古诗教学中,可通过动画设计、音像剪辑、粘贴组合,呈现鲜活的动画等等。这些动画的图片、文采飞扬的文字、情意隽永的音乐情境的创设,无疑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要比教师干巴巴凭一张嘴讲或一支粉笔写更生动,更能调起学生的胃口,不仅增强了趣味性、感染力,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使用信息技术,要运用的恰到好处,不能让过多、过滥的图片、视频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反而扼杀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如许多古诗文的教学我们还要通过反复吟诵和想象去把握其意境,如果教师过多的展示精美的图片,只能使古诗文中的韵味消失殆尽。

(三)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核心

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有效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若条件允许的话,可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并批改,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在线讨论”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随着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的发展,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保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是难以用语言讲清的,也有些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声音或图像得到生动的再现,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如教《故乡》一文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变化,把握作品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通过设计复合投影片:先演示少年闰土形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其形象特点,又演示中年闰土的形象,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其形象特点,看前后都有什么变化,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并概括出人物变化的原因。这样用直观画面突破抽象文字下包含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在教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此类文章的理解有难度。我就引导学生去网上了解有关鲁迅的人物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对文章加宽理解的内容,结果学生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获。这样,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是教师、学生面临的共同难题。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创作思维。例如:在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后,学生都沉醉于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盎然生机的春光之中,折服于朱自清先生秀雅清新、朴实隽永的文笔之下。借此契机我按季节播放了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图片的特征,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选其中一张图片结合课堂讨论归纳的写景方法进行片断练习。这时大家兴趣高昂,有的翻课本、有的查笔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完成后,互相批改、展示。最后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写景的方法,实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完美结合。其次,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网上资源创设政治教学情景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习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寓教与乐的教学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和时政热点,为学习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被迫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信息容量、知识容量加大,且能通过各种图示、图表、动画等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通过电脑课件引入大量材料,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德育效应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而正面教育又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原则。用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把高深的思想、枯燥的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道德规范,并以此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地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促进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形成,以达到教育要求。

五、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坚持以教学为本。学科教学是主体、目的、根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的作用,但不能用信息技术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也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成信息技术课。要避免多媒体课件制作华而不实、技术至上的误区,避免插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和声音,视频资料应重视剪辑。恰当选材并适时运用。能反映一个主题和观点的多媒体材料可能很多,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最优者”,不能不顾效果统统呈现给学生,这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2.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提高。阅读教材及政治读物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政治课教学不排斥信息技术,但一定要给学生留下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多媒体课件展示后,一定要认真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后有理性的升华。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科的教学都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面临的挑战就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手段上有明显的突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更新提供了很好的捷径。物理新课程中融合信息技术元素,能够丰富高中新物理课程资源,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它给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带来了新活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将教师从重复性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关注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教学中。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高中物理新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物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增加体验,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新教材中呈现在问题中的研究对象不再只是传统中抽象的物体,更多的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能感知的物体。但书本上的东西始终是静止的,要把他们变成生动的、有趣味的多媒体,就要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近年来,与物理学联系紧密的某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物理学知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学物理新课程注意联系实际,非常重视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把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对实物研究难以做到的情况下,多媒体就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正是我们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教育部尽力倡导推行探究式实验教学。由于多媒体工具的推广,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多媒体工具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直观地展示出来,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应用很广,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

四、倡导STS(科学、技术、社会),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STS”是近年来世界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近年来,国外提倡STS研究,在物理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高中物理新教材在选学材料和阅读材料中把物理知识与社会、技术联系起来的例子很多,使高中物理知识更加丰富多彩了。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应广泛结合生活的实际,体现STS思想,把家庭中的物理、旅途中的物理、游乐场中的物理、运动场中的物理等学生熟悉的事例都融合到教学内容中。

五、拓展物理实验的范围,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在今天这多渠道、多样化的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是从网上、各种媒介中获得各种知识、视频、图片等,这些与生活相关的东西做成课件或多媒体知识来让学生补充自己的知识,模拟实际的实验,开放教学内容,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网上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只要对办公软件、网页动画制作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有一定的认识,就可以利用网上的媒体资源,做成优质的物理课件。还可以利用实时测量速度、加速度、力、时间、电压、电流等变化关系,利用软件的交互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直观地展示,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很广,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提倡使用电子备课,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其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在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或者没有很在意的生活现象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让他们不仅学知识,更主要的还要学会生活、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与归纳。心理学研究表明:改变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对同样的问题产生新鲜感,电教媒体的声形色俱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视觉空间,使新课程的学习转眼间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将有助于教与学,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上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认知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信息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如今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拥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制灌输,一味的自我陶醉。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是传统死板的课堂环境变得活泼,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平等、和谐、活泼的新课堂环境的建立。

2、信息可以更好帮助教师的因材施教,优化其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接收能力,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精力有限,教学上顾此失彼的现象不乏多见,课堂效率不高。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缓解这个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课堂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这也恰恰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相符合,同时也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直观化。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掌握要领。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教师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示“e”,然后在展示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在边讲解边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单的掌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认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嘘声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如:小学语文生字中有很多音同形不同的汉字,其中“坐”和“座”就是一对这样的词,从字意方面理解,连个字之间有着明显的却别,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为了能够加深这两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两个字的比划用动态的形式展出,然后将其不同的部分用红色书写,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强调容易出现错位的部分,进而实现强化教学的目的。

3、信息技术在批改、评阅作文中的应用

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修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同时看到。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 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

4、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创建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

如:《春天的色彩》一课,教师课前制作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将蒲公英、油菜、花朵都融入春天的景象中。在进行授课之前,首先播放配有音乐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泛读课文,学校一边听课文,一边欣赏多媒体课件中春天的景象,进而逐渐进入春天美好的情境中感受大自然,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在教师泛读之后,学生自己默读,将不理解的词句标注出来,教师进行解答,还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记录下来,在下一次阅读的训练的时候,教师检查。很多学生会将“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在地上,沙沙沙”这句记录下来,认为这句写的非常美妙,准确,形象。这样不仅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积累。

信息技术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运用一段段精彩的视频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向往之情,从而顺利地进入文本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与参与动机。因此,在课前我们要细心阅读,依托联网的优势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学习素材,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如写景类文章可以直观形象的图片、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景物的美;对于抒情类文章可以悦耳动听的音乐来渲染氛围,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二、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需要建立在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而传统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描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处于肤浅的记忆层次,这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资料转换成图片、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种形式。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关于作者简介,我们可以选取与作者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来制作一个图文并茂、有动有静的课件,这样更能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化,这样比起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听觉所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能形成长久记忆。新课改倡导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之上。现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搭建了桥梁,可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文本所描绘的景象、意境,从而带领学生跨越时空,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更利于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将对文本的理解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相联系,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那和段难忘的历史,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这样并不是简单地还原生活,再现文本,而是高于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形成更多的个性见解,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三、开辟宽广学习互动平台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教学有效性,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为我们开辟宽广的互动学习的平台;可以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生活与网络。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在师生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学习,又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互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如利用QQ、博客、邮箱等,这样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1)建立班级QQ群,将全班学生结合起来,大家在此一起讨论课堂上不懂的问题,或是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2)建立班级博客。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到班级博客的建立中来,一起分享学习方法,发布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小知识。(3)电子邮箱。学生可以就相关问题来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实现一对一的辅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将一些不愿意面对面,不希望他人知道的心里话来讲给教师听,教师可以加以及时地开导。实践证明,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拥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加强了学习的互动性,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这些都将为他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源头活水,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围绕中职教学特色,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激励性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论文

一、以“动机”激励学生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动机,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励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述画图软件、多媒体作品设计、Word文字处理等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导入语:“在节日的时候,你们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家长、老师送节日的礼物?”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示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卡片、温馨的祝福语、鲜花或者物品,学生表现活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发学生感恩的动机,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民主教学风范激励学生

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了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应该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培养学生表现自我、挑战自我的个性与勇气。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学会尊重学生个性上的差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固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富有开放性和探索性质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软件,为学生营造探究问题的平台。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小问题、小课题或者探究的'小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待学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主的激励作用。如在教会学生信息文字输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采用什么文字输入法才是最佳的?学生在民主的环境中,思维很活跃,纷纷表达对文字输入法的看法。如有些学生认为五笔输入法虽然打字速度快,但是记忆字根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认为拼音输入法虽然比较容易学,但是有些生僻字却不容易输入……这样,学生在民主教学氛围激励下,在掌握文字输入法基础上,也有利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竞争的方式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执行任务操作难度比较低,思维强度比较弱,就很难产生竞争的刺激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竞争的激励作用,设置难度,吸引学生去努力挑战,这样才会有竞争的刺激效果产生。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如在讲述键盘与鼠标的基本操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机械训练的方式,这很难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益智小游戏。如打地鼠、带着字母的俄罗斯方块、一些数字游戏等。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通过游戏的竞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激趣方式激励学生

小学生思维形式以感性认识为主。在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会觉得信息技术课有一种神秘感觉,进而产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浓郁的学习兴趣。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容易感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枯燥、操作上的乏味、任务的艰巨,进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为此,教师应该抓住兴趣点去激励学生,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充分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体验快乐。当学生在一种和谐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就能轻易被激发。如在教学“画图”软件的时候,教学目标就是学习各种绘图软件。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个画图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教师可以设计“填色高手”“明快的线条世界”“神奇的克隆”“会跳舞的曲线”等富有趣味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习采用信息技术画图的技巧,掌握绘制图形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任务的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吸引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中英文打字的时候,对于打字速度比较快的个人或者小组,可以要求他们在网络打字平台上多练习一次打字,激励他们不断去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在学习画图软件的时候,对于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布置要在三分钟之内完成的金山绘画练习。通过一连串的任务挑战,激励学生朝更高一级目标努力,令学生产生愉悦的感受。

五、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培育学生的自信心

在激励性评价上,一味采取表扬的态度,容易让学生产生浮躁心理,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公正的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把问题处理好,就会有不健康的心理产生。需要注意的是,激励与表扬是不同的,在激励的时候需要恰当的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委婉的指正,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上,做到褒贬恰到好处。如教师在看到学生操作计算机系统时出现错误,应该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像“作业完成不认真”“太潦草与马虎”等严厉的评语,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用“下一次认真一些,那就更好了”“只要用心去做,肯定能非常漂亮地完成作业”等语句进行评价,学生更容易接受,就会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此外,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的,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控制软件,对学生的作品与操作过程进行展示,同时开展有效评价,学生也能自主参与到评价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个主题网站,上传各种微视频、自学任务卡、课后检测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站,让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互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

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激励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轻松活泼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激励策略。如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组织小组成员设计教学游戏。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设计一款打字游戏,让学生更快地熟悉键盘。有表演欲望的学生,可以通过屏幕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和学习技巧,其他学生也得到激励。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德育内涵非常广泛,涵盖学生劳动、品格、爱心、自立、理想、人格、集体、人生观、世界观、社会公德等多项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区各个领域,不能不说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在“以人为本,以一切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发挥各个层次的功能。因此,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重点,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中学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是:

1.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2.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3.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4.集体主义、纪律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5.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6.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意志品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自尊自强。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球类、游戏、拔河等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校园集体舞是美育和体育的相互B透,但不像竞技体育那样激烈,既可以建立学生友谊、锻炼身体,又能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确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一个人的陋习有时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相反,好的习惯则会为人生增色。正如严谨务实的习惯能使人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待人真诚的习惯能使人多几个真正的朋友和一份心灵的宁静,待事豁达的习惯能使人乐观向上……,同时,正是一些生活细微之处的习惯展示着一个人的素质。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活动。通过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等礼貌用语告别陋习。告别陋习是自尊、自爱的表现,更是对他人、对集体的尊重和爱护。

五、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六、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例如:比赛时有同学认为裁判不公当场退出比赛,马上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要求学生要尊重裁判、服从裁判,以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健康成长。

七、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再则,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八、以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学校举行的诸如运动会、篮球对抗赛中,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把他们团结合作、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赛场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应教育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的精神不要只停留在赛场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应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怨恨,让我们的班级、校园更加和谐。

总之,体育学科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强身健体。体育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掘,从体育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要寓德育于正常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上体育课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世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镜流.李树珍.心理学导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3]王司宇.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m].北京: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1).

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可称为“颠倒教室”。这里的“翻转”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的。教学过程一般都可以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传统教学将知识传授的阶段放在课堂之内,将知识内化阶段放在课外。一般是教学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课后通过练习、实践和作业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内化。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在线视频(如微课)等方式,并借助互联网上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知识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信息传递。知识内化阶段则是在课堂上完成。

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师答疑解惑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内的任务移到了课外,课外的任务移到了课内,从而实现了课堂的“翻转”。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最早的探索者应为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在给亲属辅导功课时,将学习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站上,分享给其他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起了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他的视频课程。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翻转课堂恰恰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帮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呈现出很多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控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另外,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在线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翻转课堂有利于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差距较大。传统的课堂,教师教学的步调过于统一,全体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内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在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的情况下,翻转课堂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可以自由控制学习的进度和难度。课堂上,教师可以置身于学生中间,作为学生互动交流的伙伴,参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

3.翻转课堂促进了对学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有利于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相对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注重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4.翻转课堂能够减小教师的备课量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研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安排,很多都是任务驱动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例如对图像、音视频处理等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精心制作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同一学年的教师,不再需要重复备课,可以共享网上的在线视频和其他相关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大大减小教师的备课量,教师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对课程的研究上,从而制作出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翻转”

信息技术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更要充分显示出理论与技能的并重,更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学习的手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步骤实现对课堂的“翻转”。

1.知识传授阶段: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完成课程信息的传递

(1)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导读。

向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关键概念和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在自学教学内容时有的放矢。设计学习内容导读时,不仅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还要注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

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任务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问题的实用性和全面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视频处理时,设计让学生“制作电子相册”为主题的任务,学生经常拍照,对照片有处理和展示的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微课程开展学习。

将学习内容导读、实践性任务以及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和相关案例等录制成微课程。在微课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精要的讲解,详细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通过演示示范,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视频,掌握相关操作流程,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完成课程信息传递。

2.知识内化阶段: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1)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要基于他们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达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适当指导。

(2)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答案。

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随时调整学习策略。同时,要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测,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进行知识的内化。

3.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完成课堂活动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轮的翻转课堂实施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合理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在美术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美术 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

电脑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美术欣赏课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欣赏建筑艺术作品时,借助电脑多媒体,不但可以用常规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态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演示,让建筑作品旋转活动起来,让学生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比如:使用这种手段在中年级的《立体构成》与高年级的《组合形体写生》一课中,可以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学生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浏览路线,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浏览一座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又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电子图片和指导性的网页浏览路径,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种类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这种效果是一页美术建筑图片,无法比拟的,也是空洞的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越性:

1.光盘资料信息容量大,选择性强,学校可以用有限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电子图书室。

2.电脑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二、工艺设计方便快捷

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欣赏课、工艺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电脑软件中提供了许多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学生在电脑中可以进行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业。比如:小学五年级的《形的重复》一课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查寻基本图形,然后利用画图中的复制、剪切、粘贴等命令,很轻松、简练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重复构成图形,并可以自由换取颜色,甚至可以利用绘图工具使基本图形任意旋转角度,学生可以很快的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

又如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以重复构成为例,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形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避免了徒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

例如:在低年级《图形的重复》这一课中,学生可以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运用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进行动画设置,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这样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

如果软件中安装了中文美术字库,各种字体(如宋体、黑体、圆体、综艺体、楷书、行书等)的选择使用,对字形进行位移、缩放、拉伸、倾斜、立体化、材质化等编辑处理,就会得心应手。过去在平面设计中遇到的大量复杂的手绘难题,在电脑上就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三、绘画教学的多样化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积极意义:

1.教学观念更新,既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

2.手段先进,为美术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方法。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培养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4.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身心发展。

总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浅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合开发利用》 罗焱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