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集
- 文档
- 2024-06-12
- 102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教学随笔集,欢迎大家分享。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有一个问题却总困扰着我: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过不了多久,就又有废纸出现,而且很少有同学主动捡起来。每碰到这种情况,我要么指令个别学生捡起来,要么罚扔纸的学生做几天值日,可效果还是不好。后来,我再看见废纸,干脆自己捡起来,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可是我发现,我的行动并没有感染多少同学。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决定换一种方式。
那天我做了精心的安排:第一个打开教室门,在教室里扔下一个红色的纸团,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张废纸的思考”,并在其下方又分别写上了“捡起废纸人数”和“未捡起废纸人数”。做好准备后,就静静地坐在讲桌前批改作业。
同学们陆续来了。他们一个个轻巧地从那张纸上迈了过去,有些人脚就踩在了废纸团上,但都好像没看见一样过去了。等他们坐在座位上,看到黑板上的字,再看看门口的纸,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想起身去捡,我用目光制止了他们的举动,并在黑板上“未捡起废纸人数”的后面又增添了新的记录。5…7…8……人数在不断增加,而“捡起废纸人数”一栏仍是孤单而又无奈的“0”。
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全都集中在了这件事上,他们一次次热忱地寄希望在刚走进教室的同学身上,可一次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从废纸上一迈而过。教室里的叹息声也随之响了起来。看得出来,每一个人都在经受着心灵的煎熬,都在反思自己,都有所感悟。
就在这时,范昭君同学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本来已踩着废纸过去了,可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又转过身去很自然地弯腰捡了起来。同学们原本已叹出的半口气随之变成了欢呼:“范昭君,好样的!”有些同学随之使劲地拍起了巴掌,有的甚至“嗷嗷”地叫起好来。全班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在学生们目光的关注下,我含笑将“0”改为了“1”。
待同学们安静后,我说:“同学们,范昭君同学确实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是他使得我们有了‘零的突破’。而且,每个人都在这节晨会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咱们每个人都拿起笔来,以‘一张废纸的思考’为题,真实地记述自己的情感变化,所思所悟。”并围绕“怎样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的主题,在周五的班会课召开了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好多有效的解决方法。
从此,教室的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废纸。
这次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是,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懊恼――自责――感悟的情感变化过程,在其内心深处烙上了难以泯灭的印记。我感到,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创造契机和条件,放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帮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调动起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唯其如此,他们才会有触及灵魂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近因效应”它是指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语句的顺序,尽量使它产生一个良好的近因效应。如果教师在批语学生时不注意这种近因效应,可能会使教师和学生建立的感情消失,以致影响教师施教。
平时,有的学生做的一些事情确实令老师生气,有的还会闹成僵局。这种情绪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因效应”的功能告诉我们怒责之后莫忘安慰。也就是说,在批评过程,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结束语妥帖,安慰几句,就能给学生一个好印象。例如:“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很抱歉,刚才我太激动了,希望你能听进我的话,认真改正,我一定会很高兴的。”有这类结束语使学生感到勉励之意,认为“这番批评虽然严厉了点,但是为了我好”。相反命令式、惩罚式的结束语,如:“听不听由你”、“如果再犯决不轻饶!”这些只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反感印象。
须知我们对学生的批评和为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成才。凡此种种,虽然细小,但是细微之处总关情,宛如“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对学生的细微生活的关注会占用较多时间,使本来繁重的教学工作又增添了许多负担,但通过对学生细微生活的关注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加强师生感情,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有的放矢的教育好学生,同时会使班级工作更好的进行,何乐而不为。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既琐碎繁杂又很费心的工作,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对生活充满激情.活泼好动的小孩子来说,如果不“用心”,就很难对这一帮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用心”的班主任呢?
要“用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这些孩子往往存在一些共性和个体差异。如果要了解这种差异,班主任就应该在平时多与学生接触,一点一滴的观察。目之所及,皆成积累。并可以从诸多的事件中去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求得真谛。平时应当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与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预估的影响。是愚昧、粗糙、专制、冷漠,还是精明、细致、民主、热情?将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思考力、分析力、观察力、判断力、自信心等一切可以用于创新的可贵素质。要多为学生提供培养创造性的活动舞台。
这个活动舞台的提供是多种多样的、变化的。要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让优秀者体验成功、品尝胜利。优秀者不仅是学习上优秀而且是素质上的全面发展。要防止“单纯”转化为“简单”,“实在”转化为“老实”。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集]
从教十年来,对班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抱着极大的自信心,相信他们也是有上进心的;本着足够的耐心,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分析我们班的学困生的现状,我觉得大体有这三种情况:
(1)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在 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样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敷衍了事。
(2)还有的学生,比如,我班上的孙殿凯,这个孩子对学习比较有兴趣,善于动脑筋,但就是性子急,做作业虽然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挺高。
(3)还有一种就是边学边玩的学生,比如我班上的白小丫同学,这个孩子活泼好动,即使在做作业的时候,也玩得兴高采烈,只要老师不督促,他决不罢休。
找到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
(1)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我通常是给他们的学习降低一点难度,可以先让这些孩子把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学好,做的作业也和大家有所区别,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学习原来也不太难,每天也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这样就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等到他们把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了,再一点一点地提高要求,让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
我们难免会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另眼相看,有时明明该学生应付了事,都能得到表扬。相反,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他有生以来最好的文章,由于教师拿它跟最好的作文比,结果仍然得不到他期望的鼓励。所以我总是与他自己纵向比较,告诉他们只要你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老师也能感觉到。
(2)对于脑子聪明,性格急躁的孩子,我会对他比其他的孩子更严格,做作业之前就让他们思想上警觉起来,告诉他,必须做好,否则重做,决不允许他们学习马虎、字迹潦草。然后让他们自己比较一下,哪种做法“事半功倍”,渐渐地就会养成认真的习惯了。我们
班从太原私立学校转过来一个同学叫支杰辉,开始写上的字是一塌糊涂,根本不能称之为字,歪歪扭扭不用说,还大得怕人,简直没法看,我们班的“小书法家”窦瑜汇马上提出要“承包”他。窦瑜汇一下课就坐在杰辉的旁边,教他写好字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完了让他再写。上课老师布置下作业,窦瑜汇先看看他写的前两题写好了,才放心做自己的。不管是哪个本儿上的生字都让他写好,就连以前有写不好的地方还得擦了重新写好才算过关。在小老师这么负责的严格要求下,一个月下来,支杰辉同学的书写便大有进步,清清秀秀,工工整整的,后来和他家长交流过才知道,原来他先前的书写就不差,怪不得他的变化这么快,想来是因为他刚换了新环境,以为我对他一无所知,存心考验我。于是,我严肃地告诉他,以后的学习态度必须认真,恢复你的最高水平,我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果然在上个学期的语文、数学能力测试中取得了双百的好成绩。但是,这些学生学习状态很不稳定,这个学期又故态复萌,整天懒洋洋的。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进步过程中的失败也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谅解,允许他们在前进中出现反复,并给予再进步的机会。班里还有几个孩子,有时家庭作业书写很好,有时竟连课堂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或是作业虽然完成了,书写特马虎……往往是改正了一个缺点,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毛病。对他们我总是少批评多鼓励,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表现机会。如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课堂提问等等,激发兴趣,让其体验成功,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对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要么我自己抽中午时间,让他们重做或补做,要么让班里的优等生协助督促,再就是发动家长监督,要求家长每天在抄
回去的作业本上签个名,了解孩子该完成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希望他们最终能成为让老师放心的孩子。
(3)对于边做边玩的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要多花心思督促,还可以顺着他们的个性合理地帮助他们安排学习与玩的时间。比如,可以承诺他,如果认真学习完成这项作业,等会允许你自由活动,但前提必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要保质保量,如果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就必须下学以后留下,补完为止,让他们自己选择。只要有一次,绝不姑息,无论多长时间,都要求他做完。当然这必须要和家长联系好,让家长不要操心。
学困生学习困难和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掉一个坏习惯也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情,都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有充足的信心,付出足够的耐心,贵在坚持,不放弃!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