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本文共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懂图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游戏:夺红旗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3、填空

8+()=129+()=156+()=11

()+6=147+()=138+()=11

7+()=12()+9=139+()=16

7+()=148+()=15()+8=16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电脑出示第3题图

(2)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4)有10条鱼,游走4条,还有几条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5)还可以怎样编题。

有10条鱼,游走一些,还有6条,游走了多少条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4、摘苹果

15—98+715—55+95+5

1514

10+59+66+87+8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了,遇到问题思维灵活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二十三的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运用除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孩子们交流合作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学生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出示题目。

(1)1、6支钢笔60元,每支钢笔( )元。

( )÷( )=单价。

(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 )千米。

( )÷时间=( )

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这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今天我们将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新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学们数量关系的了解,为下面的练习课做好了铺垫。】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判断

(1、)小明周末去游泳馆游了200米,游了4个来回,游泳池长50米。 ( )

(2、)袁老师和5名同学10天写了600个大字,平均每个人每天写12个字。( )

2.选择题(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5题)

(1)让学生看图说明题意,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3)指名汇报图片大意:一共有126本书,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

(4)列出算式:126÷3=42(本) 42÷6=7(本)

综合算式:126÷3÷6=7本)

答:平均每层放7本。

学生根据结果选出答案(A)。

3.比较题(教材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指名汇报图片大意:

2盒牙膏共32元,每盒有4支,单个买4元5角……

(3)提出问题:盒装的便宜还是散装的便宜?需要哪些信息?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隐藏信息)

(4)引导学生找出基本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32÷2÷4=4(元) 4元﹤4元5角

答:买盒装牙刷更便宜。

4.只列式不计算(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1)让学生看图说明题意,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3)指名汇报图片大意:儿童剧场2天共售出954张票,每天演出3场。

(4)列出算式:第一种:综合算式:954÷2÷3

第二种:综合算式:954÷3÷2

(5)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分层练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激发作用,学生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综合练习

1.P120页第15题。

(1)让学生看图说明题意,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3)指名汇报图片大意:足球赛一共有8个组,每个组4个队。一共有736名队员比赛,求每个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4)列出算式:

①每一个组有多少名运动员?

②每个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736÷8=92(名) 92÷4=23(名)

综合算式:736÷8÷4=23(名)

答:每个队有23名运动员。

(5)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6题。

(1)让学生看图说明题意,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3)指名汇报图片大意:一共有6只猩猩,它们一周(7天)吃了168千克水果,求每只猩猩每天吃多少千克的水果?

(4)列出算式:168÷6=28(千克) 28÷7=4(千克)

综合算式:168÷6÷7=4(千克)

答:每只猩猩每天吃4千克水果。

(5)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1)让学生看图说明题意,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3)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

让学生明确:通过比较7个人租双人船和租四人船的花费发现,

7个人租两条四人船是最省钱的。

(4)列出算式:7×2=14(元) 14÷7=2(元)

综合算式:7×2÷7=2(元)

答:每人一小时花2元。

(5)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提问:你知道我们小榄有那些公园吗?去公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设计意图:这样的综合练习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解决的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总价÷ 数量 = 单价

1、认真审题

路程÷ 时间 = 速度

2、积极思考

126÷3÷6=7

3、细心计算

32÷2÷4=4

4、仔细检查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0×8=? 25×2= 22×4= 77×0=? 123×3=

300×5= 450+25= 780-320=?? 7×300= 432×2=

2、竖式计算

98×8 64×5? 521×6? 909×4 236×4

二、练习过程

1、完成P74?? 11

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再笔算

2、完成P74?? 12

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3、完成P74?? 13

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请你自己算一算。

4、思考题: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 ),B是(? )。

5、一个修路队,上半月修了321米,下半月修的长度是上半月的2倍还多20米,下半月修了多少米?

三、作业布置

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三年级有5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其中2个班各有46人,其余3个班各有57人。5个班共有多少人?

2、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折多少只纸船?

3、玲玲全家3人准备元旦到三峡旅游,旅游公司的报价如下:

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提很多问题哟!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98×8 64×5? 521×6? 909×4 236×4

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 ),B是(? )。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9~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位置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谁能说说它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二、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三第4题。

指名学生先回答,再上台将竖式计算写出来,然后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三第7题。

(1)指名学生读一读题目,并指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

(2)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小组议一议,再写出答案。

(3)一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其他学生演示笔算的过程。

3.课件出示:小学四年级463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辆车可坐60人,要租几辆车?

教师要求学生读题并指出有用信息,随便抽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1)463÷60=7(辆)……43(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43人。

(2)463÷60=7(辆)……43(人)

7+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肯定并向学生强调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9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第12*题。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难度并不大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通过练习,是可以强化计算方法的理解的,但是往往就是有许多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出现以前的法则中所描述的错误,特别是确定商的位置。问题是教材中没有文字计算法则,教学中要不要归纳?这个问题要依据具体的课程中的内容才能确定,但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归纳出计算的规则。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6页6~12题。

年月日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一

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年月日等相关的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整理与应用

教具:幻灯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学生自由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12 31 24 60 60

(7、4、1) 30

29(30)

计时的方法:

⑴普通计时法 (12小时计时)

⑵24小时计时法

主要让学生举例说明互相转化的方法

求经过时间

⑴求经过的小时数

⑵求经过的天数

⑶求经过的年数

主要让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年=( )个月 1日=( )小时

1小时=( )分 1分=( )秒

讨论 1年=( )天

2、把下列时刻用普通计时法写出来。

19时 8时 22时30分 5时13分 24时

3、把下列时刻用24小时计时法写出来

上午10:50 早晨3:20 下午 2:25 晚上9:45

4、练习一的第4、5、6、7题

采用的主要形式 生报生写 师报生写

三、加深练习

练习一的第8 题

讨论后反馈

方法 ⑴先加小时数

⑵再加分数

⑶满60进1小时

实际应用:

计算是否过保质期

四、课堂练习

作业本

单元检测

目的:系统回顾 查漏补缺

应用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108页——109页的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口算:8+9 9+5 7+8 6+5 6+8 8+8 10-7 9-6 9+3

二. 指导练习

1. 出示课本108页第1题。

(1)观察画面,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

这一道题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8+4=12(只)

为什么这样列式?8加4怎样计算?应用题要记住写单位名称,最后要口答:一共有14只鸡。

(2)这一道题,除了刚才的'分法,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用自己的话,口头编一道求一共有多少只鸡的应用题。编好后,让全班列式计算。

2. 出示课本108页的第3题。

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这一道题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把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连起来,口头编一道应用题。请一个同学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该

该怎样列式?列式:10-4=6(条)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应用题要记写单位名称,并且要口答。

3. 出示课本109页的第4题。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请大家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该怎样列式?列式:8+6=14(人)

8、6和14分别表示什么?

4. 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08页的第2题。)

全班独立完成,然后讲评,个别题目要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5. 填未知加数。(完成课本109页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 独立练习

1. 体育室原有6个篮球,又买来5个篮球,现在一共有多少个?

2. 同学们做了10个小娃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6个,还剩多少个?

《众数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

一袋玻璃球红的、绿的各8粒,红色玻璃球占袋内玻璃球总数的 .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众数练习课》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众数练习课》教学设计 年9 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6 号7 号8 号

数量/个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北对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 . 计算出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百分率,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简单的题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1的第二问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学生的出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特点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熟悉的求合格产品是产品总数的几分之几“合格率”为例同位分析百分率从而引出“合格率”,再到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达标率”,从两率的对比后上升为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求?率= ( ?)×100%,再放手自学例一(2),重难点采取个人讲、同桌互讲、小组选讲等形式,掌握方法后让学生讨论小结求生活中的百分率,使知识从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新知识。

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我觉得设计的也较为合理。课上完之后,觉得自己的设计虽然扎实但过于平淡。就像是给孩子们倒了一杯白开水。以后要注意这点,即便是内容简单,也要设计的有趣一些,这样学生就会掌握的更好了!

一年级上《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部分+部分=整体。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类比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加的数越大,和越大,反之和越小和从整体中去掉的部分越多,剩余越少,去掉的越少,剩余越多的函数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能通过分类、对比、观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互逆关系,建构解题模型,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获取数学信息

(1)让学生认真观察水中情境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河中的鸭子和鹅分成左右两部分;也可以将鸭子和鹅分成两部分。

(2)让学生认真观察猴子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猴子分成左右两部分;也可以分成树上和树下两部分;分成大猴子和小猴子两部分。

(3)让学生观察小鸟图。

要求学生将小鸟分成空中飞翔和在树上休息的两部分。

2.依据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河中的鸭子与鹅一共有多少只?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依据问题列式解答

(1)河中的鸭子与鹅一共有多少只?

预设:9+10=19(只)

预设:11+8=19(只)

由学生介绍列式,说明列式的道理。

思考:选择的条件不同,为什么都用加法计算?

(2)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预设:7+8=15(只)

由学生介绍列式,教师要追问:同样是7为什么一会儿表示左边的小猴,一会儿表示树上的猴子?

思考:相同的数表示的意思不同,与整体是什么关系?

(3)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预设:8+3=11(只)

思考:以上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为什么有的问题能列出一个算式,有的能列出两个算式?

让学生清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得的信息也不同,所列出的算式自然不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模型是部分+部分=整体的'数量关系。

(二)转变观察视角,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1.依据以上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学生先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任选两幅图,提出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预设:树上猴子比鹅少几只?

预设:小鸭子比飞翔的鸟多几只?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不仅能在一幅图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而且还能在两幅图中建立数量关系。

(三)多角度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解决图1问题

出示停车场图。

先开走1辆,又开走2辆,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还剩多少辆车?12-1-2=9(辆)

预设:还剩多少辆车?12-3=9(辆)

预设:开走多少辆车?1+2=3(辆)

2.解决图2问题

出示停车场图。

先开来2辆,又开来3辆,依据图意提出问题。

预设:一共开来几辆车?2+3=5(辆)

预设:现在有多少辆车?9+2+3=14(辆)

预设:原有的车比开来的车多几辆?9-5-4(辆)或者9-2-3=4(辆)

学生说想法:看整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3.解决图3问题

课件演示:开走5辆,又开来4辆。

依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预设:现在停车场有多少辆车?14-5+4=13(辆)

预设:开走与开来的车相差多少辆?5-4=1(辆)

由学生介绍想法。

4.对比总结

(1)相同的图和相同的信息,为什么列式不相同?

(2)在解决问题中,为什么有的问题用一步计算,有的问题要用两步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什么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效果,突出加、减法含义,使学生明确连加、连减问题实际上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解题模型是对部分+部分=整体的扩充。

(四)机动练习。

小明和小华同看一本书,小明看了9页,小华看了7页,两人谁剩下的多?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从画图、举例等方法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说明想法,感受从整体去掉的部分越少,剩余越多,去掉的部分越多,剩余越少的函数思想。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比例尺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比例尺的意义。难点:运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学具准备:多媒体、笑笑家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对地图熟悉吗?现在老师这里有两幅地图,看谁最认真观察,地图有哪些有关数学知识?(比例尺)比例尺与尺不同,它的作用可大了,例如:建房子、教学楼设计,地图都必须用上比例尺,那什么是比例尺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笑笑家的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并说说:

(1)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讨论)学生说后,教师补充(比例尺1:100,是指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比例尺的意义。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比例尺的前项为1。

4、即时练习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50米,画在一张图纸上的距离为1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过程要求:(1)学生尝试求出比例尺。(2)教师巡视课堂,了学生解答情况。(3)反馈说明板书: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米,50米=5000厘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前、后项的单位一定要统一。)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的第2题。完成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2、课本第30页的第3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的思路。①先测量房子上的长与宽。②再计算房子实际的长与宽。③最后计算房子的面积。

(2)动手操作、计算。

(3)请一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3、第4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2)在图中找出正南方向。(3)在平面图上标出窗户位置及长度。(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检验。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15千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过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出示例1

让学生算出结果。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 :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幅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三、组织练习

1、判断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1) 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 )

(2)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3)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十六9-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能力:提高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熟练程度。

德育:在编题时要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80-3026+581-67+5335+5

37-735+445+749+4060+20

2、做练习9、10题

3、练习十六的11题

4、练习十六14题

板书设计:第五节:练习课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六节:整理复习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整理复习加深对100以内的`口算理解

能力:提高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快速的进行口算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1、做书上56页12题

2、做口算练习

3、36+2047-3036+736+247-347-9

说说各题的特点读注意什么?

4、做练习卡片

5、64-20+736+(8+12)35+40-864-(50+14)

6、判断对错

45-4=3158-(54-3)=1()

42-7=35()72+8-50=30()

板书设计:第六节:整理复习

45-4=31()58-(54-3)=1()

42-7=35()72+8-50=30()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折扣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10页练习三的第5-9题。

教材学情分析:

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本节课是上一节基础上的安排练习课,旨在让学生熟悉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相应的技能。

练习三第5题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实际问题,两小题的条件类似,但问题不同,思考方法也不同;第6题也是一组对比题。通过练习重点帮助学生沟通“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实际问题思考方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第7-9题与例题相比稍有变化,需要学生更加灵活地选择和组合信息,并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熟悉列方程或列算式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⑵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⑶继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流程:

一、回顾知识,揭示课题。

⑴回顾关于“打折”的知识。

说说“七折”的知识。重点抓住“七折”的含义展开,如重点句子现价是原价的70%,数量关系式是原价70%=现价等;体会表示“七折”的各种方式,有“七折”、70%、7/10和0.7四种。

⑵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折扣问题练习课”。

二、集中练习,内化知识。

⑴完成练习三第5题。

独立完成,反馈算式或方程;比较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条件都有原价和折扣,不同点是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第一问求的是现在的价钱,第二问是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⑵完成练习三第6题。

独立完成,反馈算式或方程;沟通两小题之间的联系,它们的相同点是“一律九折”,第一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第二题是已知现价求原价,刚好相反。

⑶完成练习三第7-9题。

独立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第7题抓住每张反馈,现价54元是2张足球票的价钱,和前面不同的是要注意2张票,先或者后要算出每张票的价钱;第8题从“贵宾卡”的不同之处切入,体会贵宾卡的九五折是在八折优惠的基础上再打的折。

三、阅读课本,拓展学生的视野。

⑴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准备交流。

⑵交流“你知道吗”。

成数的产生,产生于农业;成数的表示方法,如有三成、3/10、30%和0.3四种;成数的意义,表示十分之几;成数应用的拓展,工业生产,形容旅游事业、交通事故等。

以上就是“折扣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进行多位数减法计算。

2、提高发现规律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感悟猜想、验证、常识等研究方法。

3、感受数学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观察表情

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观察他的表情怎样?

2、提出问题――旅行箱设置什么密码?

师:事情是这样的: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有三位数的密码旅行箱。他跟高兴,但是他又想了想,万一不小心把密码忘了怎么办?这时他爸爸说:儿子,别着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玩了这个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要取什么比较好了,即使是忘记了也能很快的找回来。同学们你们愿意一起玩这个游戏吗?

3、游戏规则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写出三个不同的数字(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三个自己心里所想的不同的数字)把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

二、练习三位数减三位数

师:请同学把自己写的不同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把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减,接着把它们的差再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继续相减,按这样的规则,一步一步地算下去,咱们来比一比,看谁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算式又对又多。(建议用竖式,不用横式)

三、发现问题,发现规律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帮助。

1、发现问题――疑惑

算式954-459=495怎么老不停的重复?

2、学生交流汇报

3、发现规律

4、千金难买回头看

5、计算有误的查找原因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复习计算多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五、介绍“数字黑洞”

1、出示黑洞的图片

2、理解(解释)黑洞

六、再次练习多位数减法――寻找四位数字的数字黑洞

七、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二第5—11题,教材第14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2)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二第11题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26+8= 7+25= 17+7=

5+57= 42+30= 30+52=

(2) 举例说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3) 指名板演

29+54= 36+45= 76+18=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 独立完成第9题

(2) 完成练习二第5—8题。

① 第7题,指名板演。

② 请你当医生

③ 独立完成第6、8题。

(3)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

(4) 完成教材第14页“思考题”。

三、积累运用

(1) 练习二第10题。

(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总结提高

通过练习总结两位数加法的注意事项。

课后反思

归纳与总结是一个内容学完后的必要工序,应该认真对待。

《复式统计表》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3—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统计表意义的认识。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现在我们来复习—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总结边板书。

①先根据数据内容确定统计表需要分为几项,画好表头,确定横行、竖行的格数。

②填写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注明单位名称。

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数据一一填入表内,计算出并填好“总计”、“合计”、“百分数”等:

⑤核对表中所有数据。

二、做练习

十四的第3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复习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编制这个统计表?

先想一想这个统计表的表头需要分为几项?是哪几项?(分为四项:班级、人数、达标人数、达标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

横行、竖行各分几格?(横行分四格,竖行分五格。)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表格,同时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画表格。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好表头、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教师:比较一下自己画的.表格与教师画的表格是不是一样。(如有不一样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导画的不对的同学改正过来。)

教师让学生独立将数据填在自己画的表格中,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 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先集体订正表中所填写的数据,然后教师根据所编制的统计表(如下)提问。

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

情况统计表 ××年×月制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情况: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这个学校四至六年级各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达标学生的人数,还可以知道达标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哪个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大。从表中我们看到:四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小,只有70%,六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大,达到94%。

三、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试着独立编制统计表。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翻开书自己读题,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五、教师提示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请学生翻开教科书,先自己读题思考。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中的“总数”是指什么数?(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是什么意思?(是各班植树棵数占三个班植树总数的百分之几”)

“那么填写这张统计表时,先要算什么,填什么?”(先要算出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然后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求出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

“在计算百分数这一栏的数据时,与“人数”有没有关系?”(没有。)

怎样计算“平均每人植树棵数”这一栏的数据?(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各班的人数,用合计植树的棵数除以合计的人数。)

六、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