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性质说课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矩形性质说课稿,本文共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矩形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学习的内容:矩形的概念及性质,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面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为今后学习其他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因此,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及识别方法,并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⑵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矩形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中,渗透从一般到特殊、转化归纳、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美感。

3、教学重难点

⑴ 重点: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⑵ 难点:运用矩形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积累了一定的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矩形的特性,就显得比较容易。但从定义推导出性质的方法是学生感到陌生和新奇的地方。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维比较活跃,理解模仿能力较强,对新的知识充满着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在矩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又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法选择

本课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主要采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应用”的模式,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媒体资源选择

学生:三角板、量角器、长方形纸片。

教师:平行四边形教具、矩形纸板、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设疑导入

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在庆祝元旦活动中有一投圈游戏,四个同学们分别站在一个长方形(矩形)的四个顶点处,目标物放在哪个位置,对每个人都公平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娱乐活动中,让学生很快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着,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复习导学 形成概念

1.复习近平行四边形性质:(课件演示)

2.推动平行四边形活动木框上边的D点

(1)问题: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

木框随四个内角大小发生变动,但仍保持平行四边形形状。(为什么)

(2)在推动过程中,当一个内角变为直角时,木框形状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为小学已学过的长方形,现称为矩形。(学生配合教师推动框架,测量角度)

(3)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课件演示)

3.展示生活中关于矩形的图案。(学生举例)

木门、纸张、电脑显示器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课件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的形成过程有一个连续完整的认识,感知到矩形的形成过程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 归纳性质

(1)复习归纳

由上面教学过程中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记作矩形ABCD. 矩形既然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则它必然是中心对称图形,故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引导学生复习从“边、角、对角线”上给出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些性质也是矩形所具有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对角相等;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2)探究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矩形除了上述性质外,本身还有什么独有的性质呢?)

①它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折叠,发现它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即两条通过对边中点的直线。)

②测量矩形的四个角及对角线看看有什么特征?(学生继续探究)

(3)总结出矩形的性质:(课件演示)

① 边:矩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 角:矩形四个角都为直角;

③ 对角线 : 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④ 对称性: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在复习近平行四边形性质和探究矩形性质时,都是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及对称性”入手探究,并通过适当的类比迁移,数学说理,来分析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揭示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这样既符合平面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认知规律,又便于学生加深对矩形性质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2.回答课前的情境设疑。(课件演示)

3、讨论交流 探究新知。

(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C交于点O,请找出相等的线段,并说出理由。(课件演示)

在矩形ABCD中,AC与BD

交于O点,则BO是Rt△ABC中的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它与A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BO是Rt△ABC中AC边上的中线且

AO=CO=BO=DO=AC=BD

即在Rt△ABC中O为AC的中点,则BO=AC.由此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从以上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把矩形所分成的四个等腰三角中,不难看出:△AOB≌△COD,△BOC≌≌△DOA.

【设计意图】在探究直角三角形性质时,引导学生从矩形的对角线入手,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易观察出在Rt△ABC中BO =AC和四个等腰三角形,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推导判定,这样符合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使学生较自然的获得数学知识,较好的突破了本课时的难点。

(四)应用举例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1)、讲解例1: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 ∠AOB=60°,

∴ △AOB是等边三角形.

∴ OA=AB=4㎝.

∴ 矩形的对角线长 AC=BD =2OA=8㎝.

(2)、由例题变式:如图,在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86cm,AC的

长为13cm,试求矩形的周长.(先让学生独

立探索,再教师引导,师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1的改编,涵盖的知识更为全面,内容更为丰富,学生探究起来会更有兴趣和信心。加之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五)分组练习巩固提高

A组题:练习课本P95第2、3题,P103第8题。

B组题:(1)矩形OABC中,OA=10,OC=8,在AB边上选取一点D将△OAD沿OD翻折,使点A落在BC边上,设为E点。①求CE的长。②求AD的长.

(2)在矩形ABCD中,两邻边AB、BC之比为3∶4,矩形的周长为28. ①求AC之长;②作BE⊥AC于E,试求BE之长.

【设计意图】A组题来源于课本,注重所学知识的巩固落实,B组题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各有所获。

(六)课堂小结

1、本课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何收获?

2、矩形的性质有哪些?(课件演示)

(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四个角都为直角;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六、板书设计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

(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七、评价与反思

1、本课时通过把问题设置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借助于课件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可及可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从定义出发,首先应该肯定矩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运动方式探索矩形的概念及性质,用课件和教具演示由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演变过程,得到矩形的概念,并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符合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即,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还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个性)。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始终抓住“边、角、对角线”这几个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元素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说教材

矩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几何图形之一,本节课选自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2章第4节《矩形》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中位线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科书力求突出矩形性质的探索过程,让学生通过图形变换和简单推理等方法,自主地探索出矩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再现图形性质丰富多彩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说理的基本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矩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而展开的,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在本节课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矩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难点是矩形性质和识别条件的探究和应用。

二、说学生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识别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八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有较强的理解和模仿能力,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在矩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矩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这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并掌握矩形的识别方法,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矩形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四、说教法

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几乎是无效的教学活动,本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自己得出并总结出结论,这样做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因此,我采用以“激—导—探—结”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增长主体意识,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从定理的得出到证明,从参与问题的发生,发展到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引入(3`)

1、首先进行复习提问: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

(这主要是和上节课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另外为学习矩形做一个铺垫,创造学生参与并展示自我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2、观察与思考: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如:国旗,显示器,门、纸张等),让学生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

3、教师演示: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做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实验,提问: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然后,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

(通过实例和教具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并使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然后,引出矩形定义)

第二、课件展示:矩形的定义,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矩形的实例,学生不难说出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矩形实物。

(通过这个课件展示和实例可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矩形是角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三、探究活动一(10`):让学生画出一个矩形ABCD:

①你认为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试着画出来,并用对折的方法进行验证。

②连续对角线AC、BD,它们的交点O在矩形ABCD的对称轴上吗?

③OA,OB,OC,OD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在教师指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引导学生探究四边形的性质应该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几个方面去研究,这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考查了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让做的快的同学也享受其它组的同学成功的幸福感,等学生完成以后,教师一一点评,并给以鼓励。

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待学生掌握了矩形的性质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例1,展示课件。然后教师给以点拨和评价,并鼓励学生:你能行!很聪明!

第四、探究活动二(10`)

设置问题情境:怎样识别矩形呢?我采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讨论后,各组分别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继续提问:矩形识别条件还有哪些呢?

{教师补充: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这个环节教师应该大胆放开手脚,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个别有疑问的学生可适当点拔。

矩形的识别方法口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五、随堂练习(10`):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二是作为教师,也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六、课堂小结(5`):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善于总结的习惯,让这种习惯以后变为一种能力并终生受用。

第七、作业布置:P72习题 第1、2题 (祝你成功)

七、板书设计: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主要采用是利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把主动权也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自然而然地学生知识和技能就得到了提高,我希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矩形的性质》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小学学过的长方形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平行四边形的延伸,不仅为矩形判定的学习做铺垫,也为菱形、正方形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长方形的观察、思考、归纳、抽象得出矩形的定义和性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易于接受抽象的定理,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会初步运用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矩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过程,通过演示、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主动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矩形的性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矩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是:矩形的性质的探究和灵活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演示改变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的形状,当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引出矩形的定义;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观察矩形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从而导入新课《矩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引出矩形的定义,把平行四边形的演变过程迁移到矩形的定义上来,明确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入课题。并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角、对角线、对称性等几个方面去探究矩形的性质。

活动1:让学生观察、猜测、(一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验证,然后老师多媒体演示动画,让学生总结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证明矩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活动2:学生拿出矩形纸跟着老师动手折叠探究矩形的对称性、然后多媒体动画演示,得到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矩形的对称性,这样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活动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矩形ABCD,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从矩形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得出矩形性质的推论,并引导学生证明。

(1)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矩形与直角三角形有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助于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练习

已知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在黑板上作图是体现数学老师基本功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巩固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过程完整、条理清晰的解题习惯。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矩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设计一个图表清楚的展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善于总结的习惯。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

矩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矩形的性质,整个课按矩形的定义―矩形的性质(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例题讲解(总结特殊结论)―当场练习的流程进行讲解。整节课目标明确,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比较流畅,知识点很自然地串联在一起;课堂目标完成良好,学生的反映力和做题的正确率都比较乐观。但是课堂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语言不够精炼。

这说明了备课不是很充分,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缺点,总是在课堂中讲个不停,语言多了,重点就不够突出!下定决心,把握好每节课,争取做到语言简明扼要、不重不漏。

2、在课程设计上犯了一个错误。

那就是我把矩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对称性分开了,而矩形的性质本身就包括的对称性,这个反映出对知识的不熟悉,备课时得把握教师用书和新课标。

3、不会等。

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没有能够做到耐心等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后果,学生刚进入思考的状态,就被我打断,这还是由于我太心急,没有足够的耐心。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等

4、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数学课中学生出现思维错误是常有的事,教师要把它引导到自己正确的'思维上去,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我没有正确的加以引导,而是草草说明之后就另寻解题思路,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例题讲解过程中,我有意外的收获。在解释“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理由时,大部分同学能说出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有学生提出了另外一种证法,就是利用勾股定理,把两条对角线表示出来,结果相等,也就证明了两条对角线相等。该方法新颖,体现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我随即表扬了她,并对这种证法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接下来的例题讲解时,又有一个男生提出了很好的解法。这是我的学生,我总认为很差的学生,我该刮目相看……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定会时时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能在犯第2次。另外一个感触就是学生的表现让我领悟到教师不应该把学生一棍子打死,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给你的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他们定会还你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需要这种惊喜,那么学生就更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

本节课,以“平行四边形变形为矩形的过程”的演示引入课题,将学生视线集中在数学图形上,思维集中在数学思考上,更好地突出了观察的对象,使学生容易把握问题的本质,真实、自然、和谐,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加强了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合本质相关的认知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到解释“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理由时,大部分同学能说出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有同学提出了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他的方法是错误的,当时我没有注意那么多,跟着他的思路往下走。最后发现证不出对角线相等。只有换另两个三角形全等。把两条对角线表示出来,结果相等,也就证明了两条对角线相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以下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在课上,我能把握课标、教学内容处理上更有针对性,在把握深度上也做的比较好,在这节课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亮点,用教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变化过程,同时,在这节课上,我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在课堂中有的问题探究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容量显得不够大,评价检测还不是十分到位等。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关注差生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应适应学生的特点,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关注学生,把课堂留给学生。

矩形的性质:

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矩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矩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变形为矩形的过程”的演示引入课题,将学生视线集中在数学图形上,思维集中在数学思考上,更好地突出了观察的对象,使学生容易把握问题的本质,真实、自然、和谐,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加强了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合本质相关的认知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后平行四边形变形为矩形的过程的演示;同时举例生活中给人以矩形形象物体;给学生一个感性认知。学生画矩形;学生探究矩形性质时通过学生主动观察、猜想、测量、交流、归纳、并验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矩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认识的对矩形的性质研究,得出结论,并让所有的学生用推理的形式给以证明。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新知识的获取能够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完成,并能体会到自己的探索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能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也便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另外,学生对自己探究出的结论,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久远,理解也更加渗透到位。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完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获得极大的提高。

关于矩形的性质的随堂练习题

1、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

2、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对角线AC=10cm,边BC=8cm,则△ABO的周长为________.

3、如图1,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98B.196C.280D.284

(1)(2)(3)

4、如图2,根据实际需要,要在矩形实验田里修一条公路(小路任何地方水平宽度都相等),则剩余实验田的面积为________.

5、如图3,在矩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MA⊥MD.若矩形ABCD的`周长为48cm,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cm2.

6、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8cm,BC=10cm,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F处,折痕为AE,求CE的长

数学学习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矩形的.性质” 一课时反思如下:

1、手脑并用 ,走进课堂

以“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变形为矩形的过程”的演示引入课题,将学生视线集中在数学图形上,思维集中在数学思考上,更好地突出了观察的对象,使学生容易把握问题的本质,真实、自然、和谐,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加强了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合本质相关的认知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探索理解。

平行四边形变形为矩形的过程的演示;同时举例生活中给人以矩形形象物体;给学生一个感性认知。学生画矩形;学生探究矩形性质时通过学生主动观察、猜想、测量、交流、归纳、并验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矩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认识的对矩形的性质研究,得出结论,并让所有的学生用推理的形式给以证明。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本节课一共分为5个环节。在环节一知识回顾,由平行四边形入手,通过直观观察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内角的异同以及观察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形状特点,这是落实核心价值观直观想象的过程,学生建立逻辑关系——平行四边形形状与边角大小之间的关系(直观想象是显性的,逻辑推理是隐形的)。在环节二探索活动一,利用橡皮筋套木框改变橡皮筋的松紧长短程度从而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观察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的过程,这是通过直观形象产生疑惑,有想法,进而升华为逻辑推理——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短关系引起角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中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将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这是落实显性的直观形象与隐性的逻辑推理的过程。

在环节三探索活动二,利用小芳画矩形的过程引入矩形的第二种判别方法,同样小芳画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过程,小芳画出来的学生观察确实是一个矩形,进而反问学生为什么是?这就是逻辑推理过程了,也是数学抽象的过程了,通过数学逻辑证明,得出确实是,从而抽象出——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这个环节落实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显性的是直观想象,隐性的是逻辑推理,深入挖掘出数学抽象也是在这节课落实的素养。在环节四议一议中,只利用一根绳子,是否能判断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就是脱离角是否可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直观形象这是首先落实到的核心素养,进而学生考虑四边形只考虑边的特点,不考虑角,是否可以判断,逻辑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落实的淋漓尽致,其实质数学抽象——将绳子与边结合起来,这也是这个环节不可小视的核心素养。

经过本节课的讲解,深感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直观想象是本节课最显性的核心素养,而逻辑推理是在直观想象后升华的部分,数学抽象很多人或许会忽视,但会发现,在数学学科中,数学抽象虽然看不到也讲解不到,但在知识的升华过程中数学抽象才会产生质的飞跃,脱离现实数据抽象出数学真知。

进修学校来到我校进行教学检查,准备了《矩形的性质》这节作为公开课。此课结束,整体效果并不好,结合进修教研员王老师的点评与自己的课后反思梳理出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备课不够深入。教材处理时,我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放到了习题课处理,意图是减少课堂教学难点,以便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充足探索。王老师建议,直角三角形性质放到本节课较好,因为它是研究矩形性质过程中自然发现的结论。所以放到本节课更合理,学生接受起来更加轻松。备课不够充分,如果深入思考,可能会更好的处理教材。让知识呈现更加合理和科学。

细节考虑不周,在实物展示过程中,处理不够熟练,比如在展示活动教具时,将对角线用橡皮筋连接,应该出现在“矩形对角线相等”这一个证明环节出现更妥当。我却在证明“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出现,显得牵强。引起学生思维不顺畅。备课时,预设不够全面,备课时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

语言不够凝练。整节课语言口头语比较重,语言不简洁,显得有些啰嗦和繁琐。尤其在学生曲晴回答问题错误时,显得有些焦急。今后的课堂还应该修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教学用语更加专业。

引导不够专业。矩形性质探索过程中,虽然用了大量时间进行了性质的探索,但是在总结时,没有系统的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进行梳理。只是在幻灯片中一闪而过,没有在学生学习中形成深刻印象,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把“矩形性质“按照角、边、对角线板书在黑板上,让性质更加突出。

学生状态不好。之前认真准备了课,但是清明小假之后的开学,学生们显得疲倦,上课不够专心,还有两个孩子睡着了。加之自己前一天胃肠感冒,也造成自己状态不佳。影响了这节课的效果。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自己不断 反思和修正,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给学生提供优良的数学教学。感谢公主岭市进修学校王老师的点评,让我看到自身的很多不足,同时也让我发现自己的短板,及时调整今后工作的方向,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怎样备好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