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万能模板
- 作文大全
- 2024-09-21
- 11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后反思万能模板,本文共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为什么要做课后反思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当然也就包括课后反思。反思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有效措施。反思:思则活,活则深,深则透,透则新,新则进。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的环境、教学的对象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学的效果也就会有所不同。每节课下来,教师就要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思考,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不重视课后反思,没有课后反思的意识,即使是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20次重复,也不可能在教学上有很大的长进,也只能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止步不前。教师的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和时效性。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加快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举措。
二、课后反思什么
在上课之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教案,但是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在设计教学时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教学反思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反思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 首先,反思某些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其次反思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改革给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每节课写好课后反思,反思自己是否交给了学生方法,方法是否得当,这样就能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反思教学“败笔”之处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精心设计的。然而,课前教案设计的再周密、再严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不妥之处,教师课后对于这些情况进行认真地回顾、梳理,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在进行同样内容教学时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3.反思教学机智之处 反思教学机智之处,一个是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见解。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常常在不经意之间产生出一些“奇思妙想”,引发出创新的想法或者是观点,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瞬间信息捕捉,并加以利用,展开讨论。这样的情形和做法能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份精彩,也能给学生带来一些自信。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反思教学机智之处,另一个就是教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对课堂上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果教师处理得当,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而且会对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4.反思教学互动之处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新课程改革更是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活动,提倡“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反思教学互动之处,就是要反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否很好地进行了“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互动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互动。互动包括情境互动、情感互动、方法互动等。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凡是成功的教学过程,一定是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师生的互动,教学过程就不存在。如果有,那也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是“满堂灌”的教学。
[课后反思]
昨天,进修学校领导来我校进行了一年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本来以为没有什么,心里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总感觉与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因为自己没有被安排到上课
)本来以为挺幸运的,可是事情变得如此之快,就在上课前突然临时接到上课通知,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顿时的我不知所措。。。只能临时改变上课内容,硬着头皮往前冲咯。呵呵,不过还真从来没有上过如此没有准备的课堂,当然上课思路上出现了慌张的情景,课后虽然评价还可以,但是这样一堂课从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它让我从中学到了在压力下如何应对困难,做到处事不惊。。。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要学得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反思,多思考,争取更大的进步。。。加油哈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3×6+23 读作:13乘6的积再加23,和是多少。 60-28÷7读作:60减去28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打下基础。
(二)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没有括号?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的运算关系,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同时计算的就同时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能够很好地计算,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主要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书写格式不对,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有些学生运算顺序掌握不牢,老是忘记了没有括号,有乘除时先算乘除还是从左往右计算。有的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
(3)有些学生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写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添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5)特别是32+15-28+40这种形式的运算,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顺序错误,没有认真审题目中的符号,就先做两边,再做中间了。
(6)有的学生不知道用数学术语读题导致老是掌握不好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对于以上出现问题,我进行认真地反思打算采用如下的方法补救:
1、坚持每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于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达成教育教学共识。
经过国培的学习之后,我在备课上的确下了一番功夫。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贯穿创新精神,突出个性化,注重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性,在每个环节安排和细节处理上都作了精心设计,根据这些准则,备课所设计的《海燕》取得了挺好的课堂效果,总结起来有三条――
其一,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探究热情。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这“天职”与“天性”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完成学习任务,又激发学生兴趣,岂不两全其美?给学生一个球场,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踢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表演。基于这一认识,本课一连串的设计了七大活动。即:格调高雅的“书法比赛”,独具一格的“朗诵训练”,别出心裁的“画插图”,引人入胜的“猜谜语”,极富创意的“当翻译”,还有贴近生活的“口头作文”……这些活动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探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理解象征手法及其运用这样复杂枯燥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了趣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务,这不能不说是课改精神的胜利。
其二,多学科渗透带来教学内容的无比丰富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动用了大量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艺术积累,书法、美术、表演、文学、政治、历史、生物各学科的知识交汇在一起,拓展了课堂空间,加强了教学辐射,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万花筒世界。这也是体现教学设计个性化、创造性的一个成功尝试。
其三,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点:自己只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热心的促进者,机智的引导者。因而处处循循善诱,凡对学生稍有创意之探究即予以热情鼓励,课堂上掌声不绝于耳。更可贵的是教师能将自己当作学生中一员,处处为学生着想,经常与学生同读、同练、同议;在学生可能遭遇困难之处,充分预测后率先示范而不包办代替……这都是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
总之,课堂教学的成功,缘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刻。本课最成功之处在于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载体来完成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但接受性学习仍有较大市场,由探究性学习取代接受性学习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来促进探究可以算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下午上课时,全部内容临近尾声时我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了(一年级),这时内容没有完全上完,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但我有感觉再继续我的内容有些孩子可能会“回不来”,心已经走了。这时我听到了铃声,我们离学前班很近,我就做了“倾听”的动作,让小朋友跟我一起听铃声,然后皱皱眉说“老师好象不太喜欢这个声音……,小朋友有什么好的点子吗?“小朋友们一下子来劲的,有的说可以用打呼噜的声音,有的说要歌声,有的说要狼叫,警报,还有的更直接,建议用很可爱的声音直接在喇叭里喊”下课了,下课了——“我就顺着他们的意思做一些很有趣的动作,象开玩笑一样进行点评,还请小朋友们模仿自己设计的铃声,大家开心极了,十分钟好象变得特别短,最后我发现设计铃声的环节居然跟我们这课内容中的音色能挂上钩,就正好来个很”方便“的小结,小朋友们也高兴,出教室时还口中念念有词!我的感受是有时不必太拘泥与一些规矩内容,一定要把自己的内容讲到自认为很透,抓住一些小小的细节开展教学,让孩子换换口味,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有变化地开展教学对孩子们很重要,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过分方正了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细腻、骚动、小心翼翼、伏案疾书、悄无声息”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模仿课文第五小节的写法,结合生活中的小镜头对人物的活动进行细节描写。
4、通过图书馆里不同的小镜头,感受图书馆中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自身的读书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人们“爱读书”的热情。
1.板书“馆”,读读这个字,“馆”一般指进行文化活动的地方。
2.板书:图书馆,图书馆就是提供图书资料供大家阅览参考的机构。
2.在同学们眼里图书馆是怎么样的呢?
3.作者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充满了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他更偏爱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前往图书馆,通过一个个小镜头,一览此处的美丽。板书:里的小镜头(生齐读完整课题)
4.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2、3、5小节,说说你通过作者的描写,你看到了图书馆里怎样的镜头呢?(出示句式:我偏爱的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在 ,人们 。)
二、研读理解人们“爱读书”的劲头。
1.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写出了他们身份各不相同?
2.你怎么看出这些读者是“各式各样”的人呢?请你快速默读2、3小节,边看边完成填空,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告诉我们。把相关答案写在句子旁。
4.画面是定格的,用你的话语让镜头活起来吧,告诉大家,镜头展现在你面前的都是些什么呢?(生交流:发型、鞋子、眼睛、手)
5.这里所指的“各种各样的人”指的都是哪些人?
师:注意啊,这些人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知识水平也有区别,但来的目的却只有一个——读书,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进入图书馆时的样子吧。
6.是啊,对知识的渴望,让不同的人大清早的聚到了相同的地方,真是劲头十足哦!于是,(出示: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在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是爱读书的人让图书馆显得拥挤了,所以并不矛盾。
7.师:在读好这些短句的时候要语速快些,富有节奏感,好比跳动的音符,试试看!
(生再读第2节,读出节奏感)
8.师: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在书架前各取所需呢。(引读课文)
师:找到自己心仪的书,还不欣喜地取下来,于是(引读课文)
师:人们是怎么选书的?
是啊,手不同,选书时的动作却如此的相似,爱屋及乌,既然是爱读书的人,自然对书也特别的珍惜,不是吗?
(出示: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封闭”和“清新”显红)
9.师:看到这里,你又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捧着自己心爱的图书,没有什么比浓浓的墨香,书卷气更清新的气味了!这些都是——
小结:作者通过局部的特征描写,以小见大,描绘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读书人形象,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深深体会到了人们“爱读书”的劲头。(板书:局部描写)
三、情景体验人们“爱读书”的专注
1.过渡: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师:沉醉的意思是
2.师:第5小节中,作者就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物身上。你们觉得哪一个人物的那几处描写最能打动你,让你感受到人们沉醉书海的呢?特别注意的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读读品品,说说你的理由。
生自由读,圈画重点词语,小组合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师巡视辅导。
3.师:来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爱读书的人?
小结:作者正是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并加上适当想象,通过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将人们沉醉书海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的。分角色来有感情地读读第五小节,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惟妙惟肖。
过渡:师:每个人都那么专注在自己的书本上,沉醉其间,让作者看了不忍打扰任何人,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
四、练笔延续人们“爱读书”的样子
1.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在图书馆的——(指读板书)看到了几组小镜头,他们有的是抓住人物的——进行特写,让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人都进入了图书馆。而有的镜头则抓住了具体人物的动作细节来描写,生动了体现了人们读书的专注。
出示: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2.师:它到底告诉我们什么?是进馆的人多?是人们如何爱书?还是看书认真专注的样子?
生交流
3.师:原来,作者抓住了这些小镜头就是要让我们感受到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4.师:看看老师在上海书城拍摄的这些小镜头,这里也有许多爱读书的人们,(出示图片)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镜头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模仿课文,可以用局部描写的方式,也可以抓住细节展开描写。
生写后交流
5.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和作者一起通过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看到了一群爱读书的人们,还学会了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把生活中精彩的镜头描述下来,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持一颗敏锐的心,我手写我心,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
附板书:
27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门口进馆 争先恐后
局部描写
架前选书 小心翼翼
桌前看书 沉醉其间 细节描写
【课后反思】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选自二期课改新教材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
课文以写实的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图书馆里的一个个小镜头。通过对这些小镜头聚焦,如实地反映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精神风貌。文章虽没有幽默的故事情节,然而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一、以读为本,理解课文内容
自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伊始,我要求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全文找出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究竟在哪里,人们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初读时首先在头脑中有了对课文的感知。接着,在指导学生逐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又安排了快速默读,节奏读,引读,通过读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一目了然。然后,学生在交流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如何写得生动形象时,通过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让学生来细细品读,采用个人读,做动作读,示范读,男女生轮流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学生在读中逐步深入文本,渐渐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二、读写链接,渗透写作指导
阅读课上不但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什么”、“为何写”,而且要重视“怎样写”的指导,渗透写作知识,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法进行“读写链接”训练。
课文的“样本”作用不容忽视,这种示范作用除了可以使学生见识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还可以欣赏汉语表达技巧艺术感染力,感受汉语表达艺术的极致高度,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建立一个发展平台。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模仿遣词造句技巧的佳篇范文。我充分利用教材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是从局部或细节去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是通过“点面结合”对人物形象塑造来突出主题的。通过读写结合,点化学法,仿中求新,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可以利用“说些双通道”等形式读写对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点面结合”方法描写“超市里的小镜头”、“菜场里的小镜头”、“运动会上的小镜头”、“课间教室小镜头”等素材。
我想,为了学生的会写而教,为了学生的乐写而领,为了学生能真正掌握用笔说话,以文字传情达意的本领,从而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传承与发扬下去,语文教师的职责莫过于此了吧。
人教版《语文园地二》要求同学们在习作里,向老师、妈妈、邻居、小伙伴或其他的什么人说说自身的心里话。什么是心里话呢?所谓心里话,当然是心里想说的话。它往往是嘴上说不出,或不便直接说给对方的话,是人们心底里最真诚、最无私的表达。
小朋友,在你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深深地打动过你吗?有什么事使你的心情变得很糟糕吗?假如有,你是否想向他人倾诉?想把自身的感动、快乐、痛苦、烦恼一古脑儿向他(她)一吐为快?
有位小朋友想对自身的奶奶说说心里话,她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汤,这是俺最爱喝的汤了。闻着香香的汤,俺特别高兴。弟弟也非常高兴,乐得连连拍手。您给俺们姐弟俩各端了一碗汤。俺慢慢地喝着,细细地品尝着。而弟弟却狼吞虎咽地吃着汤里的肉,一会儿就剩下了一碗空荡荡的汤。弟弟又吵着要,您就从厨房里又给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汤里肉少,偏要俺这碗。俺不愿意,弟弟就大哭大闹。这时,您冲俺生气地说:“你就没点姐姐样,给弟弟!”俺极不情愿地把汤给了弟弟。那晚,俺没吃饭就去睡觉了,可您理也没理俺。
俺真想说:奶奶,您太重男轻女了!您想过没有,俺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辈呀!妈说:十个指头,咬哪个都疼。您怎么会这样偏心呢?
这篇习作先向俺们讲述了一件具体的事,在这件事中,弟弟贪吃的样子,奶奶偏袒的动作、语言和“俺”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动地展现在俺们面前。小作者把导致自身心情的具体事实写得清清楚楚,读者也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向奶奶说那番心里话了。
看来,写好这样的习作,一定要把导致自身想说心里话的那件事写清楚,要让他人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还要写出自身别样的心情和真实的感受。
既然是说话,就要有说话的对象。你想向谁说心里话呢?这个人也许是你的老师、爸爸妈妈,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个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总之,你的习作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倾诉对象。写的时候,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像上面那篇习作一样,用第二人称“你”或“您”,直接对倾诉对象说。
说心里话,一,话要具体、明白;二,话要自然、真实。只有真诚的愿望、平易的态度和无私的情怀,才干使人与你亲近,才干吸引他人的注意,才干让人发生心灵的震动。当然,你说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没关系,只要俺们对同伴是友善的,对生活、社会、家庭、学校是有责任感的,对未来是充溢信心的,他人是一定能够理解的。
作文,是俺们学习做人的一份记录。相信他人看了你的习作,一定可以明白你真实的想法,并从中找到你生长的足迹。
学习《人生》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问题:谈一谈你对本文的理解之处;将你不懂的地方划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学生的反应令我大失所望,站起来的几位学生都说看不懂这篇文章。课后我将这一现象告诉了同科的一位老师,他说这是学生没有预习的原因。一提到预习我就头疼,这已成为我们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尽管我们教授了各种方法,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大部分学生仍然不喜欢预习,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
上完这节课后我对这个问题又进行认真的反思。我们知道预习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预习是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而这些对于预习重要性的强调似乎只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对我们老师无论在课前的设计,还是教学的过程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凸显都说不够的。我们精心设计着每堂课的每个导语,每个环节,每个板书,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忽视了对学生的预习过程的展示,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最初的认识和感知我们对学生预习采取的态度是强制性的检查或者是课文表层知识的反馈,对学生预习后懂得了些什么,感悟了什么,不懂还有那些,还想知道那些这样的问题很少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予以展示,我们只是一味想当然的按照自己提前的设计迫不及待的展现着自己。我们总在强调在教学中要平等,其实我们在教学的第一步就已经让学生处于不平等的位置,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学习成果展示给老师,展示给同学,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一种打击,长时间下来只能逐步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个人认为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预习,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我们教师必须真正重视学生的预习过程,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时间与舞台。
本文充满童真童趣,并赋予爱的教育。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副描绘出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阳光的情景。
第二幅描绘出佳子把包在裙子里的`阳光带回家送给奶奶的情景。教学时,可以根据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相应的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亲情之爱。
回顾整堂课,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准确。生字教学的目标完成较好。学生对认读生字和会写生字都能把握到位。
而且能在在识字的基础上读文,体现了学以致用。但是在教法上,缺少情趣,不足以吸引学生,需要改进。
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一是因为佳子感受到了阳光的美好,二是因为她想到奶奶需要阳光。第一点,我主要抓住第三自然段学习。结合插图,让学生体会佳子陶醉在阳光中的情景,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二点,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很清楚,学生回答后,就不再深究。学到这儿有个插曲。有个学生说,是因为奶奶的腿断了。她根据课文中“奶奶的腿不方便”推断出来的。马上有学生不同意了:奶奶的腿没有断,她可能是得了病暂时不能走动。我表扬了后一位学生。我觉得阅读的严谨性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佳子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从佳子的动作和语言可以体现。主要是在六、七自然段里。第六、七自然段以读代讲。两段体现的心情截然不同,指导朗读时学生容易把握。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变化,学生基本做到了。
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奶奶的话:“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跑到我心里来了?”本以为这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没想到学生也说得很好:“阳光照到奶奶的心里了!”真是不可小瞧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也使我更加坚信:一篇课文不需要老师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提问分析,学生的领悟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
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读五遍课文。我把本课的生字“闪”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数笔画,按笔顺写了一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的时候,读完一遍,就写一笔,读完五遍,就正好把“闪”字写好。上课的时候,我请读完了五遍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读完。
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听录音时,我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因为考虑到二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全文内容。所以把这个问题分解了:先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再请学生根据课文故事内容说一句话,用上“佳子”“阳光”“奶奶”。
接着,让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看到可爱的阳光,佳子心里闪出一个美好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先让学生围绕“美好的”积累词汇,练习说“美好的”和“()的()”。然后让学生看板书和句子质疑。
开始我担心学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作些指导。但学生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佳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三个问题组织教学。
《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属于历史小话剧的剧本,文体特征极其明显。深入挖掘,里面不仅涉及到剧本的特点,还有戏剧的情节发展,剧本《负荆请罪》与历史“负荆请罪”的关系,人物形象与人物台词的联系等诸多问题。
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教学生“怎样阅读剧本”。这样一来,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
剧本在书写格式上固然有许多的特征,但是内容的实质,最主要的还是“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抓住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就抓住了剧本的关键。剧本的创作过程也是人物塑造的过程,所以,有无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是一个剧本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些剧本文体的特征,决定了剧本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不可能同于诗歌、小说类文体的阅读方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目标最终定位“用抓主要戏剧冲突、揣摩人物潜台词的方法阅读剧本,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阅读剧本的方法”这一核心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法,再让学生通过两次阅读实践,以加深他们对方法的理解,也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方法的实践过程,是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体的感受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进行中,培养了学生文体把握的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剧本类的文本时,这样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其文体意识。
在第一幕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韩勃和蔺相如在讨论什么问题”的梳理,引导学生抓住第一幕的主要戏剧冲突。而后勾连第一幕中人物相关台词,并通过揣摩“蔺相如说和为贵”,“蔺相如两次笑”中的潜台词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学生心中建构了“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物形象。第二幕的教学中,廉颇大将军的身份同他肉袒负荆请罪的举动构成强烈的反差,抓住这一主要戏剧冲突,揣摩廉颇说:“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时的潜台词,学生联系廉颇的动作以及之后的台词,剖析了廉颇的内心世界,这样才建构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形象。而通过对“蔺相如受了那么大的侮辱,为什么还会真心原谅廉颇?”这一人物间的戏剧冲突的剖析,学生对蔺相如“宽容大度、申明大度”的形象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我主要以“和为贵”作为线索,让学生认识到文中人物最终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的同时,同时也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以“和为贵”,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和为贵”,“和”已经成为我国向世人展示的中国文化了。
在作业设计中,我给学生出示了几个来源于《史记》的文言句子,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学生们最后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应该说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是有所收获的。
在简述“如何维护国家尊严”的两个问题时。第一节课学生回答后,我举“文天祥”的具体事例,但因时间关系,没有具体阐述。
课后我想对于处在和平时期的学生,这个问题离他们太远,而只是简单的例举“文天祥”还是不能够使之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同时我感到学生还是比较爱听这个问题的。
基于这些原因,在第二节课,我将课本中的案例只做简单的处理,透彻的讲解文天祥及有关”国穷节乃现、一一垂丹心”的这种精神,正是课本中”国家遇到困难,每一个都应挺身而出,为之报效“的具体表现。
同时我将其扩展: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却是唯一的能够将其文明延绵不绝,今天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其原因就是“文天祥”的这种爱国精神、为国家而献身的精神。”
所以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才能实现我国富强和昌盛”。这样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觉得这也可能是我改动教学程序的最大收获。
相信大家都曾有对学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也会学习过程中渐渐丧失对它的学习兴趣。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深刻的感受到,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新的课程观。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刚学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模仿。但是,我发现自从小学读了两年后,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教师面对一些整体学生进行教学的态度误区。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接受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三、教师在有些知识点讲过后,有的甚至操练了多遍,反反复复强调了,学生仍没有掌握。有些教师就责怪学生,并因此加强反复训练。于是在教师的责怪声中,在枯燥的联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了。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个模式,不能要求学生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学英语的各方面能力。而且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去因材施教。
我认为关键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类型是有差异的。而没有学习兴趣的差异更大;学生的喜爱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听说法,有的喜欢阅读法。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喜欢英语。
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学生语音、语调不正确,主要是由于听的不够、模仿不当造成的。教师应训练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发音,正确地模仿。目前各个学校都已设置了语音室,配置了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教师教、学生学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与语言场景。但是,上学期,这些设备使用较少,听力操练的不够多,因此,造成期末考试中,听力这一大题失分较多。
读是学习英语的第二步。让学生听了之后要开口读出来是很困难的,学生往往胆子小或怕难为情,不敢在课堂上大声的读出来。因此,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胆子大一点,大声读出来,这也是提高英语的办法之一。
总之,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点缀、深化英语知识的“神”采,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境界中,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