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读书心得
- 文档
- 2024-09-04
- 102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读书心得,本文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时间如流水,转眼已经又到了另一个学期末,每个人都在不断的成长。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领导科学与艺术》的课程,我觉得这是一门非常有内涵的课程,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领导,但是周老师却让我们体验了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对待人和物,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怎么去当一个好领导。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领导科学与艺术》是对我的一次升华,让我受益匪浅。
虽然这辈子我可能都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但是学习了这一门课程之后让我加强了作为领导的能力,谈到怎么样处理好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懂得了作为一个领导要公私分明,体谅下属,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于奖励。同时也让我懂得了要成为一个领导就必须发奋图强、自强不息,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敢与主动承担责任。
最后还有能呢!就是我们那帅气、幽默、乐观、尽职尽责的周老师。虽然这门课程就要结束了,但周老师教会我们的“领导科学与艺术”将会一直陪伴我们走过每一段路。谢谢!
最近我妈妈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我们爱科学》这本书,我看了就非常喜欢,它内容丰富,里面介绍了好多形状各异的植物和微生物,还写了一些动物的故事,还有漫画,里面讲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最后还总结了实验后产生的现象的原理,而且还挺幽默!让我轻轻松松学到了知识。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书里面讲了一个做小实验的漫画时,都忍不住跟着做实验了。我根据漫画内容做了一个喷雾器,步骤很简单。首先,把一根吸管折出一个直角,在那个直角上横着剪一下,记住不要剪断,要剪出一个小口。在一个纸杯上倒一些自来水,不要超过小口,最好在小口下面,然后将吸管的一头放进去,对着吸管的另一头向玻璃吹,啊!还真的有雾了呢!后来我问了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在网上查了有关的资料,才知道原理是这样的:空气从小口迅速流出,小口附近的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口下边的吸管升上来,从吸管的上口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我们爱科学》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还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快乐!
最近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指自然科学。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素质等。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xx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在中国开展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取名“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达到以下目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
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关“做中学”的很多资料,可以登陆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
4、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5、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科学课程标准〉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可能学习探究的过程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认为,小学的科学教育中只是承担科学启蒙的任务,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是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儿童已有的科学基础上精心选择和组织儿童探究的内容,而只是在课堂上采用零碎的、杂乱的案例,那么这样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将会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达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是由教育出版集团社组织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和科学教育工作者联合编写的,是美国目前广受欢迎的小学科学课教师用书。教育专家们围绕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和物质世界等方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孩子们展开一定深度的探索活动,使孩子们获得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信心,并能够充满创造力地独立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所显示的教学目标是:
1.为积极自主的发现提供环境。
2.促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能。
3.培养优秀的科学问题解决者的气质。
4.提高学生们对科学、数学以及技术领域的意识和关注。
5.通过努力纠正学生们反科学的偏见,提高他们坚定的科学信心。
6.扩展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是孩子们清楚、准确地认识世界万物根本,有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减少孩子们接受错误概念,扫清他们今后掌握更多、更复杂科学知识时所面临的障碍。从教学目标看,美国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我们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为什么没有具体化呢?我的思考是为了给教师提高教学内容、方法的伸缩性,为了适应不同的学生,从而更能实现因材施教。
再看《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课程的内容设置,共有八大主题,分别是:
一、成长与变化
二、水的奇迹;
三、木头和石头;
四、声音的秘密;
五、神奇的光;
六、动物的家;
七、环境与人;
八、关爱地球。
暑假里我最喜欢读的书就是《科学漫画》了,它的语句生动有趣,把科学知识解释得清晰明了,还配有很多精彩的图画,很吸引人,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呢。
《科学漫画》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我知道了:当我们北半球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正是冬天;而且我们人类早已经能人工降雨了,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控制天气呢;还有当我们突然摔倒时,手或者胳膊会不自觉地撑地,原来这是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
《科学漫画》还教会了我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电是从哪里来的,只知道家里到处都得用电,现在我知道发电就是一种能量的转换,连柠檬、橘子等都可以发电,我还亲手用橘子做了个实验,试了试,但是没有成功。还有,为什么“1+1=2”?为什么飞机能隐形?……
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我一定要多学知识,多思考,长大后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读了《科学探索者》(动物篇),我大为惊奇。世界上的动物,竟然如此神奇。就拿鳄鱼和小猿做例子吧,雌性鳄鱼会将小鳄鱼含在嘴里,侏儒小猿的身体大约只有10厘米,体重仅为150克左右等等。本书还介绍了很多神奇的动物以及它们奇怪的举动。
本书是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图文并茂,里面配有清晰的彩色插图,书中的内容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而且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节后面都会有关键术语、知识要点等内容思考题,让我们有巩固和提高的余地。
书的前一部分是“走进科学”内容,它从科学家的'事例入手,逐渐切入本书的主题之中。
这本书不仅向我介绍了动物的神奇与神秘,打开了我走进动物王国之门,更时刻提醒我,人虽然是地球的主人,但永远无法改变整个地球,我们一定要善待地球,善待动物,保护环境。
成语图文并茂: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如:王朔《修改后发表》:“我始终认为贵刊是国内的一流刊物,图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结合的比较突出的好刊物。”又如:学生都喜欢图文并茂的课本。
“天主教的忏悔习惯已经非常接近这一点了,但仍未完全承认自己的责任。即便刚开始承认这一点,其内在效果也是一种逐渐完善的成熟、谦恭和责任感,但是假如我们依然责怪反复无常的命运安排,那么我们既没有责任感,也不谦卑、成熟。
我们能在忍让中为实相提供的是谦逊,由此能使责任感保持稳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识到当前的境遇就是自我的反映;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谦卑独立。
无论是否看到了自己那永恒的本性,都试图去解放他的肉体。因此,假如他在冥想中看到了自己内在的永恒本性不受生活事务缠绕,不为之所动,当他达到这种存在状态时,就会保持住这种明觉的意识。假如他看到自己内在的永恒本性不受时间影响,那么他会让这种显相展现出耐心来。如果他看到自己内在的永恒本性是无私的,那么他会让执着于我的贪婪逐渐消失。以这种方式,他慢慢地开始表现出更多永恒不变的'本性——不变的、无始无终的、无私的本性。
这就是修心之道——寻求与圣灵之间爱的纽带。因此,虔诚(Bhakti)就是建立这种爱的方式。此方式专为有备之人而设——他们那孤独的心灵深处正大声呼唤着请圣灵给予爱的拥抱,并且渴望着与圣灵结合。
不管怎样,我们已经信赖圣灵,或者已经对我们的生命奥秘,对我们的出处有了明确的概念。假如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源泉,就依然停留在无知的阶段,而且我们所有的信仰也都会被当成以无知为基础的信仰。
当我们承认之后,就会承诺一定要证实这一点。所有的生活目标,都是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后才实现的。那些不曾承诺去探索未知的人永远也不会走上这条道路。一个为承诺而献身的人甚至会放弃对生命的执着,以了解究竟会走向何方。
由此,人们开始让自己承认并了解自我的无知。
接下来我们开始体验自己。众所周知,自我的成长是由未知的力量促成的,并非通过个人的努力。个人的努力在人们承诺避免违背内在发展时,只能作为一种援助。这样,成长过程才能持续、不受打扰地独自进行下去。随后,人们才会超越自我,成为生命凸现的重要工具。
然后,当无意识的目的和动机也被公布于众时,或许在一年或几年之后,突然有一天,人们就可能成为一个觉醒的人,一个觉醒到本性的人。若没有开始那一瞬间的关注,就不会如此了。但是,当我们踏上这条觉醒之路后,就会经常意识到内在的自我(但是不要让洞察力的那一闪光芒诱惑我们再次进入“追求”的圈套)。”
以上内容引自文中,这是一本提倡腹式呼吸的书,还是挺不错的,每天的冥想,每天的自我练习,持之以恒。
现在的高科技发展处处可见。你看我们国家的武器,各种各样真是先进,以前的枪打一枪,上一次子弹。现在一个弹夹就放几十发子弹,速度比以前快很多。以前没有电话,没有手机,通讯全靠写信。妈妈说那时候给爸爸邮递一封信 就要一个星期,甚至十天。就是特快专递也要三天才能收到,如今一个电话解决问题,不管是十万八千里,还是国外,随时都能联系,可视电话还能看到图像,既方便又快捷,办事效率大大提高。电脑已经普及千家万户,想找什么资料,只要输入信息就行了,就像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真神奇!。
一些残疾人也用上了高科技,帮他们跑步,跳远,游泳,健全人能做的,他们都能做到,今年在我们国家举办的.残奥会让世界刮目相看。 比如美国小型飞机,在执行一次搜救任务时,成功地救出了总理在内的九名国家首脑,美国总理特别赐名“猎人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厨房里用的电磁炉,微波炉,即环保又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色彩。
从本书的题目看,作者试图通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多个方面的阐释来揭示科学的本来面目。但是对本书通读下来,却发现,我们仍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只是在作者的带领下逐步认识到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育需要亲历探究。
实际上,作者也无意在“科学”的名词上纠缠不清。她只是想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对科学相关外延概念的描述使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使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通常我们把能体现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细化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等若干个项目。在本书中作者着重选择了一些进行详尽地说明和指导。
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之分,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而这些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是根本没有的概念,我就觉得学生提了问题,能解决的就给解决掉,不能解决的,课后再想办法解决。而实际上课时也遇到了很多让我困惑的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根本不值一提。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现在我知道了,有的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老师的“编辑”。一堂课往往是由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尾。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虽然看了张老师的指导,可是真的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自信啊!
有了问题以后,就开始就问题进行研究了。在书的第三章特地提到了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我也觉得假说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假说就像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之前打的腹稿,也像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图纸前的一个粗略规划。假说对后面的实验研究验证有着明确的指引作用。而一个科学素养高的人提出的假说也一定具有更加合理可行的成分。假说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没有根据的推断只能是“胡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听到一些课上,有老师觉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含假说这个环节,于是在他的课上假说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实这大可不必。假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确定它的位置。在很多时候干脆就没有假说的必要,因为事实就很明显地摆在眼前,由不得去怀疑,用不着去验证。所以还是“不要为假说而假说”!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必要赘述。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让我们去课堂上践行它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就是那些精密枯燥的仪器,就是那些散发着异味的化学试剂,就是那些看不明白的公式。其实就我们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给科学教学一点人文气息是很需要的。正如书中说的“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合的两种文化”。在课改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的今天,科学教学正在强调与人文的结合。比如,课标提出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不就是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的精神吗?在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合作”是个曾经热得发烫得字眼。虽然现在逐渐冷却,可是合作的重要性还是很明显的。我们不排斥竞争,因为竞争能促进发展,但我们更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由更大更快的发展。比如我们的QQ群,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素不相识的老师在一起交流,互相帮助,不就是很好的合作吗?由理由相信,由这样善于合作的科学老师,一定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探究科学奥秘的同时,逐渐具备完美的人文精神。
这本书,我连续读了两遍。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