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
- 作文大全
- 2024-06-09
- 125热度
- 0评论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目的
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为了达到最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管理代替旧的传统的经验管理。
(2)科学管理的实质
泰罗在19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发表证词时,对科学管理的实质作了全面的解释即工人与雇主间一次彻底的“精神革命”与“思想变革”。
(3)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第一,工作定额原理。泰罗通过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它构成了每个工作日标准定额的基础。标准定额是对工作进行管理的依据。
第二,人事培训制度。科学地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并循序渐进地培训“第一流的工人”。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
第三,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指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
第四,标准化原理。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作业环境下进行最有效的生产。
第五,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改变原来的那种经验工作法,代之以科学的方法。
第六,实行职能组织制。将管理的工作予以细分,使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两种管理的职能。但是,这种职能组织结构,因违反“统一指挥”的原则而没有得到推广。
第七,实行例外原理。泰罗认为,规模小的单位可采用上述职能组织原理,规模比较大的单位,还需要运用例外原理。所谓例外原理,就是高层次主管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繁事务的负担,把处理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管理人员,高层次主管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第八,工人与雇主间一次彻底的“精神革命”与“思想变革”。增强责任观念,使工人和管理者双方把注意力从盈利分配转到增加盈余上来,并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代替对抗与斗争。
二、对科学管理原理的简单评价
泰罗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创立了科学管理,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泰罗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而受到世人的尊敬。
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系统设计工作的最早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职能专业化。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前提是把人假设为“经济人”,经济动机唯一动力。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协调性、规范性、效率性等显著特点。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影响十分深远。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目前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说是绝大多数,至少有许多可以追溯到泰罗及其追随者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思想。这些管理方法虽然已改进和发展得几乎同原来面目全非了,但其核心思想通常可以在泰罗的著作和实践中找到。”
三、对例外原则的一些认识
(1)例外原则要求区别管理
在组织层级管理上,泰罗提出“例外原则”(跳板)。有些学者认为泰罗的“例外原则”就相当于法约尔的“天桥”(跳板)。泰罗的例外原则侧重于要求组织中的每一层级都只管本层级应当管理的事务,不要“一竿子插到底”,在明确各层级职能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层级分权,并达到各层级的权责一致。法约尔的“天桥”理论,则是在尊重等级路线的同时保持行动的迅速和横向的沟通。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领导者只管条例、规章制度中没有规定的“例外”的事情,凡是已有规定的,就由秘书或职能部门按章办事即可。所以,管理者对各项工作应区别管理。如在城市治理中,市长有时会碰到一些例外情况。如突发事件、危险时刻、重大事故和紧急任务等。如近年发生的孙志刚事件、SARS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就需管理者区别对待,因为这些事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生命大安全,不是一般放权就能解决的问题。
(2)例外原则与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宗旨和对企业内务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例外管理所包含的另一个思想是将例行化流程化的工作予以放权,交给下属去做,而自己则专注于例外事情的处理这一做法实际上给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同时也给予下属更多的信任。贯彻这个原则,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减少日常重复性工作的指挥,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同时可使下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负责精神。
由此可见,例外原则实际上包含一些战略管理的思想。例外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全局长远、预见和权变观点,这一点与战略管理不谋而合。例外原则同样需要管理者做出战略策略,保持战略自由度,寻找战略重点,进行战略预测和战略规划,实现战略目标,而这些都是战略管理需要关注的要点。此外,我认为例外原则的发展趋势是战略管理。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觉得例外管理思想不应该只体现在管理上,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时都应该培养“例外”的思想。现在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换角度,换思路去看问题是最难做到但却最需要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也希望自己会在例外原则的丛林中学到更多,并以更深刻理性创新的视角深入其它丛林。
过去,人是第一位的;将来,体制必须是第一位的。
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不仅意味着他可比其他同级别的雇员得到更多的薪酬,更为重要的是,还意味着每位雇员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最高。因此,一般来说,如果给予他机会,他就能够从事与其天赋和聪明才智相适应的最高级别的工作。
工人中广为流传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在企业中,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量增加,那么最终会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然而,各个行业的发展历史表明:每一项革新,不论发明了一种新机器,还是引进了一种更好的工作方法,都会提高所在行业工人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带来的是更多的工作岗位,而不是更多的工人失业。
任何日用商品的减价,会立即引起对这种商品需求的激增。
要按照科学原则工作,管理层必须接手大量目前在工人手中的工作;几乎工人的每个动作,都应以管理层已准备好的动作为引导,以便他能比以前更快更好地工作。每个工人每天都能从领导那里得到指导和友善的帮助,而不是要么就被老板驱使和压迫,要么就完全放任自流,得不到任何帮助。这种管理层和工人之间紧密、亲切、个人的合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
普通工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管理者所期待的“主动性”相差甚远。可以说,20个企业中有19个企业中的工人认为,竭力为雇主积极工作完全违背其自身利益;所以,他们非但不全力为雇主更好地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而且还有意尽量放慢工作速度,同时,还试图让他们的领导相信他们干得非常快。
广义上讲,通常所采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这样下定义:即工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主动,且作为回报,从其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激励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与科学管理(或“任务管理”)不同,可称为“积极性加激励”管理。
管理者要承担的新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研发出一套工人操作中每一环节的科学方法,以替代过去单凭经验行事的'方法。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教育,使其成长。而过去是任工人自己挑选工作、自我培训。
与工人们密切合作,以确保一切事务都是按照已形成的科学原则进行。
管理层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应是大体同等的。管理层应该承担起那些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给工人。
现代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要素是任务观念。
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和睦协作的最大障碍,在于管理者对工人每天合理的工作量的无知。
以挫伤工人劳动劲头和积极性为例,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将工人们监管在班组之中,而不是将其作为个体分别对待之时。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当工人们被分班入组后,工人的工作效率与工人作为个体受到激励时相差甚远;当工人在班组里干活时,他们的个人工作效率几乎总是降到班组里最差劲的工人的水平,甚至更低;把他们赶到一起工作,就会把他们的工作效率往下拉,而不是提升。
试验表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富裕得太快是不行的。
在任何行业中,应用吉尔布雷斯先生所称之为科学的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都可以将任何不必要的动作完全排除,慢动作也可以由较快的动作所替代。
对每个工人要进行个别研究和区别对待,在过去却是把他们圈在大集体里进行处理的。
不同的人“个人系数”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一些人天生感知迅速反应灵敏,当眼睛看到某些信息之后立刻传送到大脑,大脑则迅速地做出反应,即发送适当的动作信号到手上。这种人“个人系数”低,而那些感知与反应都比较慢的人,则“个人系数”高。
通过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完成这一点。在这种制度下,每个女孩的工资是与她的工作产量及工作质量成比例地增加的。
公司通过出售股票给员工或者年底给员工分红等形式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这就是股份制或分红制,但是收效甚微,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员工不能及时奖励。他们每天慢慢工作的美好时光看起来比努力工作六个月后与其他人一起分享的奖励更有吸引力。分红计划很难起作用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哪种合作形式能让工人充分发挥他的抱负。个人抱负的实现相比公共福利,更能鼓励工人发挥其工作能力。
从单凭经验的管理到现代科学管理的变革,所包含的不仅是要研究干活的恰当速度,从而对车间的工具、设备等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车间所有工人在对待工作和雇主的态度上也已经完全改变了。
聪明而有教养的工人发现,改进任何机械工艺的职责是在他们身上,而不是在那些实际操作的工人身上,这种情况下,他们几乎总是会走向一条形成一门科学的道路,而过去则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经验或传统知识上。当教育赋予人们概括事物的习惯后,人们在探索各种规律时就会发现,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类似之处,这样他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问题归成若干有逻辑性的类别,并探索某些一般的规律或法则,以指引他们去求得问题的解法。
在科学管理下,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有责任并且有兴趣去发展规律,替代老的经验,并公正无私地教会他们下属的所有工人以最快的办法去工作。由于运用这些规律而取得的效益总是非常可观的,对发展这些规律所需的时间和试验,任何公司都乐于资助。这样,在科学管理下,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迟早一定会替代老的经验;而要在老式的管理制度下,按科学规律办事是不可能的。
最后的成果是连接在以下几点上的:
以一种科学去替代工人的个人判断;
不是听由工人以任意的方式去选择操作方法和进行自我培养,而是对每个工人进行研究、教育和培训,可以说是经过实验之后科学地选择并培养出来的;
管理部门和工人的密切协作,两者一起按已形成的科学规律干活,而不是把每个问题交给个别工人去解决。在使用这些新的原则上,两方面所承担的几乎相等,资方做那部分对他们最适合的工作,余下的由工人们去完成。
不可能通过任何延长劳动时间的办法来使工人们干得更勤快些,除非这些工人得到他们的工资会有大幅度和永久性增长的保证。
这两个因素——任务和奖金(这些在以前的文章中已有所指出,应用起来可以有若干方法),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在现代的科学管理下,和他的许多老师协作的工人也一样有机会得到发展,这比起全部问题由工人自己解决而没有任何帮助的工作来,至少效果一样,而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更好些。
在科学管理下,工人在日常操作时,不允许他随便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工具和办法。但是,工人提出的改进建议,不管是办法也好,或是工具也好,都应受到各种形式的鼓励。
试图通过老式的领班,以他的新武器——精确的工时研究为武器,违反工人们的意愿,驱使工人们去干更艰苦的活,却又不增加多少工资,而不是渐渐教育和引导工人实行新的办法,并通过实物教学去说服工人们,使他们知道,科学管理虽然意味着工人们多少要更艰苦地工作,但也意味着带来更多的财富。所有无视这种根本原则的后果就是一系列的罢工,随之而来的是试图作这种变革的人们的垮台,整个企业的处境会比采取改革措施前差得多。
人民的权利要高于雇主或工人的权利,而这个第三方也应从任何获利中分享到合理的利益。事实上,看看工业历史就能发现,最终全体人民从产业进步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比如说过去几百年中,引进机器而代替手工劳动,是产量趋向增加的最重要的要素,并因此极大地促进了整个文明世界的繁荣。毫无疑问的是,从这些改变中得到最大好处的是全体人民——即所有消费者。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F·W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要分为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科学管理原理三个章节以及泰罗在美国国会的证词。阅读本书收获颇丰,也有许多从内心深处的感慨。
初读时的印象,从“科学”“原理”两词散发,以为这会是一本布满一二三四的序号,运用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运用于至少三四千人的大企业的管理类书籍,做好了无论这本书多么乏味枯燥都要读下去的准备。然而,在每天的阅读中竟不知不觉地被泰罗书中的知识吸引,而且隐隐地感到书中讲解的一切其实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虽然本书中泰罗主要以搬运生铁、铲工、砌砖工为例讲解关于劳资双方的科学管理,在阅读的过程里,结合自己在大学一年的经历和感受,我能从中获得关于小组管理、部门管理、个人管理的启示和反思。特别是在结尾中,书中附有的泰罗在美国国会关于“科学管理”的证词,泰罗向我展示的不仅是他对科学管理倾注的心血以及科学管理的“硬核”,更是他严谨的逻辑和说话技巧,所用实例贴近实际,一步一步将人说服。不得不说的是,大师级别的人物能写著作让读者钦佩,更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了然于胸让听众信服的。
在工厂管理一章中提到,以前的管理还没被视为一项技术,具有像工程那样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管理被看作是人的问题,你只要有好的人,那么一切都可以交给他去办好。而对于管理技术的定义应该是“确切知道别人要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使得劳资双方都满意,表明他们的最高利益是一致的,给双方带来彻底而诚挚的合作。在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部门管理、小组管理中,在挑选队员的过程中确是严格,可让人遗憾的是,选出来的学生是好的人才具有好的能力和效率,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许多问题。
1、指导老师或领导者只给出模糊的任务方向和截至日期,同时却又要求高质量产出,缺少任务细致的指导和分配,缺少对每件任务确切时间的估计。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双方都不满意,领导者责怪队员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不断地要求重做和修改(但仍然没给出具体的指导),队员责怪领导者任务不明确,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同等回报的条件下,效率高的人反而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弥补效率低的人造成的空缺。在这一点上,只要是我们对公平有需求,就必然对此事心生不满。
3、对队员的个性、价值和福利漠不关心。在我看来,这个是普遍存在于学校小组和部门工作中的严重问题。一味地以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们开展学生工作,缺少平等对话、物质激励、精神关怀,是对学生“情怀”“责任感”的压榨,慢慢耗尽学生在参与最初的一点点热情。
我认为以上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来反思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留在部门和班级中担任部长和班委,为什么小组工作中总是怨声满满、心生芥蒂。
而我经常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感到压抑,也无法抒发内心感受,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竟收获到痛快!理解这些问题并接受它们。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宝贵的是勇气以及“建设性的想象力”,及能够运用头脑中少量知识来克服前进中的障碍而有所建树的能力。需要的人力物力经常让我产生无力感。
对于问题一,可以引用泰罗在文中的一句话“老式管理员的一些想法是最好让每个工人选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那些工具和方法,以便发挥个人的特长。在管理制度允许每个工人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能对结果负责的情况下,这种论点有一定分量。但是工人虽然选择了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却不会严格负责起来”。同样,如果没有细致的任务指导,工作推进困难,队员缺乏自觉性,最后的结果也只会是得过且过。领导者需要帮助被领导者、鼓励他们、提供方便,需要耐心等待又能善于工作。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亲密、亲切、协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换个角度来说,其实就是领导者的自身懒惰,不肯花费时间和心血把方法与细节彻底加以规范化。
对于问题二三,我想联系泰罗在书中提及的“磨洋工”这一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的天性趋向于轻松简便;二是人与人的关系造成的错综复杂的思想和重重顾虑引起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具有异乎常人的干劲、活力和雄心壮志,自动选择最快的步伐,树立自己的标准而努力工作——即使会违背自己的最高利益。但是在同等回报的条件下,那些本来较好的人逐渐地必然地放慢他们的脚步去向那些最差的、低效率的人看齐。因此,一个正直的工人被迫成为伪君子,雇主成了他们的对抗者,那种他们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工作和分享成果的热诚化为乌有。
在这里泰罗先生的观点印证了为什么我认为许多学生部门和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对好的参与者的“情怀”“责任感”的压榨!
如果我们允许少数没有适当安排的人存在小组中,但又与他人分享利益,只会把把其他工作较好者也拖到与他一样的水平。缺乏公正基础,或者在模糊和形式化的制度下,不论在任务开始之前我们抱有怎样的热情和赤诚,怎能不表示气愤,怎能不影响工作效率。
而在很多小组合作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既然你们是一个团队,那你们就应该互帮互助”“少抱怨多做,培养个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推陈出新的能力。”
在我看来,无论是部门工作,还是小组合作,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利益目标奋斗而集合的小团体,我们付出自己的情怀、时间、精力,完成一次次更高更难的要求,在其中的人只要是尽力完成合理任务内的工作,就可以要求公平,要求回报。我们不反对慈善事业,但是管理中不含有慈善的内容,科学管理不是给人们一些不是他自己赚的计划。而过于的“慈悲为怀”对能力较差的人产生了怜悯之心,没有明确的惩戒标准,是对努力付出的不尊重,没有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愿意接受施舍。长此以往,队员不愿坚持本分工作,逐渐懒惰成性,磨洋工、搭便车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结帮工作的结果,常使个人获得减少,最后导致不满。如书中提出的,需要设计一种合作方式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出他的才能,每个人的工作以本人完成的数量分别计算,并且尽量让工作能力尽可能相等的人在一起工作,并分配所得。
以上是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学校生活体验写出,仅仅是只有一遍的阅读也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学习的东西还只是皮毛,肯定还存在着没读懂或者对书中内容有误解的地方,希望在日后的学习和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宽眼界,回过头再来看这篇读后感时,相信又是另一番体验了。
《科学管理原理》主要分为两章,科学管理的原理和科学管理的原则,阐述了科学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目标和基础;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与优越性;科学管理原理的具体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出科学管理的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
《科学管理原理》是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解决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正如泰勒的定义,这套理论的内在逻辑是,雇员和雇主利益具有一致性,除非实现雇员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而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绝对的一致性来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通过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用科学的方法培训和发掘雇员的技能来提升个人工作效率,达到提高生产率,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标,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这其中包含三个重要的步骤,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将动作规则和作业条件进行优化完善,形成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接着管理人员将这套方法传授给工人,对其进行专业、科学的培训;管理人员要和工人亲密交流、密切合作将科学高效的方法运用在工作当中,用科学的方法替代工人的主观经验和臆断。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人员和工人各自承担自己的职责,而不是由工人承担大部分任务,事实上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起那些工人无法胜任的任务。
受制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科学管理原理的思想和方法虽然很简单,现在看来有很多局限,比如仅仅运用于个体工人提高效率而缺乏作为企业整体的方法指导,仅仅用利润来衡量雇主和雇员的利益,但是其解决当时工作效率低下问题的目标无疑是圆满达成。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本书主要由科学管理的基础和科学管理的原理这两章组成:
第一章,作者主要讲述了,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可这种情况很难达到。他说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其实这就讲述了生产率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也认为劳动生产率的下的原因有三个:
1、谬论:在商业中,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增加了,那么最终将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磨洋工”。
3、单凭经验行事。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消除工人作业中不必要的动作并以快捷的操作代替缓慢而无效的操作,可节约大量作业时间,进而提高产量。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四个基本组成要素:
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科学的选择工人。
第三,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有好的合作。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所以科学管理理论很明显地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规程,是对具体操作的指导。它们是:首先,以工作的每个元素的科学划分方法代替陈旧的经验管理工作法;其次,员工选拔、培训和开发的科学方法代替先前实行的那种自己选择工作和想怎样就怎样的训练做法;再次,与工人经常沟通以保证其所做的全部工作与科学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后,管理者与工人应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管理者将担负起其恰当的责任,而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压在了工人身上。
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泰勒的一系列工时研究所用的时间并非一两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也启示我们,做研究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应急功近利。这样,经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综合的比较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有说服力。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办法以希望找到最优的管理体系,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为管理理论的升华奠定基石。我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希望能对管理之道有所提高。从而可知《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但泰勒提出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读完《科学管理原理》让我明白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科学规律来。懂得了科学管理就是要预先制度任务计划并实施这些计划。感悟到了泰勒所讲的同样的原理,也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也体会到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做事所带来得快捷与效率,更节约了时间。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就会去想,有没有更为科学的方法让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因为我个人认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比一般的管理方法的实用性更强。以前对管理的认识面很窄,认为管理只存在企业、组织等人数聚集的多的地方。从来没想过在个人生活中也是如此的重要,更不曾想到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是一种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的宽广了,真的是受益匪浅。
最近认真看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总觉得要写写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个人小小看法。其实静不下来读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想办法让自己静下心来。以前有所接触泰勒制,所以还不至于十分陌生。
泰勒的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原来经验的方法,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和教育培训,要求管理者和工人紧密合作,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实质即追求财富(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思想非常具有进步意义,对于管理学科的发展更是有跨越式的进步。在他那个时代,美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劳资关系紧张,他的思想其实很难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的。
而我之所以要讲到泰勒,是因为一篇文章中提到深圳富士康员工的十二连跳引发的对企业员工的关注。富士康的管理中有泰勒制的'影子,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效率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认为人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不关心人的社会需求、情感需求。中国正在飞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出现欧美工业化时代曾出现的诸多问题,会有一些重蹈覆辙,但是,在现在这个重视人权的时代,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完全按照“经济人”假设进行企业管理,是不可能长久的。今天的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企业工人(员工)的各种需求,全面看到企业经营者、员工和全体消费者各方的利益,追求多方共赢才是最佳的!
从《科学管理原理》的全部内容中可以体现出这样一些管理思想,如:专业分工思想,一方面是工人的劳动分工;另一方面是管理的分工;最优化思想,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最优化,即在标准的生产条件下,寻求一种最优的工作方法,以达到最优的生产效率;标准化思想,把科学的方法和条件形成管理的要求,从而使管理得以顺利实施,这些专业化、最优化、标准化的思想都反映了一切社会化机器生产普遍的客观要求。而对于人性的假设方面,则反映出“经济人思想”,泰罗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企业主的欲望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工人的欲望是追求最高的工资,同时他还认为“人的天性趋向于轻松随便,普通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趋向于不慌不忙的干活”,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所一直追求的目标,是人们的自觉性、责任心和主动性的形成。可是,管理似乎没有达成这样的目标,相反,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人们却对管理中的各种刺激越来越麻木。管理自己进入了一个怪圈:用于刺激人们积极性的投入越来越大,所产生的肌理效果越来越差。这也是泰勒当时就要解决的问题,至今还存在着。管理的手段与目的一直处于一种分裂境地,如今,我们必须在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中寻找管理的出路和真正的管理革命。人是万物之灵,人天生就是主体而不是工具。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动机驱动下,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将人异化成了管理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整个企业运作的一个零部件。这是违背人性的,也正如泰勒所说,这样的管理不是在解放生产力,而是反生产力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并没有被当时短见的管理者完全理解和付诸行动,但是心理的革命为行为科学的诞生播下了种子。泰勒的实际贡献是:用技术解放了生产力,用思想为行为科学的诞生提前放起了“喜炮”。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革命,使得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早期工厂管理实践向科学管理迈进了一大步,泰勒在管理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这样说道:“泰勒的思想是及联邦宪法之后,美国对西方思想所作出的最之久的一项贡献。”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我花了一些时间大致读了泰勒大师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以我的观点来说,从内容上来讲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泰勒大师的一篇科学管理智慧结晶的论文。
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最大的产出,而不是有限制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贫困。”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在这篇论文的'结论里叙述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将为全世界带来最大的收益。”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科学管理”与“矢量管理”。很抱歉,“矢量观点”是我个人提出以久的想法(虽然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不过对于我的已存在时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了),其含义是——“世间万物皆如矢量,方向正确并稳定,用力够大,方可成“功”,才能有较快速度的`结果。”
这个观点可用于世间万物,用在管理上就可以称之为“矢量管理”。对比于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具体如下:一是“科学的工时研究”,对过程中所有环节和动作进行最优化,尤其是将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和动作进行剔除。这就像是在用力做功时,将力的方向保持在一个正确的方向,避免一些无用功的发生——方向正确。二是“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按照作者弗雷德里克.泰勒的话就是——“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
其实,这是选择了最优的发力主体。三是“新的工资制度”,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对一种工作设定两个工资率,对那些耗用最短时间并且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工人采用高工资率来计算工资,对那些耗用时间长且完成质量低的工人则反之。这是制造激发用力者的良好环境,和第二点共同构成了一个最优发力主体,从而实现——用力够大。四是“职能管理原则”,工人只专一地负责生产环节,而计划、控制、技术改进等其他环节都交由其他职能人员负责,从而实现工作专业化。这就像是一个运动中的物体,它始终专一地只朝一个方向运动,其最终也就必然获得最高的速度——方向稳定,且获得较大速度的结果。
管理学是一门复杂而且与时俱进的学科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早已枝繁叶茂,今非昔比。但是,管理学的本质却一直没有变。今天,我们回过头去重温经典,看看它最初是如何起步的,而这一回头,自然就得碰上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及他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也可以说,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劳动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以便达到雇主和雇员的双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其实很简单,尽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采取许多科学量化的手段,更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去做一番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但是,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此理论体系,并无畏地致力于其实践推广,却非常人所能及。他提炼的科学管理核心为:寻求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同时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而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此外,他还开创性地提出,要将管理和劳动分离,并要求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上述理论及措施现在虽然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此后,泰勒的追随者进一步丰富了其科学管理体系。亨利·甘特用甘特图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而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成本明显降低。拜科学管理体系所赐,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度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至于社会组织学大师韦伯和管理大师德鲁克,同样从科学管理体系中获益良多。
但是,科学管理自有其局限性。在今天看来,其界定的管理范畴很单一,多局限于生产制造类企业,尽管泰勒说:“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但很显然是难以做到的。这其实不足为怪,因为那时企业和管理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工作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由一位管理大师德鲁克完成。只有在生产制造类企业内,泰勒才能依靠科学研究的'方法确定“标准工作量”,然后确定“工资支付率”;至于今天盛行的创意企业、智力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泰勒狭小的“管理”范畴内。
进而言之,依靠科学量化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毕竟有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成效总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两者的有效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狭义的方法,需基于稳定的科技技术和业务流程。一旦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标准动作和流程又得相应变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就此意义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流程再造,而这正是当今盛行“流程再造”的根本原因。在今天,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而如果死抱着科学管理那一套,无疑有些抱残守缺之嫌。比如今天按需定量的生产方式,比如今天微软、Google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就远非当初泰勒所能想像的。
想了解一下管理学的经典,弗雷德里克·F·泰罗,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三位前辈无论如何避不开的。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篇论文,写于19。工业革命以后,人们逐渐重视“管理”,将企业家才能视为继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第四种生产要素(1776年的《国富论》尚未将企业家才能归为生产要素)。然而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对管理的追溯,得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起。
科学管理之“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时代,劳资问题依然存在,往往发生在工作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行业中)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这里的第四点,我认为是管理意义上的重大进步。资本拥有者——资方,开始重视管理,参与企业的运作。当然资方是不大可能去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工作的,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再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一步步地在实现其价值。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为美国弗雷德里克。泰勒所著,他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他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于19出版,标志着一个管理时代的新纪元,给予着我们对于管理的无穷启示,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著作。
书本中讲述了如何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要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更为详细的方法为把具体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用秒表测量并记录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再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后,把最经济的、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实现了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最后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工作量,这样更加体现出了公平、公正、公开,使每一个劳动者都可心悦诚服。
首先感谢高总向我推荐了这本由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撰写的《科学管理原理》,如今的图书市场上管理类书籍琳琅满目,鱼龙混杂,新的概念和名词层出不穷。在这个管理理念不断被刷新和转换的时代,想要提升和学习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找不到管理精神的皈依。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明白许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效的,这本书举证了落后的管理模式的弊病,泰勒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研究总结出更科学更高效的管理原理准则。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一百多年前泰勒的这本《科学管理原理》的推出奠定了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石,是每个管理者必看的管理书籍。我个人觉得《科学管理原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管理者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管理者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在工作中快速成长。
第三,管理者与工人在工作中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管理者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的均分。
通过逐个分析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四条原则,结合本人在企业内部的工作经验,现基分析如下:
一、在工作中提高科学技术的含量,利用工具提高工作的效率。不能一味瞎干蛮干,要善于观察,发现更多的方法,利用更好的技术来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一点在我们的分拣结算中尤为重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投入,员工累不说还容易犯错。
二、对工人们入职前的挑选、入职后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除了对我们的工人进行专业工作方面的培训,我们还可以根据情况对我们的工人进行适当的文化教育。对我们食行生鲜企业的文化教育和传播可以使工人树立企业荣誉感,对提高我们的企业形象,提升我们的品牌信誉都会发挥很好的作用。例如我们的一些办公室人员进行办公软件的培训等。
三、与工人们的亲密合作是管理者的基本义务。管理者要下到基层与工人们合作,在工作中了解工人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从整体上来说,管理者与工人们之间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大大的激励鼓舞工人们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团结凝聚企业的力量,对企业的管理及组织开展的工作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我们的管理者经常亲临到车间工作现场就会发现很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虚心听取工人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我们食行生鲜的工作计划,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我们的工作成本支出。
四、有些工作是工人们无法完成的,管理者必须要完成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这是管理者最基本的职责。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当承担比工人更大的职责,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使企业更好的运营不断的扩大,所以管理者要比工人承担更繁重的工作责任。
在品读本书的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强调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目前新生企业中个性化、快速变化的需求要求。科学管理原理主要强调的是如何提高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但如何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呢?所以,《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里所总结的好的因素我们可以继承发扬,比如对于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实事求是,不能浮夸,不能掺入半点虚假。但一味的提高效率扩大产能绝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道路,我觉得应结合不同时代的不同企业、不同企业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来探索最适合我们自身企业的的科学管理方法。
总而言之,品读本书之后,对照自己的日常工作,深有体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疏忽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戒骄戒躁,踏实,沉稳,努力学习,不断向我们企业发展方向靠近,不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此再次感谢高总能推荐此书,让我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给了我更多的管理理论指导,一定不负众望,争取做公司有用的人。
雇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科学管理原理的提出,是基于员工效率低而产生的。那么这个效率低是事实吗?
我认为不仅仅是泰勒所生活的时代,而是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在全球不同的国家,人员的薪酬差异,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同时,也是因为人有自己与生俱来的障碍:自私,懒惰,贪心,嗔恨,执着,傲慢等。那些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是会摆脱这些一个两个或多个障碍的人。
读完本书,我的最大感受是,雇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劳动生产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保障。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人的时间是固定的,你投入工作的时间多了,自然做其他另自己愉悦的事的时间就少了。本书中讲述了一个例子,工人喜欢运动,打球,或者其他体育竞赛,你看他们浑身是汗,还非常有激情,因为那是他们喜欢的事,不需要催促。
人的最大的自由就是可以说不的能力。有很多事,我们说自己是不得不,那就是被逼迫的。比如,我们说你基本的吃饭,你可以说你不吃吗?再比如睡觉,你可以说你不睡吗?在相对的层面上,你都是需要的。这里说相对的意思是对有些追求灵性成长,并出离于轮回的修行者来说。
所以,在做一些维护自己生存及履行自己职责的事情时,你需要提升你的效率,因为只有那样,你才可以更多时间享受你所主动选择的事情来做。
二、在前一条中,有个暗含的假设,假设你的欲望是固定不变的,或者是在相对一段时间内的欲望是固定的。当我们的欲望扩大的时候呢?我们必然会所求更多,而之前所得更是有限,所以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效率以满足个人欲望的需求。
遏制自己的欲望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它需要第一条所节省的时间来训练,在相对社会不断发展中的欲望提升,这点只能靠提升个人的生产效率来完成。这里的生产率不仅仅是工作上面的,还有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比如投资,那你的投资回报率高吗?比如生活衣食资具,你可以很快的完成吗?
三、再回到一般工作中,个人效率的.提高,不管是记件工资,还是任务工资,如果你都有很高的效率来完成。你的成长速度超过了你们公司的速度,你势必会选择更好的发展平台,获得更高的个人发展。或者就是老板为了留住你这样的人才,给你晋升,加薪。不管哪种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最后,有人会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分工协作及知识性工作岗位的普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不会不再需要?这个问题跟题目依然是一样的,如果还需要人操作,如果还需要人来工作,劳动生产率的提定是对雇员自己最有利的。
那些被“解放了”的劳动者,可以努力去享受服务,或者选择追求灵性的生活。那些不得不做事谋生的人,如果不能提升效率,那么他的享受,他的幸福,也就被自己所葬送了。
不管怎样,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对整个社会最有利的。人作为有情感的动物,在两种极端产生之前,必然都会选择。
泰罗是一位伟大的工程师,同时他更是一位伟大的管理大师,有人认为科学管理原理把人当作机器来看,是建立在缺乏信任,缺乏价值、才能和个人智力尊重的基础上的,但他的管理理论和原则都能体现出对工人的关心,并不是机械的、没有人性的管理手段,科学管理原理的提出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劳资关系与心理革命
我们只有正确地定位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才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以前人们认为企业就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而员工则被当作这台机器上的零部件,员工不过是资本家雇来的一双手,他们可以随时被替换掉,将企业与员工联系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资本家唯一的想法就是获取更多的利润,想方设法地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而工人并不像机器那样听话,他们有自己的意志,工人们磨洋工的背后隐藏的深刻的本质原因是劳资对立。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因为劳资双方存在尖锐的矛盾,工人当中存在大量的磨洋工现象,而为什么劳资双方关系会如此紧张呢,泰罗认为是由于工厂创造的利润不丰富,工人们生活条件困苦,而工厂利润不丰富的原因是因为生产效率低下,那么如何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呢,那就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思想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它受到人的主观思想的影响,所以只有掌握影响人的心理的因素,我们才能够了解人类心灵的秘密,才会明白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种行为方式去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那种行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一直强调他的思想是给人们带来一场心理革命,使劳资双方的注意力从盈余分配转到增加盈余数量上,创造出更多的盈余,劳资双方都会从中获益。通过心理革命使员工和雇主达成共识,这样劳资双方在考虑各种事项时就将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双方才能进行真诚的、彻底的合作。虽然作为根本对立的两大阶级,工人和资本家的力量悬殊,工人的利益总是受到损害,这场思想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管理无法最终解决劳资矛盾,但却让紧张的劳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现代企业管理更要掌握员工的心理因素,进行新的正确的心理革命,使劳资双方达成共识,使员工认同组织的文化,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一)选拔员工
泰罗认为,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工人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并帮助指导他们成为一等工人,激励他们做到最好。一等工人指的是那些有成功的渴望,并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的人,他所谓的一等工人并不是超人,而是大多数的普通人,也就是说,遴选雇员时,要因岗设人,人员的能力要与给他分配的岗位相匹配。现在我们的组织中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比如人才的特质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所以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很多企业,我们要认真分析员工的特质,为其寻找最适合的'职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培训员工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科学管理之前,工人们依靠经验进行工作,这需要长时间摸索学习,而泰罗提出对工人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标准的方法,虽然这种标准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人聪明才智的发挥,但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在岗培训都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并且科学管理原理指出培训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员工需要经常的、定期的培训,泰罗强调这是管理人员每年都要加深探讨的课题。现在人人追求个性,我们要设计多样化的适合员工特点的培训方式,既要向员工传授科学的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为每个员工制订适合的职业发展计划。
三、薪酬与激励
(一)新的薪酬制度
那么如何避免磨洋工现象实现劳资两利呢,泰罗认为要消除劳资对立关键是如何保持工资支付率不变,以确保员工的心理平衡。因为员工认为自己每生产一件产品,必须按照明确的工资支付率得到报酬。根据员工以往的经历,他们认为每天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越多,从每一件产品得到的工资报酬就越少,不断降低的工资支付率使工人心理产生不公平感,过度的消耗得不到有效的补偿。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泰罗提出了新的计件工资制,新的计件工资制要求工人每生产一件合格产品,资本家就要向工人支付确定的报酬。只要保持工资支付率不变,工人们就会充满热情地去工作,去单位时间地提高产量,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收入。工人们每日提供公平的工作量,便可得到公平的日收入。可见合理的计件工资制是劳资两利的基础。
有人指责科学管理原理是非人性化的,但它寻找的是一种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前提下的高效率,并以此来确定恰当的工资支付率。泰罗改变了以前那种以经验为依据的办法,而是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寻找一切可以减少劳动消耗的机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体系。它由三部分组成:
(1)通过工时研究来观察和进行分析,以制定产量标准和工资率;
(2)实施一种有级差的计件工资率,如果完成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少于规定时间,将会得到更高的计件工资率,而如果花费的时间多于规定时间,则将获得较低的计件工资率;
(3)根据个人绩效而不是职务高低支付报酬。这种差别计件工资制不仅克服了工人的磨洋工问题,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二)奖惩、激励方式
在当时,磨洋工是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泰罗主张企业必须给予员工其他企业没有的特殊激励,他认为金钱不是唯一的激励因素,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心理方面的,要通过多方面来满足员工的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激励员工,例如提高薪酬、快速的升职、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等等。由于每个员工存在性格、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差异,所以要区别对待每个员工,要对每个个体进行研究,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不同的员工需要,而且他主张高工资的激励要适度,过高或者过低地给予工人工资都是不利的,过高会使员工产生自满的情绪,反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过低则又会削弱工人的积极性,所以激励需要掌握好适合的尺度。泰罗还认为适当使用罚金是一项有效的措施,要使罚金产生好的效果,首先罚金必须是客观公正的,罚金的执行对一切雇员要判断准确、运用得当、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其次,从罚金得来的每一分钱都必须以某种形式及时返还给工人。
四、任务管理系统
(一)管理者的新任务
科学管理原理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者要承担新的职责,过去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生产更多的产品,为雇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员工承担几乎全面的责任,从总体计划、具体工作,直到工作任务完成,而且还要从事实际的体力劳动。在科学管理制度下,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职责几乎是均分的,泰罗将这些新任务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工人操作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各尽其能地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
第四,管理者与工人的职责几乎是均分的。在科学管理原理中,管理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和责任。
(二)职能分工
泰罗主张将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设立计划部门,以便用科学的方法代替原来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工作方法,计划部门主要的任务是: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确定定额和操作方法的依据;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拟订计划并发布指令和命令;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负责制定工作标准、拟订计划并发布指示及命令。工人们不用像以前那样全凭经验行事,只需要从事执行职能,按照计划部门指定的方法和标准,使用规定的工具,去操作完成计划部门拟订的计划,不得擅自改变,从而达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职能工长制
为了帮助管理者组织、指导、完成工作,泰罗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监督方式职能工长,由于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同时具有管理所需要的所有素质的管理者,所以必须要将任务拆解开来,进行分工和细化,将各个组成部分分给不同的专业人才,使一个职能工长只专门负责一部分工作,这样就降低了对管理者的要求,而且在设计上具有如下优点:每个职能工长只承担某一项职能,职责单一,对管理者培训花费的时间较少,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管理人员的职能明确,容易提高效率;由于作业计划由计划部门拟订,工具和作业方法标准化,车间现场工长只负责现场指挥与监督,因此非常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但是由于一个工人受到多重领导容易引起混乱,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推广,这种职能管理思想为后来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分工提供了参考。
五、结语
虽然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了,我们需要管理者具有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迅速化、个性化反应的能力。泰罗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他并没有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工人的选拔、奖惩、激励等进行系统的阐述,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一门科学来阐述,但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虽然泰罗科学管理中提出的理论是针对磨洋工现象提出的,但是科学管理原理是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它不仅适用于一般管理,也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其中的很多理论现在仍然在为许多企业沿用,虽然经历了百年沧桑沉淀,但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