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 文档
- 2024-06-03
- 12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本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开展到明天曾经到了互相竞争相互进步的阶段,尤其随着财务软件功用的不时完善,使得企业使用电算化停止会计业务处置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企业对会计人员也提出来较高的要求。了满足企业需求,在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中也应改动教学办法,以进步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教学任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成绩提出几点考虑。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中心课。是古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讨会计数据的搜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入等办法的一门综合学科,理论性、技术性、和使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明显特点。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时开展,企业对财务软件功用不只仅局限于后来的核算功用,而是更多地要求其还要具有参与企业决策的管理功用,甚至还要具有可以将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功用。这使得各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只要求其具有使用财务软件停止业务处置才能,还要求其要具有软硬件维护、零碎开发、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因而,本文从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动身,指出教学中存在的成绩,并讨论处理办法。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存在的成绩
1.1教学办法不能调动先生学习积极性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办法不断采用“多媒体演示+上机操作”的方式,即先由教员将有关案例的业务处置用多媒体设备停止演示,然后再由先生停止上机操作。该教学办法使得先生学习处于主动承受形态,不能无效调动先生学习的自动性。偶然也会采用义务教学形式,但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所占比例较少,不能充沛发扬其作用。
1.2实验材料不能与手工实验相印证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用实验材料与手工实验所用材料并不相反。上课的时分,以各自的案例准,没有互相结合构成一致的体系。先生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侧重于对操作步骤的认知,手工实验则侧重于对经济业务的处置流程的掌握。实验材料不一致使得先生学习没有连接性。
1.3教学条件无限
绝大少数高校由于资金限制,在教学资源的装备上绝对落后。硬件条件方面,我校机房硬件设备落后、配置低、计算机设备运转速度慢,使得先生学习效果不佳;软件方面,我校采用的是演示版的财务软件,该软件单机版软件,不具有网络版软件网上银行、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领取、近程审计、近程报账、近程报表等功用。而施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大多运用网络版财务软件。这使得先生失业后不能立刻胜任相关任务。
1.4课时设置缺乏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总学时仅有32课时。虽然课程规范中对教学内容有明白的阐明,但鉴于课时的限制,使得不能片面讲授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仅触及总账子零碎、UFO报表零碎化、薪资管理零碎和固定资产管理零碎,针对业务部门的购销存零碎以及应收、应付子零碎等只能在教学中舍弃。在实践任务中,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购销存零碎和应收、应付子零碎的运用比例却是比拟高的。课时设置缺乏,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并不能与企业实践需求相婚配。
二、处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成绩的对策
2.1积极停止教学变革,尝试多元化的教学办法
教学办法上应该以调动先生学习积极性中心。详细做法上,将先生分红若干学习小组,并赋予先生不同的操作角色,每一小组结合案例分解落实义务,教员从旁辅佐。每一个实验项目完毕时,选派小组代表陈说各组的操作流程及实验后果,最初由教员停止点评并解说操作中的留意事项。了保证每位成员学习的片面性,各小组间还可停止角色互换。此种办法可以无效调动先生学习积极性,进步先生发现成绩、处理成绩的才能;也有利于进步教员的教学才能与程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2一致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实验材料
两门课程的实验材料的选取上要坚持分歧,即便用相反的实验材料。两门课程虽然在实验手腕上不相反,但对经济业务处置流程及遵照的会计处置办法确是相反的。相反的实验材料可以让先生在学习完两门课程之后将实验后果停止互相比拟和印证,保证学习的连接性。
2.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改善,进步硬件设备的运转速度。选用多种财务软件停止教学,在课程中对各个主流财务软件的异同停止比拟,理解不同财务软件的相反点与区别,重点讲授不同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使先生失业后能立刻上手。假如条件缺乏,也可以在机房内装置其他财务软件,并布置先生自学,先生发明自学的条件。
2.4加大课时设置
积极和有关人员沟通,调整培育方案,加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总学时。依据课程规范对教学内容的描绘及企业实践对财务软件各个子零碎的使用,建议将课程总学时调到64学时宜。充足的学时可以保证先生学习的片面性,也有利于先生失业后立刻上手有关任务,还可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总之,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越来越不能顺应企业施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需求。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办法,不时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从企业实务动身设计教学内容,培育满足企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云平.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变革的考虑[J].对外经贸,(01).
[2]崔杰.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的重新考虑[J].商业会计,(08).
[3]马淑娥.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形式研讨[D].青岛:山东大学,2011.
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项目教学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项目教学
【论文摘要】:
论述了目前高职学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项目教学的有关思考,从项目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应用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应用过程和优点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力争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
一、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目前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很难完全直接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为什么呢?我认为传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专业课程。《会计电算化》是财会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应得到了广泛应用。
2、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教育的最大优势。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学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策略,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学习。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并能够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项目教学应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经,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但在教师的实施过程中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1、项目教学实践教材不尽合理
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项目教学用书在教学中极少见到,教学中使用的软件文档也仅仅只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又是极繁重、精细的工作。
2、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任务中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习者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知识点与技能点。这种任务驱动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但对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较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3、项目教学受社会等级考试的制约
目前各所高职院校都参加各省组织的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并且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地承认。但这类考试均属于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和专业需求及社会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但各所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制定了与等级考试相关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并以此来衡量教学,这就制约了项目教学的开展。
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对学生实施完项目教学后,总结出项目任务的确定非常关键,项目任务最好具有这样的特点:
1、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要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
2、具体要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点的难易确定。
3、项目要与实际工作或生活相关,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兴趣,有成就感。
举例: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完成最后报表数据的输出,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项目所产生的账套以及报表备份数据等。具体的项目实施,用学生以前学过的会计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来完成从初始化工作到最后财务报表的输出。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模块分以下阶段进行: (一)、明确项目任务。
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3~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以会计人员的心态进行建帐。首先进行初始化的设置(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然后输入凭证(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资料)并审核;最后报表的输出。
(二)、制定完成项目计划。
各小组分工合作制定完成这个项目的计划以及时间安排
(三)、实施计划
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了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四)、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虽然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不是太多,但讨论很热烈,完成的很有成就感,没完成的很不服气,仍在不懈的努力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2、改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巩固。
3、改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并探索,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项目的同时,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本人在两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确实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长久的保持,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好强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现代管理对会计的要求越不越高,会计电子计算机化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结合的产物,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方法与学习计算机和会计的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只有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特点,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消除思想障碍是学好会计电算化之前知识的首要前提
许多财会人员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一般都是先学的会计,没有接触过电子计算机,把电子计算机想得很神秘,对学习计算机知识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消除学员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帮助学员先弄懂电子计算机的初步概念。学员们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也就逐渐消除了。其次就是澄清模糊认识,确立信心。计算机是否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呢?回答是否定的,要学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并不难,但要深入进去,掌握客观存在的原理、维修和创造性地使用它,却又不是一件易事。这就如同学会开汽车并不难一样,但要了解汽车的内部构造,掌握驾驶技巧,并会修理判别才障并排除它,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澄清了这一点,学员心中有了底,信心也就确立了。第三就是要横向比较,提高认识。在一些发达国家,多数财会人员都会操作计算机,许多财务部门的领导也是计算机方面的行家,并且能用一些通用软件做分析报表,以帮助自己决策和领导工作。跟人家相比,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思想障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除的,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提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过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的教学形式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们未沿袭以前的一贯做法:先集中讲进论,后上机实践,而是作了改革,把微机房作教室,面对着计算机讲解:计算机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应如何操作,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等等;然后让学员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了理论和实践“并行”。与以前的教学效果相比,理论的接受、消化和巩固率提高了90%以上。
深入浅出的讲解、恰如其分的剖析是学习的催化剂。在讲控制器的作用时我们是这样讲解的: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神经中枢,计算机能够自动地连续地工作是依赖于人们事先编制好的程序(一组指念序列),而程序的执行则是由控制器统一指挥实现的。单纯这样讲学员一时难以接受,人们就打了一比方:一个工厂,制定了当月的'生产任务,这个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若干部门共同来承担,这就需要工厂里的调度员来协调。这里若把程序看成是生产任务,则控制器就相当于调度员,生产任务完成的好坏,调度员起着很大作用。同理,程序的执行,无不依赖于控制器的指挥。这样有深有浅,既有了感性认识,又加强了记忆,提高了学员的兴趣。
三、循序渐进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基本保证
会计电算化培训班,虽然是以电视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包括面授、上机辅导,但自学的成分很大。这就要求学员在学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要求自己学得太多、太深。会计电算化人员可分为软件操作员、软件维护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三个层次,初次接触会计电算化的财会人员,应该首先达到软件操作人员的水平,即能够进行现成会计软件的操作,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让学员从最基础、最简单的操作计算机做起:如何开机、关机,如何输入、修改命令,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决不拖到第二天去做。对于一部分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基础比较好的财会人员,就让他们把成为软件开发人员作为目标,做到对不同层次人员提不同要求,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重视实践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知识的重要环节
会计电算化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所以学习会计电算化一定要注意实践环节。例如学习操作系统是学习微机操作的重要内容。我们主让学员在了解命令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多多上机操作实习,把书上的内容在微机上演示一遍,以体会每一条命令执行后的情况,达到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
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不等于了解了会计最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如何结合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学习是的一个难点。例如,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填制会计凭证时对这两类凭证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差别。一类是要求财会人员手工填制好记帐,再由操作人员输入电子计算机;二类是要求财会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填制记帐凭证;三类是要求财会人员直接将原始凭证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输入的原始凭证数据自动编制记帐凭证。我们就让学员自己操作并且比较它们的异同,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会计软件是如何处理会计数据的,让他们比较手工记帐与计算机处理的异同,从中找出电算化规律。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员们基本上掌握了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能够比较好的把会计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课程结构设置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结构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模式,而且理论课程的授课学时与实践课程的授课学时比例约为2:1,更甚者比例高达3:1。
由此,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课时设置一般为45~75学时之间),只能学到会计学基本原理,在每周4课时左右的时间制约下,只能分成若干间断性的学习环节,破坏了业务操作的前后顺序和衔接流程,使学生难以集中性、系统化地理解整个业务操作体系,造成“前学后忘、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
另外,由于实践课程课时过少,学生只能认识、了解、熟悉财务软件的简单操作,并未学习到实效的实践技能和操作经验。
1.2教学模式落后问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改革发展,大多数学校选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先进教学。
但是,不论“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多媒体教学中“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仍使讲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居于“被动地位”,
学生首先在讲师的教学计划、课堂讲解、实践演示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基础知识、理论内容和操作方法,然后在电算实验室中进行机械化、重复化、枯燥化的操作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3教学内容单调问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单调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软件选择单一化,会计电算化课程受课时限制多选择市场型、通用型、功能型的财务软件如金蝶或者用友作为授课蓝本,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掌握规范企业会计处理经济业务和具体模块的模式操作。
例如以固定资产和工资子系统等内容讲授为主,忽略应付和应收子系统等内容的学习需求,由此,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中小型企业使用如速达、管家婆等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和熟练应用。
另外加之课堂演示和实践联系多采用单机版财务软件,亦使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多用户的网络版财务软件。
第二是实践教材选择随意化,多数学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选用由主讲讲师自行决定,有些讲师选择教材随意、盲目,并不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或者所选教材的结构体系以理论化的程序设计为主,不能体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重点。
1.4讲师综合素质问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性质要求其讲师具备完整的财会知识架构、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过硬的讲授能力等素质特征,但是在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频率高、发展速度快的影响下,
大部分讲师出现下述三种素质缺陷:第一是财会知识更新慢、片面化、结构老,不能解决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中的难点问题,使学生无法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第二是教学实践中方法少、技能少、经验差,只能依照实践教材讲述实际业务操作步骤,无法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的操作能力;第三是计算机操作障碍多、能力差,如不能独立配置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或者解决财务软件常见运行问题等现象。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1定位教学目标、调整课程结构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综合考虑人才培养计划和会计岗位需求两方面因素,教学环节应以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一般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主,
辅之以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和数据维护、不同会计软件的操作差异、会计软件设计等内容,培养具备能维护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解决会计软件异常性操作问题、适应各类会计软件的强能力和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未来会计岗位的不同需求。
2.2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未体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又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培训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所以,必须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实施“双向教学”、“探讨教学”、“分层教学”等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手段,积极运用会计实务案例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通过演示财会业务的具体操作和处理步骤,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积极参与、主动探讨、团队协作的学习习惯。
2.3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首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育资源、财会业务相关材料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课程信息,通过“动态演示”、“讲练结合”、“观察动手”等教学手段,
以课堂丰富的感性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其次应拓展财务软件教学范围,不仅详细讲解金蝶或用友等通用财务软件,而且选择其他优秀财务软件作为对比教学,使学生在不同软件的实验平台上了解、比较、掌握不同类别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设计应用规律,培养其创造性学习思维和实践性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练习不同类别的财务软件,并且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软件适应能力。
最后应选择适宜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教材,即选择不仅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等内容,而且包括计算机审计、内部控制、网络知识等信息数据管理维护的教材,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即时性和广泛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2.4提高讲师素质、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讲师素质、加强师资建设是保障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
第一,讲师必须精通会计理论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知识,以现代化工具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扎实、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实效的实践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学习;
第二,学校应根据本校办学条件选派部分讲师走进高校进修或者深入企业调研,更新学校的教学目标、计划、理念以适应社会需求,使本校学生于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三,学校可根据本校办学条件聘请高素质、有经验的会计电算化技术人员或者专业老师举办类似“财务软件应用”“、数据库维护”等讲座。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集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专业学科,其要求培养具备能维护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解决会计软件异常性操作问题、适应各类会计软件的高能力、高素质专业人才,
所以其教学改革必须合理解决课程结构设置、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单调、讲师综合素质落后等方面问题,运用“任务驱动法”、“双向教学”、“探讨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模式,
配合“动态演示”、“讲练结合”、“观察动手”等教学手段,以课堂丰富的感性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财会软件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设置的,其中理论课所占比例要高于实践课。
由于授课时间有限,教师授课内容仅限于财务软件的应用,具体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加之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很多学生只能学习到一些软件应用方面的基础性知识,而且操作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有限,缺乏全面、系统的练习,使得学生在会计技能方面的知识掌握存在普遍不高的现象。
(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虽然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演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而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
总体看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仍未打破,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及运用水平,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及财务软件多是市场上通用的软件系统,虽然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了解规范企业在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及操作模块上的应用,但是这样会使学生局限于这类财务软件,而对其它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则相对较差。
如一些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多为管家婆、速达等,这些财务软件不是通用型的.,其应用界面和具体操作方法与通用型有很大的区别,这对于熟悉通用型财务软件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同时,学生上机操作的财务软件多为单用户版,而企业财务软件的实际用户多为网络版,这也给学生今后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四)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需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精通各类财务软件及计算机操作。
但是,随着现代化技术成果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师整体知识水平和教学体系与实际不符。
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在基层企业中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经历,在实际教学中,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课程,满足社会需求
针对当前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重理轻实”的局面,应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
要结合实际会计业务的日常工作流程,模拟出与实际相一致的实践课程,通过真实的工作状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从而真正拉近实际工作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需增加企业使用较多的会计业务模块,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未来工作和学习中。
(二)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集中体现,这不仅与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符,同时也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教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会计人员,并演示会计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将实践与教学融为一体,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优化财务软件教学,提高就业率
经调查发现,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会计工作中都很少应用学校中学习的通用型财务软件,更多的是应用管家婆、速达等财务软件,因此,对于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软件教学,应进行适当调整。
除了学习一些主流财务软件外,还应在机房安装一些中小型软件,学生可以利用同一教学案例,在其他财务软件上进行对比演练。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扩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今后就业。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各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知识,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同时还需改进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教学工具。
另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参与基层企业会计业务实践工作,或者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技术讲座,使教师对财务软件功能和变化有所了解。
通过各种方法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以此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使其更具实践性、应用性及需求性。
三、结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应用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会计能力与实践操作的意义重大,同时对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以此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为会计行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会计电算化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来代替人力来记录公司企业账目的一种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化的记录系统的精准性、系统性极大改善了传统人工记账的不精准、不系统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广泛应用让公司企业的人员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闻会讨电算化教学课蚩用件堍的“上课”加“上如”旗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迨景嫒砩槊挥型珞权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邺缺之类际揉作较聆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武以笔武豸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D)成们应该打破一些俜堍教学棋式,让学生史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彦该把羊用户权教件政泠网珞救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成们黹要蜷养蚝要有先足知识,又有较磁的教师
曰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人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朱云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中一门实践型、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文讲述了传统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有效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并对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会计其他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行动导向;实践应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实务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也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信息社会,企业对员工的会计电算化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和该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和更新教学方法,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果。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德国职业教学推出的对专业实践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充分考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把此类方法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大部分教授“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是采用讲授式、步骤式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也就是常规的教师先演示操作,然后学生模拟操作,教师做相应的指导和反馈。教学评价一般也是根据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两个不足:其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老师的操作步骤,没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其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注重于技能的传授,没有注重通过情境创设、项目分工等来培养学生专业以外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知识和能力,无法通过实践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中的实践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初起源于德国,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模拟真正的企业岗位,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完成任务,同时进行评价和总结。它的理论基础是认识意识,特点是基于行动、基于存在、基于自觉。“会计电算化”本来就是一门实操课程,学校教学使用的软件也与企业应用的软件完全相同,因此,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能实现教学与企业实战的无缝链接,通俗一些来讲,就是企业电算化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具备哪些素养都能在课堂内实战一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营造真实的模拟场景,布置真实的电算化工作岗位任务,让学生通过独自或合作来完成任务,熟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流程,体会自我尝试的乐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可以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无论从课程的本身、学生的实际还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有效应用
3.1应用的准备工作
3.1.1企业调研及信息整理
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企业,企业所需的就是老师所要教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学校课题组教师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许多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理。通过对汇总信息的分析,课题组把企业对电算化教学的需求归集为以下三类:其一,企业相关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别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电算化主管、电算化操作员、电算化档案管理员。其二,电算化相关岗位职责:需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正确进行系统的初始设置;能合理分配系统权限;能根据权限完成日常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能进行期末对账、结账处理;能通过自定义或是模板生成会计报表;负责系统各类数据、各类账表及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其三,除了专业能力,企业特别强调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再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等。结合企业需求和教学的特点,课题组成员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细化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训练项目和能力拓展项目,这些细化的内容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3.1.2教材和教学标准的重新编排
教学要出效果,教材是首要。“会计电算化”教材应该突破常规的章节化、流程化的编排形式,突出建立以企业实际为主题,以任务操作为引领的结构模式。课题组对于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能反映当地地方特色的纺织企业作为主体,总体框架以项目为导向,把调研罗列的技能分成几个大的项目,每个大的项目又分拆成2课时的子项目(或任务)。如大项目固定资产分设了启用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等子项目。在教材的语言表述上,改变常规教材以罗列知识和流程描述为主的模式,而是采用以任务书为主、以流程介绍为辅的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具体教材中每一项目分成以下几块:项目情境、项目任务书、知识技能支持、成果展示、实训报告(总结)。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直接引导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自己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很直观地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
3.2具体的课堂实践
3.2.1有效的课堂引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或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而突然一下子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有效的引入就显得非常的关键。有效的引入不仅指每堂课的引入,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总引入,教师要通过微课、案例、亲身体验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行动导向学习方法的实质、课堂教学的流程、评价方式等,让学生从思想上转变学习习惯,并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一种憧憬。每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也要根据每一个子任务,设置针对性的情景或是直接引入本次课的任务及完成任务的要求等,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模拟实习的状态。如有一个子任务为账簿的查询的任务,在引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下发任务书,明确此次实战的目的是分别由出纳查询日记账、会计查询明细账、会计主管查询总账,并把查询的结果记录到任务书上,同时记录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等。任务操作前学生自行组织三人团队,进行角色分工,最后小组汇总实战结果和经验。这样的引入任务明确、程序简单,同时兼顾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
3.2.2教学过程的有效掌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舍得把时间和自由度下放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放”不是放任自由,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也要有“收”,教师要规定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要求并及时进行评价。还要有“导”,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统一的指导。如在期末业务处理中有一个自定义转账的公式设置,这是本课程中最难的一项内容,依据以往的经验,这项内容仅仅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是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一定要有教师讲解和指导。所以在进行这个任务的操作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公式的涵义、公式的取数、公式的编辑进行综合地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战,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进行实时点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要对一些吃大锅饭的学生及时督促,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在课堂中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组长作为小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小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及时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总结评价等。只有教师―――小组长―――组员三层级的责任落实,教学效果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比如,教师要指导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教学的操作过程实时直播,学生可以根据直播来模仿操作;实训过程中也可以将操作效果良好的学生或小组的操作进行广播,让其他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实训完成以后,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操作成果展示,使学生找到实训的乐趣。
3.2.3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
基于行动导的向教学方法的评价应该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该涵盖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办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综合能力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可以分为自评、组评、师评三级评价。每一个项目教师应该设置一张科学的学业评价表,评价表详细列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各个评分点,每个评分点设置一定的分值,总分为100分。
3.3及时科学的总结反馈
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推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试点,并与沿用老的教学方法的班级就教学效果、教学反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来论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从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我们的项目设置不合理、情景创设不切实际、教学过程指导出现误差等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所以,我们要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及时整理教案、教学案例、教辅资料等,并撰写为成功的课例研究报告。以上的试点成功之后,再进行新教学方法的推广使用。通过专业教研活动对授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时共享试点的成功案例及教案资料。阶段性地开展专题性的研讨,讨论此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及今后在其他会计学科中的拓展应用等,这是新教学方法应用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
[2]姜大源.畅谈职业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8).
[3]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10).
[4]姜亚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
[5]刘聪聪.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贸,2013(7).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论文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本科不同的`鲜明特点。高校一直以来的电算化课程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怎样调整才能使得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还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之上而设置的。可是目前许多院校对计算机课程和会计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虑不够。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在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比如说,在财务报表模块中,报表定义公式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会计知识的良好掌握,而且要对计算机语言和Excel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不能简单的定位在操作技能上,还要兼顾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课程内容制定不合理。目前大多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满足于简单的从手工账到计算机做账的过渡。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是一种核算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忽视用现代技术手段去改变传统模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机械的把教材或模拟实训内容录入计算机,对于用财务软件进行简单会计信息录入是熟悉的,而对于录入后的数据的处理运用是不熟悉的。这样简单计算机操作员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窄,多数院校课程只介绍了财务软件中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对于采购、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和财务分析等其他模块介绍很少。
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是教师讲解,以教师为中心,上机是学生按照教师上课内容重复操作,熟练掌握就为达到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日趋复杂,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和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披露,无法更好的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行使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谈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它要求学生将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明细账、总账、日记账,并由计算机自动算账、转账和结账以及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替代人脑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然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现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该课程的实验效果不理想。本文就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上机实验课效果不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难以一一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个别指导和检查。每次上机实验一个老师带40—50个学生,老师也辅导不过来。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无论是系统问题,还是操作问题,都不能得到及时指导,实践能力大打折扣,实验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方式上,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介绍所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步骤。教师在此无疑成了一种活化了的“软件说明书”,根本体现不了教师应有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此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性得不到提高,亦不具备很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材课后练习单一。
很多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其课后习题数量少而且习题类型单一:有的只有复习思考题;有的给出的章节后习题是对实验步骤数据的“翻版”,更换一下数据而已;有的甚至没有课后习题。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实验内容后,巩固知识这一环节就显得薄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性亦比较差。
4.课程安排顺序不合理。
很多学校会计电算化在高二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这时学生对各种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对分录的把握都不够熟练,这样造成把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课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原始凭证和会计分录的讲解上。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教学质量肯定是不好的。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直接取某一个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处理。案例教学法是具有启发性、革新性的新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的知识和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之上,分组讨论,设计案例,然后将设计好的案例分角色地上机操作检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及账套信息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总账的时候,要求每组学生在讨论确定企业的信息后角色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整个案例上机操作的完成每组员的同心协力才能完成,所以每个组员都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顺利完成。在整个案例完成,各组成员再在一起思索讨论和总结,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们牢牢地把握住了各知识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创造案例教学法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将会计知识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紧密地在一起,以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对案例设计浅析,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技能,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
长期以来, 我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而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大大改善专业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同步共进法和异步共进法来把操作内容进行有机分割,化整为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减轻教师的辅导量、提高教学指导效果的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统计分组原理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应用。
上面提到,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难以一一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个别指导和检查。而分组教学法由于借助学生的力量,采取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层教学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则有利于解决教师教学指导中因时间紧、任务重而指导不足的问题。
其次,职校学生学习程度不一,会计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学习进度、学习难度等原因产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如对教师的依赖、需要同学的帮助以及加快或放慢教学的进度等。在教学中能否兼顾学生的这种多样化学习需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指导教学方法相比,分组教学法采取分类指导及老师带学生、学生帮学生的传、帮、带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实践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完善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发挥巨大的潜能,促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分组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科学合理地分组。
科学的统计分组是分组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前提,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指导的教学效果。因此,分组必须确保科学合理。以40—50人规模大小的班级为例,一般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每组8—10人。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人数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到5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选择一名热心助人、责任心强、水平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助老师进行指导和检查。组和组之间留个小通道,方便教师的走动和指导。在学期中段,可视学生学习情况,重新分组。 (2)提出教学目的及要求,设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带着要完成的案例或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在学习“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初始化设置”一章时设计案例:每位同学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此时,要求每组学生以账套主管的情境角色登陆财务软件,案例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会计科目的增加修改删除;核算项目类别的增加、修改;币别的设置;账套选项的设置;初始数据的填制及进行试算平衡。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案例中,每节课完成一个案例;同时又把每节课的案例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个任务是按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处理”。如此,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轻松自然。
(3)强调独立思考,尝试完成案例。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并强调每位学生都应先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案例,再和组员进行讨论、求助,以避免分组合作教学成为差生抄袭好生的课堂,使学生形成“吃现成”的坏习惯。例如,对原始凭证的认知,要求学生分析原始凭证,得出经济业务的内容,教学中可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写出答案,并在组内交流。又如,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设置为不同的岗位。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岗位,对每组成员进行财务分工,设为账套主管、凭证录入员、凭证审核员、记账员、月末处理人员、报表管理人员及工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等。就一个小组内的若干小组成员而言,不管处于哪个岗位,首先必须独立承担该岗位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当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该岗位的业务处理和软件操作后,再在组内进行轮岗,如原来的账套主管调为凭证录人员,凭证录人员调为凭证审核员,以此类推,让组内每个成员都能熟悉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处理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4)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小组内部的合作与交流,其目的在于最优答案的确立以及对差生的帮教。例如,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教师在每一张原始凭证里设计了几处错误,组员们先各自找错处,直到找出全部的错处为止,充分体现合作的优势,发挥了团结力量。而每当学生发现错误时,组员会对其产生羡慕、敬佩之情,甚至把其当作本组的主力,有同伴的激励,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会不断增强。而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对学困生的帮助也很明显。以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困生在困难得不到及时帮助的情况下,常常是呆坐一边或呼呼大睡。而分组合作使学困生的周边出现了”小老师”,可及时解决问题,使得每位学生都“动”起来。此外,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时,教师须在各组进行巡视,倾听各组的讨论,听到错误的见解及时纠正;看到学困生直接抄答案的现象应制止并加以引导;若各组普遍出现操作困难,教师则必须叫停,再次进行总体辅导。
(5)各组上交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小结,对每组进行评价、激励。
每次分组教学课结束前,教师应对每组的活动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本次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对各组表现优异者点名表扬,并加分激励;对各组的“小老师”(积极辅导差生的学生)给予肯定;对积极学习的差生也给予加分,进一步加深其学习热情。
3.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我认为电算化课程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二个学期比较合适,这时的会计班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了,对手工会计的帐簿、凭证、报表的格式及内容已相当了解,这时从手工做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比较容易。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独立学院办学层次具有特殊性,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强,着重培养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步入会计工作岗位做好技术储备。本文研究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而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为例研究如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引言
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在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上都有一定区别,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独立学院更多强调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取代手工来进行会计处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这项实用技能。独立学院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安排适应本校的电算化教学非常重要。
一、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演示教学法。这一方法是独立学院采用最广的,即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一边观摩,一边操作,全程基本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
(2)案例教学法。它是通过模拟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运用具体数据进行练习,尽可能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企业会计处理的流程以及如何用会计电算化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任务驱动法。它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一个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老师的地位被弱化,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中心地位。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演示教学法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教师演示程度过高。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一步步操作,不能真正提高学生操作积极性,而且存在老师演示时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自己练习时无从下手,导致一个知识点不断重复的'问题。其次,上机操作组织方式不合理。我院会计电算化上机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这些角色都由学生自己来充当,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操作员,使学生感到混乱,也无法很好地体现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再次,缺乏全面系统的案例。目前可应用的案例比较碎片化,不能很好满足单项和综合实训时对资料的要求,学生很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企业财务处理流程的概念。最后,考核方式不能很好体现培养目标。我院目前采取的是学生上交平时操作的账套和期末进行笔试的考核方式。平时账套存在抄袭蒙混过关的情况,最终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也不能体现出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情况,这与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三、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1将演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和主干操作需要教师来讲授和操作演示,借助案例和情境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讲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演示完基本和主干部分,其他的模块老师可以放手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去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统一讲解演示,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采用团队分岗和个人混岗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先采用分岗实践,以3―4人为一组,分角色扮演账套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角色要注意轮换,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单模块操作中的相应任务,在综合阶段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两种方式相结合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3总结设计全面系统的案例
收集教学资料,包括教材的案例和手工实验的会计资料,形成涵盖教学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几套案例。把手工会计的案例和财务软件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验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还可以让学生分团队设计案例,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设计的案例进行评比,优秀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共享。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现在专业的财务软件公司都开发了比较成熟的考试系统,所以我们教学的考试也可以采用上机操作考试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避免抄袭现象,体现每位同学的真正学习情况。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心得。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考核,能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任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把多种教学法灵活应用,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双赢。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各高校都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但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如何改进教学现状,努力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1.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然而,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诸多弊端。首先,计算机类课程与会计专业内容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只开设了很少的几门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学生只会简单操作软件,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会计应用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技能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次,课程目标不明确,学生在上课时只是为了学会软件的操作方法去应付考试,对于其与今后工作岗位的联系知之甚少,不能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
1.2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讲授课程时大多数高校基本仍采取采用“传递一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演示软件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再按照教师讲的内容重复操作。在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向学生灌输课程的内容,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操作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且学生在实操时往往会遗漏、忽略教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其次,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讲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的机械练习,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不理解,遇到类似的软件学生仍然不会操作,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式单调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是比较单一的.,对于理论学习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一般采用笔试的形式迸行考核;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主要由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实验资料进行操作,并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然而,这种以“理论+技能”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片面性,它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认定,容易使学生产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学习的狭隘目的,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学习不扎实、考完就忘的现象。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2.1.1课课融通
会计电算化课程突出强调计算机这种现代化工具的应用。在开设的课程体系里,以《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作为学习的基础,并同时开设《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计算机审计》等相关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并且有助于实现课程之间的融合。具体来说,《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作为电算化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进行回顾,例如,如何利用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凭证制单、月末如何利用自动转账功能进行转账定义及转账生成、UF0系统中报表的公式设置等都与会计理论知识密不可分;通过《计算机基础X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财务软件的原理,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会计应用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技能;通过对《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利用Excel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利用Ex^l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等,实现对会计数据的综合利用;《1+算机审计》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会计数据作为其原始数据,利用数据接口进行导人。
2.1.2课证融通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里,实行“能力+资格”的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要求对接起来,实现课证融合,达到能力与资格证书的对接,在夯实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协助学生获取相应就业岗位的执业证书,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1.3证岗融通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地进人相应岗位进行工作,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良好衔接,在课程教学中,应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择业考虑,强调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把考证要求融人课程教学内容中,达到证岗融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构建应该紧贴市场需求,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课融通、课证融通、证岗融通”(如图1),旨在培养能熟练运用信息手段、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的现代化、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财会类专业人才。
2.2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交流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销售业务”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销售业务的5种类型(如图2),将全体学生分为5组,每组负责一种销售类型(如图3),以此为基础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设疑和提问。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去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在每个小组内部还可以对角色进行分工,在“销售管理”系统的操作中涉及到销售人员,账套主管人员等,可以在小组内部指定相应人员负责相关操作,必要时,可以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熟悉不同人员的操作步骤;再次,在本课程结束时,安排各组学生根据其分配到的销售业务的类型对不同销售业务的操作情况进行陈述,汇报所学内容以及在操作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等。最后,教师对本实验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记录教学活动过程,及时反馈信息,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3创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在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上,可以考虑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创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在考核方式上,传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大多在电算化实验室中进行,“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校可以考虑与软件公司合作,创建B/S无纸化在线考试平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可以定期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在线完成考核任务,老师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评价,这种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只重视结果的考核方式更加合理。在考核内容上,除了要考核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及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注重对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的考核,“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老师也能够通过这种参与的过程,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这些能力指标同样应该被纳人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当中。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具备ERP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技能。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实施教学改革,将先进的技术理念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发展,ERP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在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新的市场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会计人才需具备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技能。市场需求的转变给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复合程度日益增加,如何使不断更新的技术理念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如何改进传统只注重软件操作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解ERP企业管理理念、熟练地操作ERP软件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与其他课程缺乏必要联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涉及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等重要学科,而ERP软件的兴起与广泛运用,进一步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复合程度。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培养注重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新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能力。ERP软件与传统的财务软件的区别在于ERP软件是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其对于财会人才的操作能力不再局限于财务层面,还涉及企业供、产、销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因此涉及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学科。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缺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基于手工做账环境,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发展的ERP软件产生断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时难以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ERP软件融会贯通,在操作软件时只是硬性地记住了操作步骤,并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再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忙于完成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操作,缺少对于管理会计所学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联系与思考。
1.2师资队伍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课程,无疑对于授课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许多高校被认为是最简单实验课程,在人员安排上,高校一般选择教学经验不丰富的年轻老师和非会计专业老师来教授。这些老师一般缺乏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ERP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只是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3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主要以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大多只是对于操作步骤进行演示、讲解,然后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如此一来,教学方式的单一,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学生容易一味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1.4考核形式不科学
现如今,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期末成绩评定机制,即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这种考核机制无疑忽略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实践操作过程的考核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和操作对于成绩影响不大,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积极性,只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考完就忘,并没有取得学习效果。同时,部分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笔试的考核方法,笔试更多注重考核理论知识,达不到电算化课程对于软件实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网络课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通常由于教学课时以及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操作所有模块的实验,从而导致学生技能训练强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建设网络课堂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课堂的建设不应只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这一层面,在应当以全面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宗旨,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的会计实训网络课堂。目前,各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从多个方面去开展了教学工作。首先,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及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并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主修课程设置了实训环节。其次,高校购买相关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软件,将企业ERP管理搬进校园,在校内开展ERP实训项目。最后,高校以讲座、授课、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联合校外资深企业人员开展会计实训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目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而由于资源分散于不同的课程中,学生在做不同类型的实验时,无法有效地形成系统的企业ERP管理理念和实操流程。有鉴于此,高校在建设综合会计实训网络课堂时应整合各类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其他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学中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账务处理的联系、ERP沙盘摸拟实训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采购、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等,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综合网络课堂的'建设,首先可以将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按照课程分类,如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等,其次按照专题分类,如账务处理模块、供应链模块等,最后设置综合实训模块,例如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实训资源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视频、PPT演示、实验、案例、试题等。此外,综合网络课堂可以开设讨论组、网上答疑功能为同学们学习问题提供解疑平台。借助综合网络课堂,学生对于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操作技能。
2.2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是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自主实验―指导实验四个步骤展开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自主实验阶段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最明显的课堂表现就是课堂讲授以及演示教学阶段,学生参与程度低,兴趣缺乏。在自主实险阶段,学生一昧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解决。在指导实验阶段,老师疲于帮学生解决最基本的操作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改变原有的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实训模式、增加学生演示环节三个方面着手。
2.2.1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传统教学法已然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可引入“任务驱动法”与“设错教学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强调多维互动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法”,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设计任务,例如凭证管理功能,可以设计三个子任务,填制凭证任务,审核凭证任务,修改凭证任务;第二步,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者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第三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综合情况,并总结学生在实训中的理论认知错误以及实操错误。“设错教学法”是相对无错教学方式而言的。在“设错教学法”中,由教师预先设置错误,通过让学生纠错,来实现对知识传授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设错教学法”下必须自己去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找出错误纠正的方法,并且通过相关操作解决错误。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设错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虽原理不同,但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2.2.2改变实训模式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仍以“一人一个账套”操作为主。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其优点在于,由学生单独完成建账、账务处理、报表的生成等所有操作事项,学生能够快速地对实训各个环节的流程有清晰、整体的认识。然而,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所有岗位的工作都由学生一人包办,容易使学生对岗位职责认识混乱,缺乏对不同岗位的操作权限认识。此外,由于学生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处理操作错误十分便捷,容易使学生忽视操作的正确性以及审核环节的重要性。在正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岗位职责有限,每一个岗位都有其操作权限。例如,出纳其操作就无法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有鉴于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应在“一人一个账套”操作模式基础上增加“团队实训”模式,即多人一组协同完成实训模式。例如,三人一组,共享一个账套,分别担任出纳、会计、账套主管。在完成实训后,进行轮岗,学生依次体验其他岗位的操作内容。团队实训模式,在克服了原有实训模式缺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3增加学生演示环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演示环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程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实训模块结束后,设置综合实训练习,并由学生演示。利用学生演示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演示环节,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练习的设置、学生演示错误的纠正,以及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2.3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教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需要计算机理论基础、财务理论与实务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目前,高校的电算化教师,较少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为应对严峻的师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措施可有如下几种:第一,邀请资深企业财务人员、财务软件公司高级培训人员开设讲座,面对面解决同学们会计实训难题。第二,让校内青年教师与企业的财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学习。第三,在招聘教师环节,将企业实干经验作为录用会计电算化教师的重要标准。
2.4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
有效的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建立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有效利用教辅助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第一维度,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这一维度可以设置三个子考核指标:出勤、实验成果、演示。第二维度,综合网络课程利用程度,统计学生利用综合网络课程的程度。第三维度,期末考核。每一维度的考核分值可依据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而定。多维度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建立离不开教辅助工具的有效利用。例如实验成果、学生演示以及综合网络课程的利用程度,都需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作业管理、学生演示、学生管理等功能的有效运用。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紧跟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人员不断在教学中思考,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理念、操作技能熟练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剑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向“会计信息化”进阶的路径[J].财会月刊,(8):115-118.
[2]李新瑞,马晨佳.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设错教学法――谈账务处理系统实训教学[J].财会月刊,(11):123-125.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1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我国在会计管理、核算、监督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体系,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院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绝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只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学习会计的理论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但更多时候学生缺乏运用理论知识、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只能动口,不能动手,只会讲一些专业知识,却不能做实际操作,这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最永恒的主题,这是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内涵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说知识的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但光掌握知识并不代表着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2以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2.1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互动沟通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不管学生听还是不听,听得如何,有什么学习问题,都一概不过问,这样的教学效果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下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本知识。在课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有的放矢地作出点评,纠正相关错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上扮演一些会计的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真正领悟到会计知识的原理和内涵。
2.2并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
高校培养出来的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专门性人才,也就是说,学生走出学校后进入社会,从事一线工作时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这要求相关院校建造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一流的实践环境,给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提供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最一流、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2.3利用等级考核制来考察学生
等级制度考评方式始终围绕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会计电算化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设置等级考评制度,确定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新的会计电算化考评体系的评分地点不仅仅设置在学校教室这一个地点,还可以是实训室、实习用人单位,通过一整套会计的专业账簿、计算机记账等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走访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综合考评,确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参考。
2.4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判指标
会计电算化就是培养企事业单位那些从事一线工作的会计、出纳、财务等人才。培养出来的财务人才必须是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才具备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能力。制订相关的综合素质评判指标时,不仅要考虑专业能力,还要看学生的道德水平、职业素质等,实现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综合考察。
2.5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走入了社会,就要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的创造与学生的能力息息相关——能力越强,创造的经济效益越大;能力越差,创造的效益也越小。经济效益的创造是评判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力的最终体现,这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保证。
2.6专业师资力量的队伍整合
人始终都是生产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力量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这对会计电算化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制”技能型教师成为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综合性人才,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传授实践技能。院校还应该加大对专业教师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奖惩,充分发挥出院校在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以达到整合教师队伍的作用。
3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课程改革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要使学生具备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就需要加强改革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会计电算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