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孩子的教育
- 作文大全
- 2024-08-26
- 122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孩子的教育,本文共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心得:论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父母将面临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考验。对每一位家长来讲,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是非常骄傲与自豪的,每个孩子都是聪明、优秀的,每个家长也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可以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不可忽视的早期教育
如果说孩子的教育非得要等到入学后才开始,实际上已经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因为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各部分机能积极活动。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1-3岁时期我们都是由着她“不怕脏,不怕累,不知危险”的天性任她发展,充分地刺激孩子的大脑,婴幼儿时期跳皮的表现其实是大脑飞速发育的信号,我们不能因为脏或是看似危险的行为而强行干预。
二、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重视教育的父母们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等能力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最终是创建辉煌人生,还是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的法宝。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习惯决定性格,习惯主宰人生。每一个习惯在开始形成的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我教育孩子每做一个决定之前先想好该不该做,一开头就要坚持做下来,不能半途而费。
为了强化自制力,我经常带孩子逛超市,但前提是不允许买东西,不管如何哭闹都是不能破坏规定的,做到不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总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愿与小朋友分享的,我告诉她不要在小朋友面前眩耀,不然就和小朋友一同分享,独吞是不正常的,不要让小孩养成浪费金钱、追求虚荣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
在她小学三年级时,我因工作上的不顺利,心里十分委屈。她当时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而且又不理睬她,于是她出门上学时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是不是上班出了什么事?没关系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事实,笑一笑吧。妈妈,不要难过了,坏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它会转变,别难过了,把事情说出来,俗话说“有难同当”说出来就没事了。”小小年纪就能用这样思维考虑问题,正确处理问题,还能激励别人,已初具体贴他人、乐观的品性了。这张纸条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靠自己,学习要独立,家长只能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尊重学习时间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意地培养一种“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学习一开始必须专心,不允许做任何杂事,如喝茶,说话,下位,上厕所等,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由她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我们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她学习的.自觉性。
克服惰性
先看书,再写作业,遇到不懂的自己先思考,后尽量查阅权威工具书,避免养成不懂就依赖别人给答案的惰性。每天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复习各门功课,不要等到要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事倍功半。
进入初中,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完全不同。功课的紧张,生理的变化,一时间她很不适应,手忙脚乱,成绩看着走向滑坡。为了不让她在初中阶段走弯路,我们一次次地把失败摆在桌面上找原因,找短板。一次次地安慰、鼓励,剔除小学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也许是小时候奠定的那种不服输,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很快成绩开始有新的起色。
其实,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以外,还要对孩子的失败与进步多给予鼓励,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青春期教育
初中阶段,青春期逆反心理不经意地就会表现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等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因素就更多元化了,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受到外界不好行为影响的机率就大,这个时候家长应多用心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度过,晚上回到家又忙着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们无论多忙,都应该抽时间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点滴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让孩子正确、轻松地度过青春期。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我们还应主动地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讲平等
由于青春期逆反的抗拒心理,家长命令式的态度已经过时,对孩子不单单只是要语言上的平等,而是行动上、内心深处的平等。
做朋友
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谈话,这样和她相处时就不会无所顾忌而是会讲究谈话的时机和长短了。大大减少了发生争执的机会,谈话变得更有效,也更愉快。
论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父母将面临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考验。对每一位家长来讲,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是非常骄傲与自豪的,每个孩子都是聪明、优秀的,每个家长也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可以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不可忽视的早期教育
如果说孩子的教育非得要等到入学后才开始,实际上已经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因为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各部分机能积极活动。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1―3岁时期我们都是由着她“不怕脏,不怕累,不知危险”的天性任她发展,充分地刺激孩子的大脑,婴幼儿时期跳皮的表现其实是大脑飞速发育的信号,我们不能因为脏或是看似危险的行为而强行干预。
二、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重视教育的父母们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等能力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最终是创建辉煌人生,还是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的法宝。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习惯决定性格,习惯主宰人生。每一个习惯在开始形成的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我教育孩子每做一个决定之前先想好该不该做,一开头就要坚持做下来,不能半途而费。
为了强化自制力,我经常带孩子逛超市,但前提是不允许买东西,不管如何哭闹都是不能破坏规定的.,做到不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总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愿与小朋友分享的,我告诉她不要在小朋友面前眩耀,不然就和小朋友一同分享,独吞是不正常的,不要让小孩养成浪费金钱、追求虚荣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
在她小学三年级时,我因工作上的不顺利,心里十分委屈。她当时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而且又不理睬她,于是她出门上学时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是不是上班出了什么事?没关系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事实,笑一笑吧。妈妈,不要难过了,坏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它会转变,别难过了,把事情说出来,俗话说“有难同当”说出来就没事了。”小小年纪就能用这样思维考虑问题,正确处理问题,还能激励别人,已初具体贴他人、乐观的品性了。这张纸条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靠自己,学习要独立,家长只能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尊重学习时间,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意地培养一种“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学习一开始必须专心,不允许做任何杂事,如喝茶,说话,下位,上厕所等,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由她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我们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她学习的自觉性。
克服惰性,先看书,再写作业,遇到不懂的自己先思考,后尽量查阅权威工具书,避免养成不懂就依赖别人给答案的惰性。每天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复习各门功课,不要等到要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事倍功半。
进入初中,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完全不同。功课的紧张,生理的变化,一时间她很不适应,手忙脚乱,成绩看着走向滑坡。为了不让她在初中阶段走弯路,我们一次次地把失败摆在桌面上找原因,找短板。一次次地安慰、鼓励,剔除小学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也许是小时候奠定的那种不服输,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很快成绩开始有新的起色。
其实,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以外,还要对孩子的失败与进步多给予鼓励,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青春期教育
初中阶段,青春期逆反心理不经意地就会表现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等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因素就更多元化了,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受到外界不好行为影响的机率就大,这个时候家长应多用心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度过,晚上回到家又忙着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们无论多忙,都应该抽时间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点滴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让孩子正确、轻松地度过青春期。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我们还应主动地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讲平等,由于青春期逆反的抗拒心理,家长命令式的态度已经过时,对孩子不单单只是要语言上的平等,而是行动上、内心深处的平等。
做朋友,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谈话,这样和她相处时就不会无所顾忌而是会讲究谈话的时机和长短了。大大减少了发生争执的机会,谈话变得更有效,也更愉快。
有限的满足,抓大放小,尽量放权,青春期孩子追求独立,对这种心理我们要把孩子有把握做好的事都交给她自己去管,出现原则问题时家长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方法,往往方法比原则更重要,因为方法不对,伤了感情,原则再正确也卖不出去了。但也不能维护感情,在重要原则上让步。
五、不做书呆子
过高的期望值使当今的孩子无形中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无情扼杀了孩子们自由轻松快乐活跃的天性,做为家长,要及时地舒缓孩子的压力,在假期尽量安排孩子出外游玩,放松之余又能淘冶情操,锻炼身体,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社会实践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教科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都会随着周围环境与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仅仅端正认识,提高素质,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孩子教育还需要与学校,与老师相互配合,沟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做为家长,我们愿意与学校积极配合,尽到子女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所著《随笔集》三卷名列世界文学经典,是其中一篇。“教育孩子是人类的学问中最重大和最棘手的难点。”蒙田在开始谈论对孩子的教育之前,先抛出这么一个观点。的确如此,在蒙田之后人类走过将近5的历程,人们的物质生活大踏步的往前走,不仅可以在月球上行走,火星也是我们探索的对象。但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似乎并没有进步多少,我们不知道今天的教育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处于什么位置,甚至不知道今天的教育比蒙田所处的时代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依旧在摸索中前行。一 教育的目的与方法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成长的足迹,当然更多的应该是他对教育的所感、所思与所悟。他对于教育孩子一些观点,很值得今天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者借鉴。1.教育的目的“对于高品质的孩子,他们学习知识不是基于谋利的考虑(因为这样的学习目的太低贱了,不配得到缪斯女神的眷顾,况且能否实现谋利还得取决于别人),也不完全是表面的装饰,而是为了他实际的用途(不管平常时候还是特定场合),为了充实和丰富内在的自我,把自己培养成有才干的人,而不仅仅是学者或博士。”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学习知识或者说学什么知识更多的考虑是这个知识将会给我带来什么财富或者什么权利。学习的功利性远远大于学习的实用性、愉悦性。所以看到大学里有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不能怪家长或学生,因为有的家长或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学习除了功力之外还有别的用途。从这点来看,我们这个时代有相当多的人的教育思想并没有超越500年前的蒙田。功成名就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受物质条件的影响也很大,蒙田的学习不是为了谋生或谋利,而是为了丰富和充实内在的自我。但在当今许多家庭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即以谋生或谋利为目的。汉朝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一段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推而广之,我想说“住行悦而知学为趣”,这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如杜威般(杜威:学校与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是更高一级的'教育目的。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一个人学习的目的越高尚,其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袁隆平搞水稻杂交并没有考虑这样做能挣多少钱,而是想能多养活多少人。有人问苏格拉底是哪个国家的人,苏格拉底没有回答他是雅典人,却说他是世界人,他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国家对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终将被岁月的尘埃湮没,只有那些为世界而努力的人,才能被世界所铭记。2.关于理解力理解力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佳途径。学习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前人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积累的生活经验,从而使我们变得有智慧,有才干。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主要取决于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学生可以把所学的东西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改造它,使之进一步完善;有的孩子只知其表,不知其理,条件一发生变化,就不知该如何应用了;更有甚者,知识的表层也不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已经跑到别处去游荡了。如此一点一点的教学过程积累,就会产生不同的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就形成了。有的孩子喜欢动脑子,喜欢思考,喜欢探究,能够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疆拓土,引领社会进步;有的孩子只能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无所发现,甚至在学习上一无所获。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解力。“ 理解力能改善一切,指挥一切,作用于一切,支配一切和统治一切,其他的官能全部非聋即瞎,没有灵魂。由于我们不给理解力自己和特权,不让它自由地发挥,它就变得畏畏缩缩,奴性十足。”真正理解和认识的东西,人们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的,不必去管作者是谁,也不必管它出自哪本书。书呆子式的学习是 可怜的,无用的学习;也许可以用来装装门面,却无法以此为基础建造高楼。3.关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学生能否理解仰仗于教师的教法。“要在为孩子物色教师方面下功夫。孩子的教师除了博学之外,更应该有聪慧的头脑,两者确实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他的行为举止和判断力比他的知识更重要,他应该运用新的方法来教孩子。”对于初学的学生,教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东西,要严格审视,对他们的读物进行细致的筛选。“教师应该依照教学对象的素质行事,让学生的才智经受考验,要允许学生自己去感受、识别和选择,有时为他们引路,有时让他们自己摸索前行。教师不应该只是自己在想,自己在说,他们应该倾听学生说话。苏格拉底以及后来的阿凯西劳斯都是先听学生说,然后他们才说。”“作为品质高尚,受过训练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屈尊俯就于学生稚嫩的步子,耐心指导他们。”现在教学中的问题是老师讲解的多,学生感受的少。老师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另外一个问题,所有一个班的学生无论自己的程度如何,都接受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老师的教学依赖于成绩较低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有些资源浪费。这是很可惜的事情。避免这些问题的做法有多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做试验来感悟知识,一个同学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另一个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来解决,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了,老师再引导学生试探性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不同的见解,把各种看法摆在学生面前,学生能从中做出选择的就让他选择,无法做出选择时,他会提出问题。通过思考接收到的思想就变为他自己的思想了,跟着别人亦步亦趋等于无所追随,无所发现,甚至在学习上一无所获。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检测来进行。老师不仅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词语的语法结构,而且还要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词语的实际意义。要评估学生的收益情况,不是依据他们记住了多少,而是看他们是否认识了人生。现在的学校,考试已经变成标准化的东西,答案是唯一的、确定的,因此可以用计算机来判卷。这种检验主要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不仅不能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反而压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吃进什么就吐出什么。学生的心思受制于别人的知识和观念,受他人权威的奴役和摆布,不会对学问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顺从于这种束缚,就无法自在地按自己的步伐行走,我们的活力和自由也会消失殆尽。学生所受的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教法、学习都应该以此为中心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变得更加优秀,更有智慧。
婚姻是爱情的殿堂,孩子是爱情的结晶。 用一首On Marriage为殿堂高举起明灯后,纪伯伦又以同样的哲理和细腻给这美丽而脆弱的结晶打造了基座。独立人格是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我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文化往往让很多父母忽略了这一点。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擦拭一新的汽车,代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他们把子女当成自己的延伸,想让子女实现他们未尽的梦想,逼着喜欢读书的儿子走上足球场;迫使喜欢运动的女儿苦读书本,似乎孩子不过是他们的复制品,殊不知DNA的结合将会创造出人类一切创造的来源——全新的生命和思想。青春期的叛逆很多时候只是本能觉醒出的独立人格的一种自我救赎。
On Children Kahlil Gibran
中英对照: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一、教育孩子其实是其乐无穷的一件事
如果你找对了教育方法,那么,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大家设想一下,人生的快乐有多少种?如果一个人在教育孩子上,包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找不到天伦之乐,找不到亲情,那么人生就太朴素了。如果亲情不稳定,不能体会那种恒久的亲情,那么自己就会觉得活得没劲。活得没劲,就把你的这种观念传达给孩子,孩子活得也没劲,所以孩子才不学习。
我想,会教育孩子的人能体会出在教育孩子中,树立了一个人的那种无穷的乐趣。教育好一个孩子,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尊严感、价值感。这对于一个人到中年的人,恐怕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面了。教育子女是其中最重大的一块。人生成功方面之一,就是教育孩子成功。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不自觉地使用对了方法,你好像什么都没做,就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好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没有特意的追求。如果你要是教育不对的话,这个就难上加难了。有的家长说:“我都快被他逼疯了。”其实,在教育的互动中,你和孩子的感受大抵相似。我说:“你呀,你也快把他逼疯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绝对是一样的。所以,孩子快把家长逼疯了,家长基本上长也快把孩子逼疯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孩子的心灵世界》写到:教育孩子其实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简单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父亲能够把心摆正,能够正视孩子,他能够把孩子当人看,他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他,那个孩子自然就成长。关键是怎么把心摆正?什么叫正视?怎么传达这种观念?这是根本。这个说简单就太简单了,要说难就太难了。所以,我们要是把这个方法学会,教育孩子每天只需要十分钟就行了。其它时间,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只要每天在他身上投入十分钟就行了。找对方法,那简直太简单了。我们平时没有人教你这是对的,可是,我们做对了。也有时,这么简单大家却做不到。
二、人体的力量
如果你的潜能没有的话,那你还开发什么呢?假设说,我们在一座山上硬挖煤,而这个地方不是产煤的地方,你挖一百米,二百米,一公里,两公里挖出来全是石头,根本没有煤。就是说,潜能开发必需先有潜能,才能去开发。
三、家长的角色之生命教练
孩子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所有人类行为,从简单的肉体上的肢体动作到复杂的精神上的活动,他全都不会。他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的本能就是学习的能力,凭借孩子的这种本能,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学会任何人类动作。事实上,孩子后来一切行为动作都是有意无意学习的。
可是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好像孩子不被教导和训练,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会很多的东西。甚至我们中国的圣哲孔子也认为:“人是生而知之”,这其实是一种重大的误解。由于人学习能力太强大了,在与成年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自动模仿我们成年人的言谈举止,同时孩子还会在他周遭的环境中,自动随机地摄取信息,然后他在不经意中表露出来了。我们成年人对此惊讶不已,我们所观察的现象仿佛孩子不用学就会。
其实,孩子的这种自动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不规范的和不系统的。有些东西他学会了,有些东西他没有学会,而我们成年人无法知道他哪些东西学会了哪些东西没学会。基于此,我们认为那种留存在人们大脑中的“很多人类行为,孩子不经过教育训练就应该会”的假设是不对的,并且是绝对有害的。我们应该建立起新的教育理念:“任何正确的人类行为,都是要经过系统教育训练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由此我们就可以推论出:如果孩子事先没有被教导过,他做错事是完全正常的,是预料中的事情,所以不应该被批评和惩罚。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杰出的人,就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使他逐渐学会不但按“人”的方式来行为,而且是按杰出的人的方式来行为。
我们人类行为,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一)我们的肢体动作。从站立、坐姿、走路、跑步、穿衣、吃饭、睡觉、刷牙、洗脸、游泳、各种体育运动等等。这类动作的特点是它们都是有正确标准的,任何动作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孩子才能把动作做标准。如果没有经过耐心地教导和训练,孩子可能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而“自学成才”这就使他很多东西都学歪了,学走样了,甚至不会做。因此家长在孩子刚开始学爬行,就应该耐心训练孩子的各种动作,这样孩子才能干净利落敏捷迅速地做各种动作而不是拖泥带水行动迟缓。
(二)我们接人待物的方式。我们人类是社会生物,每个单个的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训练孩子怎样与人交往。孩子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该怎样对待别人,完全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如果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存留在孩子潜意识里的各种“生活样式”品质优秀,那么他就会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与别人打交道,等到他到了必须与交往的时候,他会按他习惯的模式与人相处,如果这种交往给别人带来困扰和痛苦,别人就会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待他,而使他痛苦不堪。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在孩子生命之初,就对孩子如何与人相处进行训练培养,我们必须通过身教和言教等方式,把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怎样对待叔叔阿姨、怎样对待同学朋友、怎样对待老师、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对待自己等正确的方法教给孩子,并训练他彻底掌握为止。这样他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与人互动来获得别人的认同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
(三)我们的精神活动。人类是有理性的动物,我们每天要用自己的大脑对我们外界的`世界进行思考加工,并且我们根据思考加工的结果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如果我们的思考方法是正确的,那我们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正确的行动。如果我们思考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错误的结论指导下来行动,必然使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因此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人教会他正确的思考,那几乎是灾难性的。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必须把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正确的观念传达给孩子,并且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开始真正的精神活动。而杰出的人就是从小在这方面训练的比较充分,他们的大脑被开发出来了,能够正确地思考他们所遇到的人、事和物,从而使得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决定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以此使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达到的结果。
一、如何教育孩子成长
期待孩子能够从小出色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期望过大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最好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子才能够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需求,从而让他们的童年过的愉快又充实。
1、孩子学走路
孩子学走路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旧式的看法认为孩子能爬就能走也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婴儿的骨骼中胶质多,钙质少,因此他们的骨骼比较脆弱,若是过早让孩子学习走路,身体的重量会加重四肢的负担,长久下去容易使得下肢变形,因此不要太早的让孩子直立行走,尤其是胖胖的小宝宝,孩子学习走路的正常时间是在一岁左右。
2、骑脚踏车
孩子骑脚踏车不要过早,因为骑脚踏车对于腿部的力量要求比较高,但是孩子的肌肉力量比较弱,太早骑单车容易让腿部肌肉发酸,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对于儿童的骨骼成长十分不利,建议孩子学习脚踏车可以放到五六岁左右再开始。
3、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这个现象在现代家庭中非常普遍,平板电脑,ipad等已经成为了许多孩子的幼年玩具,电子设备可以下载很多的游戏和视频,这让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爱不释手,但是孩子若是长期的玩电子产品,对于他们的眼睛视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宝宝不从小变成戴眼镜的小博士,还是要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
4、涂鸦画圆
虽然说达芬奇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就是通过不停地绘制鸡蛋启蒙,但是这个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于宝宝,孩子的思维需要开拓性的发展,刚开始让孩子接触绘画的时候不要限制他们的绘画风格,即使是看不懂的涂鸦,也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他们这是再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和感情,家长不要提前教育孩子画简单的几何图形。
5、学习乐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学习乐器越早学可以学的越好,其实不然,钢琴,小提琴等优雅的乐器,过早接触并不利于孩子的手部发展,因为学前儿童的骨骼和关节并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过早接触正统的乐器培训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会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挫败感可能会远远大于成就感。
总结:过早的让孩子成长可能会抹杀了她们的童真,带走了他们很多快乐,孩子的教育提倡循序渐进,慢慢的来,看着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培养下变得更加聪明优秀,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给孩子一个纯真美丽的童年。
二、教育孩子的五个不要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儿子已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在这几年中,儿子成长迅速,进步明显,下面讲讲我的育儿心得:
一、多陪孩子“玩”。
我们常言:“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玩,我发现他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小朋友。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散散步,做做游戏,在玩中增强体质,增长见识。记得我们刚开始和他玩飞行棋时,他输了就哭。为此,在后来的游戏中我们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遵守游戏规则,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和坚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相信孩子能行。
儿子在刚上小班时,比较胆小,害羞,不爱与人接触。后来我和他制订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在幼儿园里一学期获得10个以上五角星就有奖励。然后,我慢慢将奖励扩大到其他方面,于是他自己也有了一个目标,上课积极发言,回家向我们汇报。现在,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课堂发言有了明显的自信。
三、学习的最佳期限。
我认为小孩的教育应该以他的生物成熟为前提。在他还小的时候,我从不强求他参加一些补习班,我尊重孩子,由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有爱好的进行学习,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进入大班后我发现,儿子对认字的欲望非常强烈,有时走在路上,他会突然对我说“妈妈,这是××字?”于是,我边走边教,往往事半功倍。我始终认为,某一技能的学习有他最佳的年龄,不做拔苗助长的事。
四、培养做好孩子。
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大班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处于好孩子定向阶段。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好尊老爱幼的表率,懂得一起分享,及时同孩子沟通,认真听孩子讲话。让他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教给他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做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尽力而为这都是应该做的,非常感谢大一班全体老师的淳淳教导,辛勤付出。其实每一对父母都有一本难念、难忘的育儿经,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们父母的殊荣,我们也想做称职的父母,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太听话反而不好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每天看新闻,总会瞧见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在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身上。最近就有一件事情轰动南方媒体圈,一个涉世未深的大二女生在实习时遭受一名记者的侵害。
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止重演一次,父母们在满满的愤怒之外,更应该思考,对孩子的自我安全保护问题上,该怎么教育。
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极限教育。
一位17岁的女孩曾经在夏天的凌晨半夜才回家。过了几天,她的父亲约她外出喝酒,还对她说:“尽量喝,爸爸会负起责任带你回家的,放心喝吧!”
那天他们一共跑了5家店吃吃喝喝,但到了最后一家时已经毫无印象,她醉倒在了吧台上。
事后,父亲叫了计程车带她回家。
隔天,女孩醒来,发现父亲一早就出门了,但给她留了一封信。
信里这样写道:昨晚你记得喝了多少酒而醉倒了吗?一共是两杯啤酒跟五杯角HIGH,这就是你的极限。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我没办法永远在身边保护你,所以才让你知道你的极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这位父亲没有用强硬的方式教育女儿,而是用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给女儿好好上了一课。
的确,对于女孩子的自我安全保护教育,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极限教育。父母拼尽所有富养女儿,保护她十年、二十年,但孩子不可能始终待在自己的视野里,而且终归要长大。长大以后,社会不会给女孩子太多试错的机会,一旦有都会是致命的,所以女孩子需要有一个底线,了解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保护自己先从了解自己的极限开始。
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有一个14岁的男孩,放学后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可是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大着胆子把书藏进了怀里,谁知被刚转身的老板发现了,老板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几名警察轮流审问他,还打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父亲。
很快,孩子的父亲就赶到了。男孩低着头,默默等待父亲的责骂。
“我想,这一定是个误会。” 父亲淡淡地开口了,“因为我非常了解我的儿子,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
然后,父亲就掏出了钱包。男孩惊呆了,他看着父亲,父亲也看着他,眼里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爱怜。
出了派出所,父亲停下了脚步,他捧起孩子那张满含羞愧与感动的脸说:“儿子,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依然是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孩子!”
说完,他郑重地将这本书放到孩子手中。男孩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父亲慈爱地将他搂进了怀里。
给男孩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男孩子的成长难免会犯错,犯错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教育,受到社会过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误入歧途,陷入阴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阳光教育,教会孩子学会承担,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父母更需要的是有逻辑的正面管教,在指出错误的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某些可取之处。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做品行更优秀的自己,这是教会男孩自我保护的一种升华。
个人要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离不开思想的自由,而思想的自由,又离不开生活的自由。一个处处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他的思想也要受到压抑和束缚。我们如果研究那些成功的伟人,发现他们往往有不修边幅的习惯。我认为不修边幅,思想旷达,行动自由,是种无所畏惧的洒脱。而另外一些人,总是在乎人家怎样看自己,评价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敢,生活有板有眼,框架鲜明,谨小慎微,动一步都怕犯了天条,这样如何指望他的思想能自由。
我们现在的很多家庭,生活条件好了,搞了电气化、现代化,铺了地毯。孩子的衣服,又是那样整洁干净,和几十年前的长辈比较起来,他们似乎很幸福。但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在这锦衣玉食的背后,他们似乎缺少了点什么,那就是自由,而这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做父母的往往命令多如牛毛:不许玩水,不许爬树,不许摔跤,不许上房,不许养小动物,不许把鞋子弄脏。
我认为这些孩子有可能成为一个秘书,成为一个职员,但要成为一个有所建树的人,真是困难极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自由,习惯了循规蹈矩,习惯了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我多么想向家长们大声疾呼,可怜可怜孩子们吧!给他们点自由,在你们那漂亮的住宅中,给孩子一个小小的角落吧!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兴趣,去安排这个空间,脏一点,乱一点又有什么,这会使他们得到很多东西。
我有个亲戚,是个老太太。某天我在她家做客,正巧她的孙子也来了,整个一顿饭,净听她对孩子下命令:“把鼻涕擦去”“搞得像花蝴蝶似的”“鞋跟提上”“袖子卷卷,看你那袖子,都在里面,拉出来”……仿佛只能允许孙子用鼻子出气。
和很多孩子比起来,女儿真算个自由天使,几乎没有什么禁区。她小的时候,很爱做的一个游戏是攻击假想敌。她和她的小哥哥,将我的被子垛,当作他们的假想敌,他们一次次地向其冲锋轰炸,他们还像头小牛一样去顶撞,直到将我的被子撞落。于是,他们胜利了。
还有一个喜欢做的游戏是制作魔药。他们有时向我要些洗衣粉,有时正值我洗衣服,就抓些洗衣粉,然后再磨一些细砖末,或抓些细沙土,或粉笔末,再将彩笔水倒一些。有时也用醋和小苏打。他们的制作工厂规模很大,院子里、屋子里、窗台上、炕上,到处是瓶瓶罐罐、纸屑笔头。有时也用泥做各种各样的玩具,用沙土拍出个馒头、小房子等等东西,口袋里全是石子。
女儿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好冒险。一段时间我常在某个火车站进出,那里有很多的台阶,成人都小心翼翼的,可女儿总爱自己蹦下去。她还最爱骑马,骑骆驼,有一次居然去拉骆驼的尾巴。这样做很危险,是个例外,我建议她以后不要再做了。
女儿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上房,她自己总觉得房上有意思。再有就是将折好的飞机从房上往下抛,飞机从房上能飞得更远,幼儿园的阿姨们都阻止她,不过,有她妈妈撑腰,她仍然获得了这个自由。
到野外趟河抓小鱼、小虾,捡鹅卵石、小贝壳,或到草地上摔跤,这更是她愿意做的了。她非常向往在草地上翻跟头或打滚,如果能有人同她摔跤,她会高兴得跳起来。有一次我带她到几个专家面前搞智力测验,中间休息期间,她见房间里铺着地毯,就提出要翻跟头,当然得到同意了,于是她就头往下一扎,大翻特翻起来。
女儿还有一些爱好,比如故意把鞋反穿啊,用纸做脸谱啊,把人家的鞋子藏起来啊,把自己的脚埋在沙子里啊等等。她小时候的一些事非常有趣,所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她和小哥哥,每人有一个胶皮的玩具马,一只粉的,一只黄的。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玩具马竟然变成了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啦。就在我捉摸不透的时候,女儿他们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用墨汁将粉的涂成了黑的,用牙膏将黄的涂成了白的。
女儿所获得的充分自由,对她来说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她形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敢想也敢做。在她心中,没有高不可攀的问题,没有高不可及的人物。这种性格,直接作用于她的独立思考习惯、想象能力、创新意识,我还希望她将来自己独立闯天下。
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癖好,就是代替子女生活,穿件什么衣服做个什么发型,也要按照他们的意志,搞得孩子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自己的愿望,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人如果不是一个叛逆者,就是一块废料。我最感谢我父母的,就是他们给了我最多的自由。虽然他们也许没有其他父母那样关怀备至,但我感到我得到了更多的东西,我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坑坑洼洼坡坡坎坎,有时跌得鼻青脸肿,鲜血淋漓,但站起来之后,就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我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