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本文共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这首歌曲曲调优美舒展,易于歌唱,但掌握歌曲中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节奏,是对于这一级孩子的一个挑战。而且本歌曲又是一首两个声部的歌曲,如何和谐地唱好歌曲,也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分层教学:

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曲调多遍,接着我来范唱歌曲曲调,然后和他们合作,分别视唱两个声部的曲调。在视唱过程中重点唱好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节奏及音准,接着就让他们跟着伴奏小声填唱歌词。在这个环节中,因为两个班级程度不同,一班,我采用了部分乐句跟唱的教学方法,二班直接模唱的教学方法。然后再用分小组“合唱”的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

为了提高他们合唱的水平,激发演唱的热情,我“以点带面”,指定部分歌唱能力较强的学生,与我一起来演唱歌曲。这样,一班终于有了歌声(以前很少)。唱完后,再让他们说说自己前后演唱的感受,有的孩子小声说:我们原来唱歌也这么好听啊!还有的孩子说:我感觉自己正围在火塘边弹着琵琶,听着故事,愉快地唱歌,心里好高兴啊!......

正确引导,因材施教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浓厚xx风格的歌曲,歌曲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多处切分音以及二声部的演唱,而且切分音还以两种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两个课时,而且把这两个难点分开教学,期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xx的风光和三大特色,了解的xx的生活以及xx的风土人情,以激起学生对歌曲的浓厚兴趣。然后顺势让学生来听听xx的歌曲《迷人的火塘》,播放范唱,让学生对歌曲的各个部分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再分别学唱两个声部。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找出四个学生领唱,然后根据分好的高低声部加上老师的伴奏共同表演唱这首歌曲。

也许是这首歌真的激起了学生的唱歌欲望,也许是我首次尝试领唱的演唱方式吸引了学生,总之这节课上同学们非常的投入。虽然有学生的投入,老师的指导,不过合唱始终是难点,它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和时间的花费的,一节课40分钟,真正花费在二声部合唱的时间还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还是很容易串调,特别是低声部,把握不住自己的旋律。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对我们音乐老师的教学也是很大的难题。

迷人的火塘最新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浓厚侗族风格的歌曲,歌曲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多处切分音以及二声部的演唱,而且切分音还以两种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两个课时,而且把这两个难点分开教学,期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侗族的风光和三大特色,了解的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以激起学生对歌曲的浓厚兴趣。然后顺势让学生来听听侗族的歌曲《迷人的火塘》,播放范唱,让学生对歌曲的各个部分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再分别学唱两个声部。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找出四个学生领唱,然后根据分好的.高低声部加上老师的伴奏共同表演唱这首歌曲。

也许是这首歌真的激起了学生的唱歌欲望,也许是我首次尝试领唱的演唱方式吸引了学生,总之这节课上同学们非常的投入。虽然有学生的投入,老师的指导,不过合唱始终是难点,它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和时间的花费的,一节课40分钟,真正花费在二声部合唱的时间还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还是很容易串调,特别是低声部,把握不住自己的旋律。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对我们音乐老师的教学也是很大的难题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浓厚侗族风格的歌曲,歌曲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多处切分音以及二声部的演唱,而且切分音还以两种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两个课时,而且把这两个难点分开教学,期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侗族的风光和三大特色,了解的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以激起学生对歌曲的浓厚兴趣。然后顺势让学生来听听侗族的歌曲《迷人的火塘》,播放范唱,让学生对歌曲的各个部分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再分别学唱两个声部。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找出四个学生领唱,然后根据分好的高低声部加上老师的伴奏共同表演唱这首歌曲。

也许是这首歌真的激起了学生的.唱歌欲望,也许是我首次尝试领唱的演唱方式吸引了学生,总之这节课上同学们非常的投入。虽然有学生的投入,老师的指导,不过合唱始终是难点,它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和时间的花费的,一节课40分钟,真正花费在二声部合唱的时间还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还是很容易串调,特别是低声部,把握不住自己的旋律。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对我们音乐老师的教学也是很大的难题

《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

《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这首歌曲曲调优美舒展,易于歌唱,但掌握歌曲中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节奏,是对于这一级孩子的一个挑战。而且本歌曲又是一首两个声部的`歌曲,如何和谐地唱好歌曲,也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分层教学:

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曲调多遍,接着我来范唱歌曲曲调,然后和他们合作,分别视唱两个声部的曲调。在视唱过程中重点唱好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节奏及音准,接着就让他们跟着伴奏小声填唱歌词。在这个环节中,因为两个班级程度不同,一班,我采用了部分乐句跟唱的教学方法,二班直接模唱的教学方法。然后再用分小组“合唱”的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

为了提高他们合唱的水平,激发演唱的热情,我“以点带面”,指定部分歌唱能力较强的学生,与我一起来演唱歌曲。这样,一班终于有了歌声(以前很少)。唱完后,再让他们说说自己前后演唱的感受,有的孩子小声说:我们原来唱歌也这么好听啊!还有的孩子说:我感觉自己正围在火塘边弹着琵琶,听着故事,愉快地唱歌,心里好高兴啊!......

正确引导,因材施教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音乐课《迷人的火塘》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侗族歌曲,广西柳州三江就有侗族,所以同学们对侗族有一定的了解,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这样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如聆听歌曲的范唱、歌曲学习、歌曲处理、歌曲演唱、以及后面的歌曲表演音乐实践活动都时时贯穿着音乐,而且都是为本课服务的音乐。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舞蹈、欣赏以及表演,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脱离了音乐的。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第十册第二课《欢乐的村寨》――《迷人的火塘》。

二、教学目标:

1、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XXX、XX。,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难点:

侗族音乐风格XXX、XX。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用具:

教师: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节奏及视唱谱

学生:手铃、口风琴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

2、师生问好歌

【设计意图:歌曲《爱我中华》是学生比较熟悉喜爱的歌曲,溶入Flash,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各个民族不同的服饰产生了兴趣。】

(二)、感受侗族音乐和风情文化

1、初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

师:一首《爱我中华》拉开了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序幕。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单从音乐方面去欣赏,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经常被我们传唱。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呢?谁能来给大家唱一唱。

生:演唱不同的少数民族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会唱的还真不少。那么今天,我也带来了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是哪个民族呢?你们猜猜看,答案就在这首歌里面。

(师播放音乐范唱,生边听边思考师提出的问题。)

师:答案找到了吗?是哪个民族?

生:侗族。

2、侗族风情文化介绍

师:这回同学们应该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大家在课前搜集有关侗族方面的知识了吧。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侗族的村寨去走一走,看一看。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呢?

生:回答收集到的'有关侗族的资料。

①侗族概况

②侗族服饰

③侗族建筑

④侗族民居

⑤侗族乐器

⑥侗族大歌

(生在叙述的同时,教师适当做以补充,重要的地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为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侗族风景片中加入本课的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了解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同时课件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侗族的印象。】

3、出示歌名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让我对这个民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呀就快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可是,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唱,所以我们光说不行,还得怎样啊?(会唱)对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侗族民歌:《迷人的火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火塘吗?

生:说一说自己对火塘的理解。

师:侗家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忙碌了一天后全寨子的人都会聚集在火塘的四周,在那里举行篝火晚会,那载歌载舞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同学们想不想去参加这场篝火晚会呀?别急,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得闯过三道关才能有资格加入。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学习歌曲

1、节奏训练

(1)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师:我们先来挑战第一关。老师这有四条不同的节奏,请同学们先观察一遍。我来拍击其中的一条节奏,请同学们听一听我拍击的是哪一条,并且能够把它模仿出来。听明白了?我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教师按不同的顺序分别把四句节奏拍击出来,播放节奏器。)

生:认真聆听,猜出来后再模仿拍击节奏。

师:下面我们把这四条节奏组合在一起,完整地拍击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2)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师:这回老师把第1条节奏做一个小小的改动,你们听一听在哪个地方出现了变化,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生:找出不同之处:前面的两拍休止和后十六分节奏。

师:下面老师把第2条节奏也稍稍改动一下,请你们再来听一听。

生:后十分节奏。

师:好,我们把改动后的这两句节奏连同第3条、第4条节奏完整地练习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3)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师:我突然之间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把这几句节奏组合到一起。看,由原来的一个声部的节奏变成了两个声部的节奏,不知同学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把事先准备好的条幅帖到上面,组成二声部节奏练习。)

师:这回我们就得分成两组了,一组拍击上面的节奏,一组同时拍击下面的节奏,听懂了吗?这一关我们能不能成功闯过,就在此一举了。各组准备好。

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一听,练一连、读一读的过程中熟悉各组节奏,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视唱曲谱

(1)师:接下来,我们要挑战的是第二关:视唱。(出示谱例)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条视唱曲的节奏和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有什么关系。

生:节奏相同。

(2)师:这回就要靠你们自己完成了。还是按照刚才的分工,一组完成高音声部,一组完成低音声部。如果有唱不准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小乐器进行较正。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学的最快,唱的最好。

生:分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视唱。唱不准的音可以用乐器较正。

(3)师:现在我们请各组分别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为了唱的更准确,每组可以选派3到4名同学用小乐器进行伴奏,其他同学唱谱。

(播放电子琴伴奏1、2)

生:分组汇报。乐器吹得好的同学进行伴奏。

(4)师:现在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两个小组要同时进行完成这条二声部的视唱练习。注意,两个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希望我们这次挑战成功。

生:完成二声部视唱练习。

3、填唱歌词

师:现在我们还剩下最后一关:填唱歌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还是各自唱各自的声部。

(1)填唱高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先来进行高音声部。我来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完成后半部分的歌词填唱。(播放电子琴伴奏4)

(2)填唱低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说低音声部不太好把握,所以我么更要集中注意力,千万不要受高音声部的影响。还是我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准备好,注意后半部分又两拍休止,还有音准和节奏。

(3)完整填唱歌词

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接下来我们两个组就要同时进行了。不知我们的演唱会不会得到侗族人们的认可呢?在演唱之前,我还是要说一下歌唱要求:注意姿势,把嘴,吐字,最重要的是要面带。我来指挥,准备好了吗?(播放电子琴伴奏6)

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在各个环节中,让音乐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舞蹈、欣赏以及表演,突出了音乐的主体性。】

(四)、编创与活动

1、情境表演

师:听了你们的演唱,让我仿佛看到了侗家人围在火塘周围边歌边舞的情景。所以说,光有歌声还不够,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的侗家表演组,他们将用舞蹈为我们再现这迷人的火塘,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要用你们的歌声来为他们伴唱。还是像前面那样。好,下面我宣布我们今天的篝火晚会现在开始。

生:一组学生手中拿着红绸,围起源泉,中间的同学模仿火苗进行舞动,其他学生进行演唱。

2、结束语

师:伴随着这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爱唱歌的人。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即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将音乐的表演推向一个高潮,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表演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最终使这节音乐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就像本课的歌曲迷人的火塘一样,那种迷人的情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

2、师生问好歌

【设计意图:歌曲《爱我中华》是学生比较熟悉喜爱的歌曲,溶入Flash,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各个民族不同的服饰产生了兴趣。】

(二)、感受侗族音乐和风情文化

1、初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

师:一首《爱我中华》拉开了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序幕。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单从音乐方面去欣赏,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经常被我们传唱。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呢? 谁能来给大家唱一唱。

生:演唱不同的少数民族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会唱的还真不少。那么今天,我也带来了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是哪个民族呢?你们猜猜看,答案就在这首歌里面。

(师播放音乐范唱,生边听边思考师提出的问题。)

师:答案找到了吗?是哪个民族?

生:侗族。

2、侗族风情文化介绍

师:这回同学们应该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大家在课前搜集有关侗族方面的知识了吧。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侗族的村寨去走一走,看一看。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呢?

生:回答收集到的有关侗族的资料。

①侗族概况 ②侗族服饰 ③侗族建筑

④侗族民居 ⑤侗族乐器 ⑥侗族大歌

(生在叙述的同时,教师适当做以补充,重要的地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为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侗族风景片中加入本课的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了解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同时课件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侗族的印象。】

3、出示歌名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让我对这个民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呀就快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可是,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唱,所以我们光说不行,还得怎样啊?(会唱)对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侗族民歌:《迷人的火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火塘吗?

生:说一说自己对火塘的理解。

师:侗家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忙碌了一天后全寨子的人都会聚集在火塘的四周,在那里举行篝火晚会,那载歌载舞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同学们想不想去参加这场篝火晚会呀?别急,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得闯过三道关才能有资格加入。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学习歌曲

1、节奏训练

(1)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师:我们先来挑战第一关。老师这有四条不同的节奏,请同学们先观察一遍。我来拍击其中的一条节奏,请同学们听一听我拍击的是哪一条,并且能够把它模仿出来。听明白了?我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教师按不同的顺序分别把四句节奏拍击出来,播放节奏器。)

生:认真聆听,猜出来后再模仿拍击节奏。

师:下面我们把这四条节奏组合在一起,完整地拍击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2)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师:这回老师把第1条节奏做一个小小的改动,你们听一听在哪个地方出现了变化,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生:找出不同之处:前面的两拍休止和后十六分节奏。

师:下面老师把第2条节奏也稍稍改动一下,请你们再来听一听。

生:后十分节奏。

师:好,我们把改动后的这两句节奏连同第3条、第4条节奏完整地练习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3)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师:我突然之间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把这几句节奏组合到一起。看,由原来的一个声部的节奏变成了两个声部的节奏,不知同学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把事先准备好的条幅帖到上面,组成二声部节奏练习。)

师:这回我们就得分成两组了,一组拍击上面的节奏,一组同时拍击下面的节奏,听懂了吗?这一关我们能不能成功闯过,就在此一举了。各组准备好。

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一听,练一连、读一读的过程中熟悉各组节奏,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视唱曲谱

(1)师:接下来,我们要挑战的是第二关:视唱。(出示谱例)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条视唱曲的节奏和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有什么关系。

生:节奏相同。

(2)师:这回就要靠你们自己完成了。还是按照刚才的分工,一组完成高音声部,一组完成低音声部。如果有唱不准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小乐器进行较正。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学的最快,唱的最好。

生:分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视唱。唱不准的.音可以用乐器较正。

(3)师:现在我们请各组分别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为了唱的更准确,每组可以选派3到4名同学用小乐器进行伴奏,其他同学唱谱。

(播放电子琴伴奏1、2)

生:分组汇报。乐器吹得好的同学进行伴奏。

(4)师:现在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两个小组要同时进行完成这条二声部的视唱练习。注意,两个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希望我们这次挑战成功。

生:完成二声部视唱练习。

3、填唱歌词

师:现在我们还剩下最后一关:填唱歌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还是各自唱各自的声部。

(1)填唱高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先来进行高音声部。我来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完成后半部分的歌词填唱。(播放电子琴伴奏4)

(2)填唱低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说低音声部不太好把握,所以我么更要集中注意力,千万不要受高音声部的影响。还是我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准备好,注意后半部分又两拍休止,还有音准和节奏。

(3)完整填唱歌词

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接下来我们两个组就要同时进行了。不知我们的演唱会不会得到侗族人们的认可呢?在演唱之前,我还是要说一下歌唱要求:注意姿势 ,把嘴 ,吐字 ,最重要的是要面带 。我来指挥,准备好了吗?(播放电子琴伴奏6)

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在各个环节中,让音乐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舞蹈、欣赏以及表演,突出了音乐的主体性。】

(四)、编创与活动

1、情境表演

师:听了你们的演唱,让我仿佛看到了侗家人围在火塘周围边歌边舞的情景。所以说,光有歌声还不够,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的侗家表演组,他们将用舞蹈为我们再现这迷人的火塘,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要用你们的歌声来为他们伴唱。还是像前面那样。好,下面我宣布我们今天的篝火晚会现在开始。

生:一组学生手中拿着红绸,围起源泉,中间的同学模仿火苗进行舞动,其他学生进行演唱。

2、结束语

师:伴随着这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爱唱歌的人。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即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将音乐的表演推向一个高潮,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表演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最终使这节音乐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就像本课的歌曲迷人的火塘一样,那种迷人的情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教学目标:

一、我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进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二、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饿欢乐场景。

三、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2、学习切分音的音乐知识。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给你们猜个谜语,听听下面一段音乐,考考你们的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饿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揭示并解释课题。

2、设问: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边寨”是什么地方?

3、聆听、熟悉各主题音调,要求学生在播放某一主题时就在课本的谱例上指出是第几主题,并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提取,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主题的序号。

5、师生讨论: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示各主题的舞蹈场面吗?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2)聆听全曲,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面。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世界屋瘠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二、学习歌曲。

(1)听范唱,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2)复习6/8拍的指挥图式,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饿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二、欣赏乐曲

1、初步欣赏,感受乐曲风格。

2、学唱前6小节,思考: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3、再次复听乐曲,在结束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罗。”

4、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以欢乐的情绪表现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第四课时

一、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升起篝火围在火烫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是侗族人民的风俗。你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二、欣赏《迷人的火塘》

1、听范唱,初步感受旋律。

2、老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切分节奏。

4、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并能流畅地唱好。

6、分声部演唱。

7、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8、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2、作情景表演。

四、小结。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

2、师生问好歌

【设计意图:歌曲《爱我中华》是学生比较熟悉喜爱的歌曲,溶入Flash,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各个民族不同的服饰产生了兴趣。】

(二)、感受侗族音乐和风情文化

1、初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

师:一首《爱我中华》拉开了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序幕。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单从音乐方面去欣赏,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经常被我们传唱。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呢? 谁能来给大家唱一唱。

生:演唱不同的少数民族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会唱的还真不少。那么今天,我也带来了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是哪个民族呢?你们猜猜看,答案就在这首歌里面。

(师播放音乐范唱,生边听边思考师提出的问题。)

师:答案找到了吗?是哪个民族?

生:侗族。

2、侗族风情文化介绍

师:这回同学们应该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大家在课前搜集有关侗族方面的知识了吧。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侗族的村寨去走一走,看一看。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呢?

生:回答收集到的有关侗族的资料。

①侗族概况 ②侗族服饰 ③侗族建筑

④侗族民居 ⑤侗族乐器 ⑥侗族大歌

(生在叙述的同时,教师适当做以补充,重要的地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为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侗族风景片中加入本课的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了解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同时课件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侗族的印象。】

3、出示歌名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让我对这个民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觉呀就快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可是,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唱,所以我们光说不行,还得怎样啊?(会唱)对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侗族民歌:《迷人的火塘》。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火塘吗?

生:说一说自己对火塘的理解。

师:侗家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忙碌了一天后全寨子的人都会聚集在火塘的四周,在那里举行篝火晚会,那载歌载舞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同学们想不想去参加这场篝火晚会呀?别急,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得闯过三道关才能有资格加入。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学习歌曲

1、节奏训练

(1)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师:我们先来挑战第一关。老师这有四条不同的节奏,请同学们先观察一遍。我来拍击其中的一条节奏,请同学们听一听我拍击的是哪一条,并且能够把它模仿出来。听明白了?我们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教师按不同的顺序分别把四句节奏拍击出来,播放节奏器。)

生:认真聆听,猜出来后再模仿拍击节奏。

师:下面我们把这四条节奏组合在一起,完整地拍击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一声部的节奏。)

(2)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师:这回老师把第1条节奏做一个小小的改动,你们听一听在哪个地方出现了变化,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生:找出不同之处:前面的两拍休止和后十六分节奏。

师:下面老师把第2条节奏也稍稍改动一下,请你们再来听一听。

生:后十分节奏。

师:好,我们把改动后的这两句节奏连同第3条、第4条节奏完整地练习一遍。

(播放节奏器,师生共同完成第二声部的节奏。)

(3)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师:我突然之间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把这几句节奏组合到一起。看,由原来的一个声部的节奏变成了两个声部的节奏,不知同学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把事先准备好的条幅帖到上面,组成二声部节奏练习。)

师:这回我们就得分成两组了,一组拍击上面的节奏,一组同时拍击下面的节奏,听懂了吗?这一关我们能不能成功闯过,就在此一举了。各组准备好。

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一听,练一连、读一读的过程中熟悉各组节奏,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视唱曲谱

(1)师:接下来,我们要挑战的.是第二关:视唱。(出示谱例)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条视唱曲的节奏和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有什么关系。

生:节奏相同。

(2)师:这回就要靠你们自己完成了。还是按照刚才的分工,一组完成高音声部,一组完成低音声部。如果有唱不准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小乐器进行较正。小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学的最快,唱的最好。

生:分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视唱。唱不准的音可以用乐器较正。

(3)师:现在我们请各组分别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为了唱的更准确,每组可以选派3到4名同学用小乐器进行伴奏,其他同学唱谱。

(播放电子琴伴奏1、2)

生:分组汇报。乐器吹得好的同学进行伴奏。

(4)师:现在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两个小组要同时进行完成这条二声部的视唱练习。注意,两个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希望我们这次挑战成功。

生:完成二声部视唱练习。

3、填唱歌词

师:现在我们还剩下最后一关:填唱歌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还是各自唱各自的声部。

(1)填唱高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先来进行高音声部。我来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完成后半部分的歌词填唱。(播放电子琴伴奏4)

(2)填唱低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说低音声部不太好把握,所以我么更要集中注意力,千万不要受高音声部的影响。还是我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准备好,注意后半部分又两拍休止,还有音准和节奏。

(3)完整填唱歌词

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接下来我们两个组就要同时进行了。不知我们的演唱会不会得到侗族人们的认可呢?在演唱之前,我还是要说一下歌唱要求:注意姿势 ,把嘴 ,吐字 ,最重要的是要面带 。我来指挥,准备好了吗?(播放电子琴伴奏6)

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在各个环节中,让音乐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舞蹈、欣赏以及表演,突出了音乐的主体性。】

(四)、编创与活动

1、情境表演

师:听了你们的演唱,让我仿佛看到了侗家人围在火塘周围边歌边舞的情景。所以说,光有歌声还不够,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的侗家表演组,他们将用舞蹈为我们再现这迷人的火塘,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要用你们的歌声来为他们伴唱。还是像前面那样。好,下面我宣布我们今天的篝火晚会现在开始。

生:一组学生手中拿着红绸,围起源泉,中间的同学模仿火苗进行舞动,其他学生进行演唱。

2、结束语

师:伴随着这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爱唱歌的人。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现侗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即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将音乐的表演推向一个高潮,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表演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最终使这节音乐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就像本课的歌曲迷人的火塘一样,那种迷人的情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迷人的火塘音乐教学教案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和节奏练习:

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同学们走进快乐的音乐殿堂,今天我们先进行发声练习,(出示发声练习)这是我上周新教的一条发声练习,请同学们用lu和u演唱,注意发声练习的节奏。看哪些同学能够演唱准确,好、请大家调整一下演唱姿势和状态。

(点击课件:出示节奏谱,讲解切分音)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接触到切分音,期待同学们有更好的发挥。

三、新课导入。

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为了鼓励大家,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来欣赏,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音一起跳起舞来!(播放《阿佤人民唱新歌》)

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那么在参与的过程中,谁注意到这首歌曲是表现哪个少数民族的?(佤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我国不同的地方。你们知道佤族位于我国版图的哪个位置吗?(西南部地区)在这个地区,不仅有佤族,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演唱一首西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歌曲,听的过程中请思考几个问题:1、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2、歌曲是表现哪个少数民族的?3、主要演唱了哪些内容?好,下面让我们在歌声中去寻找答案吧。(播放伴奏)。学生回答(优美抒情、歌唱迷人的火塘、侗族)

三、新歌教学(学唱歌曲主旋律)

你们了解侗族吗?谁来说一说。这样吧,老师带你们去侗族之乡看一看,瞧:美丽的鼓楼、迷人的火塘、壮观的风雨桥、优美的侗族大歌、悦耳的芦笙……,这里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一切不愧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

你们知道吗?刚才我演唱的歌曲名称就蕴藏其中,歌名是《迷人的火塘》,那么火塘是干什么的。(请同学回答)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点击课件)(歌曲中所唱的“火塘”是侗家人在修建房屋之前,先要找一个最好的地方修建一个火塘,他们认为火塘是祖先的寄居之所,所以他们对此非常敬仰。在侗族有个习惯,就是在忙碌一天以后,全寨子的人都会聚集在火塘的周围,再那里举行篝火晚会,那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

1、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侗族歌曲《迷人的火塘》,请看歌曲的名称下面有一个节奏型,谁知道迷人的火塘,哪位同学能读?(真棒)好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聆听一边歌曲,有两个要求,(1)请同学聆听后说一说歌曲中的范唱和老师范唱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歌曲中出现了若干次切分音节奏型,谁能听出来,请举手示意。(点击课件,听原唱,听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2、好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随录音默唱这首歌曲的一声部。请做出正确的演唱状态、情绪表现,并找出歌曲的难点部分。(第三次聆听歌曲,加深对旋律的熟悉和歌曲的理解。)

3、针对难唱乐句,教师逐句来教唱。(强调切分音的正确演唱)

4、让我们用柔美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四、合唱教学

1、用竖笛吹奏曲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侗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当地男子还人人会吹芦笙,每逢劳动之余,婚宴喜庆之日和有贵宾来临的时候,都要吹奏芦笙和跳芦笙舞。(点击课件,介绍侗族芦笙)让我们也用手中的竖笛去体味一下侗族人吹奏的乐趣吧!

2、吹奏歌曲二声部(对于切分节奏重点讲解)

3、钢琴与竖笛进行声部合作(体会双声部的和谐之美)

4、练习合唱:同学们吹得很好,你们能不能把这几个乐句用合唱的方式唱出来呀?

5、完整演唱歌曲

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五、欣赏侗族大歌

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在侗族有一句谚语就是“饭养身,歌养心”在当地人们把“歌”看成是于“饭”同样重要的事。我们说这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并不是侗族当地的地方民歌,那么我们前面也有提到侗族大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吧!(播放侗族大歌)听完后请你告诉老师侗族大歌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来回答(由民间歌队演唱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1986年侗族大歌第一次走入国际赴法国演出从国际上扭转了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它成为了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六、课程小结

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课也即将结束,请问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呀?(学生回答)是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祖国的西南地区,认识了侗族,了解了侗族,可以说侗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是那里的风景、那里的歌声还是那里的人民,让我们体验到了侗族人民的热情、淳朴的性格,侗族艺术的博大精深。最后让我们用优美的舞蹈来表演侗族歌曲《迷人的火塘》,祝愿侗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一、图文整合,指导“神游”教方法。

新课伊始,我先问同学们是不是都喜欢旅游?都去过哪些地方?当同学们回答之后,我又说:“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信不信?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南沙群岛,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还有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从同学们一个个充满好奇的目光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羡慕,他们怀疑。我趁机再问:“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去的呢?”“上网。”“看电视。”“读书。”学生们天真、稚气、活泼的天性,只有在当时,我的感触最为真切和深刻。经过师生的这一对话,学生立刻投入到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为后面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告诉学生:“文章写得好,我们把书也读好了,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叫‘神游’。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迷人的张家界。”当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后,兴奋劲和求知欲溢于言表——赶快“神游”,一饱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接下来我带学生进入专题网站,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进行“认读生字、认读词语、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顺序”这些教学环节,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中完成了“神游”前扫除障碍这一准备工作。

二、循文入境,进行“神游”品美景。

“神游”前的障碍扫除后,我让学生“神游”课文,把心放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去,细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看能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时,学生们静静地走进课文,认真默读,开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思维异常活跃。当让他们谈感受时,课堂上又一次出现了——答案是那样的精彩,那样的富有个性,那样的富有创造性。虽然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个体思维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些答案,都是学生独立学习的结果,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个人智慧的随机生成。“我似乎站在黄狮寨的顶峰,向上望是蓝蓝的天空,向下望是万丈的深渊,有一种身处险境的感觉。“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认为还应该加上张家界。”“这样欣赏美景,既省了钱和时间,又进行了旅游。”“我仿佛登上了黄狮寨的点将台。我的东方是气势磅礴、金光闪耀的神鹰护金鞭;我的西方是满目青翠、纤尘不染的金鞭溪;我的前方有八九座山峰,好似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武将军,向我诉说着张家界的历史;我的后方是一群又一群伶俐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的下方是叫人心惊胆战的万丈深渊;我的上方是白云飘飘、霞光万道的蓝天白云。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心中不由地赞叹道: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我想,这是我们做教师最想看到的,正是教育所追求的。这远比我们喋喋不休地分析、讲解、灌输,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要有效得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获得的能力和体验是刻骨铭心和终生受益的。

三、激发情趣,拓展“神游”开眼界。

经过老师和学生跟随文章的作者到课文中游,老师带着学生到录像中游,应该说是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但我觉得这还不是一个完美的课堂,于是我用语言描述由一到十,由十到万的张家界景点名称,让学生感受张家界的美景举不胜举;阅读网站中展示的“名人赞叹张家界之美”的经典语言,总结“神游”之妙,启迪升华;进而设计了第三次“游”——让学生登录老师课前制作的“迷人的张家界”专题网站。网站中的每个模块都如一桌丰美的精神大餐,如一个琳琅满目的自由超市,等着同学们去品尝,去采购。与网络对话,同学们的兴趣特浓。欣赏结束让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张家界时,又产生了与前面不同的感受——视野开阔了许多,知识丰富了许多。那啧啧的赞叹声出自孩子们不同的口中:“说它是人间仙境,名副其实!”“我为张家界而自豪!”“我觉得现在就在张家界上课。”这样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张家界景色的迷人,感受到学无止境。让孩子们带着求知的兴趣走进课堂,带着求知的欲望走出课堂。

《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选读课文,文章从多方面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点明了张家界举世无双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课文内容紧扣“迷人”一词:先说游览张家界之后的总体感受—仙境般迷人;然后通过奇山秀水的描写和张家界在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位,具体表明了张家界的迷人;课文的结尾和开头相呼应,强调了这里确实是迷人的人间仙境。文章语句优美,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好素材。

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张家界的迷人风光,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预习作业中,我引导学生收集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如:张家界的图片、传说、还有名人古诗词。教学中,一开始我就以下面这段导语引入: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气势雄伟的泰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华山;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漓江;有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许许多多的奇山秀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家界那迷人的人间仙境。引导学生读课题,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迷人”,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

关张家界的资料,然后就水到渠成的播放课件,让学生们观看张家界的山水简介片段。俗话说未成曲调先有情,通过这样的感性的描述为学生的观察打下了很好的情感铺垫,而动态的画面更可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在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要求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交流问题进行探究。探究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部分学生表现较好,各组都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下面是探究问题的设计思路。

问题一:文章是抓住哪个词来展开描写的。概括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紧扣“迷人”二字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问题二: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每段开头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后,通过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出本文的写作顺序,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问题三: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有感情地读,要根据每段所描写的内容,读出各段的特色。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让孩子们边读边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为什么喜欢的原因,重在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悟。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让外显的意义与内在的神蕴统一起来,从而达到王国维在论诗创作时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最高层次。

课后问题的提出,将语文学习的范围延伸至课外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1、巧创情景,构建认知的桥梁。

张家界地处我国湖南省,学生中很少有人去游览过。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是个旅游爱好者。假期中我游览了湖南省的张家界风景区,给你们看看我照的相片吧。(课件出示相片)张家界迷人的景色让我流连忘返,就连书中的作者也忍不住去游览了张家界。你们想去吗?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张家界。”凝练优美的导语和真实的相片,使学生好像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张家界风景区。

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金鞭溪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课件:同学们欣赏着金鞭溪的图片,聆听着轻柔的音乐。这声形并貌的多媒体课件,在给学生带来了美妙的视、听觉享受的同时,催化了学生对溪水特点的理解,并用填空的形式积累了好词佳句。实现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

2、层次清楚,学法多样。

《课标》中强调高年级的学生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写景文章,学习写景文章应该明白三个内容:景物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出声自由读找出了山峰千姿百态的特点,但我并没有让学生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而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山峰的形态,接着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书中描写山的姿态。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动手画出了六、七种山的姿态,对张家界山峰的姿态有了感官的认识,并实现了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在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时,我出示了四幅张家界不同姿态山峰的图片,边看图边想象用以上修辞方法口头描述其他山峰的姿态。在此指导了学生描写山峰的写作特点,而且使学生了解到张家界的。山峰确实是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在学习黄狮寨一段是我设计了:如果你站在点将台上向下望能看见怎样的景色?这样带学生入境,仿佛亲临点将台与作者感同身受,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3、以读促解,读中感悟。

《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教师的朗读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运用多种方式如:引读、齐读、默读、自由读、填空读、配乐读、带着感受读等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流畅,从读得较为平淡到读出感情。这样“以读促解,读中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使其读出了语感、情趣和韵味。

4、巧妙迁移,读写结合。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运用语言。就这篇课文而言,第一自然段中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方法的配合运用,以及描写山峰姿态的详写与略写。这样的描写,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课上,通过自读自悟和积累,这段美文中传神的表达和张家界山峰特有的姿态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灵中。故此,教师在课尾巧妙迁移,读写结合,安排了这样的课上练笔:根据你的所知,抓住张家界某一方面的特点,精炼语言,写一句或几句精彩的广告词,向周围人介绍张家界,打响张家界的知名度。从学生展示自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写成的形式纷呈的精彩的广告词中,从教师的相机点拨中,我欣喜地发现: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学生都能恰当准确地巧妙迁移生成,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当然我的课也存在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在如何体现“用教材去教”这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提高认识,放开手脚。课堂上,要重视过程教学,“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要真正落实在教学行为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挖掘他们的潜能。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写景作文这一块还有所欠缺,平时也布置过孩子写了类似这样的文章,但孩子们多数都是以时间顺序来描写,为此想借这篇文章教会孩子以游览顺序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课文紧扣“迷人”一词:先说游览张家界之后的总体感受——仙境般迷人;然后通过奇山秀水的描写和张家界在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位,具体表明了张家界的迷人;课文的结尾和开头相呼应,强调了这里确实是迷人的人间仙境。文章语句优美,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好素材。

课堂教学时,我先出示PPT让学生欣赏张家界的风景图片,感受风景的迷人,欣赏完了后让学生说说感受,再引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最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张家界就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在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要求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交流问题进行探究。探究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部分学生表现较好,各组都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下面是探究问题的设计思路。

问题一:自由读课文第3、4、5、6自然段,聚焦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思考他们在段落中的作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后,通过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出本文的写作顺序,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问题二:选择张家界最吸引你的一个方面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一问题的设计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本来我想让学生找到每一段的比喻、拟人、排比以及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展示给所有人看,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只展示第二自然段,这样就让人误以为老师只抓住第二自然段来讲解,最后导致升华主题时学生讲不出来,这是我在以后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地方,明确问题的准确性,并让小组长合理分配好组员的工作。

由于前面花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小练笔没有在本堂课完成,这也是我在今后课堂上应该注意的地方,尽量完成教学目标上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