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作文600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旗袍作文600字,本文共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旗袍作文600字

我的衣柜里有好几件花花绿绿的小旗袍,让我爱不释手。我经常穿着它们参加各种重要活动,每一件旗袍都承载着我的一个梦想。

我最钟爱的是一件红色小旗袍,上面绣满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鸟。有画眉、黄鹂、云雀……个个活灵活现,惹人怜爱。穿着它,我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婉转动听的鸟鸣。这件小旗袍做工精致,镶着蓝色的边,摸上去很柔软,穿着也非常舒服。

今天,妈妈帮我挑选的就是这件我最爱的红旗袍。你知道今天是什么重大的日子吗?我今天可是要去参加市里的小主持人大赛呢,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我穿上这件小旗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左瞧瞧右看看,还时不时转个圈。穿上复古精致的小旗袍,再扎上两条麻花辫,镜子里活脱脱一个民国小姑娘。“钦钦,我们准备出发啦!”妈妈在门口喊道,我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镜子。

来到比赛现场,这儿可真是热闹,小选手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光彩夺目的。她们有的穿着白纱裙,转起圈来如同一朵朵怒放的白莲花;有的舞着小花裙,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还有的外面披着黑礼服,里面穿着白衬衫,打着小领结,好似一只只神采奕奕的小企鹅。很快轮到我才艺展示了,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身上心爱的小旗袍也好像在给我加油鼓劲呢,我更加信心满满。我坚定地走上舞台,开始了声情并茂地朗诵。不知是旗袍给了我勇气,还是我准备得更充分,我的表演进行得很顺利,表演结束后台下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我与小旗袍的感情日渐深厚,它们是我成长的见证。我一定会好好珍藏每一件小旗袍,让它们继续陪伴我成长。

初三的新学期,我们迎来了新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

初二时,我们时常会看见她抱着几本书,身着旗袍,一头利落的短发,从窗边款款走过。心里好奇了一下,转而便置之脑后了。开学得知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记忆一下子就复苏起来,哦,原来是她呀。

老师好身材,喜欢穿旗袍,喜欢穿各种颜色的旗袍,绿的,黄的,大花的……一样的款式,不同的花色,不同的面料。这些旗袍当然是量身定做的,穿在老师的身上,得体而明艳。站得笔直的腿,挺得板正的背,谁一看,都会心生愉悦。

在写诗的一项作业上,一位同学写了一首藏头诗——旗袍真好看,后面又不好意思的划掉了。但还是让敏锐的老师发现了,手里拿着他的作业:“为什么要把这首诗划掉呢?”那个同学害羞地挠了挠头,窘得什么都没有说。

课堂上,老师也常常会讲她自己的一些往事。关于她的旗袍,出来工作后,一年至少会做上一件;去香港玩,自带帐篷露营,只花了200多元;教师节时,十几年前教的学生,给她发来了短信祝福……我们好奇地听着,感受着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

板书时,老师时不时的提醒我们:“记笔记了吗?”发现很多人并没有记笔记,便会生气地一板脸:“快记笔记!”在课后,她会严格地检查我们的作业,一旦发现有不订正的,她会陪他们留下来,直到最后一个订正完。

老师的严格,使很多同学叫苦连天:“作业好多!”“手都不听使唤,快残废了!”……有人在抱怨,还有一部分人则默不作声。他们知道,尽管作业多,但总的来说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这就是我们的旗袍老师——气质女神——袁老师。

我就有件旗袍,粉红的底色,上面绣着朵朵盛开的红菊花,绿绿的叶子,还有几条花边。穿起来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非常漂亮!于是,我对满族旗袍充满了好奇与兴趣,通过努力,我现在知道的还不少呢!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下满族的旗袍吧。

旗袍分为单、夹、皮、棉四种。我的旗袍就是单的,非常适合春天穿。这种“衣皆连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说起旗袍.,人们往往会把它和妇女联在起。其实,旗袍是满族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也是满族男人喜爱的服饰,觉得不可思议了吧。不过满族男子穿的旗袍样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特别适合骑马打猎。了解了这些以后,我常梦想自己身穿棉质花旗袍,策马扬鞭于大草原……

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均称苗条。有种女式旗袍叫“大袖子”,把花绣在袖里“挽”出来显得美观。满族妇女所穿的旗袍,后来发生了些变化,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现在穿旗袍的已不限于满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服装,不信你到街上逛逛,白的、花的,长的、短的,有袖的、没袖的,高领的、没领的,反正不管哪个年龄的女士,穿旗袍就是种时尚。你甚至可以到我们学校走走,不知不觉中,不少老师也换上了旗袍,变得更加斯文,庄重。

我还知道,除了喜欢穿旗袍,满族人还擅长歌舞,重视礼节,在居注饮食等方面,都保持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因为爱穿旗袍,我迷上了满族的文化,如果你有机会去满族作客的话,记得带我去哦!

每个女人的着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品位,我情有独钟的是绣花或有蕾丝花边装饰的服饰。逛商场,只要是类似风格的服装品牌,不管是少女型的,还是成熟型的,总能吸引我的眼球,挪动我的脚步。或欣赏,或试穿,无论是否购买,都能满心欢喜。

记得在20xx年的春季,我下班路过具有民族风味的“悦凤”店时,无意瞧见里面有一件大红色的绣花旗袍,很耀眼的。我心里一热,眼睛一亮,就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仔细端详,越发欢喜。这件红色的旗袍,有红色的蕾丝花边从右肩处似扇状拉至左胸,很雅致,左手臂处和右胯处各绣有一朵精致的玫瑰花。我好喜欢这两朵绣花,让整件旗袍熠熠生辉,像一件工艺品。我急切地让导购员取下,害怕别人抢走似的。当发现小了一号时,我心情沮丧。导购员见状连忙说:我到别的店看一看,能否帮你调一件中号过来。我喜出望外,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交了定金,焦急地等了两天才拿到衣服。于是,把头发盘上急忙穿好,和家人一道赴宴。没想到女儿的一句“就像节目主持人”,让我从此再也不敢穿了。无柰,只好把它挂在衣柜里。但它依然让我心动,像一位极有品位的知己,时时牵动我的心。想它了,打开衣柜,悄悄地柔柔地抚摸着它,那份爱恋让我自己脸上都要飞出一片红云。实在忍不住了,便关上门,悄悄地穿上它,和着音乐一个人自我陶醉。有时,不小心让老公、女儿看见了,他们就取笑我。于是,大家又笑作一团。

哎,一件绣花衣服竟让我如此着迷。

至今七年了,只穿了一次的我心爱的红色绣花旗袍!

它依然珍藏在我的衣柜里,在我的心里。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今天的旗袍展览再次证明了我的观点。

妈妈听楼下阿姨说,在汇丰饭店三楼有个旗袍展览,吃过早饭,她立刻带着我去了那里。

说是旗袍展览,其实我觉得是一些旗袍裙一起到这里饭店的大厅展销更准确些。我们到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不少的女人在那里试穿了。大厅里一共有50个货架,每个上面都挂满了各色颜色和面料不一样的旗袍,价格也是由低到高。这样也方便了买家的挑选。

旗袍应该是中国服装的一个特色之一,我好喜欢看妈妈匀称的身材,穿着旗袍,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旗袍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主要还是以暗色调为主,面料是丝绸,好的丝绸摸起来很光滑,面料贴到皮肤上真是凉凉的,穿着旗袍的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觉得舒服清爽。

妈妈挑选了一个红底白花的旗袍,由于它的里面没有衬底,所以,穿起来特别的凉爽,旁边的一个阿姨看见妈妈穿的很得体,也挑了一个同款的旗袍去试穿,阿姨比妈妈稍微胖些,结果出试衣间出来,我我捂着嘴差点笑出声来,妈妈瞪了我一眼。

阿姨还问妈妈:“我穿的和你穿的效果一样吗?”

妈妈点点头,说:“你穿着挺好看,你在看看,这么多款式,不一定这款就特别的适合你。”

“你这样说,我觉得我穿着也一定好看,看你穿的好看,我才坚定的选择这条裙子的”阿姨说。不知道谁给了阿姨那么多自信。

买旗袍的人越来越多,买家还有促销活动,赠送小礼品,丝巾等。我放眼看去,一般都是阿姨居多,也有和奶奶差不多同龄的人。她们在挑选的同时,还不忘了让身边即使是陌生的姐妹帮助看看,试穿的效果咋样。

看着拎着大包离开的人群,我心声感慨:爱美的女人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从我记事以来,茉姨夏季一直穿着一身旗袍,据说她的柜子里的夏装全是旗袍,当初的我,也仅仅是笑笑,不以为意,可是自从看到了她旗袍下的疤痕我开始深深地注意到她。

那天,她匆匆从外面回来,抱着一只可爱的花猫,不过猫的毛已经沾染了丝丝血迹,应该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吧。我这样想。忽然,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她白皙的腿上有一节丑陋的疤痕,那条疤痕,看起来是用刀割出来的,不过已经深深刻在了她的腿上,今天恰好有大风,吹起了她旗袍的一角。

她用旗袍来遮挡疤痕?我仍旧不以为意。可是,这天晚上,妈妈忽然对着窗外开始自言自语。我凑过去看,只见茉姨正带着小猫和周围人打招呼,她怀里的猫身上包了纱布,不过还是有点儿虚弱。她开心地笑着。妈妈若有所思,忽然她看了我一眼说道:“知道茉姨身上的伤疤是哪来的吗?”我装傻,“茉姨身上还有伤疤?”妈妈看我这副真不知道的样子,也没有多想。妈妈忽然坐下来,对我说,“那可是为了你。”“恩?怎么说?”我一愣,这我还真没想到,茉姨腿上的伤疤是我弄的?我怎么不知道。我又泛起了迷糊。

“小时候为了救你。”妈妈轻描淡写的说,说罢,她不顾我的追问,做饭去了。我也知道再问问不出什么,也便罢了。

后来我才知道,我小时候我们院子里曾有个绑架儿童的女人,不过一直没人发现,那人和茉姨还算交好是茉姨的老乡。有一天,那女人把主意达到了我身上,恰好被茉姨发现,那人恼羞成怒,拔刀相逼,茉姨没有做出退让,于是那道伤疤也就有了。

我好后悔,这些年来我特别不喜欢茉姨,因为她总是穿旗袍,我看不惯她穿旗袍的样子,但我从未想过她穿旗袍竟然是因为我。我对不起她,既然对不起,就一定要做出补偿,茉姨没有孩子,没有丈夫,就让我做她的孩子吧。

旗袍这尤物,应入了江南的画去,再从《满庭芳》的词令中走出来。

常常不由地认为张爱玲是穿旗袍最好看的女子。据说,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众人都穿着中规中矩的列宁装,唯有梳着爱苏头的张爱玲一袭旗袍,光艳动人。

张爱玲穿出了旗袍的韵味,或者说是她自己的韵味。

见过一张她穿旗袍的黑白照。此后,脑海中无端地浮现她光鲜可人的样子:橄榄绿的暗色绸,涌动着暗红色的浪纹,在胸口突兀地绽一朵金红色的大花,恣意,烂漫。

在她身上,旗袍似乎显出张狂的意味来。

她的文字就如她的织锦彩袍,开成一片绚烂的海上繁花。但当你用心去探这些文字的温度时,却发现它们是凉的,是悲冷的,有如在阳光烫晒后渐渐冷却的金丝银线。

而一个人的文字,映出一个人的灵魂。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中,我记得有一幕是冷清秋穿了一件棉质的旗袍,湖蓝的底色,缀了细碎的紫丁香,在一棵梧桐树下低下头去,望着一地寂寞摇曳的叶影。她的眸子温婉如水,流几分淡淡的忧愁,盈盈温柔在一瞬间蚀人心骨。无端地觉得,她就该这么穿。换了别的衣服,似乎便不再是她,似乎便消了那种“怎奈何流水落花去”的风韵。

冷清秋的性格正如其名,乍一看,顿觉其冷,但细品“清秋”二字,却品到细腻的柔与微凉的忧。当她着水质旗袍,在梧桐树下低头的一瞬间,那柔的甜美在风中展露无遗,而忧早已凉在深深浅浅的叶影里。

大方的剪裁,大气的轮廓,简单的线条,刚毅的棱角,初兴的旗袍竟是这般的严肃刚直。那时的女子不满中国封建旧社会的男尊女卑,以旗袍彰显女子的千种风骨,万般柔情。

旗袍,是女子叛逆坚毅的魂。

旗袍的华彩是女子们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颜料细细涂绘的。每一朵花饰、云头都是由女子用情感之线精心织就。也许,你能从旗袍的一朵莲中读懂一个女子的羞涩;也许,你可以从那层层叠叠的盘花丝扣中一窥女子细细密密的心事。然而,又能有多少人读得透层层花瓣包裹中一颗嫩蕊的愁心?

一纸旗袍,一纸女子的诗文。

读一件旗袍,很难;想要读懂,更难。旗袍是女子的影,你触得到“它”,但你终究抓不住“她”。

站在锦绣旗袍前,我瞥见女子的魂。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个旗袍梦,妈妈也不例外。这个暑假的某个晚上,妈妈带回条粉红色、绸缎的旗袍。这条旗袍做工精致,领口袖口都滚着金边,旗袍右下角还绣着朵大大的牡丹花呢。

回到家,妈妈立刻冲进卧室。不会儿,妈妈穿着旗袍从卧室走了出来。她边走,边笑眯眯地问我:“怎么样?”我上下打量了会,毫不客气地指出:“腰粗了点儿。”我的评价,显然让妈妈失望。因此,妈妈制定了套减腰计划。

唉,接下来的日子我可惨啊!早上天刚朦朦亮,陪妈妈去体育中心跑步;晚上妈妈在运动机上锻炼,我在旁帮她数着。最惨的是,这段时间我很少吃到肉。俗话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段时间,妈妈的腰果然小了很多。当她再次穿上那件旗袍,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反正就是两个字“好看”。 假如,你在街上遇到位挺着腰板儿昂着头,身穿件幽雅的旗袍的女人,她,有可能就是我的妈妈。

通过这次妈妈的减腰运动,我深深明白了“苦心人,天不负”的道理。是呀,只要我们全力去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从什么时候起,旗袍就开始摇曳生辉了呢?

是17世纪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吗?但那时,男子女儿都在马上驰骋天下,戎马的豪放潇洒,会有旗袍的精致与典雅吗?

是到了皇太极在紫禁城中统领天下时吗?也许在那时的后宫里,妃嫔格格公主们已开始被华丽而繁复的旗袍环绕着了,宁静而和缓。

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却又是另一种风情。豪门大宅里,一个个娇美雅致的小姐太太的身上,旗袍已完全不同于满清皇室――繁华的大上海,已可以看到高高的开衩和精致的刺绣,还有张扬的团花与华美的盘花扣――有时甚至可以看到旗袍女子手中那杆精致的镂花烟枪或是缀锦羽扇,还有嘴边那抹淡淡的笑。那时,许多地方都能看见旗袍流光溢彩的影子。在大户人家的旗袍,也许就是杭绸缀着恰到好处的典雅的淡淡刺绣,不失大户淑女风范。而当时在大上海中下层的女子,为了不辜负绝代的风华,便学会在旗袍上用艳丽的花朵与极其缤纷的色彩,炽热地灼着你的眼,不由得感受到生命之花的粲然盛开。还有一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棉布与麻布的旗袍,亦诉说着生命的恬淡、朴素,与平和。

忘不了张爱玲那幅着旗袍的老相片。黑白色调中,依旧可以看见她眼中的高贵与睿智;更忘不了的是她那身旗袍,很美,真的很美,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述,只能用心去感受。《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就是穿着无数旗袍,走过了她的花样年华――其实,不仅是走过了半世经典的张曼玉的花样年华,也是旗袍的花样年华!

至今,旗袍在经典永恒的光华中,依旧未老。花样年华,随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而典雅地走过一度度春秋。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旗袍梦,妈妈也不例外。这个暑假的某个晚上,妈妈带回一条粉红色、绸缎的旗袍。这条旗袍做工精致,领口袖口都滚着金边,旗袍右下角还绣着一朵大大的牡丹花呢。

一回到家,妈妈立刻冲进卧室。不一会儿,妈妈穿着旗袍从卧室走了出来。她一边走,一边笑眯眯地问我:“怎么样?”我上下打量了一会,毫不客气地指出:“腰粗了点儿。”我的评价,显然让妈妈失望。因此,妈妈制定了一套减腰计划。

唉,接下来的日子我可惨啊!早上天刚朦朦亮,陪妈妈去体育中心跑步;晚上妈妈在运动机上锻炼,我在一旁帮她数着。最惨的是,这段时间我很少吃到肉。俗话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妈妈的腰果然小了很多。当她再次穿上那件旗袍,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反正就是两个字“好看”。假如,你在街上遇到一位挺着腰板儿昂着头,身穿件幽雅的旗袍的女人,她,有可能就是我的妈妈。

通过这次妈妈的减腰运动,我深深明白了“苦心人,天不负”的道理。是呀,只要我们全力去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宽敞明亮的教室中最核心的位置是三尺讲台,下面是整齐的课桌椅,都坐着端端正正认真听课的同学。讲台上有一位穿旗袍的老师,个子高高的,婷婷玉立,齐耳的短发一丝不乱,戴着眼镜,气质高雅。

这老师便是兰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刚认识她时,是开学前跟着妈妈到学校交“5+1”资料,妈妈领着我来到一间办公室,指着一位穿旗袍的教师说:“这是你的语文老师兰老师。”我恭敬地叫了一声:“兰老师好!”兰老师笑容满面,亲自为我们端茶倒水,非常热情。我觉得兰老师和蔼可亲,刚相识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了几天,正式开学了。我发现:兰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特别吸引人。听兰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啊!抑扬顿挫的朗读,声音优美,娓娓动听,把我们带进了课文中。一篇陌生的课文,经过兰老师的引导,讲解,仿佛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别样世界。

兰老师不但经验丰富,而且非常善解人意。只要是她的午自习,她就会要求我们必须按时进行午休,睡足40分钟,这样才会使下午的学习效率有较大的提高。这对我们这些睡眠不足的同学来说,真是感动万分啊!

短短的两个多月,兰老师像一名辛勤的园丁,更像是我们的妈妈。在我们成长的日子里,呕心沥血,披星戴月。

看!兰老师正在向我们走来,穿着一身优雅的旗袍。

一说起旗袍,我第一反应便是那些娇媚多姿的女子,旧上海最独特的风景。静谧的长款,温婉的连袖,还有那古典精致的手工扣。女子一穿上旗袍,女性特有的妩媚便展现出来,玲珑有致的身材,略施粉黛的玉颊好似一树清婉的梨花,一朵高雅的百合,一株艳红的牡丹。

民国是短暂的,但也是文化与岁月烙印最美的时期,旧民国确乎是一个**的年代,而在这纷乱之中,却有一种雅致古典的美——旗袍。

最开始对旗袍的认识是从那些民国的电视剧、电影中女主角的服饰看来的,当时只是单纯地被这种不同于现在这一年代的服装款式所吸引,那穿着旗袍的女子好像盛开到极致的东京樱花,娇小典雅,含情脉脉。随它而来的,是岁月的模样,还有那独属江南烟雨的浪漫情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怨愁的姑娘。”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我更愿意将那诶女子理解为一位身着青花瓷旗袍的女子,佳人漫步在江南烟雨色中,又让我对那一段风雨缥缈的岁月有了新的理解。

旗袍的妖娆似一朵盛开极致的牡丹,倾国倾城;旗袍的温婉则如出水芙蓉,清新素雅。旗袍上染上勾出精致细腻的线条,婉约天成,线条互相攀附绘出的花,盛开于时光的缝隙中,蓦然呈现出的是一种千年梦境一样沉淀的美。旗袍,来自民国的岁月呼唤。清若莲花,美如玫瑰。穿上旗袍,穿出了中国的古韵和智慧,也穿出了女性特有的美。愿来得佳卿,一着旧色典雅的旗袍,漫步于苍苍竹林中,从浅草中拾得一只香囊,在那幽香中,再品流年的芬芳。

旗袍,它还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中期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至于这种旗袍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得以推广的呢?满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传说,从前镜泊湖畔有个满族渔家姑娘,因为长得脸黑俊俏,心灵手巧,人称她“黑妞儿”。她觉得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打鱼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种连衣带裙多扣拌长衫,既省布合体,又劳动方便。后来,她被选进宫中封为“黑娘娘”,因过不惯官廷生活,穿不惯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从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长衫。皇上认为她擅自改变官廷服饰有罪,就赶她出宫,并一脚踢中她后心而死去。关东满人听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还穿起她剪裁的那种长袍来纪念她。后来,在旗的妇女认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为“旗袍”。说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妇女,都变得十分苗条、俊美,据说那是心灵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帮助她们打扮哩。

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说,但也说明这种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由原始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代汉旗妇女喜爱的线条流畅、贴身合体的流线型旗袍,是经历了多少的漫长演变。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只有满族妇女出嫁时,才穿过脚旗袍,作为出嫁礼服。因为,满族贵族妇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们的旗袍过脚,以便将脚盖住。清世祖入关,迁都北京,旗袍开始在中原流行。清统一中国,也统一全国服饰,男人穿长袍马褂,女人穿旗袍。以后,随着满汉生活的融合,统一,旗袍不仅被汉族妇女吸收,并不断进行革新。特别随着辛亥革命的风云,旗袍迅速在全国普及。从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装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随之变短,身长仅过膝,袖口缩口,滚边变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渐渐变长甚至曳地,两边的权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极窄,以至贴体,更显出女性的曲线。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缩短,而袖子则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几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长马甲时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轻便适体,变成流线型。近年来,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现了后装袖、有肩缝旗袍,暗褶式开衩旗袍、短连袖旗袍、无袖旗袍等等具有当代开放气息的新款式。

汉族妇女为啥喜爱穿旗袍?主要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线条简便,优美大方,所以,有人认为旗袍是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可起到彩云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穿着者的不同需要、爱好,可长可短,可做单旗袍、夹旗袍;也可做衬绒短袍、丝棉旗袍。并且,随着选料不同,可展现出不同风格。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作,可显示出温和、稳重的风韵;选用织锦类衣料制作,可当迎宾、赴宴的华贵眼饰。因此,当中国旗袍在日本、法国等地展销对,很受当地妇女人士欢迎,她们不借重金,争购旗袍,特别是黑丝绒夹金花、篓金花的高档旗袍,最为抢手。总之,旗袍正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美。它不仅成为我国女装的代表,同时也公认为东方传统女装的象征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满族旗人的长袍,宽袍大袖,三百年来没有改变。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世的歌谣,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当时的服装界占有多么显要的地位。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当时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追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国内外通商交流的机会越来频繁,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大量涌入,使得人们选择的范围广了、着装的观念也改变了。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会名门闺秀追赶时髦、享受奢华的生活,在中国历是空前绝后的,她们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骑马、跳舞、打高尔夫球,这也就要求服装更美观、和体。加上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就更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从而符合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

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后来,还出现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无所谓“海派旗袍”了。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逐渐被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行不悖。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服饰上的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了中国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产生于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别于旗女的长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这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女与汉女的着装

作为女性着装的旗袍,与旗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旗人,则是清代对被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满族为主体,融合了汉族与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内。八旗中除清朝皇族爱新觉罗的宗室、觉罗以外,还包括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分别由归附的汉人和蒙古人构成。清初八旗汉军有26万之众,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仅是满族人,还可以是蒙古族或汉族人。这样,把旗袍定义为满族人所穿的服装也就有失准确了。满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擅长渔猎并四处游牧,他们所穿着的袍四面开权,有扣绊束腰带,脱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后来归附于他们的汉人和蒙古人也采用了这种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确立,旗人的袍服有所变化发展,与满洲早期的样式也有所不同,这时旗女所穿的袍可说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国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旗袍,称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装与汉族妇女的两截装束,在清初有着明显差异。

旗袍说明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