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本文共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还不完善,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要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损伤类型和解决办法进行研究,找到切实可行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使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

1、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缺乏了解,个别学生身体患有某些疾病,不适合剧烈活动或某些体育项目,教师没有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但没有区别对待;教学组织管理不严,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进行活动,老师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没有严加管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关节活动不充分,从而容易导致关节肌肉的拉伤;教师课前准备仓促,没有对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进行仔细检查,都会增加学生受伤的几率。

2、学生方面

(1)思想不重视。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对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麻痹大意是造成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在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热身;在运动中急于求成,在技术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自行加大运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生理特点都易造成运动损伤。

(2)技术动作不规范。有些学生课上思想不集中,对技术讲解和示范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不合理,或者动作粗野、用力过猛甚至故意犯规,做一些危险动作,这方面的损伤比例最高。常见于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中。

(3)运动量过大。目前学生的体质普遍较差、功课繁重、锻炼缺乏。如果体育课中运动负荷超过学生可以承担的生理负荷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重,同样极易发生运动损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课是快乐的,这样他们就能自觉积极的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3、客观条件

场地和器械缺陷:运动场地的不平整、不规范和短缺,同时保护措施的不得当;室外体育器材生锈、腐烂,学校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都容易造成学生在活动时发生摔伤等。

恶劣的天气有时也会造成运动损伤:气温过低易引起冻伤;气温过高易引起大量出汗、电解体紊乱、甚至中暑;运动场地光线不足影响运动者的视力也容易造成损伤。

二、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

1、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安全机制,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 首先,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层层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安全机制。其次,体育教师要加强有关学校体育安全的法规、办法、理论的学习。

安排运动损伤知识的理论课学习,加强体育运动的目的性教育,通过体育与健康实践课,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安全隐患,加强学生易伤部位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及时护理,减少受伤痛苦,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

2、重视运动前的热身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避免受伤的关键。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使身体各系统在功能上协调,以便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以确保运动中协调平衡的能力,有效减少缺氧性、失衡性损伤。

3、合理安排运动量及合理组织教学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会引发运动损伤,影响身体发育。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大、中、小相结合,使肌体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恢复。教师安排运动量要以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活动及体重、食欲、睡眠等变化为依据。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因材施教。

教师在体育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对课上的重点、难点和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后,教师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相关的教学组织工作。另外教师要懂一些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如果在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要有一定的应急措施。

4、注意运动过程中保护措施

学生在做一般的`运动时应注意保护好膝、踝、腕部等易受损部位,必要时应该准备护腕、护膝、宽腰带等。在做一些难度大或较激烈的运动时,如在练习体操项目时,首先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还要有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意识,确保把危险降到最底。课程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放松活动,使紧张的肌肉关节松弛下来。

5,改善体育场所的硬件条件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学生体育活动的必备硬件条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伤害事故有直接关系。学校要定期检查体育设施,注意体育设施的保养维修,建立体育设施维修与保养制度,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时刻困扰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我们既要重视又要正视它,要深入的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安全和思想教育,既要提高他们的安全的意识,又要教会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快乐。

大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论文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口号。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的协调指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现代的高校中都开设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课程。开设体育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还能够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出现运动损伤问题。教学中运动损伤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因此对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的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肌肉酸痛:有些人因为平时工作忙,利用放假的几天到健身房进行集中大量的体能训练,充分休息后就会出现相应运动部分肌肉的酸楚、疼痛。同理,如果同学们平时很少运动,只在体育课上集中锻炼的话,就会出现肌肉酸痛、手脚无力等症状。

肌肉拉伤:有些人在平时锻炼比较少的情况下,假期参加攀岩等运动时,很容易由于热身不足、运动过度、用力时姿势不正确造成,表现为拉伤肌肉的疼痛,受伤肢体的功能下降。另外牵拉受伤肌肉时,疼痛会加剧,而外表一般没有改变。

关节扭伤:有些人在爬山时,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扭伤了附在关节外面的肌腱和韧带造成的,比较常见的有踝、膝、腕、腰等关节扭伤,除了局部疼痛外,有时还有红肿。

软组织挫伤:参加足球、篮球等身体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容易由于身体局部受到撞击引起,局部会有红肿或青紫,并伴有疼痛,挤压伤处疼痛会更剧烈。

关节脱位(俗称脱臼):在参加网球等运动项目时,往往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使肩关节的肱骨头从关节腔中脱出,导致关节脱臼不能活动,局部可有肿胀并伴有疼痛、畸形等。

骨折:一般比较少见,多由于突然摔倒或从高处跌下引起,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可为刀割、针刺样疼痛,局部可有肿胀、触痛明显。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疏忽,认识不到位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对课堂上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认识不够。尤其是有些学生运动经验不足,但是好胜心强,急于求成,表现欲望强烈,忽视教师课堂上的要求,按照自己意愿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概率。

还有部分老师课堂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出现运动损伤后,救助措施不当照成二次伤害。

2、行动懒散,准备不充分

体育活动前的准备热身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有准备的从相对安静的状态转入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而有些学生意识不到准备热身活动的重要性,轻视其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更有甚者认为做准备热身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在不进行热身练习的情况下,会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研究表明准备热身不足是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

3、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 18 岁左右,都在成年的左右徘徊,身体、骨骼等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因此对外界的抵抗预防能力还没有达到最强。发育中的骨骼以及身体内的软组织与成年人相比还比较脆弱,突然性的体育运动可能造成软组织挫伤,甚至肌肉的拉伤,更严重一些会导致骨折。现在的大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在家里都会得到特殊的照顾,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因为体重的增加,导致灵活性降低,耐力下降,运动强度稍微大一点就会出现不适,增加了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

4、环境条件,设备落后

有时上课的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同样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例如:在湿滑的场地打球运动,在光线不足,高温条件下进行运动等。运动设备的落后以及损坏,同样会造成运动损伤的产生,例如:在不平的场地上运动,在不牢固的体育器材上进行运动,以及穿不合适的衣服鞋子进行体育运动等等。在环境条件以及设备条件都不满足的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都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预防课堂上运动损伤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高校体育教师积极的做好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措施,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不要逃避,要积极面对认真的总结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足之处,保证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第二次。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不断的提高高校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认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建立在运动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都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不断的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以预防课堂运动损伤为教学练习的第一目的。日常的课堂中加强运动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抓住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不断的总结课堂经验,做到以预防为主的课堂目标。

2、加强学生课堂前的热身练习

体育课堂上的热身是一堂体育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本节体育课能否安全,高质量的完成的关键。认真的完成准备热身练习,可以对容易发生或之前发生过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保护,对身体的.其它部位进行防范。实践证明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都和课前没有认真的热身有关系,课前的热身一定要充分,包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个关节。热身活动结束到正式活动开始之间的间隔不易超过四分钟,在正式活动中若中间间歇时间过长或转换练习项目,都要进行补充热身活动或者专项的准备活动。

3、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要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日常的课堂练习上,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养成科学、系统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实行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增强体质的作用,保证高校大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只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负责认真的完成课堂的每项任务;在课堂之余勤思考、多总结就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减少或者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 . 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J].当代体育科技,(13)。

[2] 杨翔宇 . 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J]. 华东科技大学学报,(12)。

[3] 朱年丰 .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 [J].体育世界(学术版),(11)。

中学体育课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论文

摘要:运动损伤不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甚至对其在学习方面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体育教师、学生自身必须高度重视, 加强安全教育, 避免损伤事故发生。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运动损伤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探究其损伤的原因、部位与时机, 从而, 进一步提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与急救;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访谈中学体育教师、学生, 了解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急救处理、治疗康复和预防等内容, 以便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从而保障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开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需要参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为研究做了准备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 访谈法

通过对大同市5所高级中学的学生、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及其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原因等。

2.3 逻辑分析法

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并进行总结, 提出对策。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性

中学生活泼好动, 却对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欠缺, 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这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体育课教学中,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 从而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得到贯彻。

3.2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与类型

3.2.1 肌肉韧带与皮肤表层部位:肌肉韧带拉伤和皮肤擦伤

常见的拉伤部位是大腿后肌群、腰背肌、小腿三头肌、大腿内收肌群等。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损伤, 大多是由于摔跤、碰撞引起的皮肤表层破裂。

3.2.2 关节部位:关节扭伤和脱臼

在体育活动中常见的是踝关节、膝关节、掌指 (间) 关节和肘关节损伤。脱臼多发生于体操教学时, 学生由于用力不合理, 导致在落地时身体失去重心从而引发脱臼。

3.2.3 骨骼部位:骨折

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骨折, 多为暴力作用下引起的外伤性骨折。例如篮球、足球比赛时, 学生跌倒时膝盖直接撞击于地面引起髌骨骨折, 或者跌倒时用手撑地会导致尺骨、桡骨骨折。

3.2.4 其他:休克、鼻出血等

体育运动中出现休克, 一般是由于运动量过大或天气太热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鼻出血一般都是撞击所致。中学生在进行篮球、足球等身体对抗性强的项目时, 由于动作激烈, 学生无意的动作导致其他学生鼻出血。

3.3 常见的运动损伤诱发原因

3.3.1 思想因素

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主要是预防的意识不足。其普遍具有好胜心强、忘乎所以的特点;部分学生在运动中过程中情绪急燥、急于求成;胆小恐惧、犹豫不决及紧张等这些因素也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3.3.2 教学、训练、比赛环节上的不合理因素

(1)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过程中,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 极易造成损伤。另外, 体育课中如果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或者准备活动与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当, 同样会造成运动损伤。

(2) 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上的组织、实施不当体育教师在组织方法上不合理也是致伤的原因。如训练或学习新动作时, 没有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个别对待原则;让学生在过度疲劳或带伤病的情况下参加训练等都是致伤的原因。

(3) 运动量安排不当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 运动量过大, 这是中学体育运动中损伤的常见原因。在中学体育教学和训练时, 一定要根据其生理特点、承受能力来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3.3.3 客观因素

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维护略显不足。比如, 运动场地不平、跑道过硬;沙坑过硬, 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部分场地缺乏保护设备;运动场地狭窄, 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此外, 天气变化也是导致学生损伤的原因之一。

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

4.1 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4.1.1 强化安全教育

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及时针对学生的损伤状况, 帮助学生分析其产生原因,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服从老师的安排, 统一行动。

4.1.2 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克服机体活动的生理惰性, 为正式练习、训练做好准备。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内容而定, 一定要有专项准备活动, 使准备活动的最后部分与课程基本内容相似。

4.1.3 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中学生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每个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都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

4.2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

4.2.1 肌肉韧带拉伤和关节扭伤

活动过程中, 出现肌肉韧带拉伤或者关节扭伤的24~48h以内, 采取“冷敷”, 可以使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充血, 缓解症状;超过这一时间, 采取“热敷”, 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 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 促进淤血和渗出液吸收。

4.2.2 擦伤

如果擦伤部位较浅, 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 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4.2.3 脱臼

一旦发生脱臼, 应嘱学生保持安静、不要活动, 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4.2.4 骨折

发生骨折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 若有休克必须先抗休克, 再处理骨折。骨折后及时固定可避免断端移动, 防止加重损伤。因此, 未经固定不可随意移动伤员, 尤其是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的伤员。

4.2.5 鼻出血

鼻出血的处理:用拇指和食指在鼻翼外侧压迫数分钟, 同时用口呼吸。额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 便可止血。

4.2.6 休克

一旦有学生休克, 注意伤员的保暖和防暑, 并且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畅通, 昏迷的伤员也可用针刺疗法来治疗, 一定要尽快与医院取得联系。

5 建议

5.1 要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中学体育教师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使其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提高增强体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5.2 增强认真做准备活动的意识

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就要使中学生增强认真做准备活动的意识, 同时体育教师要懂得如何去科学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体育课上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使学生了解预防措施,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5.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消除心理障碍

在学生学习新动作前, 体育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动作的技术原理, 并且使学生知道容易出现的运动损伤, 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会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的细节, 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5.4 加强医务监督

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与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械等诸多因素都与运动损伤有关。所以, 必须加强医务监督, 场地、器械应该及时维修, 禁止学生穿戴不合适的服装上课。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 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李权。体育课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小学管理, (10) :26-27.

[3]段世杰, 周铭共。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4]郭延民, 罗超毅。田径[M].北京: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

[5]贾杰亚。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临床与实践。 (16) .

[6]崔俊臣。大学生体育运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7]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大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措施思考论文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因素

(一)缺少运动损伤知识

目前,许多大学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的不是特别到位,导致学生的运动损伤没有办法避免。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预防运动损伤知识的教授,对学生在运动时发生运动损伤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学生缺少预防体育运动损伤的知识,所以他们在运动之前不懂得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经常发生。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承受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学校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不然一旦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就会对学生造成潜在的伤害。比如,一个在平常不怎么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但是在应对体育测试或者是比赛时,由于好胜心理,选择超出自己身体负荷的体育项目,这会对他的身体造成损害,在运动中非常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只是一种形式,仅仅是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出来,但是并没有运用到实践。所以,为了学生能够安全的进行体育运动,预防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学校一定要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落实到实践,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师因素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面对运动中突发的状况应该如何应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准备活动不充分。充分的准备活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关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他是运动的组织者,如果在运动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容易发生运动事故;第二,教学安排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安排、运动负荷的选择以及是否遵循着教学原则和规律进行教学,这些都是影响运动事故发生的因素。如果在教学时,由于人数过多,场地过小,教师没有合理地安排教学,就会特别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第三,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时,没有责任心,没有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着想,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第四,教学缺少针对性。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能盲目、漫无目的地进行教学。假如有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如果让他完成相对难度大的体育运动,那么就容易对其身体产生伤害。第五,对运动损伤不重视。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产生运动损伤时,有一些教师会视而不见或者是看一眼就走,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这样不仅学生不会意识到危险的重要性,反而会更加放松警惕,在以后的运动中还会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三)学生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安全意识薄弱,而且还不听教师的教导,由于学生自身原因导致运动损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现在的学生都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对于安全问题没有意识。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忽略安全问题,认为不会受伤,这样就会存在运动安全隐患。第二,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因为害怕而不敢运动,或者是在运动的时候紧张,会使肌肉僵硬,运动的时候会肢体不协调,造成运动损伤的几率就会更大。第三,学生对运动技巧掌握不正确。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运动技巧没有掌握到位,也会引发运动损伤。一方面是动作掌握不正确,另一方面是危险动作的操作。

(四)学校的场地器材问题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如果运动场地有石子或是其他障碍物,学生在运动的时候会容易摔倒或者是扭伤。而且近年来,由于场地设施不安全造成的运动损伤事故经常发生,主要是这些器材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安装不牢固等。学校的场地器材不完善是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

(一)加强体育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应该应用到实践。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对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其认识到体育运动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防范。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的渠道,进行宣传活动。例如,可以在学校内设置体育卫生知识、安全知识的宣传栏,还可以定期举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讲座以及安全知识的竞赛等,使学生和教师提高体育安全意识。除此之外,也可以开设一门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知道怎样在运动中防范运动损伤,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师应加强体育安全措施防范

在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应加强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一,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教材认真钻研,积极备课,对有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养成提前准备的好习惯。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对个别的学生,要进行薄弱部位的练习,调整学生的运动负荷。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假如,在学生摔倒的时候,应该告诉学生不可以直臂撑地,要及时低头,将身体团起来,用后背着地,顺势翻滚,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教会他们一些应急的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使其具备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是运动的主体。所以,要求学生在体育运动锻炼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观察教师做的每一个动作,并且严格地按照要求去做,时刻保持着超强的安全意识。在运动之前,一定要适当地做一些准备活动,对一些相对薄弱的地方进行训练,避免在运动时由于训练不到位造成运动损伤。再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运动的项目,不能盲目地、漫无目的地选择,一旦超出了自己身体的`运动负荷,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学生具有安全意识,会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在体育运动中也会时刻注意运动安全。

(四)加强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的建设

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运动安全,所以,学校应该加强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运动环境。建设安全的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校应该及时地对学校运动场地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场地中的设备、器材等定期地进行检查维修,建立一套健全的维修制度,消除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第二,体育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场地、器材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做好教学前的安全工作,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运动事故,减少体育运动中的不安全隐患。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其明白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进行学习和体育锻炼,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校一定要注重运动损伤的防范。综上所述,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主要有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教师的教学形式不正确、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以及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等问题。要想使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就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改善,预防运动损伤的产生。

大学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特点、原因及防护对策论文

一、高校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常见类型

(1)头部损伤。头倒立式、手倒立式、乌鸦式、孔雀起舞式、蝎子式等练习,容易造成头部撞伤和擦伤。(2)颈椎损伤。肩倒立式、犁式、侧犁式、头倒立式、车轮式等动作对颈椎的压力特别大,容易造成颈椎关节错位、甚至颈椎间盘突出。(3)脊椎损伤。脊柱扭动式、门闩式、上轮式、下轮式、鸽王式、弓式、眼镜蛇式、肩倒立式、犁式、侧犁式、头倒立式、车轮式等练习易使脊椎受伤。(4)腰部肌肉扭伤。鱼王式、套索扭转式、风吹树式、三角伸展式、圣哲玛里琪式、腰扭转式等练习易造成腰部肌肉扭伤.(5)腿部肌肉韧带拉伤.前屈式、背部前屈伸展坐式、三角伸展式、束角式、坐角式、扭转前屈伸展坐式、半莲花前屈伸展式、猴王哈努曼式等,这些练习常导致腿部肌肉韧带拉伤。(6)踝关节扭伤.英雄坐式、榻式、莲花坐式、骆驼式、蛙式、束角式、卧英雄式等易造成踝关节扭伤.

二、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特点

(1)疼痛感滞后是瑜伽运动损伤的一项重要特征.

瑜伽虽然是一项有氧运动,但它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剧烈运动。瑜伽伤害造成的疼痛有滞后的特点,往往练习瑜伽之后,隔天才疼痛。因此,受伤之后的练习者也不知道是由于瑜伽而造成的.

(2)一旦练习瑜伽受伤之后检查起来十分的困难.

练习瑜伽如果做不好确实容易出现损伤,瑜伽运动损伤属于软组织受伤,这些伤害多发生于关节、肌肉、韧带以及软骨等,而x光片却很难确定,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受伤者乃至医生的重视.

(3)恢复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三、高校瑜伽教学运动损伤的原因探究

(1)缺乏对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经过走访国内多所高校瑜伽教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缺乏对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是导致其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瑜伽学习的经验,对瑜伽的认知也很浅显,仅限于塑形减肥.学生在练习中盲目攀比,忽视自身的实际能力,急于求成,不遵循瑜伽的练习规律,一味的求新求难,多数学生不了解瑜伽运动损伤的知识及其危害程度,学生在练习中缺乏防护意识导致运动损伤,造成伤痛困扰。这种现象正是源于教师对瑜伽课堂中运动损伤防护意识的匮乏,未能将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实现其作用。因此提高瑜伽教师对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瑜伽发展的必然选择。(2)人体本身因素。人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薄弱,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原理。(3)师生间缺乏沟通。在整个瑜伽教学的过程之中, 有不少学生由于联系错误而出现了身体的不适, 但是不好意思向老师诉说而没有将情况及时汇报给老师,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 学生的身体情况会越来越差,伤痛也会进一步加剧。由此可见,为了减少伤痛给学生所带来的困扰,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4)组织练习方面的原因.1)不按照练习原则进行严格操作.2)存在场地设备、器材和服装上的不合理性。3)练习者身体状态差和气候不佳的因素.

(5)瑜伽体位姿势的错误.1)后弯体位.后弯可以强壮后背部肌群,拉伸体前侧肌肉,同时也能放松胸肌#肋间肌# 筋膜,打开胸腔,强化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但后弯练习中容易出现腰椎疼痛#后背肌肉痉挛等.如果练习者不注意脊柱的纵向伸展,直接折叠腰椎,或者核心力量不够,则会将身体重量完全压迫到腰椎上.2)前屈体位。前屈可以拉伸脊柱以及下肢后群的肌肉#跟腱,对肝、肾、胰腺和胃肠等腹内器官有按摩作用,但有的练习者使用爆迫力和反弹力,过度前屈导致腘绳肌拉伤.3)扭转体位.瑜伽扭转体位能滋养脊柱周围神经,充分伸展和按摩连接椎骨的肌肉和韧带,增加脊柱弹性,但扭转过程中,如果练习者躯干活动受限,身体会出现代偿性动作,造成颈椎、肩带部位的拉伤,脊柱的扭转应该先从腹部开始,腹肌用力,然后过度到胸部、颈部,核心力量可以有效的固定脊柱,保持身体平衡性和稳定性,防止脊柱因为扭转强度过大而出现弯曲,导致脊柱受伤.4)倒立体位.

倒立体位练习可滋养脑垂体、松果体,加强脑部氧供#血供,改善人体内脏下垂及淤气、淤血的状况,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等.但练习过程中容易因为肩带、上肢肌肉无力以及肩关节伸展性不足,造成颈椎代偿用力或由于肩背部肌群力量弱,紧张,身体失去平衡导致颈椎受伤.

四、高校对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防护策略

(1)深化认识加强防护.从主观意愿出发,提高师生对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认识,明确其危害性.任课教师在瑜伽教学中要采用预防措施,练习时加强保护,在每个动作练习时都要告知注意事项.在教学大纲中要加入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在瑜伽教室、黑板或宣传栏里介绍瑜伽损伤的危害性及防护知识,定期开展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讲座,设置瑜伽教学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宣传瑜伽运动练习的注意事项、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等知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师生间统一认识,明确开展瑜伽运动损伤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要有信心与耐心。操之过急地练习瑜伽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而且还会加大心理的负担,因此,循序渐进的练习会让你收获更多。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通常情况下, 由于瑜伽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练瑜伽者只要跟随教师循序渐进地练习就能够得到身心的.释放和明显的进步,是不会对身体带来任何伤害的。

(4)了解不适宜练习瑜伽的人群。 瑜伽并不像慢跑等传统锻炼手段那样适合所有学生。专家认为有 4 类人群不适宜练习瑜伽: 第 1类。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造成撕脱性骨折或压骨折。第 2 类,神经疾病患者,容易压迫到神经,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第 3 类,椎间盘突出患者。第 4 类,关节组织疾病患者。这类患者一旦在瑜伽练习中受伤则很可能极其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避免出现损伤。

(5)明确自身练习瑜伽的目标。不同的瑜伽层次,侧重的难点和重点存在不同。因此,对于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练习的目的。有些人是为了减肥、治病,有些人是为了减轻精神压力,在瑜伽中追求平静。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只是盲目赶潮流,这样就会增加损伤的几率.

(6)增加对易拉伤肌肉和韧带的训练.鉴于人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弱点,为有效预防身体损伤,应针对易拉伤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多加强练习,多进行一些拉伸的动作训练,增强柔韧性。

五、结论与建议

瑜伽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瑜伽虽然看似柔缓,但一些体式强度较大,如果掉以轻心,或者练习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关节、脊柱损伤等,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同时也制约了瑜伽的发展。为了预防瑜伽运动损伤,学生应该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正确的练习方式,加强身体素质练习,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训练中保持专注; 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将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并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最大限度的规避练习中的运动损伤,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华。论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4):468-469.

[2] 刘晶,宋乐。瑜伽伤害大众健身市场的盲点[J].安徽体育科技,(10)。

运动损伤体育教学论文

1、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成因

(1)教师对于运动器械的介绍不清楚,功能介绍模糊。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运动器械辅助教学。而不同的运动器械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使用方法,这些运动器械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使用要求。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紧张,大多情况下教师对于这些器械的使用方法只是简单的一句带过,导致学生在使用器械的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

(2)任课老师对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忽多忽少。体育运动讲求循序渐进,切不可一蹴而就。运动量安排不当,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是在体育教学、运动中特别是在专项训练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田径训练课上,这节课只是简单的将技术要领和规则规范介绍给学生而下一节课突然增大运动量。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十分容易给机体带来损伤。这种现象在体能测试中的800米和1000米测试中尤为突出,往往为了完成测试一些老师在原本少量运动量基础上突然将运动量加大,从而使学生由于身体承受不住而造成运动损伤。

(3)体育课堂只重视实践教学,忽视了运动保健等“软知识”的教授。大多数体育老师将授课的重心放在了实践教学之中,重点提高学生对于动作和规则的掌握情况而对于运动保健等体育运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避之不谈。运动保健的知识对于有效的自我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缺之不得。缺少了教授运动保健知识的环节就会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或者造成了运动损伤之后不能及时处理进而发展为二次损伤。长期恶性循环下去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教师对动作要领的讲解不透彻,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以羽毛球教学为例,由于羽毛球的要求手上动作和脚下步伐的高度协调,因此对于技术要领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体育课堂上由于教授对象的数量过多,老师不能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羽毛球的发球、接球手上动作和脚下步伐的特点,只知道一味的使大力,迈大步。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在接球或者发球过程中造成手部肌肉的拉伤以及因为步伐调整错误而引起脚踝扭伤,关节错位。

2、体育教学过程中避免运动损伤产生的解决途径

2.1、从学生自身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培养耐心听讲,认真观察动作示范的习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养成能够静下心来听老师讲看老师做的良好习惯。在遇到不清楚或者对于某个技术动作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切勿急于实践,在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之前要认真的询问老师,把不清楚的技术动作和不理解的技术要领搞明白。

(2)要不断的熟练技术动作,弄清规则规定。从了解到熟练的掌握一项运动是需要时间和不断练习的,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动作,但是真正实践起来还差很多。所以,在真正的参加体育运动之前一定要把所学到的技术要领反复在心里回放并且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练习。这样当投入运动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心应手,有效地避免因为对于动作的不熟悉而造成紧张,进而产生运动损伤的情况的发生。

(3)重视热身运动,严格按要求执行。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热身,“该蹲的时候要蹲下,该跳的时候要跳起”摒弃原有的应付了事的错误习惯,可以极大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2、从教师教学过程中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

(1)细致讲解每一种运动器械。教师在运用器械辅助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详细的向学生讲明器械的原理,器械的结构构造还有器械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并且能够学会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比如在使用臂力扩推器来锻炼学生的臂力时,要详细的讲明臂力扩推器的组成原件,以及作用效果,告诉学生不能突然发力或者突然收力,这样很容易造成手上肌肉的损伤。这样详细的介绍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还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安排运动量,为学生量身打造运动“食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将运动量合理的`分配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的运动量循序渐进不会出现忽多忽少的现象。而且,老师还要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为他们打造不同的运动计划,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同学要适当的放松要求,而对于体质较好的同学则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条件下适当的增加运动量,进一步使身体得到锻炼,这种因人而异的运动“食谱”可以很好的帮助解决因为运动量不合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的发生。

(3)增强运动保健知识的重视程度。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更加的重视运动保健知识的介绍,同时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会学生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可以在每堂课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地向学生灌输运动保健的知识,并且要培养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自我防护的意识。为了考核学生对于运动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大可以在课堂上随机开展运动保健知识小测试,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也能让学生真正的重视起运动保健知识,不至于只是走马观花,过后就忘。

3、结语

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要不厌其烦的找到每一类损伤的源头所在,并且对症下药,寻求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为学生的体育课堂营造安全的大环境。

体育教学常见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的状况,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和处理,不仅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还会给教师教学工作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做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一、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在我校的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一共有80例,其中男生68例,女生12例。

2.研究方法。文献法:在我校的图书馆或者在网上查阅有关于运动损伤原理、运动方法等相关资料,并对学生的运动损伤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论证。逻辑法:对我校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数量以及具体的损伤情况进行汇总,并分析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统计法:利用电脑对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过程以及部位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将有效的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

3.调查结果。通过对我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造成运动损伤的有30例,由于技术操作缺乏规范性造成运动损伤的有25例,由于身体疲惫造成运动损伤的有15例,而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有10例。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缺乏充足的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对运动前准备活动的重视,在运动中产生肌肉僵硬、身体难以协调、甚至是运动损伤的状况时有发生,不仅给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对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技术动作不规范。从上图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学生在进行技术操作上缺乏规范性,造成运动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师教导学生新的动作时,由于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缺乏规范化的操作,不得要领,因此时常会发生意外事故,给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3)身体疲惫。有些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疲惫时还要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造成自身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也非常常见,不仅不利于自身身体机能的恢复,而且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构建

1.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例如,教师在开展诸如足球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足球作为一项具有危险性和激烈的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在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身体接触,时常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的状况,甚至非常容易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而且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尽量减少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当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安全急救和保护措施的教授,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教育,让学生在尽情娱乐的同时,能够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2.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需要去完成,一方面是要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健身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满足学生在校期间保持身体状态的需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未来的定向,引导学生了解终生锻炼的重要性,并且满足学生对于终生锻炼的需要,向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然后通过教学来使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的相关技能,最终完成一个短期对长期的接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的状况,甚至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对我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甚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一些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冬冬.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吴松翠.高职体育系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蒙慧峰.浅析体育教学中学会预防处理及应对运动创伤[J].商情,2013

[4]陈燕.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摘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常见类型以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预防对策: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学生课堂前的热身练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口号。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的协调指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现代的高校中都开设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课程。开设体育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还能够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出现运动损伤问题。教学中运动损伤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因此对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的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肌肉酸痛:有些人因为平时工作忙,利用放假的几天到健身房进行集中大量的体能训练,充分休息后就会出现相应运动部分肌肉的酸楚、疼痛。同理,如果同学们平时很少运动,只在体育课上集中锻炼的话,就会出现肌肉酸痛、手脚无力等症状。肌肉拉伤:有些人在平时锻炼比较少的情况下,假期参加攀岩等运动时,很容易由于热身不足、运动过度、用力时姿势不正确造成,表现为拉伤肌肉的疼痛,受伤肢体的功能下降。另外牵拉受伤肌肉时,疼痛会加剧,而外表一般没有改变。关节扭伤:有些人在爬山时,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扭伤了附在关节外面的肌腱和韧带造成的,比较常见的有踝、膝、腕、腰等关节扭伤,除了局部疼痛外,有时还有红肿。软组织挫伤:参加足球、篮球等身体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容易由于身体局部受到撞击引起,局部会有红肿或青紫,并伴有疼痛,挤压伤处疼痛会更剧烈。关节脱位(俗称脱臼):在参加网球等运动项目时,往往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使肩关节的肱骨头从关节腔中脱出,导致关节脱臼不能活动,局部可有肿胀并伴有疼痛、畸形等。骨折:一般比较少见,多由于突然摔倒或从高处跌下引起,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可为刀割、针刺样疼痛,局部可有肿胀、触痛明显。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疏忽,认识不到位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对课堂上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认识不够。尤其是有些学生运动经验不足,但是好胜心强,急于求成,表现欲望强烈,忽视教师课堂上的要求,按照自己意愿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概率。还有部分老师课堂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出现运动损伤后,救助措施不当照成二次伤害。

2、行动懒散,准备不充分

体育活动前的准备热身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有准备的从相对安静的状态转入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而有些学生意识不到准备热身活动的重要性,轻视其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更有甚者认为做准备热身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在不进行热身练习的情况下,会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研究表明准备热身不足是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

3、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18岁左右,都在成年的左右徘徊,身体、骨骼等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因此对外界的抵抗预防能力还没有达到最强。发育中的骨骼以及身体内的软组织与成年人相比还比较脆弱,突然性的体育运动可能造成软组织挫伤,甚至肌肉的拉伤,更严重一些会导致骨折。现在的大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在家里都会得到特殊的照顾,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因为体重的增加,导致灵活性降低,耐力下降,运动强度稍微大一点就会出现不适,增加了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

4、环境条件,设备落后

有时上课的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同样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例如:在湿滑的场地打球运动,在光线不足,高温条件下进行运动等。运动设备的落后以及损坏,同样会造成运动损伤的产生,例如:在不平的场地上运动,在不牢固的体育器材上进行运动,以及穿不合适的衣服鞋子进行体育运动等等。在环境条件以及设备条件都不满足的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都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预防课堂上运动损伤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高校体育教师积极的做好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措施,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不要逃避,要积极面对认真的总结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足之处,保证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第二次。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不断的提高高校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认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建立在运动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都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不断的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以预防课堂运动损伤为教学练习的第一目的。日常的课堂中加强运动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抓住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不断的总结课堂经验,做到以预防为主的课堂目标。

2、加强学生课堂前的热身练习

体育课堂上的热身是一堂体育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本节体育课能否安全,高质量的完成的关键。认真的完成准备热身练习,可以对容易发生或之前发生过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保护,对身体的其它部位进行防范。实践证明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都和课前没有认真的热身有关系,课前的热身一定要充分,包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个关节。热身活动结束到正式活动开始之间的间隔不易超过四分钟,在正式活动中若中间间歇时间过长或转换练习项目,都要进行补充热身活动或者专项的准备活动。

3、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要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日常的课堂练习上,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养成科学、系统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实行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增强体质的作用,保证高校大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只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负责认真的完成课堂的每项任务;在课堂之余勤思考、多总结就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减少或者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13).

[2]杨翔宇.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华东科技大学学报,(12).

[3]朱年丰.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11).

体育课堂上的热身是一堂体育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本节体育课能否安全,高质量的完成的关键。认真的完成准备热身练习,可以对容易发生或之前发生过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保护,对身体的其它部位进行防范。实践证明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都和课前没有认真的热身有关系,课前的热身一定要充分,包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个关节。热身活动结束到正式活动开始之间的间隔不易超过四分钟,在正式活动中若中间间歇时间过长或转换练习项目,都要进行补充热身活动或者专项的准备活动。

3、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要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日常的课堂练习上,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养成科学、系统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实行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增强体质的作用,保证高校大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只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负责认真的完成课堂的每项任务;在课堂之余勤思考、多总结就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减少或者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0(13).

[2]杨翔宇.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华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12).

[3]朱年丰.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

1.1 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及距骨三骨构成,是由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及胫骨下关节面共同组成踝穴,距骨置于踝穴中,外踝较内踝窄而长,并稍向后,距骨的关节面前窄后宽,背伸时较宽的距鞍进入踝穴,故此时关节较稳定,跖屈时,因距鞍较窄部置于踝穴,所以,此时踝关节稍微松动,如果踝关节受到外旋和足内收,内翻外作用力时,就极易引起损伤。

1.2 膝关节损伤

膝部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及腓骨组成。膝关节是位于全身最长的两根骨杠杆之间,周围的肌力薄弱,在运动中关节幅度大,承受力重,所以在运动中极易受伤。以起跳和落地瞬间对膝关节伤害最大。在助跑最后一步为了加快着板动作,采用像跑时那样的“扒地”动作,此时,膝关节与地面的夹角为175°~178°,而落地瞬间扭转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股四头肌与髌骨束维持,髌骨被股四头肌紧紧压在股骨髌面上,如果膝关节剧烈地在半蹲位做屈伸扭转活动,就会加重髌骨的负担,使它受到更大的牵拉、摩擦、扭转,从而加大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1.3 腰部损伤

跳远运动中经常出现的较大幅度的屈伸运动,都是以腰部为枢纽带动肢体来实现的,如跳远运动中“挺身式”进入腾空步后,摆动腿的大腿随即积极下放,小腿由前向后下呈弧形摆动,髋关节伸展,两臂向下后上方摆动,这时起跳腿应向摆动腿靠拢,臀部前移,胸、腰稍向前挺,形成展体挺身的姿势,腰部往往由屈到充分伸展,如果运动中动作不合理、骶棘肌力量不足便会引起腰部、骶髂部肌肉筋膜或韧带撕裂,椎间关节失衡损伤,所以各种暴力均可使关节、韧带及腰椎间盘损伤。

1.4 自身因素分析

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协调;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均可造成运动损伤。

2 预防措施

2.1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单单为了提高体温和肌肉弹性,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人体惰性,确保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加强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减少肌肉活动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促进关节囊内滑液的分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因此训练和比赛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2.2 养成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疲劳现状,不要加重局部负荷而导致运动损伤。另外,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养成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

2.3 合理安排训练

合理安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同时要注意对运动员的身体训练。身体能量是基础、预防是关键,适宜的身体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技术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降低运动员损伤的风险,为此训练方法要科学,运动量要合理。若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会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还会造成运动损伤。

2.4 良好的场地器材及运动设施

适宜的场地设备,较好的场地器材不仅为运动训练和比赛创造了有力条件,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另外,对运动员服装和鞋必须严格要求,其中跑鞋也是运动员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不适宜的跑鞋会导致姿势不正确,肌肉、关节功能障碍,所以运动鞋大小要适宜。还要考虑场地的硬度、弹性,地面是否平坦,沙坑有无杂物和松软度等外界因素,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小结

跳远运动项目是高速度、高展度的极限运动,这就决定了从事该项运动的人易受到损伤的危险,为此教练员、运动员在不断改进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几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德海。对我国优秀跳远、三级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47-50.

[2] 宗春林。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00-102.

[3] 蔡 彬。跳远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J].成才之路,2011,30:70-71.

[4] 王江红。中学生跳远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和实验性研究[J].考试周刊,,47:87.

篮球运动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篮球教学在各个学校的开展也十分广泛。但篮球运动是一项结合弹跳、奔跑、撞击以及投射的综合运动,在篮球运动中往往会发生激烈的身体碰撞,从而引发一些运动损伤。

一、篮球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教师安全指导做不到位

学生时代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篮球场和足球场上,这也是富有朝气的代表。但学生的知识认知还不全面,同时身体也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十分容易受伤,而这些运动损伤很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健康成长。所以,教师的正确科学的指导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本职就是教导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出一份力。但很多教师在篮球教学时却未做到科学正确的指导,只是简单的讲解篮球运动中的技巧,对于学生在运动的注意事项讲解不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正是因为教师的安全指导做不到位,才增加了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2、教学设备的配备及检修不充分

学校的很大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全健康快乐生活学习的场所。所以,保障学生的健康生活是每一个学校的责任。但很多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却不够好,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教学,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注却不够,把教育经费基本用在成绩教学中,对于学生运动场地的的建设的投入过少。正是这一原因,学生的运动场所十分简陋,运动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安全培训工作做的很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安全指导工作做的不够,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对于校园安全隐患的忽略也导致学生的运动损伤可能性增大。3、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一个人的安全问题更多的在于自己的安全意识的薄弱。有着很强的安全意识的学生在运动时就会很自然的考虑到安全,因此在运动中会考虑到运动负荷,自己能否承受,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从而避免。但在现如今的`学生中,安全意识十分薄弱,由于缺乏专业的安全指导,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有这样一定的危险性,但学生本身却未注意到。以至于学生在篮球运动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超负荷的动作,落地后不及时缓冲,渐渐的膝盖磨损过大,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也是篮球教学时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篮球教学时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在篮球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校及时对运动设备更新与检修

篮球教学作为大多数学校必备的体育教学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在校园建设时要注重篮球项目设备的完善。在篮球运动中,学生的弹跳十分的多,由于从空中跳落对于学生的膝盖磨损很严重,只有通过缓冲才能减少这样的损伤,但在各个学校中的篮球场地大多是水泥地,没有弹性,学生降落时对于膝盖的损伤时巨大的,长久一来学生的腿受伤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时,学校可以加大学校篮球场地的经费投入,多建设室内篮球场地,铺设木地板以此增加场地的弹性减损伤。同时对于篮球场地的篮筐也要定期检修,以此解决隐患。想要减少篮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

2、教师积极科学指导学生安全运动

教师的科学指导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在教师的正确科学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安全的完成相应动作技术,如果没有正确的技术,在打篮球时就很有可能出现意外从而受伤。篮球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选拔才成为教师的,他们的动作才具有规范性,规范的动作技术就会在运动中把危险降到最低。例如,教师在讲解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时,就要告诉学生在降落时双腿弯曲缓冲,使得膝盖得到保护。同时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把学生的各个部位预热起来这样运动时,就可以变得灵活,避免受伤。通过这样的安全指导,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

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

在篮球教学时,想要降低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只有让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学生在运动时才会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即使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说到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打球时也不会注意,继续犯错误,所以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起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解在篮球运动中不注意安全从而引起的受伤,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在篮球运动中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的开展体育安全教学月,对教师进行更加全面的安全培训,在校园中积极的开展安全意识宣传,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在篮球运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这样就可以在篮球教学时很大程度的减少运动损伤。

三、总结

篮球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的常见,通过篮球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篮球运动是一项激励的身体碰撞运动,在篮球教学时,教师要教授正确规范的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运动损伤,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享受到真正的快乐,让学生在享受篮球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健康茁长地成长。(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尚志强.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03)

[2]荣霁,刘排.论篮球运动“大众化”发展趋势对体育院校篮球课程建设的影响[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

[3]唐启臣.试论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且以腿法见长,例如:跆拳道运动中的横踢、前踢、后踢以及后旋踢等技术动作均以腿法的踢击为主,在完成上述动作的过程中,下肢部位,尤其是下肢部位中起支撑作用的膝关节,所要承受的负荷量就比较大,使用频率也比较高,再加上膝关节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其整体稳定性较低,以至于膝关节成为了跆拳道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而如果在跆拳道运动训练中忽略了膝关节损伤的问题,疏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膝关节损伤的问题出现之后或者比较严重之后才进行干预,不但很难起到理想的干预效果,往往还会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本文就针对跆拳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基于此探讨了跆拳道运动中常见膝关节损伤的预防策略,以期能够借此加深对跆拳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认识,降低跆拳道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