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教学状况及改革创新对策论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计算机教学状况及改革创新对策论文,本文共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计算机教学状况及改革创新对策论文

浅析计算机教学状况及改革创新对策论文

1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教育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整个教学任务,重教轻学的思想难以根除。学生不能够发挥主体作用,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主要表现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单一,范围狭隘,内容固定。高校计算机教育应当更加倾向于向大众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改革和创新问题,这也是一些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2计算机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计算机教学应当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面对专业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的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2.1创新教学方法

2.1.1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课程中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信息社会和计算机之间有整体的认识。在选择范例进行教学时,应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2.1.2教师演示法

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非常强,教师要做好演示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对实验室及实验教材建设,建立多媒体教学机房,课前做好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将讲解、演示和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2.1.3模拟训练法

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及合作。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具体的操练,进行反复练习,牢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及实际应用。

2.1.4问题探究法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因此,教师要注意构建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问题和提供相关资料之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假设、探索和验证以及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2.1.5层次化教学法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应该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摸底考试,将成绩或者知识结构相似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层次中,分层设计教学。找出重要知识点,并作为基点,对教学内容做好梯度安排,对知识及能力的要求也分出层次,进行针对性教学。

2.2创新计算机教学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互动式教学。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教学网站,使得教与学达到一种网络上的互动。在网络教学的平台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辅导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灵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校园网络平台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巨大帮助,也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3结语

对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来说,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教学重点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与时俱进,成为新世纪的主潮。

刍议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论文

计算机应用软件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教学,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常见的问题,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就系统论述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的途经与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加快,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也逐渐普及起来,本文主要阐述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的手段与途经。

1 建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陈规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填鸭式地把书本理论知识“硬塞”到学生脑子里,“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根本不管不问学生的掌握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亟待要求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为核心、各种教学资源协调配合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讲教材知识点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思考、讨论、调动大家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感知器官,通过发问启迪学生,再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比如:讲到《程序设计概述》时,教师要提前制作好课件、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把程序设计方法用小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获得到美妙的视听体验。接着教师以几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的方式集体讨论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通过每一位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得出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步骤及操作要领。最后再由教师纠正学生理解不到位、不全面的地方,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和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缺陷,学生们真正扮演课堂主人公的角色;又如:在讲《excel表格格式化》时,教师可将没有格式化的表格和格式化好的表格进行对照,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先引入一个简单的已格式化好的表格作为第一个任务,让学生尝试去做,他们只需要参考教材便能完成,以此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继续探索;在讲到《word文档的应用》一节课时,教师应当直接安排上机调试,让学生自己探讨怎样用文档写作,怎样选择字体大小、颜色、格式、页边距和页脚等,学生们通过书上论述和文档里的按钮提示很快便会自行操作完成。

2 教师创设适当的计算机文化情境,提高课堂学术氛围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专业性非常强、知识点概念较为抽象,这往往造成学生因开始接触新内容无法尽快理解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给学生讲故事、做巧妙比喻,使大家积极响应课堂教学。

例如讲到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这堂课时,教师先不介绍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窗口的组成、基本操作等理论知识,这会让他们非常难理解,影响课堂进度。教师先讲比尔盖茨创立微软的励志故事:盖茨从小对技术感兴趣,并决定要为改造笨重的计算机设备而努力,他大学肄业后就成立了软件工作室,研究开发计算机前沿技术,最后终于推出Windows系列版本的操作系统,他也成为世界首富。讲完后学生们就知道今天使用的WindowsXP或 Windows7操作系统就是微软公司开发出来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应用的,不但能培养大家的科学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直接导入正课的学习,激发大家学习的激情;又如:学习《文件夹》时,教师新建三个文件夹并分别这样命名:“我叫文件夹”、“我也是文件夹”、“我是分类管理文件的”,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再单纯记忆教材描述的文件夹作用了,直接就能理解其用途;同样,学习《文件夹复制》时,学生要知道怎样分门别类地准确分类、复制,教师应把一个文件夹重命名为一学生的名字,另一个写上其所在班级,这样大家就知道了,应该把写名字的文件夹复制到班级里面,作为子文件夹,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教学,显得课堂更加人性化,学生易于接受。

3 教师要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要侧重于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现在该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的弊端,缺乏完整地上机操作,这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学生将来毕业后用不上已学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在每节理论课后都跟着开展一节上机操作课,方能逐步提高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比如说,学习《算法导论》这堂课,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概念、算法概念、书写要领和单链表、双链表的复制、删除操作等基本算法后,让学生立刻去机房调试自己写的算法,学生在VB环境下才能清楚地看到机器提醒的算法程序的遗漏之处,经修改校正,保证常用算法的准确,在学生不断改进算法的途中, 更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多媒体制作》时,教师应事先设计奥运福娃的flash动画,这样学生们肯定好奇是怎样制作的,从而引领学生仔细学习制作过程,激发其亲自尝试实践的热情;在讲《计算机原理结构》时,教师要让学生们去机房熟悉、认识各种设备名称,并把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相当于人的手、脚、眼,CPU相当于人的大脑,输出设备相当于人的嘴巴等,学生们实际操作计算机时,就会深刻体验到计算机的结构功能特征。

4 结语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学步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培养同行业的优秀、合格人才。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探讨论文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认识,以确保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例如,在教材的第二章“算法的初步”中,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加入了计算机的相关内容,部分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由专业计算机教师进行讲解.而实际上,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说明算法的实现包括了多个环节和步骤,而前后两个步骤之间必须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学生必须充分理解,虽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部分简单的步骤省略,但是如果要将算法程序放到计算机上运行,则必须保证步骤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出发,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而不能一味对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进行讲解.

2完善教学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和完善,加强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从目前来看,在高中数学中,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畏惧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目前来看,在高中数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其中情境教学是最为常用,同时也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和问题,从而方便其进行理解和体会,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对函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教学时,关于函数的最值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烟花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在制作烟花的过程中,人们都期望烟花的燃放可以达到最大值,那么,烟花弹在距离地面何种高度爆炸,何时爆炸,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高度(h)与时间(t)存在怎样的关系,又如何对这种关系进行确定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中,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根本,自身更多的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提出相应的课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了解课题的内涵,然后在课堂上就自身的见解和认识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及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探索活动,使得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激发其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指数函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指数函数的相关概念,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过,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讨论的时间进行控制,留出一定的讲解和联系时间,以免影响教学进度.

4强化引导教学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其探索能力的提高.数学课程学习的核心和精髓,在于不懈的探究和求索,高中数学处于基础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过渡阶段,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对于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其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提高其探索能力;其次,应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索活动,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针对特定的客体进行分工协作;然后,教师应该确立不断探索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示范,使得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5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新课标的出现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动以及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1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己任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才会拥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在完成电子电工教学任务的同时,成立专业的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同时,建立自己学习这门学科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外小组让学生简单操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业,比如声控灯、门铃、双联等,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走向创造性。在课外教学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到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面对活动中出现的故障,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积极找寻故障的真正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多去读书看报,了解电子电工发展的最新趋势,开阔学生的视野,明确自己学习电子电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多鼓励学生从自己家庭中的小家电入手,积极探索出简单的一些维修技巧,从而积累最丰富的电子电工维修经验,让学生在维修家电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乐趣,并让学生之间积极沟通和交流,获取知识和经验,保持学生学习电子电工的兴趣和信心。

1.2 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电子电工课堂中,教师要花较多的篇幅、精力来讲解很宏观或者是很微观的电子电工的形成过程。即使花了很多的课时来讲解,学生可能仍然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在电子电工的教学中引入实物教学和多媒体空间影像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了解电子电工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的仿真运用可以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也让电子电工学生在空间思维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电子电工的文化理论、内涵,这样既调动起了教师教学的激情,也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组织模式上,积极实现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模式,突破单一制的整班授课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因材施教,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小组为一个基本单位,分派代表轮流回答教师的问题,鼓励电子电工的学生大胆提问,面对学生有分歧的地方,由专业教师启发诱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1.3 加强学生的作业环节并严格考试纪律

电子电工教学中的作业也是该课程比较重要的环节,电子电工学生画电路图、计算路线结果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中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严谨的态度,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算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目前的作业正是通向未来工程计算和科研、创新设计的最基本的训练内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考试成绩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标准,电子电工的模拟考试不能以把学生考倒为目的,而是既要充分考虑到整体的知识结构,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试中,要严肃考场纪律,让学生的考试成绩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力和电子电工的整体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由于电子电工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电子电工的实验课程也应该单独考核。

2 结束语

电子电工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手段,真正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努力加强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应用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该文通过分析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精选适合学生的教材、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评价方式等策略,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对各类应用软件的综合运用和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软件更新速度愈来愈迅猛,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质疑,在应用软件教学中常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教材内容的不适性和滞后性

目前,应用软件课程的教材主要有2种,传统型侧重理论,内容较为系统,但略枯燥,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较少,不能很好掌握软件的操作;另一种则侧重实践操作[1],教材内容以案例为主,缺乏基本理论的分析,导致学生应用软件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按流程操作。教材的不适性势必影响学习效果。此外,应用软件更新很快,每隔几个月便会出现新版本,例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从以前的7.0版到最新的CC版,界面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材几年不变,内容陈旧,远落后于软件的更新,教材的滞后性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传统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常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步完成学习的步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影响了教学效果。

1.2.1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多数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到企业或用人单位工作的经历,对应用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缺乏了解,因而难以在教学中对软件的功能有针对性地结合今后的工作岗位加以全面的介绍。

②教学安排欠合理,受计算机实训室的限制,实践课时常安排不足,使学生有效的实践机会较少。

1.2.2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①由于各地初中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学生入学时个体差异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紧张的教学任务之下,老师很难兼顾所有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教学深度不够,基础不好的学生则难以理解,在课堂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②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主动请教和课后主动复习的情况较少;部分学生将完成作业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一旦任务变换就不会操作,缺乏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能力。

2.1精选合适的教材

精选合适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应选用前沿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材。首先,所用教材选用的软件要有行业普遍性,且版本较新,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胜任相关工作。例如,图片处理软件不仅有图像处理,还有绘图,目前该领域中相关行业缺少的是能对图像进行艺术创造再加工的、有独创性思维的设计人员[2],而不仅仅是技术人员。因此,教学内容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创新,引导个性化设计,实现知识的提升。没有合适教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建议选择试图把所有功能都讲清楚的`教材,以免学习时缺乏重点,反而失去学好的信心。其次,教材内容应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在操作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将两者有机结合,既突出了实践,又重视了理论,激发了学生学习时的操作兴趣。比如,选择图片处理的教材,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满足他们在生活及今后工作中的需求,以学生感兴趣的数码照片后期的修饰、美化等内容为切入点,选择着重讲授图像修复和后期调整方法的内容,尽量在解决实例过程中理解软件的功能。

2.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着重讲解教材知识,教学方法单一。随着软件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软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3],“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程度,灵活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PBL教学法等。

2.2.1任务教学法

在应用软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后,精选一些新知识充实和完善内容,然后安排教学任务。教师在设计相关任务后,要借助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告知学生在解决任务时如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通过相关资料搜集,完成工作任务[4]。同时,在安排任务时要具有长远眼光,多浏览最新文献,将优秀作品引入到教学中,多为学生安排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任务。例如让学生借助Photoshop技术进行社团海报、班级宣传平面设计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只有当学生基础知识和相关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此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2.2目标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应用软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2.3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设计真实的工作任务,将学习内容安排到复杂、有意义的工作情景之中,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合作来完成任务,从而学习隐含在工作任务中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施时,由教师根据课标提出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与任务相关的知识,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方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运用探索法和发现法自主构建新知识,自觉掌握新技能的能力[5]。如指导学生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结合实际,以需求为切入点设计社团活动海报,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教师指导,学习整体排版、图片编辑等知识,循序渐进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技能。也可以布置“设计电子宣传海报”作品任务,让学生根据不同社团的特点,自主命题,展现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2.3强化实践教学活动

2.3.1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实践操作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如在Coreldraw课程的综合训练中,以卫生宣传画制作为任务,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卫生部门制作的此类宣传画,让学生了解该主题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然后让学生自己构思创作方案,接着下达制作任务,让学生制作宣传画成品,将自己的构思展现出来,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将好的作品予以展示,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将知识点的讲解贯穿到实例中,理论实践不脱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操作,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持续提升操作技能和理论认识,着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2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根据学校的社团开展情况,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平台和实践机会,比如指导学生自主制作作品,完善后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活动。如组织FLASH动画比赛、PPT制作大赛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竞赛活动对学生都是极好的实践锻炼机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提升学生软件应用的操作技巧。

2.4改革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结束后,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检验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帮助学生巩固操作技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卷面考核,而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态度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对一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比赛、资格考试等,挖掘和展现学生更多的潜能,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总之,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必须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软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广君.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思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2):144-145,150.

[2]余远光.现代教学手段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17):172-173.

[3]孙铁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与财富,(10):309-309.

[4]何灿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略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7):94-95.

[5]谢承旺.计算机教学效果的三层回声网络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68-172.

计算机教学下创新教育论文

1创新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1.1实践性与高度参与性

这一特征针对的是学生与学习过程的相互联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十分尽职的,在课堂上,他们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学习内容,在遇到课程难点时,选择直接为同学讲解,这样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导致他们在做题时采用固定的、老师提供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创性,这样即使他们在考试时获得高分,自己的学习能力却没有提升,他们只能应付已经学到过的相关习题,对于一个全新领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国家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参与,避免老师的“独角戏”,在老师提出一个难点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不能干坐着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应积极与同学、老师讨论,实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学生要学会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这便是实践。学生只有经历自己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够真正做到灵活运用知识,并了解知识的真谛,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不断探索的渴望。

1.2自主性与主动性

上面也提到过,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们兼具着主导与主体的双重角色,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前进,遵循着老师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生在脱离了老师之后,完全不知怎样去学习,也不会激起主动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会因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被很快地淘汰。创新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与自主性的特点,能够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脱离老师的监督与指导后,能够独立、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潜力。

1.3个性化

培养学生的独特性是创新教育的一项基本理念,独特性是创新的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独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教育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一种观念是差别化教育,但是竞争与合作对个性形成的发展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个性化发展途径为前提,为学生的'发展营造适合的环境,鼓励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进一步深化。

2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2.1教学观念老旧,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老师完全按照书本展开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太过老套、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教学的理念的提出、引进已经有些年头,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购买相关的硬件设备,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太过腐朽,他们没有兴趣去接触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这些设备采取轻视的态度,这导致先进的教学仪器被弃至一边,不单是对教学设备的浪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导致授课的效率较低。

2.2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学习水平、高中学习课程、与计算机接触机会多少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些、高中课程涉及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平常与计算机接触的机会较多,他们学习起来上手较快,熟练度较高,而那些平常与计算机接触较少的学生学习起来的难度相对较大,对计算机的基本指令、知识的认识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3一些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

因为传统的应试教学的影响,导致一些老师和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老师在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敷衍了事,学生也只是应付公事的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积极性都不高,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足,学习效率不高。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质量,很难实现授课的科学性、高效性。

3创新教育观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3.1创新教学理念

计算机授课与其他的课程相比,更具灵活性与实践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要求较高,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但不要是主导的角色,帮学生树立一个创新性的学习观念,把握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觉内在的潜力。老师要避免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思路,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实践水平,消除学生对“创新”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渴望,教会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失误。

3.2启发式教学

当今社会中,即使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力度与重视程度大大增加,但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屡见不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老师、学生对考试成绩的过于重视。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被动地去学习、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习自主性也随之减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地参与进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破学生固定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采取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

3.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是单纯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应该具有将知识运用自如的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职计算机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应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在课下解决,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4总结

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学生消除对“创新”的恐惧感,在面对问题时,给予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与信心,开拓学生思维,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顺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职计算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育方式,使计算机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职高计算机教学的创新论文

在现在的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中,计算机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同时,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计算机也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工具,但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会打字、上网就是学好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计算机实操能力的同时,必须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

一、学生的态度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学习态度与代沟

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的落榜生,素质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也比较懒散,同时,他们对于计算机也有所了解和接触,但对于基础知识不太关心,不明白只有把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好,才能使自己更好地的学习。而有些教师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就否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认为他们无心向学,这样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产生了一种代沟,导致教师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学生也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学。

(二)解决措施

对于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的分歧来说,教师一般会先入为主,固执地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不良态度,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督促学生改正,才能控制好教学环境的良性发展,也能使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教师应该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亲近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看到教师是在真心地帮助自己。同时,要鼓励学生在遇到不会的时候,多向教师请教。

学生应该摆正态度,积极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生眼里,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往往是从网络游戏开始,于是在课堂上,可能有的学生也会偷着玩游戏,错过对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操作的时候,也不会进行运用。所以,作为学生来说,应该真正把课堂教育重视起来,争取在课堂上能领会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有助于学生长足的进步。

二、学生的学习误区及解决方案

(一)不会学以致用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在学好基础知识后,应该通过上机操作进行体验和积累,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很多学生都是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只在考试前“临阵磨枪”。

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操作指导,学生会在一种实景教学式的环境中不断实践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深刻认识。

(二)只会进行单一的操作

学生在计算机课上,当教师说到或演示某个操作步骤时,他们可能会很快进行模仿,但却未能举一反三,缺少创新与变通。比如在word中,学生只会在里面进行文字的录入和简单的排版,而不会进行格式的修改。因此,老师在进行实践操作时,要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等项目教学法,并预留一些操作或知识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明确完成某个任务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和预备知识,哪些环节可以添加自己的元素,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它全部的应用过程,因为在今后的实践操作中,学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这就可能会用到更多的知识来实施。

(三)不会灵活地进行变通

在学习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只会按老师提供的操作步骤操作,而不懂得把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运用,在将来实际操作中,当遇到新鲜的问题出现,还是不能够进行很好的.解决。

面对这一状况,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上机操作过程的同时,教会学生进行辩证地思考,在遇到不同种困难的时候进行行之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比如,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主动地给他们设置一些困难,给他们一个攻克与修复的训练机会,多进行几次这样的实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兴趣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使他们在不断学习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不断进步。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从事某种会职业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的突出作用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坚持“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技术是多方面的,也是日新月异的,教师应该拓宽自己的思路,推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得到锻炼,创造一个更有创新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希望和兴趣所在。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把完成题目的步骤和方法详细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你的步骤把题目完成就算了。以《网页设计》课为例,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表格进行页面规划同时,我引导学生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页面规划,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我不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检查试验自己构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二)拓展知识面

教师在教导学生强化基础性训练的同时,应该给他们分享当今社会上一些较好的计算机资讯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使他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另外,教师应该把课本以外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案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

(三)精选教材

教师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具体情况选好教材,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必须掌握的知识,应把简单的知识用简单方式传承给学生,然后逐步地加大难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中,能做到厚积薄发,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进步,在给学生进行良好地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更好地解决各项问题。

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探究的论文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化学、生物,环境,材料,医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1]因此,学好有机化学非常重要,但大学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繁多,反应机理抽象,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该课程的要领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2]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在讲授反应类型和有机合成时要深入浅出的讲解该反应的反应机理,使学时易于理解记忆;同时,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使抽象的反应形象生动,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两个大方面,探讨了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

1 深入浅出的讲解反应机理

有机反应即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有机合成的基础。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周环反应、重排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决定有机反应反应活性的因素与其他化学反应的类似,即反应物的性质是主因,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反应活性。但有机反应还有它的特别之处:

(1)反应物和产物的稳定性--因素包括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和芳香性等;

(2)活性中间体的产生及稳定性--如自由基、碳负离子和碳正离子。

反应机理是对一个反应过程的详细描述,在表述反应机理时要指出电子的转移路线,并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它是根据很多实验事实总结后提出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能解释很多的试验事实,并预测反应的发生。通过理解反应的机理可以掌握一类的有机反应,而不用死记硬背每一个有机反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剖析有机化学反应的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虽然有机反应的数目和反应机理数有很多个,但这些反应和反应机理都符合一定的规律。有机反应机理基本都可以用电子效应来解释,电子效应决定有机反应的方向和种类。电子效应分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多原子分子中一个键产生的极性可以影响到分子的其余部分,这种影响可以按静电诱导方式沿化学键进行传递,也可以在共轭体系中由轨道离域或电子离域产生,从而对有机物的性质产生影响。前者称为诱导效应(用 I 表示,-I 为吸电子,+I 为给电子),后者称为共轭效应(用 C 表示,-C 为吸电子,+C 为给电子)。诱导效应一般只存在于单键链中,而共轭效应则一般存在于有 P 轨道侧向交叠、有电子离域的共轭体系中。在分子中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常常并存,方向有时一致有时相反,方向一致时相加,相反时则优先考虑共轭效应。下面用电子效应来深入浅出的分析三种主要的有机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

1.1 取代反应

碳正离子缺电子,其所连基团若是给电子基则可以缓解缺电子的`程度,使正负电荷中心集中,这样的碳正离子更稳定,若所连基团为吸电子基团则加剧其缺电子的程度,使正负电荷中心分散,这样的碳正离子更不稳定。因为甲基是给电子基,所以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为 3o>2o>1o>+CH3.同理,自由基的稳定性为 3o>2o>1o>・CH3.碳负离子则相反,吸电子基可以缓解富电子的程度,使正负电荷中心集中,从而稳定碳负离子;给电子基则加剧其富电子的程度,使电荷分散,这样的负电荷稳定性差。取代反应的中间体不外乎这三种:碳正离子中间体,自由基中间体,碳负离子中间体。反应是否易于进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如何,就看生成的中间体是否稳定。如:烷烃的卤代反应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烷烃中三类氢的卤代反应活性次序一般为叔氢>仲氢>

伯氢。醇的取代反应为碳正离子机理,所以醇发生取代反应的活性次序为叔醇>仲醇>伯醇,这也是可以用 Lucas 试剂来鉴别三类醇的原理。

1.2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加成反应进行后,重键打开,原来重键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根据机理,加成反应可分为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和环加成。不管是那种反应类型,不对称的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时的反应方向由生成的中间体的稳定性决定。能够生成稳定中间体的加成方向决定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如:1-丁烯与氢溴酸加成时在 CCl4溶剂中反应的区域选择性遵循马氏规则,但是在有过氧化物存在时反应的区域选择性遵循反马氏规则。学生如果死记规则,有时就会迷惑,为何一会是马氏规则一会是反马氏规则。其实不用死记任何规则,根据电子效应,分析可能生成中间体的稳定性,能够生成稳定中间体的反应方向就是反应的主方向。1-丁烯与氢溴酸的加成反应是氢离子先加成到碳碳双键上,有两种加成方向,若是按照路线 1 的方向加成生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是一级碳正离子,若是按照路线 2 的方向加成生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是二级碳正离子,二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强于一级碳正离子,所以反应的主产物是 2-溴丁烷。但是在有过氧化物存在时,是氢溴酸在过氧化物的作用下先生成溴自由基,溴自由基与 1-丁烯中双键的加成方向也有两种,若是按路线 1 的方向加成得到的是二级碳自由基,若是按路线 2 的方向加成生成的是一级碳自由基,二级碳自由基的稳定性强于一级碳自由基,所以反应的主产物是 1-溴丁烷。这样从机理上来理解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消去反应

消去反应是指从有机物中消除一个小分子或两个原子或基团,生成双键,三键或环状化合物的反应。对于不对称的卤代烃、醇、磺酸烷基酯或季铵盐的消去反应,消去的方向有两种,电子效应对消去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去方向的选择上。卤代烃、磺酸烷基酯和醇的消除方向都遵循 Saytzeff 规则,季铵盐的消除方向遵循 Hofmann 规则,不管是哪种规则,其归根结底是看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如:2-溴丁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 E2消除,消去的产物有 1-丁烯和 2-丁烯两种(图三)。其中 2-丁烯是主要产物,1-丁烯是次要产物,这是因为 2-丁烯中有 6 个 C-H 键与 C=C 键形成 σ?π 超共轭作用,比较稳定,而 1-丁烯中只有 2 个C-H 键与 C=C 键形成 σ?π 超共轭作用。但是在季铵盐的消除反应中 1-丁烯是主要产物,而 2-丁烯是次要产物,这是因为该类反应是 E1cb 机理,反应的第一步是碱性试剂进攻 β-H,它优先进攻酸性大的 β-H 即含烷基少的 β-C 上的氢。此外,β-烷基对进攻试剂有空间位阻作用,也使碱更易进攻烷基较少的 β-C 上的氢(图四)。

2 使有机化学的教学生动形象化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机反应形式各异,千变万化,反应条件不同反应就可能不同,产物也不同。针对这些问题除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我们特别注意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3]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要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和品德。有机化学实验是将基本操作与物质的性质、实验技术融为一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可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掌握其合成、分离、提纯与分析鉴定的一般方法;同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创新的思维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重视实验和理论教学的互补配合,使学生对每一实验都能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有机反应规律的认识。这需要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2 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集图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结构,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4]

有机化学内容多,涉及大量分子结构式、构型、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反应机理等,将这些信息以板书形式呈现需要花很多时间。特别是在讲反应机理时,这些抽象的机理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变抽象为直观,使静止内容动态化,逼真地模拟宏观变化中的微观过程。[5]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的的从微观的角度展示反应历程,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的目的。但是,多媒体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向学生展示电脑技术,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与板书的恰当结合。板书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强化的效果,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好的板书能简明精练地整理课堂教学的内容,起到总结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现代的多媒体与传统的板书各有优点,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通过将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普遍的提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创新思维得到了良好训练。近几年来,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都在 95 %以上,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庆平,高建纲,王芬举,等。有机化学教学改萃探索[J].大学化学,(1):14-16.

[2]陈睿。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1):98-104.

[3]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6):1-3.

[4]洪丽雅。浅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4):79-81.

[5]杨宇婴。用现代教育理念深化有机化学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6):309-310.

[摘要]工程经济学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点多,是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围绕工程经济学课程特征,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对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素质;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引言

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是学好工程管理课程的基础,还是工程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工程经济学,可以使学者了解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为将来的课程学习打下重要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课程的特征,结合实例分析经济问题,希望可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1工程经济学基本特征

1.1综合性

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内容、知识比较广泛,形成了其综合性强的特征。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强调对经济意识、经济观念及工程经济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基本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工程经济学在市场环境下,以经济为学习主体,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分析多样化的投资方案,从而形成学科的学习内容。工程经济学并不单独成立,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在一些设计、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的运用都体现了工程经济具有与较强的综合性特征。

1.2实践性

在人类长期以来的工程技术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工程经济学,其理论和技术是基于实践的深化与总结。实践得出理论,同时理论指导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工艺的`不断创新,两者将会不断完善和优化,继续推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创造有利条件。1.3实用性上文提到了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只有将工程经济活学活用,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案例当中,才能发挥实际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较为严密,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理论体系,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延伸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将掌握的理论运用到案例当中,学会分析,能够更深地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方式的落后。大部分授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只听不动的方式,并没有起到授课的效用。②缺乏实践性。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实际工程案例当中,并掌握技巧的使用方法。当前的工程经济学缺乏的就是开展实践活动。③自主学习时间的调控。自主学习的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决定,但往往由于章节的内容不一样,遇到比较复杂的内容学生提问的次数较多,就造成讲解的时间过多,影响大课程的进度。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对自主学习的章节进行调整,控制讲述时间。

3.1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的方式。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总学时有所缩减,但工程经济学的内容不变。因此,在较少的课时完成较繁杂的课程,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授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主体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教师进行辅助授课。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提倡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到讲台上讲课的形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进行活学活用的讨论分析。其次,要将课堂知识扩展到课外,积极引导学生到课外进行学习,留意观察课外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积极总结观察结果,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明确学习目标。每节课上给学生布置小任务,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将阶段所学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3.2教学手段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教师授课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主要是听,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起到互动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学手段作出调整。

3.3提高教学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工程素质,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成果。工程经济学要求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意义,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例如:选取一个工程投资案例让学生进行经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原始数据的预算、资料的收集、报表的编制与项目风险,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实体工程中,尝试工程前期或后期阶段的基础工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语

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为学生日后学习相关课程做好铺垫,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喜平.《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价值工程,(22).

[2]李放放,王远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范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8).

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论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教材;改革创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变化,我们的教材也在跟随社会的发展在变。新教材不仅要求学生的学习要变,教师的教学要变,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要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得当,可以激发生活乐趣,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化学教学。

新教材在理论知识上难度降低了,只是加强了化学与现实生活和现代科学的联系。比如,化学反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同的蜡烛在不同的容器中燃烧的时间长短不同?如何防止水的污染?如何净化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些类似“生活小常识”的知识在新版化学课本上有较多体现。教师上课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联系生活,付出真实感情,喜怒哀乐油然而生,化学课堂将更加丰满、真实,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学习化学将成为一件乐事。

一、探索崭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在讲台上讲成就、谈关系,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对化学缺乏兴趣的意念。而如果在课堂上结合教材的内容播放有关的录像内容:五光十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去除污垢的合成洗涤剂、除疾去病的药品等化学工业产品,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变化、化学科学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化学与建设祖国的密切关系等。奇妙的化学世界展现在学生的跟前,学生不由地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进行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有关实验的操作标准、仪器设备正确使用的方法,并作好各种记录,然后展示标准的典型示范,找出自己实验的不足。这样不仅节省大量的时间,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既规范了操作,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现代化的事业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业,具有合作意识,拥有合作精神是开创事业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的课题。学生的相互探讨、相互合作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如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有的学生准备蜡烛,有的准备秒表,有的观察记录,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同时他们相互释疑,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现象也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利用多种手段优化教学组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意义无庸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我们可以优化使用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适当地选用媒体。例如可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演示实验,而不单纯以计算机模拟。由于投影仪具有投影放大的功能,扩大演示物的可见度,使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都能看到演示实验的现象变化过程,加强直观性教学。要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认识,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理论的生成是为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理论指导实践是改革者最大的初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中的生活。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发现化学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新材料,也更新了人类的观念。就象新教材开始说的那样要是没有了化学,我们的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完全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想像。火的掌握为人类赶走了野兽,提供了熟食,与茹毛饮血时代划清了界线,身体更加强壮,不再怕寒冬,不再怕黑夜。取火方式也历经“自然火--钻木取火--火柴”到如今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取火。再比如在家里烧火做饭,原来是烧柴草,每次都要生火,后来烧煤球不必每次都要生火,但烟熏火燎,气味难闻,火候难控制,再后来用煤气,火候易控制却带来了煤气中毒的危险,现在通过石油化工的分馏、裂化等过程我们有了液化石油气,方便易用,随用随开,不必烟熏也可以烧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历史上的青铜器、铁器自不待言。我国的精美的陶瓷曾经与黄金等价,甚至于China(中国)也是由china(瓷器)而生,许多瓷器既实用又美观简直是一种享受。由于化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材料不断涌现,比如说我们的吃穿住行越来越舒适,比如说借助高科技人类已经实现几千年来的梦想,上天、登月、探测火星、遨游太空,神舟六号的成功更体现了这一点。

三、完善新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多媒体

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代替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内容,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一些限于条件所致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那是很可取的。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每种多媒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一种多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可由其他多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我们知道任何所谓好的课件,它无法预测课堂变化,它也无法进行课堂秩序的调节。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能抛弃,应该发扬。在教学过程中,要继续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合理部分,恰当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有机结合。

总之,教学改革的本质是教学模式的更新问题,教学模式的更新,其本质是模式教学的不断创新问题,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加强素质教育,把新教材作为教育科研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都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合作意识培养,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走入老路,我们的教改就会失败。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 郭飞君, 李梅. 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尝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S2)

[2] 葛瑞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02)

[3] 张坤. 分析化学实验改革的几点措施[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04)

生物制药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也得到了显着的进步,生物制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于生物制药技术人才的要求提高,传统的生物制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改革生物制药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的生物制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对生物制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显着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1 、开展通俗教学

生物制药由生物学知识、药学知识和工程类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各种原理比较深奥,讲起来也很枯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如果听不懂,就会对课程失去兴趣,自然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通俗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加深记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俗教学法包括教学语言和内容表现两个方面,教学语言上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名词和话语; 内容表现上,不能简单的把教材的知识讲给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使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例如多使用多媒体动画、示意图来更加直观的讲解基本原理,方便学生的理解[1].通俗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上课不可以再照本宣科,机械的讲课,必须用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讲解知识点。

2、实施导向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机械的记忆,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创新。

生物制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施导向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导向教学就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2].在进行项目导向教学的时候,教师提出项目任务以及总体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总结,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于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讨论。教师通过导向教学不再是把知识简单的讲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获得该知识的途径,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向教学顺利实施的重点是项目的选择,教师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点的覆盖,不能偏离教学大纲,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探索空间。通过导向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3].

3 、引入案例教学

生物制药学作为一个和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实施案例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选择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根据案例引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例如在讲解青霉素生产的时候,给予学生几个生产青霉素的药厂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各个厂的生产方式的优劣,并总结出最佳方案[4].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将理论的知识与社会经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避免课堂上枯燥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识到生物制药学的重要性。

4 、增加学生授课

生物制药学知识章节较多、课时长,学生容易对课程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可以从教学大纲中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授课。学生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检索资料、完善教学内容、总结制作教学幻灯片。在课堂上,每个学生负责讲解其中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加。学生讲课的同时,教师和其它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并打分。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5].

5、创新实验教学

生物制药学是应用非常强的科学,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上简单又基础的实验,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重复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就是在完成教学大纲上经典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选修实验及创新性实验。选修实验是指教师根据大纲知识的覆盖面,列出一些比较前沿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名单,学生可以从这些实验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创新性实验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在大纲要求以外的、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研究[6].创新性实验不同于选修实验,从立项到完成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校安排有专门科研背景的教师作为指导。学生通过完成创新性实验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生物制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生物制药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要求生物制药学的教学方式必须做出改革和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创新性生物制药学人才。

改革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关的,学生的兴趣能转化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也要围绕“兴趣”这点来进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唱歌课时,教师不但要讲解词地概括主题,更应把歌曲的意境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之中,这样,可以加深儿童对歌曲的理解。而后,儿童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内容自己编舞蹈动作,此时的学生都会认真地进行练习,每人都有自己的.创造表现。最后,老师可从中叫几个较好的学生上台去表演,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

三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时可在老师的启发下,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的特点,自己创作新的旋律,让学生自己去识别旋律的差异,从简单的创作手段中让学生寻求自己的乐趣。创造教学研究证明:儿童具有创造潜力,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作为别人所称赞,就可能作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人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时,如果设计各种有趣、生动、有创意性的形式,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那么就会培养出学生从“不想学任“我也要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逐步提高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单纯,认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经思考随声附和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反问学生,使他们自己认识“错误”的存在,随时提醒学生遇事要多动脑筋。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二课中,教师通过五线谱的位置进行手号练习,把第三线上的音作成sol音的手号动作,把第二间的音作成si音的手号动作,让学生跟着练习,同时在练习中提问学生。“老师做对了没有?”一部分学生回答“答对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回答说:“不对!”此时,教师可继续问回答“对”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十分肯定老师做对了,再问回答“不是”的那部分学生“为什么老师做的不对?”要让全体学生自己去认识正确和错误的区别,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把五线谱间的手号位置巩固练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创新习惯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三年级的音乐课中,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全音符的节奏拍手法是。第一拍双手击掌,二、三、四拍是按顺序张开双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创编的各式各样动作,把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分开,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把好的动作再进行练习。

以上例子都是在音乐课中用到的教学手段,其实,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止上述的三个途径。但是,无论何种途径都需要我们老师为之长期努力,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人才竞争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人才需要具备多层次素质、多元化思维,才能得到竞争的立足之地。因此,掌握当代经济发展趋势、人才的竞争需求,并针对教育发展来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是高校办学的宗旨。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手段、方法都要契合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的目标而行,改革、创新是必然的教学管理举措。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是素质改革的需求。现今人才的素质多推崇全面综合发展,强调人才的个性特质,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具有高要求,崇尚激励引导的管理模式,并要求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精通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素质的改革必然促使高校教学管理采取改善、创新、调整等措施。

2.1教学改革方面

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传统以知识讲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已不能满足当代经济需求,应当结合现代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因此,教育观念、管理体系、管理手段都应当围绕新的教育目标进行战略性的变化。2.1.1教育观念随着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弊端日益凸显,传统教学多宣扬共性、强调约束力,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难免会造成人才的僵化教育现象。而在当代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提倡全面综合素质,提倡激励方式来管理人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鼓励人才的个性发展。也因此,教学管理观念的改变势在必行。

2.1.2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强、模块繁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立明确的管理制度是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前提。首先,制度的确立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契合相关教学目标与计划内容,符合当下教学工作的实际管理需求。制度的完善性意味着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大到教学、教务、师资管理,小到教材、学籍、设备管理等等内容都应该囊括在内,制度的完善性才能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标准,使得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引性、有序性,利于后期制度的遵守与落实。

2.1.3管理手段教学管理手段除了严格管理之外,还可以运用绩效激励机制来提升师生积极性、自觉性。高校师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因此绩效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师生提升思想觉悟与素养,使得教学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化。根据教学模块的多层次、多类型,针对性布置教学绩效考核指标.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可以做到信息顺畅沟通与工作的适时调整。结合上下意见所指定的教学目标要进行合理资源布置分配,使得每名教师、学生可以依据目标来实现对自我的.管理。最后定期考察目标的完成程度,做出适当的奖惩激励评价。这种管理手段是将大目标进行分期量化,可以完整体现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2教学创新方面

随着现代经济的需求,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并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在教学管理中也可以运用网络优势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比如在选课模块,可进行弹性网络管理,学生可以运用网络系统进行自主选课及专业辅修、科研项目导师选择等等,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程教学模块,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等相关信息,并将学生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与表现等考核信息上传,方便其他教师参考教学模式,方便学生自主查询课程评价等等。利用网络化信息平台,实现目标模块的量化,并实现信息共享、交流的目标,利于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多样化需求。

3结语

通过改变教学管理观念、健全管理体系、更新管理手段来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进程。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系统,调动“教-学-管”之间的积极联系,促使高校教育具有创新理念,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需求,必将推动高校教学管理的大力改革,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善跃,于小艳,张廷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11:196-197

[2]吴伟红.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02:102

[3]卯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网友世界,,02:139

[4]王燕.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08:16-18

中学教学在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时候,必须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重视改革的内容,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水平。

一、中学科学教育意义

1.培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全面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优秀的人才,我国中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分为文科和理科,进而导致学生不能进行全面的发展,导致诸多自然学识并不了解,理工专业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学习的课本内,并没有真正掌握自然知识。科学教育应该建立在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应该对学生开展全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从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最终奉献自身的力量。

2.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科学素养

现代科学教育已经逐渐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必须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整个过程的探索和整理,最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中学教育和教学的创新措施

1.重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1)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对教育主体的尊重。必须要结合现代教育的心理特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从而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结构,学生智慧发展也是逐渐趋向于平衡。必须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直接影响到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必须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够对中学教育规律具有全新的认识,逐渐转变地球中心说的理念,应该创新为太阳中心说,坚持以学生为太阳,从而才能够根据其变化规律作为基础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中学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评价,最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必须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条件,在进行中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重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1)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中学教学的时候,学生所针对的主要就是图形和数量关系等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尽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并且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练习,最终才能够总结出相应的概念和公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能够巩固学生的印象。(2)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中学生本身的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其本身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指导工作,从而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正确性,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主要包括: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制订周密的计划以及观察后得到材料进行整理以及分析等工作,通过不断锻炼才能够真正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主观察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重视理论知识的内化

中学教学应该结合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将基础知识进行传授,结合传统的教学不断创新,最终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行业比较重视的问题。从教学的本质来讲,其也是教学教育的困扰问题,教学本身具有两面性,其本身具有严谨性,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演绎进行传授,其还具有创造性,可以通过试验等方式进行教学,所以,其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学工作。教学的两重性往往会在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加以体现,比如数学教学,不仅需要保证其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必须要保证其抽象性,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数学应用过程中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最终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中学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学教学方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的竞争力,还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姬淑芝.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5).

[2]葛炳芳.中学英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2).

[3]廖晓琴.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初探[J].基础教育英语教育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