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的家庭教案设计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燃料的家庭教案设计,本文共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料的家庭教案设计

燃料的家庭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燃料的家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燃料的种类及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

3、感受作者用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燃料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4、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了解燃料的种类、特点和作用,了解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的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勤奋自学的主动性。

2、让学生懂得节约资源,爱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燃料的种类,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家庭

(介绍一下你们的家庭及家庭成员吧!)

2、补充课题:燃料的家庭

①什么是燃料?(燃料就是能产生光能、热能的物质。)

②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说:“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建设中,燃料所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燃料的家庭,了解这个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燃料家庭?每一个燃料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二)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易读错的地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同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想一想: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2―11自然段:固体燃料;12自然段:液体燃料;13自然段:气体燃料)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课文介绍了几种燃料,每一个燃料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

二、重点理解,品读感悟

过渡:首先,让我们走进固体燃料一家,去认识和了解固体燃料五兄弟和它们的儿子吧!

(一)固体燃料

1、自由读2―11自然段,固体燃料的'家庭成员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2、指名读相关段落。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列表格填写。

4、全班交流。注意比较学生填写的异同,在比较和释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

5、指五名学生扮演五兄弟,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朗读。

6、师质疑:为什么木材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别是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是老五呢?

(1)反复朗读2―8自然段去感悟。

(2)汇报交流。(领悟说明方法的好处,品词读句中感悟资源的宝贵。)

①“古代植物埋藏在地层下面,不见空气,经过多少亿万年之后,慢慢变成了煤。”

(运用解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学生明白煤的形成时间长,朗读时重音放在“亿万年”上,感悟资源的宝贵,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把木材当老大。)

②师:同是煤为什么老二是无烟煤,老三是烟煤,老四是褐煤?

(读中感悟它们的名字是抓住各自不同的特点得出来的。从它们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中,得出它们排行的由来。同时渗透抓特点的说明方法。)

③“泥炭在物质变化的年代,它比煤年轻,它的外貌有时候像褐煤,有时候又像枯烂的木头。”

(通过与煤作比较,它是年轻的;通过与褐煤作比较,突出其有不同的特点。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知泥炭排行老五的原由。)

④“用它当燃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它在炉灶里‘哔剥哔剥’地响,显得十分威风,但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a、自由读,谈感受。抓住“顷刻之间化为灰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让人感觉心痛又可惜。

b、指导读出这种感情。

⑤“……不得不用它当燃料。”“但在缺煤的地方,也只好用它来充数了。”

(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只好”这两个词,读出那种无奈的情感。从中体会燃料的重要性。)

7、师小结:

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同时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科学知识,使文章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希望同学们也能把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

(二)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1、总结固体燃料的学习方法:读段落,找句子,点明特点和作用,列表格,感悟表达。

2、学生自主学习,列表格填写。

3、交流、反馈,完善表格。

4、抓住“著名人物”和“大名鼎鼎”这两个词,感受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重要作用。

5、找出相应句子,进一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了解燃料“责任”重大

1、用打比方的手法,将燃料比作工业的粮食,生动形象的说明燃料的重要性。

2、默读全文,了解燃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了解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方法的好处。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艺术上的享受。】

三、燃料的自述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燃料,结合其特点和作用,采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

四、情知共收,拓展延伸

1、师:煤的形成需要经过多少亿万年的漫长岁月,各种燃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在现代化建设中,它们都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同学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宝贵的,我们一定要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2、除了文中所介绍的燃料之外,科学家又研制了许多新型燃料(如轻烃,甲醇,二甲醚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架起情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实现“小语文、大社会”的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物:《高士其科普童话》

2、语言实践: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介绍你所了解的新型燃料。注意:先抓特点,再写作用,并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这项作业的设计旨在锻炼学生学习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实现语言的内化。】

燃料及其热值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燃烧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燃烧值表.

能力目标

会计算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燃料.

情感目标

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两部分,燃料的热值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现象出发,说明了现代社会中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内能,且由燃料燃烧得到.又提供了科学资料,列举了几种燃料的热值,并给出了热值的定义和单位,本处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的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直接联系实际介绍了燃料燃烧利用的情况,并分析现代的大型锅炉,说明了提高利用率的方法,最后结合具体数据介绍了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教法建议

引入新课的方法,可以由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来举例分析,而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能量主要还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

燃料的热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的或教师提供的科技资料,学习热值的概念,并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会进行有关的热值计算.

有效利用燃料,教师分析,使学生知道燃料实际很难完全燃烧,只有一部分被利用,引出了使用效率问题,可以用画比例图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炉子的效率.接着学生阅读资料(课本上的或教师提供的)得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的方法.本部分内容可以学生小组讨论.对于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采用提供学生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课下收集相关内容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难点】重点是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并根据定义计算燃料燃烧放热的有关问题.提高炉子的效率要从联系实际入手,分析实际问题,知道炉子的效率.

【教学过程 方案参考】

一.引入新课

方法1、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例说明人类利用的能量主要是从燃料燃烧中获得的内能.教师可以参考的实例有:a、原始社会火的利用;b、现代社会中取暖的方法之一煤取暖;取暖方法之二电取暖,而电能的获得主要的方法是火力发电;c、新能源利用处于发展阶段而不是成熟阶段.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提供资料,自行说明能量的主要来源,也可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分析出这个结论.

二.燃料的热值

方法1、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说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质量相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可以用热值表示,并给出定义和单位,并结合简单的例题会计算有关热值的习题.

例题: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分析: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可以算出将水烧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题时应注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即水烧开时的温度为100℃,再利用燃料的燃烧值求干木柴的质量.

解答:Q吸=Cm(t-t0)=4.2103J/(kg℃)5kg(100℃-40℃)=1.26106J

因为Q吸=Q放=1.26106J

所以干木柴质量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提供科技资料,学生分析获得相同的能量,用不同的燃料,消耗量是不同的,其原因是不同的燃料有其特性――热值.再根据学习密度和比热容的方法,知道对于这种特性的描述就是其定义,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供例题,学生自行设计解题方案,学生甚至还可以总结出热值计算的公式.

三.有效利用燃料

方法1、教师分析实际取暖的有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燃料很难完全燃烧,而且放出的内能不能被完全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把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理想情况下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称为炉子的效率,可以画出比例图,学生分析并理解炉子的效率是哪些部分之比.

对于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可以由学生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得出.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由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的课外资料,主题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自行分析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问题,并就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方法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自己所在的地区在这些方法的做法提出意见,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建议,分组讨论,提交分析报告给教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组织讨论.要求学生能课下收集相关资料,处理信息,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各种燃料

【课题】调查各种燃料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调查各种燃料的燃烧值,并知道不同燃料的用途和原因.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探究活动范例:厨房里的热学

活动内容

了解、收集、分析、总结厨房里的热学知识.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厨房里所涉及到的热知识,通过厨房炊具及餐桌上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先让学生回家时认真观察厨房所有的炊具、做饭、烧菜的全部过程,回忆自家厨房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及看到的有关物理现象,思考哪些与学习的热学知识有关,怎样解释其现象,做好笔记.

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2、班级讨论、交流(小组推选代表)

3、教师归纳小结

(1)炉灶的变迁,从大土砖灶到红砖砌的节能灶,从土煤炉到蜂窝煤炉,从沼气灶到液化气灶,每一次改进之所以深受人们欢迎,主要是每次改进都能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既节省了燃料,又减少了废气(烟)污染,当然还有使用更方便的因素.

(2)使用炉灶烧火或炒菜做饭时,要把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着火头,这样可以使锅的温度升高得快.

(3)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都用木头或塑料,是因为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4)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处有一层水蒸气,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6)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后,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7)在冬天或气温很低的情况下,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时,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子破裂.

(8)煮熟后滚烫的鸡蛋和在沸水中烫一下的西红柿,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容易剥壳和剥皮.因为滚烫的蛋壳与蛋白、西红柿皮与肉遇冷后都会收缩,但它们的收缩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内热量的散失.

(10)炒菜主要是用热传导的方式,煨汤、煮饭、烧水等都是用对流方式传热.

(11)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很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匀,故易破裂.

(12)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装在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液态变成气态进入灶中燃烧的.

(1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热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经它们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热量(液化放热).

(1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不觉得怎么烫手.这是因为热馒头接触手上的凉水时,凉水迅速汽化生成一层水蒸气在手与馒头之间,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手不觉得怎么烫了.

(15)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会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1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常是要下雨的征兆.必须明确,自来水管出汗现象,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由于自来水大都是来自地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水管壁,就会放出热量而液化,一旦水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湿度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17)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喷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

(18)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先汽化后液化的现象.

(19)在热锅里和烧得温度很高的锅里滴有同样的`一滴水,热锅里水滴先蒸干.原因是水滴滴入温度很高的锅中,接触处的水急剧汽化形成一层水蒸气,这层水蒸气托起尚未汽化完的水滴,减缓了水滴汽化的速度,同时引起了水滴的跳动,跳动过程中,由于水蒸气的散失,水滴受重力作用下落,将又与热锅接触,再次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托起水滴.如此反复,水滴不断跳动,并且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汽化时间当然长一些,所以后蒸干.而水滴在热锅中直接汽化,很快蒸发干.

(20)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21)当汤煮满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把汤扬起再倒入锅内都可制止沸腾.原因都是吸收锅里汤的热量,使其温度降到沸点以下.加冷水,因冷水的温度低于沸腾汤的温度,混合时,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再倒入锅内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温度比汤低,汤放出了一部分热量,温度略有降低,倒入锅内时,它又要从沸汤中吸收一部分热量.

(22)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入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破裂而导致响声.

(23)煮食品时,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而结果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24)用压力锅煮食物熟得快,主要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25)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在锅内还能继续煮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 C,而锅内的食物温度为100 C,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还可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砂锅的温度降为100 C止.

(26)用锡焊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就会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标准气压下是100 C,锡的熔点是232 C,装水烧时,只要水未烧干,壶的温度总不会超过100 C,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所以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放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坏了.

(27)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月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分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8)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里,所以即使刮去一薄层,仍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活动小结

通过活动,学生解答物理现象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叙述简练准确.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写有关日常生活、生产中热现象及应用的小论文110余篇.特别是写出了炉灶上的变迁餐桌上的变化等一类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好文章,学生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对“酸雨”的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充分燃烧的意义、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

1。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2.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2.常用灭火方法及使用范围。

3.对“酸雨”的探究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讲解]: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燃料的使用,利用它们燃烧放出的'热量。

[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总结]:常用燃料(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燃料)

[提问]:要使燃料燃烧为我所用,应满足哪些条件?怎样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如果我们破坏了某一燃烧的条件,燃烧便停止了。我们也正是这个原理来灭火的。

考考大家的消防知识。

燃料的家庭课后练习题

1、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长zhǎng便pián()

cháng()biàn()

差chà()重zhng()

chāi()chóng()

2.字词句演练

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顷刻--纯净--性格--警惕--

反义词:浪费--便宜--成熟--强烈--

3.你能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吗?

名气很大。()

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想要的东西。()

《口技》教案设计 推荐度:《挑山工》教案设计 推荐度:《村居》教案设计 推荐度:《隆中对》教案设计 推荐度:《蜡烛》创意教案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

2、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知道试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3、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2、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组成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2、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试电笔的使用和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家庭电路示教板、试电笔、三脚插头、两脚插头、漏电保护器、复读机、电热水壶。

学生:试电笔、插座、螺丝刀、搜集家用电器插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对比引入。

[对比引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两种用电器。

[设置疑问]

同样是用电器,为什么复读机的插头有两个插脚,而电热水壶的插头却有三个?上面的插脚有没有用呢?

[板书课题]

19、1家庭电路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不同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不同激发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观察两种用电器及其插头。

思考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自主学习]

1、内容:课本105页“家庭电路的组成”。

2、要求:⑴说出家庭电路的电源是什么,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⑵知道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⑶保险装置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

3、时间:3min。

[演示实验]

展示家庭电路示教板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想想议议]

1、总开关有什么用处?电能表和总开关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2、控制灯泡的开关为什么要接在灯泡和红色的导线之间?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示教板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家庭电路组成的认识,充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在“想想议议2”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结合课本自学。

⑴从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输送过来。电压220V。

⑵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和插座……

⑶熔丝或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1、检修电路时断开开关;不能,如果将电能表接在总开关后面,容易出现盗电现象。

2、尝试回答问题,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知识点二:火线和零线

[自主学习]

1、内容:课本106页“火线和零线”。

2、要求:⑴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⑵结合课本、试电笔实物了解试电笔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⑶了解试电笔内阻值很大的电阻的作用。

⑷试电笔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时间:5min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火线零线及其鉴别工具——试电笔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动手实验]

1、老师演示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错误操作。

2、学生在断电的情况下模拟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小组内互相纠错。

3、通电后,再次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学以致用]

1、家用电器之间时如何连接的?

2、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该和该电器如何连接?另一端要接到火线上还是零线上?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

[延伸拓展]

当使用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为什么接触零线时却不发光呢?

[教师点拨]

尽管正常使用的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中都有电流通过,但是零线在入户前已经接地,人站在地上用试电笔接触零线时,零线将人体和试电笔短路,故氖管不发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自学“火线和零线”内容,用螺丝刀拆开试电笔,了解其内部结构。

⑴端线俗称火线;零线——入户前已经接地。

⑵构造:金属笔卡、氖管、电阻、弹簧。可以识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属帽。

⑶试电笔中串联阻值很大的电阻可以使电流变小,保证对人体没有危害。

⑷辨别火线零线;判断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

1、观察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

2、利用试电笔模拟判断火线零线。

3、通电后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1、并联。

2、串联,开关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便于检修电路。

交流讨论。

正确认识试电笔接触零线时为什么氖管不发光,知道正常使用时零线中也有电流通过。,

知识点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提出问题]

不同的用电器为什么使用的插头不同?

[自主学习]

1、内容:课本107页“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2、要求:⑴知道三线插头的三根线分别接什么?

⑵知道插座的三个孔是如何接入家庭电路中的。

⑶标“E”的插头为什么比其余两个略长一些?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⑷了解漏电保护器的作用,知道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的区别。

3、时间:3min。

(设计意图:课下由学生搜集有关插座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有关插头的`资料。

⑴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

⑵塑料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大多是两脚的;

⑶三脚插头最上面的插脚略微长一些……

⑴L接火线、N接零线,E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⑵左零右火上接地。

⑶一旦插头插入插座中,可以保证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如果绝缘层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可以流入大地,不至于对人造成伤害。

⑷漏电保护器可以在人体站在地上接触火线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空气开关则是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见附件1)

【课堂检测】

独立完成,相互批改,教师巡视点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家庭作业】

《助学》第一节内容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9、1家庭电路

一、组成:入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插座)

二、火线和零线

1、火线(端线)、零线(接地)

2、试电笔

3、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1、三线插头

2、三孔插座

3、漏电保护器

【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随身听”和“电热水壶”的插头不同,激发质疑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物理知识奥秘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拆装试电笔,充分认识其结构及内部大电阻的作用;通过学习、模拟使用和真正使用三个环节,培养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3、通过交流讨论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解释试电笔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的原因时,不应空讲,应结合电路图解释效果会更好。

2、在学习三线插头时,可以安排学生拆开三线插头,具体观察内部导线的具体连接方法。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

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九年级化学《课题2燃料和热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

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2.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提问学生]: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讲授新课]:

一、化石燃料

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不可再生)

1、煤和石油

[活动探究]:完成书P132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

[课件连接]:在www.k12.com.cn中找素材交流中心-教学资源-教育软件交流中心-化学教育软件。

2、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们来看一个它的实验

[实验7-3]: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

[讲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阅读]:沼气的综合利用

[讲解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

[学生活动]:根据书P135的数据计算多少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

[教师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

[学生活动]:1、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思路(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

2、讨论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的方法。

2、了解海底“可燃冰”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

[实验7-4]:教师演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触摸、感觉。

[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描述感觉,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燃烧,其它反应也可能放热。

[推测]:是不是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有例子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举例说明。

[课堂总结]:学完本节你有何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化石燃料,我们还知道化石燃料已经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3、4、5

板书设计

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天然气

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2、了解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利用;

3、了解燃料充分燃烧需要的两点条件。

【新课学习】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阅读课本136页文字和图片。

观察或参与教师实验7-3,记录现象在书本。

结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包括:

(1)放热反应,如 ,

(2)吸热反应,如 。

了解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利用。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阅读课本137页文字和图7-19。常说的化石燃料包括 。

阅读书本138――140页文字和图片,填空。

1、煤和石油(都是复杂的 物)

(1)煤

主要成分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此外,还含有 。

煤高温分解可得到多种产品,如 。这是 变化。

煤气主要含有 等气体,应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2)石油

石油主要含有 (填元素符号),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石蜡等产品。这是 变化。

2、天然气

天然气也是复杂的 物,主要含 气体。

观看教师播放视频实验7-4,记录现象在书本140页表格上

农村的沼气池的主要成分也是 。

【小结】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 味的 体,密度比空气 (

(2)化学性质:具有 性(在空气燃烧火焰颜色为 ,对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是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是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对比三条化学方程式有何异同。

【试一试】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

A.分别测气体的密度 B.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C.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D.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小结与拓展】检验一种可燃物中是否含C元素、是否含有H元素的方法: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1)把可燃物点燃,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2)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阅读课本140―141页文字和图片,填空

(1)化石能源是古代 经过数百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而且是 再生的。

随着人类的不断的大量地开采,不久的将来,将会消耗殆尽。

(2)估算表7―3中三中化石燃料的开采年限,记录在表格右侧。

(3)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的条件

一是燃烧时要有 ,二是燃料和空气要有 。

【试一试】

(1)把大块的`木头劈成很多小块后,再去燃烧,火焰更猛,是因为

(2)在野外野炊时,为了使木材燃烧充分,常把木材支起来,是因为

(3)把煤团加工成蜂窝煤,可以使煤燃烧充分,是因为

(4)未来的化石燃料――可燃冰

阅读142页“化学 技术 社会”,填空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它也是复杂的 物。它具有 、等优点,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 的问题。

【试一试】

1、下列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酒精

2、下列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的是 ( )

A.C+O2点燃==CO2 B.C+CO2高温===2CO

C.CH4+2O2点燃===CO2+2H2O D.Mg+2HCl==MgCl2+H2↑

3、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有巨大的可燃冰,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能源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它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与水混合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干馏)

C.汽油的挥发 D.石油的分馏(石油炼制)

5、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称为二次能源,如氢气属于高效、无污染的二次能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 B.汽油属于一次能源

C.家用电器的电源属于一次能源 D.风能属于二次能源

19课《燃料的家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燃料,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几种燃料,这几种燃料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燃料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板书:燃料)

1、什么是燃料?(燃烧时能产生热能、光能的物质)

2、出示句子: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所负的责任非常重大。

(1)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燃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大的作用?

(3)板书课题:燃料的家庭。齐读课题。这是拟人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了解燃料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3、这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普文章,先读一读课文链接,了解作家。

燃料的家庭中到底有哪些成员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大家读一下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

(一)提出自读要求。

1、读第一遍时,把课文读通、读顺。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2、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一共介绍了哪几种燃料。在燃料的种类和名字下面做上不同的`符号。

(二)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容易读错的地方)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燃料家庭的?(课文是从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方面介绍的)

4、各个燃料家庭中分别有哪几种燃料?(指导分段读课文)

三、按课文的结构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燃料家庭里依照不同的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第二部分(第2~13段):分别介绍各种燃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部分(第14段):燃料是工业的粮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燃料的作用非常大。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

特点

用途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2、同桌交流表格的内容。

3、全班交流。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五、精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课文在介绍燃料家族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读读课文,你发现有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2、抽生读句子,体会说明方法。

3、在课文里,高士其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体会这篇科学小品的趣味性)

六、拓展练习

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

语文课文《燃料的家庭》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燃料的种类及特征。

2.感受作者用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燃料的分类、特点以及用途。

3.了解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教学建议

课文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等燃料家庭成员的名称,以及各个成员的特点、用途。

全文共14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形式。第1段总写燃料根据不同的形态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第2至11段,主要介绍了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木炭和焦炭等固体燃料的特点及用途。第12段,介绍了煤油和汽油这两种液体燃料的用途。第13段,介绍了煤气和天然气这两种气体燃料的特点、用途。第14段,总写了燃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典型的科学小品文,本文以《燃料的家庭》作为题目非常富有新意,把工业、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当作了一个家庭,能吸引读者,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燃料的“不同形态”这样的专业术语写作“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同的性格”;把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这几种固体燃料称作五兄弟,“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排行不仅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介绍了这五种固体燃料之间的关系。准确的用词,生动形象的'表达,把原来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充满了趣味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燃料的相关知识,还受到了情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燃料的分类,各种燃料的特点、用途,了解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燃料的分类,各种燃料的特点、用途,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我们的家庭》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了解家庭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况,家庭经济收入.

2 通过对家庭的了解,能将家庭情况填成表格,增强自主意识.

3 热爱家庭,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家庭。 难点: 学生与家庭的关系.

一 谈话导入.

你在什么地方?你家里有哪些人?你与他们是什么关系?你们家靠什么经济来源生活?

二 学习课文

1 根据马杰与王苹填写的调查表,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2 按照王苹 马杰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填写第三世界国家页做一做.

3 说一说

马杰的家庭收入来源靠什么?

王苹的农业用地庭收入靠什么?

三 练习

1 根据调查表的内容,两人一组说一说.

2 指导填写表格.

四总结.

家庭由什么构成?你和家人的关系.

教案设计-家庭环保知多少

家庭消费的内容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消费的含义,内容及两种划分方法

理解家庭消费各类别的含义及其关系

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法、阅读法

教学重点:

家庭消费的各类别的含义及其关系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商品服务市场以及市场交易原则的有关知识,指出市场是我们消费的载体,在完成市场交易后商品和服务进入了家庭领域,成为家庭消费。什么是家庭消费?它又包括哪些内容?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家庭消费的'含义

1. 含义:即: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消费。

2. 家庭消费的原因:满足个人需要

3. 家庭消费的结果:生产处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生产出了劳动力

(讲解的时候,采用指导阅读法,要求学生自行归纳了解)

二.家庭消费的分类

1. 按消费内容来分为三类

(1) 物质生活消费(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其含义,并举例),教师指出这是其他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基本的家庭消费方式。

(2) 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主要用于娱乐身心,发展提高自身的各种消费(要求学生围绕生活举例说明)

(3) 劳务消费:指家庭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如:理发、修鞋等。劳务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美化家庭生活,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2. 按消费目的也可分为三类

(1) 生存资料消费(要求学生阅读p77中间小字部分,从中体会生存资料消费的含义)教师特别指出含义中应该注意的两个关键词“必要”和“相关”,从而可以看出生存资料并不是物质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的总和,而只是维持个体生存必须的生活条件。

(2) 发展资料消费:家庭生活中用来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等发面锁需要的消费。教师在指导阅读的同时特别指出:发展资料消费的范围比生存资料消费更广泛,正所谓,油盐柴米容易满足,琴棋书画是一个广阔的领域。

(3) 享受资料消费:家庭生活消费中能够满足人们享受的物质生活资料消费、精神产品消费和劳务消费的统称。

这种消费的作用是娱乐身心,消除疲劳。比如听音乐会,去观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举例,加强理解和体会含义)。

享受性消费的特点:不具有固定性,随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

结合p79的议一议,展开课堂发言,总结性地理解家庭消费各类别的含义及其联系。

三.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经济水平低的时候,人们注重生存资料消费,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对发展和享受消费的要求也跟着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回忆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解放前,能满足吃饭问题都是一件难事,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从追求温饱问题,到追求知识文化各方面发展进步。到现在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享受生活。从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性的一面)

2.其他因素

(1)收入水平: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直接(结合p79中间表格《收入水平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体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新授:

1、通过ppt课件,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带着对学习目标的思考自学教材。

3、展示课件,学生探究,教师讲解。

(1) 学生整体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分步讲解,共同探究:

? ①家庭电路的组成:

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再出示家庭电路组成的图片,总结出家庭电路的组成。

然后再分别讨论讲解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开关和灯泡结构、接法、注意事项等。

②火线和零线的辨别:

从进户线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引出测电笔。

测电笔应从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讲解。

③生活安全用电常识。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讨论,重在让学生了解触电有关知识、几种触电的急救方法、安全用电常识等。

注:①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提问、多启发,让学生在探究和动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

②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4、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本节课做简要小结。

5、课堂检测练习:

让学生展开思维,讨论探究,再讲解。

6、布置作业:

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家庭用电情况的电查,初步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绘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并能通过观察发现家庭用电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穿插了解家中电器情况,并制作节电小贴士,加强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节电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善于与家人沟通的习惯,树立爱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家庭用电情况的电查,初步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绘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并能通过观察发现家庭用电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节电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善于与家人沟通的习惯,树立爱家精神。

师:“节点标兵”家庭评选活动快开始了,每位同学赶快去收集最近半年家里的用点情况,好去参加班级评选。

1、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

师:要知道家庭用点情况,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解?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方法,小组汇报。

2、搜索家庭用电情况。

师:调查行动开始前,先想一想怎样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生:可以设计一张“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表”。 学生填写第85页的调查表。

3、整理数据。

学生填写第86页的人均用电量表,并将调查数据整理成图表。

4、班级评选与交流。 师:其他同学家庭用电情况怎么样?与他们相比,你们家的情况怎么样?

学生评比。

师:为什么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有的家庭用电能比较少? 学生发言。

5、填写第87页的成绩单。

板书设计

家庭用电情况调查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 .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掌握三孔插座及三脚插头的接法。

学情分析

教材介绍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三孔插座及三脚插头的接法,对漏电保护器作用教材作了说明。

教学重点:研究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功能。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外壳接地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引入新课

问:(1)我们教室里各盏灯是怎样连接的?教师依次通断教室里各盏灯,使学生知道是并联。

问:(20那么我们家里的灯又是怎样连接的?家里的插座和台灯又是怎样连接的?我们家里的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

问:(3)电路中的几部分是如何连接的?保险丝的作用是什么?看来,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生活电路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学习

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

. 同学们观察电路板上的各元件,同时阅读课本关于家庭电路的组成一段,找出组成家庭电路的主要部分。哪一位同学说一下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和导线组成。 让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家庭电路要以这样的顺序安排?

电能表是用来显示整个家庭所用电能的,所以,输电线进户后首先应接到电能表上,接下来是全户用电的总开关。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这时室内全部与外面的输电线分离,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总开关的后面是保险装置,它对所有的用电器起保护作用。由此可知: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都是对整个电路起作用的,应放在用电器的前面逐次连接比较好。

电能表实际上在生活中叫电表。关于保险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想想做做

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把保险丝、铜丝、铁丝分别放到火焰上,看看哪个能熔化。现象:保险丝熔断了。

结论:家用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熔化,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器的作用。铁丝、铜丝在电流过大时不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要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保险丝在我们生活中是英雄,它的献身精神非常可贵。不过,目前还有一种空气开关普遍使用,它同样可以切断电路,对用电器及用电线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同学们可以观察到电能表、灯座、开关及用电器上都标有电流值,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工作电流设计生产的,因此要根据电路设计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2.火线和零线

在电路板上或在家观察一下进户的两条输电线是否一样?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零线;另一条叫端线,俗称火线。如何区别火线和零线呢?可以用一支试电笔判断哪条是火线,下面我们来了解试电笔的结构及正确使用方法。

试电笔有氖管,充有氖气,两端是两个金属电极,当电流从一个电极通过氖气流到另一个电极时氖气会发出红光。使用时,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尖)。如果被测导线是火线,电流经过笔尖、电阻、氖管、弹簧,再经过人体、经过大地,流到零线,与电源构成闭合电路,氖管就会发光。如果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中不会有电流,也就不会发光。 让学生观察下图线路的接法

①,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灯和开关的位置能否互换?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灯与开关互换后,即使开关断开,灯也与火线相连,与站在地上的人之间存在电压,人若触摸电的产绝缘处便会发生危险.

②让学生课后观察螺旋口灯与卡口灯的灯泡及灯座,分析它们的工作电路,并说明哪种更安全些?

3. 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

在我们房间的墙壁上往往有电源插孔(可看教室中的实物)这就是插座(如图2中的甲和乙).插座的每个孔中都有金属片,若插孔是两个孔的,那么其中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火线,另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零线.当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片与插座的金属片相接触,电器就通上电了. 对于三孔插座(如图2中的乙),一般孔“2”接火线,孔“3”接零线,孔“1”接地,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插座呢?我们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等电器的外壳本来是与火线绝缘的,但如果天长日久绝缘被破坏,外壳就会与火线相连,人站在地上,人与外壳间会存在电压,此时一触外壳便会触电.若将电器外壳与地线相连,人与外壳间没电压,就安全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如图2中的丙),最上方的一脚接电器外壳,此脚插入插座的孔“1”,外壳便与地线相连了.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对人造成伤害。同学们回到家后,再观察家中的插头、插座、灯座,然后集中讨论一下,那样,我们得到的知识就更全面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用电会越来越安全。如在新建的楼房里,连接各户的总开关上大多数有漏电保护器。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不应该有电流直接流入大地。但是,如果站在地上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就要起作用了,它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

三、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和用电器组成,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

2.什么是火线、零线,试电笔的功用和用法。

3. 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四.课堂反馈练习

1、家庭电路中,照明灯与插座之间是_______联的,控制灯泡的开关应与灯泡_______联,且要接在_______线上,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在将用电器的用电部分与零、火线连接的同时,也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_______相连。

2、在家庭电路中,能使试电笔氖管发光的电线是(

)

A.火线

B.零线

C.地线

D.以上三根线都能

3、家中的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大多使用三孔插座,这是因为如果不接地线( ) A.会浪费电能

B.这些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C.会缩短这些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D.人接触这些用电器会有触电的可能

五.板书设计

1、家庭电路的组成: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盒、开关、用电器、插座等部分组成。

2、火线和零线

3、三孔插座:一孔接火线,一孔接零线,另一孔接地。

六.教学反思

利用演示实验直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我先提出问题:教室的电路是怎样组成的?我们家里的电路又是怎样组成的?指导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利用视频课件让学生了解实际家庭电路是怎样组成的,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想方设法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一、预习收获(效果好不好,查查就知晓)

1、我会读下列词语:

液体   灰烬   残渣   便宜   残骸   缺乏

哔剥哔剥     熔铁炼钢     鼎鼎大名

2、我能用“--”划出介绍燃料种类名称的句子。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共介绍了三种形态的燃料,分别是       燃料、       燃料和       燃料。

二、合作探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组内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我们能合作完成课后第二题,完成后推荐代表选一种燃料板演。

三、研讨展示(众人拾柴火焰高)

1、挑战自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燃料,找出它的特点、作用,在组内以燃料的口吻作自我介绍,组内推荐优胜者与其他组PK。

2、合作展示:分角色表演读(可采用第一人称)“固体燃料一家”。如:“我是固体燃料家的老大,我叫木材……”

3、合作挑战:用小品的形式为大家介绍整个燃料家庭。请注意,是整个燃料家庭哟!(提示:建议选4名组员分别扮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协调员的角色。开始介绍“固体燃料”的同学可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说出固体燃料家庭的成员及作用。后两种燃料可介绍其特点、作用和缺点,建议加上适当的动作。)

研讨:在课文里,高士其爷爷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四、达标检测拓展 (能力要提高,练习不可少)。 1、盘点收获:

2、交流填空: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了分类、      、       、     等说明方法,并能判断下列语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依照燃料的不同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

(2)、古代植物埋藏在地层下面,不见空气,经过多少亿万年之后,慢慢变成了煤。(         )

(3)、泥炭在物质变化的年代,它比煤年轻,它的外貌有时候像褐煤,有时候又像枯烂的木头。(      )

(4)、燃料是工业的粮食。(       )

3、练笔: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

[燃料的家庭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燃料的家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燃料的种类及每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

3、感受作者用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燃料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4、学习分类、解释、比较、抓特点等说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了解燃料的种类、特点和作用,了解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的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和勤奋自学的主动性。

2、让学生懂得节约资源,爱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燃料的种类,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家庭

(介绍一下你们的家庭及家庭成员吧!)

2、补充课题:燃料的家庭

①什么是燃料?(燃料就是能产生光能、热能的物质。)

②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说:“燃料是工业的粮食,没有燃料机器就不能开动,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在现代化建设中,燃料所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燃料的家庭,了解这个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燃料家庭?每一个燃料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二)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读生字卡片。(提示易读错的地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同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想一想: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2-11自然段:固体燃料;12自然段:液体燃料;13自然段:气体燃料)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课文介绍了几种燃料,每一个燃料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

二、重点理解,品读感悟

过渡:首先,让我们走进固体燃料一家,去认识和了解固体燃料五兄弟和它们的儿子吧!

(一)固体燃料

1、自由读2-11自然段,固体燃料的家庭成员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2、指名读相关段落。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列表格填写。

固体燃料 特点 作用

木材

无烟煤

烟煤

褐煤

泥炭

木炭

焦炭

4、全班交流。注意比较学生填写的异同,在比较和释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

5、指五名学生扮演五兄弟,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朗读。

6、师质疑:为什么木材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别是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是老五呢?

(1)反复朗读2-8自然段去感悟。

(2)汇报交流。(领悟说明方法的好处,品词读句中感悟资源的宝贵。)

①“古代植物埋藏在地层下面,不见空气,经过多少亿万年之后,慢慢变成了煤。”

(运用解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学生明白煤的形成时间长,朗读时重音放在“亿万年”上,感悟资源的宝贵,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把木材当老大。)

②师:同是煤为什么老二是无烟煤,老三是烟煤,老四是褐煤?

(读中感悟它们的名字是抓住各自不同的特点得出来的。从它们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中,得出它们排行的由来。同时渗透抓特点的说明方法。)

③“泥炭在物质变化的年代,它比煤年轻,它的外貌有时候像褐煤,有时候又像枯烂的木头。”

(通过与煤作比较,它是年轻的;通过与褐煤作比较,突出其有不同的特点。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知泥炭排行老五的原由。)

④“用它当燃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它在炉灶里‘哔剥哔剥’地响,显得十分威风,但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a、自由读,谈感受。抓住“顷刻之间化为灰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让人感觉心痛又可惜。

b、指导读出这种感情。

⑤“……不得不用它当燃料。”“但在缺煤的地方,也只好用它来充数了。”

(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只好”这两个词,读出那种无奈的情感。从中体会燃料的重要性。)

7、师小结:

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同时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科学知识,使文章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希望同学们也能把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

(二)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1、总结固体燃料的学习方法:读段落,找句子,点明特点和作用,列表格,感悟表达。

2、学生自主学习,列表格填写。

3、交流、反馈,完善表格。

固体燃料 特点 作用

煤油

汽油

气体燃料 特点 作用

煤气

天然气

4、抓住“著名人物”和“大名鼎鼎”这两个词,感受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重要作用。

5、找出相应句子,进一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了解燃料“责任”重大

1、用打比方的手法,将燃料比作工业的粮食,生动形象的说明燃料的重要性。

2、默读全文,了解燃料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了解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方法的好处。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艺术上的享受。】

三、燃料的自述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燃料,结合其特点和作用,采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

四、情知共收,拓展延伸

1、师:煤的形成需要经过多少亿万年的漫长岁月,各种燃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在现代化建设中,它们都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同学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宝贵的,我们一定要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2、除了文中所介绍的燃料之外,科学家又研制了许多新型燃料(如轻烃,甲醇,二甲醚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架起情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实现“小语文、大社会”的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物:《高士其科普童话》

2、语言实践: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介绍你所了解的新型燃料。注意:先抓特点,再写作用,并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这项作业的设计旨在锻炼学生学习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实现语言的内化。】

[燃料的家庭(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走进家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二)目标5“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理解民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与传承文明的主体”中的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这一二级目标编写的。本节课讲述学生生活方面家庭、服饰等的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概念:身边的一切都有历史,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本节课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事物的变化及变化的轨迹,叙述事物的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不同种类的图片和资料的描述,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和感受家庭、服饰的变化。

(2)能选择自己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描述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

(3)能设想未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描述身边熟悉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家庭、服饰等的变化;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理性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有变化的轨迹。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口头调查父母或祖父母小时候的衣食住行状况。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所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教师可作简明的解释,学生理解教材即可,不必深入挖掘,更不必让学生记忆。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点滴事物出发,感受变化,感受历史,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学生能否关注身边的历史,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和小组活动,能否通过收集、处理历史资料,描述一个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歌曲欣赏:《常回家看看》。

老师:听着这首亲切的歌,使我们更爱我们的家。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家庭来看看自己的家,好吗?

提问:(1)你了解自己的家吗?(2)你有没有想过你爸爸(妈妈)像你这样大的时候,他(她)的家是怎样的?(3)你爷爷(奶奶)像你这样大的时候,他(她)的家是怎样的?

学生:从很多方面回答,比如人口数量、服装式样、头发、家具、摆设、房屋。

老师:把学生说的都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课件展示:一起探究:请同学们比较:“图5—1420世纪初期的.一个家庭”与“现代的一家三口”。(小组讨论)

提问:现在的家庭与20世纪初期家庭相比有哪些变化?

老师:在学生讨论、回答以后,作出归纳:图片反映的表面信息是20世纪初期家庭成员的构成是四世同堂、聚族而居,今天大多数的家庭是三口之家。我们仔细观察、挖掘还会发现好多变化。这就是说百年来家庭在家庭成员、家庭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老师:从古到今家庭有了好多变化,那么,我们的服饰又有哪些变化呢?

课件展示:亲近服饰:图5—15、图5—16、图5—17。(分别为书本中的图片)

提问:(1)这三张图片上的衣服各有什么特色?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服装特色?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再出示问题:(1)服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什么关系?(2)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改革中原传统服饰,采用北方少数民族的短衣紧袖的胡服?(胡服骑射)(3)从唐代妇女衣裙的飘逸、低领薄衫、雍容华贵的风貌能看出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老师: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归纳:战国时期赵国国王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前2),是我国古代社会初期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国势衰微、面对强敌的情况下,他推行了“胡服骑射”政策,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族军事上的优点,一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以适应骑战的需要。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胡服的优越性日益被中原人民所接受。着窄衣小袖的楚国木俑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雍容的贵妇穿着宽袍大袖的华服,反映了开放的盛唐气象;身穿旗袍的妇女形象反映出满族的生活习俗对清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从三张图片中可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服饰(衣)变迁的轨迹。通过图片,可让学生直观感受服饰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课件展示:插曲:话说旗袍。

提问:从旗袍的被接受到流行,再到成为中华民族服装的象征,这一曲折过程说明了什么?

老师:清代满族妇女服饰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以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开始在达官贵妇中流行。自20世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无不穿著,甚至成了女性在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中的礼服。对于课件中的提问老师提供参考答案:民族融合,文化交融与文化改造,创新不断作用的结果。

课件展示: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碗、鞋子、头发、交通工具、住房等从古到今有何变化?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完毕派代表相互交流。

课件展示:碗、鞋子、头发、交通工具、住房等从古到今的变化情况。

课件展示:图5—18“席地而坐”、图5—19“坐榻盛行”、图5—20“坐高椅子”。

提问:你能看出这三幅图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哪个方面的变化吗?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老师:不仅服饰有它的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都如此,图5-18、5-19、5-20系列图片即是一例(此三幅为书本中的插图)。《汉代陶俑》中两人为席地而坐,魏晋时期《洛神赋图》中人物坐榻盛行,为低坐,而到五代十国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人们普遍高坐椅子。从不同时代的文物中可以发现日常生活(坐)的历史,看出人们生活习俗、方式的演变的过程。

课件展示: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和分析问题了解了家庭、服饰、座椅以及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住房、饮食等的大致发展过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追踪一下从你出生记事到现在身边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分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确定某一个方面或事物谈变化;每组确定召集人、组织人、代表发言人;讨论时要联系自己从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包括课前对长辈的调查结果;尽量提供具体事例;时间在5分钟左右。教师巡视观察小组讨论的进展。

老师:请各组代表发言。代表发言后,要求其他组成员评价或补充,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课后探究:(1)现代服装有什么特点?(2)现代服装与现代社会有何关系?(3)请你描绘以后家庭的蓝图。

结束语:变化是永恒的。身边的一切都有来历,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身边的每一件事物都可以为我们展示许多生动的故事。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的变化中,捕捉到社会的影子,感受历史变迁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最后祝愿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去编出更多更精彩的生活故事。

参考资料:

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我国古代社会初期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均在发愤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华夏。当时,赵国无力抗击一些小国的侵扰,而赵武灵王即位后,赵曾屡败于秦、魏等国,国力大衰。面对严峻的形势,赵武灵王决心振兴赵国。他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认真研究了壮大力量的办法,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笨重的战车只适合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因此,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只有以骑兵对抗骑兵,才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惟一出路。同时,只有改穿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当时,他改革传统的舆服制度,而效法胡人的服饰习俗,阻力巨大。由于胡服骑射顺应时代的要求,代表赵国的利益,符合人民抗拒强敌侵扰的愿望,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胡服骑射对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胡服不仅只适应于作战的需要,它比中原原来的衣冠更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从而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服的优越性日益被中原人民所接受。

旗袍──清代满族妇女的服饰。1840年以后,西洋文化传入中国,许多沿海大城市,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风行于本世纪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服装式样的变化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适合当时的风尚,体现了女性解放的思想。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洛神赋图》──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名作,以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洛神赋》为题材而绘制的。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曹植的哥哥曹丕在一次战役中得到甄氏。曹植爱慕甄氏,但后来得知甄氏自杀身亡,他非常难过。后来在路过洛水时,曹植追思高唐神女的故事,夜梦心上人甄氏前来相会,遂作《感甄赋》,后来被改名为《洛神赋》。《洛神赋》写得冷艳哀怨,缠绵悱恻。顾恺之把这种意境氛围表现得极为成功。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是个贵族,生活奢靡。南唐后主李煜为规劝他,派画家顾闳中潜入他家,目识心记,画下了这幅作品。据说李煜曾把这幅画拿给韩熙载看,希望他有所节制,但韩熙载并不以为然。规劝的目的没有达到,这幅杰作却成了画坛一宝。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读课题,提出由题目产生的疑问。

2. 自己默读课文,看能否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

3. 初步梳理文章内容,想想文章介绍了几种燃料,每一种形态的燃料又有哪些品种(每一个燃料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二、教给方法,梳理脉络

1. 老师用别的例子教给学生画树状图的方法。

2. 要求学生自己再次深入读书,试着用树状图理出本文的脉络,也就是燃料家庭的分类和具体成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助,共同完成。也可以在老师的巡视中,帮助完成。

3. 请生上黑板画出自己的树状图。

4. 师生共同修正树状图。

三、图文结合,深入学习

1. 根据树状图,自己图文对照,在文中找出与图的内容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

2. 全班同学合作学习,相互订正,进一步深入而清晰地了解这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3. 结合教学过程,完成课后2题。

4. 集体订正修改练习题。

四、角色朗读,学习写作方法

1.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用拟人方法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好处。

2. 根据课后第3题,自己在文中分别找出这几种说明方法的例子。

3. 读一读,体会体会每一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五、适度拓展

1. 从自己以前学过的说明性文章中,你还知道有哪些说明方法。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来写一写。

3. 再次齐读全文。☆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

科普说明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说明文,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宇宙;从工业、农业到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都是科普说明文介绍知识的领域。

2.趣味性。

科普说明文跟科学论文不同,它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普及科学知识,其读者对象大多是缺少科学知识的普通群众。为了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达到普及的目的,科普说明文应该具有趣味性。

3.通俗性。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它担负着同社会各阶层推广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即使是比较高深的知识,也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做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说明。否则,读者就难以理解,达不到普及推广的目的。可见,通俗性也是科学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新型燃料

新型液体燃料主要是指轻烃、甲醇、二甲醚等燃料,它们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形态。随着农村地区对优质燃料的需要日益增长,近十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开发利用烃类、醇类等石油、化工副产品作为农村地区燃料的替代品,既可改善农民的用能条件,又有助于保护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

[燃料的家庭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