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 文档
- 2024-07-05
- 113热度
- 0评论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本文共19篇,希望大家喜欢!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名词。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1)理解折射规律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
(2)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
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导语二 师: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请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
【做一做】让一束激光斜射至玻璃或水中时,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与思考】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
(2)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现象】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水中的光线向法线靠拢。
【小结归纳】(板书)
1、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M A O
N B
介绍光折射时光路图中的有关名词:
(1)法线:过折射点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MN)
(2)入射角(∠AOM)
(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ON)
【演示】(1)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2)入射光线远离法线,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现象】入射光线靠拢(或远离)法线,折射光线 也靠 (或远离)法线。且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
【猜一猜】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进入玻璃砖后,光束将如何偏折?当光从玻璃砖的另一侧射出时,出射光线又将如何偏折?试一试作出光路图。
【现象】(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入射角增大(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减小);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3)当光垂直于玻璃砖入射,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等于零)。
1、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2、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如图所示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造成的。
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是入射光线,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折射角为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
四、解释现象
1、观看课本P70图片,回答:小猫叉不着鱼,很是奇怪。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2、折射形成的奇异现象:
(1)露珠中有美丽的花朵
(2)鱼缸中只有一条鱼,但看上去好像有两条鱼
(3)水中的人看起来变成了两部分。
3、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可千万不可冒失下去!!!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并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
3.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原因所发生的现象。
重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学 生 活 动
一.课前预习,完成下列习题
1、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从一种介质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折射时,光速 变化。
3、光的反射规律是:
光的折射规律是:
二.学习新知识
1、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填 空
(1)光在 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如果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光如果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
(2)在物理学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
(3)请指出法线 ,界面 ,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
反射光线 ,入射角 ,
折射角 ,反射角 。
【动手实验】把铅笔插入桌上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只从水面上方的不同角度观察,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水中的铅笔向______方向弯折?
(2)从烧杯的不同角度观察插入水中的铅笔,你又观察到哪些现象?为什么呢?
【总结】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 与 的夹角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 规律: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⑴实验演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⑴实验演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 结论是:
⑷将光具盘的右半部分沿法线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右半部分的光具盘上还有折射光线吗?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从以上实验现象中,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三.收获平台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当 堂 达 标 题
1、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会发生折射现象 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 D.只要进入另一种介质,光速就会改变
2、下列事实或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的现象的是( )
A、人在湖边看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
C、司机从后视镜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 D、小孔成像
3、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角从空气斜射至水面时,发生了反 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夹角是( )
A. 等于90° B. 小于90° C. 大于90° D. 无法确定
4、一束光线射入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往容器中加水,光斑的位置不变,则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是 ( )
A.自左上向右下入射 B.自上而下垂直容器底部入射
C.自右上向左下入射 D.哪个方向入射均可
5、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则光可能是 ( )
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 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
6、我国山东蓬莱海面7月5日曾出现“海市蜃楼”,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一把插在水中的汤勺,看上去像被折断了,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的缘故。
7、如图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在界面上发生了 反射和折射的情况。试从图中判断A、B、C三束光线中,入射光 线是_ ___,反射光线是_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____。
8、如下图所示,为什么池塘底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若要用竹竿去击中它,应瞄准哪一点?若要用一束光线去击中它,又应瞄准哪一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
(三)课型:规律课.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
(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
(四)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课:
(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
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
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3.授新课:
(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
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
(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
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4)演示:
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
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并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
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教师: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随之改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
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
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
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
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
(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
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
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
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
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
(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
5.总结新课: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
6.布置作业 ;
(1)阅读课文.
(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 本上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能力目标
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教法建议
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
教学设计示例
1.引入课题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
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
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
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
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
图6-l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
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
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
(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
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
(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3.教学总结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光的折射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掌握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的偏折规律。
3.会用折射原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1.2过程与方法
4.通过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经历小魔术和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通过对光折射的分析,解释生活中光学现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7、在探究“光折射规律探究”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2.2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刻度尺、水、激光笔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问】空碗出财宝(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
【活动】叉鱼比赛。
【师说】同学们对以上的现象一定很好奇,那么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光的折射”的学习,就可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了。
【目的】实验现象很奇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新知介绍
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
【活动一】 在不透明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把杯子端到可以看到硬币的高度后慢慢上抬,直到刚好看不到杯内硬币时,向杯内倒水,你能再次看到硬币吗?
【生答】能。
【活动二】将铅笔插入水中,你会发现铅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铅笔断了。
2、实验设计
1) 指导---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
【师问】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传播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师补充】
(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中的传播途径)学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换成其他介质光也会发生偏折吗?
【实验过程】
将量角板平放在桌子上,玻璃砖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底边重合,让光线从量角器的顶点入射,然后分别读出入射角大小和折射角大小。改变入射角,重复操作试验多次,记录数据以便总结规律。
【实验记录】
【师问】采用类比法,结合光的反射规律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需研究哪些方面?
【生答】可以类比光的反射规律,从而注意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目的】引出光的折射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光的折射
1) 【师讲解】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注意】折射现象的产生是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的物质时,在交界面处发生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
2)
图1
【动手做一做】能在图1中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3) 【师讲解】光折射现象
光的介质: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师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
5)
【师问】除此之外你还探究到哪些发生折射时光的特点?
【生答】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6) 【师归纳】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当生反射和折射。
②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③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两侧,即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④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它的减小而减小。
⑤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不同点:反射光线与对庆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
4、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师讲解】
弯曲的筷子:筷子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后进入眼睛
怎么样才能叉到鱼: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要深.
大气层的折射现象: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光线发生了弯折。
2)【师问】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生答】
岸上的人看清澈的池水,觉得池底变浅了。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会觉得树是变高了。
【师归纳】池底变浅,树变高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济宁中考)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D )
2.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C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3.(中考o上海)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 A )
A.0° B.30° C.45° D.60°
4.(中考o河池)如图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 B )
【教学目标】
⒈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教学仪器: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引:
一、现象、筷子变向上“弯折”
水中的鱼 池底变“浇”
海市蜃楼
二什么是折射现象:
三线共面 反射定律对比
两线分居
三、折射定律 水斜射入水中:折射角隅种角>入射角
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
垂直入射:i=r=0o
光路是可逆
一、折射成像为虚像(光的折射光线的么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二、应用的解释
作业: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每小组桌面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然后引入课题。在这个环节中,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感受到神奇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自学“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等基础知识之后,通过精心设计的两道练习,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通过练习的展示,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再由优生带着中下生学习,帮中下生分析问题,纠正错误,在这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可能存在的误区给予释疑和突破,以求实现以兵教兵的新课改理念。
3、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这一教学设计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数据,再通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光折射时有哪些规律,由某一小组代表在班级上进行成果展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通过其他组学生的不断完善: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时光路可逆。这里学生能很好地发挥群体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建构一个正确、完整的“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老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在此只起到了“导”的作用,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动,用脑想,用口说,用耳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亲自感受获得知识的喜乐,体会形成正确的物理思想的过程。
4、学习了光折射规律后,设计一道画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图进行检测与巩固,利用光路图解释了筷子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折了”的现象,并就此光路图进行知识拓展:渔民用叉子叉鱼时,为什么要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去?为什么会出现潭清疑水浅?“水浅”骗了人的眼睛对游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到“从物理走向社会”,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倍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不足之处:
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本人还是不能将“学导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一些长处发挥出来,不会灵活加以应用,使得课堂上时间安排不紧凑,容量不足,学生的学习知识点不完整,还有一些学习上的误区不能在课堂上给予解决。课堂上也留下不少的遗憾。
(1)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由于入射光线方向没有准确控制,致使光从空气一侧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50度,折射角为30度,而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为30度时,折射角不为50度。
(2)课堂的掌控不好,时间安排不合理,前面的引入、当堂检测等环节占了太多时间,致使后面的课堂检测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的知识学习不能很好的展开。
(3)略去了光折射共面的演示实验,没有完全放开,没有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究知识,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习得知识。
(4)为图简单方便,又考虑到三线共面的知识已在光反射中学习过,本节课就将三线共面的实验省略。
(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
(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
1.复习提问: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课:
网课展示:
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
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
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3.授新课: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多媒体展示)
(1):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
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
(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
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4)多媒体展示演示:
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
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并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
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教师: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随之改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
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
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
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
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
(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 (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
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
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
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
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
(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
(1)阅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
(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本节课改为探究实验,自认为这样做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而探究;4.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又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教学重点】
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教法】
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具和媒体】
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圆表盘、碗两只、硬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
演示魔术:空碗出财宝(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
组织学生活动:叉鱼比赛。
师:同学们对以上的现象一定很好奇,那么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光的折射”的探究,就可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了。
学生活动:叉鱼比赛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新课进行
(一)光的折射现象
探究1: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传播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所需器材和方案。
巡视分组实验(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中的传播途径)
引导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换成其他介质光也会发生偏折吗?指导由学生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从而引出折射现象的定义。
师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定义。
(二)探究2:光的折射规律
采用类比法,结合光的反射规律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需研究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规律,并讨论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三)眼睛受骗
解释魔术“空碗出财宝”(配合播放光路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像。
引导学生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同学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配合播放光路图)
教师提问:有的同学喜欢游泳,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是什么原因。
师:同学们学了光的折射知识后,要懂得应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教师提问:你见过海市蜃楼吗?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总结: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其实严格地说,光只是在均匀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不会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配合播放电脑中的图片和两段录像)
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传播路径。
设计实验所需器材和方案。
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的实验。
学生回忆光的反射规律,并讨论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学生用手边的仪器,边做实验边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揭秘“空碗出财宝”的魔术。
由学生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同学们总是把叉子叉在鱼的上方。
学生回答:“为何有的同学看水只有齐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这一现象。
让学生发表对海市蜃楼的看法。
最大限度的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达到探究的目的。
通过类比法来研究新规律,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手段。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之一所在。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结合板书)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四、练习
教师发练习题,并反馈结果。
学生练习
五、布置作业
P48 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以及小孔成像实验,理
解实验是研究物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激光灯、牛奶水及容器、蔗糖、热水、搅拌器
学生:激光灯、喷雾器、牛奶水及容器、玻璃砖、蜡烛、火柴、自制小孔成像器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凿壁偷光的故事
【提出问题】
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匡衡是哪里人吗?
他为什么要偷光?
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导入语】有了光,我们才可以看到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它有哪些性质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光现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
板书课题: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
枣庄人
光可以让人看见竹简上面的字
学习匡衡读书时刻苦用功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枣庄、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
二、新课
讲授
(一)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光线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5、影子、日食月食
6、小孔
成像
(三)
光速
【设问】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你能说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根据学生的回答
【出示相关图片】
【总结语】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设问】以上这些光源可以分为几类?
【过渡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先回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设问】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指令语】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课件图片说出你的看法。
【出示图片】生活中一些有关光传播的现象
【过渡语】我们的经验真的可靠吗?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分组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式,比较一下,是否和你刚才的想法一致。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
1、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观察其传播路径。(温馨提示:为了增大可见度,可沿着激光的传播路径喷雾。)
2、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水中,观察其传播路径。(温馨提示:为了增大可见度,可向水中滴入少量牛奶。)
3、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玻璃中,观察其传播路径。
(温馨提示: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分工明确。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教师来回巡视指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场景猜想光的传播方式,再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设问】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的蔗糖水溶液中传播
(提前5分钟准备:把一大块有些潮解的蔗糖投入水中,不要搅拌,让它自己溶解,可以得到上面浓度小、下面浓度大的不均匀的蔗糖溶液)
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热水,并用搅拌器充分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
【演示实验】光在均匀的蔗糖水溶液中传播
总结以上的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蔗糖溶液由不均匀到均匀,光线有弯曲传播到直线传播的动态过程,突破了“均匀介质”的难点)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设问】我们如何在书面上表示光的传播情况?请大家自学课本70页“光线”部分,思考什么是光线?光线实际存在吗?为什么引入光线?
教师点拨:光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学问题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应用:“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我们很熟悉,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出示图片】
【过渡语】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以及生活经验,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竞赛。(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视频和图片,对部分事例进行点拨,让学生加深理解)
1.激光准直(播放视频)
2.打枪--“三点一线”原则
3.看队伍直不直(方法:老师现场观察学生的某一排座位齐不齐)
提问最后一位同学:你看这排齐了吗?为什么?
【过渡语】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现象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影子的形成【播放视频手影戏】
【设问】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出示课件图片】
5.日食和月食【播放视频】
6.小孔成像
【过渡语】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一种新的现象—小孔成像。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火柴、自制小孔成像器具(针孔照相机)(制作方法:两个套在一起的硬纸筒,内筒可以前后拉动,内筒的一端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外筒的前端用硬纸片封死,硬纸片上穿一个小孔,直径约1mm,不同小组小孔形状不一样。)
操作步骤:
1.让针孔照相机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使蜡烛与小孔的距离在10-15cm之间,观察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的情况。
2.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情况。
3.保持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前后拉动内筒,观察像的变化情况。
分析思考:
1、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或前后拉动内筒,像如何变化?
2、小组间讨论,成像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有关吗?
3、像是怎样形成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点拨:塑料薄膜相当于光屏,用于接收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为实像。
教师总结: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小孔与光屏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物体自身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你能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吗?
7.知识拓展(STS):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小孔成像现象?
【出示图片】树荫下的光斑是如何形成的?
【设问】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学课本71页“光速”部分,识记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水和玻璃中的速度大小。
【感知光速之大】引导学生据书上插图形象的理解光速: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他在1s内(打个响指、一跺脚)可以绕地球转7.5圈。
【解疑】
(1)解释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
(2)思考: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是看到枪冒烟计时准确还是听到枪声计时准确?
解释:看到枪冒烟是光的传播,听到枪声是声音的传播,故看到枪冒烟计时准确
学生思考并回答:
太阳
电灯
蜡烛
火炬
水母
学生讨论并回答: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火炬。
学生回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思考回答:阳光、月光、星光从太空中传播到地球上,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生活经验总结:
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分组实验:
1、光在空气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2、光在水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3、光在玻璃中路径
结论:沿直线传播
总结实验结论:
光在三种相同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认真观察
得出结论: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沿曲线传播
得出结论: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沿直线传播
学生自学:
光线: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动手画一条光线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作图
学生对照课件图片进行自我纠错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准备回答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
小组抢答:
挖隧道时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看图片并思考打枪“依据”: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挪动、看齐
齐了。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思考回答:
影子
学生观看视频
赞叹手影的形象
回答: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在物体的背后形成影。
观看视频,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学生根据提示
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成倒立的像,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或前后拉动内筒,像的大小变化。
2.成像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画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
思考回答:
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小孔成像而成,是太阳的实像
结合光斑形成原理图理解
学生自学后展示
光在真空的速度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的近似值为 c=3×108m/s ,空气中的光速非常接近于 c,光在水和玻璃中的光速大小为 c和 c
三、课堂
小结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师来回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 学生梳理本节
知识要点
四、课堂
检测 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字迹工整
教师巡视、出示答案、给予指导帮助 按要求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
纠错,查漏补缺
五、布置
作业 1、助学“小试身手”部分
2、阅读课本71页“科学世界”
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4.1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三、光速
1.天然光源: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真空中光速:c=3×108m/s
2.人造光源: 2.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瞄准 水和玻璃中的光速: c、c
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教学反思】
一、教案中的“亮点”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多个学生动手的实验,如让学生分别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2、利用历史典故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效果较好。
3、在“光沿直线传播条件”部分教学时,做了“光在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传播” 演示实验,清晰地展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光线发生偏折,光沿曲线传播,使学生一目了然,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功地突破了重难点。
4、让学生及时动手动笔,例如画出“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和“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实验时易出现多种问题,如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协作不好,你做我看,操作不够规范,以及实验完毕实验器材整理的不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做好相关要求,学生实验时给予及时辅导与监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光沿直线传播应用”部分教学时,学生对部分事例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如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和站队,教师对部分事例应给与相关的说明。
附件:
课堂检测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_____。(选填“大”或“小”)下雨天气,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立竿见影”说明光在_____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
3、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太阳和烛焰 B.月亮和太阳 C.烛焰和明亮的镜子 D.电池和萤火虫
4、车棚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车棚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 ( )
A. 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B. 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C. 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D. 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
5、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 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B.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C.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 日食和月食
6、、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7、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
(选填“正比”或“反比”).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
答案:1、3×108m/s 、小、光速大于声速 2、同种均匀介质中
3、A 4、B 5、A 6、B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倒立的实像。
5、影子与像的不同:
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课本后练习。
§4—4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
(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
(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
(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
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提问: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