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融资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本文共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融资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融资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两种不同融资模式的形成是各国的历史传统、金融制度演进的内生结果,并非人为设计,两种模式分别在不同的国家都创造了辉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是更多依靠股票市场还是依靠银行并不是人为选择的结果,也很难说清楚孰优孰劣.不过,从事后的角度进行一番检视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深入地认识这两种模式所依赖的机制是什么、约束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讨论中国的融资方式选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监督体制国际比较及启示

论文摘要:公司治理模式不同.会计监督体制安排也不同。本文以美、德两国为例,分析不同利益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与会计监督体制安排.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和启示。

综观全球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以美、英等国为代表的股东利益导向和以德、日等国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导向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模式不同,会计监督体制安排也不同。

一、美国公司的会计监督体制分析

美国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理念.其会计监督主体以及监督机构的设置.都最大限度地代表了股东的利益。

(一)公司治理环境与公司治理结构

1.家族大股东向高度分散的单个股东转变。20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达。股票由主要掌握在少数私人家族手中。转而向高度分散变化。大量分散的单个股东不像家族大股东那样在公司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他们对公司的监督极少投入,可以说.单个股东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2.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为了保护股东利益.美国形成了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为常设机构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制约经理层.经理层以向股东提供满意的收益为条件获得公司日常经营决策权.当股东对经理的经营业绩不满时.可以通过股东大会改选董事会.并通过董事会罢免经理。然而,零散的个人股东根本不具备控制或影响董事会的能力,这使得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越来越多的董事会成为“橡皮图章”.而经理人员则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和支配者

3.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为了倡导和贯彻股东利益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美国公司进行了极大的变革.引入了机构投资者。20世纪7O年代以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断上升。至80年代初就已超过30%.90年代更是达N5O%~2~。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意识越来越强列并付诸于行动机构投资者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公司控制和监督问题.而且克服了大多数小股东不懂专业知识的弱点.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股东利益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公司会计监督体制

1-夕}部会计监督体制。首先,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督。1934年美国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SEC在制定会计规则方面拥有法律赋予的最高权威.由其决定会计规则制定机构是否有能力改进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否有能力协助证券交易委员会实现其监管要求等。其次,公众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代表公众利益的公众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PCAOB)主要实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其主要职责有两项,即对所有为证券发行人出具审计报告的公众会计公司实施登记;在证据确凿时.对注册的公众会计公司及其相关人员行使调查及纪律处分程序及恰当的制裁最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规定。纽约股票交易所出台规则.重点规范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规定审计委员会至少由3名独立董事组成,每个人均有财务知识,其中至少1人具有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经验:审计委员会应协助董事会监控公司的财务报表的诚信、公司对法律和管制要求的遵循、独立审计师的资格和独立性,以及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师的业绩。

2.内部会计监督体制。首先.是审计委员会会计监督方式美国公司现阶段普遍采用董事会所属并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监控模式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职能主要是帮助董事会加强对有关法律和内部审计情况的了解.使董事会成员能把注意力转向财务控制和存在的题.增进董事会对财务报告和选择性会计原则的了解。其次,《SOx法案》的相关规定。《sox法案》从立法层面上保证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扩大了其在内部会计监督方面的权利。其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是该公司董事会成员,否则就是独立委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除了作为公司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成员外.不能从公众公司收受任何顾问、咨询或其他报酬,不能成为公众公司或其任何附属机构的关联人员。最后,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的管理控制过程进行审计.通常由管理层聘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管理层牵制。目前在美国,这一现象开始发生变化,即内部审计师越来越多向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进行定期报告.由于审计委员会是由独立董事控制的,使得受管理层的牵制程度得以降低。其监督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二、德国公司的会计监督体制分析

德国公司所倡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理念和“共同决定”的治理模式.决定了其会计监督主体组成比较全面

(一)公司治理环境与公司治理结构

1.国家的秩序政策力量保障。二战后.德国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其内容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法律保护市场竞争、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改善社会市场环境等社会市场经济的最高指导思想是“竞争秩序”观念,由国家的秩序政策的力量维护自由的市场经济。

2.内部监督控制为主的模式德国公司的所有权分布相当集中.大约85%的大型股份公司.至少有一位持股量在25%以上的股东高度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德国公司的公司治理必然采取以内部监督控制为主的模式

3.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德国的银行可以充当小股东的股票托管人,并被赋予可撤消的代理投票权。银行凭借这种代理投票权获得了比实际持股比例更多的投票权.从而能够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投票有效地选举自己的代表进入公司监事会再加上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性质.使得银行成为德国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可以说,银行在德国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4.“共同决定”的公司治理模式。“共同决定”就是雇员选举自己的代表.与股东代表一起共同组成公司决策机关,实行联合决策式的“两会制”。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由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组成。管理委员会的委员称为执行董事.负责公司具体运营。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委派监事和职工监事组成.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主要的权利有任免管理委员会成员和主席:监督管理委员会成员是否按公司章程行使经营权:决策资本增减、筹资与投资等重要财务事项:审核账簿、核对资产、召开股东大会等。

前言

最近几年,国际银行一个主要标志国际贸易的融资更多受到国内银行重视,各类新产品也不断问世,虽说国内各个银行发展情况也各有千秋,同时其他业务也存在同质化等情况,但是国际贸易进行融资时融资范围、对象等出现变化也是人所共知的,给予正确理解,对此项业务更为健康稳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对国际贸易中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前提下,对于此项业务发展展开分析,同时阐述发展启示,希望会对国际贸易的融资业务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1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一)融资方式与结构发生新变化

站在融资方式角度,如今融资方式开始表现出多元化特点,传统融资以信用证的方式居多,但是因为经济环境发生改变还有信用证交易受限,适用多类融资产品交易结算方式也开始涌现出来,打个比方,货押融资与订单融资形式,其同时满足企业进出口贸易汇款和信用证使用[1]。站在融资结构角度看,通常传统融资形式是经国内银行提供,虽说外国银行同样可以提供相应融资服务,但仅局限于打包放款这类业务上[2]。但从如今情况看,伴随国际经济加快发展与国际贸易活动逐渐增多,传统融资模式显然不再适用。同时贸易融资也并非是国内外外汇银行担当,部分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与包买商亦陆续涉足其中,这对企业从事贸易融资而言,融资渠道更加广阔,另外也给企业贸易活动奠定更加安全、更为坚实资金保障。

(二)融资对象渐渐深入中小企业

伴随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占据国民经济主要环节中小企业同样遇到了重大发展先机,发展势头蒸蒸日上。而中小企业发展以大型企业产业链为基础,而供应产业链中小企业同样会伴随大型企业贸易发展面向全球。大型企业发展还要以产业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基础,因此,想要全面推动产业链发展,让企业更快更好走出国门,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开始融入国际贸易的融资行列。另外,想要杜绝大型企业享有优惠补贴前提下渐渐想要垄断市场的.心理生成,就应当想尽办法缓解中小企业承担成本风险与管理成本的资金困难,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当中做好自身定位,确保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三)贸易融资进出口平行发展

中国传统贸易融资仅局限于出口方面,但是伴随国际经济更快速发展还有市场经济飞速前行,相对应贸易融资出口进口平行发展也是必然发展趋势。中国传统出口融资模式主要包含订单通融、红条目信用证与承兑等内容。但传统进口融资方法并不多,仅有开证授信、信托收据与进口押汇等形式[3]。但国家进行贸易过程中顺差越来越大,致使国内外竞争压力越发加大,因而我国贸易政策也被做了相应调整。而想要带动进口比重增大,就会不断提出相应进口融资方案。发展至今,中国进出口的贸易融资已经基本上确保平衡发展,对于国内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来讲存在积极推动作用。

2发展趋势

(一)贸易融资发展将会直接加入供应链各环节中

贸易融资发展将会直接加入供应链各环节中,来降低整体成本。想要同国际贸易的供应链相同步,国际大银行不再单纯对国际贸易当中某个环节与阶段客户做局部融资调整,而在贸易全过程均能重视客户所需,由买卖双方签署合同起至买方最终售货环节,都会对供应链当中货物和资金走向信息进行跟踪。基于此,部分金融界翘楚针对机构做出一系列调整,自从JP摩根收购美国Vastera物流公司后,进而又收购一家名为Zine的票据管理企业,希望可以对其供应链金融服务予以完善,该跨行业并购很好打破传统银行、厂商与物流公司独自参与僵局,真正实现给进口方与出口方提供一条龙服务。此举对国际贸易中融资项目影响巨大,变成贸易融资加入到供应链环节典型事件。

(二)国际贸易的二级市场将形成

如今国际贸易的融资虽说对企业发展较为有利,但国际贸易环节融资活动并未处于一个高流动性、高透明化标准市场当中。因此众多企业展开融资时均会做诸多考量[4]。因此想要让企业放心大胆加入进来,调动起企业融资积极性,部分发达国家中,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融资市场渐渐成形,此市场不仅包含传统融资市场,还包含新时期下二级市场。所谓二级市场是指结合网络先进技术,具有信息快速传递、便捷等优势特点给投资者创造更多融资机会,使投资者同时能掌握全盘讯息,使融资市场高度透明化,促进公平融资环境当中企业间更为公平的竞争。因而二级市场渐渐成形同时当中自动化管理系统、MaxTrad等高科技应用,均更大程度提升国际化贸易融资透明度与流动性。

(三)融资形式伴随市场经济发展更为活跃

传统国际化贸易融资因为各国家经济存在多元化发展模式,因而市场活跃度欠佳,致使融资形式过于单一,方法不够灵活、操作简单、周期短等。因而传统融资模式没有办法满足对于风险较高行业与地区融资需要给予满足,特别是缺乏完善经济体制,经济不发达,市场整体消费不高地区。因此想要解决该难题,在资本化市场当中融资手段渐渐被带进国际贸易之中,例如金额较大贸易当中,推行包买商提供票据,经分散融资金额为融资机构减低风险等。如此就对更多不同企业融资需要予以满足,全球贸易市场活跃性也能被带动起来。

3启示

(一)应当建立相对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国际化贸易融资当中,通常融资机构会比较重视企业信用和首次融资还款主要风险。因而银行需要将企业支付、生产与信用情况等均放进融资信用的体系当中。实际交易过程中,由融资机构挑选信用好企业并通过授信额度办法,将可能存在隐蔽风险企业客户标注出来,并在决定融资时将此作为考虑依据[5]。除此以外,对于新增企业应当提出担保制度,以使风险降至最低。

(二)应时刻对融资风险有清楚认识

因为市场环境时常变幻莫测而且各领域还存在激烈竞争,因此企业决定融资时,应当对行业发展动态和风险情况予以综合分析。打个比方,生产制造型企业,它的融资风险主要是市场消费能力、结算方式与原材料市场售价等。因而银行在做融资借贷的时候就需要积极创新融资形式,并针对不同风险分析与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入世贸以来国际贸易也取得飞速发展,我国众多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品种因为经济迅猛发展,投资快速增长,企业有了更多需求等原因而更为丰富。但是实际办理业务时,也有很多业务产品,如打包放款、开证授信及提货担保等也得到迅猛发展,其他诸多业务产品,如透支额度、进口押汇、贴现与出口托收押汇等内容,相关领导与银行重视程度不够,开发力度不够,而始终停滞不前。